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打得火熱,趕快來學一點「經濟金融大餐」!
感謝建中學生泓睿的匯整分享,你們能想像:他現在才高二嗎?😱 真的太有才了!
————————————
📊 睿哥+俐媽英文教室:Part 1 經濟金融(名詞)篇
💵 macroeconomics 總體經濟學
💵 recession 經濟衰退(-cess: go, walk)
💵 foreign exchange 外匯交換
💵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外匯存底
💵 foreign currency deposit 外幣存款
💵 foreign exchange swap 外匯交換
💵 balance of payment 國際收支
💵 current account 經常帳
💵 capital account 資本帳
💵 inflation 通貨膨脹(原意為貨幣流通量增加,現多指物價水準在某一時期內連續以大致固定的幅度上漲,相對大致可解釋為貨幣價值降低)
💵 deflation 通貨緊縮(與通貨膨脹相反之概念)
💵 bubble economy 泡沫經濟(虛擬資本過度增長超過實體資本,投機交易活躍的經濟現象。往往肇因於金融投機,造成社會一段時間的假象繁榮,最終泡沫破裂造成經濟崩潰。 例:2007-08金融危機)
💵 debt crisis 債務危機
💵 gold standard 金本位制
💵 savings rate 儲蓄率
💵 income per capita 人均所得
💵 GDP deflator 平均物價指數
💵 Consumer Price Index 消費者物價指數 (CPI)(反應居民生活相關產品及勞務價格統計而成之物價變動指標)
💵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購買力平價 (PPP)(根據各國不同之價格水準計算出的貨幣等值係數,以便對各國GDP進行合理比較)
💵 exponential growth 指數成長
💵 subsistence level 最低生活水平(-sist: stand)
💵 demographic transition 人口轉型(demo-: people)
💵 inclusive economic institutions 廣納型經濟體制(自由貿易)
💵 extractive economic institutions 榨取型經濟體制(專制政府操控市場)
💵 unemployment rate 失業率
💵 frictional unemployment 摩擦性失業(轉換或尋找工作過程中的失業)
💵 structural unemployment 結構性失業(市場競爭或技術變革導致的失業)
💵 cyclicals unemployment 循環性失業(景氣循環波動所導致之失業)
💵 downward wage rigidity 薪資下降固性(短期薪資調整慢於市場價格變化)
💵 multipliers 乘數效應(multi-: many)
💵 nominal interest rate 名目利率
💵 real interest rate 實際利率
💵 inflation rate 通貨膨脹指數
💵 solvent (a.) 有償付能力的
💵 bank run 銀行擠兌(存款人集中大量提款)
💵 fiat money 法定貨幣
💵 seigniorage 鑄幣稅
之後還有Part 2哦!敬請期待!
感謝泓睿🙏🏼
—————————————
學生越來越厲害,俐媽也要更精進才行💪🏼💪🏼💪🏼💪🏼💪🏼
#俐媽英文教室 #俐媽英文教室徵稿中 #林俐 #economics #finance #currency #foreignexchange #inflation #還請經濟專才的大家接力補充😃
swap rate計算 在 BennyLeung.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拓展土地 急如救火 - 林奮強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小組)為期4個月的公眾諮詢進入最後一個月。小組實是令大家驕傲的一群港人,他們不辭勞苦、任勞任怨做了1年義工,絞盡腦汁之餘還需面對各種背景、各有堅持的人士和團體,任勞任怨任罵!同時為香港未來30年的土地供應進行了有史以來最巨細無遺、透明公開的「全身磁力共振」,讓相信實證為本的筆者及廣大市民可用高質素據作客觀討論,實值得社會致以衷心致謝。
對筆者而言,是次「土地大辯論」有3個重要信息,並得出一個駭人結論︰香港的土地短缺情況有如熊熊烈火,正把社會經濟的和諧穩定房間燒個通透!
首先,小組基於政府《2030+》的規劃,指未來30年(2016至46年)土地需求共4,800公頃,但供應只有3,600公頃,因此短缺1,200公頃。但這1,200公頃短缺不是平均分布(即首10年400公頃、20年短缺800公頃餘此類推),而是今天至2026年已面對800多公頃的短缺!而即使18個土地供應選項的4個短中期選項全數落實,未來8年仍要面對400公頃的土地短缺!之後的短缺或增或減,則仍要視乎各發展項目會否出現延誤。
但社會對於土地短缺的規模和急切性,若非視而不見,就似乎是一知半解!例如,有人仍抱着「棕地優先」、「一吋海也不能填」等教條式的堅持。這好比身處單位明明已經燒起大火,本應是不由分說、百管齊下利用所有水源撲火。但房內的人仍爭論「用鹹水救火會否令木製家具發霉﹖」、「用水喉水會否不夠乾淨﹖」,結果有人提議「不如用蒸餾水救火」一樣荒謬,完全紙上談兵、脫離災難這現實!
動用所有方案 在不同層面造地
雖然近日社會對個別選項,例如填海的討論變得熱烈甚至支持,但填海造地動輒需時10多、20年,實在是「遠水」,對正猛燒的「近火」幫助有限。筆者絕對支持大規模填海,但土地供應是個「all hands on deck」(全體總動員)的危急情況,所有可行合理、尤其是短中期方案都應積極支持,絕非單一方案就可以一蹴而就解決土地短缺問題!
再者,《2030+》的土地需求,肯定是過分保守。小組以至社會要切記不能以為「填夠」1,200公頃便可以「收工」。先看歷史,由1985至2005年的20年間,香港每10年開發約5,000至6,000公頃(250至300個維園)土地。更早的年份數據從缺,但回想我們自70年代至2000年陸續建成9個新市鎮,可以推想過去50年香港造地的運行產量(run rate)只會有多無少。但最近10年(2005至15年)卻大跌9成至只有400公頃(20個維園)!相比之下,《2030+》指未來30年供應目標為4,800公頃,即土地的運行產量由每10年6,000公頃,大跌7成至每10年1,600公頃,無論如何都解釋不了。因為人口結構還是社會經濟環境,都不可能在10多年間出現數以倍計的變化,1,600公頃與常態需求6,000公頃,是近4倍的錯誤低估!
若我們希望在10年內追回過去10年的落後,同時「如常」保持土地產量為每10年開發6,000公頃土地,那10年間(2016至2026年)的需求便高達11,600公頃(6,000x2-400),即7倍運行產量的1,600公頃了!
而且,造地從不能只做到「啱啱夠」便算,因為香港已經15年沒有土地儲備。地需求面對的變數多而巨大,若不留緩衝空間(buffer)絕不合理。考慮到造地需時,每10年預留3至5年的緩衝不算過分。按每10年6,000公頃的正常產量計,3至5年的緩衝就是1,800至3,000公頃。
更尤甚者,政府估算還未有考慮提升市民生活質素。例如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已突破5年;公立醫院則不分冬夏,流感期永遠爆滿;商業租金持續高企等,但在計算土地需求時,卻沒有考慮把縮短公屋輪候和醫療等候時間、控制租金等目標。這是個完全不合理的願景和假設,政府估算未來30年只有4,800公頃的需求,等同繼續「壓迫」市民!
如上所述,未來10年隨着大灣區、一帶一路等國策支持,國家經濟長動力肯定會令香港經濟持續繁榮,只會增加對本港住宅和商業空間的需求!人口結構上,一家三口要一廚一廁、一個人住(不論是離婚還是單身子女)也是要一廚一廁。加上人口老化,家中可能需要多一張輪椅、走廊門口要加闊,社區內需要更多醫院、安老院等,難道不需土地?
需求只會續升 工商醫教未顧及
再和臨近地區比較,香港總土地面積(110,000公頃)其實比新加坡(70,000公頃)大6成,但香港已發展土地只有24%(26,400公頃),新加坡卻達73%(51,100公頃),面積比香港大近1倍!香港人均GDP和新加坡相差不遠,人口還比新加坡多170萬,但人家的使用土地卻是香港的2倍,可想而知港人對土地的需求是何等遏抑!
從最宏觀角度看,新加坡令香港人人稱羡的組屋政策,單是要令港人可以追上新加坡的生活水平這一點,即使人口不再增長,便已要把香港已發展土地在今天的基礎上「翻兩番」﹗
又例如,香港人均居住面積只有不足170呎,比新加坡的270呎少4成、只及深圳300呎的一半左右。根據時任發展局局長陳茂波,若我們想增加10%(17呎)人均居住面積,需要額外1.7億呎的總樓面住宅面積。除以5倍地積比率,便是320公頃-相等於整個啟德新發展區的面積。這還只是住宅面積,還未計及道路、學校、公園、醫院、工商業用地等基建配套的所需土地!以住宅佔發展面積3分1計,10%的人均居住面積提升便是1,000公頃土地。若我們想增加1倍(追過深圳的300呎),又是10,000公頃!
事實上,現時樓市中只有1.2%為非本地買家,是有史以來最用家主導的市場!換言之,我們已「無場可清」、也無外人可以「賴」。土地房屋問題,只能靠自己解決。考慮到以上種種,即使團結香港基金的建議能落實,把本來1,000公頃的「東大嶼都會」規模擴大至2,200公頃,「票面上」填滿政府估算的1,200公頃「缺口」,但其實距離我們真正的土地需求目標,仍是路漫漫其修遠兮,要全社會上下而求索!
觀乎現時本港工、商、住、醫、學樣樣空間爆滿,社會和政府在覓地時絕對不能手軟,任何方案都要考慮,更不能孤注一擲。例如,在填海同時,能否做「跨時期換地」(inter-temporal swap),今天發展部分生態價值低的郊野公園或綠化用地,但政府承諾在填海地上提供交通接駁更佳、綠化程度更高、生物多樣性更好的新郊野公園?
解決劏房問題 讓港人活出尊嚴
在7年前,香港黃金五十協助社區組織協會舉辦劏房相片展覽,當時一位80後研究員訪問一個劏房爸爸,說因為劏房空氣不流通、氣溫動輒高達30多度,因此兒子每晚要睡公園。這位年輕研究員撰文指,發展就是「為了9歲孩兒回家睡」﹗
如今,7年過去了,社會縱然不斷努力地覓地建屋,但今天這孩子即將17歲,這期間相等於40間學校學生的4萬個孩子只能在廁所旁的上格床讀書!發展不再只是為了他可以回家睡,而是為了下一代能在正常、有尊嚴的環境中成長!
原文:晴報
#社會 #經濟 #民生
swap rate計算 在 Re: [問題] LIBOR/Swap curve ??? - 看板Optio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Sargent001 (KKK)》之銘言:
: 有人能告訴我這個曲線的意義嗎???
: 我實在不知道這個曲線到底和LIBOR curve / Swap curve / Zero curve
: 有何差異 @@
: 或者有那本書講這些東西比較清楚的,可推薦一下 !!!
: 謝謝~~~
zero curve就是所謂的zero coupon bond rate curve,
也就是市場對不同時期利率的期望值
zero coupon這種東西市場上並不存在,它只是一個表達工具
zero curve只能從現有的產品上引申出來(implied)
通常用的是bootsraping的辦法,從不同maturity的產品中把它計算出來
比如說,先從6個月的債券中算6個月的zero rate,然後運用這個結果
從1年的債券中算出1年的zero rate,然後利用前面的兩個zero rates
一直推導下去....
通常從不同產品算出來的zero curve是不一樣的
從treasure bond算出來的是所謂的treasury curve
但是這是政府借貸的利率,一般的人沒有辦法拿到這種利率
所以能從市場上借貸的利率,只能從市場上尋找
從市場上找risk free 利率,通常的標準就是銀行間的借貸利率
也就是所謂的LIBOR, LIBOR curve一般都比treasure curve要大一些
至于LIBOR curve/Swap curve有什麼不同
我也不是太清楚,
通常可以認為,這兩個東西是一樣的
LIBOR curve就是從不同maturity的 interest rate swap裡面推出來的
但是,LIBOR curve也可以由 Eurodollar future裡面推出來
swap 的流通性比 Eurodollar的流通性差
Eurodollar是MTM (market to market),損益是隨時計算的
所以,swap curve有liquidity risk和 credit risk
(因為銀行本身也有liquidity risk和credit risk,雖然很小)
而Eurodollar推出來則沒有
這兩個東西似乎又不太一樣
一般用來price或者是hedge一個金融產品
最好用swap curve,因為它包含了liquidity risk,credit risk
這個問題看起來簡單,不過好像蠻難回答的
--
ptt戰績: 優文:5篇 劣文 :12 篇 賭贏:5次 輸:3次 經濟狀況 :普通
水桶: 18 個, 其中 hate板 永久水桶1個(版主手滑放出來了)
擔任版主:1次( 試閱不過下台)選版主:1次(敗選告終)
寫信幹譙白爛版主:1次 好人卡:10張(正妹歪妹各發五張)
被噓爆:8次 亂板:N次 樂趣: 無窮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4.29.153.246
※ 編輯: chairmanmao 來自: 24.29.153.246 (05/24 11:1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