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在中國與台灣同時流行著一個說法,現在的社會有三種性別:男性、女性以及女博士。這樣的說法點出了除了傳統的生理、社會因素區分性別之外,還多了一個工作與職業生涯因素創造出來的性別分類。當然,這個網路流傳的說法主要是希望指出高學歷女性在當代華人社會所面對的困境,她們的困難不是傳統男性或女性所面對的,而是一個新的必須兼顧學術、職業、工作、家庭、婚姻、情感等面向的艱難挑戰。當我們認為當代社會對於女性越來越開放,女性也都有自由選擇的權力時,高學歷的女性卻會面對「不得不」選擇學術、職業的一邊,或是放棄學術這一面去追求家庭與感情的那一面。這樣的選擇困境並不是被明文規定的性別歧視,但是透過一些工作指標、投入心力等要求,華人社會的高等教育機構仍舊以一種掩蓋的方式讓男性與女性工作者產生了選擇上的差異。為什麼高學歷男性就在學術事業或家庭只能擇一投入,而高學歷女性卻往往必須做出選擇呢?
小編今天要分享的文章,就是討論高學歷女性在職場性別不平等的文章。同時,我們「百工裡的人類學家」團隊,也即將於9月初舉辦一系列關於女性、人類學以及職涯的講座活動喔!尤其是今天推薦的關於女性職場平等以及女性職涯規劃與性別議題的內容,將會邀請奧沃市場顧問創辦人林宛瑩來進行講座,千萬不要錯過喔!系列講座的訊息請參考貼文最下方。
———————————
有許多學術女性,面臨不同的掙扎,分別在光譜的兩端:一種是有學術工作,但面臨建立家庭的困境;另一種是有家庭,面臨重返學術的困境。台灣看似平等,男女都可以追求高學歷,然而學術界制度面的困難,真的平等了嗎?
前陣子我和多位女科技人參與女科技人的形象影片拍攝,其中一環是錄下我們對新生代的女孩們想說的話,於是拍攝前我們邊聊天邊討論該對新生代說什麼,突然其中一位女學者說,現在女性追求學位不是問題,真正的挑戰不在求學,而是在取得學位之後。
今天我想談談當拿到博士之後,學術女性可能面臨的困境。
我們先從成功案例講起,2019 年台灣社會學刊發表了一篇「做學術、做媽媽:學術媽媽的建制困境、協商策略與智性母職」的學術論文,紀錄學術媽媽的專業掙扎和家庭責任上的掙扎與努力,普及版也發表在女科技人電子報第 152 期《專題報導》專欄。
學術專業對時間和心力的需求非常大,博士期間只要專心學術,有時當助教協助教學,但若在大學裡找到專任教職工作,前幾年往往都在忙教學、指導學生、學校行政事務,很難有力氣好好做研究。
但偏偏大學教師的升等,是以學術產出為主,助理教授被現在沉重的學術發表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但當媽媽又是另一個沉重的負擔,因此上述學術媽媽都是女超人。
學術媽媽固然忙碌,但她們象徵某種成功經驗,有許多學術女性,面臨不同的掙扎,分別在光譜的兩端:一種是有學術工作,但面臨建立家庭的困境;另一種是有家庭,面臨重返學術的困境。
雖然有些女性很快就拿到博士學位,但取得學位後可能還要經歷博士後研究和專案助理教授等工作,真正拿到一個較穩定的專任教職工作,已經是幾年後的事情,但現在助理教授苦於期限內升等制度的壓迫和不穩定性,時間壓力一直都在,男性沒有生理時間的顧慮,但女性很快就進入生育年齡的尾端。
台灣父系社會對傳宗交代還是有所執著,過了四十歲,即便伴侶願意沒有孩子,那也得看家族接不接受,我終於明白為什麼每個系所幾乎都有不同世代單身未婚的女教授們,誰都不想去當家族沒有後代的罪人。
有些女老師幸運有家庭,但沒孩子,不是因為樂當頂客族,而是女老師因壓力太大生育困難;我也有女學者朋友提到,前些年她和老公都是年輕助理教授,升等壓力很大,她們共同決定選擇工作不要小孩,但這不代表她沒有遺憾。
學術工作的聘任是殘忍的割喉戰,只看學術發表篇數,一兩年的中斷,基本上會連博士後研究員或專案助理教授都申請不上,因為男性競爭者不會有發表的中斷。目前台灣沒有協助女博士回到學術界的機制,因此很多女博士生育後面臨回不了學術界的困境。
我剛收到另一位女學者朋友,生育後努力了七年,終於拿到了第一個一年的工作合約。七年,人生有幾個七年可以這樣消耗等待。另外,我也有看到前輩以「個人因素」從專任教師辭職,以捍衛有家庭的權利,但這是個人因素嗎?還是集體的掙扎?
我們需要制度性的改變,保障學術女性安心建立家庭和增產報國所面臨的困境。但在制度結構有所改變前,每一位女性學者都在用自己的生命進行一場革命,祝福大家革命成功!
(以上引用自網頁原文)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26162
——————————————————
百工誠摯邀請您與我們一起 #先加入展覽再聽演講
#線上活動開放全世界讀者加入 #機會難得 #呼朋引伴來參加
【展覽資訊】展出現代女人的模樣|跨世代女「人」線上互動展
線上互動展覽:https://padlet.com/r09325002/anthrodo
【講座資訊】跨世代女「人」交流系列講座
廖雲章・獨立評論在天下總監・9/3(五) 19:00-21:00
劉雨涵May・健身頻道May fit創辦人・9/5(日) 13:00-15:00
林宛瑩・奧沃市場顧問創辦人・9/8(三) 19:00-21:00
報名資訊放置於展覽內
講座採用webex視訊軟體進行線上講座
搶先看百工粉專,不錯漏任何資訊
#歡迎大家按讚分享留言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外籍粵語專家—研究廣東話30年 學潮州話?外母 英籍教授馬詩帆:「我用《妙手仁心》做教材!」 在英國出生和成長的香港大學語言學教授馬詩帆(Stephen Matthews)今年 57 歲,他與廣東話的緣份,也是他和太太葉彩燕的緣份,30 多年前他在美國修讀博士課程期間結識了對方,為追女仔苦練廣東話...
博士後 申請 在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系及電子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陽明交大公告】#科技部111年度補助博士生及博士後赴國外研究案
自110年6月1日起受理申請,校內截止日為110年7月29日止,請於截止日前在科技部系統提出線上申請。
本次徵求適用於111年1月1日至10月31日期間出國者。
本申請案之作業要點、申請表件及申辦應注意事項等相關規定請至下方科技部公告網址參考及下載:
https://www.most.gov.tw/sci/ch/detail/7fec382b-34ae-4443-8062-8655ebe07665
博士後 申請 在 賴品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一直都很關注女性的權益,所以也常在質詢中建議科技部要多培育女性科研人員、給予優秀的人才機會。
我很開心可以看到在今年初質詢過後,科技部便舉辦了「2021 GiCS第1屆尋找資安女婕思」的高中女子組全國資安比賽活動,活動獲得全國400多組的同學參與,廣受好評。
在前幾天, 蔡英文 Tsai Ing-wen總統接見了比賽的獲獎隊伍,表示「#資安即國安」一直是執政團隊的重要信念;小英總統甚至還宣示,將配合這次的科技部組織改造升級為「資安即國安2.0」。
我想,總統非常關心資訊安全,而且在科技部目前的努力之下,今年的資安推廣活動也獲得了社會的好評,所以我在昨天也問了科技部,未來改組後的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針對資安推廣的規劃以及與將成立的數位發展部分工方式。
#科技部吳政忠部長 當場允諾,未來「尋找資安女婕思」活動將會持續辦理,並且會多規劃資安相關的科普教育,同時與數位發展部一定會持續的保持溝通、對接。
💢💢💢#中國在世界亂倒垃圾 #台灣如何防範惡鄰居
另外,前幾天中國藉由長征五號發射的火箭段失去了控制,在未來幾天內恐會墜落地球;國家太空中心評估,殘骸墜落時間在5月8日到5月12日之間。這個消息一出來,也造成很多⺠眾擔憂以及關心, 可以說是中國非常不負責任的「#在世界亂倒垃圾」。
我藉機問了科技部,假設如果未來又有類似的情事,有火箭或是其他太空飛行器不幸墜落到台灣,我們有什麼應對措施 。部長對此說明,科技部一直有持續的掌握狀況,而且目前也有能量可以提供精準的災害預警,請民眾 放心。
👍👍👍#感謝科技部採納建議 #一同為性別平等努力
除此,我也肯定了科技部在昨天新推出的辦法;從今年五月起,女性學者自醫師診斷懷孕起至小孩三歲間,可向科技部申請補助,替自己的科技部計畫增聘一名研究助理或博士後研究員;而若是未執行科技部計畫者,可以每年一次隨到隨審方式提出專題研究計畫申請,科技部將會擇優補助。
我認為,科技部在母親節前夕提出了這項辦法,真的是送給身為學者的媽媽或是有規劃生育的女性們,#一個最棒的母親節禮物。
同時,我也提醒科技部,生育小孩其實是配偶雙方的責任,所以別忽略了女性學者們同為學者的配偶,可能也有陪產、扶養的責任要負擔。
吳政忠部長非常贊同我的想法並且回應,這次推出的辦法只是一小步,科技部未來將會持續的為性別平等來努力,希望能讓台灣的科研人才不分性別,都能充分發揮專長,提升整體科技發展的動能。
#科技部 #中國亂丟垃圾 #職場性別平等 #女性科研人員
博士後 申請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外籍粵語專家—研究廣東話30年 學潮州話?外母 英籍教授馬詩帆:「我用《妙手仁心》做教材!」
在英國出生和成長的香港大學語言學教授馬詩帆(Stephen Matthews)今年 57 歲,他與廣東話的緣份,也是他和太太葉彩燕的緣份,30 多年前他在美國修讀博士課程期間結識了對方,為追女仔苦練廣東話,1990 年更追到來香港,從此落地生根。
修讀博士後成功申請到香港大學教席,本着試一兩年的心態,誰知一做便 30 年,馬詩帆說:「初來到香港時,覺得香港是屬於英國的,環境跟英國很相似,尤其是香港大學,我的舊辦公室在陸佑堂 17 年了。」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廣東話 #英國 #港大 #妙手仁心 #美國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博士後 申請 在 memehongko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昨日壹週刊揭露了一宗非常複雜又猖狂的官商勾結事件。這件事是怎樣。梁振英的兒子給瑞典醫學院收了做博士後研究。為何會收他呢?之前梁振英走去和劉鳴煒講,劉鳴煒突然捐了四億給這間瑞典醫學院。收了梁振英兒子做醫學研究,之後那學校又來了香港開幹細胞研究中心。開幹細胞研究中心,便向科學園拿地,然後還預備申請政府資助。難怪創新科技局要推得那麼急,原來還想找劉劉鳴煒做創新科技局副局長。對此梁振英,行政長官辦公室是未有否認的。這都是已發生的事實。人家捐了四億都不給他做副局長,這說不過去。而且他做了創新科技局副局長,就更加容易安排這些事。可以給地、資金等各種方便。明目張膽,肆無忌憚,這就是梁振英的作風。我們真的要向習主席舉報他這件事。
即時聊天室:http://goo.gl/ToDqof
謎米香港 www.memehk.com
Facebook:www.facebook.com/memehkdotcom
博士後 申請 在 大公开| 三个博士后申请的真实案例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大公开| 三个 博士后申请 的真实案例. 1.8K views · 2 years ago ...more. LabGirls. 2.92K. Subscribe. 2.92K subscribers. 35. Share. Save. Report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