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抑的人 #最後火山爆發
#出發點總是過於善解人意
案例:老是壓抑著自我的先生
「我都做到這種地步了,妳還想怎麼樣?」會讓先生說出這樣的話,其實很難,這都是日積月累地壓力造成的,先生今天終於首度發難。
「沒有要怎樣,我只想要你早下班,這樣有錯嗎?」
「早下班是我能決定的嗎?」
「你沒事也待在公司玩手遊吧,這個家有這麼難待嗎?」
「妳在家都在想這個啊?腦袋壞去了是不是?」
「我就是覺得你對家沒心,能盡早下班不要嗎?」
「老子在公司做牛做馬,回家還要被妳嫌,是要逼死我嗎?」
這是他第一次爆發,每一次回到家,太太的酸言酸語都讓他難受。他總覺得太太被他寵壞了,一直以來他不想讓太太擔心,都表現得一副上班很輕鬆的樣子。他希望太太覺得他能力好又勤奮,每一天,他一回家就會立刻弄小孩的尿布、打理家裡的一切,隔天因為沒睡飽掛黑眼圈上班,在公司廁所偷睡覺補眠。他寧可累自己,也不想累到太太。
在第一個孩子來了之後,他們之間不但少了夫妻間的情趣,還多了在教養方面的分歧,和對方無限上綱的要求及不滿。因為孩子的到來,過去他們之間的默契得砍掉重練,反倒要適應新的三人生活,他常覺得早知道生了孩子就要葬送這麼多的快樂、換來和太太之間這麼多的衝突和爭吵,那他寧可當頂客族。可是當這樣想的時候,看到眼前的孩子嘟著小嘴,他又覺得罪惡感十足。
每一次,聽到太太轉向孩子的溫柔,轉過來卻頤指氣使的樣子,他感到難受又氣餒,覺得自己怎麼做怎麼錯,哄孩子也哄不來,好像幫不上忙,只能當局外人,況且他的努力,從來就沒讓太太滿意過。
#當他越害怕,#就越容易做錯事,想回嘴又怕傷了太太的心,於是,他常常把難聽的話說到嘴邊就吞了回去,希望自己不要這麼衝動。
「老公就應該要讓老婆開心」,但是他讓身邊的人開心,自己開心嗎?他不敢想,他只想到現在太太又不開心了,他做得好,得不到稱讚和尊敬,做不好只會換來白眼和惡言相向。
他眼睜睜地看著太太變成惡婆娘,卻無能為力改變什麼。他想起當年他想要脫離跋扈卻壓抑的媽媽,一心想要找個獨立自信的女孩帶他從家裡出走,他極力討好這位女孩,畢竟,他感恩這女孩帶他從家裡出走,只要女孩開心,他就開心,女孩是他的全世界哪,有貢獻的人生是最該喜悅的。可是現在女孩跟媽媽一樣難討好,對他有諸多不滿和埋怨,當太太有越來越多的要求,就讓他更像個壓力鍋,越有壓力就越裝作若無其事,結果換來的是太太更加跋扈的態度,他常覺得自己不被欣賞,不被看重,總是默默承受和承擔壓力,原本以為婚姻能帶他脫離媽媽的掌握,卻掉進另一個媽媽的五指山中。
#過去的鎖鏈,#讓他活成讓大家都開心的人生
壓抑的他,依然想要被太太認可,就像當年他巴著媽媽的眼光那樣,他希望獲得尊敬,獲得贊許,可是在孩子出生後,每一件事情都是新的,他的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新手爸爸的兩份焦慮,讓一切變得失控。
他不准情況失控,他深知夫妻不睦會造成多少家庭的悲哀,因為他就是其中之一。當媽媽和爸爸長年分開,媽媽得一肩扛下許多壓力,她不准自己哭、不准自己鬧,只需要把小孩管好,於是當一位媽媽聽不見心底的哭喊,她就聽不見孩子的哭聲。#她不准孩子有情感的需求,#就像她對待自己的那樣,當她切斷自己的感受神經,意外地也麻痺了孩子的情感需求,他們都活成要讓大家都開心的人生。
可是開不開心的權力在別人身上,當他將自己的快樂構築在別人的快樂上,本身就是件危險的事,也因為過去的習慣而綑綁住自己的腳步,他害怕不被讚美,卻在被讚美時覺得自己不值得,在這樣子的拉扯下,讓他逃脫不出過去的鎖鏈,即便他有怨言,嘴裡說的還是對方愛聽的話、讓對方開心的事,這樣日積月累,一吵架,連話都說不清楚了,#害怕別人不悅的神情,#是他壓抑的來源,但無法承擔不悅,就讓對方更摸不到他的心,阻礙了親密的道路!
從小放棄自己的感受,就像將自己遺落在過去的時空中,閉上眼睛不敢看自己的感受,更難接受對方有感受,看到眼前的孩子,他覺得很吵,很想叫他閉嘴,但這讓他更覺得自己是個糟糕的爸爸⋯⋯
#沒有坦誠相見,#就沒有親近彼此的機會
當我們對童年感到無奈、無力抵抗,這些狀況很快就會形成一種自我防衛機制,這些自我防衛是幫助我們生存下來的方式。一個人如果沒有這個機制,那些痛苦可能足以把人逼瘋。
然而,「否認的初期」就是把自己一分為二,有些人會試著把自己變得更卓越、更有能力,但內心真實的感受其實是害怕、驚惶且迷失,因為害怕,所以我們把這個部分封鎖起來,如果只是暫時放在一邊,等待時間處理,自然會有出口,但有些人會將這種狀況變成一種減壓的昇華力量,讓痛苦變習慣,讓習慣變成自然,習以為常之下,如此一來,他就會更加否認自己真正的感覺,而我們一旦否認自己的感覺,內心就會更難受,卻習慣硬撐,漸漸地也會覺得這樣的硬撐,好像也是女中豪傑、男子氣概的展現,最終演變成「我不需要別人」「談感覺沒用」這樣的結論,但其實某個部分卻也默默哀怨著「沒有人了解我」「我得靠自己」這種一分為二的內在狀態。
#可惜在親密關係中,
#如果沒有袒露真實的感受_沒有冒險,
#就難以親近彼此,
#因此這樣壓抑的狀態,
#足以在親密關係中變成隔閡,
#在日積月累之下阻礙了彼此可以接近
#或更理解對方的機會,
#在下一次的爭執便具有某種程度的殺傷力。
所以,當我們不希望別人看穿內心世界的同時,一方面就先隔絕了自己的感受,認為自己很奇怪,更難以承認感覺很重要,將自己推往一種過度理性的狀態,甚至是排拒感受,認為有感覺很奇怪、很可笑,或者不夠強的人才會有脆弱的感覺,如此一來,就更害怕被批評和評論。
如果我們的父母,待在這樣的狀態,就更不允許孩子有自己的感受,一方面是覺得沒必要,另一方面可能也會嘲笑孩子怎麼會這麼覺得。當孩子感覺到被評論,就更容易感到羞愧、不夠好,如此一來,情緒在這個家就不能被說,「談論感受」所招致的後果是被嘲笑、被挖苦,倒不如不要說,於是這樣的壓抑心態,就意外地代代相傳了下來。在親密關係中就更多,當你的伴侶不准自己有感受,當然他面對你的脆弱和袒露,會冷嘲熱諷或者阻止你袒露,這都是自我防衛的一種展現,更是他不准自己有感受,所以不准別人有感受的展現。
#是你讓現在,#重演過去的場景
於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羞恥感、自我厭惡和自我輕蔑,就這樣傳遞了下去,感染身邊親愛的人也變得不准難過、不准不夠好、不准脆弱,其實是我們承受不住自己的感受,也承受不住他人的。也是我們讓過去的情境復活,透過強迫性的重複行為,為享受快樂創造了相同的悲劇條件。重複的強迫性行為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當現實情境中的情感一旦體驗並清理之後,這種強迫性就會消失了。
如果這個機會沒有被善用,那麼強迫性的重複行為就會持續,衝突不會變少,只有衝突的表現形式,會有所不同。
--
本文作者:黃之盈心理師的暖心園地
本文出處:《#當最親的人成為傷痕》
閱讀更多:https://tinyurl.com/whylovehurt
書籍出版: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
延伸書單:
📖《練習不壓抑》
https://tinyurl.com/in-and-out
📖《大腦依戀障礙:為何我們總是用錯的方法,愛著對的人?》
https://tinyurl.com/wired4Love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翔嵐#鋼鐵花園,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短ターン #ランスロット蘭斯洛特 防劇透,大略翻譯請往下看。 BGM自帶。 ▲26節 化為黃金之鳥的凱妮絲登上了鸚鵡螺號的甲板。 披上黃金鬪衣(?)的凱妮絲現在的靈基是神靈級的,之前頂多算是波賽頓的代行者,但是現在幾乎像是全力全開似的狀態。 瑪修問她:「你失去了御主,也沒有守護這個...
就像她對待自己的那樣 在 翔嵐#鋼鐵花園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最短ターン #ランスロット蘭斯洛特
防劇透,大略翻譯請往下看。
BGM自帶。
▲26節
化為黃金之鳥的凱妮絲登上了鸚鵡螺號的甲板。
披上黃金鬪衣(?)的凱妮絲現在的靈基是神靈級的,之前頂多算是波賽頓的代行者,但是現在幾乎像是全力全開似的狀態。
瑪修問她:「你失去了御主,也沒有守護這個異聞帶的理由了。即使如此,你也仍然要選擇一戰嗎?」
原本大家還不太能理解事到如今為何她要多此一舉打一次,她搔搔頭想了一下怎麼讓我方明白。
她舉了如果立場反轉,那麼你們會不會出戰這個例子,藤丸馬上就理解了她的心情。因為藤丸也回答了會出戰。
凱妮絲不是為了替奧林帕斯復仇,而是為了基里什塔利亞這名御主的存在而戰。
也算是替他先前說的約戰而前來赴約。
(這一下子就讓凱妮絲有情有義的性格立體了起來。)
老福還特地問藤丸,畢竟御主的魔力已經到達臨界值,但是藤丸堅持完成凱妮絲的願望。
---
戰敗後的凱妮絲勾起跟基里什塔利亞的回憶,問他如果他真完成了新世界讓所有人都變成神,那他要怎麼辦?
他說他會找塊地方隱居起來渡過餘生,這樣就夠了。
凱妮絲覺得他是個笨蛋,特地開創一個新世界,卻如此對待自己,沒有任何回報。
可是當下就是被這樣的隊長給感動了吧。
所以才配合他、全程完成他的計畫。
痛快的打完了這一場,凱妮絲豪爽的消逝了。
---
佩佩的登場與道滿的鏡頭讓人覺得後續很有戲…道滿你下次又想搞什麼事了?
異星神的另外兩騎神父與千子村正的對話中,得知了異星神為了尋找更強的容器,已經轉移走了。
村正還想著這地球上哪還有什麼更強的容器,有找到適合的不是就該偷笑了嗎。
神父居然給了ORT的情報……………………………………………………天,這訊息有點爆炸。
不知道TM其他世界觀設定的玩家可以去看一下百科:https://zh.moegirl.org/zh-tw/ORT
---
最後拿到奧林帕斯居民雙子留給藤丸立香的錄影,是武藏還在時的錄像。
這邊紀錄的是一些感性的真心話,也帶出居民雙子真正想要的未來。
馬卡利歐斯:「倘若存在百萬分之一、億分之一的可能性……
倘若在弒殺眾神、背叛眾人後,還能被允許祈願的話——
我們也想……哪怕一次也好,想要看看明天的……在那之後的模樣。」
馬卡利歐斯:「我啊……好想看看姊姊變為大人的樣子。」
阿黛蕾:「真傻。就算不說……我也一樣啊——」
---
通關禮裝翻譯:(來源Mooncell)
「沒錯,的確是個好主意。一般般的好主意!
如果破神作戰可以一帆風順,圓滿結束的話,
大家就一起,舉辦一場酒宴吧。
要準備很多美味的料理!」
雖然取得了勝利,但終究沒能實現那個約定。
已成往昔的記錄。
仍然殘留在心中的那些閃耀的回憶。
即便如此,要是未來變成那樣就好了,你們人類一定會如此祈願,並將其化為奮起的力量吧。
就像在無明之棺中。
作為一位御主達成了眾多『如果』的、微不足道的他一樣。
---
2-5.2 END.
就像她對待自己的那樣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恐懼症 #特別 #十個特別的恐懼症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你有特別害怕的東西嗎?或是怕困在黑暗的密室裡,還是怕一些可怕的昆蟲呢?
為什麼人會恐懼?所有的動物包括人類都會恐懼,是因為這是保衛自己的一種表現。而這種恐懼會刺激肌肉,令身體可以在突發情況之下,做出最快的反應。有些人是因為以前被狗咬過,就會開始怕狗,這可能是身體上的傷痛,深烙在那個人的大腦裡面,我們從小都和害怕為伍,害怕看鬼戲,看了過後晚上不敢看鏡子,或要藏在被窩裡面。
害怕考試,我到現在還會發明天考試的夢,有幾次了。。。當醒來過後就在那裡想。。。我不是畢業很久了嗎?
害怕被父母罵。。。害怕看到陌生人,。。。。等等
每個人的心裡面深處都有一個恐懼,有些是其他人無法了解的,甚至他自己也不明白為什麼他會害怕那樣東西,我有個朋友是非常怕蜘蛛,是的,他是男的。他怕到那個程度呢?就算是你T-shirt上面印有一個細小的蜘蛛圖案,他都會無法直視,甚至跑到遠遠的。有一次我們去看The lord of the ring 第三集,裡面出現一個非常大的蜘蛛。。。他直接把頭缩進T-shirt裡面,我們可能不明白他為什麼害怕,還在笑他。
我有問過他,你小時候曾經有被蜘蛛咬過嗎?他說沒有:他說:看到蜘蛛的時候,就好像把一隻好像狗那麼大的蜘蛛放在你面前,你會不害怕嗎?
如果這樣想的話,我也會害怕啦~~
那麼我們所聽過常見的恐懼症包括:畏高症,幽閉恐懼症,密室恐懼症,廣場恐懼症,就是害怕人群,或是很多人密集的地方,懼血症,舞台恐懼症等等。
但是有些恐懼症,是到現在心裡學家也無法解釋為什麼他們會懼怕這些東西。
1. 花生醬恐懼症
Er…不明白,難道他吃花生醬時,被它啃過?不會吧!他們說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害怕花生醬粘在上顎上,不會掉下來。。。。Er…Ok, 那你就直接吞吧?這些是出現在一些從小被媽媽迫吃麵包搽花生醬而產生一種心理創傷(好像講到有點嚴重),或產生一種極度的厭惡感。
還是不明白,大家怕吃香菜嗎?我是蠻喜歡吃啦~
2. 過馬路恐懼症
這個我還可以理解,有時甚至很難判斷要幾時才可以過,你可能認為他們只是怕被車撞,但是這些患者並不會對行駛的車輛恐懼。就算沒有車,對於他們來說,過馬路好像過一條充滿鱷魚的河流。尤其是在十字路口更為懼怕,就好像四面八方被鱷魚圍著。。。那這些人應該不能住在城市吧?
3. 玩偶恐懼症
這個也可以理解,大部分看完一些娃娃靈動事件,或是一些以娃娃為主題的鬼片,應該對於那些好像人偶的娃娃開始懼怕吧。但是這些患者並不是只害怕人偶娃娃,連一些動物娃娃,布偶也會害怕。懼怕人偶我可以了解啦~~越擬人的就越恐怖,尤其是自己一個人在房間裡面,你那裡知道它會不會突然的動了,或是突然出現在你旁邊。。。。
想想下,我也好像有這個恐懼症哦。。。
4. 注視恐懼症
這個類似好像舞台恐懼症和人群恐懼症,就是害怕別人注視自己,他或她並不是要用眼看到對方看到自己而恐懼,而是當有人在注視自己,可能有些人在後面看著自己,他們就會想把自己藏起來。我覺得這些會常發生在女生身上吧~如果一些咸濕佬一直往你身上的部位毫不避忌的看,你也會覺得不自在吧。還是有人會有:不被人注視就會不舒服的病嗎?
5. 13恐懼症
這個其實應該跟傳說有關吧!就是黑色星期五,13號就是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所以在西方,13代表不詳,或東方十三,廣東話裡面就是‘實生’,一定能活的意思,被認為是好數字,關於13號的患者,包括希特勒也是患者,那大家知道他最害怕是什麼嗎?答案就是吃飯,大家都知道希特勒是素食者,他身體有接近14個試毒員每一餐為他試毒。
6. 牙齒恐懼症
這些患者害怕看到牙齒,凡是有人露出牙齒,他們就會害怕,那麼這些人如何刷牙呢?聽說是閉上眼睛來刷的。。。我好像每天醒來都是閉著眼睛刷的啦~~除了他和其他人的牙齒之外,動物的牙齒也害怕,是不是小的時候給人咬過嗎?
7. 小丑恐懼症
在美國非常多人有這個小丑恐懼症,他們看到小丑就會害怕,就會聯想小丑的臉變成扭曲的臉孔,是不是因為蝙蝠俠的Joker?還是最近的IT呢?不過的確在美國有這一個都市傳說,凡是有Joker上映的電影過後就會有人效仿,而發生恐怖的事件。可能那些事件是比小丑更恐怖吧!
8. 衣櫃恐懼症
很多的電影好像大部分的鬼或怪物都是藏在衣櫃裡面的,所以這些患者不可以在房間裡面放衣櫃,每次睡前看到衣櫃就會幻想裡面會跑出什麼東西出來。
9. 鏡子恐懼症
這些患者看到鏡子就會害怕,並不是因為他的樣子很抱歉所以害怕,而是他們覺得看到鏡子,會被鏡子吸進去第三空間裡面,所以不敢看鏡子。那麼這些人駕車時怎麼辦?就不可以看倒後鏡咯~
10. 洞口恐懼症
他們對於有洞的東西都會害怕,尤其是很多孔的那種,例如說甜甜圈,polo糖,或是一些人的臉,那些火山洞等等。
除了這些特殊的恐懼症之外,還有岳母恐懼症,肚臍恐懼症,樹木恐懼症,花朵恐懼症,起司恐懼症等等的恐懼症,有些人選擇去面對他們的恐懼,例如我有個朋友是怕狗的,她的朋友就送了她一條小狗,結果她就愛上狗了,但是這種方式並不是適合全部的人,例如我朋友那個case,難道我送給蜘蛛給他嗎?或是送花生醬給那個花生醬恐懼症的人嗎?其實你們想起來,你懼怕那樣東西是因為你用你的大腦,把它放大,再自己加鹽加醋添加自己的恐懼,其實面對比你想像中容易一點。
我們人生中最害怕的有三樣,害怕被人背叛,失敗還有死亡。每個人經歷過背叛就會開始不再相信人,或去傷害別人來保護自己,害怕失敗所以不敢再嘗試,面對人生中的終點而感到焦慮恐懼,
經歷無數的失敗才會成功,其實我覺得他們並不是害怕失敗,而是不知道失敗很多次後會不會成功,到頭來一事無成那才是可怕的。但是連失敗都沒有經歷的人一定不會成功的。
背叛,其實是用別人的過錯懲罰自己,為什麼他要這樣對我,我對她那麼好。其實只是你遇到不對的人,我們還是需要用心對待人,那麼以後遇到對的人的時候,他才會知道你的真心。
至於死亡,每個人都會害怕那一種閉上眼睛,你的意識不再屬於你的那種恐懼,你會在想,‘我’會在哪裡呢?‘我’是否還存在呢?
這是每個人都無法避免的,我們需要坦然的面對死亡,可能是因為人生有限,所以我們才會珍惜吧。所以珍惜當下,好好的為自己而活。
好了!今天的影片就到這裡,大家有什麼特別恐懼的事情或東西嗎?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們下個影片見,Bye Bye
就像她對待自己的那樣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12/12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8期(僅剩最後"1"位名額)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11/09(五) 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1/25(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人類的認知運作當中,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叫做「假記憶」。「假記憶」就是哦,其實它在你過去的生命裡,沒有真正發生過那件事,可是呢你每次回想,甚至於,都會比真實發生的事情,來得更深刻、更明確;而且你還深信不疑。
不知道你有沒有那樣的經驗,就是你一直相信小時候,曾經發生的某件事。可是在事後,在某個特殊的緣分底下,跟相關的人印證、核對之後,你才發現其實並沒有發生那件事。但是,你對於這一切的經過卻異常的清楚。
其實在心理學上,最有名的「假記憶」的例子,就是皮亞傑的故事。皮亞傑呢,他是一位心理學大師,他被譽為「發展心理學之父」。據說皮亞傑在兩歲的時候,曾經被誘拐,在他的記憶裡面,是奶媽阻止了壞人並且救了他。
可是呢,在皮亞傑15歲的時候,收到這位奶媽寄來的信。奶媽告訴他,有關於誘拐的記憶,全部是捏造的。而且所有的情節,都是她自己創作之後,不斷說給皮亞傑聽;也就是說喔,皮亞傑其實沒有被誘拐。
而這一切的故事,都是他的奶媽跟他捏造的。可是對皮亞傑來說,「假記憶」非常、非常的強烈,以導致於他可以把當時的狀況,甚至於,連誘拐現場的感覺,都講得非常、非常的清楚。
這個從小就被灌輸的「假記憶」,就像是一個揮之不去的事實一樣,留在皮亞杰的腦海裡。所以,其實從這裡可以知道,我們人類的記憶,其實是非常不可思議,可是也很不可靠的。
對於皮亞傑來說,就算他可以從客觀的角度,把這個「假記憶」全部否定掉。可是,在他主觀感受上,還是認為那是一件真實發生的事。因為,對他來說這個「假記憶」實在是太真實了。
然而,當你理解到這裡的時候,如果我們面對過去,對於我們遭遇過的一切,其實它都有可能是造假,或者是扭曲的狀況。那麼這時候,我們何不把它反過來運用呢?
什麼叫「反過來運用」?這就是我經常跟學生分享的,你沒有辦法改變的過去,但是你可以「重新詮釋」它。第一個你的過去,那些你覺得不OK的、受傷的,或者讓你很不舒服的,它有沒有可能是假的呢?
那麼如果它有可能是假的,你就不用一直活在自己覺得,自己沒有被好好對待跟照顧,這樣的心理缺憾裡面。可是如果它是真的,那麼你能不能從今天的角度,去「重新詮釋」那一段已經發生過的經驗?
也就是說,可能你覺得在自己的原生家庭裡,你並沒有被好好的對待,可是「重新詮釋」是什麼?
對,我是沒有被好好的對待,但是也因此,我長出了怎麼樣去看臉色、我長出了怎麼樣有效的去適應,別人情緒變化的時候,可以做怎麼樣適當應對,讓自己不會受傷害;甚至於,可以得到自己能得到的。
是的,當你這樣子「詮釋」的時候,你發現了嗎?你至少在你今天,此時的生命,你是有力量的。而且那個帶有遺憾的過去,它對你的影響,就會相對的越來越少。
所以,當你聽到這邊,面對那些在你記憶深處當中,早年的那些缺憾,有沒有可能重新認識它、重新確認它?因為,如果你一直相信的版本,未必是真實的話,那麼很有可能這件事情,你是一直在「假記憶」的認知底下,把自己困住了。
然而,如果你拍胸脯保證它絕對是真的,沒有關係,不管它發生的事情是什麼。每個人都可以有一份自覺跟自主,就是「重新詮釋」這一切。
就像是我們可能都聽過的,那萬年老話一樣,當桌子上有半杯水的時候,你可以說:「只剩半杯水」,你也可以說:「還有半杯水」,這就是一種「詮釋」的方法。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跟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12月12號,開課的『人際回應力』。
這一門課,會用有系統的方法,來讓你學會怎麼樣「辨識」對方的情緒,並且依此創造出更好的連結。這也是我們今年最後一期『人際回應力』課程;所以,如果你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4、5月之後了。
在我錄音的同時,我們的名額也在倒數了,所以我真心期待,能夠在12月12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