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著卡住蘇伊士運河的長賜號,而激發我閱讀的一本好書
我很喜歡作者在書中的一開始,先帶著讀者想像,400年前的人們如何看待這個世界。很多我們現在所習以為常的觀點,都是近200年甚至100年才形塑出來的。特別是關於“民族國家”或是“國家主權” ,更是在19世紀才成為全球人們看待世界的主要方式。有了這樣的認知去理解亞洲海洋近代史,才能夠明白當時的人為何會做出某些決策。而這些決策更是牽動了之後四百年的政治走向。
另一個很棒的觀點就是所謂“政治的海” 與 “經濟的海” 。現在我們對於各國海域全力鞏固的需要都習以為常,甚至也明白為什麼大國在海軍的實力上如此看重。但是在400年前的世界,世界主要的正全思考還是以“陸上帝國” 為主,不管是當時歐洲各個王權,或是印度和中東的眾帝國,以及中國的明朝時代,都是這樣的觀念。海上的世界在這段時間蓬勃發展,等也比較多是以貿易為思考出發點。政治的介入,是之後因著這些 “東印度公司” 們海上的拓展逐步發展出來的。一方面是為了歐洲各國搶奪貿易地區的資源而產生的殖民。另一方面這些公司後來都自己需要建立軍隊,保護人員與貨品 (讓我想到中國古代的鏢局),一方面龐大的財務支出讓公司回去和帝國主權求救,另一方面這些帝國主權也不樂見於國內有勢力 (公司)可以與之抗衡。
作者是一位位日本東京大學歷史學者,自然有更多著墨在日本的視角,但我認為他相當平衡的去分析,在亞洲海洋貿易受影響下的各地(印度,印尼,甚至是台灣)為何會對於歐洲政權有如此不同的印象?德川家康鎖國式的管理,讓日本早於其他地方建立其民族的意識。她的地理位置,也讓她相形之下更有強勢的談判權 (舉例來說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中東和印尼非常暴力強勢,但是在日本的長崎,幾乎是委屈求全的配合)。也在這一切的變化當中,特別是明朝到清朝這段時間,日本刻意切開過去中國朝貢式的世界秩序 (應該說是亞洲秩序),而形成以日本為主題的世界觀。
當中也有許多有趣的地方,像是所謂的 “倭寇” 原來也是日本人歷史中的用詞,形容那些製造麻煩的海盜 ,其實是起源於日本的邊緣人們 (後來也有很多中國沿岸居民加入行列)。而在十七世紀,這些海上的貿易主要都是驅動於歐洲人們對於亞洲出產商品的強烈需求以及嚮往,包括胡椒,茶,與棉織品。這些我們現在習以為常的物品在當時都是極珍貴的上流社會象徵。當時亞洲人對於歐洲的東西反而沒有什麼太多的追求 (從當時乾隆皇帝給英國國王的回覆 “歡迎來朝貢,但你的東西我們不需要” ,就可以很明顯看得出來)
日本作者寫出來的書在字裡行間還是可以看出一種很特別的細膩。像是講道為什麼東印度公司們主要是運送綠茶,但後來英國卻已紅茶為主的分析,作者交叉比對了許多資訊,花了不少篇幅 (然後最後還是懸案😆)。還有雖然是翻譯成中文,但總是會讀到日本式的書寫方式,用問句來表達肯定之意 (“當時,公司應該是 ....思考的吧!”)
但這本書最後回來講到的是跨國公司如何影響世界史的發展。看似所有的劇情都在亞洲的海洋和亞洲諸多島國上發生,最後在這些跨國公司結束時帶來的影響卻是塑造我們所認識的“近代歐洲” 。其實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有一個疑惑,為什麼各國的亞洲貿易公司,都要命名為“東印度公司” 呢? (葡萄牙,英國,荷蘭,以及後來的法國皆是如此)而中文版也附上了一個給台灣人的導讀,試著從亞洲海洋史的觀點,來思考台灣在歷史上的位置。
這幾年大型科技公司與國家之間的矛盾,特別是在中國以及美國,都可以看到國家與企業之間的張力日益高漲。美國現在有很多關於這些科技巨頭反壟斷的呼聲,但也可以明顯看見現行的壟斷法不見得適用於這些以資訊為本的科技巨頭們。因著這本書, 看到出版社有一系列的 “興亡的世界史” ,好想要整個包下來喔!
📚📚📚另外推薦的幾本延伸閱讀:
📗我 2017 Top10 之一 “絲綢之路:從波斯帝國到當代國際情勢,橫跨兩千五百年人類文明的新世界史”
https://dushuyizhi.net/the-silk-roads/
📘我 2020 Top 10之一 “世界史座標下的中國”, 當時寫了三篇心得分享,第三天剛好提到歐洲興起的“法人” 和“公司” 如何影響歷史發展:
https://dushuyizhi.net/世界史座標下的中國-(3之3)/
📙“遊牧民族的世界史” 另一名日本歷史學家地精彩著作:
https://dushuyizhi.net/遊牧民族的世界史/
全文與相關書籍的連結都在部落格中👇👇👇
https://dushuyizhi.net/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
#東印度公司與亞洲的海洋 #世界史 #羽田正 #興亡的世界史 #八旗文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阿湯趣歷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一個酷愛歷史的UP主以獨特視角帶大家讀歷史,看奇聞。創作不易,感謝每一位朋友的支持,不要忘記點訂閱和小鈴鐺哦...
倭寇 清朝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明朝時倭患不斷,為何清朝時就少了?
歷史春秋網
作者:陳少游
在歷史上,倭患是很令人頭疼的,不僅會造成經濟損失,還會擾亂政治秩序。我們慣把日本海盜稱為倭寇,「倭」為矮小,「寇」為盜賊,這二字簡明的表達了中國人對於這種行為的不恥。其實,倭寇的組成不止如此,內部更亂,除了部分日本人,還有部分中國人。內外互通,私下勾結才給中國歷史上的一段時間造成了困擾。倭寇橫行沿海的時期是明朝,甚至因為抗倭而湧現出一大批英雄人物。而到了清朝,倭寇卻減少了,是因為清朝走的是彪悍路線,倭寇不敢來了還是倭寇自身實力的萎縮?其實,這裡面的緣由比較複雜,跟兩國政治經濟等因素密不可分,同時還受到歷史潮流的影響。
中國海禁,明朝倭患不斷
明朝倭患在朱元璋時期就有了,雷厲風行的朱元璋曾經為此做出過措施,他身為一朝皇帝,自是不能讓倭患為所欲為,於是派出使者,試圖以和平方式解決,想與倭患建立正常的貿易關係,誰知倭患竟不守規矩,殺了使者。朱元璋對此很生氣,但又不能勞民傷財大肆打擊倭患,畢竟出海戰爭不太適合當時剛建立的明朝。於是,他便出台了「海禁」政策,日後「海禁」政策不斷完善。不過倭患還是未能消滅。
明朝正因為倭患不斷,所以湧現了很多抗倭英雄,最出名的就是戚繼光抗倭了。戚繼光抗倭其實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不過,由於當時倭寇過於猖獗,加上國內不齊心,國內軍隊的海上素質不高,導致沒能徹底除去倭患之憂。其實,明朝為抗倭做出過很多努力,皇帝也深知倭患的危害,害怕倭寇對明王朝的統治產生威脅。遂派大量水師駐紮屯兵,在嘉靖之前,明朝倭患不過小打小鬧,派出的軍隊大多能收拾妥當,但是,後來為什麼越消滅倭寇的數量越多,不減反增。這是因為有外國的介入,當時日本對外受到了援助,購進了很多先進的武器裝備,雖然明朝時武器也不差,但是,相比於日本當時的武器來說,還是略遜一籌,再者中國軍隊的海上作戰技術存在劣勢,根本無法剿清沿海這些倭患,只能在他們進擊內陸時予以反抗,所以在作戰上,是非常被動的。
要說明朝為什麼有著打不完的倭寇,首先是日本在14世紀的時候,進入了一個特殊的南北朝分裂時期。國內很不太平,各地紛亂不斷,國內一片狼藉,資源緊張。所以那些在戰爭中沒有爭奪到物資的群體,便進入中國沿海,妄圖從這些地方獲得各種資源來充實自己的實力。其次,當時倭寇國自己國家發展需要物資,自己國家國土小,資源少。而中國與日本自古的「緣分」使然,最重要的是資源很誘人。航海技術的發展也使他們外侵的行動愈加強烈。而且倭患在中國的掠奪傳到國內,更多的人對這塊肥肉垂涎欲滴。最後,明朝當時實行海禁,禁止對外貿易的發展,這樣做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倭患,但是也損害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包括那些沿海的人和朝中部分牽扯到利益的人,他們為了私利,所以對外勾結,內外勾結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倭患的實力,所以更加難以對付。
日本海禁,清朝倭患減少
到了清朝時期,日本國內形勢發生變化,幕府勢力上升。進入和平時期的日本,國內戰爭消耗了大量實力,上下都需要整頓。新的領導人出台了新的政策,其中有項內容是禁止日本船出海進行貿易,也不允許日本人與海外有聯繫,偷渡者處以死刑。這樣一來,嚴厲的政策束縛了日本人來中國掠奪,日本其實進入了短期的「鎖國」時代,所以倭寇作亂才有所減少。這些倭患不敢出來,出來之後就成了國家的敵人,他們自然是不敢出來作亂,只能忍著。並且,清朝時對這沿海地區加大軍隊投放,已經減少的倭寇隊伍自然不是這些訓練有素的軍隊的對手,犯事的人自然少了。
當然,清朝也有倭患,不過遠沒有明朝的危害和影響大,後來的倭患一部分被消滅了,一部分被招安了。順治時期,更是加大了對倭患出現地區的監督和管制,所以,當時除了台灣,其他地方基本沒什麼問題。康熙雍正時期,海禁的力度也大大減小了,經濟發展的也很好,所以,幾乎也沒有內賊去冒險跟倭患們合作了。還有一個原因是鄭成功在打擊倭寇裡的作用,當時佔據台灣的鄭家,在沿海的發展主要靠沿海貿易,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不被倭寇損害,對他們大加打擊,消除了不少倭寇。在當時其實還存在一些來自各地的倭寇,因為倭寇組織沒有名正言順的系統,所以當時還有很多試圖在中國進行掠奪的國家混入倭寇組織,時不時在我國沿海地區進行一些不正當的活動,也是,中國當時國力還是不錯,很多小國也只能以這些不入流的手段在中國國土上嘗一點甜頭,但是中國的大局觀和包容的傳統文化促使我們在有機會徹底消滅倭寇的時候,給了他們機會,並沒有學他們的路數,而是堅定我們自己的國策和文化。
當時日本鎖國一是為了整頓國內,防止國民出海作亂,失去控制;二是阻止國際上的國家來搗亂,防止西方文明的介入。雖說都是海禁,但卻帶來了不同的結果。倭患最開始本來是走投無路的民間勢力的對外掠奪實驗,後來發展得越來越大,後來,發展成為官方勢力之後,取消了這種說法,所以,明清之後我們也再沒聽到倭患這種說法。其實,不管是明朝倭患的猖獗還是清朝倭寇的減少,都是多方面歷史條件作用的結果,既有內因又有外因,不能一概而論。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長知史 #倭寇 #倭患 #明朝 #清朝 #明清 #海禁 #盜賊
倭寇 清朝 在 李永萍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故宮文物藝術中的科學與科技 #故宮X海科2020繪製世界特展 #繪製世界 🦑🦒🌊🐊🐠
古時候因科技與技術的限制,人類大多以「繪圖」的方式來記錄所見的動植物型態與地理地貌。對此,今年故宮博物院與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合作推出「繪製世界-藝術中的科學與科技特展」。永萍前日與立委李貴敏、前立委謝國樑一同參訪,並在知名策展人施聖亭老師的導覽下,從科學的角度來欣賞數百年前古文物所呈現的藝術本質!
這次特展分為「躍然紙上的生態」、「航向世界的舞台」、「臺灣地圖」等三項主題展區。現場更有許多豐富又有趣體驗設施,讓民眾透過現代科技,把文物中的內容與現實做比對,了解古人當時所見的生態與地理情況。
一、耀然紙上的生態區:
探索郎世寧之花鳥走獸:藉由左右滑動牆壁上的電視螢幕,來一探清朝宮廷畫家郎世寧的畫作的生態。欣賞畫家筆下寫實的畫中世界。
繪動藝想:透過掃描與投影技術。讓自己所畫的魚類與清朝畫家聶璜《海錯圖》與清《海怪圖記》的生物一同在投影布幕中的海洋徜徉。
二、航向世界的舞台:
南懷仁的坤輿全圖世界AR:以清朝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的《坤輿全圖》為藍本。運用實境技術對照地球模型,重現古人認識的各地特有生物。同時,還特別展出坤輿全圖裡所提及的長頸鹿、變色龍等物種標本以及人面蜘蛛、蠑螈的活體展示。
同安船系列展:介紹清代掃蕩倭寇的名艦「同安船」。並設有模型、電子觸碰式螢幕等互動裝置。了解「同安船」的歷史與船艦架構。
三、航向世界的舞台:
台灣地圖立體模型:展出清代「臺灣附澎湖群島地圖」,並讓民眾在台灣島模型與古地圖之地名間找尋連結,對比三百年間地形之間的差異。
繪製世界特展融合了藝術、自然、科技等元素。讓我們一窺古人運用想像力所建構出的世界。永萍認為,在這資訊發達的時代,很多資訊都觸手可及;但對古人的環境與科技限制,必須依靠想像力、創造力以及不斷嘗試才得以衍生出新的知識。與生活在現代的我們相比,我們實在幸運多了!各位好朋友,假日時不仿也與家人朋友前往海科館展開難得的探索之旅,一起繪製出全新的世界吧!
名稱:故宮X海科2020「繪製世界」特展
展期:2020年8月14日(五)~2020年11月15日(日)
時間:平日9:00~17:00 假日9:00~18:00
地點: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主題館三樓深海影像廳(第二特展廳)
電話:(02)2469-6000
倭寇 清朝 在 阿湯趣歷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一個酷愛歷史的UP主以獨特視角帶大家讀歷史,看奇聞。創作不易,感謝每一位朋友的支持,不要忘記點訂閱和小鈴鐺哦
倭寇 清朝 在 知史- 明朝時倭患不斷,為何清朝時就少了? 歷史春秋網作者 的推薦與評價
倭寇 橫行沿海的時期是明朝,甚至因為抗倭而湧現出一大批英雄人物。而到了清朝,倭寇卻減少了,是因為清朝走的是彪悍路線,倭寇不敢來了還是倭寇自身實力的萎縮? ... <看更多>
倭寇 清朝 在 明朝倭患頻發,為啥清朝少了?不是因為清朝強大 - PTT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提起明朝歷史,就不得不提起倭寇之亂,嘉靖年間,倭寇橫行沿海,成為了明朝尾大不掉的邊患之一。沿海的總督將領們,從最開始的朱紈再到後來的胡宗憲、 ... ... <看更多>
倭寇 清朝 在 困擾明朝兩百多年的倭寇之亂,為什麼到了清朝就突然銷聲匿跡 ... 的推薦與評價
困擾明朝兩百多年的 倭寇 之亂,為什麼到了 清朝 就突然銷聲匿跡了? 42,306 views Jun 23, 2022 … ...more ...more. Show less.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