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潑: 🇺🇸🦃一個感恩節各自表述】
#週末回顧:「疫情這麼猛,今年還要特赦火雞嗎?」作為許多美國家庭大團圓的感恩節,今年在疫情肆虐之下仍顯得令人不安。美國CDC多次提醒民眾,感恩節仍要守住防疫安全,盡量避免長途旅行,就算家庭親友聚會,恐怕也要在社交距離與配戴口罩中度過今年的感恩節。
儘管情況特殊,但每年白宮例行的「特赦火雞」傳統,仍照常會由總統川普進行。沒有意外的話,這會是川普任內最後一次的火雞特赦——只是選後以來各種訴訟車輪戰和爭議,川普本人減少公開露面談話的次數,現下的氣氛顯得有些微妙。
今年挑選的火雞來自愛荷華州(本屆大選仍由川普拿下),根據愛荷華州當地媒體20日的報導,千挑萬選才選中的兩隻火雞,已經平安送到白宮準備「被特赦」,並且收留養在專屬的保護區中,永遠不會變成感恩節的大餐。
感恩節的火雞消費,也能反映美國國內的經濟與農產景氣。不過吃火雞的傳統,由來卻是眾說紛紜,近代的研究認為與移民歷史和身分認同有關,是歐陸移民為了特意強調融入美國社會,而拿美洲的火雞作為象徵。
從五月花號開始而生的主流美國建國故事,其實都有感恩節的影子。透過節慶符號的轉化與創造,反覆強化「美國人」的身份意象及美國價值;現代的感恩節,儀式般地肯定了帶著清教徒經驗的美國信仰,移民也可透過加入這種美國傳統,成為「正港美國人」。但也不是所有「美國人」都過感恩節跟吃火雞...
#美國 #感恩節 #火雞 #Thanksgiving #川普 #Trump #PardonTurkey #清教徒 #印地安人 #北美原住民 #國家認同 #移民 #歷史記憶
五月花號背景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二二八晚上,去參加凱莉跟Ken的podcast 百靈果news的實體活動。
很多我這個年紀的朋友可能已經頭上有問號了,podcast? 百靈果news?實體活動?
Podacst 基本上是廣播節目,可以下載到手機隨時聽。百靈果來自bilingual,標榜中英雙語,我說標榜,是因為我聽了幾集英文比例比中文比例低非常多,所以還是中文為主。實體活動,是因為平常都是跟聽眾網上互動,這一次是跟聽眾真的面對面。
我跟Ken 跟凱莉share辦公室空間,當初 #TODAY看世界 的背景若沒他兩人幫忙,照我的品味去搭,我非常確定這節目絕對沒有今日的光景。前兩天LINE團隊的人還充滿抱歉的語氣跟我說:范姐,TODAY看世界背景裡那張桌子,可能要稍微收拾一下。你知道LINE有日系公司風格,來跟我講這事,不知已經忍了多久。總而言之,我是要說,我的個性大而化之,凱莉跟Ken會提醒我一些細節。平常我要是有個什麼燈不亮,麥克風不響,電池忘了充電,他們也是第一個救援。
不過我還是要講,大家若有機會來我們辦公室參觀,就會知道,我的神經線是很大條,大約直徑五公分的話,這兩個大概是4.95公分。
比如付房租,Ken是二房東,凱莉負責做帳,二月中旬,二月噢!我問了個問題:我十二月房租水電交了沒?結果這兩個天才,當場頭頂就冒出問號:不知道吔!要看一下。的確是在十分鐘內就把帳目跟我理清了,顯示是有個記帳系統,只是沒有討債系統。
再比如我們辦公室進來第一眼會看到的東西是,舒潔濕紙巾,春風衛生紙,五月花萬用紙巾,不知名衛生...棉一包,及喉糖。我在兩星期前已分享此貼文,今天你來我們辦公室,我們用保留犯罪現場一樣的精神,一樣都沒少。
你看這兩人添購器材,你會以為podcast 賺很多錢。
因為每隔幾天,辦公室就會出現一個送貨來的紙箱。有時是效果燈,有時是個什麼收音的小道具。
剛開始我會隨口問問:裡面是什麼啊?後來我就學會了,我如果後面有半小時空檔才可以問。因為有一次不小心隨口問了Ken這個麥克風是幹嘛的,結果他口沫橫飛講了十多分鐘,他應該還可以再繼續講,但我己經精神瘓散,我跟凱莉說,我只有在講到 vibrators時,才有辦法用這麼大熱情講電器講這麼久。
大概一兩個月前,我就看他們兩個忙進忙出,辦公室裡面箱子越堆越高。我有一天終於忍不住問Ken箱子裡到底裝了什麼。他非常得意打開一個箱子,掏出一支火把,然後花了十多分鐘跟我解說,二二八那天的實體活動要送網友的,這個火把是太陽能的,只要曬十分鐘....對,我偶爾會忘記 ...shit....
有一天我就看到了他們為了這次二二八實體活動做的海報,風格非常的,令人頭昏。我想平常給他們照顧,一來報一下恩,一來也取一下經。我是做電視出身,在社群互動上,我很嫩。嘿嘿,沒想到這句話還可以用在我身上。
總之,那天我去了現場。現場來了好幾百人,大家在夕陽裡很輕鬆的談談美國選舉,談肺炎,談我們跟中國的關係。
但讓我帶回家的一句話,是當現場朋友問,如何做podcast? 凱莉不假思索的說:你就是要很喜歡很喜歡你做的事,因為podcast很難賺到錢,非常的辛苦。
這是我回到台灣後,跟台灣年輕一輩接觸時,最大的感動。台灣有一群年輕人,非常努力的實現夢想,他們用行動證明,他們是真的把”重要的事”放在”去賺更多的錢”前面。
看到年輕朋友們跟著凱莉跟Ken一起舉起火把時,我心裡頭暖烘烘的。
//by Ken
如何收聽Podcast呢? 蘋果手機都有內建Podcast軟體。若是別的手機或是電腦,用音樂串流軟體 Spotify 來播放也可以
蘋果:http://goo.gl/k9qXxb
安卓:https://soundcloud.com/cafreeteria
Spotify : http://goo.gl/QZ1u6j
五月花號背景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阿潑 島嶼無風帶:🇺🇸🦃 你過感恩節嗎?】
#周末回顧:剛剛過去的感恩節,可說是一個相當「美國」的節日。幾乎每個美國人都能說得出這套傳說:「新教徒和印第安人共同歡慶豐收。」但這段與美利堅合眾國建國傳說相關的傳說,當然也有另一個血腥版本——「很多印第安人被殺了!」
從五月花號開始而生的主流美國建國故事,其實都沾著感恩節的影子。透過節慶符號的轉化與創造,反覆強化「美國人」的身份意象及美國價值;現代的感恩節儀式般地肯定了那種帶著清教徒經驗的美國信仰,移民也可透過加入這種美國傳統,成為「正港美國人」。只是,也不是所有「美國人」都過感恩節跟吃火雞...
-
「我是美洲原住民,我不過感恩節,但我吃火雞。」一個齊卡諾(Chicano)藝術家跟我談起感恩節;一位出身麻州(即清教徒登陸之地、感恩節來源之處)的白人朋友經過,忍不住補充:「不要以為感恩節充滿感謝與祝福...感恩節強迫大家圍在圓桌前吃火雞,能不吵架嗎?那可能是一年中張力最強,架吵得最兇的一天。」 「沒錯,連火雞怎麼煮都可以吵。」齊卡諾藝術家回應:「這就是感恩節的真相。」
#美國 #感恩節 #火雞 #清教徒 #朝聖者 #印地安人 #北美原住民 #國家認同 #移民 #歷史記憶
五月花號背景 在 1620年,"五月花"號船滿載不堪忍受英國國內宗教迫害的清教徒... 的推薦與評價
1620年,"五月花"號船滿載不堪忍受英國國內宗教迫害的清教徒102人到達美洲。1620 ... 比如紐西蘭這波染疫率15%,背景因素有今年二月起不再要求戴口罩、放寬入境條件,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