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還未觀賞過任何韓國的動畫作品,今日台灣正式上映的《#整容液》真切讓我開了眼界,詭異、陰暗也有些獵奇,早從海報以及預告釋出的一刻起,心底燃起莫大的興趣,同時也從原著漫畫角度重新思考這麼一個極具警世意味的故事。愛美對現代人而言似乎是天經地義,幾乎可以說外貌在第一時間決定很多事,人際關係、職場優勢、戀愛婚姻等,眾所皆知韓國尤甚,因此太多人為求美貌不惜犧牲一切。
即使法規不允許,韓國年輕人口耳相傳仍舊一款整容液,整浴缸的液體宛若油鍋,向死而生,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可以改頭換面重塑身形,用不著大汗淋漓,用不著控管飲食,一個瞬間攻占各大社群網站的傾國美女就能橫空出世。然而,光鮮亮麗的背面就是黑暗壓抑,得到與得不到皆是悲劇,美貌就像財富,必須取之有道,所謂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難得之貨令人行妨,得到後勢必開始患得患失,變得膚淺、變得蛇蠍、變得勢利。最後才發現,美是海市蜃樓,美也是枷鎖牢籠,強取豪奪回頭手中只剩一場空,連原本僅有的愛、受之父母的身體髮膚都成了血淋淋的代價。
至今仍時常聽到一種缺乏同理心卻時常被掛在嘴邊的似是而非言論,他們說,從一個人的身材就足以看出其性格。或許對某些人而言,控制自己的胖瘦是相當輕鬆的事情,但對其他體質、基因、成長背景、工作環境的人可不見得,憑什麼自以為是以單一外形標準去苛薄評斷他人的優劣?書念不好是自己的錯,收入不夠是自己的錯,工作不順遂是自己的錯,婚姻不幸福是自己的錯,連身材平凡、貌不驚人千錯萬錯也是自己的錯,都已經這麼努力了,難道還不夠嗎?
果然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爲善,斯不善已。
走進百貨公司,處處兜售美的符號,踏上市中心精華地段,雨後春筍般的醫美、整容招牌與廣告無處不在,教人疑惑到底是哪一種美?舉凡長相不順眼、年華逝去便喪失旁人口中身為女性的所有價值,輿論取笑著女星們的老態、大媽樣、身材走鐘、皮膚鬆弛,究竟愛美真的是天性,抑或那種美只是父權社會的咄咄相逼、推波助瀾。
《整容液》中藝知渴望的認同、肯定、回頭率都來自從出生就視為理所當然的男性凝視,雖然「整容」是故事核心,但真正的議題在於我們將如此目光當作大環境正常運轉的合理機制,相關產業在供需下應運而生,價值觀越來越扭曲,社會意識越來越嗜血,讓人不寒而慄坐立難安。我們不能將自己活得像一個花瓶卻期望得到真心,將自己當作商品展示卻排斥被秤斤論兩,讀一讀《奶與蜜》,讀一讀《太陽與她的花》,記得無意間瞥見路旁車窗的倒影時,時時留心自己是否綻放成深邃美麗而不失熟悉的模樣。
「我喜歡我大腿上的脂肪紋
看起來很有人性
我們既溫柔
又剛硬,還有原始的野蠻
只要我們需要如此
我喜歡我們這樣子
我們如此能夠體會自己的感受
我們如此不畏懼受傷
優雅地照料著我們的傷口
如此身為女人
稱自己
女人
讓我完全完整
無缺」
─ ─《奶與蜜》Rupi Kaur
男性凝視 廣告 在 少女 A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我討厭的讀者 ]
媒體業,是一個非常生猛刺激的產業。每一天,我們都得和廣大讀者正面交鋒,幸運的時候會遇到理性聰慧的網友,不幸的時候,會遇上尖酸刻薄的鍵盤酸民。這些酸民,有的秉著個人偏見不分青紅皂白批評,有的只看標題不看文章就直接開罵,有的不由分說就詛咒你祖宗八代。這些,都是媒體人的「隱形心理職災」。只是罵人的讀者很多,講出被罵心聲與正面反駁的媒體從業卻很少。於是,今天我想寫一篇文章,來談談那些我討厭的讀者類型。
/
更好的閱讀感,請到我的網站閱讀這篇文章:
https://urbananimalsabby.com/2020/07/01/the-kinds-of-readers-i-dont-like/
/
#「全世界只能關心我關心的事」
有一種人,覺得全世界圍繞著他打轉,他關心的事情別人一定也要關心,無法理解在他個人的世界之外,社會上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太雜,不同人有各自不同的理由去關心不同的事情,而且去比較什麼事情比較重要、什麼比較不重要,根本沒有意義。舉例來說,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在探討異性戀男女關係中「男性凝視」的種種影響。然後就有一名讀者留言抗議,說什麼寫得太偏頗,又不是所有人都和男人交往、被男人的看法影響。然後我點開她的臉書檔案來看,果然,是一名女同性戀。
因為她本人是同性戀,所以她覺得這篇文章一定也要涵括到與她相關的經驗,否則就是「不詳盡」、「偏頗」。她無法理解,作者寫這篇文章,本意就只是專門要來討論「異性戀中的男性凝視」這件事情,同性戀之間要有什麼問題,那不是這篇文章要處理或關心的事情。
類似案例,英國喜劇演員 Ricky Gervais 在他一場 Stand-up Comdey 演出中就有很精彩的詮釋。他說,有次他在 Twitter 上呼籲大眾要關心受虐動物,結果一個網友回他:「那非洲的小孩們呢?」Gervais 啼笑皆非,他說,我不是在給你一個「選擇」,不是你支持保護受虐動物,那你就不能幫助非洲孩童,反之亦然。Gervais 舉的另一個例子也很生動,他說就好像一個人走在路上,看到前方招牌有「吉他課程」的廣告,突然間這個人就原地暴怒,崩潰扯髮說到:「但我沒有想要上吉他課啊!」問題是,廣告的人是向廣大群眾發佈訊息,有需要的人就打電話,沒需要的人離開就好了,到底困難在哪?那些明明事不關己卻硬要和自己產生連結,然後再去被冒犯、暴怒、崩潰的反應,實在很令人匪夷所思,很想拍拍他的肩,請他不要什麼事都那麼 “Take it Personally”。
# 把網路文章當百科全書看的人
我前陣子曾訪問女藝人歐陽靖,原因是她今年出了一本叫《裏東京生存記》的書,主要是在挖掘東京的黑暗面和地下文化。在書中,歐陽靖不斷強調自己其實很討厭東京,她不喜歡這座城市的冷漠、光鮮亮麗背後的寂寞孤單,如果不是因為男友住在這裡,自己根本不會想要住在東京。但既然住下了,就轉個念好好生活,以一個旁觀者角度寫一本描繪東京人與東京文化的書吧!
在書裡,歐陽靖寫了很多為什麼不喜歡東京的理由,包括外國人租屋的種種不便、餐廳目睹的歧視事件、和東京男人交往的難處等等,但她也表示東京的地下文化和自己是「臭味相投」,因此這座城市雖然人人自掃門前雪,卻不可否認蘊含了豐富精彩的內涵。
看到這裡,有人會覺得歐陽靖的本意是在「誹謗」或「抹黑」東京嗎?我想不會吧?但最後採訪文章刊出後,還真的有讀者指控我們是在偏頗報導東京。他們義正嚴辭指出,東京不是只有黑暗文化啊,東京也很好啊,怎麼不講東京美好的一面,為什麼一定要講東京不好的一面讓別人誤會呢?世界上所有城市不都有好有壞嗎?
他們說的後半部我同意,東京有光明也有陰暗面,世界上所有的城市也都有值得讚揚與為人詬病的面向。但,這不是廢話嗎?這樣說,就像講「人性有善也有惡」、「不同口味有人喜歡有人討厭」一樣,看似是中立理性的論述,卻是講了和沒講一樣的陳腔濫調,因為這些道理實在是太普世,普世到真的不必特別再次強調。
這樣的網友,我認為是誤把有字數與版面限制的網路文章,當作一本論文專書或百科全書來看待。
網路文章之所以會是現在這些樣子,除了作者觀點與文字結構之外,很大一部分也受到載具形式、版面設計、字數與流量的限制與影響,底下的機制其實非常複雜。這是為什麼,每一篇文章都要有一個看事情的切面、要有觀點,因為沒有觀點沒有主題,就會變成一篇永無止盡的流水帳,而太過普世的道理,換句話說,就是沒有觀點。
如果你硬逼歐陽靖講東京美好的地方,我相信她也絕對講得出來,但她這本書的「題目」就是專注在講黑暗面,如果因應讀者要求,一定要好壞都講到才「公平」,那這本書或這篇採訪就會多出兩倍以上篇幅,焦點也會嚴重模糊,賣點也會消失。
其實不只網文,市面上所有水準之上的書籍雜誌,都是有明確主題性的。有些讀者期待一篇文章必須涵蓋一件事的天南地北,一個方位沒講到就是「偏頗」,但事實是,網路文章本來就不可能無所不包,但這也沒關係,因為不是你看了這篇網文這本書,其他網文和書就都不能看了。你可以看完一個人大罵東京,再去看另一個人大讚東京,這兩個人雖然意見相佐,但在他們各自專注的主題區塊上,很可能都是誠實而正確、能平行並存的。
# 威脅要退讚,甚至特地來告訴你他退讚了
曾經遇過讀者留言說要退讚,不然就是退讚後還特地跑來留言,告訴你他退讚了。我覺得這種行為非常矯情,這就像情人意見不合時,一直威脅說「我要和你分手」,甚至是分手後,還特地傳一封「今後你的死活都與我無關囉~」這樣的簡訊過來。
被退讚當然很讓人傷心,但如果長遠來看,還是必須考慮「道不同不相為謀」這個道理。一個讀者會退讚,代表他的價值觀與這家媒體的中心思想不合,這樣的話還是早早退讚、各走各路比較好。曾經見過一些媒體,或許是太擔憂網友評價,於是做出許多本末倒置的行為,不好好提升文章素質、發展創新專題,而是一昧產出無法創造品牌忠誠度的內容,只求當下符合網友流量胃口,再加上買粉絲惡習,導致最後出現三四五十萬粉絲數,單篇貼文卻只有不到十個讚數的荒謬慘況。文章寫久了,就會體悟和讀者建立關係,其實和在現實生活中與人建立關係是同個道理。不適合的人就不該在一塊,早早分一分,彼此才有機會遇到更對的人,而遇到適合的,就應該好好珍惜,彼此欣賞才有互相激勵進步的可能。
# 沒有幽默感的人
長期追蹤我的人,大概記得我最早曾經寫過一系列「一樣牛肉麵養百樣人」的文章,主要是用冷靜而幽默的筆調,去寫我在牛肉麵店打工觀察到的人情世故,目的是凸顯市井小民的種種荒唐與可愛,例如一個每次付錢都要趁機炫富的男人,老是先秀出厚厚一疊鈔票,再從裡面抽出一千塊錢付帳。又或是一個極愛茄子的客人,有一陣子我們因故沒賣茄子,後來有天終於開始賣了,這位客人竟然一次拿了五盤,而且還一個人全部吃光。
當時就曾收到讀者批評,說我這種寫法是在「嘲笑」別人,很不可取。看到這條留言我首先是一頭霧水,然後是欲哭無淚,這樣的讀者,搞不清楚「幽默諷刺」與「惡意嘲笑」的區別,而且「幽默」這件事是無法光用解釋就解釋得清楚的,所以我還真不知道該從何和他辯解起,索性只能再告訴自己一次,道不同不相為謀。
以上,雖然寫了很多我討厭的讀者類型,但我其實也能理解他們(但不代表我贊同他們)。文章寫得越多、經手過的題材越複雜、有過的經歷越豐富,就會體悟很多事情從來沒有單一個詮釋方式。還記得 George R. R. Martin 曾在《Game of Thrones》小說裡討論過信仰這件事,大意是說,世界上所有的信仰,基本上是擁有不同面貌的同一個「神」,來自不同的人因其不同的生長背景與經驗,選擇面對這個「神」的某一張臉,但追根究底,我們大部分渴慕的,不脱平安、健康、快樂這些普世價值,但諷刺的是,我們卻會因為面對的那張臉不一樣,或個人的盲點與愚笨,而互相指責廝殺、血流成河。某程度上,這與文章題材的釋義歧見有點類似。很多事情沒有絕對的對或錯,但很多事情的確有「比較對」與「比較錯」,但眾聲喧嘩,眾說紛紜,以前會糾結在這些事上很久,現在看開了,還是老話一句,道不同不相為謀,好好做自己的事,相信就會吸引到對的人吧!
男性凝視 廣告 在 少女 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我討厭的讀者 ]
媒體業,是一個非常生猛刺激的產業。每一天,我們都得和廣大讀者正面交鋒,幸運的時候會遇到理性聰慧的網友,不幸的時候,會遇上尖酸刻薄的鍵盤酸民。這些酸民,有的秉著個人偏見不分青紅皂白批評,有的只看標題不看文章就直接開罵,有的不由分說就詛咒你祖宗八代。這些,都是媒體人的「隱形心理職災」。只是罵人的讀者很多,講出被罵心聲與正面反駁的媒體從業卻很少。於是,今天我想寫一篇文章,來談談那些我討厭的讀者類型。
#「全世界只能關心我關心的事」
有一種人,覺得全世界圍繞著他打轉,他關心的事情別人一定也要關心,無法理解在他個人的世界之外,社會上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太雜,不同人有各自不同的理由去關心不同的事情,而且去比較什麼事情比較重要、什麼比較不重要,根本沒有意義。舉例來說,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在探討異性戀男女關係中「男性凝視」的種種影響。然後就有一名讀者留言抗議,說什麼寫得太偏頗,又不是所有人都和男人交往、被男人的看法影響。然後我點開她的臉書檔案來看,果然,是一名女同性戀。
因為她本人是同性戀,所以她覺得這篇文章一定也要涵括到與她相關的經驗,否則就是「不詳盡」、「偏頗」。她無法理解,作者寫這篇文章,本意就只是專門要來討論「異性戀中的男性凝視」這件事情,同性戀之間要有什麼問題,那不是這篇文章要處理或關心的事情。
類似案例,英國喜劇演員 Ricky Gervais 在他一場 Stand-up Comdey 演出中就有很精彩的詮釋。他說,有次他在 Twitter 上呼籲大眾要關心受虐動物,結果一個網友回他:「那非洲的小孩們呢?」Gervais 啼笑皆非,他說,我不是在給你一個「選擇」,不是你支持保護受虐動物,那你就不能幫助非洲孩童,反之亦然。Gervais 舉的另一個例子也很生動,他說就好像一個人走在路上,看到前方招牌有「吉他課程」的廣告,突然間這個人就原地暴怒,崩潰扯髮說到:「但我沒有想要上吉他課啊!」問題是,廣告的人是向廣大群眾發佈訊息,有需要的人就打電話,沒需要的人離開就好了,到底困難在哪?那些明明事不關己卻硬要和自己產生連結,然後再去被冒犯、暴怒、崩潰的反應,實在很令人匪夷所思,很想拍拍他的肩,請他不要什麼事都那麼 “Take it Personally”。
# 把網路文章當百科全書看的人
我前陣子曾訪問女藝人歐陽靖,原因是她今年出了一本叫《裏東京生存記》的書,主要是在挖掘東京的黑暗面和地下文化。在書中,歐陽靖不斷強調自己其實很討厭東京,她不喜歡這座城市的冷漠、光鮮亮麗背後的寂寞孤單,如果不是因為男友住在這裡,自己根本不會想要住在東京。但既然住下了,就轉個念好好生活,以一個旁觀者角度寫一本描繪東京人與東京文化的書吧!
在書裡,歐陽靖寫了很多為什麼不喜歡東京的理由,包括外國人租屋的種種不便、餐廳目睹的歧視事件、和東京男人交往的難處等等,但她也表示東京的地下文化和自己是「臭味相投」,因此這座城市雖然人人自掃門前雪,卻不可否認蘊含了豐富精彩的內涵。
看到這裡,有人會覺得歐陽靖的本意是在「誹謗」或「抹黑」東京嗎?我想不會吧?但最後採訪文章刊出後,還真的有讀者指控我們是在偏頗報導東京。他們義正嚴辭指出,東京不是只有黑暗文化啊,東京也很好啊,怎麼不講東京美好的一面,為什麼一定要講東京不好的一面讓別人誤會呢?世界上所有城市不都有好有壞嗎?
他們說的後半部我同意,東京有光明也有陰暗面,世界上所有的城市也都有值得讚揚與為人詬病的面向。但,這不是廢話嗎?這樣說,就像講「人性有善也有惡」、「不同口味有人喜歡有人討厭」一樣,看似是中立理性的論述,卻是講了和沒講一樣的陳腔濫調,因為這些道理實在是太普世,普世到真的不必特別再次強調。
這樣的網友,我認為是誤把有字數與版面限制的網路文章,當作一本論文專書或百科全書來看待。
網路文章之所以會是現在這些樣子,除了作者觀點與文字結構之外,很大一部分也受到載具形式、版面設計、字數與流量的限制與影響,底下的機制其實非常複雜。這是為什麼,每一篇文章都要有一個看事情的切面、要有觀點,因為沒有觀點沒有主題,就會變成一篇永無止盡的流水帳,而太過普世的道理,換句話說,就是沒有觀點。
如果你硬逼歐陽靖講東京美好的地方,我相信她也絕對講得出來,但她這本書的「題目」就是專注在講黑暗面,如果因應讀者要求,一定要好壞都講到才「公平」,那這本書或這篇採訪就會多出兩倍以上篇幅,焦點也會嚴重模糊,賣點也會消失。
其實不只網文,市面上所有水準之上的書籍雜誌,都是有明確主題性的。有些讀者期待一篇文章必須涵蓋一件事的天南地北,一個方位沒講到就是「偏頗」,但事實是,網路文章本來就不可能無所不包,但這也沒關係,因為不是你看了這篇網文這本書,其他網文和書就都不能看了。你可以看完一個人大罵東京,再去看另一個人大讚東京,這兩個人雖然意見相佐,但在他們各自專注的主題區塊上,很可能都是誠實而正確、能平行並存的。
# 威脅要退讚,甚至特地來告訴你他退讚了
曾經遇過讀者留言說要退讚,不然就是退讚後還特地跑來留言,告訴你他退讚了。我覺得這種行為非常矯情,這就像情人意見不合時,一直威脅說「我要和你分手」,甚至是分手後,還特地傳一封「今後你的死活都與我無關囉~」這樣的簡訊過來。
被退讚當然很讓人傷心,但如果長遠來看,還是必須考慮「道不同不相為謀」這個道理。一個讀者會退讚,代表他的價值觀與這家媒體的中心思想不合,這樣的話還是早早退讚、各走各路比較好。曾經見過一些媒體,或許是太擔憂網友評價,於是做出許多本末倒置的行為,不好好提升文章素質、發展創新專題,而是一昧產出無法創造品牌忠誠度的內容,只求當下符合網友流量胃口,再加上買粉絲惡習,導致最後出現三四五十萬粉絲數,單篇貼文卻只有不到十個讚數的荒謬慘況。文章寫久了,就會體悟和讀者建立關係,其實和在現實生活中與人建立關係是同個道理。不適合的人就不該在一塊,早早分一分,彼此才有機會遇到更對的人,而遇到適合的,就應該好好珍惜,彼此欣賞才有互相激勵進步的可能。
# 沒有幽默感的人
長期追蹤我的人,大概記得我最早曾經寫過一系列「一樣牛肉麵養百樣人」的文章,主要是用冷靜而幽默的筆調,去寫我在牛肉麵店打工觀察到的人情世故,目的是凸顯市井小民的種種荒唐與可愛,例如一個每次付錢都要趁機炫富的男人,老是先秀出厚厚一疊鈔票,再從裡面抽出一千塊錢付帳。又或是一個極愛茄子的客人,有一陣子我們因故沒賣茄子,後來有天終於開始賣了,這位客人竟然一次拿了五盤,而且還一個人全部吃光。
當時就曾收到讀者批評,說我這種寫法是在「嘲笑」別人,很不可取。看到這條留言我首先是一頭霧水,然後是欲哭無淚,這樣的讀者,搞不清楚「幽默諷刺」與「惡意嘲笑」的區別,而且「幽默」這件事是無法光用解釋就解釋得清楚的,所以我還真不知道該從何和他辯解起,索性只能再告訴自己一次,道不同不相為謀。
以上,雖然寫了很多我討厭的讀者類型,但我其實也能理解他們(但不代表我贊同他們)。文章寫得越多、經手過的題材越複雜、有過的經歷越豐富,就會體悟很多事情從來沒有單一個詮釋方式。還記得 George R. R. Martin 曾在《Game of Thrones》小說裡討論過信仰這件事,大意是說,世界上所有的信仰,基本上是擁有不同面貌的同一個「神」,來自不同的人因其不同的生長背景與經驗,選擇面對這個「神」的某一張臉,但追根究底,我們大部分渴慕的,不脱平安、健康、快樂這些普世價值,但諷刺的是,我們卻會因為面對的那張臉不一樣,或個人的盲點與愚笨,而互相指責廝殺、血流成河。某程度上,這與文章題材的釋義歧見有點類似。很多事情沒有絕對的對或錯,但很多事情的確有「比較對」與「比較錯」,但眾聲喧嘩,眾說紛紜,以前會糾結在這些事上很久,現在看開了,還是老話一句,道不同不相為謀,好好做自己的事,相信就會吸引到對的人吧!
男性凝視 廣告 在 偷拍才不是認同女生外貌的方式,台灣youtuber 帶你了解什麼 ... 的推薦與評價
Cindy 發布這支影片,並非只是在抱怨事情的發生,她其實更想談的是「男性凝視」,「男性凝視」不單是表達「男性的觀看」,而是在平面廣告、電視節目、 ... ... <看更多>
男性凝視 廣告 在 【男性凝視下的胸部】男作家在小說裡怎樣描寫女性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男性凝視下的胸部】男作家在小說裡怎樣描寫女性 ... 101K views 1 month ago #鬥士工作室 #男性 #小說 ... 台灣人都聽不懂的超經典廣告! ... <看更多>
男性凝視 廣告 在 臺大學生會性別工作坊- 【男性凝視v.s女性凝視】 什麼是男性 ... 的推薦與評價
「男性凝視」的基本論調是:男人觀看,而女人就是被觀看被控制的對象, ... 觀者的電影、廣告等,但事實上,被物化的男性形象和女性形象可以說是非常不平等的,男性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