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最後幾天可開票 #只開亞洲線的人不用緊張
【亞洲萬里通Asia Miles】4/1前快開假單程
📣我相信有在開哩程票的人都知道這個重大事件!所以你會發現明年2月~3月的頭等機票快被換光光,因為2020/4/1起就無法開出假單程,而是變成你要花兩個單程的哩程來開,也就是哩程數加倍!不過一般來說假單程只有跑「歐美澳」這些遠地方實用,如果你只是在亞洲跑就不用煩腦太多
#免年費最好集亞萬哩程的神卡
🎯限新戶 !直升LV3回饋等級「玉山only卡」👉 https://lihi1.cc/Mgc9r
#我開好了來回頭等的假單程了😎
💖💋在前幾天我也開了去美國的來回頭等假單程!一次開了兩張票,多虧了「陳大哥」的幫忙,不過我的開票主要是用來卡位用,因為現在只要開票成功,如果到時不能飛,可以用每段改票40美金方式去改,這也是為什麼一窩瘋的一堆人狂開2月底到3月的票,沒人想開今年的因為不知道疫情何時結束!
👩🏫所以只要你手上有9萬哩的人,你至少也可以開來回商務艙的假單程,然後沒到9萬哩的人你就PASS了,現在最多人開的就是飛洛杉磯、紐約、倫敦、巴黎這些歐美區,但別忘了下方還有一個【澳大利亞】可以去,這裡的票還算多還有頭等,你們自己去找找票吧!
🎯《參考開法》✈
HND-LHR-JFK 超長程的假單一次玩歐美
HKG-JFK-HND 美國假單
TYO-JFK-HKG 美國假單
HND-LAX-HKG 美國假單
HKG-LHR-ICN 歐洲假單
HND-CDG-HKG 歐洲假單
HKG-SYD-HND 澳洲假單
❗亞萬要集哩程最快的絕對就是「玉山ONLY卡」完全是開票人的人手一卡,當然亞萬哩程價值會不會變低,應該算會!但基本我沒在賣哩程所以沒啥在意,開開亞洲區的票也是我的興趣!在下個月也會有一張很強的哩程卡出來,可以兌換更多家航空公司,也請大家敬請期待
👩🏫看出來假單程的開法原理了嗎?利用我們周邊的「香港、日本、韓國」來當起點和終點,飛出去你最遠的目的地,你自己再補頭尾來回台灣就好!
🔹頭等+頭等 135000哩 (線上開)
🔹商務+商務 90000哩 (線上開)
🔹頭等+商務 115600哩 (混艙用客服交談開)
🔹商務+豪經 75700哩 (混艙用客服交談開)
如果連豪經都沒得開麻煩就別去了,長程的經濟會出人命🤣
#免年費 #集最快哩程的卡
🎯限新戶 !直升LV3回饋等級「玉山only卡」👉 https://lihi1.cc/Mgc9r
#加入TG群訊息不漏接 #先下載Telegram註冊
┌━━━━━━━━━━━━━━━━━━━━┐
💖 加入阿千TG群 → https://t.me/kenkigood
🎭 按一下介面變中文 → https://lihi1.com/6JSr1
🎬 不懂看影片教學 → https://lihi1.com/OLQ4l
└━━━━━━━━━━━━━━━━━━━━┘
﹏﹏﹏﹏﹏﹏﹏﹏﹏﹏﹏﹏﹏﹏﹏﹏﹏﹏﹏﹏﹏
📣2020年無腦這些入手!通通回饋無上限
﹋﹋﹋﹋﹋﹋﹋﹋﹋﹋﹋﹋﹋﹋﹋﹋﹋﹋﹋﹋﹋
●「玉山only卡」國內1.6%~3.2%👉 https://lihi1.cc/Mgc9r
●「聯邦賴點卡」國內2%👉 https://lihi1.cc/Lnylg
●「玉山Pi拍錢包卡」國內2%👉 https://lihi1.com/pkFiq
﹏﹏﹏﹏﹏﹏﹏﹏﹏﹏﹏﹏﹏﹏﹏﹏﹏﹏﹏﹏﹏
📣 國內訂餐券、SPA、門票實用工具
﹋﹋﹋﹋﹋﹋﹋﹋﹋﹋﹋﹋﹋﹋﹋﹋﹋﹋﹋﹋﹋
🔖KLOOK客路👉 https://lihi1.com/fl89Z
🔖KKday👉 https://lihi1.com/46hRd
🔖EZTABLE簡單桌抽紅包👉https://lihi1.com/foWEs
Asia Miles 亞洲萬里通 #亞洲萬里通 #假單程 #玉山ONLY卡 #快開歐美線 #別忘了澳大利亞也有票 Cathay Pacific Japan Airlines Klook KKday #玉山only卡 玉山銀行 數位生活好康
syd地方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葉郎電影徵信社
【從神經喚術士到銀翼殺手:隱身在Cyberpunk大霹靂中的香港】
為Cyberpunk經典電影《Blade Runner 銀翼殺手》設計2019年未來景觀的知名工業設計師Syd Mead趕在2019年的最後一天過世,連同11月過世的美術設計Lawrence Paull以及7月過世的男演員Rutger Hauer都先後登出了2019年。這一切似乎急著想提醒我們:2019已經成為歷史,而我們所在的現實世界終於超越了《銀翼殺手》的科幻時間線。
不過《銀翼殺手》當年在香港(和台灣)上映時用的片名其實叫做《2020年》,也就是說2020年的我們到底跳出這條Cyberpunk時間線了沒,恐怕還不能太早下定論。
去年8月,我們還沒追上《銀翼殺手》時間線的時候,Twitter上某個用戶張貼了一段影片,內容是關於香港街頭的反送中抗爭者如何運用雷射來干擾監視器的人臉辨識軟體。發文者標註了Cyberpunk之父、《Neuromancer 神經喚術士(另譯:神經漫遊者)》小說作者William Gibson的Twitter帳號,問他說:「請問這算是一種Cyberpunk嗎?」
沈迷社交軟體(不意外)的71歲小說家本人火速在Twitter上回覆了該問題:「如果這不算Cyberpunk,什麼才算?」
從Cyberpunk這個科幻文學類型開天闢地以來,經常在各種小說(如《神經喚術士》)、電影(如《銀翼殺手》)和動漫(如《Ghost in the Shell 攻殼機動隊》)中假扮其他科幻城市的香港,過去一年似乎卡在一個現實與幻想之間的混沌地帶。換個佛家術語,我們可能正處在一種中陰身的微妙狀態。
著名科技雜誌《Wired 連線》1993年剛剛創刊沒多久時邀請William Gibson寫了一篇新加坡遊記,沒有料到該文隨後引發軒然大波:
「新加坡完全一絲不苟。你可以想像它就好像是用膠囊包住一個亞洲版的蘇黎世,並且把它放在馬來西亞的腳邊那樣;膠囊中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宇宙,裡頭的每一個人就好像活在類似迪士尼樂園之類的地方。只不過是個有死刑的迪士尼樂園。」他在文章中如此形容乾淨得令人害怕的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對這篇專欄大為光火,不僅指名批評作者,隨後還查禁了《連線》雜誌。
新加坡對Gibson來說乾淨得不像是真實世界(他另一次將新加坡樟宜機場比喻成一種不真實的VR體驗)。真正的城市總是建立在新舊並陳的混亂秩序之中,比如LV旗艦店與庶民小吃攤緊鄰的香港。
為什麼Ridley Scott《銀翼殺手》中的未來洛杉磯長得更像香港的九龍城寨?為什麼押井守《攻殼機動隊》中的某未來日本城市其實在香港取景?為什麼William Gobson《神經喚術士》中的未來日本城市千葉城在書封上的形象卻是香港的街景?
因為地球上沒有第二個城市更符合Cyberpunk的命題。狹窄的土地上塞滿來自四面八方的七百多萬人。在21世界中國其他城市開始瘋狂蓋高樓之前,香港的城市景觀早就填滿了絕無僅有的高樓林立的驚人畫面。
William Gibson主張城市和網路一樣是一種科技,也是人類之所以有別其他生物的關鍵,他說:「對我來說網路就像城市一樣,是人類生存所在的必需」。《無間道》、《銀翼殺手》和《The Matrix 駭客任務》等等電影的經典場景都發生在屋頂,不是一件巧合。垂直城市本身就是一種「虛擬」,在沒有土地的地方讓你產生一種住在土地上的錯覺,而人跟人真正可以交流互動的地方不再是真實土地,而是虛擬出來的天台。香港的大樓就是一種Cyberspace,一種「數十億使用者所想像的共同意識、所體驗的日常生活」。
至於大樓跟大樓之間的夾縫,則被瘋狂資本主義的貪婪代言人——廣告看板給全面攻佔。
《銀翼殺手》滿天摩天大樓和廣告看板的場景,能參考的真實城市除了香港之外所剩無幾(東京冒出張牙舞爪的摩天大樓的年代還要再晚幾年)。《攻殼機動隊》的美術設計竹內敦志也說廣告資訊氾濫是他們選中香港成為故事背景的原因。
於是滿天資訊瀑布流的畫面讓我們再度回到《神經喚術士》那句經典的開場白:
「港口上方的天空是電視收播頻道的顏色。」
下文還有Edward Snowden回憶錄和另外一本Cyberpunk經典《潰雪》中的香港,還有石井聰互沒能拍成的九龍城寨科幻電影......全文刊載於付費訂閱媒體端傳媒,請賞文字工一口飯吃。全文由此去:
http://bit.ly/37tlY5C
syd地方 在 葉郎:異聞筆記 / Dr. Strangenot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葉郎電影徵信社
【從神經喚術士到銀翼殺手:隱身在Cyberpunk大霹靂中的香港】
為Cyberpunk經典電影《Blade Runner 銀翼殺手》設計2019年未來景觀的知名工業設計師Syd Mead趕在2019年的最後一天過世,連同11月過世的美術設計Lawrence Paull以及7月過世的男演員Rutger Hauer都先後登出了2019年。這一切似乎急著想提醒我們:2019已經成為歷史,而我們所在的現實世界終於超越了《銀翼殺手》的科幻時間線。
不過《銀翼殺手》當年在香港(和台灣)上映時用的片名其實叫做《2020年》,也就是說2020年的我們到底跳出這條Cyberpunk時間線了沒,恐怕還不能太早下定論。
去年8月,我們還沒追上《銀翼殺手》時間線的時候,Twitter上某個用戶張貼了一段影片,內容是關於香港街頭的反送中抗爭者如何運用雷射來干擾監視器的人臉辨識軟體。發文者標註了Cyberpunk之父、《Neuromancer 神經喚術士(另譯:神經漫遊者)》小說作者William Gibson的Twitter帳號,問他說:「請問這算是一種Cyberpunk嗎?」
沈迷社交軟體(不意外)的71歲小說家本人火速在Twitter上回覆了該問題:「如果這不算Cyberpunk,什麼才算?」
從Cyberpunk這個科幻文學類型開天闢地以來,經常在各種小說(如《神經喚術士》)、電影(如《銀翼殺手》)和動漫(如《Ghost in the Shell 攻殼機動隊》)中假扮其他科幻城市的香港,過去一年似乎卡在一個現實與幻想之間的混沌地帶。換個佛家術語,我們可能正處在一種中陰身的微妙狀態。
著名科技雜誌《Wired 連線》1993年剛剛創刊沒多久時邀請William Gibson寫了一篇新加坡遊記,沒有料到該文隨後引發軒然大波:
「新加坡完全一絲不苟。你可以想像它就好像是用膠囊包住一個亞洲版的蘇黎世,並且把它放在馬來西亞的腳邊那樣;膠囊中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宇宙,裡頭的每一個人就好像活在類似迪士尼樂園之類的地方。只不過是個有死刑的迪士尼樂園。」他在文章中如此形容乾淨得令人害怕的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對這篇專欄大為光火,不僅指名批評作者,隨後還查禁了《連線》雜誌。
新加坡對Gibson來說乾淨得不像是真實世界(他另一次將新加坡樟宜機場比喻成一種不真實的VR體驗)。真正的城市總是建立在新舊並陳的混亂秩序之中,比如LV旗艦店與庶民小吃攤緊鄰的香港。
為什麼Ridley Scott《銀翼殺手》中的未來洛杉磯長得更像香港的九龍城寨?為什麼押井守《攻殼機動隊》中的某未來日本城市其實在香港取景?為什麼William Gobson《神經喚術士》中的未來日本城市千葉城在書封上的形象卻是香港的街景?
因為地球上沒有第二個城市更符合Cyberpunk的命題。狹窄的土地上塞滿來自四面八方的七百多萬人。在21世界中國其他城市開始瘋狂蓋高樓之前,香港的城市景觀早就填滿了絕無僅有的高樓林立的驚人畫面。
William Gibson主張城市和網路一樣是一種科技,也是人類之所以有別其他生物的關鍵,他說:「對我來說網路就像城市一樣,是人類生存所在的必需」。《無間道》、《銀翼殺手》和《The Matrix 駭客任務》等等電影的經典場景都發生在屋頂,不是一件巧合。垂直城市本身就是一種「虛擬」,在沒有土地的地方讓你產生一種住在土地上的錯覺,而人跟人真正可以交流互動的地方不再是真實土地,而是虛擬出來的天台。香港的大樓就是一種Cyberspace,一種「數十億使用者所想像的共同意識、所體驗的日常生活」。
至於大樓跟大樓之間的夾縫,則被瘋狂資本主義的貪婪代言人——廣告看板給全面攻佔。
《銀翼殺手》滿天摩天大樓和廣告看板的場景,能參考的真實城市除了香港之外所剩無幾(東京冒出張牙舞爪的摩天大樓的年代還要再晚幾年)。《攻殼機動隊》的美術設計竹內敦志也說廣告資訊氾濫是他們選中香港成為故事背景的原因。
於是滿天資訊瀑布流的畫面讓我們再度回到《神經喚術士》那句經典的開場白:
「港口上方的天空是電視收播頻道的顏色。」
下文還有Edward Snowden回憶錄和另外一本Cyberpunk經典《潰雪》中的香港,還有石井聰互沒能拍成的九龍城寨科幻電影......全文刊載於付費訂閱媒體端傳媒,請賞文字工一口飯吃。全文由此去:
http://bit.ly/37tlY5C
syd地方 在 HKG to SYD | 一人澳洲旅行差點不見行李在悉尼的第一天 的推薦與評價
HKG to SYD | 一人澳洲旅行差點不見行李在悉尼的第一天 ... 悉尼的一週vlog 最佳欣賞city景色的 地方 週末市集人生最好吃的gelato | a week in Sydney.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