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IoT #汽車電子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 #機器視覺 #3D影像感測器 #主動立體視覺ASV #結構光SL #飛時測距ToF #光達LiDAR
【3D 感測新勢力:ASV vs. ToF】
隨著技術成熟、元件成本下降,3D 感測在機器視覺的應用越見蓬勃,商用價值正在勁揚,主動立體視覺 (ASV)、結構光 (SL) 與飛時測距 (ToF) 是三大分支。現階段結構光因有消費電子加持、出貨量最大,工業應用則以立體視覺為主——但預估不久後,外加一個投射器的 ASV 料將全面躍起;即使是全自動化的「關燈工廠」,確認打件位置仍少不了 ASV 的輔助。
ToF 則可視為長距離的結構光 (雖然解析度遠不如正統結構光),成長力道亦正增強。以前影像拍攝只在乎單點距離,如今講究的是「多區域」(Multi-Zone)、對比多層,意境已大不相同;即使是場景變動不大、毋需深度補償的工業應用,日後亦將逐漸加入深度資訊,有助於拉大可視距離。3D 感測另一個應用是模具製作,一分鐘就能完成掃描建模。動輒須> 200 公尺的汽車應用,ToF 更是基本元素。
早先缺乏深度資訊時,需要根據不同場景做補償才能辨識;直到加入「紅外線投光器」元件的 ASV 出現,終於有解!ASV 不受環境光限制,判讀更精確,商用較一般消費產品擁有更強的需求。原有立體視覺也能查看,但前提是物件本身要夠立體、且環境不能太暗才能清楚分辨,就像平放於桌面的紙張,除非有翹曲或色調區隔明顯,否則機器不易判別。
機器視覺的另一個挑戰是:看很多物件時,是否能辨識出細微差異?提高鏡頭的解析度是手段之一,但這會消耗更多演算和儲存資源,負載重。對企業來說,重要的是如何在效益、成本、應用場景之間取得平衡,最高規者不一定最好、也未必會成為主流。在彩色影像如此盛行的今天,安防監控之所以仍堅持採用黑白 CCD 攝影機,就是著眼於「影像補償」。
至於 CCD vs. CMOS 鏡頭何者較佳?成像技術該採用捲簾快門 (Rolling Shutter) 或全域快門 (Global Shutter)?另放眼未來,3D 感測在汽車的應用備受期待……,「固態光達」因沒有移動的光束轉向機制,無論在可靠度和複雜性皆略勝一籌。惟汽車售價區間大、成本結構亦不同,很多技術彼此非單純競爭、而是競合狀態,一如短、中、長距的無線通訊技術互補。
延伸閱讀:
《3D 機器視覺,商用價值勁揚》
http://compotechasia.com/a/feature/2020/0910/45715.html
#艾邁斯半導體ams #BELICE-SD #ibeoNext #TMF8801
「rolling shutter global shutter差異」的推薦目錄:
- 關於rolling shutter global shutter差異 在 COMPOTECHAsia電子與電腦 - 陸克文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rolling shutter global shutter差異 在 Re: [分享] 特斯拉FSD beta 來比眼力有沒有比AI好- 看板car 的評價
- 關於rolling shutter global shutter差異 在 slam 基础--(2)基本图像处理 - Nathan自强不息 的評價
- 關於rolling shutter global shutter差異 在 關於CMOS 拍攝影片的Rolling Shutter 現象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rolling shutter global shutter差異 在 アスメック株式会社- 首頁 的評價
- 關於rolling shutter global shutter差異 在 Micro LED與Mini LED差異全解析 - Pinterest 的評價
- 關於rolling shutter global shutter差異 在 Re: [分享] 特斯拉FSD beta 來比眼力有沒有比AI好 - PTT評價 的評價
rolling shutter global shutter差異 在 slam 基础--(2)基本图像处理 - Nathan自强不息 的推薦與評價
LAB:两个颜色的差异可以用向量距离表示. 3.global shutter (全局快门) 和rolling shutter (卷帘快门果冻效应). CMOS 是由上往下逐行扫描避免果冻效应 ... ... <看更多>
rolling shutter global shutter差異 在 關於CMOS 拍攝影片的Rolling Shutter 現象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CMOS感光元件拍攝影片會出現的Rolling Shutter(果凍)現象,請問各位如何解決? ... 事實上Global Shutter CMOS早就出了只是一般消費性機種不常使用這種CMOS. ... <看更多>
rolling shutter global shutter差異 在 Re: [分享] 特斯拉FSD beta 來比眼力有沒有比AI好- 看板car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ewings (火星人當研究生)》之銘言:
: ※ 引述《ykjiang (York)》之銘言:
: : OK, 以雷達波的特性,的確如你說的,可以一個雷達波出去,同時有多組天線接收
: : 這部分跟光達有差異。
: 笑死,光達輸出的資料從來就是三維的,只有一維的叫雷射測距儀。
: 如果是更早之前還在用LADAR為名的時代,還有更多是利用全像原理,用相位差生成三維資料的技術。
: 對系統來說,不過感測器是用甚麼原理,輸出的資料格式如果是三維的,那就是三維,
: 有差別的只是更新率而已。
: 而光達輸出的一直都是三維資料,即使是平面光達,也是三維資料降維。
我沒說光達最後的輸出資料不是三維,我只是說初代的光達是用一維的雷射測距,經巧
妙設計後得到三維的資料
: : 你講的應該是 Rolling Shutter 造成的果凍效應,
: : CMOS 會採取 Rolling Shutter 有很多因素,例如為了功耗、快門速度、共用元件等
: : CMOS 後來也有 Global Shutter 的設計
: : Rolling Shutter 是同時一排 cell 曝光(不算逐個 cell,硬要挑的話)
: : Global Shutter 是全部的 cell 一起曝光
: : 至於 CCD 是採用 Global Shutter 的設計
: : 你說的為了輸出 NTSC/PAL 逐個 cell 掃描,是發生在後段處理上
: 笑死,再掰嘛
: 特斯拉用的就是CMOS影像感測器,照你的講法,那也是一維的。
: 現在不管是哪種攝影機,都是輸出序列訊號,不管是用rolling還是globe shutter,
: 都是一個一個cell的資料丟到暫存器,再以一維資料格式(NTSC)輸出
這部分也是,我一開始表達的也是 camera 的感測元件一開始就是二維的 cell 陣列
一個 cell 一個 cell 讀是你要抬槓,才提出來的,然後你還提了果凍效應佐證。
另外,camera 一般內部有 buffer 儲存完整的 2D data
輸出時才用你說的 NTSC 序列輸出,NTSC 基本上是舊時 TV 格式,高解析度的 camera
不用這種輸出格式了。而且 NTSC 還有奇偶交錯的問題,在處理上容易碰到另一種跟果
凍效應有點類似的問題,不過這也扯遠了。
其餘的輸出格式還有很多,也是各種取捨,不再贅述。
: : 1__2_.5e834778af184.png
: : 80m鏡頭,我是敲「側」前方的兩個前向鏡頭,不是敲(正)前向鏡頭
: : 而且這已經不是重點了,
: : 如之前推文說的,特斯拉 3D 視覺,主要是靠正前方那三個鏡頭
: : 基本上沒側前方那兩個鏡頭的事了
: 別搞笑了
: 特斯拉的三個鏡頭焦距相差那麼多,說能構成視覺深度,是你在幻想吧
: iphone手機上面有兩到三顆鏡頭,但是還不是乖乖的上Lidar?
: 不同焦段的鏡頭,物體的影像在鏡頭內的像素差距非常大,光是判斷是不是同一個物體都要消耗不少演算力了,
: 還妄想能構成深度視覺?
: 更別提特斯拉用的還是非常悲劇的1.2M像素鏡頭。如果像NIO用的是8M的,還勉強有點機會構成2.5D
: 如果兩個焦段差那麼多的鏡頭就能構成深度視覺,你都可以去apple總部前面嗆他們白癡才要額外用Lidar了。
我不確定你說的 2.5D 多出的那 0.5D 指的是什麼
不過前面推文中也有人給連結了,證明一個攝像頭就能測得深度,多個攝像頭更準確。
因為車子行進間可以拍很多個對同一物體不同距離下的 frame
至於特斯拉是怎麼辦到的細節部分,我不知道,唯一確定的要耗費很多算力,
連結如下:
《Autopilot》AK談論AP開發細節 (2020/02)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741&t=6137451
《Autopilot》FSD初探25-遮住鏡頭還能在路口轉彎嗎?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741&t=6246238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05.112.7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car/M.1617978587.A.C30.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