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時光倒轉,我會堅持放回父親的鼻胃管嗎?】
父親在過世前一年多,一年內因吸入性肺炎住進台大醫院三次,在與六位兄弟姊妹討論過後,我代他簽署了「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NR),同時最後與醫療團隊商量下,決定接受「鼻胃管攝取營養」的醫療決定。
我深知對一位神智清楚,最喜歡美食的老人家,接受這種生活方式是何等的困難,但在理智的衡量下,他十分勉強地答應了。最初他偶爾在深睡中,不自覺地自己動手拔掉鼻胃管,而他老人家尷尬地向我道歉的神情至今仍是我的夢靨。
之後每個月在幫他更換鼻胃管時,都會在前一晚拔管,讓他當晚睡得十分舒適,而隔天一早再幫他換上新管。幾個月後,他開始告訴我,他實在不願意再插回鼻胃管,「這種存活沒有尊嚴,沒有品質,不如不要活」。
後來他甚至一直搖頭拒絕,直到我告訴他,再這樣拖延下去我上班會遲到,他才閉上眼睛,滿臉不高興地讓我插上新的鼻胃管。在上班的捷運車上,有時我會想到幾分鐘前父子互相道歉的情景,而忍不住流下淚來。
2008年父親在沈睡中安詳過世,但我偶而仍會回想到那一幕我堅持他接受鼻胃管的難忘情景,而不自覺的愧疚落淚,因為我實在沒有理由強迫他接受這種他認為「沒有尊嚴的存活」。父親過世時雖然已經衰弱臥床好幾個月,但他心智清楚,他的意見應該被尊重。我們提供營養,延長生命固然重要,但當事人對「人生的意義與目的」的看法,應該遠比家人活過百歲的紀錄來得重要,我們這樣執意繼續使用鼻胃管到底是為了誰?
當台灣通過「病人自主權利法」之後,我常會想起,如果我們當年有機會讓他老人家主動與子女們討論自己人生旅程的最後階段要怎麼「走」,讓家人了解他的願望,我們一定能使他更無憾地走完美滿的人生[1]。
■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第一次看到這位病人,只見她的雙手被綁著,很激動一直要去扯鼻胃管,甚至連腳都扭動起來。老太太的兒子對我說,她在家裏就是這樣,一不小心,鼻胃管就會被扯掉,把手綁起來是不得已的。
我試探性的問了這個兒子,「如果是您自己,您要這樣插著鼻胃管,然後被綁手嗎?如果是我,當我吞不下,我就要死了,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兒子說:「最好不要插,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呀!一個人不能吃,就沒有營養,沒有營養會死吔,總不能看著媽媽活活被餓死吧?醫師,沒有鼻胃管,怎麼可以呢?」
結果,這個病人住院三天中自拔二次鼻胃管,就在第二次自拔管路當下,我剛好走進病房,我說:「鼻胃管不見了!」,只見媳婦冷眼的對著外籍看護說:「妳是怎麼顧的?」,可憐的看護說:「我就要翻身,才鬆綁,她就自拔了。」
好令人心酸的場景,但這樣的場景、類似的對話,每日不斷地在臺灣各地上演著,這是一個講究孝順的國度嗎?
在加護病房裏,曾經有一位九十多歲的老先生向我哭訴:「醫師,我又沒有做壞事,為什麼把我綁起來?」被插鼻胃管的病人吃下的食物,沒有經過味蕾的品嚐,無法感受到食物的酸甜苦辣,他們常說:「醫師,我都沒吃。」[2]
■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自插鼻胃管實驗後的省思
試想插著一條塑膠管,從鼻腔通往胃,過一天的生活。吃飯、洗澡、睡覺,都不能拿下,那會是什麼樣的感覺?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曾嘗試自行插鼻胃管,親身體驗患者的感受。
根據衛福部的最新統計,全台65歲以上的住院人口當中,插鼻胃管的人數多達12萬人,比例為17.94%。換言之,65歲以上住院的患者,幾乎每5人就有1人選擇以經鼻腔灌食的方式,維持身體所需的營養。儘管在醫療現場極為常見,鼻胃管卻也是生命末期最常引起爭議的醫療處置之一。例如,知名作家瓊瑤就曾為了先生平鑫濤在失智、中風後是否該插鼻胃管灌食,和繼子女發生衝突。
倘若有天,我們因故失去了自行進食的能力,究竟該不該插鼻胃管?比起紙上談兵,深耕居家醫療領域的醫師陳乾原決定自己試插鼻胃管,了解這項醫療處置對患者的身心影響。親自當過一回病人,才能以新的角度思索生命的困難抉擇。
陳乾原醫師笑說,第一次插管雖然不到3分鐘就放置完成,但插入不久後就有明顯不適感,他馬上拔出。吃完晚餐後,他再試插2次,結果竟然因為管路刺激腸胃蠕動,胃裡的食物全吐了出來!就這樣來回折騰了幾次,插管第4次,才成功完成灌食、睡過夜。
他形容,從鼻胃管灌食雖然沒有特別不舒服,但鼻腔始終有異物感,有時會需要張嘴呼吸。除了流眼淚、鼻涕外,夜間睡眠也受到影響,很難進入深層睡眠狀態。隔天一早灌完牛奶,他拿掉鼻胃管,最大的感想是:「以口進食真好!」
■既然鼻胃管會造成患者的極大不適,為什麼在臨床上仍如此常見?
陳乾原醫師解釋,插鼻胃管的患者,通常是因為疾病、老化導致吞嚥困難、容易嗆咳,或者經醫師評估以口進食所獲得的營養不足、大型手術或治療前需要灌食以獲得充分營養等。
儘管鼻胃管具有灌食、給藥方便、可快速補充營養等優點,陳乾原醫師也提到,不少意識清醒且還有力氣的患者,會因不舒服而自行拉扯鼻胃管。到頭來,家屬必須約束患者,限制其行動。
此外,愈來愈多研究也顯示,插上鼻胃管不會降低吸入性肺炎的機率。甚至若缺乏復健,口舌等咀嚼相關的肌肉會持續退化,將來誤嚥機率更高、更難恢復以口進食。
陳乾原醫師指出,從醫師的角度,若插鼻胃管無助於改變病程、增加復原機率,也不能讓患者過「自認有品質」的生活,就要審慎考慮插管的必要性。像是他有位患者是重度失智的奶奶,原本營養師評估,灌食可讓她多少恢復力氣。
但插上鼻胃管後,奶奶原有的褥瘡等問題都未改善,後來又發生吸入性肺炎。女兒同時照顧重病雙親,心力交瘁。他認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插鼻胃管的意義就不大。
■「透過餵食,家屬可以好好陪伴患者,反而是一個療癒的過程」
陳乾原醫師說:若吞嚥功能不佳又不想插鼻胃管,可考慮胃造口手術,藉由腹部上的管路直接灌食。或者,當患者年事已高、處於疾病末期,本人又沒有進食意願時,也可以只提供水分不餵食,不失為一種善終的選擇。
有些家屬擔心,不用鼻胃管或其他方式積極地給予營養,是不是就等同於讓患者「活活餓死」?陳乾原醫師提到,居家醫療的現場,常有許多年邁、接近生命終點的患者。他最大的體悟是,無論人的意志有多強、醫療有多進步,生命往往有自己的出路[3]。
■放棄無效醫療,讓病人走得安心!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黃勝堅總院長:「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鼻胃管,真的有必要嗎?鼻胃管的使用在台灣相當普遍,許多末期病人如癌症、失智症的患者,醫療人員為了維持其生命,通常都會建議使用鼻胃管提供營養,但對患者來說不但不舒服,對自尊也是一種傷害。
事實上,現在國際上的最新觀念是,不推薦末期失智病人使用任何管路,建議經口餵食,以細心的手工餵食方式,為病人保留尊嚴,並把時間留給患者和家屬。
黃勝堅院長舉例,曾經有一位腦部受傷的96歲老先生被送到急診,老先生的兒子主動告訴主治醫師:「拜託不要幫我爸爸插鼻胃管。」醫師回答:「可是不放鼻胃管就沒有營養,而且有用鼻胃管比較不會吸入性肺炎。」
兒子反問:「難道用了鼻胃管,就一定不會肺炎嗎?我爸爸都96歲了,他需要的不是再活那麼久,應該是尊嚴擺第一!」於是,老先生轉出加護病房,在子孫環繞、手中抱著愛貓的情況下安然辭世,了無遺憾又保有尊嚴[4]。
■身心健康五戒:吃對、運動、睡好、微笑、刷牙
老後最理想的境界是無病無痛,自己和家人都不必為難。在陳乾原醫師的診所中,貼有一張提醒自己和患者的「身心健康五戒」:吃對、運動、睡好、微笑、刷牙。
▶吃對:
是以低脂、少糖、少鹽為原則,吃多色蔬果並喝足夠的水。
▶運動:
每週應有3次、每次至少半小時,胸、臂、腹、腿都要動到。
▶睡好和微笑:
則是早睡早起,心情愉悅,保持身心穩定。
▶刷牙:
一般人最容易忽略的刷牙,其實和老後的生活品質關係極大。陳乾原醫師指出,牙齒刷乾淨,才能維持咀嚼能力。再加上近年研究已顯示,牙周附近的細菌會提高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也會引發身體的炎性反應,導致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影響認知功能。可以說,口腔清潔做得好,需要插鼻胃管的機率也會減少[3]。
尊重生活品質與生命尊嚴的國家,退化的老人不會被插鼻胃管,照顧者會細心地、慢慢地進行餵食,如果真的不行了,不會強迫灌食,然後老人就順著生命自然的軌道,離開人間,展開另一段靈性之旅。
在歐美澳等國,他們不會為無法自然進食的臥床老人插鼻胃管,或採取經腸道營養等延命措施,他們認為,人終有一死,如果讓老人家這樣延長死亡的時間,反而讓其人權與尊嚴受損,是倫理不容的壞事。
陳乾原醫師說「我覺得人怎麼生活,大概就會怎麼死去。」。修行在日常,好好照顧自己,生命才會有圓滿的結束![2]
黃勝堅醫師表示「時間到了,該怎樣就怎樣」,死亡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完整的死亡才會讓生命更圓滿,無論醫師或民眾都必須了解死亡,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當醫病雙方都具備「死亡識能」(Death Literacy),理解醫療也有極限,彼此才能互相尊重,成為生命共同體,一起幫助病人走向美好的善終,而不是強制施以插管、電擊、心肺復甦術(CPR)等急救[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元氣網)「醫病平台/如果時光倒轉,我會堅持放回父親的鼻胃管嗎?」: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6001/5685714
[2](幸福熟齡)「我是醫師,我不要被插鼻胃管 陳秀丹醫師:期盼十年後的台灣,沒有被捆綁的老人」:https://thebetteraging.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detail/201906210032
[3](50+好好: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居家醫療醫師陳乾原,自插鼻胃管實驗後的省思:老後不想插管,現在該做哪些準備?」:https://www.fiftyplus.com.tw/articles/20911
[4]幸福熟齡「放棄無效醫療,讓病人走得安心!黃勝堅:唯有認識死亡,才懂得如何善終」:https://bit.ly/2URlK46
➤➤照片
[2]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高齡化社會 #低效益醫療 #鼻胃管 #病人自主權利法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 / 國民健康署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年期跟經前症候群的秘密,雌激素一生只有一湯匙是上帝給女生的禮物,男生更要知道,今天宜婷和雅惠不談疾病,要聊聊女生到底天生擁有什麼稀世珍寶,一生只有一匙!卻可以維持皮膚光亮彈性!保健心血管的健康!當然有得必有失,在特別的期間,因為疼痛及情緒的影響,需要朋友及家人體貼的照顧,一起來瞧瞧吧!🔜🔜 #分享...
「小中風治療與照顧」的推薦目錄:
- 關於小中風治療與照顧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小中風治療與照顧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小中風治療與照顧 在 愛長照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小中風治療與照顧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小中風治療與照顧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小中風治療與照顧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小中風治療與照顧 在 Re: [問卦] 家人突然腦中風- 精華區ck54th122 的評價
- 關於小中風治療與照顧 在 腦中風想恢復行動這段"黃金時間"要把握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小中風治療與照顧 在 長期照顧中風患者心路歷程之個案研究 - 屏東大學機構典藏 ... 的評價
- 關於小中風治療與照顧 在 愛長照- 【 直播】中風照護指南之四「 #中風返家的四個重點 ... 的評價
小中風治療與照顧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話說救護哥哥個page分享他對不負責任的COVID病人或反疫苗的人不滿,認為他們沒有考慮過醫療系統,只在乎自己,沒有想過對社會其他人的影響。之後被瘋狂圍攻,更甚指控他其實想做少點個案才這樣說。
真心,不用對這種大放厥詞的人太上心,往往無事是講說話最大聲,覺得自己有交稅就有資格有權利盡情使用醫療服務,認為醫護well paid for it,即使工作期間感染都是”You made your own informed decision”,打得份工就預咗。
我不知道謝婉雯醫生泉下有知,仍在生的家屬們聽到自己寶貴的親人,為了治療照顧病人而不幸殉職,卻被說成是「打得份工就預咗」,到底會有何感想。大概沒想到才過了18年,竟然做醫護要立下「預咗會感染」的決心,而新一代一些市民更進化成
Oh sorry,我有交稅我要自由,I couldn’t care less about your or other people’s safety
這種心態大概解釋了為什麼每年打風暴雨都總有人要去行山看海被困,而要消防救護冒險去救人。
But you know what?有人有交稅嘛,應份享有緊急服務的權利,前線緊急服務說要「預咗」。
這些「應份」享用醫療服務的人總是覺得自己可大安旨意透過「交稅」理所當然地換取醫療服務。但醫療服務和資源是有限的,世界各地都向世人展示了當醫療系統崩潰時,影響的不單止是感染的人,其他病人如癌症、外科疾病需要手術治療、突發性疾病如中風/心肌梗塞、慢性肺阻塞/肺炎/肺栓塞等等,都會受到影響。
澳洲自爆發後已將所有non emergent and non urgent surgeries/procedures延後。這代表什麼?就是很多不會死或嚴重影響生活的疾病並無法「享有」被治療的權利,因為資源有限而COVID卻佔了大部分寶貴的ICU資源。
很多術後要去ICU的手術因為無床而要延期,例如器官切除的手術、開腦手術、心臟手術等等;一些原本應該去ICU處理的嚴重疾病因為無床而要在一般病房處理。
一些非緊急但對生活質素有影響的治療或手術要被延期,例如腎石、割膽、照腸胃鏡、換關節等等,結果就是其他病人要繼續承受疾病的徵狀影響。
就是因為有人有交稅,覺得自己應份享有醫療服務的權利,認為戴口罩或打疫苗是侵犯自由,如果不同意就是歧視,質疑為何糖尿病或痴肥的病人不需要遵守Public Health的指引或要求,他們一樣佔用醫療服務。
講得出這種說話的人對醫療系統接近零知識,糖尿病和痴肥的人並不會一夜間爆發再逼爆ICU和呼吸機和氧氣需要。在糖尿病或痴肥病人身邊的人不會因為在相處超過15分鐘而被定義為close contact而要隔離,在旁邊的人不會因此要擔心感染,感染後day 7-12會不會出現嚴重併發症或需要ICU。
The magnitude of implication is not the same
你知道嗎?在爆發國家中,如果你肚痛盲腸炎去急症,剛好遇著旁邊的人是感染者,你便可能需要被隔離14天,在醫院內如果你是close contact,差不多大部分重要的檢查都會被延期,特別是入侵性的檢查或手術。你想照個transesophageal echo?你想照scopes?如果不是生與死的分別,會等到14日後clearance後再照。會不會有臨床影響?大概不會令你死,但多少延誤了治療和outcome not as optimal
你知道嗎?在爆發國家中,每日都有人因感染或醫院因太多感染者而令醫療服務延遲。急性血栓塞性中風,黃金4.5小時大家都知道,但當COVID爆發時會怎樣?就是照掃描會好麻煩,中風病人想照CT Angio 放射科要做precaution、運送感染者時要清走廊、照照完後要進行深度清潔,當中涉及的人力物力和因種種特殊需求而延遲的檢查都令一些本身可能可以有更好的outcome的病人miss個黃金window而無法接受治療。
如果中風的是你親人,因為太多人受感染而延遲照CT到最後即使有血塞都無法用溶血針,你又會不會可以大放厥詞話自己有交稅,「應份享有」醫療資源的權利?
的確,你有權享用醫療資源
But you can only access what is available
當醫療系統爆煲時,很多日常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醫療服務都會變成奢侈品。
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很多人會說疫苗只研究了一年多,不夠臨床數據,一般藥物需時幾年。的確,一般藥物研究時間較長,但這次疫苗的研發亦是史無前例的多資源和人口數量的數據。
的確如果你不相信疫苗可以自行決定不打,但如果你的理由是疫苗太新的話,那麼感染後為什麼又突然不擔心新藥的潛在副作用?為什麼又可以接受類固醇、新的抗病毒藥、免疫療法和monoclonal antibodies?
人總是這樣,無事無幹就話你玩弄恐懼,just a weak flu,有事就第一個跪地要用最新治療和藥物。
And yes, we are well paid
But not paid to entertain your selfishness
小中風治療與照顧 在 愛長照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針對 #高血壓 的治療,目前有改變生活型態、服用藥物、高血壓導管治療三大方法,一般民眾熟知以調整生活形態、搭配藥物為主。
👨⚕️除了少數高血壓患者,因為腎上腺的腫瘤必須使用開刀切除,或是遺傳性的主動脈狹窄,大部份的高血壓患者都可以考慮導管治療。
https://www.ilong-termcare.com/Article/Detail/4595
------
🔥照服員會員方案,內有詢問度很高的專業責任險
👉https://reurl.cc/R1om0Z
歡迎大家加入fb社團-照顧者聯盟
👉https://bit.ly/3dxSDMS
愛長照整合式行銷-讓大家更認識你的銀髮、長照好物與服務
👉https://bit.ly/2T1FmoR
小中風治療與照顧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年期跟經前症候群的秘密,雌激素一生只有一湯匙是上帝給女生的禮物,男生更要知道,今天宜婷和雅惠不談疾病,要聊聊女生到底天生擁有什麼稀世珍寶,一生只有一匙!卻可以維持皮膚光亮彈性!保健心血管的健康!當然有得必有失,在特別的期間,因為疼痛及情緒的影響,需要朋友及家人體貼的照顧,一起來瞧瞧吧!🔜🔜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 經前症候群要小心的事?!
🔸 女生維持皮膚細緻的秘密!
🔸 骨骼心血管的保健和女生有什麼關係?!
🔸 為什麼生理期前特別容易疼痛?
🔸 儲存腦本的小關鍵!
🔸 我到底可不可以補充賀爾蒙?!
#點影片右下方HD開啟高畫質 #記得開聲音
--------------------------------
TalkShow :賴宜婷。汪雅惠
內容腳本 :汪雅惠。賴宜婷
導演:汪俐彣。楊筱薇
後製剪輯:汪俐彣。謝劭玟。賴通䇇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的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三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SoundCloud 音頻 ▶ https://goo.gl/8Tigkr
🎧 喜馬拉雅FM音頻 ▶ https://goo.gl/uAf3ab
🎧 Apple Podcast音頻 ▶ https://goo.gl/sGiwZN
--------------------------------
**追蹤「神經很有事團隊」
🔹鄭淳予醫師:https://goo.gl/NSdFdL
🔹汪雅惠護理長:https://goo.gl/TkbTXg
🔹謝劭玟物理治療師:https://goo.gl/mzmcoe
🔹賴宜婷護理師:https://goo.gl/RM7gg9
🔹楊筱薇護理師:https://goo.gl/25KxZ9
🔹汪俐彣事務長:https://goo.gl/d22Aat
🔹賴通䇇視覺工程師:https://goo.gl/rXxuYe
.
#女性荷爾蒙 #雌激素 #偏頭痛 #頭痛 #疼痛 #腰酸背痛 #關節痛 #骨質疏鬆 #情緒低落 #情緒暴躁 #經前症候群 #更年期 #失智 #皮膚彈性 #心血管疾病 #抗衰老 #腦本 #神經很有事 #鄭淳予醫師
--------------------------------------
📲📲 #快tag需要看到這個的朋友家人
🔜🔜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的YouTube頻道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三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SoundCloud 音頻 ▶ https://goo.gl/8Tigkr
🎧 喜馬拉雅FM音頻 ▶ https://goo.gl/uAf3ab
🎧 Apple Podcast音頻 ▶ https://goo.gl/sGiwZN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小中風治療與照顧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可以開啟中文字幕 給我寧靜的10分鐘,如何從情傷中快速復原,乃銘老師情傷大告白,難道我們不都是成為「恐怖情人」的潛力股嗎?面對情傷和背判時,誰不頹廢、憤怒和焦慮,我們該怎麼辦呢?乃銘老師首次鏡頭前剖析自己的情傷,分享他復原的重要關鍵!🔜 🔜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完整版音頻連結在下方 #影片細節時間軸在下方
--------------------------------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時間軸:
- 我們都是恐怖情人的潛力股 0:45
- 依附關係-從小與『重要他人』關係的複製版 1:25
- 依附關係-焦慮、逃避型態 2:10
- 健康的依附關係-安全堡壘 3:20
- 『拒絕』就是『被否定』嗎?,分手千萬不要自責 4:25
- 乃銘老師的情傷告白-他如何走出來? 5:30
- 好好照顧自己-給自己耍廢空間跟時間 6:15
- 分手後的頹廢低潮-週五的記憶 8:05
- 有意識地做每件事-努力專注於每個當下 9:15
- 專注生活-讓復原療傷一點一滴累積 9:41
- 『關注自己』就是療癒最佳策略-建立依附關係 10:12
- 避免遇上恐怖情人-訣竅在『自我察覺』 10:45
.
#點影片HD開啟高畫質 #記得開聲音
--------------------------------
🎧「如何從情傷中快速復原」15分完整版音頻:https://goo.gl/16uQvm
--------------------------------.
有三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SoundCloud 音頻 ▶ https://goo.gl/8Tigkr
🎧 喜馬拉雅FM音頻 ▶ https://goo.gl/uAf3ab
🎧 Apple Podcast音頻 ▶ https://goo.gl/sGiwZN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的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追蹤「神經很有事團隊」
鄭淳予醫師:https://goo.gl/NSdFdL
汪雅惠護理長:https://goo.gl/TkbTXg
謝劭玟物理治療師:https://goo.gl/mzmcoe
賴宜婷護理師:https://goo.gl/RM7gg9
楊筱薇護理師:https://goo.gl/25KxZ9
汪俐彣事務長:https://goo.gl/d22Aat
賴通䇇視覺工程師:https://goo.gl/rXxuYe
.
#神經很有事 #恐怖情人 #情傷療癒 #自我覺察 #分手 #鄭淳予醫師 #鄭乃銘老師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疼痛專題研究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小中風治療與照顧 在 Fernando Chiu-hung Cheu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致謝議案 - 第三個辯論環節:扶貧、福利、人口政策、教育及人力事務
張超雄議員:主席,我想提一提最近社聯及樂施會發表的兩項研究。根據政府統計處最新的住戶收入數據,在社聯日前發表的研究中,以國際貧窮線顯示,香港現時的貧窮人口達119萬人;貧窮住戶的比例是17.6%;長者有突破,10年來首次出 現超 過30萬名貧窮長者:每3名長者中,便有1名屬於貧窮;貧窮人口中有20萬戶屬於在職貧窮,即這些家庭有成員工作,佔整體貧窮人口超過四成。
樂施會兩天前亦發表了一份報告,訪問了501個居住在"劏房"的"N無家庭",發現七成多受訪家庭等待了四年半仍然未獲得首次編配公屋。這羣朋友居住在非常狹窄,而且租金昂貴的板間房。所以,樂施會建議應該立即增加房屋租金補貼。社聯亦認為現時的貧窮問題嚴重化,是由於最低工資的效果開始減退,追不上通脹,導致貧富懸殊差距惡化。所以,他們建議增加學童午膳津貼、私樓租金津貼、低收入家庭補貼,以及盡快設立全民退休保障。
主席,施政報告有提及全民退休保障。特首在第97段說,僱主、僱員和政府三方供款的全民退休保障建議富爭議性。我不清楚此話有甚麼實質證據,但據我瞭解,過去數年,3項全港性的民意調查顯示,七成以至最近接近九成的香港市民都認為,香港最低限度要研究實施全民退休保障制度。香港大學進行了一項民調,理工大學的社會政策研究中心進行了兩項。我申報,我也是社會政策研究中心一員,但並沒有參與以上調查,從頭到尾也沒有牽涉其中。聲稱全民退休保障富爭議性的說法並沒有任何數據支持,但市民的意願其實已相當清楚,只是梁振英不願意面對和推行,因為他不打算改變現行的所謂"大市場,小政府"格局。他嘴巴好像說得很關心基層,但實際上卻根本沒有觸動任何現有的既得利益。
他現在做甚麼?有關長者生活津貼,政府聲稱每年動用超過60億元,這不是一筆小開支,但長者生活津貼究竟是甚麼?我們認為是四不像。如 果說是扶貧,2,200元 怎麼足夠生活?如果說是敬老,又搞甚麼資產審查?兩者皆不是,政府在搞甚麼?如果說把資源集中幫助有需要的長者,為甚麼不立即廢除"衰仔紙"?為甚麼不讓老人家和傷殘人士以個人作為單位申領綜援?當老人家有經濟需要時,如果家有忤逆子,那又怎麼辦?如果忤逆子連"衰仔紙"也不願簽署,豈非懲罰老人家、懲罰傷殘人士,令他們覺得自己是家庭的負累?由於政策規定要分開居住才可申領,那麼,這項政策究竟是維護還是拆散家庭?不是很荒謬嗎?
如果政府真有心扶貧,為甚麼不推行一些立竿見影的政策?況且,現在說的所謂社會福利規劃,確實可笑。政府說每年如何增加土地、找地方建設一些社福設施,會增加多少個宿位,但現有超過28 000名長者正在輪候。如果未來數年只增加1 700個宿位,是否過於杯水車
薪呢?正在輪候的殘疾人士超過7 300人,要輪候十多年才能入住嚴重智障人士的院舍。我昨天出席一個電台phone-in節目,聽到一名單親家長的來電,說她的小朋友是中度智障,在1999年入紙申請院舍,但至今仍未能輪候到宿位。由入紙至今已過了13年,她的小朋友現在已非小朋友。
究竟政府想怎樣?這是一個甚麼政府?我們要求政府有好的規劃,政府卻說做不到,說要有靈活性。以公屋上樓為例,即使是騙人,最低限度也說說3年便可 -- 這很明顯是騙人,樂施會已說過,根本是四年半也未能輪候到,但政府姑且也先騙騙人。現在卻不然,根本沒有指標,每年只增加數百個宿位,敷衍了事。
政府說要居家安老,甚麼居家安老呢?我們現在有選擇嗎?如果家中有長者,他們跌倒、中風,入院後會怎樣?他們尚未痊癒,醫院的醫生、護士、社工、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已經勸告家人把他們接回家。如果家中無人可以照顧,又或是如果無能力照顧他們,便會跟家人說如果有能力便聘請傭工照顧。即使家人說沒有錢聘請傭工,院方也會要求長者出院,建議他們到私院或津院"排長龍"輪候,說的可能是要等候37個月。達到護養程度的長者,平均壽命不足3年,但輪候期卻長達37個月。所以,主席,平均而言,是沒有人能輪候得到的。
日期:2013年1月31日(四)
時間:上午9時30分
地點:立法會綜合大樓會議廳
議程
http://legco.gov.hk/yr12-13/chinese/c...
小中風治療與照顧 在 腦中風想恢復行動這段"黃金時間"要把握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右腦出血性 中風 ,造成左側肢體功能喪失,經過長期復健,現在日常生活大多 ... 腦 中風 患者肢體功能受損,往往造成家庭 照顧 負擔,在急性 治療 結束後, ... ... <看更多>
小中風治療與照顧 在 長期照顧中風患者心路歷程之個案研究 - 屏東大學機構典藏 ... 的推薦與評價
本研究的目的為了解長期照顧中風患者的心路歷程,當照顧者面. 臨最親愛的父親被診斷出因中風而長期臥床 ... 者及照顧者能量的消耗,增進患者在日常生活表現及復健治療. ... <看更多>
小中風治療與照顧 在 Re: [問卦] 家人突然腦中風- 精華區ck54th122 的推薦與評價
原文吃光光
目前正在照顧中風的爸爸
分享最近照顧的情形
希望可以幫得上忙
我爸爸在農曆過年前因心臟衰竭
住院治療,後來快出院前的半夜
突然發生血栓型的中風。
一開始醫院是說這算小中風
中風的初期階段,照護病人本身較累
需要注意以下的點
一、醫院照護部分
1.約莫1個小時需要幫病患翻身,左右輪流
避免長期維持相同姿勢,而產生褥瘡
(需要幫病患預備一個翻身枕)
2.幫病患躺的屁股下方墊看護墊
這樣不論在醫院、家中,若尿液過多時也不會滲入病床,而需要換床罩
3..如果病患不能下床活動、行動緩慢、無法控制大小便的話,需要包尿布
建議男性的患者,除了用包大人以外
可以在用小的尿片包在生殖器的部位
這樣若是只有排尿的時候,僅需換小尿布,大的就可以繼續使用。
這樣能夠省下一些尿布費用的開銷
減緩經濟壓力
不會包尿布在醫院時也可以請護理師教,我自己也是跟護理師學的
(真的非常感謝護理師!)
4.若病患飲食無法自行吞嚥
有插鼻胃管的話,需要注意管子不要被病患拉出來以外,也要避免跑太多空氣進入管中。
避免病患胃中過多空氣感到不適
此外,還要避免在灌食液體時一次的量太多或太快而產生嗆咳,若反覆嗆咳易增加吸入性
肺炎的風險,而更加不容易照護
5.幫忙病患的患側作復健與伸展
通常中風患者的其中一邊會較無力
像我爸爸是左半部手腳無力,因此左邊就稱為患側,反之亦同。
復健與伸展的部分大多醫院會有衛教單,可以多注意與詢問
如果長期沒有幫病患作復健,筋膜會變得緊而不易活動,甚至變成肌腱炎或五十肩
(像我爸就是這樣,因為痛而一直不動
反而越來越惡化)
二、家中照護的部分
通常中風發生以後看嚴重的程度
政府會有一定的分級評估
作為提供長照的資源分配
以病患能否自理程度的能力作為依據
建議在醫院時可以作巴氏量表
因為從醫生評估到流程跑完有一定的工作日,遇到假日又會順延,巴氏量表是之後出院回
家照護時,可以用於未來欲申請外籍看護的表,要有這個表才能做申請
開始進入照護的細節
1.中風的黃金恢復期為中風發生後的
前三個月,因此要抓住這個時間做復健
2.出院後的居家照護,政府會銜接
長照2.0,有居家服務員到家中幫忙病患洗澡、煮一餐、作肢體關節運動、陪同就醫等項
目,依照病患的嚴重程度,作為時數長度多寡的依據,
越嚴重級數越高,喘息服務的時數越多
喘息服務讓我們可以在假日時,讓居服員來幫忙照顧幾個小時,讓我們能休息一下,不被
一直綁住
3.可以向政府在各地所設的輔具中心,借病床、氧氣鋼瓶、便盆椅、輪椅等
4.今年有長照3.0第一批的復能計劃
讓醫療人員定期來家中關心病患的情況,並有職能、物理治療師來家中陪同家屬帶著做復
健,幫助恢復
也有居家護理師來照看,營養師來看飲食是否均衡以及飲食規劃,
語言治療師作語言的訓練
目前想得到的就這些
長照2.0家中沒有人生病你就不會知道
真的覺得這個政策對於病患家屬是一個壓力分攤的解脫,讓我們能繼續面對生病後的各項
處理。
我自己目前才退伍準備國考
從過年前照顧到現在約莫4個月
確實壓力很大、睡眠不足
不過,我爸爸這樣穩定的做復健確實恢復很多,從無法自行移動,到拿助行器走路,到我
們在旁邊陪同上下樓梯,這個真的進步很多,希望你不要灰心!
中風照護出院後才是長期抗戰的開始
可能有時候還伴隨失智症的情形
累了就哭一哭,有適當的情緒釋放
帖撒羅尼迦前書5章23節上半
:「且願和平的神,親自全然聖別你們,又願你們的靈、與魂、與身子得蒙保守。」
願神在我們家人生病的時候保守每一位
第一次用手機發文,排版可能有點糟
附上每天幫爸爸用的三餐照片
希望這個笑臉能夠給你鼓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9.133.23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56581567.A.DF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