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有在外國讀書或長期生活的經驗,每每讀到國外的就學經驗,總是充滿好奇。
台灣的教育現況,問題重重。如何改變,實在困難。如何汲取外國的經驗,但不是照本複製,重新建立一個教育制度與內涵,適合台灣,能培育身心健全的社會公民。
我的朋友在德國,孩子從小學開始就讀,今年要進入中學了。
看她敘述孩子在德國申請入學的過程,對台灣人如我,覺得很奇特,我看到了“發掘並尊重孩子的興趣與專長”,是如此被真切實踐。
特別轉貼給關心孩子教育的朋友們~
#中學新生
上週四(19.08.2021)是我們這小學和中學的 #開學典禮。這對小學新生來說,是個最重要的大日子,中學開學典禮的重要性可能不比小學(小學的可能爺爺奶奶親戚們都會來參加送禮物),但從申請學校、面試、錄取通知到入學的種種第一次,對於中學新生和我們家長來說,也是充滿了緊張與新奇!
#申請學校
這邊的中學是用三年級和四年級上學期的成績單來申請的,學校分成三到四類,以台灣的概念來理解,有點類似文理中學、五專、技職體系、還有綜合高中(高中+技職混合)的概念,主要是由小學老師來給建議,例如我們這,如果德文和數學兩科的成績不低於2(最高是1,最低是6),可以被推薦念文理中學 #Gymnasium,如果成績不到,但家長堅持,那依舊可以去申請試試看,看學校要不要收。
在今年大約一月底時,收到四上成績單和老師的推薦以後,基本上,大家就是從自己學區內的幾間學校來做選擇,因為每個學校有自己的特色,例如 ,有些學校的 #重點科目 是音樂,有些是語言、美術或科學數理的都有。考慮好以後,就要交報名表,這裡只能填一個志願(每個地區規定不同),然後會得到一個面試時間。
#錄取標準
錄取標準其實很不一定,成績只要達標即可,究竟多高多低也不能決定什麼。第一優先錄取的,是有哥哥姐姐在學校裡的人;第二優先,可能是家裡與學校的距離,但也可能是學校自己訂的標準。例如,我的孩子報名的學校,他們取決的標準在:「學生的多元性」,他們希望每個班級的學生組成,是很各式各樣、充滿不同的樣貌,覺得這樣才是一個健康的群體,但究竟是指什麼?學生的性格、種族、才藝還是?因為我們也是瞎子摸象,實在很難猜測🤷🏻♀️
#選擇志願
這對我們來說,其實是很困難的決定,因為在我們的學區裡,兩間學校其實都非常熱門,一個算是數一數二難進的學校(不是指錄取分數高,而是指報名人數最多,刷掉的人也最多),另一個學校大概也是第五第六難進的,都是沒有保證能上的。加上近年來報名的人數越來越多,這裡的競爭算很激烈,我們真的很擔心,萬一唯一的志願沒上,就得進行第二輪的申請,第二輪只能申請還有缺額的學校,也就是會淪落到很遠的學校就讀,中學又要唸九年,萬一最後要每天通勤一小時上學,真的會很想哭,難怪德國流行一句話:#最近的學校就是最好的學校。
#最後決定
因為兩個學校都有被刷掉的風險,最後決定,還是看學校的重點科目來選好了,孩子選了一個以音樂為主的學校報名,除了選學校,還可以選班級的志願,分英文班/英文+拉丁文班,會樂器/不會樂器班(原本不會樂器的,必須在學校學一個新樂器),另外還有唱歌班。自從決定了以後,我其實常常煩惱到睡不著,主要因為這學校往往都是非常多人報名,真的是很怕萬一沒上,要去很遠的學校就讀,小孩會很辛苦,在交件前還常常想說,是不是該改選安全牌?
#面試
交報名表當天,會順便口試,我們有幫孩子稍微準備一下,大部分問題好像都有命中,不過其中比較特別的是,老師問了幾題「比較性」的題目,也是我比較沒有猜到的部分,例如談到她會的樂器,老師就追問,封城後,覺得線上的音樂課和實體的不同在哪?覺得鋼琴和大提琴的線上課程有什麼不同?孩子說喜歡畫畫,素描和水彩,老師就追問,素描和水彩有什麼不同?
我後來覺得,口試時出「比較題」,好像真的比較有鑑別力,因為老師看學生的回答,馬上就可以知道這個學生有沒有自己的想法,想法的深淺程度在哪。
#錄取通知
因為我們是第一次經歷,其實我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確定,大概一個月後的某一天,孩子回家說,小學老師跟大家說,如果沒有收到通知信,代表妳/你很有可能是上了,因為沒上的,會收到一封信,請你再去申請第二輪,等第二輪也都確定以後,春假(四月)前才會一起寄錄取通知來,我們沒有收到信,好像終於稍微放心一點,後來去查,原來錄取人數已經公布在網路上了。
結果今年 #大爆冷門,孩子報名的,以往最多人報名的那間,今年竟然差一點點才足額(表示有報名的都有上;我們真的超級幸運,終於放下心中大石,超級開心🥳);而另一間(我們認為上的機率較大的那間)今年有將近四成的人被刷掉,突然變成這裡最多人報名的學校。我們附近另外一個學區也是一樣,整個排名大調換!德國報導稱這個為 #乒乓效應,因為家長們怕小孩被刷掉,所以有時候會想打安全牌,結果造成所有人跑去同一邊,但也不是每一年都會換邊,所以真的也很難預測。我覺得今年加上疫情,大家的心態有所轉變,都更想走保守安全路線。但這也再度證明了,德國這邊大家真的都想上離家最近的學校,其實每間中學的資源都差不多,不一定要追求名牌學校。
#開學典禮
終於到了這一天,因為疫情,今年開學典禮被分成三個時段舉行,家長和學生得提交疫苗或陰性證明。我們坐定後,首先是學校樂隊表演Price tag 這首歌,由一個女學生演唱,整個驚艷全場(我覺得比原唱還好聽🤩🤩),接著是好幾個學生分別上場用學校外語課程的語言,來致歡迎詞:除了德文、英文,還有法文、拉丁文、希臘文、希伯來文、義大利文等。
兩個開場節目,就完全帶出了這個學校的重點:音樂及外語,中學的外語課比例好像很重,五年級的英文課時數已經超越德文課,之後還有第二第三,甚至第四外語😲😲,後來拿到課表,發現五年級還有政治、哲學、資訊、地理、生物等等新科目,看來中學生未來的生活,也將會充滿新奇與挑戰!
「四年級煩惱多線上看」的推薦目錄:
四年級煩惱多線上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盈響力閱讀】媽媽,學校都沒有教我ㄒㄧㄥˋ
#七夕情人節 #來點愛的教育
#讓我摸一下? #男戀童癖黑數
#社群軟體受害 #性教育不等於性產業
#補充分享衛服部私ME計畫「#針對性剝削」#求助網站填單訊息
在日本,未滿13歲的性犯罪案件,一年超過九百件;台灣2018年的統計數據則是15歲以下有453人。透過社群媒體 #強制猥褻、#自拍裸照、兒童色情等的 #性剝削議題 更是層出不窮,黑數恐有五到十倍之多。
日本性教育顧問野島那美,為此期待能破除傳統觀念「性教育給學校去教」「我沒學過,還不是長大了!」「好難啟齒,別人講比較方便?」這些概念,提出日本的現況是在小學四年級才實施性教育,實在太晚了,大約十歲的時候,孩子就覺得不要再說了,國小到青少年孩子大多是透過辜狗網路老師來學習性知識,加上日本性產業發達,全球七成的A片都是日本產出,媒體造成錯誤扭曲的性教育觀點,更讓人瞠目結舌,#強暴式約會、#巨根傳說、#巨乳迷思 等物化交往對象,且以不尊重的方式進行強行性交,並誤認 #他就是我的(我就是他的)這樣的錯誤觀念,在關係中蔓延,讓許多人感情受困,且無法標誌問題。
#把握3到10歲的黃金性教育時期
作者除了提及性教育,也破除性迷思,包括避孕、墮胎、保險套、性感染疾病,到 #性教育 是 #愛自己的教育,#自我認同的教育,在書不但從生理出發,也從心理機制出發,鼓勵父母和孩子一起面對性議題,不交給網路老師來灌輸錯誤觀念,透過 #有趣圖文說明搭配,非常好讀!提醒孩子遇到 #性議題不要一個人煩惱,千萬要跟身邊的大人討論,維繫親子關係。
-----
轉分享衛福部國內防治私ME的求助方式
【看見私密,求助私ME💬】
私密影像出現在陌生人的螢幕,請讓我們來協助!
私ME是什麼❓
「私ME」申訴管道是 #衛福部 #針對私密影像遭散布的成年被害人所建置的求助平台。
透過獨立移除機制,及時與網路平臺業者溝通,以自律移除相關內容等方式,協助被害人移除遭散播之影像,避免傷害持續擴大,使被害人盡早恢復正常生活。
❗如果發現自己或他人私密影像未經同意被散布,請立即到成人遭散布性私密影像申訴服務網「#私ME」#線上填寫申訴表單:https://tw-ncii.win.org.tw/
☎或播打求助專線 02-2576-2016
「#不轉傳、#不上車」,一起還給被害人隱私空間!避免造成被害人更多傷害,進一步阻止憾事發生💪-----
#如何出版
博客來網路書店參考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4480?sloc=main
四年級煩惱多線上看 在 葉丙成 Benso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讓我感動的 2020 臺大畢業生代表致詞】
今年的台大畢業典禮,畢業生致詞代表是法律系的李慈萱。她是我的學生,也是我 台大簡報課 的助教(話說這已經是第二次我台大簡報課學生擔任畢業生代表致詞)。
慈萱這次的演講,很讓我感動。因為這正是我心目中台大學生應該要有的樣子,不是自己唸書工作好就好;而是會看到社會上資源不足的人,會願意付出自己的時間跟心力,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在台大教書十五年來,有幸看過許多台大的學生都有這樣位弱勢付出的熱血,能遇到這樣的學生,也讓我對於社會的進步有了更大的希望與信心。
今天的演講,慈萱分享了她跟夥伴們(好幾位都是我台大簡報課學生!)一起為沒有資源補習的學生大規模課輔的努力過程。讓我很感動,也很為他們驕傲。
希望他們畢業離開學校之後,還能在未來自己的位子上,繼續思考、繼續努力,為需要幫助的人做出更多貢獻。
那當老師的我們,會繼續非常地以他們為榮!
跟大家分享,2020 台大畢業典禮學生代表李慈萱的畢業演講全文:
————
台大畢業生代表致詞 法律四李慈萱
校長、各位嘉賓、師長、家長,以及所有畢業生,大家好,我是法律學系四年級的李慈萱。
從大一開始,我就一直以司儀的旁觀者身分,
連續參加了三屆的畢業典禮。
雖然親眼目睹過許多的離別和不捨,
但當我必須親自經歷這一刻,
一切的不真實感,卻是如此真實的湧現。
彷彿剛結束了尷尬羞澀的新生書院破冰活動,
與陌生同學互加臉書好友,再被刪除好友,
而轉眼間就要跟隨大家一起畢業了。
在椰林大道單手騎車奔馳、在小福攤位與同學打卡拍照、在總圖自修室熬夜準備期末考,
這些都是我們的共同回憶。
然而,大四的我們,沒有實現期待了四年的畢業舞會、
沒有椰林辦桌,在疫情當前的2020,
我的好朋友甚至失去他準備了兩年的交換機會。
但他笑著把原本寫好的餞別卡片拿給我,
告訴我說,幸好他在台大的最後一個學期,
修到了四年來一直想上的社會心理學課程,
也終於買到四年來都買不到的台大鮮奶,
讓他的畢業總算沒有遺憾。
在他對人生樂觀的詮釋下,
我忘記了他曾經的失落與不安,
遂發現在失去與擁有,
捨與得之間都並非如此絕對。
正因為身在台灣,身處於台大,
於是我們還能幸運地繼續上課、與同學相處、向老師學習。我們一次又一次地測量體溫、我們搜集完一週的防疫貼紙、我們看著兩倍速的線上課程、
我們在網路直播中舉辦畢業典禮。
雖然我們因此失去了許多畢業應有的美好想像,
但我們沒有氣餒逃避,
而是彼此勉勵、相互提攜,
創造了專屬於我們的共同回憶。
記得兩年前,在一場國中同學會上,
和同學們聊起了大學生的熬夜生活。
一位朋友告訴我,20歲的他,因為必須負擔家計而備感壓力,
除了白天要上課,每天還需要上大夜班,
往往凌晨四點才能入睡。
當時同樣凌晨四點才睡覺的我,
卻是為了系上的之夜活動準備練習。
他厚重深刻的黑眼圈,
讓我想起了國中時他曾難過地告訴我,
因社會救助法不合理的認定標準,
使他無法符合中低收入戶申請補貼的資格,
這讓他每晚都輾轉難眠。
我常想,是什麼造成我們彼此不同的生活處境?
當我們在圖書館用功時,他總是扮演負責叫醒我的角色;當我在煩惱基測考試進度落後時,
他卻要為了家庭經濟狀況焦慮不已。
那位國中同學的處境,
使我相信問題的癥結並非個人努力的多寡,
亦讓我理解自己所擁有的一切,
絕非理所當然,更多時候只是幸運罷了。
於是大三的時候,
我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們創立了台大升學輔導種子計畫,
在學測以及指考前,
免費為經濟弱勢的高三考生提供解題、總複習、諮詢服務。在資格審查上,我們聽取了社工系老師的專業建議,
不單純以中低收入戶作為資格審查的唯一標準。
在這過程中,我們遇見了認同「大學社會責任」的社會科學院王泓仁院長,
願意和我們合作,也遇見許多無私提供協助的師長們。
更令我感動的是,在台大有來自超過30個不同科系的100多位同學,願意一起參與服務計劃。
在眾人的支持下,我越發體會到自己的渺小,
更見證一群人傾力想完成一件好事的團結力量。
曾經參與種子計畫的學員,
現在也成為了解題老師,
這亦讓我看見了善念的循環不息。
我心中是如此地盼望,
希望有那麼一天,只要願意付出努力的人,
都可以不再受限於家庭環境的先天限制,
可以放心追求他們所嚮往的人生。
在台大,我們願意貢獻付出,也能夠在逆境裡互相扶持。希望我們都能在畢業之後,惦記著彼此攜手走過的日子,並謹記著那份正確善良的決定。
在未來的世界裡發酵茁壯,照顧自己,也有能力守護他人。
最後感謝父母家人、同學老師還有台大大家庭,
期許畢業之後的我們不論扮演社會上任何一種角色,
一定都要像貢獻這所大學一般,貢獻世界于宇宙之精神。
畢業快樂。我是法律四的李慈萱,謝謝大家。
(歡迎分享)
四年級煩惱多線上看 在 四年級煩惱多心得 ::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 的推薦與評價
讀書心得分享網站,四年級煩惱多學習單,四年級煩惱多線上看,四年級煩惱多電子書,君偉上小學,四年級故事書,五年級意見多. ... <看更多>
四年級煩惱多線上看 在 最新-搶購好康君偉上小學:四年級煩惱多 - PTT網友推薦好物 的推薦與評價
... 下載. 痞客邦APP免費玩. 每月不同大獎等你來挑戰. 立即下載. Nov 26, 2016 21 ... 本書透過四年級兒童的眼睛觀看校園生活,呈現兒童的有趣想法;從和家人 ... ... <看更多>
四年級煩惱多線上看 在 童書推薦】 🎊《四年級煩惱多》🎊 各位大小朋友,不管你 ... 的推薦與評價
這一套《君偉上小學》,就是以國小為背景的輕鬆校園故事。 今天要推薦的就是君偉上四年級時遇到的「煩惱事」! 下載Funpark 童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