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生活 ~ 一技之長】
導遊十幾歲在西班牙上高中遇到的第一個文化衝擊是:西班牙學校的成績是從 0 到 10 分,滿分是 10 分,當我的西班牙同學知道台灣的滿分是 100 分時,非常驚訝,不了解為什麼台灣學生要分分計較!
西班牙人不太計較分數是有道理的,當時我們西班牙高中的考試都是申論題,沒有選擇題、是非題,沒有像台灣那樣錯一題扣一分(西班牙的 0.1 分),老師只能「大概」評分而已,所以,不論是學生或是老師都不會計較那個區區 0.1 分(台灣的 1 分)。
或許,西班牙人大而化之的樂觀個性是從小來的,畢竟,西班牙人眼中的「區區 1 分」,是台灣人眼中「分分計較的 10 分」,他們從小就不去計較嘛!
而且,對西班牙人來說,沒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他們覺得,成績好壞跟未來沒有密切關係,求職的時候,工作經驗跟資歷比文憑還重要,而在實際的就業市場上,一技之長更重要,所以,水電工、技術人員的收入比坐辦公室的人還多,在企業的眼裡,沒有工作經驗的大學生最沒用,什麼都不會,他們反而寧願聘請學歷沒那麼高,卻有經驗、有專長的人。
至於一技之長有多重要,足球員就是個最好的例子,在西班牙,足球員不但高薪、社會地位高、被球迷當神來崇拜,還娶貌美名模當老婆 ....
西班牙人對技職專業的看法跟台灣人士大夫心態比起來,天差地遠。十多年前,我因為租的房子的廚房水管塞住,很天真地找個水管工人來,他帶一個專業通水管的藥劑(外面商店沒有賣的那一種),五分鐘解決水管堵塞問題,交通費加上工資收了 120 歐元(四千多台幣)!從此家裡換水龍頭、修水管、換電線、修插頭 ... 都是自己 DIY,因為,在西班牙找個專業水電工非常非常貴,專業水電工賺的錢搞不好比醫師高(註一),所以,西班牙的專科學校其實相當熱門,一技之長很重要。
在西班牙眾多專科學校裡,有幾個歐洲馳名的,例如 Ubrique 小鎮的皮製品工匠專科學校(Escuela de Artesanos de la Piel de Ubrique)是其中之一,這個皮製品工匠專科學校因為名額有限(一年只收 20 個學生),現在竟有超過 800 人在候補名單上。
另外,西班牙西北部的加利西亞地區盛產花崗岩,從 1979 年起,在那裡就有個石匠專科學校(Escuela de Canteros de Pontevedra),繼續這項百年行業的傳承,因為其特殊的課程,學生裡不僅有西班牙人,還有其他國家例如德國、義大利 ... 等人。大家可別小看石匠喔!從 Pontevedra 石匠專科學校出來的石匠接工作接不完,修復英國西敏宮(Palace of Westminster)、大本鐘、美國國會大廈、里斯本的基亞多區、朝聖之路終點 Santiago 的主教座堂都是出自這個石匠專科學校畢業生之手,連聖家堂的工程都少不了他們。這個石匠專科學校的畢業生也曾聲明願意幫忙修復遭祝融之災的巴黎聖母院。
在西班牙,真的少有人會去計較那區區幾分,成績不好沒關係,找到自己的興趣,學得一技之長才是重點!
註一:西班牙有全民健保,西班牙健保局自己有社區診所(類似衛生所)跟大醫院,整套醫療系統從最基礎到最高層都是國家的,醫師算公務員,所以不屬於特別高薪人士。
照片:聖家堂 Basílica de la Sagrada Família
#西班牙 #生活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8萬的網紅Dream Chef Home 夢幻廚房在我家,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要訂閱我喔!☆訂閱Vivian每週看新片,請記得開啟YouTube🔔通知! 🌸食譜: 這次來玩無麩質「米鬆餅」。沒錯!100%用生米做的呦!超好呲😋 把液體材料用優格取代,能造成更蓬鬆濕潤的組織。 但因為隨便修改其中的材料,即便是一點點都會造成結果的不同,所以請大家先按照我的配方做過,想要...
「廚房裡的科學重點」的推薦目錄:
- 關於廚房裡的科學重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廚房裡的科學重點 在 Agnes Chee謝嫣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廚房裡的科學重點 在 戀戀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廚房裡的科學重點 在 Dream Chef Home 夢幻廚房在我家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廚房裡的科學重點 在 Dream Chef Home 夢幻廚房在我家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廚房裡的科學重點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廚房裡的科學重點 在 108大龍三年級自然課- #單元重點U4 #廚房裡的科學...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廚房裡的科學重點 在 [Full video]國小3 /自然4單元/廚房裡的科學/實驗示範 的評價
- 關於廚房裡的科學重點 在 廚房裡的科學教案的原因和症狀,YOUTUBE、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廚房裡的科學重點 在 廚房裡的科學教案的原因和症狀,YOUTUBE、MOBILE01 的評價
廚房裡的科學重點 在 Agnes Chee謝嫣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書展講座「改變世界的味道」官方錄影,重點摘錄如下:
1. VEA的Chef Vicky,首開「中式法菜」(Chinese X French)先河,把中式經典食材,而且是最難駕馭的食材:海味裡的海參、花膠、乾鮑,以法菜概念和烹調表達,引起西方美食圈的廣泛關注,也讓許多對中菜不熟悉的歐美食客接觸到這些獨有的中菜食材,以一己之力將發揚中菜這回事提升到另一個層次。
2. 大班樓的創辦人之一葉一南,一開始便決定「孤身走我路」,摒棄中菜的靈魂——上湯去做菜,以免所有味道被同化,廚房裡的調味不要說味精、雞粉,連蠔油都沒有。他們煉油,各式各樣的油:蔥油、蝦油、蟹油、薑油、香茅油....去提味,也熬煮肉類的原汁,如鵝汁、牛肉汁等去入饌。
3. 莫斯科雙子花園——詩人的情懷、科學的頭腦、廚師的技術,令他們獨特且前衛。把乾式熟成方式用來處理蔬菜、自家釀造不同蔬菜酒來作pairings、熬煮蟹高湯來當噴霧培植菇菌好讓菇菌吸收天然鮮味,各種概念前無古人但又合情合理、執行到位。他們一早站在未來的街頭,等你走過去跟他相遇。
4. 壽司之神小野二郎,從吃法餐吸收到靈感,改革了江戶前壽司的流程——從淡味到濃味,引領壽司omakase步入新紀元;小野二郎的握壽司的功力,他出手如何牢牢操控著壽司的溫度與節奏,他把玩溫度與速度的「海膽雪糕」(海膽壽司)與「熱雪糕」(穴子壽司)完美演繹他的快狠準,恐怕是無人能超越的境界。
5. 蔬食之神Alain Passard,影響中生代、新生代廚師都視擁有自己的菜田、從源頭控制食材素質為必要;做菜沒有固定食譜,如何捉緊概念去創造和變化。
6. 以香港二星餐廳Ecriture和三星餐廳Caprice的菜式,拆解法菜味道的結構、邏輯等等。
#改變世界的味道
#worldchangingflavours
#agneschee
#謝嫣薇
#香港書展2021
#hongkongbookfair2021
廚房裡的科學重點 在 戀戀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推薦好書 #贈書 #抽獎
恭喜以下二位中獎了,再請私訊我您的寄送資料,我會再轉交出版社寄出喔! 謝謝大家!
洪慧伶
Cissi Tsai
---------------------------------
謝謝出版社空投一本好書來,
下午小孩上視訊課時,
我也就窩在沙發上把書讀完了。
很喜歡這一類滿滿料理科學的書籍,
套一句最近流行話:
「科學的事用科學的方法來處理」(笑~)
可以幫助自已免去很多在廚房裡的冤枉路!
舉例來說,
常常有人做水煮蛋時都會遇到剝蛋殼時
有時候很順利,但也常常把蛋剝得坑坑疤疤。
有些食譜會告訴你,在蛋屁股用圖釘刺一個小洞,
對於每天吃蛋煮蛋的我可以告訴你,
刺一個小洞這方法根。本。沒。有。用。
但我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了,
原來新鮮的蛋就會容易黏著蛋殼,
所以別急著用新鮮蛋來作醣心蛋。
重點來了
👍如何辨別新鮮蛋和變老的蛋?
👍只要把蛋放在水裡就可以辨別出來!
//
像這樣受用無窮的軟知識在這本書中滿滿都是,
例如:熱的食物可以直接放在冰箱中嗎?
例如:如何避免冰涷蔬菜口感不好?
例如:罐頭蔬菜會比新鮮蔬菜營養嗎?
這些生活中很常遇到的問題,在書中都會找到用科學的答案喔,
我受益多多,非常推薦給大家!
很謝謝聯經出版割愛了二本書來給戀戀家的讀書抽獎
歡迎大家熱烈留言喔!
等不及抽獎的朋友,也可以直接到網路上訂書
現在只要購買《原來,食物這樣煮才好吃!》,
就有機會抽中「料理噴油罐&清潔組」(市價780元)
博客來:https://linkingunitas.com/b16904642
聯經:https://linkingunitas.com/l16904642
Momo:https://linkingunitas.com/m16904642
誠品:https://linkingunitas.com/e16904642
金石堂:https://linkingunitas.com/k16904642
————————————————————————
▌抽獎活動
贈品內容《原來,食物這樣煮才好吃》乙本,共2名
截止期間:2021/6/17 時間23:59
參加方法:在此貼文下方留言:
【 @一位朋友,再留下“我想要《原來,食物這樣煮才好吃》這本書“】
在本篇文〝按讚 + 分享〞此文到您的臉書(必要的)
一定要是戀戀家的粉絲朋友(請先在專頁按讚)
中獎公佈:2021/6/20
※本活動贈品寄送限台灣本島。
廚房裡的科學重點 在 Dream Chef Home 夢幻廚房在我家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記得要訂閱我喔!☆訂閱Vivian每週看新片,請記得開啟YouTube🔔通知!
🌸食譜:
這次來玩無麩質「米鬆餅」。沒錯!100%用生米做的呦!超好呲😋
把液體材料用優格取代,能造成更蓬鬆濕潤的組織。
但因為隨便修改其中的材料,即便是一點點都會造成結果的不同,所以請大家先按照我的配方做過,想要更改份量或食材,就等成功後再自己慢慢實驗了。
考量到很多新手朋友對於掌控米糊發酵的狀態有困難,所以這個鬆餅是用無鋁泡打粉膨發的,可以增加食譜的成功度,新手也能輕鬆掌握。
用相同配方米糊來製作雞蛋糕也可以,如果有小V機器的朋友,一定要玩玩看這個配方,真的粉好吃!
一起動手來做米鬆餅🥞
📌詳細文字食譜🔗
https://reurl.cc/v5rnX1
📌影片小撇步
{米麵糊重點整理}
👉只要打到無一點米粒殘留(細緻)、溫度不超過42度C基本上隨便你怎麼打。(石磨也可以)
我影片必須考量到所有人有可能遇到的狀況,所以會比較謹慎,有停機、刮杯等動作。
👉溫度只是為了加快酵母發酵、幫助發酵,酵母喜歡接近人體的溫度。
如果沒有這樣的溫度就算在冰箱低溫冷藏發酵也可以,基本上就是想辦法讓米糊發酵至接近2倍(1.8、1.9倍)
👉米糊容易表面乾燥,所以任何靜置時,盡可能保濕、噴水霧。
👉基本上有點溫度都能感覺麵糊是活的在呼吸(仔細看),如果沒動靜,酵母應該死了。
我用即溶速發酵母,要換任何其他天然酵母皆可,但請重新換算用量,網路很多分享。
👉不要問能做多少片,因為跟每片大小有關,也可以一份只做一片。
{請諒解}
烘焙料理是一門科學,是條實驗之路!即便光是一樣食材的變化,好比水多加10少加10?結果就大不相同了,何況食材那麼多種,變數就更大了!我無法把每種變數都做過,所以所有改配方的問題一率不回答。
希望有興趣食譜的朋友先試一回這個版本是否能在家也成功複製出來?成功後再自己實驗修改配方,機器工具品牌很多,我也無法每台都試,變化版請自己實驗囉!
{保存}
請盡量新鮮吃現做現吃啊!沒吃完就密封好放冰箱冷凍可放一個月不是問題,想吃回蒸回烤即可。
👩🏻🍳 食材 Recipes(直徑10cm約6片)
米180克(泡水後240克)
優格160克(牛奶或優格皆可)
楓糖漿或蜂蜜40克(或砂糖24克+清水16克)
檸檬汁3克
鹽1克
冷壓椰子油40克(奶油或液態食用油也可以)
無鋁泡打粉12克
✅檸檬汁能綜合掉泡打粉的味道建議不要省略
☘️料理名稱&做法不一定正統,食譜純粹以個人經驗改良分享 ,請多包涵指教。
🌹About Dream Chef Home 夢幻廚房在我家🌹
❤️合作事宜請聯絡Email ↓ dreamchefhome@gmail.com
微博🔗 https://bit.ly/3iTm3Wu
Facebook🔗 https://goo.gl/tM5wCF
Instagram🔗 https://goo.gl/ekbJa3
團購FB私密社團 ➩ https://pse.is/FGESW
完整的食譜影音教學頻道🔗 https://goo.gl/wD27iV
👉我的書這裡購買:https://goo.gl/dGZkFS
💗夢幻廚房精選好物賣場連結底加▶️ https://bit.ly/2VAk3Zd
⚠️ This video is no sponsor ❌
#夢幻廚房在我家 #生米鬆餅 #米鬆餅 #鬆餅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4F59j7AITNw/hqdefault.jpg)
廚房裡的科學重點 在 Dream Chef Home 夢幻廚房在我家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記得要訂閱我喔!☆訂閱Vivian每週看新片,請記得開啟YouTube🔔通知!
🌸食譜:
無麩質生米蛋糕🎂來囉!
這次分享口感相當濕潤,口感接近海綿蛋糕體的100%米蛋糕,無麩質純米做蛋糕的第一個重點ㄧ定要選吃飯的白米,在來米不適合,我影片用越光米,也可以使用壽司米、珍珠米這類水份充足,口感Q彈的粳米類。
米糊一定要打到無一點米粒殘留細緻的狀態,然後溫度不可超過45度C(因為粉漿被熟化會變硬,過度黏稠)基本上就是打細,要像傳統用石磨我也沒意見😆
用普通果汁機難打到完全細緻無米粒殘留的狀態,所以建議要用破壁型調理機,才能打到完全無米粒殘留的狀態。
如果份量是加倍打,通常破壁機直接連續打1:30秒就可以很細緻,不需中途停機刮杯的動作,因為量大不會有食材噴濺到杯邊的問題!
👉影片相關的機器、小工具等,不定期優惠團購請至連結🔗 https://bit.ly/2VAk3Zd
{請諒解}
烘焙料理是一門科學,是條實驗之路!即便光是一樣食材的變化,好比水多加10少加10?結果就大不相同了,何況食材那麼多種,變數就更大了!我無法把每種變數都做過,所以所有改配方的問題一率不回答。
希望有興趣食譜的朋友先試一回這個版本是否能在家也成功複製出來?成功後再自己實驗修改配方,機器工具品牌很多,我也無法每台都試,變化版請自己實驗囉!
{保存}
請盡量新鮮吃現做現吃啊!放拉鍊袋常溫2-3天沒問題,沒吃完就密封好放冰箱冷凍,可放一個月不是問題,想吃回蒸回烤即可。
📌詳細文字食譜🔗
https://reurl.cc/zbREZp
📌影片小撇步
1.因為膨發必須靠泡打粉跟小蘇打粉,不加無法膨發成蛋糕的口感。檸檬汁能中和小蘇打的味道,建議要加。
2.此蛋糕體內部濕潤,放常溫下2天都還很濕潤,但無防腐劑建議儘早食用完畢。
3.此蛋糕體加上鮮奶油口感更好,可以錶花製作成生日蛋糕。
4.豆漿也可以改成牛奶。
{米麵糊重點整理}
👉只要打到無一點米粒殘留(細緻)、溫度不超過42度C基本上隨便你怎麼打。(石磨也可以)
我影片必須考量到所有人有可能遇到的狀況,所以會比較謹慎,有停機、刮杯等動作。
👉米糊容易表面乾燥,所以任何靜置時,盡可能保濕、噴水霧。
👩🏻🍳 食材 Recipes
米150克(泡水後約200g)
杏仁堅果40克
豆漿110克
楓糖漿或蜂蜜80克
檸檬汁2小匙
自製香草精數滴
鹽2克
冷壓酪梨油(液態油奶油皆可)80克
無鋁泡打粉8克
食用小蘇打粉5克
✅使用模具:圓形蛋糕模直徑12.7Cm活底可拆式
☘️料理名稱&做法不一定正統,食譜純粹以個人經驗改良分享 ,請多包涵指教。
🌹About Dream Chef Home 夢幻廚房在我家🌹
❤️合作事宜請聯絡Email ↓ dreamchefhome@gmail.com
微博🔗 https://bit.ly/3iTm3Wu
Facebook🔗 https://goo.gl/tM5wCF
Instagram🔗 https://goo.gl/ekbJa3
團購FB私密社團 ➩ https://pse.is/FGESW
完整的食譜影音教學頻道🔗 https://goo.gl/wD27iV
👉我的書這裡購買:https://goo.gl/dGZkFS
💗夢幻廚房精選好物賣場連結底加▶️ https://bit.ly/2VAk3Zd
⚠️ This video is no sponsor ❌
#夢幻廚房在我家 #生米蛋糕 #蛋糕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2AV8p-ApF0/hqdefault.jpg)
廚房裡的科學重點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幸福工作坊》當愛情卡遇見能力強項卡工作坊~2020/01/04 開課(僅剩四位名額)
讓你長出享受「愛」的體質,迎接你想要的親密關係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1903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1/17(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這一集的內容很特別,可以說是專程為我的忠實觀眾所錄製的。
自從我們「一天聽一點」的頻道成立以來喔,就受到很多終身學習者的喜歡,因此呢,我也經常收到很多朋友的提問。
而最多人問到的問題就是~「我真的好想要學習,但實在沒有時間,那我該怎麼辦呢?」
事實上喔,在我的學員裡,就有很多人也有這樣的困擾,所以我有很多例子能跟你分享。
只是在我幫你拆解「時間不夠用」這個議題之前,我必須先提醒你,在這個資訊爆炸、科技快速發展的時代,能夠吸引注意力的人、事、物,本來就很多。
再加上我們日常的工作、生活,這些例行的事物,不斷主動或被動的,排進我們的行程表裡;於是喔,「時間的零碎化」就成了這個時代的必然產物。
只要你能夠認清「時間零碎化」,那是一定會發生的,那麼我們來面對「時間不夠用」的問題,才能夠找到恰當的解方。
那你一定很想知道,在時間零碎化的前提底下,到底我們可以怎麼做,讓時間足夠你使用,甚至於保持學習的習慣?
舉個例子來說,我有一個學員,他工作在台北,但為了擁有自己的家,所以選擇在桃園買房子。
雖然每天喔,要花二個小時在通勤上面,但仍然可以利用在火車、客運上面的時間,收聽我們的內容;甚至於加入「啟點線上學苑」的課程,來保持學習。
我還有一個學員,因為結了婚、生了孩子、當了媽媽之後喔,她選擇留職停薪,全心全意的在家裡照顧自己的孩子。
但她很清楚知道,自己兩年之後是要重返職場的,所以喔,格外重視持續學習的重要。
只是我們都知道,新生兒喔,每隔二、三個小時就要喝奶啊、換尿布啊、要陪伴啊,而且喔專心照顧孩子的母親,其實是很辛苦的。
所以呢,我這位女性學員她也需要休息,於是喔她的學習時間變得更破碎,不過很讓人感動的是,她還是能夠趁孩子睡著的空檔,抓緊零碎時間來幫自己進修。
你聽到這裡會不會很好奇,我們從小學讀到大學,不都是一堂課四、五十分鐘,甚至於九十分鐘不間斷。
而且呢,還常聽大人說這樣的話:「讀書啊!就是要能夠長時間的沉下心,才能夠讀得進去」;再不然就是「寫功課要一股作氣,不然很容易分心」。
所以按照道理來說,「零碎時間」只會讓人一直受到打擾,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運用「零碎時間」真的能夠達成學習的效果嗎?
當然可以喔!只要你能夠掌握,接下來要跟你分享的這兩個方法。
第一個部分,就是「你要學會心智的換檔」;而第二個部分就是「你要知道自己要什麼」。
先說第一個「學會換檔」。
我要先澄清喔,這裡的換檔喔,不是要讓大家去開車,然後呢,操作車上的排檔桿,那個一般所說的手排或自排的「換檔」,不是這個喔!
我在這裡要說的是在心智上面,「專注模式」跟「發散模式」的換檔。
先簡單的說明一下,所謂的「專注模式」,在概念上是指在某段時間裡面,你可以專心一意的只做一件事。比如說,專心工作或者是全心投入學習,這種需要高度專注力的事情。
而所謂的「發散模式」,則是相對比較放鬆的狀態。像是散步啊、泡澡啊…這一類的活動。
而「換檔」就像是在你的精神或者是意念上,幫自己裝一個關開,按一下開關,你就能夠在「發散模式」跟「專注模式」之間,自由的切換。
這就像是我那位需要通勤上下班的學員,每當他下班走出公司,一直到前往火車站的這個途中,就是他處在「發散模式」。
等到他搭上火車,閉目養神五分鐘之後,他就會戴上耳機,並且把自己切換到「專注的模式」,一心一意的去投入線上課程的學習。於是呢,在他到家之前,他就能夠有所學習跟前進。
再例如喔,我那位全職媽媽的學員,她可能呢在孩子睡著的時候,她進入專注的模式,認真的學習。
而當她聽見孩子有動靜,需要她先去關注孩子的時候,她也能夠幫自己換檔,幫自己調整到相對放鬆的「發散模式」,去照顧、擁抱她的孩子。
或許喔,你會覺得這樣子一直切換,是很傷神的;就像是電器用品,每一次的開關,都是最耗電的時候。
確實,對一般人的情緒來說,最難擺脫的就是上一件事情,對於下一件事情的影響,常常會一直蔓延下去的。
但事實上,有點人生歷練你就會知道喔,能夠讓情緒適時的做切換,相互不干擾,該照顧小孩就照顧小孩,該處理事情就處理事情;這其實是一個很珍貴的能力。
因此呢,能夠真正聰明使用時間的人,必定都是「專注模式」和「發散模式」的換檔高手。
而且喔,以正式的科學研究來說,一個人最有效的專注力時間,只有十五到二十分鐘而已。
同時喔,還有研究發現,要是人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都不動,像是一直坐著;其實是很容易讓腦袋產生疲倦感,反而容易發散、沒有辦法專心。
所以,因為這樣的研究結果,我們回頭想一想,是不是就很容易理解,大部份的學生為什麼在課堂上,都容易出神啊、分心啊!
因為上課時間的設計,根本不符合我們大腦運作的特性啊!也就是說,現代生活的節奏很快、訊息量很大,注意力喔太容易分散。
但如果懂得順暢的換檔,適時的在專注跟發散,這兩個模式當中切換;你就能夠整合零碎的時間,讓你更有效的完成目標。
這個部分的操作,在我的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裡,會更具體的告訴你,如何啟動「專注模式」和「發散模式」;還有怎麼樣適時的切換,才是對你最有幫助的。
不過呢,我也很清楚,對於學習「換檔」的初學者來說,相對困難的是啟動「專注模式」。
因此呢,我在這裡分享一個小秘訣喔,先教大家用最省力的方法,來啟動「專注模式」。那就是~「Next Action」,找到最簡單的下一步動作。
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兩位學員,無論他們在前一刻是在忙小孩,還是在忙工作,只要他們手上的事情告了一個段落,想進入學習的「專注模式」。
但是卻發現心還是靜不下來,那麼最不費力的小入口,就是輕輕的告訴自己「我只要聽裘老師說一分鐘」;甚至於告訴自己「我只要聽裘老師說一句話」就好。
像這種最簡單的「Next Action」下一步動作,它一旦啟動,你就會很容易不知不覺的,進入「專注模式」。
然而呢,有效的利用時間的最根本的關鍵,是我們在使用時間之前,要先「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這就像是一個不開心的人,如果他知道自己最想做的是「溜滑梯」,於是呢他花時間找到了遊樂場;因為玩耍而感覺到開心,這個結果會是他想要的,所以他花的時間就會有價值。
但如果另外一個不開心的人,他在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的情況下,到處亂逛;走了大半天找到了廚房,才發現食物不是他要的,他還是一樣不開心啊!
那麼對他來說,花了大半天的時間,沒有滿足自己的需要,自然就會覺得浪費時間。
所以呢,沒有先釐清自己要的是什麼,這才是現代人常常覺得「時間不夠用」的主要原因。
我也常常說喔,當一個人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的時候,你給他任何東西,他都不會滿意。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這是一種讓別人跟自己,都很挫折的狀態。
所以我們繼續往下看,在這個世紀初的矽谷傳奇~賈伯斯,他就曾經說過:「有時候我們決定不做的事情,會比我們決定要做的事情,來得更重要!」
時間不夠用,不是你沒有時間,而是你做了太多不需要、也不想要的事。
我想喔,無論在任何工作、生活上面的圓滿,你都必須先釐清「什麼是真心重要的關鍵?」。
你才不會把心力,浪費在不必要的地方上面,增加了自己身體的疲勞,最終還沒有創造出任何你想要的結果,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市面上有很多教人「效率管理」的書籍,都會要你買一本美美的行事曆,下載一個時間管理的APP,再設定兩三個鬧鐘。
但事實上,你有先釐清自己要的是什麼嗎?或者是等你忙完了這一圈,啊都已經累了,然而一切還停留在原地,徒增挫折感呢?
所以只有具備心智的「換檔」能力,再加上過程當中,不段的釐清「自己要的是什麼?」
這樣子你的意志力,才不會被錯誤的使用,否則喔,你的努力可能是餵養了「拖延」這一隻怪獸。
因為有時候我們會對生活無力,不是因為忙不過來、時間不夠用,而是你一直沒有專注在,你真正想做的事情上面。
在【時間駕訓班】我們的「第六講」內容當中,我一直提醒大家,「效率」是你使用時間方式的總和。
因此呢,我也很負責的花一整個段落的內容來告訴你,怎麼樣找出你的時間花在哪裡,並且讓你懂得該怎麼樣正確的使用時間。
同時呢,讓你對自己使用時間的模式,有更完整的認識,知道自己很容易在哪些事情上面,糾結或拖延;哪些事情可以很快的完成,該如何一一的去改善它們?
假如你還沒有參與【時間駕訓班】的學習,歡迎你加入我們的學習行列。但是如果你已經是【時間駕訓班】的成員,你的課程聽到了第幾講呢?
有任何的學習心得,都迎歡你在影片的下方留言告訴我。
啟點線上學苑的課程,都是每一個老師在生命裡,淬煉出的實用精華;並且用心的打磨,所以每個章節都有寶藏等著你去發現。
只要有任何的零碎時間,這都你最好的學習機會。這也是「啟點」推出線上課程的初衷,我們樂於為終身學習者,創造更方便的學習環境,歡迎你的加入。
無論是「一天聽一點」還是線上課程,都希望能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實體課程,是在12月7號開課的【寫作小學堂】。
我想很多人喔,在生命當中都有一個夢想,而這些夢想當中,有很大的一部分,可能喔都跟「創作」,而「創作」又可能跟「書寫」有關。
那不管你想要透過書寫,完成人生的什麼部分,對多數人來說,你並沒有想要成為作家,你可能只是想要透過「書寫」來圓滿自己、整理自己。
如果有機會能夠讓自己寫的東西,正確的傳達自己的想法跟信念,甚至於能夠影響一些朋友,那這會是很多人的一個期待。
【寫作小學堂】的設計初衷,就是以這個為出發點,不管你會不會成為文字工作者;甚至於你只是希望透過書寫,成為你生命當中最好的朋友。這一門課,都會回到文字跟書寫的本質。讓你透過這個途徑,更靠近你自己。
所以12月7號的【寫作小學堂】,在我錄影的這個時候,我們的名額已經到倒數了喔!
期盼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這也是我們今年,最後一期的【寫作小學堂】課程;期待你的加入,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SRmgO8RR1yg/hqdefault.jpg)
廚房裡的科學重點 在 [Full video]國小3 /自然4單元/廚房裡的科學/實驗示範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國小3年紀自然第4單元 廚房裡的科學 -感官觀察-加水觀察. ... <看更多>
廚房裡的科學重點 在 108大龍三年級自然課- #單元重點U4 #廚房裡的科學...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單元重點U4 #廚房裡的科學1.分辨調味品(6種:黃砂糖、鹽、麵粉、辣椒粉、黑胡椒粒、冰糖) (1)五官辨識的方法(2)不確定的粉末不適用的辨識方法(3)是否可以溶解在水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