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別肌肉、肌腱、韌帶】
『肌肉拉傷、肌腱炎、十字韌帶斷裂』這些詞可能大多人都有聽過、有些人也實際遭遇過,但常常會無法分辨肌肉、肌腱、韌帶等三者的差異,像常見的用詞是『肌肉拉傷』跟『韌帶扭傷』,而非肌肉扭傷或韌帶拉傷。
肌腱:
最有名的莫過於『阿基里斯腱』,即在我們腳跟及小腿後下方一條細細長長的。如果看過菜市場賣的牛腱,會發現是一坨紅色的肌肉(肌腹),連接兩條細長、白色的肌腱。肌腱連接在『肌肉與骨頭』之間,不能主動收縮,負責『傳遞力量』,如果肌腱斷裂或受損,就沒辦法有效地將肌肉產生的力量,傳遞至骨頭上並進而產生動作
肌肉:
肌肉就是『紅紅、較粗的』那條,一般我們說的蘿蔔腿(腓腸肌)或手臂的小老鼠(肱二頭肌),都是肌肉,而肌肉是連接在『肌腱與肌腱』之間,可以主動收縮,負責『產生力量及動作』,有些學者認為肌肉損傷的修復會比肌腱損傷來得迅速,因為肌肉附近有較多的血管及血液供應,而肌腱較少
韌帶:
常聽到的包括『手肘側副韌帶、膝蓋的十字韌帶』等,韌帶是連接在『骨頭與骨頭』之間,沒有辦法主動收縮,但本身的構造相當堅固,負責『提供關節穩定性』。以膝關節為例,十字韌帶連接在大腿骨(腓骨)及小腿骨(脛骨),可以避免膝關節產生過大的角度,而導致受傷。
上述提到的是主要功能,但近期也有越來越多理論認為不同構造之間有相似的功能,例如肌肉跟韌帶也能傳遞力量,肌腱透過回彈也能被動地產生力量。
備註:對於肌肉有不同的說法,有些人是將肌肉(muscle)的定義為肌腹(muscle belly)加上肌腱(tendon),但也有人將肌肉即視為肌腹、因此肌肉跟肌腱為不同個體。
更多文章:http://jackchen.sport.blog
更多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muscle #ligament #tendon #strain #sprain #tendinopthy #exercise #training #weighttraining #肌肉 #韌帶 #肌腱 #拉傷 #扭傷 #肌腱病變 #肌腱炎 #運動 #物理治療 #重訓 #訓練 #物理治療師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腓骨肌腱損傷 在 物理治療師臨床治療手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76. 遭巨石壓傷的雙腿
(照片經本人同意放置)
這是一位朋友在登山過程中,發生了意外,被將近2噸重的落石壓住了雙腳,據她所說受困了兩小時左右,受傷的部位包含骨盆骨折、腓骨骨折、軟組織壞死。
想當然被壓這麼久的時間就會出現許多危及生命的徵兆,如上所述,最嚴重的就是軟組織壞死!因為巨石的壓迫讓血液不流通,供氧不足等現象,很快肢體部位的皮膚、肌肉等等相關軟組織就會壞死。壞死的軟組織產生的代謝廢物,最危險的就是傷及腎臟,導致腎臟壞死!很幸運的是經過醫院細心的照料,以及在最短的時間將她救出來,雙腿損傷的組織沒有達到深層,僅有表層受到影響,腎臟也沒有因為肌肉溶解壞死的狀況,最終造成腎臟問題。
在數個月的恢復和復健後,她恢復了行走的能力,肌肉大小經醫師評估都是完整的,所以她很努力地做肌力訓練,在目測和觸診後也確認的確肌肉沒有因壓傷而部分切除。現在唯一的困擾就是損傷的皮膚植皮之後,產生的疤痕組織。
這些疤痕組織跟燒燙傷患者一樣都需要細心的照料,因為疤痕會造成許多動作上的限制。雖然她有買了壓力褲來穿,抑制疤痕的生長與擴散,但是沒有學習到正確的疤痕按摩技巧,因此當我在評估時,發現有許多疤痕組織已經變得有些粗大,而且糾結在一起。在動作評估與觸診的過程中,發現了兩腳腳板上翹的動作被疤痕限制住(如圖二、五、七紅圈處)。這三處的疤痕都有共通性,有兩個方向的疤痕抓住了腓腸肌與阿基里斯腱,因此在紅圈處肌肉被沾黏,形成團塊,不是平整且有延展性的肌肉與肌腱。請她做動作時,可以觸診出來完全是被疤痕抓住緊繃的肌肉組織,左腳受限的比右腳嚴重。
面對朋友的狀況,我當下能做的就是好好的指導她學會疤痕組織的按摩技巧,深層摩擦按摩(DFM),但是她馬上就說這樣做手很累,因為面積好大一片,而且兩腳都要做,可是我也只能跟她說聲抱歉,會累還是得這樣做治療處置,才能在疤痕成熟的過程中,漸漸改善疤痕狀況,以及自己動作受限的問題。有推薦她去打震波,初次成效還不錯,但是實在是不知道要打多少次才能完全改善,最後還是回到比較傳統的疤痕處置方式。
我自己有使用震動按摩槍幫她做整體的放鬆,之後再用深層摩擦按摩幫她治療疤痕的部分;另外也只用超音波治療,去軟化疤痕組織,並且希望能藉由超音波的深層熱療將植皮的循環狀況再改善。
在教導她學會處理疤痕組織後,我自己也重新複習的一次植皮的疤痕治療方式,以前只有接觸過一兩次燒燙傷的植皮患者,而且接觸時間沒有很長,這次算是詳細的介入。希望她能藉由我的幫助和指導,未來可以達成她想要再進步的目標。
腓骨肌腱損傷 在 越野跑遍全世界-呐咓洪宏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認識運動員的跟腱重要性 · 談跟腱的保護和治療
跟腱末梢病
是指在長期奔跑時,腓腸肌收縮使足跟抬高,前半足觸地.跟腱由於受到反復暴力引起炎症反應簡稱為跟腱炎。
劉翔的跟腱末梢病
北京時間8月18日上午11點50分,披著紅色戰衣和蹬著黃色戰靴的劉翔出現在110米欄起跑線上,但是在第一槍起跑之后,劉翔起跑之后悲情地一幕發生了,第一步邁出之后,劉翔的右腳明顯出現問題,在裁判示意有人搶跑之后,劉翔停了下來,然后無奈地將身上白色1號道標志摘了下來,踉蹌地低著頭走出了“鳥巢”。現場滿座的觀眾目瞪口呆,衛冕冠軍退賽了。
劉翔是因為什麼退賽的?賽後,他走出場地只說了兩個字“跟腱”。究竟跟腱的傷病對於運動員影響有多大?第29屆北京奧運會醫療經理在他的搜狐博客中進行了講解。
據報道,劉翔的腳傷已經有七年了,他的師傅孫海平說:“16日晚上我們進駐奧運村,通過在村裡面的醫院專家會診,拍了一個核磁共振,我們最後查出來他的傷實際上是跟腱末梢的問題。”
跟腱
是位於踝關節後方的一條大的肌腱,它連接小腿後方的肌肉群到跟骨,是人類行走、奔跑、攀登等運動不可缺少的工具。一般跟腱炎症分為細菌性和無菌性,但由於跟腱血液供應相對不充足的特殊原因,其愈合時間常比較緩慢。而據孫海平介紹,劉翔的跟骨比正常人突出,這裡也磨出過血泡,後來挑破留下了老繭。
在臨床上跟腱炎很常見,一般喜歡奔跑、爬山等負荷性運動的人群會發生跟腱炎,如果局部有皮膚破損,會有細菌存留,多是低毒性細菌,造成不利影響。注意避免反復激素封閉治療,以防發生跟腱自發性斷裂。
發病原因
下坡奔跑,因為落地遠和加速距離長,前足撞擊地面產生的應力比在平地時大得多.而上坡奔跑時,由於足跟比前半足位置低,因此腓腸肌必須作更大的功來抬高足跟.
柔軟的鞋跟使足跟在鞋內過度移動,導致後半足不穩定.跟腱止點的不穩定,引起跟腱張力不穩定,增加跟腱撕裂的可能性.如果鞋底過於堅硬,第一跖趾關節不能彎曲,會使跟腱承受更大的張力.跟腱炎的生物力學因素包括過度內旋,足跟著地過遠,膝內翻(O形腿),腘繩肌和腓腸肌僵硬,跟腱張力過大,弓形足以及足跟內翻畸形.
症狀和體征
跟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腱鞘,而是由腱周組織(脂肪性間隙組織以分隔肌腱和腱鞘)包繞.跟腱炎早期疼痛主要是由於腱周組織的損傷所致.當患者起床或連續步行時,肌腱在腱周組織內活動增大,故疼痛加重.訓練時疼痛也會加重.用手指按壓跟腱有壓痛.
如果患者不顧疼痛繼續跑步,炎症會擴散至肌腱,引起退行性變和纖維化,產生持續性疼痛,活動時加劇.
治療
運動員應停止跑步,墊高鞋跟減少跟腱張力,只要不引起疼痛即應加強腘繩肌彈性練習,穿軟底鞋以保証第1跖趾關節的屈曲.但鞋跟要堅硬.若跟腱無疼痛,可做足趾抬高練習以增加跟腱肌力.跟腱愈合前應避免快速上下坡跑步.
跟腱炎的治療
物理治療是關鍵。最關鍵的方法是在膝關節伸直的情況下讓腓腸肌伸展,以及在膝關節略彎曲的情況下讓比目魚肌伸展。力量加強訓練、超聲療法以及電刺激療法也都可以被應用於物理治療之中。消炎藥物可以加速痊愈。用一個腳跟抬高器來對局部進行矯形有時可以幫助跟腱的放鬆。將踝關節固定在自然狀態(90度)的夜間夾板可以幫助你防止小腿肌肉的緊繃。在一些嚴重的情況下,行走時可能需要借助一些器械的幫助來減少跟腱上的張力。
腓骨肌腱損傷 在 肌腱炎、腱病、肌腱变性... - East Coast Podiatry 东海岸足科 的推薦與評價
腓骨肌腱疾病的基本诊断包括腓骨肌肉萎缩、肌腱炎、腱病、肌腱变性、撕裂或破损。 导致腓骨肌腱损伤恶化的原因包括: • 穿用太软或已经磨损的鞋子• 韧带松弛或运动 ... ... <看更多>
腓骨肌腱損傷 在 患有腓骨肌腱损伤的人可能在做某种重复性动作时而感到疼痛 的推薦與評價
患有腓骨肌腱损伤的人可能在做某种重复性动作时而感到疼痛,并且无法准确指明疼痛的位置。 · More from East Coast Podiatry 东海岸足科 · Related Pages. ... <看更多>
腓骨肌腱損傷 在 《腓骨肌腱损伤》你知多少?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人体有两根 肌腱 贯穿在小腿外侧,在人行走时起到稳定足踝的作用。它们分别是– 腓骨 长肌和 腓骨 短肌。这类 肌腱 疾病的基本诊断包括 腓骨 肌肉萎缩、 肌腱 炎、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