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到 #雲林家扶 與工作人員分享 #如何有效預防職業傷害讓您辦公更輕鬆。
由於機構業務緣故,工作人員除了辦公桌前的文書操作外,還需要不定期整理捐贈的物資,以至於長期下來,身體或多或少都累積出不少的重複性傷害。
辦公室工作人員主要的職業傷害大多以肌肉骨骼為主,其中又以頸部、 肩膀、下背、手腕及手指不適症狀最為普遍,主要的原因大多都與工作超時與姿勢不正確有關。
要如何避免職業傷害,就要從環境改造、工作流程、肌力訓練、姿勢調整改善起。
只是環境改造與工作流程的改變過於複雜,也會是一項很大的工程,所需要的時間也較久,無法立即改善職業傷害的發生,那我們就先從個人行為模式的肌力訓練與姿勢調整起。
肌力訓練,您可以進行核心肌群的訓練,也可以透過運動增加身體的強度,預防傷害的發生。
姿勢調整,您需要維持正確的姿勢,也需要調整電腦使用的方式,更需要學習如何有效施力的姿勢技巧,避免傷害再次或持續發生。
.
剛好今年初,由於長期使用電腦的原因,造成我整個上背部嚴重筋膜炎,那時只能用「阿砸」來形容,不管什麼姿勢,不舒服就是不舒服,也漸漸影響日常生活,後來經過將近兩個月的復健療程,以及兩次的增生療法注射後,才開始改善許多,也因為這一次痛苦的經驗,讓我深深體會到肌力訓練與姿勢調整真的很重要。
治療的過程,我很喜歡一個動作,在此介紹給大家,希望與我有同樣困擾的朋友,也能與我一樣,透過這項動作慢慢改善身體的不舒服。
.
✅仰臥扭轉式
1️⃣仰躺在地面,雙臂伸向身體兩側
2️⃣輕緩將膝蓋倒向一側,雙側的肩胛骨盡量平貼在地面上。
3️⃣把頭轉向與腿相反的方向。
藉此伸展背部,增加脊椎彈性,舒緩輕微的背部與腰部的酸痛。
(照片來源:網路)
#陽光種子職能治療所
#童心職能治療所
#童心語言治療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幸福工作坊》當愛情卡遇見能力強項卡工作坊~2019/01/26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1903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2/16(日)或 01/20(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
「肌肉注射技巧」的推薦目錄:
- 關於肌肉注射技巧 在 蘇文清職能治療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肌肉注射技巧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肌肉注射技巧 在 好好睡覺,好好吃飯 - 李承翰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肌肉注射技巧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肌肉注射技巧 在 [FTM]十個減少肌肉注射疼痛的方法- 看板transgender 的評價
- 關於肌肉注射技巧 在 More content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肌肉注射技巧 在 肌肉注射技巧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咖啡資訊集合站 的評價
- 關於肌肉注射技巧 在 肌肉注射技巧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咖啡資訊集合站 的評價
- 關於肌肉注射技巧 在 皮下注射技巧的原因和症狀,DCARD、YOUTUBE和台灣e院的 ... 的評價
- 關於肌肉注射技巧 在 皮下注射技巧的原因和症狀,DCARD、YOUTUBE和台灣e院的 ... 的評價
- 關於肌肉注射技巧 在 肌肉注射衛教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評價
- 關於肌肉注射技巧 在 肌肉注射衛教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健康急診室 的評價
肌肉注射技巧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受傷後,回到運動場:復健的各個階段】
.
從完全斷裂的阿基里斯腱,要可以跳起來灌籃。這當中需要許多專業的協助,從0分(嚴重受傷)到100分(頂尖運動表現),每個專業擅長的區塊不同,例如醫師擅長0分到30分的過程,像是骨科手術、注射、影像學檢查等。而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擅長30分到70分的過程,透過徒手治療、運動治療,讓受傷處恢復到足以應付日常生活的強度,能走、跑、跳等狀態。最後的70分到100分,則由肌力與體能訓練師/技術教練,設計能更近一步提升體適能的訓練,並精進運動專項的技術。
.
我們可以將上述的過程,細分成幾個步驟,讓大家更了解從受傷到恢復運動表現。
.
🔸 結構損傷/疼痛的產生(0-30分)
意外發生時、剛受傷時,身體特定的部位大多有明顯的損傷。例如腳踝扭傷就是「踝關節附近的韌帶裂開」,或是跑步時大腿拉傷,可能是「大腿後側的膕旁肌被過度拉開而撕裂」。像是一台電腦被摔壞了,要把不能用的部分拿掉,能修復的部分簡單清理,準備重新安裝。
.
因此,在這個階段的目的是「避免患部再傷害、增加患處修復、減少疼痛」等,例如避免會疼痛的動作(可能拉扯到撕裂的組織)、打針或超音波治療(促進組織修復)、吃藥或徒手治療(減少疼痛)。此階段主要由醫師、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進行治療或醫療處置。
.
🔸 患部功能的重建(30-50分)
當受傷的部位恢復到一定程度,疼痛會減少,但是許多功能會受到限制。例如腳踝扭傷,剛開始走路容易軟腳、或感到特別僵硬等。此時的目標在於「重新建立基礎的功能」,對大部分的運動傷害來說,所謂的基礎功能包括:關節活動度、柔軟度、穩定性、本體感覺」等。有點像是重新組一台電腦,要準備好「硬體設備」如主機板、硬碟、顯示卡等,因為有足夠的硬體設備,接下來安裝的「軟體」才可以使用、熟悉操作。
.
因此,這段期間會進行徒手治療如關節鬆動術、筋膜放鬆、伸展運動、本體感覺訓練、運動治療等,來提升活動度、穩定性等,或者說關節或肌肉應有的功能,這個主要屬於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的範疇,並配合部分醫師的協助。
.
🔸 動作控制/神經肌肉控制(50-60分)
當受傷處有基本的活動度、穩定性,但身體能不能「控制」、「指揮」這些肌肉或關節是另一回事。這是大家最常疏忽的地方,也是最常有的「亞健康問題」。
.
當過去有受傷經驗、肌肉失衡、不適當的使用身體,「原先各司其職的肌肉、各個身體部位,可能會變成部分罷工、部分非常勤勞」。我們又稱為「肌肉失能」、「不理想的動作控制」等。由於這類的問題,時常不會有一個明顯的「結構損傷」,但好像又有點困擾生活,因此大多人會忽略。也就是去診所給醫師看,好像沒什麼問題,但回去重訓、跑步,還是會覺得膝蓋、屁股緊緊怪怪的,有時候還會有一些痛。
.
這段期間需要的是「正常化肌肉的使用方式、出力順序、神經反射能力等」,包括:動作控制訓練、肌肉再教育、本體感覺誘發技術、姿勢反射等,主要是由復健專長背景的物理治療師執行。就像給新的電腦安裝開機軟體、驅動程式,讓電腦能基本的運作。
.
🔸 基礎動作能力/體適能(60-80分)
在這個階段,受傷處應該痊癒,並且在日常生活、運動都無疼痛或不適。但就像久坐的上班族、沒有運動習慣的大學生,不是他們想跑10公里的路跑,就可以輕鬆完賽。因為「身體沒受傷、疾病」只是一個最基本的籌碼,但有沒有「基礎體適能、動作能力」如肌力、心肺適能、肌耐力等是另一回事。就像組好電腦,灌好軟體,接著要學基本的word、excel、怎麼上網等。
.
因此,若想要更輕鬆的生活,包括上下樓梯、偶爾爬個山、打個籃球等,若有基本的肌力、肌耐力,以及跳耀/落地的技術、正確的做出蹲、推、拉等動作,是這個階段的目標。並不是以「專項運動員、頂尖運動員」為目的,而是「更健康的身體、預防傷害、延緩失能/老化」,或者具備「玩任何一種運動的基礎能力」。這部分的運動訓練包括:重量訓練、肌力訓練、體能訓練等,主要屬於教練、肌力與體能訓練師的範疇。
.
🔸 專項動作能力、運動表現(80-100分)
此階段已屬於「專項運動員、職業運動員」的部分,選手需要能舉更大的重量、跑進一定的秒數、靈活的腳步,「維持、促進健康」變成次要目標,「頂尖運動表現」才是王道。需要的能力包括:專項技術、爆發力、敏捷、協調性、轉變方向、速度等能力。專項技術指的是該運動項目需要的動作技巧,例如網球的發球,手腕應該要扣多少、雙腳需要一起發力、身體要比手更早旋轉等。
.
這部分需要的運動訓練包括:重量訓練、體能訓練、運動專項訓練、技術訓練、奧林匹亞舉、敏捷訓練等,各式各樣能增進運動表現的訓練方式。這時,從原本摔壞的電腦,已經變得可以透過「操作各種電腦的功能」讓你能當厲害的會計師、工程師、Youtuber、醫學研究員等。
.
最後,從受傷後回到運動場上,不同的專業擅長特定的階段,專精於光譜的其中一個範圍。當中許多角色都會用「運動(exercise)」的方式來介入或處置,因此相似的名詞「XX運動、OO訓練」,可能代表著不同的功能及對應到的需求。確立自己的病患、學生處在哪個階段,才能給予最適當的治療或訓練方式。重點是專業合作,發揮自己專業的長處,由其他專業補足自己的短處。
.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
.
#exercise #training #therapy #health #motorcontrol #physicaltherapy #strength #conditioning #physicaltherapist #coach #athletictrainer #returntosports #rehabilitation #運動 #訓練 #治療 #復健 #健康 #動作控制 #運動表現 #物理治療 #肌力與體能 #物理治療師 #教練 #運動防護員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肌肉注射技巧 在 好好睡覺,好好吃飯 - 李承翰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做了這個咬合板,關節就能不痛嗎?」一位在不動產代銷當高管的女病患問我。
⠀⠀
老實說,我無法保證。
更正確地說,在顳顎關節症候群面前,#我想沒有一位醫師敢保證治好。
⠀⠀
⠀⠀
——
⠀⠀
「妳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第一次發現顳顎關節不舒服的呢?」我問。
⠀⠀
她微微傾頭,若有所思:「從公司接下這個建案...不對...更久之前也有一次...」
⠀⠀
「...應該是 #從我成為大人的時候吧。」最後她開玩笑地說,但這個答案卻令我印象深刻。
⠀⠀
⠀⠀
細聊之後,我了解到她的症狀是從上大學開始,熬夜趕報告、期末考、弄營隊的那些夜晚,關節的不適就偶爾會出現,但通常一段時間會稍微緩解,她就不以為意。
⠀⠀
畢業進入職場後,接踵而來的會議馬拉松、老闆的善意關心、聳入天際的銷售目標,也偶爾會讓她有短暫的身體不適:偏頭痛、肩頸痠痛、暈眩、耳鳴、想吐之類,各式各樣。前後看了很多醫生,但這些症狀仍然反反覆覆出現。
⠀⠀
⠀⠀
直到去年,惡魔終於現形。
⠀⠀
⠀⠀
那天,當她打算匆匆吃下漢堡,開始一早的銷售會議時,#突然發現自己的嘴巴卡住了,無法張到最大,平常幾口就能解決的漢堡,要分好幾層才能勉強吃完。
⠀⠀
之後的半年,耳朵前方痛、咀嚼疼痛、張閉口有怪聲、無法隨心打哈欠的狀況越來越常發生。在一連串的看診、轉診、看診、轉診循環之後,終於到我這裡,這才確診她患有「#顳顎關節症候群」。
⠀⠀
⠀⠀
類似這樣的故事,我已經聽了不下百次。
⠀⠀
⠀⠀
〖#顳顎關節是什麼?〗
⠀⠀
它是位於耳朵前面的一個關節,現在你可以試著把雙手食指跟中指按在耳朵前方(約鬢角的位子),當嘴巴張合的時候,會感覺有塊骨頭上下跑動,那就是顳顎關節。
⠀⠀
顳顎關節連接著頭顱骨跟下顎骨,可以前後左右移動、旋轉,主要負責咀嚼、說話等需要開閉口的運動。
⠀⠀
⠀⠀
〖#顳顎關節出問題會有什麼不適?〗
⠀⠀
顳顎關節症候群的症狀非常多樣化,但隨著嚴重度不同,蠻常見一個發生順序:(但不是每個人都會遇到所有症狀)
⠀⠀
1. 兩側或單側下巴轉角附近痠痛
這是咀嚼肌用力過度的疲勞。有人早上比較明顯,也有人是晚上,兩者成因不同。(關於晚上痠痛可以參考之前我寫的那篇日間磨牙,有很大關聯。)
⠀⠀
2. 顏面肌肉、肩頸肌肉痠痛、偏頭痛
當我們的咀嚼肌無力或疼痛的時候,其他的肌肉會好心加入幫忙,協助我們做到想做的動作,但幫久了,它們也會累。
⠀⠀
3. 張閉口或咬東西時會出現喀喀聲
顳顎關節內部有一塊緩衝用的關節盤,時不時發生脫臼,離開它該在的位置,但這時候還有機會自己跑回去,滑回去的時候就會『喀』一聲。
⠀⠀
4. 耳內疼痛或耳鳴
緩衝用的關節盤跑掉之後,下顎骨直接壓到頭顱骨,這中間夾著一塊富含血管、韌帶跟神經的組織,造成疼痛。
⠀⠀
5. 張口時下巴偏斜、張口只能開 1~3 個手指寬
到了這個階段,這塊關節盤脫臼後已經不回家了,不只離家出走,還擋在關節開口時要經過的路上,導致張口幅度變小。如果只發生在單側就會導致張口程度不對稱,下巴偏一邊。
⠀⠀
⠀⠀
可以明顯的看出,顳顎關節症候群可以大致分為【#肌肉問題】跟【#關節問題】兩種,其中【#肌肉問題】是比較常見且早期的。
⠀⠀
⠀⠀
〖#顳顎關節症候群發生時怎麼辦?〗
⠀⠀
通常急著想來看我的患者分為【痛】跟【喀喀聲】兩種:
⠀⠀
如果是【痛】的狀況:
你可以冰敷疼痛處 (每二十分鐘休息五分鐘),會得到快速的疼痛緩解;但如果已經是長期都會痛,則改為每天定期的熱敷(可以洗澡時順便用熱毛巾敷),搭配疼痛區周圍肌肉的按摩。
⠀⠀
如果是【喀喀聲】的狀況:
請辨認出會讓你發出那個聲音的動作(例如打哈欠、張大嘴、單邊咀嚼),然後在你看到牙醫師之前,都盡可能都不要再做那個動作。因為每發生一次關節盤脫臼,都會讓這個問題更難被治好,時間拖得太久更是。
⠀⠀
⠀⠀
至於要真正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牙醫師有各種方法,包含消炎止痛藥、肌肉鬆弛劑、咬合板、針灸、注射玻尿酸、肉毒桿菌、手術...等等。
⠀⠀
然而,就像開頭所說,上述治療都無法保證讓顳顎關節百分之百康復,只是盡可能降低不適感。
⠀⠀
因為顳顎關節症候群牽扯到太多的因素,不單純只是生理因素,還有 #心理因素。
⠀⠀
⠀⠀⠀⠀
〖#為什麼顳顎關節會發炎?〗
⠀⠀
顳顎關節需要許多結構合作來發揮功能,如果任何一個部分破壞了平衡,就有可能導致症狀,包含:肌肉過勞、關節異常負載、咬合不正、磨牙、韌帶過鬆、離子失衡、腦神經放電異常、高敏感族群、自律神經失調...... (還有很多打不完)
⠀⠀
有些,是牙醫師能處理的;有些,是內科醫師能處理的...
但有些,只有你能處理。
⠀⠀
以開頭的女高管來說,最後導致她顳顎關節發炎的方程式,就包含了:
—【肌肉過勞】+【咬合問題】+【完美主義者】+【工作壓力】
⠀⠀
如果各自都還在能負荷的範圍內,就相安無事;但當若 #當工作壓力急遽增高 時,或 #對自己的要求過高 時,平衡就可能會被打破了。
⠀⠀
從這個案例來看,我身為一個牙醫師,能做的只有將【咬合問題】處理好。剩下的幾項,我最多只能陪她談談心,或教她一些冥想技巧了。
⠀⠀
⠀⠀
『心病終須心藥治,解鈴還須繫鈴人。』 -《紅樓夢》
⠀⠀
⠀⠀
——
研究發現:顳顎關節症候群患者中,有三成與精神狀況有關,五成會伴隨睡眠問題。
⠀⠀
其實,「顳顎關節症候群」是一個很好的 #壓力警報器。當症狀突然出現時,就試著問自己:『我最近是不是太累了?這些事真的這麼重要嗎?』
⠀⠀
還記得這位患者說,症狀是從她『成為大人』的時候開始的嗎?
⠀⠀
⠀⠀
『成為大人』的時候,其實就是『肩上開始要扛責任』的時候;
而當『顳顎關節痛起來』的時候,可能就是你該『#稍微放下』的時候了。
⠀⠀
——
願你能好好睡覺,好好吃飯,好好生活,口腔健康,少看牙醫。
肌肉注射技巧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幸福工作坊》當愛情卡遇見能力強項卡工作坊~2019/01/26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1903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12/16(日)或 01/20(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11/09(五) 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241
【2019/3/8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5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不知道你有沒有曾經想過一個問題?就是不管在我們的生理、還是心理上,因為各種外力,或者是疾病的原因,讓我們喪失了某些功能。
然而,這些功能的喪失,究竟是因為我們真的失去了這些能力,還是我們的大腦「學會」了,我們沒有這個能力,這什麼意思呢?
你可能有見過一些因為中風,可能造成他的手,或者是腳不方便的這些朋友。在我們一般直覺上面,會覺得他就是因為中風,而造成神經跟肌肉的功能,沒有辦法發揮。
然而,事實上這樣的說法,從某個角度來說它是對的。但是如果從近年來,大腦跟神經的研究,告訴我們的很多證據;那這樣的一個觀念,其實是可以被懷疑的。
近年來,大腦神經的研究當中,有一個最具革命性的發現,就叫做「神經可塑性」。「神經可塑性」的研究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學者,叫愛德華.陶伯。
在他一系列的實驗當中發現喔,不管是動物還是人,在中風之後,不見得只能過著,那些很悲慘的失去功能的生活。事實上,在後面的復健,只要方法正確的話,他要恢復原本的功能,而恢復的程度很高,這是絕對有可能,而且絕對做得到的。
其實,有很多實驗的證據告訴我們,這些中風的患者,如果在他們想要使用,那個已經癱瘓的手臂的時候,他發現自己舉不起來,於是在大腦跟神經裡面,就會很自然的「學會」不再使用那一隻手。
然而一旦如此,大腦當中,掌管那隻手的運動神經迴路,就退化了。因此呢,陶伯的做法,就是先教中風的病人,重新使用已經癱瘓的手。
他做法是什麼呢?他會先限制住、可能是綁住病人,功能好的那一隻手,然後去訓練那隻病人「以為」已經癱瘓的手。當功能正常的手,被限制住的這些病人,他就被迫得使用,那個功能已經受到傷害的手。
結果,最後那隻功能受損的手,恢復狀況越來越好。甚至於他還發現,即使這個病人已經中風了好幾年,這個方法也仍然適用。
愛德華.陶伯他首創的這個方法,稱為「限制引發治療法」。在執行「限制引發治療法」的時候,他們同步去做很多大腦掃描。
這些大腦掃描顯示,當病人使用陶伯的方法,去挽回失去的功能的時候,那些受傷部位附近的神經元,就會開始接手,受傷或者死去細胞的工作。
用一般人比較容易聽得懂的話來說,就是雖然你可能中風,你可能局部大腦功能的區域,的確是壞死了,或者是受傷了,或者是受損了。可是別忘了,那個受損區域的旁邊,還是有很多「大腦神經元」。
於是,這些周邊的大腦神經元,就慢慢的「接替」或者是「取代」原本神經元的功能。那當然談到這裡,我必須要特別提醒一下,如果你自己或你身旁的家人,有中風或癱瘓…等等的狀態。你還是得詢問你的醫師,看看怎麼樣去做相對適合的復健跟治療方法。
然而,其實不只是在「中風患者」的身上;事實上,這樣的一個實驗方法,還曾經把它用在老鼠身上。研究者把會引發出「帕金森症狀」的藥物,注射到老鼠的身上。
讓老鼠的身上,可能是左半邊,或者是右半邊,造成癱瘓的狀態。在引發癱瘓的病症之後,實驗者就把老鼠正常功能的那一邊,的前肢或後肢,把牠們綁住。而這個老鼠,就被迫使用癱瘓的那一邊。
結果,經過七天之後,把正常的那一邊鬆綁,結果原本癱瘓的前肢,或者是後肢,牠的功能發揮,就跟沒有癱瘓前是一樣的,沒有任何動作上的困難。
也就是說喔,這老鼠功能受損的那一邊,被迫要不斷的去使用牠,反而在牠大腦跟神經系統當中,受損的那個部位,周邊的神經系統,就會取代原本受損部位的功能。
所以聽到這裡,你仔細想想,我們的神經是不是很有可塑性?那如果「神經可塑性」是我們人類,或任何動物身上的特性的話。那麼你回想一下,那些你覺得自己很害怕、那些你覺得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究竟是你真的做不到,還是你「學會」了自己做不到這件事呢?或許限制住你的,並不是你功能不足的那個部分,反而是你功能運用得很好,的那個部分。
因為它功能運用的很好,所以你就依賴了它,以導致於功能不好的那個部分,一直沒有機會發展出來。
所以囉,不管是生理還是心理的狀態,其實我們都必須要先確認,並且告訴自己一個很重要的觀念,這個觀念就叫做「老狗學的會新把戲」。
生命的可能性,無所不在,而你就是那個「可能性」的源頭。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有一個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在每一段影片的文字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凱宇很期待,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肌肉注射技巧 在 More content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靠北護理師32770 請教各位學姊學妹學長學弟們, 執行皮下注射/肌肉注射時, 有什麼可以減輕疼痛的手法或技巧? 請分享成功經驗,非常謝謝囉 ❤️。 ... <看更多>
肌肉注射技巧 在 肌肉注射技巧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咖啡資訊集合站 的推薦與評價
在肌肉注射技巧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ellen0803也提到人體脊椎解剖大拼圖:從骨骼、關節、肌肉到功能性動作課程如果你也是對脊椎解剖有興趣,但翻書總是 ... ... <看更多>
肌肉注射技巧 在 [FTM]十個減少肌肉注射疼痛的方法- 看板transgender 的推薦與評價
此篇說明一些因肌肉注射引發疼痛的關聯點,及一些減少肌肉注射疼痛的方法。
照慣例放上網誌版本及全文。
網誌版:https://goo.gl/b3JJc5
全文:
本文源自transguys.com,該文的版權為其網站所有,
翻譯用途僅為增加華語跨性別的資訊。
翻譯由Texdon完成。
歡迎轉載但煩請註明來源。也歡迎討論與指教,謝謝大家!
那以下,正文開始。
對跨男來說,以肌肉注射來施用雄性激素是很有效率的方式,但研究顯示,約40%接受肌
肉注射的人們卻認為,肌肉注射相當疼痛。(Najafidolatabad, 2010.)
有什麼方法能減少因肌肉注射帶來的疼痛嗎?在Google搜尋或臉書發文中得來的資訊往往
矛盾不一。這篇帶有科學研究的評論將陳述如何將肌肉注射後的疼痛最小化。
要將注射後的疼痛降到最低,首先有幾個重要的因素需要注意:
◎注射區域
◎注射針頭的長度、規格及換針
◎注射的劑量
◎注射技巧,包含注射的速度
◎搓揉及人為按壓注射區域
◎注射區域
進行肌肉注射時,藥物會被深深注射進肌肉組織中。手臂的三角肌、大腿的股外側肌、臀部腹腔間區及臀部的臀大肌是肌肉注射常見的區域。
有些注射部位比起其他部位來說更有疼痛傾向,身上擁有較低皮下脂肪的部位通常是較不疼痛的注射區域。
"臀部及腹腔間區比起臀大肌(背臀肌)區有較少的皮下組織與較薄的肌肉量。
因此,針頭在臀部與腹腔間區比起臀大肌(背臀肌)更有機會到達肌肉組織。
在不同的研究顯示出,多數的臀大肌注射會將藥物注射進脂肪組織。
疼痛受器存在於皮下組織,而非肌肉組織。
所以注射進皮下組織中相較之下會來得更痛。 (Gün2013")"
更換注射區域是必要的!同一個注射區域應該要間隔至少一周或兩周才能再次進行注射。
這能有效降低注射區域的反應及硬結生成。
不管注射的藥劑為何,肌肉壞死都可能發生在所有種類的肌肉注射中。
唯一相異的只有壞死損傷的嚴重程度,強力的將液劑注射入密閉式的空間將引發損傷。
換句話說,緊鄰針頭尖端插入的肌肉與組織容易受到液體藥劑因灌輸造成的壓力,因此造成壓迫性壞死。
藥物本身的毒性、注射的劑量,甚至是注射的速度都會影響壞死損傷區域的大小(Terry Treadwell, 2003)
注射針頭的長度、規格及換針
注射用的針頭長度需要夠長才能刺穿皮下組織,進入到肌肉中。否則會讓患者帶來更多疼痛。(Gunes, 2013)
用來注射雄性激素的針頭標準規格介於22到25之間。
使用較小規格的針頭似乎理所當然能減少注射時的疼痛,但研究人員對此觀點並不認同。(Gill, 2007 and Flanagan, 2007)
向鈍針頭說不!跨男們常被建議,用一支(較粗的)針頭抽吸藥物,抽完後丟棄,再換到較細的針頭來注射。
以下圖片解釋了為什麼:
不難想像變鈍的針尖會帶來更多疼痛,但研究數據並沒有一致認為這就是造成疼痛的原因。(Rock, 2000 and Agac, 2011)
譯者補充:
因為台灣FTM的藥劑跟國外包裝不同,如果使用的藥劑是帶蓋玻璃瓶才需要一支針抽藥,注射再換另一支針。
若是安瓿玻璃瓶就不需要換針再施打。不過無論如何,針頭都是一次式拋棄性的醫療用品,千萬不可以使用第二次。
◎注射量
注射的劑量也對注射後的疼痛有所影響。小量、頻率更密集的注射比起單次且大量的注射來得更不疼痛。(雙周注射或是數個月注射的長效激素)
◎注射技巧
注射技巧是另一個用來評估注射後疼痛的考量原因,但關於這部分的研究仍然說詞不一。
其中一個研究中,留置氣泡技術比起(air bubble method/air-lock techniques)Z型注射法(Z-track method)能更有效減少注射後疼痛。(Najafidolatabad, 2010.)
早期的研究也顯示,留置氣泡技術能較有效防止藥劑滲流及較慢的的吸收度及較輕的疼痛。(Quartermaine, 1995 and Mac Gabhann 1998.)
然而,另一個80年代的研究卻顯示出截然相反的結果:使用Z型注射法與減少注射後疼痛有相當關聯。(Keen, 1986 and Kim, 1988.)
Katsma and Smith (1997)則這麼認為,注射時的物理動作(針頭穿過肌肉與組織的動作)是帶來肌肉注射疼痛潛在的原因,並做出以下結論:
"要將該作用的影響最小化,可以藉由在穿刺時控制針頭軌跡,從接觸點到終點時都沿著線性路徑。"
換句話說,針頭應該直直穿入目標,路徑上沒有任何偏差。
注射速度是否跟注射後疼痛有所關聯呢?
這仍然也很難說:其中一個研究結論為,注射速度並非注射後疼痛的因素。(Mitchell, 2001 and Chan, 2001)而另一個近期的研究顯示,較快速的注射對嬰孩來說產生較少的疼痛。 (Lundberg, 2008.)
◎該揉還是不該揉
對不同藥劑來說,有不同的注射規範。所以建議你在網路上搜尋資料也許適用,也可能不適用於注射雄性激素。
舉例來說,肌肉注射疫苗時,完全不建議搓揉打針後的部位,因為搓揉會將藥劑推到皮下組織層,減少疫苗的效力及可能造成潛在性的刺激。
目前以皮下注射來施用雄性激素已被證實其效率可行,那將注射的激素推移到皮下組織層還有什麼問題?因為疼痛的受器存在於皮下組織而非肌肉組織中。(Gunes, 2013.)
搓揉注射區域會將激素推到皮下組織中,而皮下組織對疼痛有更大的敏感性。
在護理師的論壇與期刊中都表示,搓揉注射部位已是過時的技術。(Beyea, 1995.)
的確,在第十版的澳洲免疫手冊,同時也是臨床護理的參考書這麼建議:不要搓揉肌肉注射的區域,並改為"輕輕按壓注射處約莫1-2分鐘"。
然而,在2001年的研究卻表示,成人患者在肌肉注射後搓揉注射區域能有效減少注射後的疼痛。
◎即使有這些具科學根據的研究,我們仍然很難知道到底什麼才是真的!
那如果在注射前按壓注射區會如何?1996年的研究顯示,注射前按壓欲注射處能減緩注射後疼痛。而在2002年的研究報告指出,在注射前手動按壓注射處能降低疼痛強度評估的分數。
以上的結果表明,注射前按壓注射區可能是減少注射後疼痛的有效方法。(Chung, 2002.)
隨著一路上這麼多理論,我們言歸正傳,看看實際上你能做些什麼來改善進行肌肉注射體驗!
十個減少肌肉注射疼痛的小訣竅(實際效果因人而異)
1.尋找你適合的注射區域(甜蜜點)並輪流更換區域。
上臂三角肌、大腿股外側肌及臀部腹腔間區都是能進行肌肉注射的位置。
常見的臀大肌注射區並不是那麼推薦。(打針在屁股上嗎?看看這個。)
其中一點是因為坐骨神經的位置:
臀部肌肉注射可能有損傷坐骨神經的風險,這可能導致下肢麻痺,最常見的是麻痺性足下垂。
這種情況鮮少因直接性的坐骨神經損傷而引發,但常因為注射藥劑本身帶有的腐蝕性造成。
另外:這個區域的脂肪層厚度較厚,有研究顯示,在這個區域肌肉注射的成功率大約只有32%(而在女性患者的成功率更下降到8%)
2.慎選使用的注射器材使用足夠長、能深入到肌肉層的注射針。如果是帶蓋玻璃瓶裝的藥劑,用粗針抽藥,注射時再換成細針。
3.縮短注射周期如果你每2周注射一次,你可以試試改為分開成7天一周期,觀察看看一次注射較少劑量是否能減輕疼痛。
4.重新檢視你的注射技巧
留置氣泡技術或是Z型注射法?你使用直線注射還是曲線型的注射路徑?注射的速度是快還是慢?小小調整你的手法或許對減輕注射後疼痛有大大的功效。
5.好好暖身並放輕鬆。在進行注射前淋浴或洗個熱水澡,讓注射區域暖和起來。注射時,保持肌肉的放鬆。(不要彎曲肌肉)
6.也稍微加熱一下注射的藥劑! 將藥瓶握在手心一會兒、用溫水稍微沖洗藥瓶底部或放在暖氣附近幾分鐘,加熱藥劑到室溫或比室溫些微高的程度。
注射溫暖的藥劑進暖和的肌肉中比起冷藥劑注射到冷冰冰的肌肉會產生較少的痛楚!
7.在使用酒精消毒注射區後,讓皮膚自然乾燥再行注射。在酒精完全蒸發前,用針頭穿刺肌膚會造成相當激烈的疼痛。
8.注射前在欲注射區施點壓力約10秒左右,並確定注射區保持在消毒後的無菌狀態!
9.在注射後可以在注射區周圍塗點山金車凝露或是鎮痛紓緩軟膏,以減少疼痛或瘀腫,也可以稍微冰敷一下注射後的區域。
10.有些人信誓旦旦聲稱,注射後搓揉能減少疼痛。如果你認為這有效,就輕輕搓揉注射後的區域吧。
肌肉注射後的疼痛相當常見,但還是有許多能做的事項來減輕甚至是消除注射後的疼痛。
最後總結,每個人的感覺程度不同,對某人有用的對另一個人不一定那麼有用。
進而了解到目前的科學理論上並沒有完全的解答,只要找出對你有效的方法,並繼續維持無痛的注射模式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1.158.6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transgender/M.1483900101.A.9C1.html
※ 編輯: tur47 (1.171.158.61), 01/09/2017 02:48:18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