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系 在 208為何你總是悲傷?(重組)—圖片說明版〈哲學五厘米〉2019-10-14 的影片資訊
208為何你總是悲傷?(重組)—圖片說明版 講者:黃沐恩(恆生管理學院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客座助理教授) 謎米新聞:news.memehk.com 謎米香港: www.me...
Search
208為何你總是悲傷?(重組)—圖片說明版 講者:黃沐恩(恆生管理學院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客座助理教授) 謎米新聞:news.memehk.com 謎米香港: www.me...
207為何你會憎惡某些人(重組)—圖片說明版 講者:黃沐恩(恆生管理學院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客座助理教授) 謎米新聞:news.memehk.com 謎米香港: www.m...
206仇恨的根源(重組)—圖片說明版 講者:黃沐恩(恆生管理學院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陶國璋(中文大學哲學系客座助理教授) 謎米新聞:news.memehk.com 謎米香港: www.memeh...
205 認識情緒系列(重組)—圖片說明版: 由於香港社會的處境日趨惡劣,瀰漫著不安的情緒。本系列加入了影像、圖片的說明,並增刪了一些內容,希望舒緩大家此時此刻的煩躁。 情緒是潛伏於意識之下:愛欲、憤...
169 罪文化—原罪的來源與精神病的罪疚意識 源自基督宗教的契約精神,奧古斯丁在《懺悔錄》中反省自己為什麼總是做著各種壞事,他根據〈羅馬書〉「人人都犯了罪」這一句話,他提出了「原罪論」,自人類始祖亞...
168 恥文化—旁觀者愈多,羞恥感愈強 羞恥感源自人的自覺,小孩在兩歲至三歲期間能表現出羞愧,正是因為他們在這期間 發展出自我意識和對道德標準的認知和接納。羞恥的特質是驅使人有逃避問題而非補救過失...
167 依愛(Amea)—一種被欣賞的依賴感 日語Amae指渴望獲得別人的關注與照顧的行為依愛之情最先體現於母親與嬰兒的關係。一般來說,嬰兒不懂得表達自己的要求,他只會哭泣,讓母親主動去體察他到底...
166 恐懼(terror)—有對象的與沒有對象的恐懼 認知情緒論指出恐懼的情緒當中必然涉及判斷,恐懼的典型判斷包括‥「X是危險的」或「X正在威脅我或我所重視之物」。恐懼又分兩層:害怕(fear)...
165 噁心(disgust)—為何我們對「壞人」人會有作嘔感 噁心是動物最本始的情緒,為的是自我保衛。噁心能引起反胃之感 (nausea)。當我們接近污穢之物時,腹中會有翻滾的感覺,心口翳悶,使我...
164 悲傷(Sadness)—悲傷背後的關聯意向 悲傷的情緒有不同的層次類別,常見的是失去某些喜愛的人或物所引起的失望感,但悲傷是有意向性的(intentionality) ,即是從我們自身主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