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中國現代傳播集團 於近日正式宣布收購英國當代藝術雜誌《#藝術觀察》(#ArtReview)的大部份股權,未來藝術媒體平台的板塊將因為此一收購發生何種變化,值得我們持續觀察。
同時也有2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90的網紅辰宇力 * Uriel Ch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次影片拍攝地點: #台北雙年展 2020 #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 2020.11.21-2021.03.14 「台北雙年展」從簡單的意義上解讀,是一個有關「當代」藝術安置在某種擴大的「全球社會」的概念裡的手段。這個大轉型歷經了二十餘年的時間,十二屆的「台北雙年展」就跟這座城市一樣,經歷着一段評估、...
「當代藝術雜誌」的推薦目錄:
- 關於當代藝術雜誌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當代藝術雜誌 在 邱千惠 . 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當代藝術雜誌 在 辰宇力 * Uriel Che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當代藝術雜誌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當代藝術雜誌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當代藝術雜誌 在 大陸藝市逢春台灣藝術雜誌發新枝- 看板Publish 的評價
- 關於當代藝術雜誌 在 藝術家雜誌社 的評價
- 關於當代藝術雜誌 在 當代藝術大師江賢二50幾年的藝術家體悟|遠見雜誌 - YouTube 的評價
當代藝術雜誌 在 邱千惠 . 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Diane Arbus《A Box of Ten Photographs》
購買:https://moom.cat/l/5smMJH
談起傳奇的美國紀實攝影師 Diane Arbus 作品集,最先被憶起的莫過於 1972 年出版的首本攝影集《Diane Arbus: An Aperture Monograph》。雖然這本書締造了史上最熱銷的攝影書紀錄,然而該書卻是 Diane Arbus 於 1971 年逝世後所出版,由其女兒 Doon Arbus 與藝術家友人 Marvin Israel 共同編輯與設計,並不全然算是攝影師本人的心血結晶。
一本至今未被世人注目的珍貴作品集《A Box of Ten Photographs》,最初發表於 1970 年。由 Diane Arbus 親自編輯,好友 Marvin Israel 設計,精心集結了 1963–1970 年間的十幅作品。每一幅作品附有插頁,親筆寫下作品描述。這十幅作品被裝進壓克力透明盒中,全手工訂製,預計發行 50 套。然而 1971 年 Diane Arbus 驟逝,離世時僅完成 11 套,販售 4 套。在這些流落各處的稀有品中,兩套由攝影師 Richard Avedon 購入,另一套是藝術家 Jasper Johns 所購買,最後一套則落入哈潑時尚雜誌總監 Bea Feitler 手中。
在 Bea Feitler 手上持有的版本,Diane Arbus 特別額外增加了第 11 幅作品,拍攝於 1971 年的「A woman with her baby monkey, N.J., 1971.」。該套特別版也將封面的「Ten」劃掉,改註記「Eleven」,成為這套作品集中的小插曲。
1986 年,史密森尼美國藝術博物館收購了 Bea Feitler 的版本,由博物館取得也意味著該套作品將成為當今世上僅有四套中的唯一非私人收藏。此系列作品於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1 月間於該博物館公開展出,不僅展出原作,同時也詳加探討了 Diane Arbus 的生平與藝術成就。
儘管在世時已是富有影響力的攝影師,然而 Diane Arbus 真正的重要性是在其過世後才得到充分認可。這之間輿論所產生的巧妙化學變化正式拜《A Box of Ten Photographs》所賜。1971 年 5 月,紐約當代藝術雜誌 Artforum 首次以攝影師作品為專題,以「Five Photographs by Diane Arbus」為題將 Diane Arbus 的十幅作品挑選 5 幅收錄於雜誌之中,加上封面共有 6 幅,雜誌內則是由 Diane Arbus 提筆寫下:「照片是一個關於祕密的祕密,它揭示的越多,你知道的就越少。」成為其日後名言。1972 年離世隔年,伴隨著 MoMA 回顧展的巨大成功,《A Box of Ten Photographs》這套作品集被邀請至威尼斯雙年展展出,成為第一位參與此藝術盛會的美國攝影師。
由美國出版社 Aperture 所出版的《A Box of Ten Photographs》,29 x 36 公分的大開本尺寸,幾近原作的精美再現。Diane Arbus 生前不喜作品被裁切,從早期原作剔除邊緣的風格,至 1965 年轉變為保留粗獷的黑邊,直到 1969 年為了此作品集所研究出的柔和邊緣,再再顯示出 Diane Arbus 對攝影的極度追求。而這些介於心理與生理之間的糾結影像,人們可以將之看待成純粹的怪誕演出,又或是充滿生機的浩瀚舞台;無論如何,這些作品如同 Diane Arbus 的極端瘋狂,揮灑下無法抹滅的藝術成就。
攝影師 Diane Arbus 生於 1923 年,她著名的肖像攝影探索著 1960 年代的美國社會邊緣人,包含天體主義者、侏儒、變裝癖、流浪漢、唐氏症患者,甚至是在當時仍有少許人認為是不詳徵兆的雙胞胎。她的影像穿越了表象,傳達人物的感知與社會的脈動,值得人們探討議論。隨著 1960 年中的幾個公開展覽,使得 Diane Arbus 的作品開始被廣泛討論,並成為具有影響力的攝影師。只可惜 1971 年因嚴重的憂鬱症而最終服用藥物並割腕自殺,結束了 48 年的短暫生命。
當代藝術雜誌 在 辰宇力 * Uriel Che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次影片拍攝地點:
#台北雙年展 2020 #你我不住在同一星球上
2020.11.21-2021.03.14
「台北雙年展」從簡單的意義上解讀,是一個有關「當代」藝術安置在某種擴大的「全球社會」的概念裡的手段。這個大轉型歷經了二十餘年的時間,十二屆的「台北雙年展」就跟這座城市一樣,經歷着一段評估、改變、擴充與成長的時光。
官網:https://www.taipeibiennial.org/
導覽手冊:https://www.tfam.museum/File/files/02exhibition/201120_20TB/TB2020_Guidebook_CN_Digital.pdf
木星與土星將於12月中旬一起進入水瓶座,想換工作的、想談戀愛的、都需要改變一下現在的模式,以新的視野與做法來為自己打開一片天空。
各節時間點:
0:50 星象概要
11:57 白羊座
14:56 金牛座
17:43 雙子座
20:39 巨蟹座
23:04 獅子座
25:48 處女座
28:32 天秤座
30:14 天蠍座
1:47 射手座
3:58 摩羯座
6:17 水瓶座
8:35 雙魚座
#木土合相 #射手座 #水瓶座
PODCAST 同步刊登:
Apple Podcasts:
https://reurl.cc/L3y7e4
Spotify:
https://reurl.cc/R45bRg
KKbox:
https://reurl.cc/mnWd6Y
Google 播客:
https://reurl.cc/O1ZkQy
Anchor:
https://anchor.fm/uriel-chen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uriel-chen-astrologist
辰宇力官方粉絲頁:https://facebook.com/uziastro/
星辰宇宙騎士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GalaxyKnights/
辰宇力官方Instagram:https://instagram.com/uziastro/
辰宇力官方部落格(Wordpress/简体中文) :http://UziAstro.wordpress.com/
辰宇力官方部落格 (方格子/繁體中文):https://vocus.cc/user/@uziastro
✨ 辰宇力老師,時尚圈御用占星師,精通星座與塔羅。師承星星王子,以準確透徹的星象分析與預測,以及犀利洞察的塔羅解讀聞名。現為東森新聞雲、國際時尚雜誌 InStyle 時尚泉 與 自由時報 的星座專欄作家。偶而會在電視節目或採訪中出現,也曾與樂天市場、安麗、博士倫...等知名廠商聯名合作。
服務項目:https://www.facebook.com/pg/UziAstro/services/
聯繫方式:直接在粉絲頁私訊,或是 email: uziastro@gmail.com
#星座 #運勢 #辰宇力 #PODCAST #台灣 #華文 #人生相談 #諮詢
BGM: Spring in my Step, End of the Rainbow - Quincas Moreira, A Brand New Start - TrackTribe .
動畫: Liangyi Lin
當代藝術雜誌 在 典藏ARTouch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V_Touch展覽 #檔案與復刻 #張世倫X孫松榮
#臺北市立美術館「#未完成黃華成」一展中,面對大量的 #檔案文獻 與 #手稿,觀者可以從何掌握與理解?多件「2020年重製」的 #復刻 作品,又嘗試拉開甚麼樣的時間距離,從中重新測量與詮釋 #黃華成 呢? 而展覽近期更隆重推出厚達三冊的專書,究竟將相關研究視覺化、空間化為展覽的必要性為何?
黃華成曾言,半熟的蘋果比全熟的好吃,因為全熟的蘋果只剩下一個命運,就是爛掉。「V-Touch展覽:檔案與復刻」從「未完成,黃華成」出發,邀請本展策展人 #張世倫,及曾參與策劃「#啟視錄:臺灣錄像藝術創世紀」、「#共時的星叢:『風車詩社』與跨界域藝術時代」等展,以及《藝術觀點ACT》41期《劇場》雜誌專題的 #孫松榮 教授,共同對話梳理臺灣近年 #研究型檔案策展,如何在前人所面臨之延遲轉譯、政治壓抑及後人所面臨之原作失落、檔案散逸等條件限制下,複訪臺灣藝術史中特定的個人、群體或事件,#因陋就簡 地藉由檔案與復刻 的「#場面調度」,勾勒各自對象跨媒介藝術實踐的前衛與局限。而當其嘗試跳脫回顧展或文件展的框架,尋覓 #原作的回聲 或 #來世,為藝術家所屬的時代精神,賦予當代新意時,此般對線性藝術史史觀的蒙太奇式重省,又如何同時反抗視覺藝術正統的策展方法?從中進而探問研究型檔案策展之於在地藝術史的空缺、前衛或戰鬥精神的閃現與佚失,以及當代策展與展覽機制等面向的積極回應。
👉記得訂閱ARTouch YouTube 頻道,開啟小鈴鐺,鎖定每個月的V-Touch 優質藝術影音單元:https://bit.ly/30C4un3
---
出品 Presented by|典藏ARTouch
企劃 Director|童詠瑋 Tung Yung-Wei、張玉音 Chang Yu-Yin
翻譯 Translator|童詠瑋 Tung Yung-Wei
攝影 Photographer|王士源 Wang Shih-Yuan、蘇家弘 Su Chia-Hung
製片 Producer|陳昕妤 Chen Hsin-Yu
剪輯 Editor|王士源 Wang Shih-Yuan
剪輯助理 Assistant Editor|蔡念栩 Tsai Nien-Hsu、劉禮瑜 Liu Li-Yu、陳美如 Chen Mei-Ju
調光 Colorist|王士源 Wang Shih-Yuan
混音 Re-Recording Mixer|鄭曉駿 Cheng Hsiao-Chun
特別感謝 Special Thanks|張世倫 Chang Shih-Lun、孫松榮 Sing Song-Yong、臺北市立美術館 Taipei Fine Arts Musuem
---
👀相關閱讀|
👉〈認識這位台灣文化界的先知:「未完成.黃華成」,以「設計」作為時代的評論〉:https://bit.ly/3k6Ys4i
👉〈每本書籍封面都是我的實驗微電影:走進黃華成的「設計攝影」裝幀世界〉:https://bit.ly/32fKtTy
👉〈【影形力專欄】境外移入的動力銀幕(或想像黃華成《實驗002》)〉:https://bit.ly/2TVqlle
👉〈星叢中的自我/台灣定位:「日殖時期現代文藝的共時與差異論壇」〉:https://bit.ly/38iaq9c
---
未完成,黃華成
展期|2020.05.09 – 2020.11.08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3F
地址|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三段181號
當代藝術雜誌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我們」介紹
訪問作者: 姚時晴
內容簡介:
這是一本情詩集,但同時也是一本討論語言與詩的結構性關聯的詩集。
《我們》,設定兩個探索主題:一是古典聲韻的再發現與再想像;二是詩與歌(或流行音樂)於文本中互涉媒合的多重組合臨床試驗。
藉由對古典詩詞(特別是詞)的閱讀與研究,讓詩語言除了在意象準確度的要求外,還能兼具其聲韻的獨特營造,進而尋找到屬於自己語言呈現的個人標示;而後者則鎖定當代流行歌曲作為倚仿對象,進行類似流行歌曲書寫格式與節奏的詩詞創作。
作者簡介: 姚時晴
現為「小草藝術學院」編輯,以及《創世紀詩雜誌》編輯。獲選2000年《創世紀詩刊》新生代詩人,與2007年「台北詩歌節」新生代詩人。詩作收錄於2007年《台北詩歌節詩選》,2012年《散文詩人作品選》,2013年《台灣詩選》,2014年《創世紀60年詩選》,2015年《散文詩人作品選》和《水墨無為畫本》(精選現代詩人名句104帖),與2016年《風過松濤與麥浪》(台港愛情詩精粹選)等。
著有《曬乾愛情的味道》(2000);《複寫城牆》(2007);《閱讀時差》(集結,2007);《我們》(2016)。希望每一本詩集都是對前一本詩集的背叛,因此這四本詩集分別以不同筆法和語言形式創作,期待每一本詩集都是另一個新生。
出版社:釀出版
粉絲頁: 作家生活誌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當代藝術雜誌 在 藝術家雜誌社 的推薦與評價
「現代世界:奧地利和德國藝術,1890-1940」是紐約新畫廊成立廿週年的紀念展,首次讓觀眾一同參觀二樓奧地利藝術與三樓德國藝術的藏品。展覽試圖解構日耳曼藝術文化,並 ... ... <看更多>
當代藝術雜誌 在 大陸藝市逢春台灣藝術雜誌發新枝- 看板Publish 的推薦與評價
中國時報 2007.10.17
大陸藝市逢春 台灣藝術雜誌發新枝
吳垠慧/台北報導
亞洲藝術市場近來蓬勃發展,台灣的藝術雜誌社因而相繼調整方向,陸續增加推出
新雜誌,主推收藏、藝術市場方面的知識需求。有卅二年歷史的老牌藝術雜誌《藝術家》
,上個月推出新月刊《藝術收藏+設計》創刊號;另一家藝術雜誌《典藏.今藝術》,也
將於下個月把藝術市場獨立成別冊。
《藝術家》雜誌發行人何政廣表示,兩年前他就開始籌備新雜誌的發行,「這兩年
中國藝術市場狂飆,台灣也受到中國藝術市場的邊陲效應影響,有復甦的趨勢,讀者對藝
術市場的相關知識有所渴求。」
因此,何政廣另闢《藝術收藏+設計》,內容包括國內外收藏家現身說法、藝術市
場最新資訊、當紅藝術家市場行情的彙整分析以及外國藝術市場的專文翻譯等。像是創刊
號裡,將中國當代藝術拍賣「四大天王」之首的畫家張曉剛,十多年來的拍賣記錄作一完
整的調查報告。
《典藏.今藝術》發行人簡秀枝認為,「現階段當代藝術的市場熱度,已經是外界
關注的焦點,大家想了解卻又不得其門而入,因此,將市場面的資訊獨立出來,已刻不容
緩」。簡秀枝說:「台灣現在急切需要一本專業藝術投資的刊物。」
其實,藝術雜誌最早關注收藏與市場訊息與動向的報導,首推《藝術新聞》雜誌,
相較於其他兩家藝術雜誌,它關於市場訊息新聞掌握篇幅最重。兩年前,因嗅到兩岸當代
藝術市場啟動的氣氛,《藝術新聞》社長劉太乃將雜誌一分為二,區分出《當代藝術新聞
》,目標鎖定亞洲地區藝術產業動態。
「雖然雜誌的立基在台灣,但目標是在東方文化圈的概念下,涵蓋亞洲這個大區塊
,關心的面向不只是針對華人藝術圈而已。」劉太乃分析說,「因為亞洲的藝術市場已經
形成一個可以和歐美抗衡的藝術市場區域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63.7.22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