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回顧、與未來 - 肆』
青旅的核心是什麼?我想應該是 "人" 吧!
但回顧一路走來, "人" 卻是最有挑戰、也是最初自己的規劃中,最被低估的部分 . .
早期台灣的青旅較少、規模普遍也較小,相對的職缺也不多;
加上自己持續在分享青旅創業相關的資訊,在圈子裡或許有些小小的人脈與知名度,所以開業的前三年,我們徵才時從沒使用過人力銀行,都是在臉書發訊息徵才就能幸運地找到工作夥伴
但如何去評估 "怎樣的工作夥伴較適合" 呢?
自己雖是第二次創業,卻是第一次徵才。
初期在沒有面試經驗,又帶著點『我們要找的不只是員工、是一起經營的夥伴』的美好想像下,我不太在意求職者的學經歷,面試中 7,8 成的時間都是在說明對青旅的看法、對 <途中> 未來的想像,然後把對方 "對青旅產業的熱情、動機" 放在評估第一順位。
很理想,但 "熱情" 是否真的能完整的轉換成 "工作表現"?
不同的所學專長、過往工作經驗、不同的個性,這些特質是否適合我們、是否能跟其他夥伴良好的磨合?
甚至對方對於工作的期許、在職場上的規劃 . . 這些我都沒有考慮到
而當市青旅增加、工作職缺越來越多後,我們也得開始用人力銀行才能確保徵才的順利 . .
在營運上,籌備初期的人事規劃,我們並沒有把 "管理者" 特別訂出來;
一方面因 <途中> 的規模,就是設定在 4~5人的小團隊 (包含自己,因為覺得自己應該了解每個環節、才能去建立制度),加上 "夥伴們一起來經營這間店" 的美好想像,我們完全低估了管理與溝通的重要性 . .
營運的第一年,幾乎大大小小的事我都抓在手上,每個環節都試著去掌握、去調整及優化;
備品的採購全都自己來、夥伴幫旅客 check in 到一半我直接介入補充,決策表面上會詢問大家的意見、實際上卻沒有足夠的引導及討論。
回頭再看,最初我幾乎是 micro management 的 "去確認一切沒問題",但另一些重要的事,例如內部溝通、團隊協作、工作夥伴的成長 . . 卻又做的太少。
我們建立起運作的 SOP,希望工作夥伴們依循的同時、又希望能保有彈性,那判斷的依據是什麼?
我們想了各種機制鼓勵夥伴們的積極性 (例如主動去經營社群、去辦活動、去連結在地),但若沒有適當的教學或引導,他們可能連如何開始都不知道!
或許身為創業者,我太習慣了眺望遠方,確定了方向就急忙的前進 (那怕只是一小步),而不是帶著夥伴們一起前進!
於是,我們意識到這個小團隊少了 "店長/店經理" 的腳色
但一間青旅的 "店長/店經理" 需要具備哪些能力、經驗、心態?
跟我的腳色應該如何切割、如何分工與互動?
甚至當我們開始拓展、開始有分店的時候,在不同規模的據點、不同的客群與氛圍、不同的團隊規模 (例如 1~2 人經營的小型店) 之下, "店長/店經理" 所需具備的特質也不見得相同 . .
如何挑選? 如何培養? 內部升遷 or 外部徵才?
工作績效要看住房率?看評價?看營收?看團隊氣氛?還是怎樣評估呢?
以上許多是隨著經驗的累積、或是遇到更好的管理者,有機會去改善、去突破的部分;
但還有一些是更根本的問題,結構性的問題,像是:
青旅重視人的溫度,但 "溫度" 與 "SOP/制度" 的平衡上,其實不容易拿捏?
市場供需失衡,競爭激烈下獲利有限,要如何給工作夥伴好的待遇?
組織扁平、規模有限造成難以專人專職的狀況下,如何讓工作夥伴有機會在職場上持續學習、持續成長?
我意識到,中小型青旅經營上的重要關鍵,或許是:
『有人願意 (而且適合) 擔任更像 "民宿管家"、甚至 "民宿主人" 的角色,用 "經營自己的店" 的心態、靠 "個人的多工與彈性" 來提高營運狀況與效能!』
這也是 <途中> 後來的據點規模都更小、某些方面也更像 "民宿" 的原因之一吧!
但這樣的方式也可能造成 "各個分店之間更不容易一致",那 <途中> 的品牌該如何繼續發展?這又是另一個層面的挑戰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2030轉職地圖:成為未來10年不被淘汰的國際人才」介紹 訪問作者:Sandy Su(蘇盈如) 內容簡介: 第1本為臺灣工作者量身打造的轉職專書‼】 職場上的你是否── ✓低薪瞎忙 ✓找不到天職 ✓老是換工作 ✓面臨中年危機 ✓想到海外發展 10大關鍵...
「內部升遷面試」的推薦目錄:
- 關於內部升遷面試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內部升遷面試 在 neil.habi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內部升遷面試 在 淳貿天然水晶-BLANCO CRYSTA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內部升遷面試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內部升遷面試 在 Re: [問題] 是我太急著想升職了嗎- 看板Sala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內部升遷面試 在 【面試】職稱高代表薪水高嗎?還分內部與外部?何時要爭取 ... 的評價
- 關於內部升遷面試 在 三拾磊- 《F, 平淡又無趣的人生》 #字母故事Fiona專科讀的是商科 的評價
- 關於內部升遷面試 在 欣興電子ptt 2018 的評價
- 關於內部升遷面試 在 中X保全股份有限公司職場甘苦談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內部升遷面試 在 [請益] 一銀七vs 台銀七PTT推薦- Finance 的評價
內部升遷面試 在 neil.habit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生活習慣力 #職場習慣力
透過大家針對會讓人想離職的原因的用心投稿,本篇盤點總結出離職的六大原因,並進行排名
離職與否是很看個人的,每人能忍受的點與看待事情的角度不同,真的沒有哪個因素發生就必須得離職才能解決問題
不過我們可以從上述類型得知大多數的上班族們,內心真正在乎的事,不管是職員或是主管都可以透過這幾種類別反思一下自己在工作上能夠如何因應,讓彼此合作更融洽
以下分別來聊聊每種類型大家關注的點是什麼,以及該如何面對 !
❶ #職涯發展
同事們之間聊到此議題時,感覺上大家似乎最在意的是金錢,這部分當然重要,然而大家內心其實更在乎的是「他每天在做的事情到底有沒有意義」
因此公司內有無成功案例、被認可的產品、指標性人物都會影響我們對一間公司的歸屬感,因為看得到的東西,會讓人知道自己未來可能可以到達什麼階段
✎ 若是在這間企業你看不到未來發展怎辦?
許多人不敢詢問公司的升遷制度與管道,或是面試問過之後就算了,其實你該定期跟你的主管聊一聊,可在平時互動時稍微詢問一下,某某職位通常都在做哪些事情?並想一想你是不是真的想往那個位置走
另一種較為直接的評斷方式,看看公司有無所謂的代表作,像是成功案例、解決方案、產品等等
倘若資源掌握在其他的部門,多與該部門的同事打探一下,也許換部門是另一個選擇
❷ #職場關係
相較於同事之間的相處,主管的能力好壞、是否可靠、是否會亂下決策等等,更是大多數人關注的點
前面提到的指標性人物,不一定是整間公司最紅的單位或人,你的主管其實就是離你最近的一個指標性人物
從他平時交派任務、與你們與客戶應對進退的過程中,其實你都默默的在打分數,畢竟這個人要管你,那你也希望被管得心服口服是吧
當然主管也是需要學習的,新手主管不免會犯下很多錯誤,但這是主管自己要想辦法承擔的問題就是了
✎ 那麼主管很雷怎麼辦?
職場上值得效仿學習的人不一定只有主管這號人物,身邊經常幫你解惑的同事,其他部門的協助等等,其實你都要學著看見他們的價值,看不到別人的價值又怎知道從哪進步呢?
另一個思維是,主管很雷你就當那個幫主管解決許多問題的人,讓主管不能沒有你,但是我必須說,這絕對不會是長久之計,這個階段的做法只是確保自己能夠更快速的累積所謂的基礎技能
累積之後,不用我說,下一步該怎麼做你懂得!
❸ #個人貢獻
你一定多少會希望自己的貢獻和努力是有被看見的,儘管是解決同事的一個問題獲得感謝,你也會充滿成就感,更加有動力精進自己的工作能力
反之做什麼都不對、被綁手綁腳、又不被信任,任誰都會待不下去「畢竟沒有人喜歡被質疑的感覺」
✎ 不被信任整天都被交派雜事怎麼辦?
雖然很不想這麼說,但是要刻意讓別人相信自己,這是一件極度耗費精力的事情,與其如此,不如先虛心請教那些做得不錯的同事,問問對方為什麼能夠做得好 (大家都喜歡被人問及自己的成功經歷)
從處理雜事翻身的絕招,就是先把雜事處理好,在用以下方式話術你老闆
「你交辦我的事情已經處理完了,我與誰誰溝通,協助誰誰解決,也做了什麼什麼,想詢問現在還有什麼項目我能夠幫忙處理的嗎?」
除了做到了主動回報進度也讓對方暸解你處理事情的方法,最後又主動出擊要工作,信任感就是在這個過程中慢慢被建構起來的
❹ #政策文化
政策通常會反映在福利政策的調整、績效的評比方式、培訓計畫、行政上的申請流程等等
大多數人在乎的反而是文化的部分,像是團隊內部合作氣氛,跨部門的溝通與協作等等
另外有部分的人則是在乎公司是否有完善培訓計劃
培訓終究只是確保新進員工上戰場時不會立刻陣亡,最有效的成長往往還是在「實戰經驗」,因此有培訓很好,沒有培訓也不代表這家公司無法讓你成長
✎ 溝通文化不好、福利政策差該怎麼辦?
溝通文化 > 福利政策,這只是我個人的意見,福利政策太看個人的需求了
至於溝通文化若是不好,例如: 你有問題沒有管道可以問、需要資源合作拿不到、團隊成員不互相幫忙,這種情況如果建立關係依然無法解決,就別花太多力氣在這裡了,個人覺得太浪費時間
當然如果本身態度也不好,造成了上述結果,那去哪不都一樣?
❺ #生涯目標
這部分的人都已經有看到更好的發展機會,當你確定你的目標與方向,達成階段性任務之後,就好聚好散,往更好的方向走吧!
❻ #職責要求
這裡大多是不合理的要求,或是上司奇怪的行為,有些可能還構成騷擾,這當然二話不說,盤點一下手邊的資源,趕緊閃人啊!
✎ 如果資源不夠呢?例如技能、資歷不足怎辦?
只要不是騷擾事件,給自己設立1-2季的時間,更有目的性地做你目前的工作,聽起來可能太現實,但這種情況,該現實就要現實,保護自己權益是第一優先
-
最後,職場不是數學題可以套公式解,觀察周遭變化,準備好自己並適應環境最為實際!
底下留言鼓勵自己「我會好好經營自己突破目前難關」
#離職 #職場 #辭職 #上班族 #求職 #轉職 #職涯規劃 #人際 #上班日常 #發展性 #思維 #心態 #投稿 #盤點系列 #習慣力 #neil習慣力 #neilhabit #neilhabit盤點網友投稿前六大離職原因
內部升遷面試 在 淳貿天然水晶-BLANCO CRYSTAL-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財運之石綠髮晶手珠=====
~~財運之石綠髮晶~~
綠髮晶綠髮晶就是包含了針狀礦石內包物的天然水晶,這些排列組合不同的毛髮針狀礦物質分布在在水晶的內部,整體 看起來就像是水晶裡面包含住了髮絲一樣,綠髮特質綠髮晶里的發晶內部的礦物質有電氣石(碧璽)或者是陽起石。綠光系列水晶都主事業,可帶來好運氣及好機會,並有貴人相助,磁場能量強烈。
商品介紹
1號 綠髮晶手珠8mm 手圍16cm 特惠價$1000
2號 綠髮晶手珠9.5mm 手圍17cm 特惠價$1700
3號 綠髮晶手珠9.5mm 手圍17cm 特惠價$1700
『以上有喜歡的朋友直接「編號+1」唷~』
如果手圍過大的 我們都可以幫忙更換手圍改小 拿下來的珠子一樣會寄給各位唷!!
功效
1.招財
綠髮晶是被視為最能擬聚正財氣的一種天然發晶,如果在一般陽宅、辦公室、營業場所等商業空間財位擺上綠髮星的七星陣或星球,可以增加凝聚財富。
2.助事業
上班族佩戴綠髮晶有使正業增加財富甚至升遷的效果,對於創業、常出差談事業、或翼望升職的朋友相當有幫助。
3.助就業
綠髮晶還有一定的心理作用,它在事業、財運等方面能夠激發人的鬥志、積極向上的心態,能夠使人勇敢的接受挑戰、開拓新視野,促進升官方才的腳步;失業或正在找工作的人佩戴綠髮晶飾品,可以增加就業機率,甚至會得到面試官的好評。
4.緩解脾氣暴躁
綠色的財富的象徵,宇宙間的幸運光,能夠給我們帶來財運,這裡指的是正財,能促使我們積極向上奮發圖強,獲得正當財運,另外,綠髮晶對於脾氣暴躁、緊張、失眠等症狀有很好的治療作用。
5.避邪保平安
綠髮晶如果配以相應寓意的事物雕刻成擺件,會有著不同的含義,如果與仙桃、童子、仙鹿、及葫蘆、貔貅、金蟬、平安扣等結合起來便有了長命百歲、吉祥如意、招財、避邪、保平安、節節高升等寓意,所以說,綠髮晶是一種非常名貴值得珍惜收藏的寶石!
內部升遷面試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2030轉職地圖:成為未來10年不被淘汰的國際人才」介紹
訪問作者:Sandy Su(蘇盈如)
內容簡介:
第1本為臺灣工作者量身打造的轉職專書‼】
職場上的你是否──
✓低薪瞎忙 ✓找不到天職 ✓老是換工作 ✓面臨中年危機 ✓想到海外發展
10大關鍵技能+8大軟性技能+32則真人職涯路徑,
國際獵頭教你跳脫框架,漂亮轉職!
人人都在問:「未來工作在哪裡?」你是不是也經常自我懷疑:「再不換工作我就沒機會了!」即使心有疑慮,仍舊舉棋不定,深不知自己早已列為職場上即將被淘汰的高危險群……
【獵頭觀點1:搭上國際趨勢,才能卡到好位置】
■「我是不是該轉職了?」──掌握去留的時機,保持隨時可加入新東家的狀態
①關注業界競爭對手的人事動向。
②設定停損點,檢視自己的成長與資方的承諾。
③每二年將個人履歷放到就職市場上測試水溫。
■「我的下一步該怎麼走?」──善用領英的轉職計畫
①經常更新個人檔案。
②主動向獵頭、業界人士建立關係,拓展「#專業人脈網」。
③研究並仿效業界好手們的轉職路徑。
■「這家公司好嗎?適合我嗎?」──正確判斷公司,避免匆促簽下賣身契約
①投履歷前,研讀「公司內部組織圖」。
②面試中主動出擊:「請問貴公司有『接班人計畫』嗎?」
③想快速升遷,瞄準正在積極擴點的公司。
■「有面試攻略寶典嗎?」──丟掉攻略,設計出色的個人履歷與面試作答
①調查企業主是二代接班還是傳統世代。
②運用「職業性向測驗」,置入個人履歷與面試作答。
③主動蒐集業界競爭對手的消息,向面試官分享。
【獵頭觀點2:未來不被取代的8大「軟性技能」】
❶持續學習(Continuous Learning)
❷創造力(Creativity)
❸自發性(Initiative)
❹領導力(Leadership)
❺批判思考(Critical Thinking)
❻問題解決能力(Problem Solving)
➐人脈網(Networking)
➑狼性(Aggressive)
【獵頭觀點3:32則真人真事轉職案例與分析】
■人資➜公關:在第一份工作中讓自己被看到。
■人資➜金融:跨出十年的舒適圈,成功轉換跑道。
■筆譯➜建築師:走出親情綑綁,利用現有資源達成內部升遷。
■生科➜金融:三十歲的背水一戰,讓每段轉職歧路都沒有白走。
■主播➜AI:展現可塑性,沒有理科背景也能跨進AI領域。
■非洲➜日本:串聯跨國「#人脈網」,三十歲以前被日企挖角。
■日本➜新加坡:在對外國人與女性不友善的日本職場中,找出突破口。
■英國➜瑞典:從被二百多家公司拒絕,到晉身為國際面試官。
作者簡介:Sandy Su(蘇盈如)
國際獵頭。海外職涯專家。英國布里斯托大學(University of Bristol)企業管理系碩士。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SOAS)日文系與企管系雙修學士。
國一時離開臺灣,獨自前往英國求學,求學期間嘗試各項打工與接案:移民簽證的律師事務所、零售百貨業、餐飲業、房仲業,還曾協助臺灣公司在英國創業。為了增加自我競爭優勢,大學選擇念日文系,學習第三種外語能力;碩士則就讀企管系,增進商管知識。畢業後前往日本從事獵頭與企業人資的工作,接觸產業涵蓋金融、IT、醫藥、傳產、快消、教育。目前海外生活與工作經驗已經步上第二十二個年頭。
從事與「人」相關的工作以來,接觸形形色色的人事物,理解臺灣人在海外生活與工作的不易,因此開始經營部落格「Sandy's Recruitment note」,撰寫國際職涯專題報導,日本工作趨勢相關文章也投稿於Worklife in Japan、商周等平台。
海外生活的自我探索經歷、危機管理的決策力,以及人脈網,成為職涯上的重要武器。興趣是不間斷地參加各種聚會,不定期出席各式工作分享會,希望將國際實戰經驗分享給在職場上奮鬥的迷惘年輕人。
作者粉絲頁: Sandy's Recruitment note
出版社粉絲頁: 遠流粉絲團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內部升遷面試 在 【面試】職稱高代表薪水高嗎?還分內部與外部?何時要爭取 ... 的推薦與評價

職稱跟未來的 升遷 有什麼關係?|How to Negotiate A Right title in Interview? HR Jasmin. ... <看更多>
內部升遷面試 在 三拾磊- 《F, 平淡又無趣的人生》 #字母故事Fiona專科讀的是商科 的推薦與評價
Fiona也沒有去找新的工作或面試,到是主管主動和Fiona詢問,PM部門有職缺是否有興趣。PM部門接觸的部門多,無論是在客戶或內部,可見性都非常高,相較於業務助理升遷也 ... ... <看更多>
內部升遷面試 在 Re: [問題] 是我太急著想升職了嗎- 看板Sala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先講結論吧,我覺得不會你不會太急,只是你搞錯 problem statement 和解決辦法,選擇被侷限住了。
外商的好處就是很多決定必須要看數字,不管是 KPI,OKR,甚至你的年資。但是這也意味著如果你能夠提供相對應的價值你就值得該 offer。
我覺得其實是你問題的方向定義錯誤了,導致你的方法有受限。以下分別列舉為什麼:
1)首先你的升遷只是結果,不是你的 problem statement 。你要解決的問題不是「為什麼不能升遷」而是「不知道升遷有哪些方式和選項」
你在文中提到你覺得升遷的標準,但是那些都是你自己衡量的標準。以公司的角度來說除了你的表現以外還會看有沒有職位的需求,還會看其他標準。
我曾經也覺得自己明明應該升遷為什麼公司都不選我,為什麼都空降,為什麼都不讓我面試。原來是因為,a)內部員工升遷有年資限制,b)公司想要找到是能帶團隊的而不是 Individual contributor ,c)公司想要找的是不同 profile 的人增加 diversity
很多時候「你覺得」的遊戲規則會阻礙自己去看的更全面,有些時候不升遷不僅是因為能力不到,很多時候是一個綜合的原因。
2)其二,你的方法可以很多種。誰說升遷就一定只能在同一個位子同一間公司?如果你真的能貢獻那個市場價值主管想挖角都來不及了,還在那邊討論繁文縟節。
我原本也覺得自己只能直線的往上升遷,直到我發現只是一直被話術後便開始海投(不管內部或外部機會)。這時候我才知道原來,
- S&P 要知道 fermi exercise 和 P&L
- Google 面試要求的 STAR framework 好用到不行
- 麥肯錫的 MECE 幾乎是精準溝通的模版
- P&G 的八大問可以 exhaust 你的 behavioral question 應答技巧
- 客服(對我就是客服)高階主管的路很廣,但是要求的技能全面到不是直線升遷有辦法學到的
對我來說,嘗試新選擇沒有不好,畢竟我想要的結果是升遷,不是和公司談戀愛。這樣的準備工作也成為了我未來升遷的墊腳石,當公司規定說內部升遷一定得面試和外部 candidate 競爭時,我可以確保我練習的比別人多。
什麼?騎驢找馬面試太多被黑掉?沒有這回事,外商不就是各憑本事嗎?你真的有本事拿得出那個能力自然有人開那個價碼,不然你希望外商看年資來決定人才嗎?誰不是把現在工作當踏板向上升遷,一個 role 本來就不應該待太久。
3)最後,你必須要證明你的價值。主管不會有太多時間來主動發現你的價值,你必須要自己學會向上管理。不想要向上管理,那你至少得有一套方法可以說服別人你的價值。
你做過什麼,為公司帶來的價值是什麼,為什麼這個職位非你不可,拿到這職位後你的 value proposition 是什麼?「如果你沒有辦法有效的溝通這些價值,而只覺得我自己好認真為什麼別人的不知道,那升遷的機會永遠不會來」。
試想你自己是主管的話你會去看底下的人加班幾個小時嗎?還是你比較可能看誰是 outlier ,貢獻的價值超越他應得的薪水?
所以總結來說,你心態上沒有不對也不會太躁進,但是就行動而言你好想搞錯了問題然後限制了自己的選擇。
如果你真的想要證明自己有那個市場價值,你應該:
1)訂一個目標(升遷到 manager title),
2)unpack 達到這個目標的限制(可能是年資,可能是能力,可能是其他)
3)想好你可以如何達到那個目標(內轉,跨部門,面試要他公司)
4)最後給自己壓上一個 deadline,什麼時候該達到什麼目標
如果你只把 deadline 壓在 outcome 上面你只會一直執著在達不到長遠目標而覺得難過,但是如果你把給個目標拆解 deliver small win,相信升遷就會離你不遠。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誰說一日客服就只能終身客服?
八年前我投身服務業,途中我經歷了飯店櫃檯、電商公司行銷輾轉到成為外商客服主管。
一路走來,我走了許多冤枉路。我希望藉由我的經驗分享幫你【告別低薪 Salary Up】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9.1.22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lary/M.1617589936.A.61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