早兩日看電影《Whiplash》,裡面提到Jazz已死,Buddy Rich和Jo Jones的光輝歲月已不復再,隨即想到《La la land》中Sebastian也埋怨Jazz已經死了,就思疑爵士樂之死是不是當下西方藝術的熱門話題。後來從朋友口中得知,原來兩齣戲的導演同樣是Damien Chazelle,才解開了謎團。我和朋友一致肯定他的前作《Whiplash》比《La la land》拍得高章得多,更有劇力,只是慨嘆《La la land》被捧到上天。這個年代,通俗的東西才可討好大眾,曲高總是和寡。
不過把這兩齣戲並排來看,我又稍為理解Damien的用意,《La la land》是拍來自諷《Whiplash》裡面對藝術顛峰的嚮往,既然前作已充分歌頌了爵士樂的造極,那麼後作談一些新角度,貶抑Sebastian過分執拗理想也不為過。他不需要把《Whiplash》講過的東西再講一次吧。
有個網友留言說,他入場睇《Whiplash》去到結尾最精彩的十幾分鐘時,場內的觀眾只走剩六個。我已經不了解其他人類在想甚麼,他們覺得沉悶還是其他?上天對離場者最大的懲罰就是讓他們錯過了電影以演奏《Caravan》作為完美收結。沒有甚麼對白,只有擊鼓聲、銅管、鋼琴和低音提琴的絕妙合奏,就足夠把師徒的關係、鼓手的執着、父子的鴻溝和心理的轉變完全展現出來,再次證明沒有對白的幕,威力才是最強。
這就是電影能做而小說做不到的地方。最近我問自己另一個問題:一本講音樂的小說該怎樣寫?讀者如何在聽不到的世界看得見音樂之美的精粹?
沒辦法的,音樂必須被聽見,才會懂得它的意思,正如我把《Caravan》吹噓上天也沒有用,你要親耳聽過才知我所言非虛。只是不是人人天生都聽得懂,文字就可讓人發現「啊!原來是這樣聽的?」更深體會當中不可道之道,也是挽救音樂之死的其中一途。
看過《Whiplash》,你不會再以為打鼓是比較易學的樂器,知道一個打得出400拍的鼓手是何等超卓,為音樂辯護的主要原因正是不想它被小看。有趣是,在《Whiplash》當中,你無法見到台下有甚麼觀眾、他們有甚麼反應,這固然省回不少臨記成本,不過更重要的訊息是:幹他的群眾,只管呈現自我。很多人為了得到群眾認同而努力半生,但不要忘記,我們周遭正正充斥着永不諒解的大眾,姨媽姑姐總是小看你所追求的理想。可是,Andrew努力打鼓,是為了得到父親甚至指揮Fletcher的認同嗎?
「Fuck you Fletcher!Fuck you!」
正是世界不斷拒絕他、否定他、踐踏他,才激發Andrew反彈的鬥心,不顧一切戰鬥到底。這呼應了《Whiplash》的主旨:「認同感是藝術家的毒藥。」聽聽大惡人Fletcher怎樣說:
「Exactly. Parker's a young kid, pretty good on the sax. Gets up to play at a cutting session, and he fucks it up. And Jones nearly decapitates him for it. And he's laughed off-stage. Cries himself to sleep that night, but the next morning, what does he do? He practices. And he practices and he practices with one goal in mind, never to be laughed at again. And a year later, he goes back to the Reno and he steps up on that stage, and plays the best motherfucking solo the world has ever heard. So imagine if Jones had just said, "Well, that's okay, Charlie. That was all right. Good job." And then Charlie thinks to himself, "Well, shit, I did do a pretty good job." End of story. No Bird. That, to me, is an absolute tragedy. But that's just what the world wants now. People wonder why jazz is dying.」
總結是這句說話:「There are no two word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more harmful than "good job".」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S-G4UQTfUo
作者
=========
作者首本小說《地球另一端》序言書室有售,亦已接受網購,每本連郵費港幣$75,歡迎inbox洽訂。下一本小說《捉姦》亦即將面世。
okay then意思 在 渋谷ゆり涉谷由里 Shibuya Yur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トレーナー さんに『専属トレーナーやるよ!』と話しかけられて、すいません結構です…と言ったら『じゃあボディーガードやるよ!』と言われて、すいません結構です…と言ったら『うーん…じゃあ、中国語の先生は?どう?』
爆笑ww 職業何なの😂
教練員說『我要當你的教練員!』我說不好意思我不用了…然後他說『那我要當妳的保鏢!』我說不好意思我不用了…
然後他說,『那我當妳的中文老師!怎麼樣?』
我笑死了😂你的職業是什麼啊😂
#Gym #trainer said "I'll be your trainer" and I said "I'm okay, thanks..." and he said " ok, so I'll be your body guard." And I was like what ...?! but said " I'm okay, thanks." And then he said " Hmm... ok, so I'll be your #Chinese teacher. What do u think ?"
That's hilarious 😂What's his job 😂
#中国 #上海 #china #shanghai #japanese #日本人 #留学生 #留學生 #中國 #workout #motivation #筋トレ #健身房 #肌肉 #student
okay then意思 在 靈魂心旅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每天你該承諾做到的八件事》
做個改變,並且貫徹到底 - 在工作中、你個人生活、與別人的生命裡。每天對自己說這些誓言。
你可以成為一位你喜歡的善於分析、講求數據、目光堅毅的商務人士,但商業的最終目的是關於人。
這意味著,商業也是關於情感:無論是你和你天天互動的人。
在專業和個人領域,是否想要在你的生活和你關心的人的生活發生一個巨大的變化?
每天對自己說下列這些事情 - 然後發誓要貫徹你做出的承諾:
《我會回答別人沒問的問題》
或許他們正猶豫,或許他們覺得不安全,也或許他們不好意思問,無論是什麼原因,人們經常不會問一個他真正想要你回答的問題,而是改問另一個問題。
某位員工可能問你,你覺得他該不該去上一些商務課程;他真正想問的是,你是否看待他能在組織裡成長?他會希望你說,是啊。而且他會希望你告訴他原因。
你的老公可能會問你是不是覺得在剛在宴會上的女士在與他調情;他真正想問的是,他是不是還有行情?你是不是覺得他還有魅力?他會希望你說,是啊。當你分享為什麼的時候,他會很開心。
許多問題的背後都是一個未被提問的問題。
請用心,這樣你也夠能回答那個問題。因為這是別人不只想要而是需要的答案。
《我拒絕等待》
你不需要等待被別人發現。
你不需要等待別人的「Okay」
你可以嘗試任何你想做的事。就是現在!
你可能不會成功,但你不需要等待。
別等!
《我會感謝未被感謝的》
有些工作需要勞力多過技能。雜貨包裝、包裹投遞、結帳櫃台 - 這些工作都是比較容易,不同的是在於勞力。
對於那些從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的人,除了說“謝謝”之外,請多做一些……。笑容、眼神的接觸、或換一種貼心的話語。
你周圍總有一些人很認真工作,但鮮少甚至不被認同。請宣誓每天至少要讚賞其中一個人。
你不僅給予了尊敬,你也會得到別人最棒的尊敬 — 這種尊敬是來自於讓別人生命有些不同,儘管這不同是短暫地。
《我會告知緯度,而非方向 》
你所負責的,你知道該怎麼做,所以很自然地會告訴你的員工該做什麼和怎麼做。
在這個過程中,你扼殺他們的創造力並且讓他們的技能和經驗大打折扣。
讓其他人來決定怎麼做,是展示你尊重他們的能力以及相信他們的判斷之最好的方式。
在指揮和控制的世界中,緯度是自由的氣息,是任何人都能給的禮物。
《我會停下來,聞聞我的玫瑰》
你有偉大的計畫。你有遠大的目標。而你從未滿意過,只因有這麼一句話「滿意會滋生自滿」。
所以大多時候,你並不開心,因為你想到了還沒達成、沒有作完與尚未擁有的事物。
花一點時間想想在專業上你已經擁有的,特別是個人的。當下你已擁有比你曾想過的還多。
當然,永遠都要更努力,但也永遠要留點時間去體會所有你已擁有的比任何你想要擁有的更重要,特別是你的人際關係。
你所擁有的並不如同「想要」,想要只是一個希望、願望或是夢想。
你所擁有的是非常了得的,而且是屬於你的。
感恩這一切吧。
《我會看表面以下的》
有時候人們會犯錯。有時候他們會讓你抓狂。
當發生這種情況時,很自然地會認為他們並沒有在聽,或是他們並不在意。但往往有一個更深層的原因。他們可能感到窒息。他們可能覺得他們無法控制。他們可能感到沮喪或被邊緣化或被忽視或不被關心。
無論是在工作還是在家裡,如果是你負責的,你可能需要處理這樣錯誤。但是,請看看過往行為背後的根本問題。
任何人都是願意奉獻的;發誓要釋出諒解、同情和幫助他人處理導致錯誤的更大的問題。
畢竟,可能是你導致問題的發生。
《我讓愛變成一個動詞》
你熱愛你的工作,當你工作時,你所說的和做的表現了一切。
你愛你的家人。當你與他們在一起,是否這樣的感覺呈現在你說的和做的一切?
嗯。
愛情是一種感覺,而感覺往往是以自我為中心。將你的感覺變成行動。積極愛你愛的人。透過言語和行動告訴他們你愛他們。
當你讓愛成為一個動詞,你關心的人會確切地知道你的感受。請確認他們知道你愛他們。
《我做自己》
你擔心別人怎麼想。然而不管你怎麼努力,你不能將所有的東西給所有的人。
但你可以把盡可能多的東西,盡可能地給你愛的人。
你也可以成為最好的你。
做你自己。這是一件你可以做的比別人更好的事。
(原文出處:http://www.inc.com/jeff-haden/8-statements-that-transform-your-professional-and-personal-life.html)
okay then意思 在 【英語維基】Then與Than的區分| 空中英語教室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than 跟 then 這兩個字,「長」得很相似,發音也很接近,因此常常會讓人不小心混淆、誤用,不過它們的詞性、 意思 都不同,兩者之間是無法通用的。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