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載文章 24—2020/09/04
《平民投資王》網路版---劉鳳和 著 無版權—可大大分享
音癡老爸陪兒子一起熱血玩樂團
在老大升上國二,老二也順利進入國一之後,有一天我突然莫名其妙被推派為弦樂團家長會的會長。雖然我以「低調」的個性,是不太想加入家長會。可是沒辦法,誰教我們家裡的兩個寶貝兒子先後都進入了弦樂團,這個家長會的位子怎麼輪也該輪到我了。
當上會長之後,我開始「介入」弦樂團的事務。所謂介入,其實就是服務。我不介入還好,一介入之後,每當他們有練習,只要我有空我就一定會到,有時候學校五點鐘下了課,孩子要繼續練習到七點多,身為樂團家長會長的我就要去盯點心,通常就是做一些諸如此類的雜事。可是在做雜事的過程,我也開始接觸到一些音樂。從大家耳熟能詳的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莫札特 (Wolfgang Amadeus Mozart) ,到海頓 (Franz Joseph Haydn) 、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 ,愈聽愈好聽,也跟著孩子們的琴聲,愈來愈沉浸於古典音樂之美。
另外,因為我是弦樂團家長會長,所以我家老大自然也當上樂團團長兼首席。老大升上國三之後,因為準備基測,沒有繼續參加樂團,只是偶爾來支援幫忙﹔結果,老從一年級升上年級,竟然也當上團長。國小他們兩個一前一後是田徑隊隊長﹔到了國中,兄弟倆又一樣,都是弦樂團的團長兼首席。在這過程當中,我慢慢發覺一件事情,就是男生除了要要培養他們能動能靜之外,還要給他們一個叫做「責任感」的東西。
永和國中是一所大學校,弦樂團團員的孩子在學校本來就比較亮眼,我兩個兒子又都是團長兼首席,所以在學校很受同學師長注意。我相信,當其他同學的眼光跟焦點慢慢集中在他們身上之後,他們自己心裡都會產生責任感,跟著就會自己注意課業,也克制自己的行為不去做壞事。講白話一點,有很多女生在這時候會暗戀他們,他們更不能丟臉、表現不好。
台灣每年都會舉辦全國性音樂大賽,各所學校間的競爭相當激烈,永和國中弦樂團每次參加新北市初賽時,幾乎都會輸給福和國中只拿到第二名,與全國比賽擦身而過。
沒有參加全國比賽固然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可是我有一個構想,希望在兒子們玩樂團的期間,至少要去參加一次全國比賽,而且至少要得名。表面上看來像是希望孩子們在成長過程中能養成更高的榮譽感。可是我們永遠都比不過福和國中,怎麼辦?
奇招出,二軍也能進入全國比賽!
聰明的我,就在我老大國二的時候,突然發現有另外一種比賽組別可以報名參加,於是我建議學校,既然我們弦樂團比不過福和國中,那何不乾脆報名另一種比較冷門的,沒有其他學校報名參加的比賽?只要我們比表現不要太離譜,一定會拿到新北市第一名﹔拿到新北市第一名,就可以參加全國比賽。
究竟要參加什麼組別呢?那就是「管弦樂團」,也稱「交響樂團」。也就是說,要把學校的管樂團跟弦樂團合併。
我們雖然每年都抱不回第一名,但其實和福和國中的分數都只差個零點幾分,都是在水準之上,既然我們的弦樂團比不過福和國中,管樂團也比不過福和國中,那麼我們就應該改參加管弦樂團的比賽。所以那年我大膽建議學校,直接跨組報名管弦樂團,報名參加新北市的比賽。
哇!誰知道,提議一出,家長群起反對,原因大多不外乎是「我家小孩本來是管樂團的首席,變成管弦樂團以後,管樂團的位子比較後面,原先的首席就不是首席了。」管弦樂團首席,通常是以弦樂團第一小提琴的首席為整個樂團的首席,也就是我兒子,可能有家長會覺得我私心。話說回來,當首席當然很爽,但是當不當首席不過就是短暫一年的時間,沒有比拿到全國比賽冠軍來得重要,不是嗎?就算當時家長反對聲浪之高,最後我終於說服大家,要以大局為重,堅持要給孩子們一個難忘的回憶。
我力排眾議,自掏腰包幫孩子們買點心,如果一點點小錢,可以換來無比的希望,
我願意。我硬把這兩個團湊成一個團,參加當年新北市十一月的比賽,果然,如我預期—第一名!
雖然這完全是預料中事,沒什麼了不起,可是我終於讓所有孩子等到:我們可以參加全國比賽,這個令人興奮的結果。這時小朋友個個鬥志高昂,每個人排練得非常起勁,練習曲目愈練愈好聽。我們參加全國比賽的演奏曲是德弗札克的<新世界交響曲> (New World Symphony) ,以及西貝流士 (Jean Sidelines) 的<芬蘭頌> (Finlandia)。這兩首曲目我聽過不下幾百遍,直到現在,每每聽到都還是回味無窮。
公園裡,樂團演奏的畫面深烙在我心裡,隨著兩個兒子進入國小就讀,我希望他們有朝一日也能登上音樂的舞台。
這期間,我們也有辦過一些小小的成果發表會,也有演奏過一些其他曲子。當時配合日本偶像劇《交響情人夢》的播出,也讓小朋友們試著演奏劇裡出現的曲子,得到孩子和家長的熱烈回響。果然,用音樂把小孩子的榮譽感不斷往上提升,是很有效的策略,他們在練習時也特別起勁,這是之前弦樂和管樂分開時,沒有辦法看到的成效。現在想想,如果我會演奏的話,也還真想上去拉一首。上台演奏的感覺,真的太屌了!
我沒錯過扮演兒子青春期的心靈導師
順利打進全國比賽的那一次,參加的團隊包括台北市的天母國中、介壽國中、弘道國中,還有一間私立東山國中,統統都是筒中好手,每間學校都是狠角色﹔台北縣永和國中呢?第一次參加!各位知道結果如何嗎?永和國中得到那一屆全國第二名!孩子們感動到每個人都哭了,我也哭了!幾年下來的心血,幾年來的夢想,終於實現了。
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夢,但是這段過程是大家共同努力創造的。一個本來在新北市沒有什麼名氣的樂團,因為一個觀念改變,竟然得到全國第二名。每個小朋友除了現場拿到一張全國第二名的獎狀之外,內心也充滿了無形的驕傲,當下真的是太感動了!很多在台下等候結果的家長也哭了!在指揮老師蘇津祿的帶領下,終於讓大家有一個出頭的機會。我相信這一次對孩子們來講,是一個永遠不會忘記的光榮時刻。
我家老二當上團長之後,和哥哥一樣,也是團長首席,也一樣參加全國比賽,演奏了許多更好的世界名曲。那一年成績稍差,退了一名,全國第三,但是沒有關係,最起碼他們都曾經擁有過。
弦樂團為我和孩子創造了共同成長的空間跟時間,讓我這個做爸爸的,從他們國小六年到國中三年,一直有機會陪伴著他們。尤其國中三年,不論颳風下雨,我和小朋友一起騎車去學校,一起吃宵夜、吃點心、一起去經歷各種不同的比賽,一起享受不同的榮耀。在他們青春性格最不穩定、尚未定型的時候,我這個爸爸能夠陪伴在他們身邊,這真是一種無形的幸福。在比賽過後,我們陸陸續續辦了成果發表會、年終音樂會,帶他們到處去表演,我只能說,他們三年的國中生活,很爽!
而我呢? 我更爽!我一個老粗,一個退役的職業軍人
國中生生活札記 在 我們不只是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育兒筆記】09:爸爸的育嬰假心得(上) (暘斌)
這是一篇舊文,不久前曾發表於個人臉書。我們夫妻倆有了這個粉專後,很開心認識了不少新朋友,決定舊文新PO(內容已重新編輯),讓新朋友們可以了解夫妻共同請育嬰假的始末與優劣。有任何想要討論的,都歡迎留言或私訊我們喔!
─────────
近幾個月來,偶有念頭想寫一篇文章,記錄一下我們夫妻倆共同請育嬰假一年的生活,但一來生性疏懶,二來老婆一向用心生活、費心記錄,萬能的老婆造就出低能的老公,是以遲遲沒有動筆。
後來想想還是勤勞些,將這半年的歷程寫下來,以免隨著日子遠去,回憶永遠都在,然而一些細節,不免逐漸被歲月稀釋而淡忘。同時也是展望新的學期,即將開始的育嬰生活下半場。
想寫的太多太雜,為求綱舉目張,以下分為優、缺點、小結三大部分,分項敘述之。本文除了供自己日後回味,若能如六年前所寫的教甄心得般,對需此資訊的朋友有一點點參考作用,那是我最大的榮幸。
一、 育嬰假的優點
朋友們聽到我們夫妻倆共同請育嬰假一年,要好好陪伴雙寶成長,反應不約而同都是:「X!很爽耶,一年不用上班,好好喔!」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先說結論:是的,真的太棒了!
(一)漫長人生的暑假
我很喜歡舒國治先生的作品,諸如《臺北小吃札記》、《窮中談吃》,都讀過不只一次,唯獨一本書《理想的下午》,大約十多年前購得後,每次讀沒幾頁就看不下去,後來就束之高閣。直至育嬰假開始後,一日午後,忽有閒情逸致,從書架上將其取下,撥撥書上的灰塵,開始翻閱,這一翻不得了,該書的副標題是「關於旅行也關於晃蕩」,不正是我現在的育嬰生活嗎?以前不明白的、看不下去的,如今都有新的體悟。
先說「旅行」。這一年,我們都是平日出去玩,像我們這種是只能寒暑假出遊的老師,真的很難想像。任何名店都不必排隊,任何名勝都不必人擠人,不必趕行程,不必買戰利品,不必擔心酷暑嚴寒。車一開,想去哪就去哪,沒有時間壓力,一切隨興,只要全家在一起,他鄉都是天堂,於我而言,這就是旅行的樂趣和意義。
再談「晃蕩」。我們常說有些人很有生活品味,過著閒適自得的生活。所謂閒適自得,在我人生過去的三十一年皆未有深刻的體悟,卻在這一年獲得了實際的經驗。想要閒適,想要晃蕩,最重要的就是有空,就是要不趕時間。隨處走走,隨處看看,帶著審美的眼光,每天早上,推著雙寶外出散步,走住家附近相同的小徑,都會有不同的風景。時而曬曬太陽、時而淋淋小雨,各有各的趣味和美好。
我將這一年比喻為「人生的暑假」,是因為職涯的終點遙遙無期,法規一改再改,根本不想去算還有幾年退休,反正終點會不定時飄移、遞增,退休時起碼已經五、六十歲了。比起到時候當個不老騎士,我們夫妻倆的共識是把握三十出頭的年華,好好體驗人生的況味,好好陪伴孩子一到兩歲的成長,好好把握唯一且不可逆的機會。
(二)無與倫比的幸福
育嬰假開始,我們全家常出門閒晃,每一次帶雙寶出門,這類的聲音不絕如縷:「哇!雙胞胎耶,好可愛喔!」、「一男一女,一百分!」、「一個好字,幸福家庭!」。更甚者,一次在捷運景美站,另一次是在花蓮的松園別館,都有大批的熱情長輩圍觀,我們一家人被包圍著指指點點,彷若動物園裡的無尾熊,真是哭笑不得。
熱情的路人們不知道的是,令人稱羨的故事之前,媽媽在臺大兒醫安胎,整整躺了七十六天,吃、喝、拉、撒、睡都在床上完成,一次次宮縮來襲的提心吊膽,每三天一次換針頭的痛苦,每七天一次照超音波,彷若聽法官審判的折磨……。整整七十六天,媽媽沒有掉一滴眼淚,沒有一絲抱怨,滿腦子想的都是不能有任何情緒起伏,以免宮縮會讓孩子受苦,要當個稱職的人體保溫箱。那時的我不只一次問自己,老天爺如此厚愛我們,讓我們如此幸運,懷上人人稱羨的龍鳳胎,但何以又開我們這麼大的玩笑?
經過一番寒徹骨,聞到的花香特別迷人。這一年的育嬰假,讓我們有很多時間和機會帶孩子們出門,每一次路人的讚美,彷彿是一次次的儀式,提醒我這是得來不易的幸福!
(三)陪伴孩子的耐心
要高品質的「帶養」孩子,除了方法、關愛、理解、堅持外,「耐心」更是不可或缺的,嬰兒不是國中生,就算方法對了,很多時候追求效率是行不通的,需要更多的耐心,讓他們探索和慢慢適應。
換言之,父母要有更多的「時間」。幫雙寶洗澡是我每天的任務。雙寶還是嫩嬰時期,靠著月子中心教的方式,一切非常順利。到了他們七、八個月起,寶寶更有主見了,一到了要洗背的時候,兩個人就天崩地裂式的大哭,拚了命的掙扎。當時我在學校要教四個班,回家還要編課本和考博班,每一天都睡眠不足。原本上了一天班的疲憊身體,震耳欲聾的哭聲引起鼓膜的陣陣共鳴,心中還掛念著等等這兩個屁孩睡了,我有什麼進度要達到,越發焦躁不安,好幾次為求省事,直接用蠻力將弟弟掙扎的四肢強行固定,不顧敏感的他在那嚎啕大哭。
育嬰假開始後,諸如此類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不喜歡趴著洗背,我們換個姿勢不就解決了?時間多了,心境就平和下來,「慢慢來,比較快」,父母的心情愉悅而穩定,孩子們一定感受得到,全家就在幸福的頻率上取得共鳴。
近日遇到的挑戰是:姊姊很享受洗頭的過程,不僅可以用蓮蓬頭直接幫她沖洗,甚至洗完後,她還吵著要再玩一次。敏感弟完全相反,也許之前洗頭時曾經嗆到水,留下大片的陰影面積,現在即便前一刻都嘻嘻哈哈,一進浴室要洗澡,便準備開始啜泣,更不用說洗頭了,連續好幾周,老子只能以濕毛巾幫他「擦頭」。
後來轉念一想,弟弟那麼調皮,何不把洗澡變得更好玩呢?反正他們洗洗睡後,八點半開始都是我們自己的時間啊。於是索性將眼鏡拔了,幫他洗頭前,先將一瓢水淋在我頭上,裝出一副很享受的樣子哈哈大笑,弟弟立刻嚇得大哭!第二瓢下去弟弟開始變得先哭後笑,第三瓢起是哭笑不得,第四瓢、第五瓢……淋到全身溼答答。當日一樣只有「擦頭」,但父子倆的笑聲充滿整間浴室。我選擇讓弟弟慢慢適應,不急,反正時間很多,日子很長,偉哉育嬰假!
二、 育嬰假的缺點
優點說完了,報喜不報憂顯得有些矯情,於我個人而言,育嬰假至少有以下缺點,不過應屬白璧微瑕。
(一)消費習慣的衝擊
去年我們安胎時,為了讓媽媽可以靜養,加上爸爸有潔癖,我們幾乎全程住單人房,加上那一瓶八千,一次要兩瓶的自費安胎藥,幾乎天天不間斷……,今年我們決定一起請育嬰假,每個月只有微薄的補助,其他都要吃老本,安胎加上育嬰假,一來一往約莫二百萬左右(我的賓士阿!),加上還有兩個小孩要養,負擔真的不小。
以前沒小孩時,我們夫婦常找名目出去吃大餐,一次三、五千是家常便飯;以前無限量提供自己鮮奶和豆漿,隨時想喝就來一杯;以前愛買名牌,穿戴各式行頭讓我心情愉悅。
如今,一個月只有五千元的零用錢(比大學時期還少),全家伙食費也預算有限,到了大賣場,開始會細心比價,青菜有一把十元的,絕不買貴的。購物車的商品總額也要斤斤計較,區分想要和必要,超出這個月預算的,只好割捨,等下個月再買。出門少喝手搖飲料,餐廳盡量找自己想吃,又在預算內,CP值高的。
這樣變得婆婆媽媽的(為求性別平等,「公公爸爸」也行),起初真的令我很痛苦,買個東西瞻前顧後、囉哩八嗦,但預算緊縮是事實,我整整花了暑假兩個月,才慢慢適應。年輕時所覺得小器的、不屑的龜毛行為,當了老爸,請了育嬰假後,開始願意去做,進而越來越上手,最後甘之如飴了。毋須諱言,這就是「老了」的最佳證明!老了就老了吧,誰能不老呢?
(二)自我認同的懷疑
在教學現場多年,運氣奇好無比,只有偶爾會感到不順利和灰心的時候,然而大部分的時間裡,學生和家長們都給我太多的肯定和回饋。
如今請了育嬰假,幾乎二十四小時和老婆、小孩在一起,少了職場上的互動,就少了獲得回饋的機會。在講台上屬於公領域,總會要求自己服儀整齊、談吐得宜,畢竟台下三十多雙眼睛可都是雪亮的!待在家裡時屬於私人空間,穿衣、講話不假修飾,夏天穿條內褲,冬天穿件睡衣,就可以怡然自得。沒出遠門時,鬍子懶得刮,頭髮懶得抓,也不必費心打扮,這些固然是優點,但同時我也有點混淆自己是個老師還是個宅男了!以前聽說有些全職家庭主婦,全心奉獻給家庭,最後迷失了自我,感受不到自己的價值,現在我也面臨到一樣的處境啊!
(三)想更上層樓的矛盾
2019年我替自己訂的三個目標是:當個好爸爸,看更多書、鍛鍊更好的身材。最理想的狀況是三件事同時進步,不過陪小孩佔據了我大部分的時間,即便他們作息規律,且完全不用哄睡。然而當他們休息時,還是要備餐、做家事等等,因此常感到看書的時間不足,而煩躁不堪,甚至因此和芳瑜鬧不愉快。
另外,想看更多書,勢必要更早起以換取時間,但是高強度的健身訓練後,肌肉想要增長,卻是需要更多的睡眠時間,此三者彼此之間有所牴觸和矛盾,如何取得最佳平衡,目前仍未找到解答,還在努力中。
三、 小結
我們夫妻共同請育嬰假的時光,已過了一半,偶有齟齬、偶有疲憊,不過大部分都是充滿歡笑。即將開學,下半場就要開始,如何打順風球,活得更幸福,締造更多晃蕩的美好回憶,我沒有全然的把握,但很期待!
#1y6m
國中生生活札記 在 葉大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華出任務
#CRC好書大家看
📢【會後新聞稿】20191118 台少盟x新北市政府社會局
【聽我說。聽你說】#兒童權利公約30週年 人權活動月 #記者會
【新北市訊】「大人們您有傾聽過或尊重 #孩子的想法嗎?您知道孩子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嗎?」聯合國在1989年11月20日訂定「 #兒童權利公約」,以全方位保障兒童權益,故當日稱「兒童人權日」,我國為了使社會大眾更理解、重視兒童人權議題,將人權種籽深埋於家長、兒童心中,在103年5月20日立法院三讀通過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於同年11月20日起施行。今年適逢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滿30週年,市府結合社政、教育及文化局處並與社團法人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於11月18日合作舉辦「聽我說‧聽你說-兒童權利公約30週年人權活動月」記者會,將11、12月期間推動家長系列親職講座、兒少系列書店講座、以及校園或社區宣導等一系列多元活潑有創意的據點活動,讓更多人了解、認識及落實兒童權利公約精神。
本次記者會特別公布選出 #十大推薦之CRC書單📚,經典書單計33本,與CRC議題相關之書單約113本,這些書單都是邀集專家、教師、家長與推動CRC的民間NGO等夥伴透過審查會議選出,也將公告於網站及推廣至新北市國小~高中校園及圖書館運用,並從十大推薦書單中,將必推之兒權好書以套書方式 #贈送 予 #新北市偏遠地區學校🏫、少年福利服務中心、兒少育幼安置機構、 #新住民服務單位 與 #原民部落 等計85家單位之兒少、家長閱讀,亦感謝出版社給予書籍優惠👍。
社團法人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 #秘書長葉大華 表示,在思考如何迎接CRC三十周年時,有感於兒童權利需要落實在每一天的生活裡,因此一本好的入門書幫助大人小孩一起認識甚麼是兒童人權十分重要!故特別透過推薦精選兒少人權讀本來推廣CRC。這份推薦書單審查指標除符合CRC四大原則,也考量各年齡讀者閱讀及理解力,另外以 #台灣本土作家 為優先選擇,推薦之33本經典書單,多數是本土作品,少數為外國經典作品。
#新北市副市長謝政達 表示,推薦與兒童權利公約相關之書單主要目的是希望成為兒少、家長及對此議題有興趣之民眾,更了解兒童權利公約的重要橋梁。持續落實兒童權利公約並保障兒少最佳利益,是市府團隊一直努力的目標,也希望透過此活動提供兒少發聲及展現自我的平台機會,以激勵、影響更多新北市兒少,讓每位兒少在新北市都享有自我表意的權益以及快樂的成長。
記者會當天邀請到四位 #不同年齡層的兒少,來為大家分享自己所重視的權益📣。
#六歲的曾彥喆👦,「帥帥」,率先表示,自己最重視的權益是「玩」, 表示自己很喜歡玩電動🎮,最喜歡也最常玩的遊戲是「寶可夢」,他藉由遊戲的過程,學習到「認字」。這不僅體現了學習應該融入在生活與遊戲中,更顯現了兒少的「#遊戲」時間及空間都應該受到重視與保障。
#小學三年級的劉以勤👧 則跟大家分享,自己對兒童的「#生存發展權」的關注。以勤因為看了一本講述日本詩的繪本《活著》,因而思考了「活著」、「生存發展」的意義──不僅是有水喝、可以呼吸、不會死掉,更要可以感受到大自然跟爸爸媽媽的愛。劉以勤也很重視 #交通安全🚸,她看到臺灣有很多車禍,希望能有更安全的上學、生活環境。
擔任新北市福利諮詢委員會兒少代表的 #國中生曾敬堯👨 則表達了對「 #兒少表意權👄」的重視,他認為比起其他權利,表意權是更為積極、主動的:傾聽兒少的聲音、重視兒少所發現的問題與困難,讓兒少成為問題解決的夥伴。曾敬堯也分享了自己擔任兒少代表時最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在做街訪、發問卷的時候,兒少族群認真的神情,他們真心企盼 #意見可以被聆聽👂、提出的困難可以被政府看見且重視。
#國立臺北大學社工系三年級的梁容爾👩 表示,她曾經到訪過非洲三次,看到當地許多的孩子為了家庭的生計,每天要走好幾公里的路程去取一杯不怎麼乾淨的水,也看到了對於有色人種、和女性的歧視。她想起了臺灣對於 #新住民、 #移工朋友們 的 #標籤化、 #刻板印象 還是存在著。梁容爾認為,這是一個地球村的時代,身在臺灣的我們也要保有世界觀,去關懷🤗這個世界。她希望可以透過自己與其他兒少的力量,影響整個社會,喚起更多人對兒童權利公約中的「生存權」與「禁止歧視權益」的重視💪。
接著, #新北市副市長謝政達 說明了這個活動的緣起與意義,其實從2014年立法院通過《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後,中央到地方都非常注重,且認真地執行,也希望可以將公約的四大原則融入教育中。而這個月剛好是因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三十周年而舉辦的人權月,新北市政府特別跟台少盟一起舉辦這次的活動,除了11、12的宣傳活動,特別邀請兒少專家們 #推薦書單,更選出了 #經典的十本書📙。謝副市長並感謝此次協力的出版商提供實惠的價格購書贈送給偏鄉的學校、部落、育幼院等機構,讓更多人可以藉由推薦的書籍了解兒童權利🎊。
此外他也向大家大力推薦《 #麥提國王執政記》這本小說,這是波蘭的兒童人權之父:科札克的文學鉅作之一。透過故事的主角──10歲的麥提國王的成長故事,不僅可以看到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困難、權利與義務,更可以引發讀者想像及思考這些處境。
#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 現場邀請大家翻開《兒少人權讀本推薦手冊》,一同唸出科札克醫生所寫的一句話:「 #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小孩👧👦,而每個小孩未來也會成為大人👩👨。」她表示,兒童一出生就應該被當成主體對待,並且健康地成長;在這條路上,大人應該扮演好 #協助兒少轉大人 的角色,帶領兒少探索、思考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葉秘書長認為,兒童權利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兒少在成長過程中,如果沒有打造尊重友善兒少的發展環境,很容易不小心落入困境,進而壞掉、爆炸…無法健康地長大⚠️。兒童權利應該落實在生活中,因此台少盟與新北市政府一起推薦小說、繪本等書籍;她邀請大家一人認養一本書,向家人、同學、學生及身邊的人分享。
葉秘書長推薦了《 #當我再次是個小孩:波蘭兒童人權之父選集》,這是柯札克醫師最重要的二本書之一。透過這個故事,讀者可以跟著故事主角一起體驗10歲兒童的角度,思考自己是如何成長為今天這樣的大人的。葉秘書長認為這本書不僅替兒童發聲,更照顧了成人的心聲:當兒童、少年、成人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友善地對待彼此,🤜 #互相扶持🤛,兒童不僅能夠健全地成長,成人更可以不用這麼辛苦。
全文請見→http://www.youthrights.org.tw/news/1344
國中生生活札記 在 姊出賣國中弟聯絡簿札記!老師幽默神回:呵、這不算心得|日記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姊出賣 國中 弟聯絡簿 札記 !老師幽默神回:呵、這不算心得|日記|流水帳| 搞笑. GeeVIDEO. GeeVIDEO. 566K subscribers. Subscribe. <__slot-el>. ... <看更多>
國中生生活札記 在 福和國中校園物語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典禮以疫情解封後的學校生活短篇,帶領畢業生回憶與 同學面對面相處的時光。威文組長與學忠組長穿上學校 制服扮演起「青澀」的國中生,在全場爆笑中獲得滿堂 ... <看更多>
國中生生活札記 在 國中生的聯絡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前陣子看到大家分享生活札記,我回家翻出還捨不得丟的國中聯絡簿,以前老師叫我們抄靜思語,覺得無趣我的聯絡簿就越來越偏了,我的生活札記從文字畫圖到圖片什麼都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