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可以信任他自己的感覺嗎?
【案例】
中秋返鄉,出遊之後在一個餐廳家族聚餐,已經吃了一輪。因為其他人要加點,孩子已經吃了一份兒童餐,阿嬤自作主張要幫孩子再加點一份炸雞,孩子說自己已經吃飽了。
阿嬤說:「你不是喜歡吃炸雞?阿嬤幫你加點!」
孩子再說了一次:「我吃不下了!」
這時候旁邊的大人就說:「這是阿嬤的好意,你這樣以後沒有人要對你好!」
然後不等孩子同意,阿嬤就再加點了炸雞,後來孩子也吃得很開心。
.
中秋節家族團圓,這樣的事就特別多。上面的案例是我編造虛構的故事,如有雷同一定是巧合。
我跟朋友討論這個案例的時候,看法不同。朋友說,阿嬤的表現是一種愛,儘管讓人不舒服。我的說法是,如果是真正的愛,怎麼會讓人不舒服?
朋友的說法,是一種在傳統上相當流行的觀點。所以我常常覺得我的思考,跟傳統有些落差。
我的疑問是:長輩有「好意」,晚輩就得接受嗎?
然後,我們能不能尊重孩子的自我表達?
對我來說,關心一個人,或者愛一個人,都要尊重對方的意見。如果對方不同意,一定要「關心」或「愛」,不接受不行,這就比較像強迫!
我實在不同意傳統上的一個說法,是「有一種冷叫阿嬤覺得你冷」。我很在意一個人的獨立性,特別我認為這是要從孩子小的時候開始培養,如果孩子的感受常常被否定,孩子的情緒發展容易受限。
孩子的表達被尊重,孩子的感受被關注且被認可,獨立性才出得來。我自己認為,不是長輩認為是好意,晚輩就要接受,我更不認為要為了大人之間的面子強迫孩子接受。
然而,我知道我的講法,在傳統上根本莫名其妙。所以我想藉這個機會,剛好在今天這個時機點,聽聽大家的意見,也提升彼此在這個議題上的覺察。
我想問大家的是:長輩有「好意」,晚輩就得接受嗎?
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
祝福您,中秋平安!
同時也有3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
「尊重孩子的感受」的推薦目錄:
- 關於尊重孩子的感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尊重孩子的感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尊重孩子的感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尊重孩子的感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尊重孩子的感受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尊重孩子的感受 在 亞次圓 _ Ylia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尊重孩子的感受 在 [心得] 理解與尊重孩子,也是把自己愛回來- 看板BabyMother 的評價
- 關於尊重孩子的感受 在 孩子沒自信,是因為從小不受父母「尊重」?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尊重孩子的感受 在 神老師&神媽咪- 兩年前的今天寫了這篇文章, 現在回頭看有更 ... 的評價
- 關於尊重孩子的感受 在 讓孩子做身體的主人-尊重孩子的意願[0-6歲] (主要年齡層為 ... 的評價
尊重孩子的感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們家的午覺故事 #66【瑞希不喜歡親親】
(🎁現場留言抽繪本喔)
瑞希是一隻可愛的愛情鳥,他愛爸爸媽媽、阿公阿嬤、兄姐朋友,但是他有一個大家無法理解的「大問題」:瑞希不喜歡親親。
「我們是愛情鳥耶!愛情鳥怎麼可以不喜歡親親!!」,阿公阿嬤很生氣,要瑞希的爸爸媽媽好好教育一下瑞希,要瑞希「懂事」。朋友們也對不願意親親的瑞希感到擔心,難道瑞希不喜歡我們嗎?瑞希好擔心…因為不喜歡親親,他就要失去親情和友情了嗎!?
#瑞希不喜歡親親
#身體自主權
#身體界線
#兒童性教育
東雨文化
我的身體就是「我的私領域」,不是拿來討好或公關的工具。從孩子還小時就可以建立他們的身體自主權意識,同時要更用力的「教育」一下大人們,不要成為身體剝削的一方,尊重孩子的感受,再說「給親一口又不會怎樣!」「不給抱怎麼那麼小氣!」「摸摸你是因為喜歡你」這樣的話,就報警嘍~
🎁小妹點點名:
✅請上線聽故事的小朋友們提醒爸爸媽媽,要趁直播期間留言打招呼喔!
小妹會在直播結束前,現場點名”三位”得獎者,贈送您這本【瑞希不喜歡親親】哦!
尊重孩子的感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童年對自我價值的影響】#情緒勒索 #周慕姿
⠀⠀⠀⠀
一對父母與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在路上走著。孩子看到草地,很興奮地跑過去。小小的身軀,還沒辦法跑得那麼快,跌跌撞撞地,下一刻,孩子就「仆街」了。
⠀⠀⠀⠀
跌倒的孩子,開始哭了起來,父母一邊快速走到孩子身邊,一邊用著穩定的音調說:「沒事,沒事。」然後,父親與母親蹲了下來,很快的檢視孩子的身上是否受傷。「沒事,沒有受傷,沒事喔~~」
⠀⠀⠀⠀
孩子還是哭著,媽媽立刻把孩子抱在懷裡:「沒事,有點痛痛,但沒有受傷,不過我們下次要走慢一點,好不好?」
⠀⠀⠀⠀
被抱在懷裡的孩子,安靜了下來。媽媽看孩子安靜了,放開小孩,看著他問:「那我們可以走了嗎?」孩子點點頭。然後,孩子自己繼續往前走,沒有牽著媽媽,沒有奔跑,每一步,看起來穩定了許多。
⠀⠀⠀⠀
當時我看到這個情景時,印象非常深刻。
⠀⠀⠀⠀
⠀⠀⠀⠀
你還記得,當你遇到挫折時,你的父母是怎麼做的嗎?
或是,當你的孩子遇到挫折時,你是怎麼做的?
⠀⠀⠀⠀
⠀⠀⠀⠀
以我的這一代或上一代的父母為例,對待孩子是相對嚴厲的。在我們遇到挫折、失敗或犯錯時,有些父母是會責備孩子,認為孩子不夠小心、不夠努力。就像是孩子跌倒了,父母沒有先看孩子傷的重不重;甚至當傷得不輕時,父母還是先把孩子罵一頓:
⠀⠀⠀⠀
「誰叫你這麼不小心。」
⠀⠀⠀⠀
這句話讓我們覺得:「你會跌倒,是你的錯。」
⠀⠀⠀⠀
沒有人會心疼我、在乎我的感受;我做錯事了,這才是重點。
⠀⠀⠀⠀
「我會因此得到父母的臭臉或責備」,那對小孩子的我們而言,就是一種,失去愛的感覺。
⠀⠀⠀⠀
被罵的孩子,感覺自己做錯了事,父母生氣了,很糟糕。父母可能會因此生氣、否定自己,甚至不愛自己……這些,都是因為「我自己做錯事了」,「都是我的錯」!
⠀⠀⠀⠀
而父母責備孩子做錯事、卻不詢問孩子是否覺得痛的反應,也讓孩子覺得:
⠀⠀⠀⠀
自己受傷會痛的感覺,是「不重要」,甚至是「不允許」的;因為「誰叫你做錯事,會痛是你應得的懲罰」。這種痛,不只不被重視、被忽略,甚至,被認為是種懲罰。
⠀⠀⠀⠀
「原來,會痛,是我的錯」,這感覺實在是太糟糕。這裡面包含:原來我的感覺是不被在乎的;原來我是否做錯事、是否成功/失敗的重要性遠大於我的感受;原來,我的成功與否,比我這個人還有價值。原來,我做錯事,是因為我很糟糕。
⠀⠀⠀⠀
為了抵擋這種覺得「自己做錯事」接連而來的「很糟糕」的感覺,只好把自己的感覺封閉;或是,為了不想再次感受這種「很糟糕」的感覺,他們乾脆把標準變高,以免又被別人責備。
⠀⠀⠀⠀
於是,有些孩子可能會變成:把失敗與犯錯看得非常嚴重,而成為一個容易自責、自我要求的完美主義者:永遠覺得自己做不夠,很難接受自己犯錯、自責過度......因此可能因此自信不夠,自我懷疑。
⠀⠀⠀⠀
這些孩子,他們可能有很高的成就,因為自我要求高;但對於自己的看法,永遠覺得自己不夠好,對自己的信心與自我價值感,出乎意料的低。
⠀⠀⠀⠀
也有父母,對於跌倒的孩子,反應是這樣:「你有沒有怎樣?這石頭壞壞。爸媽抱你~」一方面,對於孩子跌倒這件事,把重點放在「是石頭讓孩子跌倒,是石頭不好」上,於是孩子沒機會學習;另外,捨不得孩子跌倒,那其實是學習過程的一部份、且孩子並沒有受太多傷。對於這些父母而言,他們希望能夠盡其所能保護孩子,最好孩子不要有任何的失敗,任何的受傷。
⠀⠀⠀⠀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孩子很容易成為別人口中的「媽寶」;面對挫折,可能很容易一蹶不振,或覺得都是別人的錯。即使有夢想,一遇到挫折,就覺得大概不行,想要躲回自己的舒適圈。他們不是不願意努力,而是「面對挫折後成功」的經驗太少,很少靠自己的力量克服困難......
⠀⠀⠀⠀
所以,他們不相信自己有這樣的能力,但懷疑自己,實在是太痛苦了!因此,他們責怪環境、責怪別人,把錯怪在別人身上,可以讓自己感覺好一點,不會覺得自己這麼糟。
⠀⠀⠀⠀
而,我舉例的這對父母,他們在孩子跌倒後的反應與行動,讓我印象深刻。
⠀⠀⠀⠀
⠀⠀⠀⠀
首先,他們從孩子跌倒的狀況,判斷跌得不重、加上是草地,應該沒什麼事。因此他們一邊用穩定的聲音安撫孩子說:「沒事、沒事。」一邊快速地確認孩子是否有受傷。他們準確的判斷孩子跌倒的狀況嚴重與否,並且先用聲音安撫哭泣的孩子。
⠀⠀⠀⠀
然後,在孩子不停哭泣時,媽媽抱住孩子,而且提醒孩子,可以如何在走路時不再跌倒。
⠀⠀⠀⠀
這個媽媽,她沒有因為孩子跌倒而表現出過度擔心,而是提醒孩子,如何可以避免跌倒,然後,她相信孩子的能力,放心地讓孩子再自己試一次。
⠀⠀⠀⠀
那種感覺,就像在孩子失敗而沮喪自責、或自暴自棄時,父母理解孩子的心情,在一旁陪伴;但是也讓孩子知道,事情沒有那麼嚴重;在孩子需要時,他們可以安撫孩子,甚至,給孩子一個擁抱,讓孩子知道:
⠀⠀⠀⠀
「你放心,不用害怕,我們在你身邊支持你。」
⠀⠀⠀⠀
然後,父母就放手,鼓勵孩子再試一次。這種放心讓孩子去再次面對挑戰的態度,就像在傳達:
⠀⠀⠀⠀
「孩子,你並不孤單,我們對你有信心;所以,放心探索這世界吧!」
⠀⠀⠀⠀
⠀⠀⠀⠀
這種尊重孩子的感受,也信任、支持孩子的態度,會使得孩子知道:「我的感受是很重要的,比任何事都重要,這世界有人這麼重視我的感受」。孩子也會因此學會重視自己的感受,因而更能容許自己挫折或失敗,學會相信自己的能力,也學會自我支持。
⠀⠀⠀⠀
而這種「對自己的信任」與「無條件的接納與支持」,就是增強「自我價值」的力量所在。
⠀⠀⠀⠀
💖 本文摘修自《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
⠀⠀⠀⠀
(書籍連結可參考留言)
尊重孩子的感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這樣安排是為你好!」──照顧父母的25個盲點」介紹
訪問作者:陳乃菁 醫師/副教授
內容簡介:
你、我無法想像的老後狀況,震撼、揪心,
正每分每秒發生。
為了安全,把長輩關在床上?
為了討愛,奶奶要求掛上鼻胃管?
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
▌中年子女什麼都幫年邁父母做,並不是真正的孝順。
▌孝順是讓年邁父母自立,盡量健康活到最後。
以下的狀況,都是照顧父母時,我們容易犯下的盲點。
◆中風後的爺爺走路慢,還沒到廁所就尿出來,只好幫他包上尿布?(X)
◆因為怕王伯伯危險,看護把他綁在床上?(X)
◆外籍看護要睡覺,只好讓媽媽吃安眠藥?(X)
◆一年只回家兩次的弟弟對姊姊說:「媽媽被你照顧,好像變瘦了?」(X)
◆爸老了,什麼都做不好,所以什麼都不要讓他做?(X)
◆用藥當然是照顧父母的第一選擇?(X)
◆子女無法照顧父母,當然就請外籍看護?(X)
◆住院的奶奶想下床走一下,當然要禁止她:「不行」、「很危險」?(X)
◆我們三個兄弟要「公平」照顧媽媽,所以媽媽輪流在我們三兄弟家住?(X)
……
當我們對年老的父母說:「這樣的安排都是為你好!」
但,我們與父母討論了嗎?
我們了解父母的想法與感受嗎?
因為,「尊重」與「將心比心」才是最好的照護。
你、我都會老。
今天我們照顧父母的方式,就是我們未來被照顧的方式。
老後的「獨立自主、尊重生命品質」
是父母與子女都該學習的功課。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陳乃菁醫師,對於照顧父母,除了提出相互尊重與良好溝通的想法外,她認為「自理與自立生活」更該是台灣年邁父母與中年子女都需要學習的一門新功課。
台灣社會普遍重視孝道,中年子女也容易因為孝順,而以年齡來限制父母能做的事,又或對年邁父母過度保護,但當剝奪了父母的自理能力,在中風、生病後因過度保護而失能、臥床。雖然父母壽命極長,但那卻不是一個人該有的生命品質。如何如同北歐長者獨立自主,往生前臥床僅數週,乃菁醫師期待所有人可以一起為有自主的老年而努力。
因為,我們愛著這些老去的父母,我們多麼希望他們不要因為藥物而沉默不已、整日昏沉;我們多麼希望他們還可以叫叫我們的名,跟我們說說一天內發生的事情,甚至一起唱歌、聊天,或憶著過往,這些都是人與人間的親密交流。我們不該只期望讓父母安靜、睡著。
只有呼吸的照護,不是真正的照護啊。
作者簡介:陳乃菁醫師/副教授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前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高雄失智共同照護中心-長庚」執行長
‧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主持人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曾服務於屏東基督教醫院、高雄榮總等單位,現為高雄長庚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並取得老年醫學專科醫師資格,醫療業務領域包含:老年醫學、居家醫療、失智症、癲癇等。
自二○一六年起,擔任高雄長庚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開始推動醫院與社區間醫療能量之交流。重要發展包括以全人照護的精神,定期開辦失智照護人才培訓課程。後於二○一七年起,以執行長身分,承接高雄第一個失智共照中心執行計畫,協助失智據點之開創與建立,連結在地資源,並積極協助患者和家屬之照護需求。
其他相關職務包括;二○一九至二○二一年高雄區域醫療網(醫療區域輔導與醫療資源整合計畫)委員、第四屆台灣臨床失智症學會副祕書長、第八屆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國際關係委員會」委員、醫策會疾病照護品質認證(失智症)委員、衛生福利部預防及延緩失能照護計畫儲備審查委員、第七屆屏東縣政府老人福利推動小組外聘委員等。
日常忙碌於醫療領域,回家後就是五個孩子的母親,體會到照護小孩和老人的過程,頗多可相互照映之處,更相信失智照護的推動,必須回歸到對社會大眾發聲,因此積極透過媒體傳遞照護理念,舉其要者包括;大量投入社區和醫療單位演講、主持公共電視「熟年台灣」節目、製作方便外籍看護工理解的《雙語對照版失智照護手冊》、編製國小學童得以理解的失智照護繪本等等。
粉絲頁: 高雄失智與陳乃菁醫師共同照護團隊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尊重孩子的感受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很久之前做过一期节目叫做“见鬼十法”,讲一群年轻人偶然得到一本诡异的书,按着书中描述的方法尝试见鬼的故事,比方说子夜时分在十字路口放一只空碗,用筷子当当当当的敲碗,就会招来附近的孤魂野鬼。其实是一部小成本的香港电影。人就是这么奇怪,恐惧是本能、好奇也是本能,这两种看上去明明可以相互压制内心活动组合在一起却变成了越恐惧就越好奇。所以无论到了什么年龄段,恐怖的都市传说都一定是三五好友相聚时比较容易触及到的话题。我大概在小学的时候就听说有这样一个通灵游戏,半夜十二点前在镜子左右点燃两只蜡烛紧紧的盯着镜中的自己,一边照镜子一边梳头发,一旦子时钟声响起,就会发生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情。好吧,年少有为的我听到这么好玩的事,那一定得找机会尝试一下。而且我有一个天然的优势是,父母大部分时间在上海,哈尔滨的家里就我一人。于是备好蜡烛、梳子熬到11点50分左右。先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镜子两边摆好蜡烛点燃,再回去把所有的灯关掉,此刻就能从客厅隐隐约约的看到走廊里微弱的火光,然后握着梳子一步一步走到厕所门口,从侧面看到镜子和飘忽不定烛火,深深的咽下口水一步跨出转身面对镜中的自己。我不是吹牛逼啊,当场我就怂了!怎么进去的就怎么退出来…连转身都不敢!赶紧把家里所有的灯都打开…吹灭蜡烛、钻进被窝、缩到墙角,就感觉这一床被子应该可以阻挡一切妖魔鬼怪的袭击。这世上当然会有胆子大的人不但敢于尝试,还将经历感受公开发表于网络。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天涯论坛谜案,左央通灵游戏。
整个事件起始于2005年2月20日发布在天涯论坛上的一篇帖子,标题叫做“关于几种恐怖游戏的亲身体验”也特别声明说: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以下所说均属事实,否则可以承担一切法律责任。于是开始描述自己的第一场游戏:子夜削苹果,这其实跟我玩的那个很像。子夜时分把妈妈的化妆镜拆下来放在自己房间点燃两支蜡烛,拿起水果刀和苹果,一定要注意苹果皮不可以断,据说削完之后就可以看到前世的自己,左央就这样一颗两颗三颗五颗。抬头看看镜中的自己毫无变化,想要不躺一会儿?的确人在经历紧张之后会比较容易困倦,这一躺下就睡着了!第二天母亲进房间一看,这…!这孩子是梦游啦?左央…不知道啊,含含糊糊也就混过去了!几天之后开始第二次尝试:香灰白米饭…我对这二者的搭配有非常深刻的印象,因为泰国几乎大街小巷的每一家当地人开的餐厅门口都摆着一碗…更讲究一点的会在下面垫一叠展开成扇形的黄纸钱,有些旁边还放一杯清水或者一瓶养乐多或者红牛,真的啊!只要他们认为好吃好喝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做贡品,而且民间一直有敬各路鬼神的传统。白天看上去倒还好,大晚上出去吃宵夜的氛围就会有一丝诡异…我还曾经在清迈的一家小店门口,等外卖打包的时候不小心踢到过,一刹那,所有人都安静的盯着我,我就赶紧拜拜说:对不起对不起!老板迅速换一碗新的米饭重新烧香拜拜!再回头跟我说没事没事!周围才逐渐恢复熙熙攘攘喧闹…左央的这一次尝试就很类似这种东南亚的风俗,某天夜里准备好应用之物来到家附近一个十分僻静、人车较少的十字路口。放好一碗白米饭,拿出三支香将打火机凑近一下两下没打着,犹豫几秒摇一摇再打,火苗晃动又迅速熄灭,无数恐怖片的情节闪过脑海心里就有点发毛。深深呼吸一下心想好吧再试一次,于是靠近路边的大树挡风手捧香火,咔!点着了!再把三支香插在米饭中间静静等待,等什么呢?香火燃尽之后米饭拌着香灰吃下去,他的描述是借着米饭吸收游魂野鬼的至阴之气,进入灵界之门。好不容易强忍着内心的恐惧、米饭的冰冷、香灰的苦涩吃完,左央闭眼起身静静地感受着周围环境的变化,再慢慢睁开双眼尽可能小幅度的四下观察,啥事儿没有!妈蛋,原来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其实这种感觉很复杂,应该是那种既庆幸又遗憾。左央带着矛盾的情绪转身回家,只是这条平时只有10分钟路程,那一晚走了将近一个小时。
有网友评论说,你肯定是因为害怕,所以着急回家,对时间的判断产生错觉。我倒是觉得,左央从这一次开始好像自己也进入了某种状态,被什么力量牵引着一步一步的难以自拔。游戏继续第三次尝试血腥玛丽、第四次尝试午夜小巷,两次都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血腥玛丽还是跟蜡烛镜子有关,锁上浴室门,在镜子前点燃蜡烛。闭目凝神念动咒语Bloody Mary,传说有三种可能性,要么从镜子里面看到恶灵,要么从镜子中渗出血迹,要么是游戏者被一种力量拉扯到镜中的世界。午夜小巷就是月圆之夜找一个乌漆麻黑的胡同,一边向深处走去一边对应步伐的节奏呼唤自己的名字,就是一边走一边喊左央…左央…。十三步之后停下脚步,观察地面如果出现两个人的影子,就说明身后有什么东西跟着自己。这两个游戏其实都没有什么特别奇怪的事情发生,而真正让左央有切身感受到恐怖的,是这第五次的尝试,源自于日本的四角游戏。
简单的说一下规则:一个正方或者长方形的空房间,熄灯之后分别有4个人,在房间的四个角落面壁而站,游戏进行的过程中绝对不可以回头看。准备就绪由a开始溜着墙边走到b的身后拍一下肩膀,b以同样的方式走到c的身后拍一下肩膀,c以同样的方式走到d的身后拍一下肩膀,d以同样的方式走到a起始的墙角,此刻这里应该是没有人的,d以咳嗽声为信号告知其他三人一切正常,并停留5秒之后继续走到a的身后拍一下肩膀并循环往复,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只是游戏开始就不再变更循环的方向。因为房间里漆黑一片又极为安静,所以人的走动和轻拍肩膀的声音,你应该都能隐约听到,所以整个房间正常的节奏应该是拍三下肩膀配一声咳嗽。而这一声声咳嗽的顺序就应该是d、c、b、a,所以每个人都一定有机会走到那个没人的角落咳嗽一声,这游戏恐怖的梗就在于,如果你非常仔细的去听每一个人动作,并算准这一次自己应该拍到的是空墙角,那么在你摸索着行走的过程中就有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如果你真的摸到有人你会怎么做?
还有一种情况是房间比较大所有人的声音过于微弱,每个人都无法分辨、无法计算,你只能感觉到房间里一直有人在走动,但很久很久没有听到咳嗽声。也就说明在不知不觉中房间里多出一人。左央联系了之前一起工作的三位同事老六、小风和阿牛,吃过宵夜差不多凌晨1点,就来到老六家,因为这四人里只有老六有自己一套60多平米的房子。一开始大家有说有笑,每个人都尽量表现出轻松愉快的样子,各自就位三个墙角面壁而立,老六负责关灯之后也迅速就位游戏正式开始,这灯一关上整个房间的氛围可就不一样了。倒不是说有多恐惧,而是压抑的透不过气,像是一下子被某种东西笼罩。前半段倒还比较正常,三次拍肩膀一声咳嗽,停留5秒走再到下一个位置再拍肩膀,周而复始的不断轮转差不多循环了20多分钟,一声毫无征兆的惊叫,紧接着说!操,这咋没人呢!开灯开灯,老六赶紧摸索着把灯打开,看到小风愣在墙角。因为小风被拍肩膀之后,走到下一个墙角是空的,咳嗽一声就基本上放下了所有警惕,停留5秒走到下一个墙角一拍还他妈是空的,这真的就太吓人,因为最大的恐惧来自于联想。如果下一个墙角还没人呢?赶紧摸索着找开关,开灯之后发现整个房间只有自己一个人,小风可就真疯了…而且其实大家已经都把恐惧感集中在多出一人,现在玩着玩着少一个,其实更恐怖。正在三人惊恐之际,突然有人开门。阿牛探头进来说,你们停啦?三人异口同声,你他妈去哪了?阿牛说啤酒喝多尿尿去了!那咋不说一声呢?阿牛说不是游戏进行中不让说话吗?三人一拥而上一顿爆锤大家不欢而散!但是这里也让我产生了很多疑惑,游戏进行中的房间内应该是非常安静的,一个人开门出去上厕所,怎么可能没有人当即发现呢?当然我也并不是在说左央撒谎!因为都市传说都有一个特性,越是漏洞百出、断断续续就越真实,越是毫无破绽反而越假。因为一个人不可能用全方位的上帝视角看到自己亲历事件的全部细节。
好吧,在左央的心里,这一次的四角游戏失败了。紧接着第二天踢掉阿牛补充进来一个女生。依然是各墙角面壁站位关灯,压抑的氛围再次席卷房间。10分钟后一声惨烈的尖叫,仨男生差点没吓死。左央立即开灯,三人立即奔向颤抖的女生,女生发疯一样抓着左央的衣领,恶狠狠的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说:我要走、我要走!几个人相互撕扯着出门下楼,女孩一出楼道就一路狂奔到了小区大门口。几个男生吓傻了,追出来感觉不对就赶紧拉着女生进了医院。夜半三更医生看到三个紧张凝重的男生带着一个惊慌哭泣的女生,立即用刚正不阿的眼神看着三个坏小子问:怎么了?不不不医生不是您想的那样,这姑娘好像被什么东西吓到了。医生就赶紧给女生开了点镇定药物,就这样女生在医院睡到天亮。三个男生试探着聊了几句感觉状态还行,一路送女生回家的时候就忍不住询问说,昨天晚上你到底看见什么?女生说:“其实我也不确定,就是觉得那里有个人,也有可能是我的错觉…几人分开,左央也在仔细回想这两次四角游戏的经历。他也比较倾向于相信,是女生在黑暗压抑的恐惧中产生了错觉。自此之后,左央上线越来越少,而且从最后几次登陆的留言可以看出,左央家里好像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他说前段时间确实遇到一些麻烦,大概是我这辈子最痛苦的一段日子。但我不认为与这些游戏相关…还说去寺庙烧香遇见了陌生的老和尚,说他一生必遭此劫,想要询问细节,老和尚也讳莫如深。这几次发帖就引发了无数网友的各种猜测,甚至有人觉得左央因为几次游戏,阴邪缠身所以导致运势衰颓。此后左央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销声匿迹…突然一天左央再次发帖,我给大家读一下…
从第一次发帖到现在已经三年零八个月。我知道很多人都想知道,我为什么这么久都没有出现过。可以告诉大家的是,我已经对这个ID感到深深的恐惧。其实这些年我也登陆了几次,很想给这个并没有完成得帖子做一个终结,但是每次都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如果现在还有人问我你写的事你真的做过么?我仍然可以很肯定的告诉你们,是的,我做过,而且我也为我当年的无知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个代价是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感受到了那种最深层的恐惧和绝望,并且连累了我身边的人。我家里曾经有过不多但是绝对不少的财产,和一家不大但是稳定增值并且利润可观的公司,但后来我一无所有。现在的生活刚刚有了起色,也许我是应该感恩的!最后我想请所有关注过这个帖子,关注过左央以及所有能看到这段话的朋友,记住我一句忠告:对于神明以及灵魂,你可以永远都不去相信,但永远也不要亵渎与不尊重!这整篇帖文最容易让人展开联想的是左央说自己为当年的无知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和最深层的恐惧与绝望并且连累了家人。所有人都在猜测,左央到底经历了什么!
数年之后又一篇贴文横空出世,自称是左央的朋友。也是这篇帖子将整个事件从通灵游戏的体验,彻底变成了恐怖的都市传说。说2010年跟左央一起吃饭,发现他手上多了一个月牙型疤痕,一看就是那种指甲嵌入肉中的抓痕。就问他怎么回事…左央就跟这个朋友讲了,通灵游戏之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怪事。说那段时间好像精神上出了一些问题,总是突然间什么也看不到什么听不到,还不是盲人的那种一片漆黑。有一次过马路,他自己还在奇怪。怎么路上一辆车一个人都没有?安静的出奇!当时也没多想,准备走到对面。刚走到中间突然被一个中年妇女一把狠狠的抓住,就那一瞬间一辆轿车几乎是贴着自己的身体疾驰而过,然后就看到路上车水马龙、人潮流动。汽车的鸣笛、路人的说笑,一下子全都出现了。这指甲印,就是那中年妇女用力过猛留下的。随后她立即报警,认定左央要自杀。他这个朋友也在联想说,这大概就是传说中“鬼遮眼”让人忽略非常明确的危险比如车流、铁轨、断崖、深潭等等。还有另一件事,说那段时间也不知道运气怎么那么差,家里公司的业务一直很稳定,后来就莫名其妙的走下坡路不是客户取消订单,就是订单无法完成。突然有一天,一个好朋友来公司借钱,本来那段时间各种杂事焦头烂额心情不好。没说几句就吵了起了,朋友一激动碰到地上的垃圾桶,散落出来的纸团来包着好多百元大钞,朋友看看左央说:“不想借就说不借,搞这么下三滥干什么!左央看着满地莫名其妙的钞票目瞪口呆,根本不敢想,自己用这样的方式丢了多少钱。这两段故事连在一起是既要损命又要破财…如果把左央的整个事件,看成一篇文学创作。最吸引人的就是他通篇都没有出现过那种刻意吓人的鬼魂。
尊重孩子的感受 在 亞次圓 _ Ylia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原創曲MV公開中:https://youtu.be/eJmi4oS6yl0
|支持我的小說:https://youtu.be/P_NqePc7fRs
👉上一部方舟影片:https://youtu.be/L5wUCpM9Z8s
👉小額贊助我的多元創作:https://bit.ly/2XVJxlL
▼更多次次的消息▼
👉我的個人網站:https://www.ylias.info/
▶️▶️Discord群開張:https://discord.gg/YQRNu9g
▶️▶️亞次圓の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yliasdimension/
▶️▶️IG:https://www.instagram.com/yliaschiu/
▶️▶️Twitter:https://twitter.com/CytNuskerYV
▶️▶️演講、工商諮詢或合作計畫:yliasvdimension@gmail.com
#明日方舟 #繁中服 #アークナイツ
===================
All videos on my channel are only used for commentary and research. Copyright Disclaimer under Section 107 of the Copyright Act 1976, allowance is made for "fair use" for purposes such as criticism, comment, news reporting, teaching, scholarship, and research. Fair use is a use permitted by copyright statute that might otherwise be infringing. Non-profit, educational or personal use tips the balance in favor of fair use.
このチャンネルでは、 主にアニメ、ライトノベル、ゲームの推奨や評価などしております。 本チャンネル管理者は、本チャンネルにて推奨・評価する画像・音楽データ等(著作物)が作成者(著作権者)のものであることを認め深く尊重しており、侵害する気は一切ございません。 万が一、著作権などの侵害を感じられた場合、また質問やお気付きの点などがございましたら、下記のメールアドレスへご連絡ください。
Email: yliasvdimension@gmail.com
尊重孩子的感受 在 孩子沒自信,是因為從小不受父母「尊重」?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尊重 你的孩子,不代表你放任孩子,不再逞罰孩子錯誤行為,只能對他低聲下氣。而是你真正相信,孩子是獨立的個體、有能力學習、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覺, ... ... <看更多>
尊重孩子的感受 在 神老師&神媽咪- 兩年前的今天寫了這篇文章, 現在回頭看有更 ... 的推薦與評價
在尊重孩子的感受之前, 如果能先教孩子尊重他人的感受, 那就太好了!! 給問我為什麼孩子班上會有特殊生的朋友, 我不願意用如果你的孩子是特殊生. ... <看更多>
尊重孩子的感受 在 [心得] 理解與尊重孩子,也是把自己愛回來- 看板BabyMother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我是兩年前曾擔任BabyMother駐版諮商心理師的jhp(小桃媽),
想與大家分享許多家庭會有的狀況,當然也包含我們家的日常,
提出具體可行的正念練習技巧,
也祝福每位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
從中療癒、破繭而出,把自己愛回來。
當父母真的不簡單,然而為人父母的過程也教導我們重新了解自己、把自己愛回來。
許多父母都有過這樣的經驗:
在某些時刻,尤其是身心俱疲的時候,當遇到孩子崩潰大哭、吵鬧的狀況時,
內心翻攪著憤怒和焦慮,身體感覺緊繃。
許多時候,父母會忍不住衝動的指責「你又怎麼了!?」,
來阻擋這些不舒服的情緒及身體感受,但事後又會對吼了孩子覺得愧疚。
這篇文章與你分享,在那個當下,透過一些簡單的正念練習,
選擇讓自己停一停、感受幾次的呼吸,然後換一條路走,
蹲下來與孩子的眼睛平行、語調柔軟緩慢的說:「發生甚麼事呢?」
很神奇的是,當選擇尊重及理解孩子時,
過去曾受傷、不被理解的那部分的自己,也跟著被療癒了。
無法同理孩子的感受,源自於過去我們也不曾被理解
無法同理孩子的感受,許多時候來自於童年發展過程中,
也曾被這樣的對待,無論是被父母,或是幼兒園、國小時期的老師這樣的對待。
他們可能是無心的,但小小孩的內心,卻受傷了。
有一位年輕爸爸曾分享,他小時候常因為做事情動作慢而被爸媽和老師打罵,
「這麼一點小事情都做不好!」
「豬都比你快。」
「你到底還要多久,我們上班快遲到,都是你害的!」
長大之後,他把自己訓練成凡事都做得很快、很俐落,
可是內心卻缺乏自信,常常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
他經常對自己說:
「以後我有孩子,絕對不要讓他像我以前一樣,我一定會好好跟他說。」
然而當他有了孩子之後,
經常罵孩子「怎麼連這都做不好,你是豬腦嗎?!」
當他每次衝動的說出這些話,內心對孩子的愧疚、對自己的失控卻很崩潰,
一次又一次的覺得自己是個失職的父親,
回應著「缺乏自信、覺得自己都做不好」的自我概念,
這些從父母身上常聽到的叱責,內化成一道道內心的烙印。
而這些情境其實也是許多家庭的場景,
就像惡魔般的再度重現於自己和孩子的互動中,
引起父母親痛苦、不安、畏懼、不舒服,
聰明的你看到這邊,應該就能了解到:
重點不是孩子做了什麼,而是父母過去曾在熟悉的情境經驗了什麼。
那麼,可以怎麼做呢?
有一段時間,我家大寶在遇到不順心的時刻會說反話,
「好啦,那我就都不要玩了啊,通通都給妹妹玩就好了啊。」
雖然她口中說出這樣的話,但實際上她的內心感受波濤洶湧。
那段時間正好是我家二寶開始有分離焦慮,
在半夜會找媽媽,因此我經歷了半夜常醒來陪二寶,
睡眠品質很不好、身心俱疲的一段時期,心裡只想過平靜的生活...。
因此當孩子有這些狀況出現時特別感到難受。
而每當這種不舒服的感受跑出來,越急著想拋開這些感覺,
就越難以靠近及理解孩子,取而代之的,是再度以習慣的行動模式去做反應,
很快地用不耐煩的語氣回應「你又怎麼了!」,
複製了過去我從大人看到的反應,而產生了無法同理孩子的行為。
但越是這麼做,就像困在流沙之中越陷越深。
後來我做了一些嘗試,當大寶在說這種反話時,
我先在內心暫停片刻,然後迅速覺察自己的身體感受、想法及情緒,
「肩膀僵硬、眉頭緊皺...」
「內心有著生氣的情緒」
「出現輕視孩子的感受」,
接著呼吸三次,數著吸1、吐1、吸2、吐2、吸3、吐3,
吸氣時,將氣息吸入緊繃、不舒服的部位;
吐氣時,將氣息從不舒服的部位呼出來。
接著問自己:
「除了複製過去習慣的行為以外,我還可以有什麼不同的選擇,是更適合孩子的需求?」
接著,我蹲下來與大寶的眼睛平行、語調柔軟緩慢的說:
「發生甚麼事呢?妳也希望公平一些,是嗎?」
看著大寶點點頭,然後流了眼淚,我打開雙手抱著她,
彼此開啟了溝通的橋樑,傳遞關愛與尊重。
理解與尊重孩子成為他自己,也是把童年的自己愛回來
很奇特的是,當我選擇理解及尊重孩子的想法及感受時,
內心感受到的是滿足與釋放。
因為在選擇理解和尊重孩子時,其實也是在理解和尊重過去沒有被實現的需求。
在每個與孩子對話的現場,能保持覺察是不容易的,
唯有一再的、溫柔的提醒自己:
「孩子有自己獨特的生命故事。」
「我抱持著好奇、充滿興趣、開放的心去傾聽,就是對孩子的尊重」
祝福所有的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時常保持對當下的覺察,
跟著療癒、破繭而出,把自己愛回來。
【關於作者】
jhp(小桃媽),具諮商心理師證照,有兩位女兒,熱愛旅行、美食、親子活動。
教養之路學習以溫柔而堅定的態度持續給愛,期許孩子成長過程中,
學會愛、學會生活規矩、學會與情緒在一起。
持續學習及練習MBCT正念認知療法,推己及人,將接納、慈愛、專注,
帶入諮商工作、家庭生活及親子關係中,讓親子關係成為美好的一刻。
完成校園正念療法種子教師、監獄正念療法種子教師培訓、MBCT正念認知八週課程,
目前正進行正念網路主持人培訓。
現為健康遠見(遠見雜誌)、IBABY愛貝比親子網(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
KidsPlay親子就醬玩、MamiBuy媽咪拜、媽媽經、嬰兒與母親雜誌專欄作家。
=======================發文前請將以上CTRL+Y刪除=============================
是否因發佈心得而有優惠: no
優惠內容:(若無則不用填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0.50.163.12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44668604.A.A21.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