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澤萊的宗教觀點與寫作的地理景象:從《解構 注釋》及《差異與重複 注釋》的角度加以解讀宋澤萊的小說文本
華人智庫創辦人兼講座教授 歐崇敬博士
當代中國哲學學報創辦人兼發行人 Peter Cameron Choug-Ching Ou
關鍵字:解構、差異、重複、宋澤萊、小說、宗教
Keyword : Deconstruction、Difference、Representation、Song Che-Lai、Noble、Religion
一、 前言
區區數千字的小文章要解讀宋澤萊600萬字以上的作品,不但不可能,也對文學作品缺乏敬意,不過,這裡界者幾千字,筆者簡短運用德希達的解構觀點與德勒茲差異與重覆在從有學上的兩個重要概念,可能可以看到一般文學家研究宋澤萊以視野,因為宋澤萊不僅是一個小說家、評論家、詩人,同時也是一個思想家,漢學學史家,特別是,他把台灣的地景,一期是屏東雲林和彰化,與他的寫作欣欣和狀態做了獨特的結合,這是值得探討的側面。此外宋澤萊在45歲以前深入佛學,50歲以後又進入基督宗教,具有高度自覺意識,探討了自我的罪,以及人類的淺在意識,小說手法從寫實主義、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以及魔幻寫實4種手法貫穿在他將盡50年來的創作生涯中。要了解宋澤萊,的確需要透過許多側面的分析,以及文字學符號學來加以解析,而本文可以乘載的,則是他的地景意象,和宗教信念,在宋澤萊小說創作中,所呈現出來的,特殊意味。
二、 恐怖頹廢意向在宋澤萊小說第一個30年
在這裡,筆者把1970年到1999年宋澤萊的小說稱為第一個30年的宋澤萊小說世界,而從公元2000年到2050年宋澤萊所創造的小說就是筆者所分類的第二個30年。由於本文創作的時間是在2020年,也就是宋澤萊第68歲的時間點上,從宋澤萊的小說發展到小說呈現上而言,筆者有信心宋澤萊有第二個30年的小說世代創作,而且會完成。同時我們也應該把第二段的創作界分點放在添上卷軸下策的出版來做為劃分,至於2050年以後,宋澤萊會再有多少小說創造,直到他百歲年老,這我們姑且到日後再做討論。
然而目前為止,兩階段的宋澤萊文學小說創造,七成多的文字集中在第一階段裡。年滿五十歲以後,或是跨入21世紀的宋澤萊,似乎興趣有了改變。在彰化鹿港長期教授台灣歷史,也在這個階段裡,宋澤萊和小了12歲的小學老師──後來的陳校長──再1980年共結連理。即使在結婚前十年裡,嚴重影響了宋澤萊的創作時間,然而,在第一個階段中,宋澤萊從大學剛畢業,走向人生的中壯年,三個孩子也逐步成長,生活也有了穩定,在鹿港甚至有了自己的獨棟書房和透天洋樓。聰明的伴侶陳校長,也在同步的過程裡工讀完博士,從學校的人事主任,轉成小學校長。然而宋澤萊依然是國小老師廖老師。宋澤萊攻讀中興大學說是與成功大學博士學位,則是要到21世紀才副諸行動。不過21世紀初的宋澤萊,卻已經是得了好幾個大獎,聲名遠播國外的大作家了。
第一階段與第二階段了宋澤萊創造,還有一個重要的背景區分,就是從信奉佛教,特別是在禪宗與唯識宗下的功夫,但是到了21世紀,宋澤萊卻完全轉進了基督宗教的世界,並且對聖經多所歷史的探討與研究。
當然在第二階段裡,宋澤萊還對台灣文學三百多年來的發展史,以文學史家的身分,下了許多閱讀與研究的功夫。這幾個不同的背景標示,使得兩大階段的小說創做特色,涇渭分渠十分顯著。反映在小說技術上的則是,第一階段的宋澤萊,充分的運用了寫實主義與批判主義,表現在小說和散文評論上。同時也借用部分象徵主義和寫實主義手法表現,放置在宋澤萊第一階段長短篇小說創作中。第一階段的宋澤萊小說創造裡,讀者其實可以看出,這位作家吸收了現代文學與鄉土文學中,兩大台灣代表作家,白先勇、陳映真。值得提醒所有研究人員注意的是,在1980年的年代裡,台灣的遠景出版社和九華出版社已經出版了兩套不同意者的諾貝爾獎全集,加上當時候數十家翻譯文學出版社的作品,台灣擁有的小說譯本種類,已經包含了英、美、俄、法、日、德、西、義,超過三千種以上。在宋澤萊的書房裡,幾乎一本也不少的,乖乖躺在書架上或地面的堆疊中。
但是,我們在第一個30年裡看到宋澤萊的小說和評論,卻集中在對於台灣的地景荒廢以及毀壞的意象中。取才的環境很明顯地來自彰化雲林,和他當過兵的屏東,宋澤萊本人並不特別愛好旅遊,也不愛好登山遠足,他的性格更像一個哲學家,或是歷史批判主義者,我們看到他第一時期的《廢元》、《黃巢殺人八百萬》、《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廢墟台灣》,都明顯具有荒廢、恐怖、幽暗的特色,這種恐怖幽暗感,即使在2019年5月,筆者和郭澤寬、田啟文兩位教授更同訪問,錄音的過程裡,宋澤萊回憶那段創作的敘述,仍然充滿了黑暗的的感受。
在這個脈絡裡,筆者試著在第一個30年裡,尋找宋澤萊小說世界中,是否有明亮輕快的筆法,或是篇章,痕遺憾的,嚴格說,我們找不到這樣的段落。極度重視小說技術鍛鍊的宋澤萊,對於白先勇、陳映真的小說創作手法之外,很明顯的,他還吸收莫泊桑、芥川龍之介、契訶夫三位短篇小說之王的技巧。人們可以見到,第一階段30年終,這三位作家的筆法,的確都被宋澤萊吸收得十分精熟,而宋澤萊還特別關注到對色澤與嗅覺的描寫,這其實是日本新感覺派也同樣重視的,毫無疑問,日本新感覺派大師川端康成早就在宋澤萊就讀大學之前,就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但是東方的兩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不管是泰戈爾的新月派手法,或者是川端康成的新感覺派手法,到了宋澤萊的小說筆觸下,卻一點也不存在前兩者陽光艷麗的美感,反而有更濃烈的,幽暗地景意識。
三、 青年大學時期心裡小說筆法的幽暗意識:差異或者重複
四、 鄉土小說時期所展現的陽光亮麗:第一創作階段中的絕對差異
五、 魔幻寫實階段的宋澤萊:展現自我的差異,或者仍然在存有學中的重複而只有符號差異
注釋:
注:根據捷克德希達兩部作品<立場>、<書寫與差異>
注:差異與重複兩大個念根據吉爾.德勒茲,安婧、張子岳 譯,<差異與重複>,華東師範
參考書目:
1.宋澤萊 《廢園》台南:豐生出版社1976年3月﹝長篇小說﹞
2.宋澤萊 《打牛湳村》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78年9月﹝短篇小說集﹞
3宋澤萊 《糶榖日記》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79年3月﹝中、短篇小說集﹞
4.宋澤萊 《紅樓舊事》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79年4月﹝短篇小說集﹞
5. 宋澤萊《變遷的牛眺灣》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79年6月﹝長篇小說﹞
6.宋澤萊《骨城素描》台北:遠景出版社 1979年6月﹝短篇小說集﹞
7.宋澤萊 《黃巢殺人八百萬》 台北東大出版社 1980年4月﹝短篇小說集﹞
8.宋澤萊《蓬萊誌異》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80年6月﹝短篇小說集﹞
9.宋澤萊《禪與文學體驗》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83年4月﹝論述與若干短詩集﹞
10宋澤萊《福爾摩莎頌歌》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83年11月﹝詩集﹞
11宋澤萊《隨喜》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85年3月﹝禪體悟的散文集﹞
12宋澤萊《廢墟台灣》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85年5月﹝長篇小說﹞
13.宋澤萊 《誰怕宋澤萊?──人權文學論集》 台北:前衛出版社 1986年6月﹝論述﹞
14.宋澤萊 《弱小民族》台北:前衛出版社 1987年8月﹝短篇小說集﹞
15宋澤萊《台灣人的自我追尋》台北:前衛出版社 1988年5月﹝論述﹞
16..宋澤萊 《打牛湳村》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5月﹝短篇小說集﹞
17.宋澤萊《等待燈籠花開時》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5月﹝短篇小說集﹞
18.宋澤萊《蓬萊誌異》台北:前衛出版社1988年5月﹝短篇小說集﹞
【注:以上三書是1975─1980年間短篇小說的重新整哩,包括前列《打牛湳村》、《糶穀日記》、《黃巢殺人八百萬》中的〈花城悲戀〉、《蓬萊誌異》等。又《等待燈籠花開時》中的〈我看到櫻花樹下的老婦〉則是首次收集。】
19.宋澤萊 《台灣作家全集‧宋澤萊集》 台北:前衛出版社 民國1992年4月﹝舊作短篇小說集﹞
20.宋澤萊 《禪與文學體驗》 台北:前衛出版社 民國1996年4月﹝論述﹞
21.宋澤萊 《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 台北:草根出版社 1996年5月﹝長篇小說﹞
22.宋澤萊 《熱帶魔界》 台北:草根出版社 2001年﹝長篇小說﹞
23.宋澤萊 《一枝煎匙》 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2001年﹝台語詩集﹞
24.宋澤萊 《變成鹽柱的作家》台北:草根出版社 2001年﹝短篇小說集﹞
【注:這本小說集由新寫的〈變成鹽柱的作家〉與《弱小民族》裡的若干文章編成。】
25.宋澤萊 《普世戀歌》台北:印刻出版社 2002年﹝台語詩集﹞
26.宋澤萊 《快讀彰化史》彰化:文化局 2003﹝歷史著作﹞
27.宋澤萊 《宋澤萊談文學》台北:前衛出版社 2004﹝論述與訪談﹞
28宋澤萊 《台灣文學三百年》台北:印刻出版社 2011年﹝論述﹞
29.宋澤萊 《天上卷軸上卷》台北:印刻出版社2012年﹝長篇小說﹞
30宋澤萊 《台灣文學三百年(續集):文學四季變遷理論的再深化》台北:前衛 2018年﹞﹝論述﹞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Thomas阿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谢谢你订阅我的频道 https://bit.ly/2NXsSH0 我的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futhomas/ ▬▬▬▬▬▬▬▬▬▬▬▬▬▬▬▬▬▬▬▬▬▬▬▬▬▬▬ ? 德国外卖!https://bit.ly/2xeskFm ? 1888...
「台灣作家全集」的推薦目錄:
台灣作家全集 在 歐崇敬博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宋澤萊的宗教觀點與寫作的地理景象:從<解構 注釋1>及<差異與重複 注釋2的角度加以解讀宋澤萊的小說文本
華人智庫創辦人兼講座教授 歐崇敬博士
當代中國哲學學報創辦人兼發行人 Peter Cameron Choug-Ching Ou
關鍵字:解構、差異、重複、宋澤萊、小說、宗教
Keyword : Deconstruction、Difference、Representation、Song Che-Lai、Noble、Religion
一、 前言
區區數千字的小文章要解讀宋澤萊600萬字以上的作品,不但不可能,也對文學作品缺乏敬意,不過,這裡界者幾千字,筆者簡短運用德希達的解構觀點與德勒茲差異與重覆在從有學上的兩個重要概念,可能可以看到一般文學家研究宋澤萊以視野,因為宋澤萊不僅是一個小說家、評論家、詩人,同時也是一個思想家,漢學學史家,特別是,他把台灣的地景,一期是屏東雲林和彰化,與他的寫作欣欣和狀態做了獨特的結合,這是值得探討的側面。此外宋澤萊在45歲以前深入佛學,50歲以後又進入基督宗教,具有高度自覺意識,探討了自我的罪,以及人類的淺在意識,小說手法從寫實主義、現實主義、超現實主義以及魔幻寫實4種手法貫穿在他將盡50年來的創作生涯中。要了解宋澤萊,的確需要透過許多側面的分析,以及文字學符號學來加以解析,而本文可以乘載的,則是他的地景意象,和宗教信念,在宋澤萊小說創作中,所呈現出來的,特殊意味。
注釋:
注1:根據捷克德希達兩部作品<立場>、<書寫與差異>
注2:差異與重複兩大個念根據吉爾.德勒茲,安婧、張子岳 譯,<差異與重複>,華東師範
參考書目:
1.宋澤萊 《廢元》1977年
2.宋澤萊 《黃巢殺人八百萬》 台北東大出版社 1980年
3.宋澤萊 《打牛湳村》 台北遠景出版社 1980年
4.宋澤萊 〈台灣人權文學小史〉 《台灣文藝》第九十九期 1986年
5.宋澤萊 《誰怕宋澤萊?|人權文學論集》 台北前衛出版社 1986年
6.宋澤萊 《紅樓舊事》 台北聯經出版社 1987年
7.宋澤萊 《弱小民族》 台北前衛出版社 1987年
8.宋澤萊 《台灣人的自我追尋》 台北前衛出版社 1988年
9.宋澤萊 《台灣作家全集‧宋澤萊集》 台北前衛出版社 民國1993年
10.宋澤萊 〈當前文壇診病書〉 《台灣文藝•新生版》第十三期 1996年
11.宋澤萊 〈繼吳濁流的「無花果」之後一部台灣政經、社會的診病大書|試論王定國的《憂國》〉 《台灣新文學》第五期1996年
12.宋澤萊 《禪與文學體驗》 台北前衛出版社 1996年
13.宋澤萊 〈正視外省中國殖民文學、文化的變相〉 《台灣新文學》第六期 1997年
14.宋澤萊 〈重整台灣文學、文化的凹型結構〉 《台灣新文學》第八期 1997年
15.宋澤萊 《廢墟台灣》 台北草根出版社 1997年
16.宋澤萊 《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 台北草根出版社 1997年
17.宋澤萊 〈論臺語小說中驚人的前衛性與民族性|試介賴和、黃石輝、宋澤萊、陳雷、王貞文的臺語小說〉 《台灣新文學》第十期 1998年
18.宋澤萊編 《台語小說精選卷》 台北前衛出版社 1998年
19.宋澤萊 〈從經濟壓迫到族群壓迫到國族壓迫|試介吳錦發高超的寫實文學〉 《台灣新文學》第十四期 2000年
20.宋澤萊 《打牛湳村系列》 台北草根出版社 2000年
21.宋澤萊 《蓬萊誌異》 台北草根出版社 2000年
22.宋澤萊 《熱帶魔界》 台北草根出版社2001年
23.宋澤萊 《一枝煎匙》 台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2001年
24.宋澤萊 〈深談魔幻寫實小說|並論《血色蝙蝠降臨的城市》〉 台灣e文藝網頁http://www.twne.idv.tw/ 2002年
25.宋澤萊 《普世戀歌》 台北印刻出版社 2002年
26.宋澤萊。〈撰寫臺語小說史可能面臨的問題〉。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臺灣文學研究所主辦。「文學的民族學思考與文學史的建構」學術研討會。2007年
27.宋澤萊 《天上卷軸》印刻出版社2012年
27.宋澤萊台灣文學三百年:文學四季變遷理論的再深化2011年
28.宋澤萊大地驚雷:宋澤萊小說集(深情典藏紀念版)四冊2013年
29.宋澤萊台灣文學三百年(續集):文學四季變遷理論的再深化 2018年
台灣作家全集 在 看書的日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年5月16日,「南葉北鍾」在天上重會,謝謝鍾老一生對台灣文學的貢獻。
.
身為台灣的「跨語世代」(跨越語言的一代),鍾肇政能寫能編能譯,用熱情和摯愛,從台灣這塊土地上生發文學之願夢。他幼時從大稻埕遷居龍潭,已遭逢慣習台語到重新學客語的變動。然而,強硬轉換的國語政策憑空而來。在語言斲傷之痛、白色恐怖的高壓下,他重學「新的國語」,以「譯腦」勤奮筆耕,終於六〇年代起以《#魯冰花》聞名,並陸續寫出「#濁流三部曲」、「#台灣人三部曲」、「#高山組曲」。
.
對於文學,鍾肇政有一種浪漫的執拗,和「為所應為」的義氣。在他真正「成名」之前,他早不以個己眼界為限,傾一人之力以《#文友通訊》襄助友朋,和鍾理和、李榮春、陳火泉等人輪閱文稿交換意見;也提出用母語寫作的討論,時時惦念為台灣文學保存陣地、開闢新局。
.
鍾肇政更自此開啟他頻繁通信的編輯生涯。1976年吳濁流過世後,他接手《#臺灣文藝》雜誌編務,持續推出本土作家專輯,專欄更從文學延伸至音樂、美術、電影等藝術。艱難時世,他也翻譯、編譯日本文學、西洋文學、中國古典文學藉此獲得經濟來源,亦為自己的創作注入不同的刺激。
.
作為連結日語世代和國語世代的橋樑之一,他從一九六〇年代中期開始,孜孜整理和評介前輩作家的作品,讓他們堂堂出陣。從「本省籍作家作品」十冊、「台灣省青年作家叢書」十冊、「光復前台灣文學全集」八冊,在國民黨政府當局嚴密的注意下,始終不忘台灣文學的傳承。
.
解嚴後,由他擔任總召集人的五十二本《#台灣作家全集》,開拓了幾代人對台灣文學的認識視野;他推動設立「鍾理和紀念館」、「賴和紀念館」、「楊逵紀念館」、「葉石濤文學館」,乃至於台灣文學館,為台灣作家保存了重要的文學地景。八〇年代他參與「還我母語運動」、設立「寶島客家電台」,更可見他持續為客家文學文化奔走請命的努力。
.
在《大肚山風雲》裡,經歷戰亂的純潔年輕人這樣說:
.
「我相信我有勇氣活下去,雖然這個時代並不十分值得我們活下去。太黑暗了,沒有前途,沒有光明,⋯⋯甚至連愛一個人都不能自由⋯⋯」
.
而《魯冰花》尾聲如是:
.
「魯冰花謝了,留下一粒粒種籽,明年又會開出一片黃色花朵點綴人間;而在這一開一謝之間,使茶園得到肥份。然而人世間可真的天才之花謝了,到底會留下一點甚麼呢?他迷惘了⋯⋯」
.
鍾肇政從文學上幾近被噤聲的劣勢起點,憑藉高度旺盛的精神力和創作力走過跌宕一生,而始終於其中保有一份少年情誼和不畏艱難的意氣。承蒙前輩栽種花樹成蔭,花謝留籽,帶著願望和未完的課題,一代一代的台灣人當繼續走下去。
.
.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3167959?utm_medium=APP&utm_campaign=SHARE
台灣作家全集 在 Thomas阿福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谢谢你订阅我的频道 https://bit.ly/2NXsSH0
我的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afuthomas/
▬▬▬▬▬▬▬▬▬▬▬▬▬▬▬▬▬▬▬▬▬▬▬▬▬▬▬
? 德国外卖!https://bit.ly/2xeskFm
? 1888元的小龙虾!https://bit.ly/2pacTdX
羊肉串 麻辣 美味 美食 中国 大陆 北京
台灣作家全集 在 台灣1001個故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一甲子上海飯館 國際媒體專文報導】
台北市的巷弄裡,有一家經營超過一甲子的上海飯館,道地的上海味,還登上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裡頭大為稱讚,老師傅正統的上海菜作法,恐怕連大陸都找不到。老客人說,來到店裡,總有回家吃飯的感覺,尤其是玻璃櫃裡,一碟一碟的盆頭菜,更是撩起了濃濃的鄉愁。
隆記上海菜飯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延平南路101巷1號
電話:02-2331-5078
-------------------------------
【傳統台式波蘿包 偏遠北海岸熱賣】
新北市淡金公路,有一家台式麵包店,附近原本是工業區,曾經一天可以賣出兩千多個麵包,特別是招牌的菠蘿麵包,最受到顧客喜愛。後來,工業區的工廠外移,生意大不如前,老闆還打算把店收起來,就在這個時候,喜歡吃菠蘿麵包的影后楊惠姍,覺得老店歇業實在太可惜,就把這個情況,告訴好朋友舒國治,美食文學家舒國治,也立刻動筆寫文章推薦,吸引許多讀者上門購買。就這樣,靠著波羅麵包的滋味,以及影后、作家的加持,消失中的傳統麵包店,在偏遠的北海岸,起死回生。
廣泰香西點麵包店
電話:02-26223015
地址:新北市淡水區淡金路3段347號
營業時間:
平日 07:00-22:30假日 07:00-19:00
-----------------------------
【餛飩湯配蔥仔餅 基隆道地活力早餐】
被封為雨都的基隆,經常都是濕濕冷冷的,也或許是天氣的關係,許多基隆人一大早,就喜歡來一碗熱騰騰的餛飩湯,再咬一口蔥油餅,暖胃又暖身。有一家傳統早餐店,賣的就是道地的基隆味,現在棒子交到第二代,依舊不嫌麻煩,手工包餛飩做蔥餅,希望把這份雨中幸福的感覺,繼續傳下去。
東家館
地址:基隆市西定路76號
電話:(02)2427-3869
營業時間:05:00 ~ 13:00
周一公休
----------------------------
【港警為愛轉行 手作臘味蘿蔔糕】
香港的警察,因為愛情,選擇在台灣落地生根,一開始他擺地攤賣香港服飾,卻賣不過韓國的平價品牌,只好回到家鄉拜師學藝,把道地的港式茶點帶回台灣,經過幾番波折,這一段警察故事,總算寫下美好結局。
台南市中西區康樂街140號電話:06-2225516
小香港茶餐廳
----------------------------
【瑞芳阿嬤手作芋圓 幸福甜湯飄香山城】
新北市的山城瑞芳,應該算是台灣最早出現芋圓的地方,早在七十年前,瑞芳老街,就已經有賣芋圓的攤商,這種充滿嚼勁的美味甜湯,一推出,生意就好得不得了,還吸引九份的業者專程來這取經,把整套做法複製回去。儘管現在,九份芋圓的名聲,已經遠遠超越瑞芳,但是老店第三代,還是守著家傳的老味道,守著阿嬤當年煮甜湯的那份用心,至於誰才是第一名,似乎不再那麼重要了。
保雲芋圓
地址:新北市瑞芳區瑞芳街6號
電話:(02) 2497-4268
------------------------------
【鼓手轉行深夜食堂 電影總舖師取景】
一位樂團鼓手,轉行經營深夜食堂,他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廚藝,而是該怎麼面對人群。過去長年隱身在舞台後方,鼓手老闆一開始很不習慣站在第一線,後來他透過在店裡演奏,漸漸地找到和顧客溝通互動的最佳頻率。
勝力食堂
地址:台北市士林區大西路35號
電話:02-28838545
台灣作家全集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公視新聞網 http://news.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http://pnn.pts.org.tw
PNN 粉絲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PNN Youtube頻道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PNN Justin.tv頻道 http://zh-tw.justin.tv/pnnpts
台灣作家全集 在 "台灣作家全集"收錄作品遭控合約陷阱欺瞞-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文壇頗具盛名的前衛出版社,爆出版稅糾紛,作家"七等生"的兒子出面控訴,說出版社27年前,在"台灣作家全集"收錄了父親的作品,多年來已經出版六刷,但版稅卻只付了 ... ... <看更多>
台灣作家全集 在 [討論] 為什麼台灣不依作家全集看書-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全文網站閱讀
https://vocus.cc/article/624a014cfd897800019fe462
作為一個十來年前就購買與閱讀歐陸哲學的對岸簡中譯
本,到英譯本對照,到現在網路上對一百年前的思想家
基本上都有德文全文兼搜尋,十分方便。google translator
的句子流暢程度也和十年前不可同日而語。許多喊得出
來名字的,對岸幾乎依照全集編修、一冊一冊幾乎出齊了。
一個有點古怪的篇名,事情是這樣子:
前兩年為了研究兼興趣,買了叔本華的《附錄與遺補》
(Parerga and Paralipomena, 1851)一、二冊
這玩意就是大家熟悉的志文版《人生的智慧》云云足繁
不及備載的真正前身原頭。但沒人在意文章的脈絡被切
得亂七八糟,就像聽精選集而不依專輯依曲目次序那樣,
渾身不對勁嗎?
後來從英文維基德知,叔本華《意志與表象的世界》,
竟然增寫有第二部!台灣竟然完全不知道沒人提。哦是
啦,這些19世紀的傢伙,因出版市場形成,總幻想自己
是暢銷作家,很愛像輕小說一樣(1)(2)這樣出版;結果
才得知書根本賣不出去,只賣了兩百多本,堆積倉庫,
只好繼續靠妖黑格爾哭哭哈哈哈。眾所皆知,叔本華直
到過世前,寫了這兩部《附》,才忽然大受歡迎,被重
編成各種很像7-11風格的人生致理小冊本。
哦離題了總之。才剛用德文把《意》第二部的小節看完,
對岸譯者韋啟昌馬上說譯好了即將出版。找了一下台灣
簡體書網站,都還沒上架;但已經出版了,便告知新書
訊息給實體簡體人文書商FB。哦結果,「這不是已經出
過很多了嗎?」沒人知道《意志與表象的世界》還有
「二」這東西。
前週終於去拿到書了,快900塊台幣貴死,精裝達七百多
頁,字又排得密,真是話多。問了一下老闆,是不是怕
賣不掉、所以不敢多進貨和FB宣傳。暗示說是。
嗯回到本廢文標題:
為什麼台灣人不依作家出版次序來讀書呢?
市場因素也是,繁體市場沒財力到把各種翻譯全集都出
齊,暫且不論。不是非得要把全部從頭到尾都看過,但
起碼要知道你感興趣或碰巧拿在手上的東西,它是何時
何地怎麼出現的、前因後果是什麼。
對一般人而言,看《超譯尼采》或各種選編小冊子之類,
打發時間看能否提取一句有用的智慧,也就夠了沒錯。
對研究者而言,身在21世紀的良好經濟頂大,人人都有
英法德日兩年水平,也不是那麼罕見;直接用原文全集
並與全世界接軌,當然是最好的。
不過我的觀察是,有心學習者往往不得門而入,最後英
法德日也沒好、中文也不好,並且也沒能進門掌握到任
一文藝思想家的時代脈絡、生平生活圈及與同時代互動
及其發展而來的思路。
再補靠妖一下。最近在找19世紀上半葉的愛情X階級八點
檔文學家巴爾扎克,找了一下繁體出版紀錄....幾乎都
沒有,自己找線上法文全集去對還比較快囧。然後得知,
對岸先後出過24冊版和30冊版全集。
再補靠妖一下。日本明治大正時代文學,叫得出名字的
(三島太宰之流)以及稍微研究者才知道的(尾崎紅葉),
台灣有出,進入公共版權後近年也重譯出了;但依刷次,
流入二手市場的觀察,銷量其實普普通通。逼得書商降
格調,還要在原作書名後面括好一個「XXX稱讚本世
紀最偉大的XXX」之類,深怕你不知道他是誰,增加
被關鍵字搜到的機率。
哦嗯,單靠書名,台灣讀者真的還不會知道他是誰哪位。
台灣出版似乎很仰賴行銷,最好是直接詮釋意思給繁忙
現代人知道。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100.22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49020134.A.D2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