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朵朵全台巡迴研習
#兒童性侵防治
#兒童自主權與參與權
#身體隱私
《蝴蝶朵朵分享—世界並不是那麼美好》
大概在去年,就已經先買好了「蝴蝶朵朵」這本繪本,打算之後與孩子共讀。而就在前陣子,一個因緣際會之下,報名了蝴蝶朵朵的研習營,而且還是一般家長也能參與的課程。
其中有四個半小時的課程時間,正是此繪本的繪者(#陳潔皓、#徐思寧)而同時也是「不再沈默」一書的作者(陳潔皓),現場聽著他的自身經歷的分享,心情很沈重也很心疼。(這裡不多敘述,可以看看書內文喔)
隨後,繪者仔細的解釋「蝴蝶朵朵」繪本裡的圖,每一個細節裡,都附有教育意義以及與孩子值得探討的議題。
像是繪本中,加害者的叔叔,臉部是沒有被畫出來的,這裡是要傳遞,#加害者是不分社經地位的,也沒有絕對的特質。
也就是說,兒童性侵在各個地區、階級、種族,以及看來一般的家庭,都有可能發生。
另外,#加害者多半是受害兒童所熟識的人,也有可能是主要照顧者之一。
#加害者也會利用照顧來做性侵的包裝
💚我們可以與孩子一起做些什麼?
✅#在生活當中要落實身體自主權與隱私權,建立自主權的概念。其中,重要部位已經不再是以往所說的泳裝部位,#而是孩子的整個身體(從頭到腳趾)。
✅#孩子有拒絕且說不的權利,也要學習同理心,尊重他人。#尊重孩子的感覺與意願
❎#成人不應提出身體上的接觸
✅#用孩子的語言引導孩子身體部位認識,可以不用詳細部位的學名,或許哪天孩子與同儕之間交流時,可以幫助到其他孩子。
✅#培養與建立孩子自己照顧自己,當孩子能自己洗澡、廁所、穿換衣服時,可以避免其他成人藉照顧之名進而性侵,也能避免獨處在同個空間裡。
❣️蝴蝶朵朵共讀的重要性(取自課程講義)
❌不可譴責朵朵
❌朵朵怎麼做,才可以避免性侵害
❌朵朵做錯了什麼
❌朵朵怎麼可以變更勇敢
⚠️以上皆需避免⚠️
🔍為什麼受侵害的孩子會不敢告訴我們?
其中原因,孩子會覺得,是不是我做錯什麼、害怕被責備等等;這裡很值得我們成人思考,是不是平常與孩子的相處模式裡,缺乏了鼓勵與正向教養,總一昧的批評或是責怪孩子,進而與孩子的連結不夠緊密。
例如:孩子在某一到數學題或是某一件事,反覆的出現錯誤,大人總說:你怎麼又做錯了、你怎麼還學不會⋯⋯諸如此類的言語。
註:
台灣19縣市,314間國小,6233名四年級學童,訪員進校園為孩子作自陳的問卷調查,高達9.2%的孩子曾遭受性暴力。
出席澳洲皇家調查委員會的保密面談6875位童年性侵受害者,男性64.3%、女性35.4%。
兒童性侵受害者要花平均24年的時間才能第一次說出自己的經歷。
分享未完 待續
#男孩女孩都有可能會受傷
#一起成為保護孩子的大人
#孩子說不要就是不要
#願每一個孩子都能好好的長大
#幸佳慧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近這幾個月以來,全世界各地爆發示威遊行,不只在我們隔壁的香港,美洲的智利、厄瓜多,非洲的埃及、到中東的伊拉克、黎巴嫩等,都是遍地烽火。這些示威抗爭的原因當然都是五花八門。 其中在黎巴嫩的抗爭行動中,人民因為不滿黎巴嫩府在經濟嚴峻的情況下還宣布加稅。加稅的項目包過了生活中的必需品,像是汽油和菸草,...
「尊重孩子的感覺與意願」的推薦目錄:
- 關於尊重孩子的感覺與意願 在 我們一起長大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尊重孩子的感覺與意願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尊重孩子的感覺與意願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尊重孩子的感覺與意願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尊重孩子的感覺與意願 在 Re: [幼教] 選擇幼兒園時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嗎? - 看板Preschooler - 批 ... 的評價
- 關於尊重孩子的感覺與意願 在 讓孩子做身體的主人-尊重孩子的意願[0-6歲] (主要年齡層為 ... 的評價
- 關於尊重孩子的感覺與意願 在 崴崴老師-我們一起長大- #蝴蝶朵朵全台巡迴研習#兒童性侵防治 ... 的評價
尊重孩子的感覺與意願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最近這幾個月以來,全世界各地爆發示威遊行,不只在我們隔壁的香港,美洲的智利、厄瓜多,非洲的埃及、到中東的伊拉克、黎巴嫩等,都是遍地烽火。這些示威抗爭的原因當然都是五花八門。
其中在黎巴嫩的抗爭行動中,人民因為不滿黎巴嫩府在經濟嚴峻的情況下還宣布加稅。加稅的項目包過了生活中的必需品,像是汽油和菸草,不過其中最讓民眾氣到凍未條的就是「通訊軟體」。
根據新的稅法,黎巴嫩的民眾以後使用WhatsApp等免費網路通話App,每個月還要額外繳交6美元,大概是約台幣180元。光這樣講大家可能還沒什麼感覺,我們按照2017年台灣跟黎巴嫩兩個國家的人均GDP比例來看的話,這個稅法等於你之後用Line還要每個月繳527元,這可能比全國一半人的手機月租費都還要貴,連我都要去抗議了。
因此在10月17日的時候,黎巴嫩全國各地爆發大規模示威抗爭,抗議政府腐敗。雖然在10月21日的時候政府已經宣布撤回新稅法,卻仍無法安撫民眾憤怒情緒。
但在這次黎巴嫩抗爭有一個非常特別的現象,就是出現了一位「kick queen飛踢女王」。
在這次抗爭爆發時候,當時黎巴嫩的教育部長在首都「貝魯特市中心」被抗議民眾堵到,其中一位貼身侍衛下車並對空鳴槍示警,但是卻造成更大的騷動。在一片混亂當中,這名女子衝上前飛踢一名男侍衛的「該邊」,那名侍衛雖然手上拿著超大一把步槍,但卻是完全傻眼。
這個短片在社群媒體上爆紅,被做成各種卡通圖樣,成為黎巴嫩示威抗議的一個象徵。
許多人把這件事與今年蘇丹的民眾抗爭相比較,當時 22 歲的女大生身著白色罩袍,帶著金色圓月耳環,站在車頂唱歌,為國防部外的抗議群眾打氣。這名女大生也成為蘇丹抗爭的一個象徵性人物,被稱為是蘇丹的自由女神,鼓勵了更多當地的女性一起站出來,要求軍方將權力還給人民。
我們在上週的漏網東西軍單元中有提到,許多中東國家的婦女地位經常受到壓迫,像這些站在最前線的女性,都為自己的同伴帶來極大的鼓勵。但就算不是遠在世界的另一端,在我們自己的國家、我們身邊也同樣有許多受到迫害的婦女與兒童。
在台灣,有許多致力於幫助受害婦女的婦幼團體。今天我們就請到 勵馨基金會 The Garden of Hope Foundation 執行長 紀惠容,來跟我們聊聊婦女暴力防治的問題。
-------
一. 其實大家都聽過勵馨基金會,但是勵馨基金會到底是在做什麼,可不可以簡單說明讓大家了解一下?
勵馨基金會其實今年已經31歲了,我們一開始是關心雛妓,拯救這些不幸的少女,後來慢慢過大到開始關心受到性侵害、及受暴的婦女,甚至是未成年懷孕的孩子,所以我們基本上就是關心暴力跟性的議題,另外也提供很多的服務,像是諮詢或是社工、家訪以及安置服務。
二.安置的意思是說,如果我們有發現受害的婦女或是幼童,我們可以請勵馨基金會,安置嗎?那是會提供怎麼樣的安置?
對,我們在全國有將近20個安置所,譬如說是被亂倫的孩子,那他家裡待不下去,我們的社工就會把他帶離那個受暴的環境,然後政府就會提供一個我們的安置所,或是勵馨自己的安置所,讓他24小時住在那裏,並提供資源及協助。
三.那會不會有加害者想要衝到安置所,去尋找被害人?這會很常見嗎?
會,所以我們都要非常的小心,像是我們如果要去中途之家,都要簽一個保密協定,不可以讓任何人知道他在哪裡,所以一般人是不會知道勵馨基金會安置的地方在哪,即使後來可能被跟蹤,或是被發現了,那我們就會馬上搬家,我們很重視安全和保密,因為這樣才有安置的目的。那現在世界的潮流也有一些,他們主張說應該要在社區裡面製造出一個保護的網路。
像是在荷蘭他們就有分,橘屋、綠屋、紅屋,最緊急的就是紅色的,它是完全保密,而且是一個很秘密很安全的一個地方,那橘屋它是半開放式的,可以讓安全的家屬來訪問,但是到了綠屋的時候,它就是可以完全的開放跟社區是生活在一塊,變成社會住宅。用這種漸進的方式,讓被害人能慢慢地回歸社會,並有自給自足的能力。
四‧很多人都會說台灣婦女的權益其實已經很高漲了,不知道紀姐有沒有什麼看法?
台灣在亞洲的婦女地位確實是第一,但是跟全世界比起來,我們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而且雖然台灣女權看起來很進步,但如果仔細去檢視我們的薪資,女性的薪資大概只有男性的八成五,而且有很多時候其實都只有男性才有機會,像是政府會投注比較多資源在男性選手身上,像范琪斐的寰宇漫遊這種都是女生的主持人,其實算是比較少見的。
五‧大家常常會講,男生也需要受到保障,因為很多男生好像在受到迫害的時候,他們比較不敢講,勵馨基金會是不是也有協助類似的工作?
是,其實根據國外的研究,受暴的男性跟女性的比例,雖然求助的是女性比較多,但男女受害的比例應該是差不多,只是男生愛面子又不敢求助,所以比例佔比較少數,而且出來求助以後,人家可能覺得說你怎麼這麼沒有男子氣概,所以他們其實也是面臨很大的阻礙。
六‧其實我覺得滿多人身邊都有遇過類似的事件,不管是朋友還是家人他們受到迫害,但是他們自己不願意求助耶,那我們到底該怎麼樣做才是對他們最好的?
其實有很多婦女,她受暴之後她可能會覺得這是第一次,因為她很愛她的先生或是男朋友,她就覺得原諒他好了,但可能原諒一兩次,到最後被打的鼻青臉腫的,不得不出來求助,或者是他看到有小孩受害了,譬如說孩子可能目睹暴力,開始做惡夢,開始覺得家裡很沒有安全感,到這個時候很多婦女才會開始覺醒,才想到要求助。
其實在第一拳被打下去的時候,妳就可以求助,所以我們身為朋友,通報之後,他要不要政府的資源介入協助,還是要尊重他的意願。但是我們還是要講,在受暴的當下,你可以申請保護令,讓自己不再受暴,除非你要求對方去接受治療,不然根據我們的經驗,還會有第二次和第三次的家暴事件發生。
七‧我們該怎麼看待這些,看起來好像很可惡的加害者?
那有時候我們也會忽略到這些加害者,我覺得他們也需要幫助,需要一些外力的協助,像是他周遭的男性朋友就可以多多關心他,或是利用公權力去介入,協助他自我控制。
八‧紀姐妳看了這麼多算是家庭的悲劇,妳是怎麼樣保持對人類的信心,而且這麼溫暖?
其實我應該要講,看到婦女的進步,這是我們很大的安慰,那尤其是婦女她從完完全全不敢求助,或是一個沒有自信的婦女,到他慢慢地接受自己,並找到工作,甚至離開加害人,養活他的孩子,這都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的社工在第一線其實承受非常大的壓力,所以我們也會協助社工,找外來者幫他們倒垃圾,這很重要,不然很有可能他們會變成「厭男」。
九‧今年其實非常特別,有個世界婦女庇護安置大會,這是第一次在亞洲舉行,而且是在台灣,那紀姊可以稍微跟我們介紹一下,這個大會是在做什麼?
這個大會其實已經舉辦10年,到現在第一次在亞洲國家舉辦,而且選在台灣,這是我們特別爭取來的,因為台灣的社福系統其實是非常的優秀,所以我們也希望這樣的系統能分享到全世界,而且有許多在婦權運動相當著名的人物,都會一起來分享經驗。大家可以多多關注這場聚會。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3_EhE7Dxm4/hqdefault.jpg)
尊重孩子的感覺與意願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12/7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四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ros.is/JLQM4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9/29(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不曉得在你的生活當中,有沒有這樣的困擾?
就是啊你的伴侶、你的孩子總是很被動,特別對於「學習、看書」沒有什麼興趣,那更不要說進步跟成長。所以呢,你總需要唸一句,他才會動一下。
又或者是呢,在職場上,你的同事、部屬都很不積極,什麼事情都要問你,向你請示,一點主動創新或改善的想法都沒有,所以常常搞得喔你人累,而心更累!
聽到這裡喔,你會不會很好奇,為什麼大部份的人對於學習這件事情,都會這麼樣的「被動」?甚至於,有些人還避之唯恐而不及?
其實這個答案非常的簡單,所有不喜歡學習的人,絕大多數都是透過現代化的教育所養成的,尤其是我們東方的教育環境。
那麼這樣的傳統教育環境,是怎麼樣消滅我們的學習意願?
我邀請你想一想喔,在過去的求學階段裡,你所有體驗到的教育方式,是不是都是「被動」的在看老師上課,或者是聽老師上課?
就像是看傳統的電視節目一樣,你不能快轉、也不能跳過、更不能直接選你想看的集數來看。
你只能很「被動」的看這節目的播放,你根本沒有參與感;所以呢,有時候會讓你覺得很想睡覺!
事實上呢,這樣的模式就是我們東方教育裡面,最根本的問題。它只是單方面的餵養我們訊息;它不主動訓練我們去思考。
所以,當我們沒有參與感的時候,很容易覺得這件事情與我無關、提不起勁;而時間一久,就會磨掉很多人的學習意願。
那我們到底可以怎麼樣做,才能夠引發人們那種「躍躍欲試」的學習動機呢?我來跟你分享一個實驗,你可能會有一些領悟。
這個心理學的實驗很簡單,在實驗開始的時候呢,實驗室的工作人員,找了很多受試者。
而把這些受試者分成四組,要求他們去做一件有一點枯燥的事喔!那就是呢,讓他們去盯著電腦螢幕,靜靜的去等待這畫面上,會出現一個小光點。
而不一樣的一點是喔,這些實驗人員在宣布實驗的要求之後,對這四組受試者,有不同的實驗說明。
首先第一組喔,他們對A組的說法就是:「這是一個關於集中注意力的實驗,它跟我們航空管制員的訓練內容差不多。」
而接著呢,工作人員對第二組、B組的受試者,表達他們同情的感覺;而且對他們說:「你一定很不想要做這麼無聊的實驗吧!」
然後接下來,對第三組、C組的人,跟他們說:「你做不做都無所謂,如果想做的話,你就做喔!」
最後一組、D組,工作人員什麼說法都沒給,只是命令他們、要他們去聽話照做。
結果沒有想到喔,這個實驗的結果非常的有趣;A、B、C三組受試者,他們都比D組更主動,而且更有意願參與實驗。
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假如如果你還沒聽出其中的關鍵喔,那我幫你拆解一下:
「A組」的說法是什麼?A組告訴他們「這是關於集中注意力的實驗,就跟航空管制員的訓練差不多。」
像這樣的說法,其實是給他們一個「意義」:「跟航空管制員做一樣的訓練」;給他們這樣的意義,也就是給他們一個「動機」。
而第二組呢,跟他們說:「你一定很不想要做這無聊的實驗吧?」
透過這樣子,其實是讓這些受試者在主觀感受上,覺得被理解、被同理了!所以呢會觸動他們關於「情感」層面的共鳴;因而呢,這些受試者會產生配合的意願。
而第三組的說法是:「你做不做都無所謂,如果你想做的話,你就做!」
這個是在行為的層面,把權力交還給這些受試者,讓他們知道自己是有所選擇的;透過這樣子而願意主動的,參與配合這個實驗。
而說到這裡,那「D組」是怎麼樣讓人不爽配合呢?
非常的簡單,因為呢,實驗者什麼都沒有解釋,只是單向的去傳達一個訊息;也就是喔,去「命令」這些人。
這也就反覆印證了,關於「命令」這件事情,你只會造成別人的抗拒,而不會贏得別人的配合。
所以說到這裡,我們可以歸結出一個簡單的結論。就是如果你想要人自動自發,不需要你一再的耳提面命。
請你一定要運用不管是「給他動機」、「給他同理的感覺」、還是「給他選擇」。這三個方法呢,都是我們能夠貼近對方的心,讓對方更容易配合、展開行動的一個途徑。
這也像是我在個案教練的過程當中,假如有學員在面對自己的問題的時候,因為一下子看到太真實的自己,覺得太震撼、有點卡住了!
那無論他自己有沒有覺察,我都會和緩的告訴他、我會對他說:「你能夠克服自己心裡的害怕,跟我走到這裡其實已經很不容易了!」
「然而我想提醒你的是喔,在你踏進教室之前,你很明白的告訴我,這就是你想要面對的議題,也是你決定來學習的主要原因。」
「我可以感覺到,我們就快要去接觸到這核心的關鍵;只要你再願意多跨出一步,就能夠達成。但如果你只想要停留在這裡,那我也會尊重你的選擇。」
像這樣的一個談話方式,如果你仔細想一想,我是不是先同理這一個學員,他的害怕和他的不習慣。
然後接下來我提醒他,進教室學習的動機究竟是什麼?最後我把權力交還給他,尊重他的決定。
也就是最具體的「給同理」、「給動機」、「給選擇」的具體示範。
然而如果回到你身上,你也想要讓你的孩子、部屬願意主動學習,帶著這樣的力量、讓對方產生「自動自發」的想做,這樣的一個狀態。
那你要怎麼樣「回應」,或者是你要怎麼「傳達」?其實關於這個,是可以學習的。
這就讓我想到,在我的實體課程裡,尤其是【人際回應力】這一門課,透過一些實做的演練,而且呢各種情境的模擬。
最重要的關鍵是,如果你要真的懂一個人、理解一個人,讓他在感受上覺得他「被你理解、被你尊重」;行為的選擇上,覺得你有給他「選擇的權力」。
那在這裡呢,【回應力】的學習,就可以幫助你,有效的透過辨識對方的情緒,第一時間你一定要能夠看懂對方的情緒;當你看懂之後,再按照他所呈現出來的情緒,給予適當的回應。
然而在這過程裡面,不管是提醒他,他為什麼要面對這件事?或者是在情感上面,讓他覺得被你懂,接下來,把選項交給他。
這樣的回應方式,其實跟我們一般以往過去認為的,好像要很厲害的話術去說服別人,其實是截然不同的。
反過來你只要想一想喔,每一次當你意識到,有人在「說服」你的時候;你的抗拒感受,是不是在本質上,跟有人「命令」你其實是相去不遠的!
所以我一直強調,你要讓別人主動,絕對不是用逼的。如果「逼」有用的話,早就有用了啊!
我們要讓別人「主動」,其實關鍵在於你有沒有真的先「懂」對方?並且透過這一份「懂」,給予對方適當的回應跟連結。
那如此這般呢,其實「主動」會成為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而不是你刻意去做,或者是要用盡全力,甚至於要動怒、要去逼迫他,然後還得不到你要的。
而且談到這裡喔,當你讓你的孩子或部屬,願意「主動學習」的時候,這個其實給他們的內在暗示,也是很強烈的。
因為他等於是在主觀上,覺得幫自己做了一個決定。除了他不會覺得「被逼」之外,他的內在對話會感受到:「他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他能夠幫自己決定怎麼做更好。
你要讓他主動的用意是什麼?就是你之後不需要再囉唆,是他自己想要;所以你從一剛開始,是不是就要用這樣的方法去引導他?
所以呢,談到這裡,我很喜歡說一句話,叫做:「一個人的命運,是他回應力的總和」。你選擇用什麼方式,對待他人跟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會給你相對的回應跟回饋。
你仔細想想,當你不斷的給他人或這個世界,彷彿是一種「強制的、命令的」;而不是去想對方可以有什麼動機?對方可以怎麼樣被理解?或者是對方有沒有選擇?
那回到你身上,你是不是常常感覺到命運的捉弄,或者是半點不由人?
當你看著別人,別人為什麼不主動的時候,其實這也意謂著一件事,你有沒有用一個真正讓自己的內在,或讓他人的內在,能夠主動的回應方式呢?
所以呢,回到今天的主題,你可以想一想喔,如果你選擇用命令、催促的方式,對待你的家人和部屬,他們會變得「積極、主動」嗎?
其實在你說話的那一刻,是不是就已經決定了,他們的「被動」;甚至於是他們的「抗拒」?然而這是你想要的嗎?
還是你想要學會今天一再強調的,怎麼樣「給同理」、怎麼樣「給動機」、怎麼樣「給選擇」的回應方式?
這樣子才能夠幫助你自己跳出死循環,過一個不一樣的人生;人生是你的,你可以為自己做一個決定!
談到這裡喔,我們近期的【人際回應力】課程,在12月2號開課。這是我在今年的最後一期的【人際回應力】的實體課程。
之所以呢是最後一期,是因為我在這之前的課程,全部都已經滿班了!而且在你看到這影片的同時,這一門課的名額也已經在倒數。
我很期待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學習機會,希望我能夠在12月2號的教室裡,見到你;更期待我今天的分享,能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
在人生的過程裡,我們都想要自己的身旁,多一些更「主動」的人,然而這個「主動」,其實是我們可以有意識的創造。
當你有強烈的動機,要創造出這樣的結果的時候,你的心情我能懂,然而接下來的選擇就交給你了!
謝謝你今天的收看,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談到的,12月2號的【人際回應力】課程。
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我很期待能夠在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1vrcKpaxhc/hqdefault.jpg)
尊重孩子的感覺與意願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更多「親密關係」相關影片看這裡~https://pse.is/GGURC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哈克工作坊】~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想親近的禮物~06/29(六) & 06/3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897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6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在專屬於你的天地裡,持續陪伴著你~
啟點x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就在幾週前,我們的頻道推出了「婚姻三部曲」這一系列的內容,受到很多朋友的好評。
也因此在我的學生裡,就有人跟我提出一些問題,像是呢:「老師,如果我要把老公調教好,實在太難了,那有沒有更快、更有效的辦法呢?」
或者是喔:「老師,雖然婚姻很難,但我還是很想要進去,你有沒有什麼樣的秘訣,可以讓破關率高一點?」你們的這些聲音,我們都聽到了!
所以如果現在,正在觀看這一段影片的你,正好未婚,而且你渴望走進婚姻,組成一個家庭;或者是你已經經歷了一段,讓你痛苦不堪的婚姻,但是你仍然「唔驚死啦」!
不好意思喔,應該是說,你依然「對於愛情保有期待」,希望自己還有機會展開第二春、第三春這些朋友們;那你就一定要鎖定今天的內容,我會提供給你一些,更根本的解決之道。
其實呢,關於這方面的道理很簡單,你一定也聽過,那就是「預防勝於治療」。與其啊進入婚姻之後,跟另外一個人相互折磨,不如事先就把可能造成的風險降到最低。
也就是說在結婚之前,選擇好那個對的人,把一剛開始的設定就弄對,真正在操作這個系統的時候,就不會一直卡關,然後把自己累得半死。
但是呢,我要事先強調,這裡提到的「選擇」,並不是一般人說的「你感覺他很不錯」這種很籠統的;或者是「你喜歡某一種個性」,甚至於是「高富帥、白富美」這麼抽象的標準。
因為如果大家喔,回到「感覺」;感覺準的話,那現在的社會,就不會有這麼多孽緣、曠男怨女,不是嗎?
所以呢,我今天花一點時間喔,跟你說明什麼樣的條件,是「適合」走進婚姻的?
如果不具備這些特質,我真的奉勸各位善男信女,不要輕易的走進婚姻,因為那絕對會是一場災難。
進入婚姻呢,其實是你的一個權利,而不是你的義務或者是責任;如果你沒有先具備這樣的想法,啊你是活在清朝嗎?
所以,你可以選擇要不要行使這個權利,如果你評估走進婚姻,你的人生不會變得更好,那就千萬不要嘗試。
單身其實沒有什麼不好,更不是有病,那是一種對自己深刻的了解之後,所做的有意識的「最佳安排」。
好,談到這裡,我們回到擇偶條件。
你一定聽過一種說法,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在進入婚姻五年、十年之後,都會歸納出一個很普遍的結論。
這個結論就是,進入婚姻生活久了,夫妻之間會比較像是「同事」,各自有各自負責的工作、分工,然後互相協調,讓家庭這個「公司」能夠運作順暢。
所以順著這個比喻,如果維持一個「家」,某種程度跟經營「一家公司」會很相似的話,那你有沒有想過,你或者是你的伴侶,是不是真的具備有「經營管理的能力」呢?
我自己就是一個創業者喔,創業的次數還不只一次,所以我很清楚知道,創業真的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的事情,有些人他的特質,就是老老實實的當一個上班族,反而會比較合適、比較幸福。
而且呢,就算你的能力很好,也很適合開公司,不等於你一定會成功,創業失敗的風險其實是很高的。
就像兩個再相愛的人,彼此再怎麼契合,還是會因為有很多的外力問題而分開,沒有人能夠保證努力就一定會白頭到老啊,相愛就一定可以幸福,是這樣嗎?
不過,一個人會之所以想要創業,一定是會對於某件事情,或者是更專業的開發…等等的有所熱情,所以讓他有信心可以贏得市場的肯定。
然而在這邊,如果只是要維持一家公司的營運順暢,其實光靠熱情跟專業,是遠遠不夠的。這就像是親密關係裡面,兩個人剛開始談戀愛的時候,也會有一種想法就是只要我們愛、也只要夠契合,就可以為彼此帶來幸福啊。
可是真實的情況是什麼?當你開了公司,你設計了產品、別人認同了你的專業、做成了第一筆生意,然後呢?
你是不是還要有很強大的行政管理、行銷、業務、會計這些後勤資源啊?只有具備這些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這一家公司,才能長長久久的經營下去。
所以如果你希望「婚姻」這家公司,不要倒掉、不要離婚,那麼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找到一個「有解決現實問題能力」的人,跟他結婚。而且在此同時,你也要確認自己是不是有具備相同的能力?
因為只有你單方面要求對方優秀、能力好,而自己卻在一旁納涼、什麼都不做,那這個關係始終會是失衡、會是失敗的。
而且這些能力還得隨著時間、階段、面臨的任務不一樣,必要的時候要做很多的升級跟調整,不可能用舊的版本一路運作下去,這樣子你們的系統,只會越跑越慢、越來越沒有效率。
那麼到底要怎麼樣挑選適合的結婚夥伴呢?
相信喔,追過前面「婚姻三部曲」的朋友們都知道,我們正處在人類歷史上頭一遭,要和同一個人,維持一段封閉式的關係最長的時代。
雖然說現代婚姻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150年,我們做了很多努力。但是走入婚姻,畢竟要付出很大的成本。
正因為如此,你實在有必要讓自己在進入婚姻之前,好好搞清楚自己跟什麼樣的人結婚,才有可能擁有你想要的幸福婚姻。
在年輕的時候呢,可能很多人會期待,另外一半要是白雪公主、白馬王子;而今天這個時代裡面,我必須要先打破你這個迷思。
因為你想要的白馬王子,或白雪公主,不外乎是長得帥、長的美、長得高、身材好,最好還是個霸道總裁,或者是百億千金。
但是事實上呢,這種找伴侶的願望,其實是不切實際的。
因為在基本上,有錢的霸道總裁、百億千金,只代表這個人具有財力,他可以付錢把小孩子養大,但是他有沒有能力維持長期、穩定、相互尊重的關係呢?這其實是個問號。
再來「長得高、長得美、身材好」,也只代表你們生出來的孩子,可能會有比較討喜的DNA,會長得比較好看;這樣的前提跟能夠維持一段長期的關係,一樣是無關的啊!
所以,如果你堅持要找到這樣子的對象來結婚,那其實就已經註定了,當你們完成「養兒育女」這樣的責任之後,你們的婚姻一定會卡關;因為婚姻不會只有「養兒育女」而已啊。
然而你會不會很好奇,能夠長期維持關係的伴侶,到底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呢?這個答案,心理學家可以幫助你,可以給你一些解答。
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真正對婚姻關係能夠加分、願意成長,而且有能力長期維持關係的人,你必須學會觀察在他身上,是否有這五大特質?
第一個特質,你要看他在團體裡面是否合群,有沒有團隊協作的能力,是不是願意付出、願不願意妥協?不會只會要求別人配合他。
這樣的特質會關係到,未來你們組成家庭之後,他能不能成為一個好幫手,當你的神助攻,而不是豬隊友啊。
第二個部分,你要看他的生活,他是不是能夠獨處,也能夠樂於跟朋友聚會。這樣的因素會關係到你們將來的家庭生活,是不是能夠有相處的溫情,但是也能有獨處的寧靜?
不是那種喔,會讓人窒息的存在。非得粘膩在一起,要不然或者是很疏離,因為只有這樣子,他才不會期待,你得為他的喜怒哀樂,去負全部的責任。
第三個特質,你要觀察他的個性穩不穩定,他的情緒會不會太敏感、太激烈,一點點小事,就會變得很焦慮或者是暴躁。
這個部分會關係到一旦你們結了婚,如果遇上任何難關,他能不能冷靜面對,好好的跟你溝通。
第四個觀察點,觀察他在工作或生活上,特別是面對承諾的時候他的表現。他能不能為自己負責任,說到做到,不拖延;他會在乎自己說的話。這代表著對方是否可靠。
唯有對方足夠可靠,你也才值得你去付出對他的信任。而不會讓你在婚姻裡,你得一直跟在他後面擦屁股;如果你一直需要幫他擦屁股,這樣子不斷失望的你,很快的就會對段關係,失去了信心。
第五個觀察點,當你們之間發生爭執的時候,看他能不能換個角度,為你著想;對於新的事物有沒有好奇心、開放程度。
這意味著對方,他有沒有換位思考的能力,更能夠有同理心,才能夠去真正的在關係裡,知道你的在乎。
我在這邊重複一次喔,挑選伴侶的時候,真正對於維持長期關係,有幫助的特質,分別是什麼?
第一個「合群的」;第二個「不會太內向,也不會太外向」;第三個「情緒要穩定」;第四個「負責任」;第五個「有自己的立場,也能夠為他人著想」。
如果你有追「理科太太」的話,她也是用這樣的方式,來選擇她的另外一半的啊。
那具備這五種特質的人,通常才會願意跟另一半去分享權力,能夠共同作出決策,讓彼此感覺到尊重。
所後你千萬不要小看這些特質,而這些小小的意願,其實決定了大部份的人,當我們遇到婚姻的難關的時候,是否還願意在這個關係裡面,繼續努力的關鍵。
因為當一個人擁有獨立的經濟,而感受不到伴侶的尊重,那就有很高的機率,會選擇離婚。這就是現在很多女性,她的一個思維。
所以在結婚之前喔,好好的根據這五個面向,去辨識出哪些人,是適合長期經營一段關係的這樣的人?直到你確定之後,再說「Yes!」。
如此一來,當你們走到婚姻之後,才能夠一起攜手打怪,然後呢克服難關。
而不是呢,在事前你「以為」你跟他結婚、生小孩之後,他就會變成另外一種人,或者是長出新的能力。
我在這邊要很明白的告訴你喔,這樣的機率實在太低了,他以前不會的,他未來仍然不會;這是真實的狀況,都這麼演的啊!
因為對一般的多數情況會是什麼?「啊反正都已經結婚了,謀哩係咩安抓?你能拿我怎麼樣嘛?」
所以如果你真的不想要,簽字完之後才後悔,請你一定要在結婚之前,打開你的眼睛,好好看清楚,自己選的對象,符不符合這些條件?
如果有,而且他也很渴望婚姻,而且有做好跟你一起攜手共度五、六十年光陰的準備,願意跟你一起實踐生命的夢想,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那我很恭喜你喔,快點把對方套住~再慢,別人就搶走了喔。
但是如果你在評估之後,覺得自己正在交往的這個對象並不合適,可是呢,你的家人一直催促你結婚。
你可以把這段視頻,或者是先前談到,關於婚姻的這些影片內容,分享給你的家人朋友看,請他們清醒一點啊。
跟他們說喔:「結婚一定有風險,婚姻家庭有賺有賠,簽字前請詳閱『一天聽一點』。」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對你產生啟發跟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的影片說明裡面,都有相關的連結。
無論是線上課程,還是實體課程,凱宇誠摯的邀請你,也誠摯的期待在你的生命當中,跟你一起攜手同行,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BOoo5bMT0I/hqdefault.jpg)
尊重孩子的感覺與意願 在 讓孩子做身體的主人-尊重孩子的意願[0-6歲] (主要年齡層為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讓 孩子 了解他/她有認識、接納,並照顧自己身體的義務,並擁有享受身體 感覺 的權利。家長想要教導 孩子 拒絕未經同意的碰觸,最好的方式便是從自身做 ... ... <看更多>
尊重孩子的感覺與意願 在 崴崴老師-我們一起長大- #蝴蝶朵朵全台巡迴研習#兒童性侵防治 ... 的推薦與評價
尊重孩子的感覺與意願 ❎#成人不應提出身體上的接觸✓#用孩子的語言引導孩子身體部位認識,可以不用詳細部位的學名,或許哪天孩子與同儕之間交流時,可以幫助到其他孩子 ... ... <看更多>
尊重孩子的感覺與意願 在 Re: [幼教] 選擇幼兒園時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嗎? - 看板Preschooler - 批 ...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ichico (細雪。)》之銘言:
: 文長,先謝謝願意看完的爸媽。
: 請問在選擇幼兒園時,要選擇家長認為比較好的學校還是尊重孩子的選擇呢
: 最近B幼兒園聯絡入學事宜,和寶寶說要去新學校之後,
: 他卻說不想跟同學分開=__=
先不討論AB校的好壞,我想原PO自己內心中一定有答案,
關於「尊重孩子的意願」(不想離開朋友)這件事情,我想講一下我的想法。
我女兒(4y)個性非常內向怕生,而且對環境適應度很低,
低到什麼地步呢?
舉例來說,幼稚園的才藝課就在學校裡面上,
只是不同教室、外聘老師,
她可以連哭一個月後才比較願意去上。
學校安排聖誕節表演要排練舞蹈,
同學都一樣,只是帶練的老師不同,都在同一個環境中,
她也能連哭好幾週後才比較願意跟著一起跳。
今年暑假,因為班上的老師之一生產+暑假上課的人少,
所以她們班同學被拆成三個小班併到其他班一起上課,開學後才會回復正常。
新班級中雖然有她原本班上的老師和同學,
但暑假第二天開始,她就吵著不肯去上學,
明明從2y就開始上學到現在兩年了,
又回到每天早上哭倒長城不肯進教室的原點。
昨天和原本負責她們班的老師聊女兒的上學狀況,
老師其實是知道女兒的個性,
當我問說班上其他幾個原本和女兒要好的同學有在這個班嗎?
她說:「拆班的時候我有刻意把她們幾個要好的同學拆散,
因為我覺得她們本來就要練習,
適應不同的環境、認識不同的同學,而不是永遠都那一群在一起。
這樣她們會喪失很多認識新同學的機會,也會喪失適應的機會。」
如果說要尊重孩子的意願,可能我會去學校抗議,
為什麼大家都付一樣的學費,學校有四個班卻只拆她們班?
為什麼不拆其他班?
為什麼不讓我的孩子和熟的同學在一起?
可是我覺得老師這樣說我完全能接受,甚至覺得遇到這個老師太好了!
幸好學校和老師沒有因為我的孩子怕生,
所以就不讓她去練習和克服怕生這個弱點;
幸好拆到的是我孩子的班級,
就算她現在每天早上都以哭倒長城的氣勢和我道別,
我還是非常慶幸她有這樣的機會去挑戰、去成長。
老實說看到原PO寫孩子捨不得離開從托嬰中心認識到現在的同學,
但您的孩子目前才要準備上小班,
在他的長長的人生中,還有很多機會去認識不同的朋友和世界世界。
他上小學之後不也是要重新認識同學和環境?
他每兩年就要換一個班,
難道要和學校說請把我的孩子和認識的同學分在一起嗎?
孩子上國中後如果認識了不好的同學,
假設他堅定地不肯保持距離,
難道你為了尊重孩子的意願,就不去和他好好溝通討論擇友的問題嗎?
我現在想到的並不是孩子要不要換環境的問題,
而是身為媽媽要怎麼樣想盡辦法,
幫助孩子加速適應、陪她一起度過這段挑戰自己的時間。
特別是在這個年紀,就算遇到再怎麼兇的老師或是差的教學環境,
說真的我想沒有一個孩子會願意、主動改變環境及同學。
我能理解媽媽想要尊重並且在乎孩子的感受,
但是我們身為家長真正該做的,不僅僅只是尊重和在乎,
而是不成為阻礙、不設下界限、
不心軟讓孩子因為退縮而喪失各式各樣成長與學習的機會。
共勉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00.214.8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reschooler/M.1530690584.A.946.html
我相信原po一定也很煩惱才會上來問
每個孩子狀況不同,當然身為家長的我們也會有不同的想法
只是提供給您另外一種思考方式
選擇與孩子意願不同並不是壞事
也不一定違背意願就是強迫或剝奪孩子的自我意識
總是有不同的引導方式囉~
※ 編輯: FIEL (1.200.214.85), 07/04/2018 17:22:2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