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想擺脫書:書永遠不死》艾柯&卡里埃爾對談錄
* 這是一個對談。
對談雙方艾柯&卡里埃爾,一位是百科全書式學者、作家,另一位是傑出的編劇,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得主。
他們都是愛書人、藏書家,海闊天空聊談由書延伸的種種話題。
詩人海涅有一句廣為流傳的話:在他們開始燒書的地方,他們最終會燒人。
書,永遠不該死去。
⋯⋯⋯⋯⋯⋯
卡里埃爾: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種趨向:收藏技術竭力淘汰的東西。
我有個比利時朋友是電影編劇,他在地下室放了十八台電腦,就為了可以看從前的影片!
所有這一切都說明,沒有什麼比永久性載體更曇花一現。我們還能讀一本五個世紀以前印刷的書,卻無法看一張只不過數年以前的電子錄影帶或LCD老光盤。
除非把舊電腦都留在地下室。
卡里埃爾:真正令我震驚的,在於當下的完全消失。我們從未如此著魔於仿古風尚。過去在全速追趕著我們,很快我們就要服從前一季度的時尚。
未來永遠不確定,當下卻漸漸在縮短和退避。
艾柯:現在的消失,不僅因為從前持續三十年的時尚如今只持續三天。這同樣與我們講到的事物的過時有關。從前,你花幾個月時間學騎自行車,一旦學會,這就成了一件終生有效的家當。如今,你花兩星期學用一個新的電腦程序,等你漸漸能操作時,更新的程序又出現了,你不同意也不行,手機軟體會強制更新。
因此,問題不是集體記憶的喪失。在我看來,這更像是當下的不穩定。我們不再活在一個平和的現在之中,我們只是沒完沒了地為未來努力做準備。
卡里埃爾:我們處於運動、變化、更新和轉瞬即逝之中,矛盾的是,正如剛才所說的,我們的時代卻是一個越來越長壽的時代。
我們的祖父母的一生顯然要比我們的短暫,但他們始終處於恆久的現在之中。
我叔叔的祖父從前是個鄉下業主,他在每年的1月1日為來年整理賬目。前一年的賬目基本預示了下一年的狀況。什麼也沒有改變。
03
艾柯:記憶具有雙重用途——無論個人的記憶,還是集體的記憶(即文化)——一是保存某些數據,二是讓那些沒用並有可能充塞我們腦袋的資訊沈於遺忘。
一種文化若不懂得過濾過去幾個世紀的遺產,就會讓人想到博爾赫斯在《博聞強記的福內斯》中的人物福內斯,那個能記住一切的記憶專家。
但這恰恰與文化背道而馳。文化,是所有從此消失的書和其他物件的墓園。
卡里埃爾:如果借助在網上搜尋的資料,我們在邏輯上必須覈實這些訊息的可靠性。網絡工具讓我們方便地找到一切假訊息,真實的和不真實的,但事實上也讓我們陷入某種極端的困惑之中。我想,有關安貝托·艾柯的網上訊息一定充滿謬誤,至少充滿不確定性。
艾柯:當某某研究院的某先生出版克萊蒙梭或柏拉圖研究著作時,我們應該相信,他提供的資料確切可靠,因為他一生都在圖書館裡覈實這些來源。然而今天,某先生很有可能從網絡獲取資料,一切都變得不可靠。說實話,這一切早在網絡之前就已存在。個人記憶和集體記憶,本來都不是過往事件的真實寫照,它們只是重構。
05
卡里埃爾:你和我一樣知道,國家主義的約束在何種程度上歪曲了我們對某些事件的看法。直至今日,歷史學家們還常常屈服於本國公開或隱秘的意識形態……阿塔蒂爾克命人改寫土耳其歷史,聲稱早在羅馬時代,土耳其人在羅馬人入侵以前就在土耳其生活了幾個世紀。
諸如此類的事情處處都有……我們即便想覈實,又上哪裡覈實呢?
我們一般認為,土耳其人事實上來自中亞細亞,而現今土耳其的最早居民沒有留下任何書寫遺跡。怎麼辦?
06
艾柯:如果記憶像一張軟體,人到五十歲就會得阿爾茨海默症。遠離阿爾茨海默症或其他各種老年痴呆的方法,就在於持續不斷地學習,比如每天早起背一首詩,做各種智力練習,甚至字謎或者變位構詞遊戲。
我們這一代人在中學還必須背誦詩歌。但接下來的幾代人越來越少這麼做。熟記的過程其實就是在訓練記憶力和智力。今天,我們在某種意義上已經不是非得這麼做不可,但我們恰恰要強迫自己進行這種日常練習,否則就有過早患老年痴呆症的危險。
卡里埃爾:我恰好還記得一句引文——我的記憶剛剛夠用——「我還記得一個擁有非凡記憶力的人,但我忘了他都記住些什麼。」也就是說,我只能記住遺忘。這樣一來,我想我們的交流有助於區分法文中的「知識」(savoir)和「認識」(connaissance)。
知識塞滿我們的腦袋,卻不總是有用。認識則是把一種知識轉化為生活經驗。
07
卡里埃爾:我們的歷史書的書寫往往從民族主義傾向出發,從短期利益出發,從這兒那兒感受到的意識形態的選擇出發。
任何關於法國大革命的歷史都不是清白無辜的。丹東本是19世紀法國那些歷史學家們的偉人,到處可見丹東像和丹東街。後來他失寵了,被證明墮落了,廉潔的羅伯斯庇重新獲得青睞,受到阿爾貝·馬蒂埃等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的大力支持。於是在法國的某些左派社區有了幾條羅伯斯庇爾街,在蒙特伊–蘇–布瓦甚至有了一個羅伯斯庇爾地鐵站。
明天又會是誰?又會有什麼動靜?
08
卡里埃爾:我們全都受著過濾的教育,這種過濾早在我們之前就已完成。正如你所說,這是一切文化的本質。不過,我們不該禁止對這樣的過濾發出質疑,事實上我們也不缺乏這類質疑。舉個例子。在我看來,除了蘭波和波特萊爾以外,最偉大的法蘭西詩人均默默無聞。他們是17世紀初的巴洛克詩人們,布瓦洛和其他古典詩人曾對他們施加了致命的打擊。他們的名字是讓·德·拉塞佩德、讓–巴普蒂斯特·夏西涅、克洛德·霍皮、皮埃爾·德·馬爾波夫。我有時會背誦他們的詩,但這些詩人的作品只有古本,也就是他們在世時的版本,非常罕見,極其昂貴。這些詩幾乎沒有再版。我堅信他們屬於最偉大的法蘭西詩人之列,遠遠超過拉馬丁、繆塞,儘管後兩位的作品作為法語詩歌典範而暢銷不衰。
09
卡里埃爾:偉大的俄羅斯小說家們相互通信,甚至和他們的法國同行保持書信往來,比如屠格涅夫和福樓拜。一個作家若想避免被過濾,那麼他最好聯合、參與某個小群體,而不要保持孤立。
艾柯:莎士比亞之謎在於,人們不能明白,為何單單一個演員就能創造出如此天才的作品。有人甚至推想,莎士比亞的戲劇可能出自培根之手。但是不對。莎士比亞並非孤單一人。他生活在文大學者圈中,和其他伊麗莎白時代的詩人們保持密切往來。
10
卡里埃爾:在古老的文化傳統裡並不存在對偉大創作者的膜拜。不計其數技藝超凡的古代匠人進行創作,卻從未在他們的作品上署名。他們從不把自己視為、也從不被人視為藝術家。
艾柯:他們也沒有創新的概念,這是西方的標誌。在某些文化傳統裏,「藝術家」(artists)的野心只是極為忠實地重複同一種裝飾圖案,並把前輩教下的技藝再傳給學生。他們的藝術即便有變化和差異,我們也察覺不到。
11
卡里埃爾:佛里茲.朗還為人所知,至少電影愛好者們記得他的《殺手M》。但其他幾位呢?過濾,正無情、無影地全面實施,甚至電影學校也一樣,這由學生們來決定。突然,某位「被過濾的」導演重新現身。因為他的某部電影在這裡或那裡放映,並造成轟動。因為新出了一本關於他的書。但這總是極其罕見的。
我們幾乎可以說,電影一旦開始走進歷史,也就走進遺忘。
卡里埃爾:突然之間,活力不再,導演老去,演員也是,作品被不斷重複,某種精髓的東西正在喪失。義大利電影一去不復返,儘管它曾經在世界電影名列前茅。
這讓我們笑、讓我們顫抖的三十年,如今還留下什麼?
費里尼始終讓我心醉神迷。安東尼奧尼一直讓我心懷敬佩。你看過他最後的電影短片《米開朗基羅的凝視》嗎?這是有史以來最美的一部電影!安東尼奧尼在2000年拍攝了這個不到十五分鐘的短片,片中沒有任何對白,他有生以來第一回把自己拍進電影。我們看見他獨自一人走進羅馬的聖·皮埃爾·奧里安教堂。他緩緩走向教皇尤里烏斯二世的墳墓,整部電影就是一個沒有對白的對話,是安東尼奧尼和米開朗基羅的摩西像的相互凝視。我們一直在探討的問題——我們這個時代特有的自我展示和言論表達的瘋狂,毫無來由的焦慮躁動——全被否決在影片的沈默和導演的凝視之中。
12
卡里埃爾:如今唯一還保持手寫的東西————是醫生的藥方。手寫信消失將造成一整個行業的消失。
筆跡學,代人寫信,手稿收藏者和商人……使用電腦讓我懷念草稿,尤其那些對話場景的手稿。我懷念塗抹的槓子,刪改的字句,最初的混亂,向各個方向發射的箭頭,它們標誌著生活、運動和依然困惑的探索。
13
卡里埃爾:在那些艱難的歲月裏,書籍處處輕易地得到傳播,它是一種挽救文化的工具,正如在古羅馬帝國末期,有些知識份子隱退到修道院裡,抄寫一切他們可以從正在衰敗的文明中輓救出來的東西,他們感覺到它將要分崩離析。
這種現象發生在所有文明陷入危難的時代。
可惜的是,沒人採取這一方法來挽救電影。你知道在美國出版的一本書嗎?書名很漂亮,叫《消失的電影攝影集》。那些電影只剩幾張劇照,我們必須從這些劇照出發,重新建構電影本身。這有點兒像那個伊朗書籍裝訂師。不僅如此。把電影改編成小說,就是說把電影提煉成帶插圖的書,這種做法早已存在,可以追溯到默片時代。這種改編自電影的書有一部分保存了下來,而電影本身卻早已消失。
書比電影更長久,儘管書的靈感來自電影。這麼說來,電影也有考古學。
14
艾柯:從那以後,這本書每次重新出現在拍賣目錄裏,我都會去查看,書價再也沒有回落過。這樣的價格,讓書再也不可能落入真正的收藏者手中。
卡里埃爾:它成了一件金融產品,一件商品,這很可悲。收藏家,也就是真正愛書的人,往往都不是特別有錢。書一旦變成可以賺錢的物品,貼上「投資」的標籤,有些東西就丟失掉了。
艾柯:必須強調一點,古籍已不可避免地走在消亡的路上。我要是擁有一件珠寶珍品,或甚至一幅拉斐爾的畫,在我死後我的家人會賣掉它。但我若收藏書,一般會在遺囑上註明,既然我花了一輩子把它們收集在一起,也就不希望它們將來被拆散。這樣一來,這些書要麼只能捐給某個公共機構,要麼通過佳士得拍賣行賣給一家大圖書館,一般會是美國圖書館。從此,這些書就永遠地從市場上消失了。在每任擁有者去世的時候,鑽石都會回歸市場。至於印刷初期珍本,從此只能在波士頓圖書館的館藏書目上看到。
艾柯:永遠也不可能。因此,除了所謂的投資者造成的破壞以外,每一冊古籍都變得越來越稀罕,也必然地越來越昂貴。至於年輕一代,我不認為他們喪失了對珍本的愛好,我倒是懷疑他們是否曾經具備這種愛好,既然古籍的價格總是遠遠超過年輕人的購買能力。話說回來,一個人若真的感興趣,也不一定非要花很多錢才能成為收藏家。
15
卡里埃爾:愚昧往往接近謬誤。
對愚昧的興趣促使我關注虛假的研究。這兩條道路完全被傳統教育所忽略。每個時代既有其真理的一面,也有眾所周知的愚蠢的一面,極大的愚蠢,然而傳統教育只負責教授和傳播真理。
從某種程度而言,愚昧被過濾了。是的,確實有「政治上正確」和「理智上正確」之分。換言之,有一種所謂的好的思考方式,不管我們願不願意。
艾柯:虛假並不一定是愚蠢或弱智的表達方式。虛假就是一次謬誤。違心地行事,就是言與知相悖。
人們一直都在真誠地犯錯。
謬誤橫貫人類的歷史,這不算壞事,否則我們就成了神.....托勒密真的相信地球靜止不動。在托勒密身上絲毫沒有弄虛作假的成分,隔著歷史來看,這只是一個謬誤的知識罷了。
卡里埃爾:我有很多年沒回到這些問題上了。但我再次感到震驚,研究愚蠢問題是如此讓人興奮。
不僅因為愚蠢引出書的神聖化問題,還因為愚蠢讓我們認識到,我們中的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說出類似蠢話。我們總是處於說傻話的邊緣。
我再讀一句夏多布里昂的話,他評論自己一點都不喜歡的拿破侖:「其實,他就是一個戰爭大贏家,除此之外,任何將軍都比他能幹。」
艾柯:當我們決定談論愚蠢,從某種意義來說,我們在向人類這一半天才、半愚昧的造物致敬。
而當我們漸漸臨近死亡——正如咱倆的現狀——我們開始覺得愚蠢勝過美德。
卡里埃爾:在研究愚蠢問題時,我們發現的第一件事就是我們自己是傻瓜。顯然,我們不可能把別人當成傻瓜自己卻不受懲罰。
我們最終會意識到,別人的愚蠢恰如一面鏡子朝我們張開。
一面永久、精準、忠實的鏡子。
卡里埃爾:我們的精神都有些狂熱。我們收藏的書全都見證了我們的想像令人眩暈的程度。一邊是不著邊際的妄想和瘋狂,另一邊是愚蠢,想要區分這兩者尤其困難。
艾柯:我們可以強調文明的各種進步,這些進步極為顯著,並且涉及在傳統中毫不相干的各個社會範疇。但與此同時,愚蠢也越來越多。
從前的農民不說話,並不是因為他們愚蠢。受過教育也不一定意味著智慧。
不。今天有這麼多人渴望被人聽見,致命的是,他們只被人聽見了他們自己的愚蠢。
從前的愚蠢沒有爆發,不為人所知,今天的愚蠢卻肆意橫行。
16
艾柯:我承認,我直到四十歲才讀了《戰爭與和平》。但我在閱讀以前就瞭解這部小說的精髓。你剛才提到《摩訶婆羅多》:我從沒讀過,雖然我收藏了三種語言的三個版本。誰從頭到尾讀過《一千零一夜》?誰真正讀過《愛經》?
但人人都在談論它,有一些還加以實踐。這個世界上充滿我們沒讀過卻幾乎無所不知的書。
問題因此在於,我們是怎麼知道這些書的?巴亞爾說他從沒讀過喬依斯的《尤利西斯》,但他打算向學生們講解這部小說。
卡里埃爾:說到我們書架上那些沒有讀過並且永遠不會去讀的書,很可能每個人心裡都有這樣的想法:我只是暫時把它們放在一旁,我和這些書有個約會,不過是在以後—很久以後,甚至來生。
有些垂死的人感到自己大限已到卻尚未讀過普魯斯特,這樣的哀嘆實在讓人受不了。
艾柯:當有人問我是否讀過這本或那本書時,我出於謹慎總是這麼回答:「您知道,我不讀書,我寫書。」這樣一來,所有人都會閉嘴。但有時還會有人堅持不懈地提問。「您讀過薩克雷的小說《名利場》嗎?」我最終屈服了。連續三次我試著讀這本小說,每次都半途而廢。
—-文章來自於本書部分摘錄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Shaun&Nic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國志》等著作裡有記載的武人、政治家。 死後獲追謚為宣帝,是三國時代的勝利者。 ......但是, 他和那個宿敵的軍師一樣,寄宿在了某位魔術師少女身上。 “哎,就現代的原理來說,把意識讓渡給宿主十分合理。 但你們,是不是有點合理過頭了呢?” 身高/體重:149cm・42kg 出典:《三國志》、...
「施詩基本資料」的推薦目錄:
- 關於施詩基本資料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施詩基本資料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施詩基本資料 在 元照出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施詩基本資料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施詩基本資料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施詩基本資料 在 Cecilia Yeung 楊施詩Your Consultant, Career & Life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施詩基本資料 在 施诗:演坏女人被骂,一点不生气-新京报·动新闻 - YouTube 的評價
施詩基本資料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緬甸黑獄 🇲🇲🇯🇵
「身為記者我非常不甘心,但我有責任要向世界傳達真相!」緬甸政變百日之後,先前被軍方抓捕的日籍獨立記者——北角裕樹——已經被軍政府釋放、在5月14日平安回到日本。在關押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北角雖然沒有遭到軍方的肢體暴力,但依然在精神層面施加了嚴酷的審訊和壓力;僥倖獲釋的北角在回到家鄉的第一時刻,除了感謝日本政府和民間的傾力救援之外,也立即向外界傳達他在緬甸牢獄中的所見所聞:恐怖、暴力、殘酷虐待正在不斷上演。
.
現年45歲的北角裕樹,過去為《日本經濟新聞》記者、曾在緬甸當地媒體工作,而後轉為獨立自由記者,持續在緬甸活動。政變爆發後,北角就在前線進行新聞採訪,提供第一手目擊給日本媒體;沒想到在今年4月18日,北角突然在自宅中被軍方突入抓捕,以「散播假新聞」的罪名將他拘留帶走,同時扣押了他的工作資料。
.
北角被捕的消息曝光後,立即驚動日本政界和新聞界,雖然外交部第一時間就向緬甸抗議、要求放人,但當時軍方的態度極為強硬,執意認為北角就是製造假新聞、同情抗爭者的反軍政府分子。幾經政府各種管道的斡旋、以及日本新聞同業與民間的號召,緬甸軍政府才終於在5月決定釋放,並且撤除所有指控罪名。
.
「咦?要放我走?是開玩笑的嗎?」被關在仰光音山監獄的北角,當時聽到軍方決定放人的消息時,還覺得是不是設計的騙局;在完全沒向北角說明和細節理由之下,隔天就讓北角返回住所收拾、5月14日當天返回日本。抵達成田機場後,北角直接向記者們陳述經歷:
.
「雖然自己沒有遭到暴力相向,但是精神的壓力極大。在監獄裡也有許多針對政治犯的嚴酷審問...」
.
據北角的說法,自己是單獨住在一個牢房,有基本生活飲食,「某種程度上是VIP待遇,可能因為我是日本人吧。」但期間軍方對他審訊不下7、8次,都用嚴厲苛刻的態度施以言語威脅和精神暴力,還多次要求他簽署文件來取供。北角表示,獄中其他類似、甚至更殘酷的凌虐手段多不勝數,「一直聽到悲慘痛苦的叫聲...」
.
因為牢獄中禁止提供筆一類的紀錄工具,北角回憶當時自己想盡辦法把所見所聞好好記錄下來,有機會逃出生天的話一定要向世人公開;北角苦無工具之下的紀錄方式,「就是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回想這些事情,牢牢記在腦海裡。」
.
然而回到日本的北角固然身體無恙,卻不見有任何喜色。北角說,「很感謝大家的救援與付出,但身為記者最後只有自己平安回國,實在很不甘心。我有責任要把在緬甸經歷的一切,向外界真實傳達。」北角說,調整好狀態後就會開始回到新聞崗位,繼續撰寫緬甸新聞、策劃相關倡議活動。
.
北角的遭遇並非獨特個案。早在3月下旬,一位在當地的波蘭記者羅伯特(Robert Bociaga)在撣邦報導時也遭軍方逮捕。根據他的說法,士兵在當時用警棍重擊他的頭部和右手臂、砸壞他的機車,並且將他扣留在警察局共13天的時間。警方說他會被逮捕是因為其所持有的旅遊簽證,只能拍攝當地的風景和寶塔,因此違反了規定。
.
而在被拘留期間,羅伯特說他目睹了一位緬甸青年在一開放的房間裡跪著,雙手交叉放在頭後,此一情境是唯一一次讓他心生「恐懼」的時刻。他在被釋放後表示,「我比緬甸人受到更好的待遇,他們的處境要糟多了。」事實上,舉凡被拘留和逮捕的緬甸人在監獄裡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惡劣對待,有些甚至已遭受酷刑而死,例如反軍方的緬甸詩人克席(Khet Thi)遭逮捕,其家人發現他的遺體被歸還後,部分器官已經被摘除。
.
當中,有些人士在被釋放後也形容在獄中的殘酷景象。23歲的Hnin因為在3月3日於仰光示威而被捕。她形容,和她被關在一起的其他女性,大部分是受傷的示威者,而有些則是遭警方夜間突襲被抓走的無辜女性。這些被關押的女性有些因為害怕而哭泣,有些則接連被拷問和毆打,身心皆受到傷害。
.
「當我睜開眼睛時,警察就拿著槍站在我們面前。」Hnin說比男性示威時常在獄中遭到酷刑與毒打,部分軍官仍會阻止其同事毆打女性。據不同示威者的說法,警察不會在其他人面前毆打或折磨這些拘留人士,但是只要他們被個別帶走接受審問時,時常就會帶著傷痕回來。《Frontier Myanmar》報導,其中一位和外國人在一起的女性示威者被拘留後,被毒打至無法進食與行走的嚴重程度。
.
即便被釋放,這些示威者也需要簽署一份文件,證明自己在獄中「沒有遭受任何酷刑」。同時,他們也會受到警方的威脅恐嚇,例如:「我知道你住哪裡,再上街的話,小心你和家人都有危險!」、「你會被殺死,即便消失了,也不會有人知道你在哪裡!」
.
根據緬甸政治犯援助協會統計,截至5月16日,至少有796位平民遭軍方殺害,3,998人被逮捕、指控與判刑,當中包括不少親民主派、專業人士如醫生和詩人以及名人等,其中於4月8日遭到逮捕的緬甸「最帥和尚」Paing Takhon 至今也仍未被釋放。
.
photo credit:(1)(2)AFP/北角裕樹(3)AFP/緬甸被捕示威者、(4)Miss Universe /緬甸環球小姐高舉標語「Pray for Myanmar」
.
#日本 #緬甸 #北角裕樹 #YukiKitazumi #記者 #緬甸政變 #Myanmar #ミャンマー #japan #journalist #國際新聞 #udnglobal #轉角國際
施詩基本資料 在 元照出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裁判時報第106期
本期裁判時報公法欄位部分,#吳信華 教授針對釋字第794號解釋有關菸害防制法規定之違憲審查,詳細剖析該解釋中涉及憲法上言論自由作為基本權利,其合憲性判斷與審查標準之若干基礎性思維,值得深入研讀!
民商法欄位部分,#吳志正 教授觀察最高法院對於共有不動產讓與時如何適用民法第425條之1之實務見解更迭,對於實務認為「同屬一人」應包括「土地共有人數除與房屋相同之共有人外,尚有其他共有人」之見解,提出修正與補充。#陳瑋佑 教授以最高法院最新民事判決為對象,論述法院職務上已知之事實與辯論主義之第一命題之關係,討論「未經當事人主張之事實,得否依職權加以斟酌」之關鍵爭議。
刑法部分,#許恒達 教授則以最高法院一則有關子宮外孕醫療糾紛之實例,分析醫療法修正後醫療疏失認定與建議轉診義務之難題。#蘇凱平 教授則參考美國法撰文比較分析法院實務上以通訊軟體之「翻拍照片」作為數位證據的「替代證據」之證據能力難題。
在其他欄位,#季若望 教授「醫療損害案件中的延誤治療與生存機會喪失之賠償」、#蔡祁芳 律師、#黃詩淳 教授的「婚姻暴力作為裁判離婚事由之實證研究」,對實務運作均具啟發作用。此外,「法苑.法觀」專欄,#施慶堂 檢察官的法律小品「複製.貼上」,亦值得本刊讀者品味。
【本期精彩內容】http://www.angle.com.tw/magazine/m_single.asp?BKID=2732
《裁判時報》
ℹ「言」必稱「言論自由」?──釋字第794號解釋評析/吳信華 教授
ℹ讓與共有不動產與民法第425條之1之適用—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2179號民事裁定評析/吳志正 教授
ℹ再論法院職務上已知之事實與辯論主義之第一命題──評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120號民事判決/陳瑋佑 教授
ℹ建議轉診義務與子宮外孕案的刑法評價──評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1768號刑事判決及其歷審見解/許恒達 教授
ℹ論數位證據的「替代品」之證據能力—臺灣高等法院108年度原金上訴字第1號刑事判決/蘇凱平 教授
【司法論壇】
👩⚖醫療損害案件中的延誤治療與生存機會喪失之賠償—王○華、莊經理與金○宏大醫院醫療損害責任糾紛案/季若望 教授
【法律大數據】
📊婚姻暴力作為裁判離婚事由之實證研究/蔡祁芳 律師、黃詩淳 教授
【會議綜述】科技防疫與個人資料保護(上)
🔳科技防疫與個人資料保護(上)/#邱文聰 研究員、#吳全峰 副研究員、#劉靜怡 教授、#劉定基 教授、#翁逸泓 教授
【實務法學】
🔳一行為該當不合營業常規交易罪和特別背信罪,論想像競合犯(108台上大四2261裁定)/#林鈺雄 教授、#王士帆 教授
【法苑、法觀】
🔳複製.貼上/施慶堂 檢察官
📚春天,讀書月,#贈經典好書:http://qr.angle.tw/p3e
📕訂閱 #月旦雜誌,實體講座 #免費參加:http://qr.angle.tw/gyj
👨🏫月旦講座, #購書滿額65折👉http://qr.angle.tw/9tb
👨🏫#月旦講座 ─ 尊榮會員👉https://www.angle.com.tw/Publish/www/mail/lawyer_1.asp?BKID=3283
📖#月旦知識庫 優惠方案👉http://qr.angle.tw/bpn
#行訴爭議、#夫妻財產、#肇事逃逸、#財報不實
【#4月新書推薦】
👉http://qr.angle.tw/aw7
施詩基本資料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三國志》等著作裡有記載的武人、政治家。
死後獲追謚為宣帝,是三國時代的勝利者。
......但是,
他和那個宿敵的軍師一樣,寄宿在了某位魔術師少女身上。
“哎,就現代的原理來說,把意識讓渡給宿主十分合理。
但你們,是不是有點合理過頭了呢?”
身高/體重:149cm・42kg
出典:《三國志》、《三國演義》等等
地域:中國
屬性:中立・中庸 性別:女性
身高、體重和性別當然是根據宿主的。
成為宿主的少女萊妮絲,是經營魔術協會的十二家、埃爾梅羅派本來的君主(Lord)。
實際上她即將要繼承君主(Lord)的位置,但因為年齡與權力鬥爭——再加上萊妮絲個人興趣,她把地位讓給了埃爾梅羅君主二世,本人就退居做幕後黑手。
化為擬似從者的時候,司馬懿和孔明一樣根據現代的道理,託付給了宿主,但這位軍師的理性主義好像沒有孔明那樣那麼豁達,所以不時會見到本人的樣子。
○宣帝的指揮:A
從軍事系從者本身的技能“軍事的指揮”變化而來的技能。
司馬懿是篡奪權利的人,也是為後代追封為高祖宣帝的皇帝,因此他軍師的技能和皇帝的技能融合在一起。
○至上禮裝・月靈髓液:B
時鐘塔十二家、埃爾梅羅派的至上禮裝之一。
伸縮自如,變換自在。能變成無與倫比的武器,也能變成強化全身能力的堅固鎧甲。必要的時候還可以化身水銀女僕。
這不是源自司馬懿,而是源自萊妮絲的能力。單論精密操作月靈髓液的話,她的能力超越了前代。
她的筋力能有B都是因為這個禮裝的加成。
“混元一陣”
等級:B++ 種類:對陣寶具
範圍:1~50 最大捕捉:500人
不言之陣。
正確名稱是“混元一氣陣”。
司馬懿本來不是什麼施展奇謀妙計的軍師。
無論是戰場上還是權利鬥爭的官場上,他都只會理所當然地佈陣,理所當然地等待良機,也會好像很不喜歡似的詠不喜歡的詩句。
當虛幻的日輪和圓月自地平線升起,對方的絕技就會失效,隱藏著的弱點會暴露無遺。
“曾經打倒過對手”或者“已經收集了對方的資料”等等,如果滿足了充分的條件,甚至能“創造對方的弱點”,做到Joker殺。
司馬懿能獲召喚,是因為孔明召喚到了君主埃爾梅羅二世身上——所謂“連鎖召喚”的結果。
因為孔明的寶具出師表,這個連鎖召喚得到支援,從而選擇了與孔明有緣的司馬懿,和與埃爾梅羅二世有緣的萊妮絲。
萊妮絲因為這樣而來到迦勒底,她一直背負著作為時鐘塔實際上的君主(Lord)的責任,所以很同情主人公突然成為了世界上最後的御主。
基本上她對御主身陷困境而感到愉悅,但正因為她在這裡,加上司馬懿的能力,她或許能成為強力的隊友。
#FGO #司馬懿 #萊涅絲 #水瀬いのり #房間影片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EDsTutVt40/hqdefault.jpg)
施詩基本資料 在 蕭美琴立委辦公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推動 12 年國教,其中的一個配套環節關鍵就是高中的優質化跟均質化。惟花蓮縣南區玉里高中到花蓮市的距離,就像台中到嘉義的距離,花蓮縣的高中大多是這個樣子的距離,包括瑞穗、富里高中生皆因當地缺乏高速公路,學生通勤至少都要1.5小時。解套方式可透過提升學校的教育品質,鞏固學生的競爭力。
▶國立東華大學曾跟玉里高中、花蓮高中、花蓮女中探討過─成為東大附中的可能性。東華大學畢竟有帶動整個花蓮學術的社會責任及教學責任,它願意結合更多元的資源,把全部的教學資源投入偏僻鄉鎮的高中。但這個案子幾年來都一直無動於衷。教育部應想辦法去打破既有 pattern─即便你出身貧困,靠自己的努力能夠翻身。教育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讓在地年輕人及家長願意安心的讓自己的孩子留在自己的家鄉,不用到北區的花中、花女或是其他的私立學校就讀,也可避免造成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結果。另外偏鄉技職教育的需求也應一併考慮。花蓮南區很缺乏護理人員,可以設定一些相關課程,及早讓學生在高中過程夠體驗職業教育跟訓練需求,是以未來的就業選項也能夠更多元化。
部長:東大附中案子並沒有正式報到國教署,其他的附中案子都在陸續進行。我們的態度是不管它有沒有成為附屬學校,它都是國立高中,教育部是同樣的照顧跟支持態度。第二、最近進行的大學專案是針對各個縣市指定 1 所大學,請其照顧周邊的高中,東華大學跟台東大學、屏東大學以及澎湖大學都是重點輔導的對象,計畫於 9 月中剛報到部裡,經過審查後,我們會給這幾個大學比較多的資源,整合附近的教育資源,成為一個區網的概念。承諾去花蓮會去看一下這所學校的情況。
▶早期的花師大併東華大學美崙校區,體育署最近與之洽談有關跆拳道訓練中心,因為台灣第一位金牌國手陳詩欣剛好也在花蓮,訓練了很多年輕的小國手,帶動了很多跆拳道的體育人才。但美崙校區應該不止用在跆拳道。剛好東華大學美崙校區有一個閒置且符合訓練標準的室內游泳池,如果我們能夠活化這些現成已經存在的設施,對整個花蓮縣體育人才的培育,有正面的影響。再者,花蓮其實有很多三鐵的人才,他們是在好山好水的天然環境中被培育的,政府應該讓他們擁有就連冬天颳北風的時候也能夠使用的室內游泳池訓練場域。
部長:會儘快評估這件事情,並由體育署提供完整的計畫。
▶有關華語教學及產業布局,在今年的整體業務報告裡,該議題連一個 category 都不是,反而只是很小的段落,顯然它在你們的施政計畫裡是不重要的。華語教育的對象可能都是外國人,可是對台灣的產業會有帶動的效果。政府對國人的教育關係到基本的權利跟責任,然而對於外國人的教育,可以是一個產業,也可以是創造很多工作機會的領域。以目前培育出來的人數等數據來看,雖然政策已經進行好幾年了,但是看不出有發揮應有的效益。華語教學能結合地方的深度旅遊、青年交流或志工服務,創造更高經濟附加價值。這需要很多配套,包括觀光及旅遊界有關住宿設施的規劃,甚至用現有大學的空間。請提供書面資料。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oCBTiaoF2nE/hqdefault.jpg)
施詩基本資料 在 施诗:演坏女人被骂,一点不生气-新京报·动新闻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手段的盛家四女儿墨兰,她是演员施诗。当年,“一不小心”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还没上一天课就被选中出演了电影女主角,毕业后却一度以为自己要转行。 ... <看更多>
施詩基本資料 在 Cecilia Yeung 楊施詩Your Consultant, Career & Lif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Cecilia Yeung 楊施詩Your Consultant, Career & Life 。 7146 個讚。 Instagram: ceciiyeung www.catchersonline.store Youtube: youtube.com/c/Actionplanasialtd.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