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dcast選物 no. 11】我們與謊言的距離
對社會有貢獻的研究,是把一件 #平面的事 提拉成 #立體的理解 ,與其給我們一個絕對的答案,不如讓社會開始習慣懷疑常見的預設。
例如我們對說謊的看法。
🎙推薦節目名稱:
Hidden Brain|專門談論行為與大腦,我喜歡主持人的選材與剪輯,節目尾聲他也總是認真感謝付出的團隊成員,知性感性兼具的高優質美國公共廣播節目
🎙推薦本集:Liar, Liar, Liar
之前提過的Dan Ariely(連結:https://reurl.cc/R1zZxn),這位在杜克大學任教的行為經濟學家,在這次Hidden Brain節目裡談的是 #說謊 的心理學研究。
除了提到一般大眾普遍過於單純簡化,認為說謊是一件與自己無關的負面行為,同時他也分享了謊言有時有益於我們面對創傷。他的公開演說總是帶給人機智幽默的印象,但其實Dan Ariely在青少年時期遭受嚴重燒傷,全身有百分之七十的面積覆蓋在燙疤之下,長達三十年的治療與手術,帶來的是看不見盡頭的無限痛楚,而謊言,無論是 #自我欺騙 或醫護人員的 #善意隱瞞 ,都在某些時刻讓他擁有相對良好的生活品質。他在節目中提了不少有趣精彩的實驗結論,以下我分享兩個我最喜歡的內容
1️⃣ 不說謊的人不一定是性格好,也許是機會未到
當八卦聊著熟人或名人不誠實的故事,我們總覺得不可置信
「怎麼做得出這種事來?」
Dan Ariely說,如果我們願意陪著眾人口水中醜陋的主角一同回溯謊言開始的第一天,往往起點其實不過是一個 #正常 的決定。他研究採訪過四十位重大的謊言罪犯,其中一位是美國自行車國家隊選手Joe Papp,你會像他一樣賭上自己的畢生努力,成為從中國進口禁藥的職業藥頭嗎?當然不會!但如果你也一樣在短暫離開後重回比賽,發現自己再努力都追不回跟其他隊員的差距,在每夜重複痛苦自責的生活中,另一位選手給了你一張名片,建議你去找某位醫生聽聽他的「建議」,你會不會想撥那個電話呢?
我們之所以沒有因為行騙而身敗名裂,可能是因為 #我們還沒遇上那樣一連串的犯錯機會 ,謊言是一個累加的錯誤,每多走錯一小步,繼續撒謊就更順理成章,大腦機制讓我們不斷適應(continuous adaptation),像強光對眼睛的刺激會逐漸遞減,臭味久了也逐漸無味,能擺脫慣性急踩煞車的人其實違反了大腦設計,一步一步慢慢陷入謊言與自我合理化漩渦的,其實是大腦降低罪惡感的「正常」行為。
#不斷撒謊的自利行為才是正常現象
#能懸崖勒馬的是少見的自律行為
2️⃣ 送你強大的創造力,你願意成為一個大謊言家嗎?
擁有大量想像力的人,較擅長創造非真實的情境,也較容易入戲(go into character),營造出來的謊,連自己都無法脫離。
Dan Ariely在節目中說了一個讓他有點羞於分享的故事,因為他身體有明顯的殘疾外觀(但走動站立沒有問題),有次他無法忍受在機場check in的長長隊伍中久候,於是便偷偷叫朋友去推張輪椅來,坐在輪椅上的他,於是順利獲得優先處理權,但他沒想到的是,這個角色除了不用排隊,其他的事全都是障礙,他無法順利上廁所,登機時也得靠朋友背著他走到座位37D,從紐約飛往倫敦的途中,他半口水都不敢喝,下機時火冒三丈的他,立馬寫了一封信向航空公司抗議,鉅細彌遺地強力抱怨他們對身障人士的不友善設計,他的創意讓他撒了一個很有說服力的謊,強大到他自己都深陷謊言帶來的真實羞辱感,他完全忘記了,自己其實不是輪椅使用者。
#當別人稱讚你很有創意時
#小心能力越大謊話越大
其他Dan Ariely在節目中提到的有趣主題包含:
👉🏼 fudge factors : 撒謊時的自我合理化行為
👉🏼 事前「宣示誠實」跟事後「宣稱誠實」,哪個能減少說謊?
👉🏼 那些能減輕痛苦的謊言
如果你感興趣,下面留言區附上連結讓你聽
如果你想練習用英文摘要這集的內容,歡迎私訊聯繫我
#語言選物 #podcast選物 #學英文 #podcast #說謊 #謊言 #lie #liar
小心能力越大謊話越大 在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能力越大 责任越大. 3.4K views 1 year ago. 王嘉璋. 王嘉璋. 560 subscribers. Subscribe. 51. I like this. I dislike this. ... <看更多>
小心能力越大謊話越大 在 怪奇事物所Incrediville - 如果有人在你面前講白賊 你有自信能 ... 的推薦與評價
如果回答有,那你的朋友真的要小心了 ──因為你可能才是最常講假話的 ... 附註:其他研究也證實,大多數關於說謊者的刻板印象(臉紅口吃手腳扭捏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