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文]股價理論上冇上限,但有冇諗過交易所報價有上限?打爆咗點算?而家就真係有人做到啦。
TLDR:千年蟲翻版呀喂!畢菲特隻嘢股價打爆機,部份newsfeed要暫停報價,等system upgrade.搞幾耐?唔使急,幫緊你幫緊你,等多一兩個星期啦。好有「總掣喺元朗」嘅feel
==============
2021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80,半年已16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
1. 拿,電腦嘅嘢我真係唔識的,所以技術細節交返畀識嘅人。但呢篇應該夠晒益智,又講金融又講數學又講電腦。
2. 但,大約你都諗到,系統總有上限。咁記住,一隻股票最多只能跌100%,但可以升100萬倍,upside無限(所以沽空嘅好易死)。理論上sky is the limit,真係會有公司可以打爆上限的。
3. 係邊個?之唔係又係佢,股神畢菲特,同佢旗下嘅巴郡(Berkshire Hathaway),亦都介紹返,巴郡B就三舊水美金一股有找,有排未打爆。所以今次主角係巴郡嘅A股,現價425,000美金一股。
4. 咁個導火線,當然係巴郡股價近期好強。其實強咗足足大半年。眾人覺得股神冇料到呀廢老呀契媽先係王道呀(而家已成為KFC),但你咪理,巴郡股價近期一樣屢創新高,畢菲特一樣突破1000億美金身家(*)
5. 而巴郡A股,亦一路唔肯拆股(**)。咁用股神嘅lingo,滾雪球,滾到42萬蚊,就撞牆啦
6. 因乜?因為,Nasdaq報價系統,有上限,而佢老哥隻嘢好快會打中。而家唔知點算。咪做system upgrade,但都要等多陣。可能之前真係冇預廢老咁有後勁。
7. 岔開少少,你心諗,Nasdaq關巴郡乜事?唔係得科技股?首先呢,唔關事,星巴克同百事都在Nasdaq.二來,嚴格嚟講Nasdaq唔係一個交易所(紐約交易所NYSE就有E,Nasdaq冇E),係一個交易兼報價系統。所以雖然巴郡在NYSE上,但都關Nasdaq事,因為好多data feed都係佢地做
8. 講咗咁多,Nasdaq上限係幾多?咪話巴郡42萬一股,好快頂爆,咁你估下,50萬?冇,其實係42萬9。To be exact,係$429,496.7295。
9. 嚟啦喎,咁怪雞嘅數字,梗係有啲特別原因。識電腦嘅實估到,唔識但數學好嘅(即係我)一樣知道。2嘅32次方再減1,就係4,294,967,295。咁點解唔係呢個43億嘅數係上限?因為股價有小數點,Nasdaq留返4個小數點,所以就係$429,496.7295。
10. (技術嘢:點解係32?冇錯因為32 bit.不過留意返,股價係唔會有負數的,所以唔使預負數嘅位。讀過電腦應知如果負數又要留多一堆位)(Technically 佢地叫 four-byte unsigned integer)
11. 結論?而家有啲data source真係停咗實時報價,有啲交易商直頭而家唔畀你買巴郡A股,驚自己系統支援唔到會大炒。等下啦,聽講話5月17號搞掂。
12. 另外,股價第二高嘅公司,NVR,股價亦不過係5100蚊(留意唔代表間公司第二大,呢度啲讀者應冇咁低能),打後大家都知咩Amazon Google 兩三千蚊美美金一股。講到尾就真係全人類服侍畢菲特一個
13. 仲有個問題,你心諗,明明話巴郡在紐交所NYSE上市喎,咁NYSE又有冇呢個問題?係冇的!可能一早upgrade咗
14. 最後一個問題:香港呢?哈哈哈,首先你諗下,香港股價最高(留意,唔係市值最大,亦唔一定係一手入場費最貴)嘅,係邊隻股票?幾乎反射動作你會諗騰訊(700),但答案唔係。而騰訊有冇見過1000蚊?我唔肯定,但我記得冇,因為次次去到咁上下就會拆。
15. 咁香港有冇金牛股?答案係,有的。邊隻?例如我寫過嘅,黃金ETF 2840,咪千幾蚊。另外仲有幾隻的,不一一細講
16. 於是乎,你最期待嘅問題:港交所系統,股價上限係幾多呢?畀你估下?
17. 我都唔完全肯定,有錯可以更正,但就我理解同埋睇港交所價位表,上限應該係9995。感覺,好似流咗啲喎。咁如果騰訊當初冇拆細,而家一早爆咗標啦,又點收科?
(*)呢一刻呢個Club有8個人,留意2019年我寫過文,當時得2個人。咁你話疫情大洗牌下,咩人係贏家?話過你知啦,每次災難都係洗牌,財富再分配,有錢人更有錢。Welcome to shareholder capitalism
(**)近年全球仇老,有個講法話畢菲特就係閂埋門唔畀啲新一代到等佢地冇得上流。呢個講法都夠低能。首先,新一代會買巴郡?第二,明明而家有fractional shares(留意,唔係碎股)買,你唔去投票唔去奧馬哈食牛扒聽廢老講道就得。第三,其實有B股可以買,唯一分別就係投票權少好多,但新一代會care?況且,依然可以去食牛扒的。
==============
2021比別人知得多。subscribe now(https://bityl.co/4Y0h)。Ivan Patreon,港美市場評點,專題號外,每日一圖,好文推介。每星期6篇,月費80,半年已1600人訂! 畀年費仲有85折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9萬的網紅柴鼠兄弟 ZRBro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常常在股市聽到什麼跳空缺口、空方缺口或是誰已經補掉某個缺口,但K線與K線之間為什麼會出現缺口?三種缺口跟春秋時代的左傳和超級瑪利又有什麼關係?這集我們用圖解來徹底搞懂 0:00 缺口 0:25 分時走勢的開收高低 1:00 開盤價與平盤價 2:15 缺口出現的原因 3:06 缺口與籌碼的關係 5...
百 萬 小數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定期定額,要分幾批投入?」
市場先生很常收到一類讀者問題是,想長期定期定額,但不知道要用什麼頻率、分幾批投入?
例如長期存美股ETF或台股ETF,想要每月投入,但考慮ETF每張的單價、國際電匯手續費等原因,實際上一季或半年、一年才能投入一次,這時很多人就會很擔心這樣是否對報酬結果有影響?
➡對這問題市場先生的答案是:只要你是長期投入,那麼拉長時間來看,無論分成幾批,對結果其實影響不大。
例如你每年預計投入12萬元,那麼是一次投入12萬、或分成4季每季投入3萬,或分成12個月每月投入1萬,結果的誤差其實都很小。
---
➡以下圖跑個EXCEL測試投資S&P500 (用SPY ETF的報酬試算),從2006年測到2020年,一共15年的數據。
分成3種條件,每年都是投入同樣的資金:
1. 每年初投入 - 一次12萬元
2. 每季初投入 - 一次3萬元(一年4次)
3. 每月初投入 - 一次1萬元(一年12次)
➡用2006-2020年(共15年)投入美股S&P500做測試,結果如下圖。
得到的結論是差異很小,
1. 每年初投入 - 年化報酬 12.2%
2. 每季初投入 - 年化報酬 12.0%
3. 每月初投入 - 年化報酬 11.9%
只有小數點後一位數的差異,誤差屬於可以忽略的範圍。
資產累積的曲線畫出來也都是疊在一起,拉長時間後曲線非常相近。
(市場先生貼心提醒:歷史報酬不等於未來報酬)
---
當然,每年初投入好像稍微好一點、每月初投入則最差,有一部份可能性是它的資金在年初就全部進入,換句話說在年初全部投入的資金參與行情的時間更久一點。不過畢竟這誤差很小,而且實際投入時也要根據實際自己資金狀況而定,三個結果我仍會把它當成是差不多一樣的。
➡既然結果差異很小,那問題只在於自己單位金額好不好買,不會切完好幾筆資金,卻買不起一單位的標的。
例如有些讀者提到0050ETF一個月的薪水不夠買一張,買零股又覺得麻煩,其實看完數據告訴我們可以放寬心,一季或半年買一批,結果也不會差太多。
普遍的人們都會說覺得分批比較穩、分越多批越穩,從數據結果可以發現,如果你只投資1~2年的短期也許時機點或頻率有差,但拉到夠長時間真的都差不多,你會發現分越多批越穩定也許是一種迷思與錯覺。
---
➡有另一個常被問的問題是「我手上有一筆錢,該定期定額嗎」
比方說手上有1000萬,是不是要分很多年投入?
實際上,定期定額談的範圍其實不是手上的資金,而是未來的現金流。而手上有一大筆錢想分批投入,不該稱做定期定額,我覺得雖然兩者同樣都有平均成本的概念,也同樣可以定期,但把兩者用詞區分開來比較不會搞混。
➡實際上這兩者沒辦法直接用報酬率或試算去比較,因為是兩種不同的概念,在處理不同的資金狀況。
這點用巴菲特最喜歡的保險業的角度去思考就很清楚了,假設你經營保險公司,經常手上有大筆現金而且後續每月都還定期有現金進來(保費收入),保險公司得盡快把當下手上現金再投資出去,否則都是在損失利息和報酬、會無法支付未來的理賠支出。畢竟對個人來說可能短期一兩個月損失的利息或收入沒多少,但在保險公司的資金規模來說,即使小數點一兩個位數以後的報酬損失也很驚人,可能也都是至少百萬千萬甚至數億的差距。
從任何時間點來看,先不考慮未來現金流,你當下手上的資金就如同保險公司手上的資金,應該立即做規劃處理,放越久損失越多時間價值,只是可能零點幾個百分點對個人的資金影響不大而已。
儘管持有現金慢慢投入,這誤差短期傷害不大,但如果資金一直閒置(例如你想等低點,但2009~2018年間幾乎沒太多顯著低點),最終對報酬來說仍是有負面傷害。(可以google搜尋"cash drag 現金拖累"的概念)
如果你對定期定額和單筆投入仍覺得困惑,不要把定期定額當成一整組投資,我建議可以拆開來看,把每一筆定期投入都當成是一筆單筆投入獨立決策來思考判斷,這樣也許可以想得比較清楚。
---
➡我覺得定期定額這個概念最大的價值,並不在於分散持有成本或者任何報酬或風險上的優勢,而是在於「紀律」。讓你的投資計劃能夠規律地去執行,而不是靠感覺操作隨意進出、聽到市場熱絡就買、聽到市場恐慌就擔憂不敢進場。
畢竟之所以定期投入,就是因為我們無法精準地掌握時機點,如果你都能預知高低點,那你根本不需要定期定額對吧?
了解它的原理後你也可能會想到,其實定期不一定要定額,我們用定期定額只是比較方便做試算,也符合大多數人現金流狀況,定期不定額也可以,並不是照著某個規則走就一定是最好,根據自己現金流狀況去考慮,並且保持紀律按照計畫執行才是最重要的。
---
➡快速複習一下重要觀念總結:
1. 定期定額投資在長期持續投入的前提下,分成幾批對報酬結果影響並不大。每月、每季、每年實際上拉長時間來看結果差不多,不用執著一定要每月投入。分越多批不會比較差,也不一定比較好。
2. 定期定額談的是未來的現金流規劃,而手上有一筆錢要分批投入,與定期定額是不同的概念,兩者的資金狀況前提不同,不會拿來比較好壞。
3. 定期定額只要拉長時間必然能分散持有成本,它並不是什麼能幫你多賺或者降低風險的方法,但它是一個可以讓人長期保持紀律、避免受貪婪恐懼影響的方法。
#希望這篇幫你對定期定額的理解有更完整
市場先生 2021.04
#不知道這份EXCEL大家有需要嗎
#滿3000按讚就把EXCEL放到留言區
百 萬 小數點 在 酸酸時事鐵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因為中華民國人大多是 余光中 這種智商。中華民國父權殖民台灣的結果,就是你很難看到傑出的台灣女性,還有台灣在日本時代進入現代社會的傑出表現,全部被抹煞。#聽說台灣女權過高 #中華民國最美的風景
【回顧】
一「發現溫室效應卻被歷史遺忘的女性|MPlus」
一「物理是男人一手打造的」 義大利科學家發言惹議」
一「Google展現雲端運算能力:算出圓周率小數點後第31.4兆進位,產出170TB數據」
一
中華民國是個「神奇」的地方。
一「研究顯示性別收入不平等來自於生小孩」
一「中研院追蹤二十年建立的動態家庭資料庫解密:臺灣的家庭觀念其實比中國還傳統? | 故事 StoryStudio」#說好的國際觀呢?
一「諾貝爾物理獎3學者共獲殊榮 55年來首見女性得主」
一「史上「最男內閣」呈現出的性別不平等:20年來,只有10%的部長由女性擔任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桑德柏格:「 為什麼我們女性的領袖太少」
可惜中華民國只會怪女人為什麼不結婚生子, 諷刺單身的女人是國安問題。不婚族和少子化這個社會全都推了一把。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655131491293590&id=584986081641475
台灣常說,年輕一輩的男女差異已經愈來越小,但是跨國比較來看,還是差很遠。台灣40歲以下的女醫師比例為31.5%,就算拿台灣的年輕女醫師跟OECD國家的全體女醫師來PK,還是差很大。
Chia-Ling Wu:日本女醫師比例為OECD國家最低,台灣還低於日本。
感謝 Yuling Huang提供OECD國家的女醫師比例資料,為近日東京醫科大學壓低女性錄取率的爭議,提供很重要的資訊。在34個OECD國家中,日本的女醫師比例(20.3%)最低,韓國(22.3%)第二低。倒數第三是盧森堡(34%),倒數第四是美國(34.1%)。34個國家的平均數是46%。女醫師比男醫師多的國家有11個,大多為前社會主義國家,北歐國家(例如芬蘭的61.3%),以及荷蘭、西班牙等。
正想說,不知道台灣會排在哪裡。查了一下行政院性別統計(有點難用,沒有提供百分比),得到2018年的最新資料。以西醫師來說,2018年執業醫師人數為46474人,其中女醫師為9025人,佔全部西醫師的19.4%。
19.4%,比日韓還要低!19.4%(字放大放大)....我要請我萬能助理在OECD圖表底部加上台灣,然後請有興趣的朋友共享此教材XD
台灣常說,年輕一輩的男女差異已經愈來越小,但是跨國比較來看,還是差很遠。台灣40歲以下的女醫師比例為31.5%,就算拿台灣的年輕女醫師跟OECD國家的全體女醫師來PK,還是差很大。
台灣中醫師的性別比較為均衡,女醫師比例為30.4%。如果是40歲以下,中醫女醫師的比例為45.2%,較西醫師來得高得多。
我不知道OECD這個統計如何界定醫師。如果把台灣的西醫師與中醫師資料合併,女醫師的比例為20.8%,仍是數一數二的低。
以下為資料來源。
OECD醫師性別比:
http://www.oecd.org/gender/data/women-make-up-most-of-the-health-sector-workers-but-they-are-under-represented-in-high-skilled-jobs.htm
行政院性別統計(醫事人員比例)--真心建議行政院性別統計可以再努力一點,把數字做成清楚好用的圖表,並且提供跨國比較資料。
https://www.gender.ey.gov.tw/gecdb/Stat_Statistics_DetailData.aspx?sn=nBT88TUWFkuuUVpqGWj2ow%3d%3d&d=194q2o4%2botzoYO%2b8OAMYew%3d%3d
查資料查到聯合報今年的報導「女力崛起,每五名醫師就有一名女性」。如果有跨國比較的資料,也許就會有不同的報導方向,下不同的標題吧XD。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011765
資料如果有什麼需要修正的地方,也請大家多多指正。再次感謝于玲提供這個讓我們從日本東京醫大事件再看回台灣的重要資料!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975047572526042&id=100000624541928
百 萬 小數點 在 柴鼠兄弟 ZRBros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常常在股市聽到什麼跳空缺口、空方缺口或是誰已經補掉某個缺口,但K線與K線之間為什麼會出現缺口?三種缺口跟春秋時代的左傳和超級瑪利又有什麼關係?這集我們用圖解來徹底搞懂
0:00 缺口
0:25 分時走勢的開收高低
1:00 開盤價與平盤價
2:15 缺口出現的原因
3:06 缺口與籌碼的關係
5:31 缺口壓力與缺口支撐
6:11 三種缺口
9:16 FQQ時間
#A是跳B是子彈😆
#怎麼可以只有鼠記得
#是大星星還是大猩猩⭐️🦧
(補充)
關於連續二天的報酬直接相加問題,因為第二天的%數計算基準是第二的平盤,而非第一天的平盤,累計報酬會有複利計算的效果,二天報酬不是4%+4%疊加,實際上是4%+4.16%=8.16%,第三天會變成4%+4.16%+4.3264%=12.4864%,考量影片簡化說明幫助吸收,以及和畫面的可閱讀性,這些細節就只能和手續費及稅金一起忽略了😂(不然畫面上會有一大堆小數點......)
【跟著柴學FQ 做自己的提款機】
⭐️出版三個月熱銷突破十刷三萬冊
⭐️連續12週(4/2~6/24)蟬聯誠品書店財經/商業暢銷榜冠軍
⭐️2020誠品書店年度暢銷Top2
⭐️博客來2020年度百大暢銷書榜Top8
⭐️2020上半年MOMO網路書店暢銷榜Top7
➤博客來 https://reurl.cc/8GnRXy
➤誠品 https://reurl.cc/Kkj5lq
➤金石堂 https://reurl.cc/z8zLp6
【柴鼠LINE貼圖】
https://pse.is/LRUBU
【不用花錢也可以贊助柴鼠】
https://youtu.be/DGV964Fks2s
【訂閱柴鼠也是一種鼓勵】
http://bit.ly/2INZTDI
【柴鼠兄弟相關頻道】
YouTube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柴鼠兄弟ZRBros
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zrbro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zrbros/
【聯絡柴鼠】
e-mail:[email protected]
百 萬 小數點 在 睇到眼花花😵要數⭕⭕既都可以去印尼啦。 印尺盾係出名多 的推薦與評價
印尼姑話您知- 過百萬當碎銀💸》 未睇落去之前,首先黎個眼力測試✍️😎‼️ ... 雖然印尼盾冇0,50呢個面值,但係銀碼或銀行率上就會有呢個小數點了。 ... <看更多>
百 萬 小數點 在 6) $usec是微秒的數值,要先放大一百萬倍,並補上零 的推薦與評價
取出時間的微秒10^(-6) $usec是微秒的數值,要先放大一百萬倍,並補上零,當作小數點後的字串. Raw. microtime.php. function microtime_float().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