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藝術大學降低語言要求是件好事嗎?
首先,這篇可能比較主觀,非常歡迎大家在留言區討論。
據我所知,申請英國藝術大學本科或碩士學位,如果語言能力證明沒有達標,同時作品集及其他申請文件足夠優秀,是可以先修語言班來補足分數的。什麼是「補足」?我們以英國最常看的雅思成績來說(滿分9分),如果大學部錄取標準是6.0,申請者的成績為5.0~5.5(並且聽、說、讀、寫單項不低於5.0),在差一點點的情況下,提前到英國學校提供的語言班,特訓幾個月,若通過語言班設置的考試,等於雅思達標,成功入學。
大學部的雅思6.0是一個怎麼樣的英文水平?根據IDP台灣雅思官方考試中心,提供IELTS雅思評分標準說明,成績6.0為:大致上能有效運用英文,雖然會有一些錯誤產生。若是在自己熟悉的情境下,一些較複雜的英文也可被理解及運用。白話一點,在自己有興趣,長期投入的藝術與設計領域,相關詞彙及專有名詞的使用上是沒有太大的問題的,而持續在相同領域中,學習起來是有效率且越來越能有效溝通的。
5.0的申請者也可以拿到offer後補足分數是相當合理的,同樣根據評分標準說明,多數的情況下申請者還可以全盤應付,雖然可能犯下許多錯誤,但在自己了解的領域內尚可掌握基本的溝通。
然而,令我不解的是,今天在查學校資料的時候,看到有一家名氣很高的英國藝術大學,將標準下降到了4.0,這是什麼樣的概念?根據雅思官網,4.0 為「有限使用者」,在理解與表達上常發生問題,只有在非常熟悉的情境中才有基本的理解能力,無法使用複雜英文。如果把4.0比較國人更為熟悉的語言能力測試為:多益 450~500,不足國立的台灣大學之英文畢業門檻。我真的不相信,多讀幾個月的語言班,英文能夠進步多少,語言能力是要靠時間、經驗慢慢去累積的啊!
有人說,語言標準降低是為了不錯失任何作品集優秀的學生,但是,英式的設計與藝術教育充滿了研究、師生討論、溝通、合作與反思還有每學期好幾千字的報告以及長篇畢業論文,因此語言能力非常重要。
「敢講、敢發言」一直是在國外學習必要的能力,但也要言之有物啊!國外好多課程是需要給即時回饋的,這對我來說很難,第一,在亞洲填鴨式教育下,我沒有受過這樣的訓練;第二,我英文可以,但它畢竟不是我的母語,中文發表意見都怕了,更別提英文。我用了兩年的時間在學習怎麼給有效回饋,怎麼像個母語人士參與師生討論,大三的我做到了,雖然還是有很多進步空間,不管怎麼樣,都不應該看輕語言能力證明的意義。
再來,我剛剛沒有提到聽力的重要性,這裡每個課題的開始都像任務般的以簡報的方式來發布,然後馬上進入第一個工作坊課程。工作坊一整天下來,不停的有新的指示,如果一個指示沒聽懂就會直接miss掉一部分,後來再自己補齊的作品,是沒辦法達到在工作坊時不間斷與師生交流與腦力激盪的創意與效果的。更別提一場又一場的講座了。
大一的時候,我記得老師特別喜歡叫不講話的同學發表意見,被叫起來了硬擠出一兩句話那還好,很多時候有同學就站著安靜了數十秒,(只怕空氣突然安靜)空氣中充滿尷尬,大部分都發生在國際生身上。聽平面設計系的室友說,他們有教授常常抱怨國際生不積極參與課程討論,演變成統一對國際生的不友善,還說出了,英文不好幹麻來讀書,浪費學校資源,這種充滿歧視性的言論。班上也有不少本地生跟國際生合作製作課題就擺爛搞消失的狀況。我自己也遇到幾個因為對方語言能力不好,合作效率差的例子。
以上是雅思標準5.0~6.0遇到的種種,降低到4.0,我真的不敢去想情況會有多糟。最有名的藝術學院帶頭降低語言分數標準,同時讓國際生對英國藝術學院有諸多美好的想像。他們眼裡只有利益,不顧學生學習品質、成果,老師教學效果以及課堂品質,讓眾人有「國際生有錢就能出國」的想法,不就等於帶頭污名化國際生了嗎?然後再繼續宣揚自己辦學有多優秀、學生作品質量有多高,普遍錄取更多國際生,變本加厲,惡性循環。
想要申請英國藝術大學或碩士學位的朋友,請顧好語言,如果分數差太多,不要被英國學校騙去上語言班,申請作品集優秀的被認可,很好,然而,往後的學習過程才是留學的重點不是嗎?
圖片為我看到差點吐血的語言班課程資訊,大學名稱已碼掉。
作品集名稱怎麼取 在 職涯成長駭客-Crysta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絕對讓人資 爆炸的履歷】
這三種一秒惹怒人資的履歷你有嗎?
#HR誠實豆沙包 07
履歷看多了
雖然瞎的很多
但也麻木了
可是有幾種履歷
還是會讓人一秒暴怒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
一定會一秒
讓人資暴怒的履歷
大家看看
你是不是也不小心
讓人資一秒暴怒了呢?
🌻自傳不要再從你爸媽寫起
收到太多履歷,
開頭是我來自一個平凡的家庭,
有一個爸爸一個媽媽,
爸爸是上班族媽媽是家庭主婦....
你們家怎麼樣我不想知道,
我只想知道-
「為什麼你是最佳人選?」
所以你可以寫-
為什麼要應徵這份工作?
你過去有什麼經歷是適合這工作?
你可以為公司做什麼?
🌻注意履歷信件發件人姓名
另外這個部分
可能比較少人注意,
我常常收過
一些意味不明的
寄件人名稱...
例如呱呱鳥、一堆亂碼...等等
這個可是會影響公司
對你的第一印象阿....
最好是取本名
或英文名就好
不要鬧!
🌻不要忘記附附件
有些人求職信寫得非常懇切,
我都要點開履歷來看了,
但卻沒看到履歷?
或是請求職者要附
相關證照附件
也沒附?
拜託這是要我通靈嗎?
所以寄送履歷前,
請記得做最後的檢查!
1.有沒有錯字?排版跑掉了嗎?
2.附件有附上嗎?(一開新信件就立刻先放上附件)
3.隨信附上的作品集連結,可正常連結嗎?
製作及寄送履歷的動作,
也藏有許多學問
老師沒教、爸媽沒教
但你要自己學阿!
多多發樓
我的HR誠實豆沙包吧!
會分享更多求職小訣竅!
#HR #職場 #職涯 #職涯成長駭客 #人資
#懶人包 #學習 #成長 #效率 #時間管理 #工作
#成功 #思維 #人生 #語錄 #新鮮人 #迷惘
#畢業 #名言 #簡報 #面試 #履歷
作品集名稱怎麼取 在 設計發浪Designsurfi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早在正式開幕前,因緣際會下就先看過這個空間尚未成形前的廢墟毛胚樣,後來看到開幕後的樣貌,再次讚嘆 格式 InFormat Design Curating 強大的室內空間設計整型能力!加上葉忠宜解構式的品牌視覺規劃,以及金主之一的wisdom 時尚品牌創辦人齊振涵統籌服裝與商品企劃,台北終於也出現一個可與日本 21_21 設計博物館比擬的藝文設計空間—— 森3 SUN SUN MUSEUM
首展「蛾」已掀起相當話題,接續的第二檔展覽「Lost Files|The hidden processes in design」,找來8位跨世代的當代平面設計師展出成為正式成為作品前的發想過程。將這段設計前的思考透明化之後,我們能看見一些落地到市場前的過程發想及提案其實都頗為有趣,給人平行時空的想像空間。像是空白地區的彭星凱,展出他為中華電信信用/金融卡設計的另外一個設計案,在阿姨們要插卡領錢時,露出的幾何形狀搭配符號成為笑臉的小設計我個人覺得可愛死了!他說信用卡設計的規範極其嚴格,但在這個規劃之下如何調整出一個無法意識到規範存在的設計,就是設計的技術,與創意沒有關係,也能在細微處彰顯出設計師的功力與價值。而他也透露最後中華電信選擇另外一個卡面設計的點是因為上頭有藍綠橘的中華電信標準規範圖紋。
而病氣美少女設計師李君慈則是展出她為「絕歌:日本神戶連續兒童殺傷事件」的裝幀設計與過程,桌上的紅白色紙張印刷著書中犯人對自己的自白,「當我像是拿著手槍一樣,拿著求生刀和紡織用剪刀時,我的憤怒就會減輕」、「強迫性的教育造就了我,一個透明的存在」,原本設計師希望打開書本時就會掉出這些紙條,不過編輯覺得有點驚悚,加上她自己不想過度強化事件性,因此作罷。但這次展出則是覺得這個悲傷的事件在社會大眾透過書籍與戲劇的了解下,已成熟至能逐漸面對,甚至將其作為教材研究如何避免再次發生遺憾,因此才展出。
o.oo的盧奕樺展出以risograophic印製的集大成作品集成形過程,放在幾個大盒子裡,由於riso的特殊性質,若要翻閱得戴上手套。顏伯駿展出29屆金曲獎前導視覺的設計討論過程,蠻有趣的是顏伯駿將金曲獎工作小組群組對話紀錄擷取了一部分展出,閱讀著設計師與工作人員、業主之間實際的訊息來往,總不免有種刺激的窺視感。
而今年金曲獎最佳專輯裝幀設計獎得主洋蔥設計的黃家賢則展出得獎作品「泥灘地浪人《擒虎記》」他很可愛地透露,包裝CD的符上面寫的鬼畫符其實是將英文字轉化後拼湊成的圖案,還原後其實是樂團與專輯名稱的英文。方序中展出設計成小花專輯包裝紙殼成形前,印有這些年來累積的文字紙張碎片,還有一些他把對眷村拆遷議題真實想法的文字所製成的幻燈片。葉忠宜則是透露,在製作國慶設計前,有個胎死腹中的大型癌症中心的指標設計案,後來他延伸這個設計裡的一些概念,才變成國慶設計的樣貌。而最難得的是可以看到小子為拍謝少年設計的「兄弟沒夢不應該」親手繪製的設計原稿!這真的已經是藝術品等級了!
當中還有每個設計師對設計的一些自我看法,蠻值得花一點時間仔細閱讀,我對彭星凱說的頗有共鳴,他說「#幾乎所有設計都是商業,只是受眾不一樣」,在客戶、消費者、設計師的三角關係間,「設計師應該是接近消費者、同時理解客戶的角色,這中間要怎麼銜接兩者,如果設計師能把自己的訊息放進去,將能產生更多連結性與共鳴。」對我來說設計應該是至少要能中隱隱於市的概念,最好還能大隱隱於朝,讓設計能觸及到民眾的範圍更廣,社會美學標準才有提升的可能。
感謝台灣總是有這麼多對設計全心投入的傻子,我以身為台灣人為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ost Files|The hidden processes in design
展覽日期|2019/08/30 Fri. - 2019/09/29 Sun.
展覽時間|11:00-19:00(最後入場時間18:30)
每週一休館(逢國定假日正常開放,翌日休館)
展覽地點|森3 SUN SUN MUSEUM
展覽票價|NT$200/張
主辦單位|森3 SUN SUN MUSEUM
策展人|王耀邦 格子 (Pang Wang)
策劃執行|格式 InFormat Design Curating、卵形、wisdom
參展人|
究方社 - 方序中
李君慈 Jyunc-cih LI
卵形 oval-graphic - 葉忠宜
空白地區(Peng Hsing-Kai)- 彭星凱
廖小子 (廖俊裕)
Onion Design - 黃家賢 Andrew Wong
O.OO Design & Risograph ROOM - 盧奕樺
三頁文 - 顏伯駿
Lost Files 主視覺設計|卵形 oval-graphic - 葉忠宜
人像攝影|汪德範
翻譯|韞藝術工作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覽企劃|陳婕寧、劉力菁、許瑄芮
視覺設計|莊皓、劉子琳、鄒昀達
空間設計|張哲惟、彭一揚
展覽協力|陳玟蒨、王昱惟
展覽專訪|胡士恩
展務營運|翁熒熒
森3 SUN SUN MUSEUM
空間營運|周詠郁、蔡瑋倫
視覺統籌|卵形 - 葉忠宜
商品統籌|WISDOM® - 齊振涵
Lost Files 主視覺設計|卵形 oval-graphic - 葉忠宜
#森3
#lost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