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媽媽用眼淚寫下的真實故事 續集◀
#為了紀念那天晚上吃的美味烤鴨再度奉上照片
(回顧)故事的始端👉 goo.gl/3xUoM2
前兩天Po了在捷運上遇到的事,並非主要是要批評,也不是要比較,主要的點也不是因為讓座,而是因為一個女孩最後對我說了句『妳的孩子很吵,很想巴下去』如此不禮貌的話(其實主要是我感受“你可以罵我,但不准你罵我媽”的態度才會不爽),但這篇文意外的收到很多人的討論,不管是正反兩極的回應,但也能有機會進而綜觀台灣整個育兒環境問題。
我想,既然有這麼多討論,就不算是單一事件。事實上,台灣有6成的媽媽都對台灣整體育兒環境感到不友善‼️
#當論文在寫
“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近年曾對家有4歲以下幼兒的家長,進行育兒環境調查,家長遇到的第一名煩惱是使用嬰兒車時常遭遇困難,包括路面高低差、路面坑洞顛簸、機車或攤販佔用道路。第二名則是廁所不方便,不合孩子體型、無親子專用廁所、不乾淨和未設置尿布檯。
大眾交通工具不方便名列第三名,父母常遇到的困擾包括嬰兒車難上公車、無障礙設施出入口離目的地太遠、車廂無放置嬰兒車的空間,在在都讓爸媽帶孩子出門感覺困難重重。最後第四、第五名分別為哺乳不容易和孩子托育問題。”
這些都還只是硬體上的不友善,而兒福聯盟在2018年進一步針對社會友善育兒氛圍調查顯示,#近6成(57.3%)媽媽覺得整體台灣社會對嬰幼兒不友善,與覺得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很有壓力(57.4%),帶孩子出門常常遇到不會對帶著嬰幼兒的媽媽伸出援手,電梯沒有人禮讓(42.8%),駕駛人開車不禮讓(37.7%)不耐煩施予白眼(40.8%)或是搭大眾運輸時遇到不禮讓行為(36.1%),不讓座(34%)等等。 這些都可以充分表現,台灣整體對於育兒環境,還是有很大需要改善空間。
#你感受到哪幾項了呢
而研究對於媽媽評估帶孩子到公共場所痛苦指數評估,竟達24.2%媽媽感受到痛苦指數7分以上,而有40.4%的感受中度痛苦(0至10分評估,越高分越痛苦)!
台灣是一個融合了中國獨特的傳統和西方文化影響(MY Chang, 2009),但仍然保留了以儒家哲學為基礎核心的思想,在義務與榮譽顯的特別重要(Holroyd, 2003 Holroyd, EE 2003)。這觀念延伸在家長在帶小孩出門時,如果小孩吵鬧大多數會感到失去面子。
而在華人社會的父母多是以教訓和管的教養方式養育小孩(Fung, Lieber & Leung, 2003),希望孩子能順從,但更多時候,是因為為了要滿足社會對小孩的期望,而去做管控式教養 (Chao & Tseng, 2002),可能也是因為如此,在台灣,若有孩子在公共場合吵鬧,多數人都會覺得父母沒有管控好,而感到羞恥。
也有人提及是許多人是因為沒有小孩並沒辦法瞭解當媽的感受與需求,其實我們多數時間都是能體諒這個原因,因為我也年輕過,但平時也感恩周邊帶孩子時遇到很多給予伸手相助的人, 也是會體諒每個人有使用博愛座權利, 因為很多時候,需要未必會顯露於外。
在台灣社會裡,有68%媽媽(兒福, 2017)都遇過對“幼兒無感的人”(對幼兒.媽媽需求與感受陌生,進而在行為上造成攜帶幼兒的人的影響與不便),44.6%則是遇到對小孩恐懼,這些還不包含當場責備(8.4%)或直接驅趕(4.4%)父母與孩子的。在這裡提出問題,不是要開罵或去責怪,而是希望能有更多人能了解父母的需求,也許你會困惑,那為何要以負面文章代替正面文章去提醒?其實以往曾經寫過多次正面提醒文章,無奈此次負面文章,帶來的效果,竟比正面文章來的廣效的多啊!
#其實很多時候媽媽只需要周遭一個小小的鼓勵,也許只是 #一個微笑,也許只是 #一句短短鼓勵,我們就會有繼續活下去的信心💪
#為母則強但還是需要你們的支持
我們談了很久的低生育率,台灣儼然已成為世界上超低生育率的國家之一。經建會甚至推估於民國 116 年之後出現人口負成長的情況 ,近年政府也一直想積極釋出育兒津貼等相關育兒政策,雖然也有諸多已施行的補助措施,但比起一些歐美國家(OECD評估各國推行友善家庭與職場整體之政策立場),力道卻顯得薄弱了許多。
但改革並非一個環節做好即可,而是需要依照時下的狀況與真正主因(經濟、稅收、環境、教育、社會風氣..等)去實施調整。(但這又是另一層面的討論,就不再這篇文章深入,不然真的會變成一篇論文啊!囧😅)
總之,社會風氣的改變必須來自文化內部,而且往往必須有人能去關注與提出。既使在改變整個社會和國家的轉變需要一定的時間長度。(Chen and Luster 2002) 不會有同質的文化群體,每個種族和民族都是多樣性,換成白話文就是說每個國家都有機歪的人。個人經驗雖然無法概全整體,但我們除了能懂得尊重多數人,也要能傾聽少數人的聲音(況且超過半數也不是少數人了啊!),不論如何,任何帶來的正面與反面,任何的討論都是好的,至少帶動人思考的行為。畢竟任何的質疑,都是會帶來改革的機會啊!
#一起帶動友善育兒環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的網紅張秀華,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北松菸 南嘉菸 有鑒於日本動畫市場宅經濟(指御宅族文化所帶來的經濟效應)蓬勃發展,日本動畫協會(AJA)發布「2019年動漫產業年度報告」,根據該協會的調查2019年日本動漫產值增長至25112兆日元,近十年來該方面成長日益漸增,創造驚人產值。 嘉義市舊菸葉廠(公36)改建遲未有進展,4月21日市...
一起帶動友善育兒環境 在 Luke I am your mother 英國小人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是一個媽媽用眼淚寫下的真實故事 續集◀
#為了紀念那天晚上吃的美味烤鴨再度奉上照片
(回顧)故事的始端👉 goo.gl/3xUoM2
前兩天Po了在捷運上遇到的事,並非主要是要批評,也不是要比較,主要的點也不是因為讓座,而是因為一個女孩最後對我說了句『妳的孩子很吵,很想巴下去』如此不禮貌的話(其實主要是我感受“你可以罵我,但不准你罵我媽”的態度才會不爽),但這篇文意外的收到很多人的討論,不管是正反兩極的回應,但也能有機會進而綜觀台灣整個育兒環境問題。
我想,既然有這麼多討論,就不算是單一事件。事實上,台灣有6成的媽媽都對台灣整體育兒環境感到不友善‼️
#當論文在寫
“兒童福利聯盟基金會近年曾對家有4歲以下幼兒的家長,進行育兒環境調查,家長遇到的第一名煩惱是使用嬰兒車時常遭遇困難,包括路面高低差、路面坑洞顛簸、機車或攤販佔用道路。第二名則是廁所不方便,不合孩子體型、無親子專用廁所、不乾淨和未設置尿布檯。
大眾交通工具不方便名列第三名,父母常遇到的困擾包括嬰兒車難上公車、無障礙設施出入口離目的地太遠、車廂無放置嬰兒車的空間,在在都讓爸媽帶孩子出門感覺困難重重。最後第四、第五名分別為哺乳不容易和孩子托育問題。”
這些都還只是硬體上的不友善,而兒福聯盟在2018年進一步針對社會友善育兒氛圍調查顯示,#近6成(57.3%)媽媽覺得整體台灣社會對嬰幼兒不友善,與覺得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很有壓力(57.4%),帶孩子出門常常遇到不會對帶著嬰幼兒的媽媽伸出援手,電梯沒有人禮讓(42.8%),駕駛人開車不禮讓(37.7%)不耐煩施予白眼(40.8%)或是搭大眾運輸時遇到不禮讓行為(36.1%),不讓座(34%)等等。 這些都可以充分表現,台灣整體對於育兒環境,還是有很大需要改善空間。
#你感受到哪幾項了呢
而研究對於媽媽評估帶孩子到公共場所痛苦指數評估,竟達24.2%媽媽感受到痛苦指數7分以上,而有40.4%的感受中度痛苦(0至10分評估,越高分越痛苦)!
台灣是一個融合了中國獨特的傳統和西方文化影響(MY Chang, 2009),但仍然保留了以儒家哲學為基礎核心的思想,在義務與榮譽顯的特別重要(Holroyd, 2003 Holroyd, EE 2003)。這觀念延伸在家長在帶小孩出門時,如果小孩吵鬧大多數會感到失去面子。
而在華人社會的父母多是以教訓和管的教養方式養育小孩(Fung, Lieber & Leung, 2003),希望孩子能順從,但更多時候,是因為為了要滿足社會對小孩的期望,而去做管控式教養 (Chao & Tseng, 2002),可能也是因為如此,在台灣,若有孩子在公共場合吵鬧,多數人都會覺得父母沒有管控好,而感到羞恥。
也有人提及是許多人是因為沒有小孩並沒辦法瞭解當媽的感受與需求,其實我們多數時間都是能體諒這個原因,因為我也年輕過,但平時也感恩周邊帶孩子時遇到很多給予伸手相助的人, 也是會體諒每個人有使用博愛座權利, 因為很多時候,需要未必會顯露於外。
在台灣社會裡,有68%媽媽(兒福, 2017)都遇過對“幼兒無感的人”(對幼兒.媽媽需求與感受陌生,進而在行為上造成攜帶幼兒的人的影響與不便),44.6%則是遇到對小孩恐懼,這些還不包含當場責備(8.4%)或直接驅趕(4.4%)父母與孩子的。在這裡提出問題,不是要開罵或去責怪,而是希望能有更多人能了解父母的需求,也許你會困惑,那為何要以負面文章代替正面文章去提醒?其實以往曾經寫過多次正面提醒文章,無奈此次負面文章,帶來的效果,竟比正面文章來的廣效的多啊!
#其實很多時候媽媽只需要周遭一個小小的鼓勵,也許只是 #一個微笑,也許只是 #一句短短鼓勵,我們就會有繼續活下去的信心💪
#為母則強但還是需要你們的支持
我們談了很久的低生育率,台灣儼然已成為世界上超低生育率的國家之一。經建會甚至推估於民國 116 年之後出現人口負成長的情況 ,近年政府也一直想積極釋出育兒津貼等相關育兒政策,雖然也有諸多已施行的補助措施,但比起一些歐美國家(OECD評估各國推行友善家庭與職場整體之政策立場),力道卻顯得薄弱了許多。
但改革並非一個環節做好即可,而是需要依照時下的狀況與真正主因(經濟、稅收、環境、教育、社會風氣..等)去實施調整。(但這又是另一層面的討論,就不再這篇文章深入,不然真的會變成一篇論文啊!囧😅)
總之,社會風氣的改變必須來自文化內部,而且往往必須有人能去關注與提出。既使在改變整個社會和國家的轉變需要一定的時間長度。(Chen and Luster 2002) 不會有同質的文化群體,每個種族和民族都是多樣性,換成白話文就是說每個國家都有機歪的人。個人經驗雖然無法概全整體,但我們除了能懂得尊重多數人,也要能傾聽少數人的聲音(況且超過半數也不是少數人了啊!),不論如何,任何帶來的正面與反面,任何的討論都是好的,至少帶動人思考的行為。畢竟任何的質疑,都是會帶來改革的機會啊!
#一起帶動友善育兒環境
一起帶動友善育兒環境 在 張秀華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北松菸 南嘉菸
有鑒於日本動畫市場宅經濟(指御宅族文化所帶來的經濟效應)蓬勃發展,日本動畫協會(AJA)發布「2019年動漫產業年度報告」,根據該協會的調查2019年日本動漫產值增長至25112兆日元,近十年來該方面成長日益漸增,創造驚人產值。
嘉義市舊菸葉廠(公36)改建遲未有進展,4月21日市府跨局處單位進行內部規劃討論,張秀華議員拋出問題,公36目前朝夢工廠-無煙囪工業區方向發展,目標為培養人才,打造出在地著名動畫工作室,但是否真的能為嘉義市注入新血,吸引年輕人回嘉創業?
民國96年公36再利用規劃設計案、民國106年提出玩力覺醒計畫,最後無疾而終,今年4月禮堂改造完工,並規劃第10號倉庫設置青創工作室以及展演活動中心;第11號倉庫則為青少年為主題的圖書館,是否真的可以如期進行?
張秀華議員憂心計畫胎死腹中,無法順利活化,藉由定期會拋出問題,期待市長與文化局長能在議會答應公36必須動、趕快做,讓「北松菸、南嘉菸」不只是口號,真正落實並帶給年輕朋友一處青年基地,回流嘉義,常住在嘉。
✅少子女化 市府因應👶
美國中情局(簡稱CIA)統計全球227個國家或地區,2021年全球生育率預測報告,前五名都在非洲,最後全落在亞洲,台灣倒數第一。
調查結果一公佈,少子女化討論立刻在各大社群媒體擴散開來,掀起一波不小的論戰,造成低生育率的原因,張秀華議員簡單分成三大類:物質上、制度上、文化上。
張秀華議員引用今周刊調查報導,中央與縣市政府的育兒、托嬰補助最能打破生育率的恐懼,但是嘉義市政府今年幼幼班中籤率跌破五成,身為教育出身的黃敏惠市長,該如何補足目前需求最大的幼幼班?
長期以來育兒責任多落在女性身上,當代要扮演一位好妻子、媳婦、女兒與母親,身兼數職之外,還必須在職場上力求表現,除了補足托育資源之外,市府針對協助返回職場的婦女政策有哪些?
調查中顯示在家顧小孩必須中斷職業生涯同意的人高達70.2%,顯示出政府在這方面政策的不足,張秀華議員向市府提出建議,降低婦女因生育中斷職業生涯的問題迫在眉睫,女性重回職場有助於勞動力提升,建立友善生育環境的制度與政策是我們的責任,把每個生育都視為國家社會和所有人一起幫忙的事,是要一起建立的觀念。
✅2021台灣設計展在嘉義💃🏻
今年嘉義市攜手台灣設計研究院舉辦2021台灣設計展,有3大主館及4個衛星廠館。期盼台灣設計研究院與嘉義市能整合設計與創意資源,讓全台看見嘉義的城市之美,並帶動周邊經濟觀光。
設計展為嘉義帶來數萬觀賞人次,為增加觀光客停留嘉義市的時間,除展區的規劃,也建議嘉義市政府應注意市區規劃,如檢視全市無障礙空間、規劃停車位及公車,與各景點及公園之環境品質及維護修繕等,且近日新冠肺炎疫情嚴峻,嘉市府應做好相關配套措施、超前佈署,做到最完善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