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愛爸爸了!爸爸壞壞 】
昨天100多箱的骨牌抵達我們家
為了能更快將骨牌整理好寄出,我請童童來協助我
一開始聽到要下樓,她非常爽快的答應
動作迅速的換衣服、帶好口罩、穿完鞋
一到樓下,她看到外面風和日麗、陽光普照
還有小朋友在愉快的奔跑
眼神就發光了🥺
滿臉羨慕的說
👧🏻「哇~外面有小朋友在跑耶」
👧🏻「爸爸,我可以出去跑嗎?」
🧑🏻「我很想跟妳一起出去跑,可是我需要妳的協助」
👧🏻「那我自己出去就好了呀」
🧑🏻「我看不到妳,我會擔心」
👧🏻「吼,討厭啦,爸爸壞壞」
接著,就開始一連串的抱怨
👧🏻「我不愛爸爸了」
👧🏻「我不想幫忙弄骨牌呀」
👧🏻「好無聊哦」
👧🏻「為什麼要弄骨牌?」
👧🏻「為什麼要寫這個?」
👧🏻「這個音樂好難聽」
👧🏻「為什麼要黏這個?」
👧🏻「我想出去玩」
👧🏻「為什麼要寄?」
👧🏻「這個不好玩」
👧🏻「我不愛爸爸了」
即便很多問題我都回答她了
還是瘋狂連續轟炸我
時不時再丟個抱怨
她非常心不甘情不願,嘴巴又一直唸
幫忙一下就飄掉
不然就是幫的隨隨便便
便條紙貼的歪歪的,剪膠帶差點剪到我的手
拿骨牌去放的時候走得極慢
看著這有趣又可愛的小女孩
我知道什麼東西最能鼓勵她了
在弄到一個段落的時候,我叫住她
🧑🏻「童童阿」
👧🏻「?」
🧑🏻「雖然妳真的很想出去玩,
可是妳還是留在這邊幫我的忙」
🧑🏻「謝謝妳,幫了我很多,讓我可以更快完成」
我用最誠懇的口氣感謝童童的幫忙,然後給她一個擁抱
神奇的事就發生了
她靦腆的笑了一下,大聲的說
👧🏻「對啊!我很想出去玩,可是我有在這幫忙哦!」
然後,再也沒抱怨了
變成一連串的
👧🏻「這個我來貼」
👧🏻「這個我來剪」
👧🏻「這個我來拿」
👧🏻「這個我拿去放」
突然一瞬間什麼都會了
速度比剛開始的時候更快了
判若兩人阿
當她把一個骨牌放好後,就會愉快的飛奔回來說
👧🏻「爸爸你看!我很想出去玩,可是我有幫忙唷」
就連回到家後
也是第一個跑去跟媽媽說
👧🏻「我剛剛下去真的很想出去玩,
可是我有幫爸爸整理骨牌哦」
太太還偷偷跑來問我
👱🏻♀️「童童真的有幫忙哦?」
🧑🏻「有啊!她幫很多忙耶」
👱🏻♀️「是哦?她一直跟我說,她想出去玩,
可是沒有去,有幫你的忙」
今天早上在吃早餐的時候
我跟太太一講到骨牌,童童馬上就說
👧🏻「爸爸!爸爸!
我還要下去幫你弄骨牌哦,我不會出去玩」
——
心有餘而力不足
形容孩子再貼切不過了😌
他們的內心,是衝動的
是缺乏意志力的
常常腦袋想的,跟實際做的
完全不一樣
就像一開始那個暗黑版的童童
那個看似瘋狂抱怨、不貼心
還罵爸爸!一點忙都不願幫,只想著玩的孩子
她的心中,只是缺乏光明與正向的力量
所以當這個力量注入給她之後
就能從暗黑童童😈變成天使童童👼🏻
點燃她心中的內在動機
在幾乎找不到優點的時刻,看見孩子的亮點✨
這就是有效的肯定,正向資源的力量💪🏻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慢慢來,我等你:等待是最溫柔的對待,一場用生命守候的教育旅程」介紹 訪問作者: 余懷瑾 內容簡介: 慢慢來,我等你 2017年最療癒人心的一句話, 身為老師、家長,甚至團隊夥伴的你跟妳 都應該學習的一句話。 一位家有身心障礙孩子的媽媽 一位願意付出努力帶頭...
「看見孩子的亮點」的推薦目錄:
- 關於看見孩子的亮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看見孩子的亮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看見孩子的亮點 在 我們一起長大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看見孩子的亮點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看見孩子的亮點 在 Re: [寶寶] 不順他的意就起歡- 看板BabyMother 的評價
- 關於看見孩子的亮點 在 公視演講廳:看見孩子的亮點 的評價
- 關於看見孩子的亮點 在 #看見孩子的亮點- Explor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看見孩子的亮點 在 i-family 家庭教育平台| 2016/10/15「看見孩子的亮點」 的評價
- 關於看見孩子的亮點 在 [心得] <看見孩子的亮點> 阿德勒鼓勵原則 的評價
- 關於看見孩子的亮點 在 分享看見孩子的亮點:特殊教育入門- 親子板 的評價
看見孩子的亮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隨著童童年紀越來越大
秉持著蒙特梭利奶奶 #自己動手做 的精神
她能參與的家事也越來越多了👏🏻
自己動手做不只能培養孩子獨立、自律
#更能增加智力發展阿
不過讓一個3歲多甚至更小的孩子動手
常常都會變成災難現場
最後就是爸媽中風😂
這個時候
我們就要偷偷跟阿德勒爺爺借一下他的理論
就讓我們以童童自己做優格事件來分享吧❤️
————————
一天晚餐後,童童與太太想要一起製作優格
準備好材料後,就把唯一的工作交給童童
也就是把牛奶倒進去
倒第一次,撒了半杯在桌上
再倒第二次,灑了1/3杯在桌上
最後一次,灑了1/5杯在桌上
看到牛奶灑得到處都是,而且還撒三次!
你們當下會怎麼想呢?
「倒三次都灑出來,不要倒了啦!妳看妳弄得亂七八糟。」
是不是想馬上終結這場災難
自己清一清,免的中風吐血吧
不過這個時候呢
我們可以跟阿德勒爺爺借一個東西
叫做 #看見孩子的亮點
我們很仔細的看了童童倒牛奶
灑出來的量,是一次比一次少
於是在她倒完的時候,我們跟她說
「我有看到妳一次比一次灑的更少了,慢慢就可以學會不灑出來了囉」
同一件事情,不同的表達
孩子也會有不同的評價
是對自己的評價
如果是這樣說⬇️
【倒三次都灑出來,是學不會嗎?】
孩子 :「恩,我做不好。我以後不要倒了」
那換成這樣說⬇️
【一次比一次灑的更少了,慢慢就學會不灑出來了】
孩子:「我控制的越來越好了!我是可以做到的」
那下次如果同樣一件事的時候
孩子就會去思考
是要重新挑戰,還是自我放棄
而最後優格快做完時,童童又不小心打翻了牛奶
地上又是一整片的牛奶
這個時候呢
我們再跟蒙特梭利奶奶借一個東西
#自己善後
打翻的牛奶自己擦一擦、然後洗抹布
也是自己動手做的一部分
不僅能增加智力發展
還能培養孩子獨立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就這樣,一天又平安的度過了
感謝蒙特梭利奶奶與阿德勒爺爺😘
————————
最近疫情變嚴重了
孩子可能會有許多時間待在家
大家趕快去跟蒙特梭利奶奶還有阿德勒爺爺借這些東西吧😂
看見孩子的亮點 在 我們一起長大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親子日常•
《全然同在的親子時光》
這個月的Pomi與媽媽幾乎在北部,而Pomi爸呢,就留在家,是第一次分開這麼久
回來家裡的當日,Pomi因為好多日沒有和爸爸相處,陸續出現一連串的負向關注,希望可以三個人一起玩耍
另外也加上親子團老師與我聊到一些觀察的狀態,回家後仔細檢視,媽媽雖然時常花時間陪伴孩子,但往往是「人在心沒有在」的狀態,沒有與孩子同在,反倒是我們家的爸爸可以全然的投入,因為他說他 #有顆孩子的心
今天開始練習改變
#有意識的且專注的陪伴孩子
我們在今日晚餐前,一起從買菜、清洗、烹飪一直到上桌,完全專注於當下的親子時光。
全然與孩子同在時,#人在心也在 #與孩子同樂
可以很清楚的感受到孩子知道自己是重要的
也可以感受到孩子給我們的愛
彼此互相有著滿滿的愛在流動
因為專注陪伴孩子
今日的晚餐,顯得特別美味
尤其Pomi將自己炒的青菜吃掉了2/3
一邊吃一邊與媽媽說:媽媽也吃,好吃耶
正向教養一路走來,真心覺得不容易
孩子的狀態不會天天過年
父母的情緒更不會時時都是好晴天
但是我們可以練習的是,
#相信孩子,#看見孩子的亮點,
同時也學習覺察自己,然後一點一滴的改變
🌾很難做到滿分,但是只要每天0.1的進步,365天之後,就會比今天還要強大37倍
照片裡的Pomi戴著泳帽在炒蛋,實在很好笑🤣
左邊的那道是Pomi爸的傑作,糖醋排骨?!
看見孩子的亮點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慢慢來,我等你:等待是最溫柔的對待,一場用生命守候的教育旅程」介紹
訪問作者: 余懷瑾
內容簡介:
慢慢來,我等你
2017年最療癒人心的一句話,
身為老師、家長,甚至團隊夥伴的你跟妳
都應該學習的一句話。
一位家有身心障礙孩子的媽媽
一位願意付出努力帶頭做,
引導班上孩子學習如何面對班上有身心障礙者的同學的老師
仙女老師的一句話:療癒了自己、孩子、學生,
這句話,也將療癒你和我。
◎其實,你我都可以避免霸凌的發生
對於每一位老師來說,班上只要有一個身心障礙的學生,就等於是一份不小的負擔與責任,不但要面對有可能發生的霸凌行為,也要顧及到身心障礙孩子的學習成長發展,仙女老師余懷瑾因為自己也有身心障礙的孩子,因此對此有更深切的體會,並且從中摸索出一套班級經營的方式,她認為:霸凌事件層出不窮,家長與老師應該要負起最大的責任,如果家長與老師都能以身作則,引導孩子付出真誠的耐心與愛心,孩子們也能因此感受到如何能與自己不同的學生相處。
◎不只學國文,也學做一個有溫度的人
仙女老師教國文,在她班上,學生熱情而願意表達,充滿笑聲與生命力,仙女老師認為:「文學不只能賞析,也能解決人生的問題」,因此在課堂上,她不只教國文,也教生命教育,從課堂到生活,以身作則、自然而然,讓每個孩子都能學會做一個「有溫度的人」。
◎親師必學:看見孩子的亮點
每一個孩子都有其特質,成績絕對不是唯一評斷孩子的標準,適時的讚美與鼓勵,將是成就孩子的重要因素,讓孩子能在眾人面前被肯定,被表揚,就會讓自己覺得自己是個「好」孩子,本書將跟讀者分享,如何能看見每個孩子的亮點,讓每個孩子都能在他們能發揮的領域裡得到專屬的榮耀。
◎深入教學現場,分享教學經驗
作為一個高中老師,要面對的不只是正臨青春期少男少女們的煩惱,還有他們對未來的徬徨與迷惘,以及家長們的期待與盼望,仙女老師如何與學生對話、與家長溝通,讓孩子感到被了解,讓家長的苦心被看見,仙女老師就像是一座橋樑,開啟師生、親子、親師間對話的契機,本書集結她多年來的教學經驗與觀察,提供家長、老師及學生實際可行的做法建議。
作者簡介:余懷瑾
臺北市立萬芳高中國文老師,學生都暱稱她為仙女。
2016TEDxTaipei講者(一堂由老師以身作則的生命教育。影片連結)
專長為班級經營、生命教育、提問式分組教學、問題導向(PBL)教學與課程設計、跨領域(學科)課程設計。
曾經獲得105年「教育大愛菁師獎」、103年全國SUPER教師――評審團特別獎、103 學年度臺北市特殊優良教師――導師類、102年「台大SUPER教案獎」第七屆壹等獎、102年台北市教學卓越獎、101年「台大SUPER教案獎」第六屆壹等獎、101年全國創意教學獎特優等獎項。
現為未來Family數位專欄作者。
看見孩子的亮點 在 公視演講廳:看見孩子的亮點 的推薦與評價
公視演講廳:看見孩子的亮點. 2.9K views · 7 years ago ...more ... 教育如何讓孩子成為自己| Chung-Chiene Lee | TEDxDadun. TEDx Talks•1.6M views. ... <看更多>
看見孩子的亮點 在 #看見孩子的亮點-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看見孩子的亮點 · #學習自己安排生活樂子. 還記得前陣子疫情孩子總是喊無聊,我陪伴他們營造可能的生活樂趣,前提是給予足夠的素材、空間及各種遊戲的經驗,才有辦法 ... ... <看更多>
看見孩子的亮點 在 Re: [寶寶] 不順他的意就起歡- 看板BabyMother 的推薦與評價
推薦一本書,可以有效對付孩子的不良行為--看見孩子的亮點
這是一本專門說明阿德勒鼓勵原則的書,書中內容說明鼓勵的原理,解釋為什麼鼓勵可以
達到良好的教養目的、改善不良行為、增進感情,也提供大量實例跟練習,不至於看完之
後還是一頭霧水,不曉得該如何進行。
阿德勒心理學強調接納跟包容可以讓孩子加強社會情懷、增加歸屬感(孩子的不良行為來
自於追求歸屬感但用錯方法),書中有大量的小故事,在說明孩子為什麼如此反應,如何
鼓勵可以改善。其中有好幾個能讓我想起小時候遇到的事件,例如小時候做錯事情但大人
不經意的包容,讓我更願意當個誠實的人、老師的負面評價讓我擺爛不想努力...等等。
現在看來都是小事,畢竟已經長成在會議上被罵,去廁所洗個臉又可以不當一回事的大人
了,但這樣的大人往往也會忘了小孩的敏感跟脆弱,這些小故事的共同點都是在提醒我,
孩子惹我生氣或產生其他負面情緒的時候,就是小孩在問我「你會無條件愛我嗎?即使我
現在表現如此?」 若是以言語或行為回答「即使這樣我也愛你。」 那也許這個事件就足
以支撐孩子一生,讓他遇到挫折或困難的時候,覺得手掌心握著媽媽當時那句話,而能有
勇氣面對挑戰。
看完這本書並且實踐就可以立刻讓孩子改善嗎?這似乎要看孩子在這之前跟人相處的狀態
而定,用在我兒身上,幾乎是立刻可以感覺到效果。
為了小孩睡覺困擾了快一年,每到睡前就會因為死撐不睡搞得全家心情都很差。某天帶他
去買了一個時鐘,指著時鐘認真的跟他說「咱十點一定愛睏,你大漢矣,有法度家己睏,
媽媽會陪你,我相信你做會到。(我們十點一定要睡,你長大了,有辦法自己睡,媽媽會
陪你,我相信你做得到。)」 然後他確認了一下「手敢會借我?後禮拜手敢會借我?(手
會借我嗎 下個禮拜手會借我嗎 」 保證手臂一定借他之後,非常罕見的在沒有希普利
敏也沒有操整天的情況下十分鐘睡著。
但以我先生的例子來說,以往我跟先生的相處是我會不留情面的直指他的缺點,容易忽視
他的付出,所以當我對先生鼓勵的時候,他好像看到鬼一樣甚至懷疑我接觸了什麼邪教!?
表現得有點生氣,這在書中也有說明「鼓勵拉近關係,孩子感到不安」,長期聽慣了負
面批評,一反常態的鼓勵會讓對方覺得指桑罵槐、意有所指或另有所求,對方怕太親密會
破壞心理的獨立,所以想拉開距離。那要讓對方相信他真的值得被鼓勵,就要靠時間跟我
們的努力,讓對方相信我們會無條件的接納跟包容了。
--
原標題是Re: [寶寶] 不順他的意就起歡
所以才有以下題外話。
題外話,我也是覺得如果有人覺得不舒服那就盡量不用“番”吧,可以用下面這篇的詞彙
取代,例如第19項。
39個形容小孩頑皮的詞彙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71931087.A.2B0.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144.4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99624653.A.F92.html
※ 編輯: suction (223.137.144.42 臺灣), 09/09/2020 12:17:11
我自己的解讀是,
我可以包容接納孩子有需求而產生的不良行為--
他不完美,但仍值得被愛。
但是包容接納還是要告訴孩子怎麼做,
而「鼓勵」是一個導正的方法,
這本書的例子都在說明怎麼用鼓勵引導孩子。
另外就是,若是會放縱的父母就不會去找方法了,
反而有太多父母是怕不嚴厲會教壞。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