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會各族群委員名單日前曝光,其中噶瑪蘭族群委員陳科睿,遭地方族人質疑血統身份並非噶瑪蘭族,部落頭目痛批是在踐踏噶瑪蘭族尊嚴與權益,不排除要北上抗爭。
面對爭議,陳科睿拿出族譜,強調自己的母系家族是源自宜蘭噶瑪蘭36社,1914年因戰爭遷移花蓮,後來阿美族的曾祖父入婚給噶瑪蘭族的曾祖母,結果國民政府來台後將原住民母系社會改為父系,後代才一直被認為是阿美族。
▶️網友熱議!不一樣的政論節目~
https://fb.com/PTStalks/
↑↑↑ #有話好說啦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灣原住民展 這次要再一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博物館,邀請到館方解說員 #陳信鈞 來為大家介紹臺灣原住民展。 臺灣是西太平洋上的一個蕞爾小島,具備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人類早在數萬年前就已分批相繼移入,並在這塊土地上生息,開啟了史前文化的發展契機。 南島...
噶瑪蘭族母系社會 在 女人迷 woman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中研院民族所胡台麗特聘研究員、劉璧榛副研究員,在傳統漢文化的父系社會長大,在各自的田野調查經驗中,感受到原住民差異文化帶來的強大衝擊!尤其是阿美與卑南族母系社會中女性的特殊角色,也被排灣族與噶瑪蘭族「女巫」的權力與神秘感深深吸引。但受到現代化、基督教進入與經濟影響,巫文化漸漸消失,本文專訪胡台麗與劉璧榛如何透過研究,與族人一起守護祖靈傳承下來的精神。
噶瑪蘭族母系社會 在 Daily Focus 日日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採訪筆記-噶瑪蘭祭司潘烏吉】
近年每次寫到這位噶瑪蘭族國寶級耆老祭司(巫師)-潘烏吉,都得確認一次她是否還在世。今年初確認她還在人間才敢再於玉山smile雜誌報導。月初雜誌印好出刊時她也還在世,上週就收到她離世的消息,直接睡著蒙主寵召,享耆壽94歲(難得有機會用到享耆壽這三個字)。
順帶一提,說到噶瑪蘭,大家都知道那是宜蘭舊名,但現今噶瑪蘭族人的大本營,卻在花蓮豐濱鄉新社部落。簡而言之就是當年漢人到台灣,以武裝強佔了蘭陽平原,噶瑪蘭族被迫往南遷,百年來一直被半強迫附屬在阿美族中,直到2002年才成功復名,並非新興族群。
噶瑪蘭族不僅族群意識強烈,宗教信仰以及文化祭儀也都十分鮮明,與阿美族完全不同。噶瑪蘭族是母系社會,部落裡的重要職位如祭司,皆由女性擔任。部落族人的一生,大至出生過世,小至治病驅邪,凡事都找祭司。
台灣這些耆老就是每年每年地回歸自然,我們採訪、撰文、編輯、印刷...,其實都在跟老天爺搶時間,一直覺得很榮幸能有機會採訪他,那天我直接大膽問他,本人周遭有沒有跟著什麼祖靈或別人的祖靈,她喝下保力達小米酒後哈哈大笑,說我看起來這麼健康,哪裡會跟什麼別人的祖靈。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然後希望潘阿嬤魂歸天國後,依然能如此俏皮快樂。
➡️噶瑪蘭族傳奇女巫潘烏吉今辭世 地方嘆文化瑰寶凋零https://udn.com/news/story/7328/3612439
噶瑪蘭族母系社會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 #國立臺灣博物館 #臺灣原住民展
這次要再一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博物館,邀請到館方解說員 #陳信鈞 來為大家介紹臺灣原住民展。
臺灣是西太平洋上的一個蕞爾小島,具備優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條件,人類早在數萬年前就已分批相繼移入,並在這塊土地上生息,開啟了史前文化的發展契機。
南島語族先民在冰河期後,又飄洋過海而來,成為原住民的祖先。
第一區
本區介紹臺灣在進入歷史時期以前,從舊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重要的史前文化。內容包括距今二、三萬年前,臺灣目前所知最早的化石人類:「左鎮人」,西部新石器時代各階段的文化遺物,東部新石器時代文化,特別是晚期「卑南文化」的墓葬與陪葬品,以及以十三行文化為代表的鐵器時代的文化內容。
第二區
本區共有11個展示主題,分別是:平埔族群文化、泰雅族、布農族、賽夏族、鄒族、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阿美族、雅美族、邵族。
平埔族群
分布在臺灣東北部、西部的原住民族群,與漢人經過數百年的接觸,目前多已失去其固有文化與語言,而在臺灣的漢人卻也融入了相當成份的平埔族群血統。本區展出平埔族群中位於東北部的噶瑪蘭族、中部的巴宰族、與南部西拉雅族等三族重要的文化特色。
泰雅族
分布在臺灣中、北部等八縣境內內山區,地區遼闊,為臺灣原住民中第二大族。該族主要的物質文化特色為編織及紋面,其中貝珠衣尤為特出,而紋面則被視為是成年必要的象徵。
布農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中部山區,而以南投縣為中心,為臺灣原住民中第四大族。該族居住在約一千至兩千公尺左右的山區,傳統以山田墾燒與狩獵為主要的生產方式,男性衣服以皮製為主。臺灣原住民沒有文字,布農族卻發展出獨特的「祭事曆板」以記載年中的農耕祭典時序。
賽夏族
分布在新竹與苗栗兩縣,分為男群與北群,是臺灣原住民中人口較少的族群。該族在物質文化受泰雅族影響較巨,特別是服飾和紋面方面。矮靈祭為該族最盛大的祭典,也是其信仰之特色。
鄒族
分布在南投、嘉義與高雄縣境內,分為南鄒與北鄒,目前人口約有七千餘人。該族為山居族群,以狩獵為主,輔以燒墾農業。鄒族為父系氏族社會,各氏族有自己的獵場與漁場,大的部落則有男子會所。
排灣族
主要分布在屏東、高雄與臺東縣境內,是臺灣原住民中第三大族。該族在物質文化上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青銅刀與雕刻而著名,發展出獨特的藝術傳統,也反映出階級制度的社會體制與對祖靈、靈蛇的信仰。
魯凱族
分布在臺灣南部的屏東縣霧臺鄉、高雄縣茂林鄉與臺東縣卑南鄉境內。該族亦為一階級性社會,著重貴族的家名與家系,因而發展出獨特的服飾與家屋雕刻。物質文化上亦以石板屋、陶壺、琉璃珠、與雕刻工藝而著稱。
卑南族
分布在臺東縣卑南鄉與台東市一帶,分為卑南與知本兩群。該族男子11至13歲舉行刺猴儀式,進入少年會所接受訓練,19至20歲舉行成年禮,這種年齡制度與會所組織,是卑南族立足台東平原的基石。
阿美族
主要分布在臺灣東部,花蓮、臺東與屏東一帶,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多的一族。該族為母系社會,行招贅婚,但男子成年後均納入年齡組織,奠定長幼有序的社會體制。物質文化上則以女性的製陶為特色。
雅美族
居住在臺灣東南方的蘭嶼島上,現今人口約三千餘人,是臺灣原住民唯一不居住於臺灣本島的族群。該族為典型的捕魚民族,精雕彩飾的拼板漁船,木雕、製陶與金銀工藝為其物質文化特色。該族稱「人」為達悟,所以近年來有有改稱為「達悟族」。
邵族
居住在南投縣魚池鄉日月潭畔,人口約兩百八十多人,是臺灣原住民人口最少的一族。傳統生產方式有農耕、狩獵、漁撈與採集。因為近日月潭之便,故發展出如「浮嶼誘魚」等多種獨特的捕魚方式與「獨木舟」等湖上交通工具。
「臺灣的原住民族」常設展區,目前展示的現生臺灣的原住民族,概分為原來的法定「原住民」九族及「平埔族群」三族,但由於原住民正名運動後,政府頒定新增為十六族,該館常設展區將配合時代的脈動,局部更新展示的內容及規劃。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噶瑪蘭族母系社會 在 社團法人宜蘭縣噶瑪蘭族發展協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我們~一直都在』拜託大家順手為我們分享唷長久以來,噶瑪蘭族彷彿變成了宜蘭 ... 武力搶奪我們的土地,運用我們母系社會的特色以通婚侵佔土地,及至1878年清朝發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