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難雜症萬事通
在網路上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在這邊找找看唷

Search

全音半音的相關標籤

相關貼文 相關照片 相關影片
【配樂作曲技術交流】   以4/5分割和弦搭配三度進行營造未來感的簡易應用示範。 尚未配器,暫使用弦樂音色。     ■ 和聲結構     全曲使用分割與轉位和弦(除第51~52小節):   □ 主段落(第7~38小節):4/5結構大三度往返     ○ B♭/C 與 G♭/A♭ 交替   □ 銜接段(第39~42小節):5/4結構向下走小三度     ○ 從D/C以線性和聲方式進行到B/A   □ 展開段(第43~52小節):1/5結構起始     ○  從D/A起始,上方和聲半音上行、低音持續在A     ■ 和聲佈局     觀察以上和弦的低音進行,可看出只是大三度與小三度往返移動   即為 [C→A♭]→[C→A]→A→反覆[C→A♭],   簡化則為 C→A♭→C→A→C...;然藉由:   □ 改變上方和聲結構:4/5、5/4、1/5   □ 和弦連接方式:直接對置、線性連接、持續低音   表現出前後層次差異     ■ 主段落說明(第7~38小節)     [和聲與音階]     最開頭演示了主段落所使用的音階與和聲:     □ B♭/C + F大音階(B♭/C為F大調的4/5)     □ G♭/A♭+D♭大音階(G♭/A♭為D♭大調的4/5)     □ 兩和弦以大三度對置連接     [引伸音]     視想要的和聲色彩而定,在基礎結構上加入引伸音     B♭9/C → G♭/A♭(附加#11)     [持續音]     於C3位置安排了一個持續的C音     它是B♭9的9音之持續,與隨後的G♭/A♭形成小二度磨擦     儘管此C音可視為G♭的♯11     然而以用法來說,解釋為持續音較恰當     ■ 銜接段說明(第39~42小節)     [線性和聲]     自D/C起始、以B/A為目標,上下聲部反向進行     下方(低音)因距離較短,是故在A與B♭繞了一下     此種和聲手法是以橫向聲部進行為主     而縱向所構成的和聲音響帶有隨機性     [和聲邏輯細節]     此段落為無腦填充,是故藉由保持特定邏輯使聲響合理化:     □ 上方維持大三和弦結構平行移動(淺色)     □ 下方維持以半音移動(藍色)     □ 上下聲部反向進行     然而下方第五個音往上走回B♭而沒有繼續下行     是因為下行至A♭將與上方聲部剛好形成A♭大三和弦     顯得太協和而破壞不穩定感,因此選擇上行至B♭     [音階]     最上方旋律線使用了減音階的6個音     減音階又稱八聲音階或全音-半音音階     ■ 展開段說明(第43~52小節)     [持續低音]     自D/A起始(D的第二轉位),上方以半音持續向上平移     而低音維持在A:D/A→D♯/A→E/A→F/A→A7sus4     [琶音]     在5音前面安插一個變化音:     □ 上行安插♯4:5 1 3 ♯4 5(第43~48小節)     □ 下行安插♭6:5 3 1 ♭6 5(第49~50小節)     [四度和聲]     第51~52小節的和聲雖構成A7sus4     但此處的意圖是要表現由E向上四度疊置的效果  

【配樂作曲技術交流】   以4/5分割和弦搭配三度進行營造未來感的簡易應用示範。 尚未配器,暫使用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