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商務印書館 翻譯詩集推薦※
仁慈(Kindness) ◎雪維亞.普拉絲(Sylvia Plath)
仁慈在我的屋裡四處滑行。
仁慈女士,她如此和藹可親!
她戒指上藍色紅色的寶石
在窗口冒出煙霧,鏡子
滿是笑意。
還有什麼和孩子的哭聲一樣真切?
兔子的叫聲也許更為張狂
但它沒有靈魂。
糖能療癒一切,仁慈如是說。
糖是必要的流質,
它的結晶體是一小帖藥膏。
仁慈啊,仁慈
貼心地撿起碎片!
我的日本綢衣,死命掙扎的蝴蝶,
隨時都可能被釘住,被麻醉。
而你來了,端著一杯
蒸氣繚繞的熱茶。
噴出的血液是詩,
任誰也擋不住。
你交給我兩個孩子,兩朵玫瑰。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雪維亞普拉絲 創作,#仁慈
#明怡 選篇、擷句、讀寫及襯圖
※聆聽明怡朗讀,請至:https://youtu.be/A9S17fKXAlM
※明怡粉專 Isabella藝文小拾光,Instagram:isalife9
※本篇作於1963年2月1日,中譯版收錄於《#精靈:#普拉絲詩集》(#陳黎、#張芬齡 譯,臺灣商務,2019年6月)。
※特約選篇人 明怡 讀後感
當時一讀完這首〈仁慈〉就下決心一定要分享這首詩🥀因為這是世間上少數能擁有的包容力,而我慶幸17歲時已從桐華小說的故事裡明白這深深淺淺的道理,一直努力實踐著......。
「但請相信,我們歷經世事後的滄桑容顏,不僅僅讓我們學會了冷淡的自我保護,還讓我們學會了仁慈地體諒他人。」──桐華
那些偷偷溜走的時光,催老容顏,卻豐盈了人生。
一個故事續寫著另一個,情感一層壘著一層。
一個選擇影響另一個,對與錯的界線在似水流年間早已模糊難辨。
更或許,是不須要分辨了。
※雪維亞.普拉絲(Sylvia Plath, 1932-1963)
生於美國波士頓,以半自傳性質的長篇小說《#瓶中美人》(The Bell Jar)、詩集《精靈》(Ariel)及《#巨神像》(The Colossus)享譽文學界。1963年於倫敦住處自殺身亡。
她的詩作以自白風格著稱,早年已顯露寫作天分。1950年獲獎學金進入史密斯學院就讀,主修英文;1953年暑期獲得至Mademoiselle雜誌擔任客座編輯的機會,小說《瓶中美人》(1963)即以此段經歷為藍本,同時也反映了普拉絲精神崩潰的個人歷程。1955年以最高榮譽(summa cum laude)自史密斯學院畢業後,獲得獎學金至英國牛津大學就讀。
普拉絲一生雖看似順遂,但她始終無法揮卻幼年喪父的陰霾。於史密斯學院就讀期間,普拉絲即曾服安眠藥意圖自殺。
於牛津大學就讀期間,邂逅詩人泰德‧休斯(Ted Hughes)。兩人於1956年結為連理,婚後育有一子一女,1962年因休斯外遇而分居。普拉絲死後,休斯繼承了著作處理權,先後將其詩作及日記編輯出版。
2003年,以普拉絲與休斯之戀為題材的電影《瓶中美人》(Sylvia)上映。2004年其女兒弗莉達又重編詩集《精靈》,還原被休斯在編選時抽換掉的詩作。2013年,普拉絲逝世五十週年,美國出版商紛紛以出版追思這位自白派才女詩人,包括出版詩選、重出小說《瓶中美人》及《普拉絲日記》五十週年紀念版,以及普拉絲傳記等。
※譯者簡介
陳黎
本名陳膺文,台灣花蓮人,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著有詩集、散文集、音樂評介集等凡二十餘種。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翻譯獎,及台灣新詩金典獎等。
張芬齡
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著有評論集《現代詩啟示錄》等。與陳黎合譯有《辛波絲卡詩集》、《聶魯達詩精選集》、《一茶三百句》、《養蜂人吻了我:世界情詩選》等二十餘種。曾多次獲得梁實秋文學獎詩翻譯獎及散文翻譯獎。
※今晚將再分享普拉絲《精靈》裡的另一首詩,在此一併感謝選篇、讀寫的明怡,臺灣商務聯絡人德柔提供文本。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精靈:普拉絲詩集」介紹 訪問主編:邱靖絨 內容簡介: 是一抹陰影。 你撒謊,哭喊,對它窮追不捨。 聽:這些是它的蹄音——它遠離了,像一匹馬。 普立茲獎得獎女詩人、備受爭議與矚目的作品集 美國詩壇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詩集之一」 POETS.org...
自白風格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2019-08-26影音檔
出版社粉絲頁: 臺灣商務印書館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精靈:普拉絲詩集」介紹
訪問主編:邱靖絨
內容簡介:
是一抹陰影。
你撒謊,哭喊,對它窮追不捨。
聽:這些是它的蹄音——它遠離了,像一匹馬。
普立茲獎得獎女詩人、備受爭議與矚目的作品集
美國詩壇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詩集之一」
POETS.org譽為「開創先河之書」
奠定普拉絲世界詩壇地位代表作
《精靈》詩集為普拉絲死前留在書桌上的手稿,一九六五年版《精靈》於普拉絲辭世後,由其夫泰德‧休斯編輯出版。四十年後,普拉絲女兒弗莉達又重編此書,將休斯編選《精靈》時唯恐詩作過份殘酷或有所影射而抽換掉的十多首詩作,悉數還原,忠實呈現出普拉絲的創作原貌。
這本最新、獨特的《精靈》中文版,譯者重新爬梳、匯整她所有相關作品與版本,新增多首譯作於此繁體中文版首次曝光!使讀者不論是初讀或重讀,都能更完整理解普拉絲,她的詩作充份展現內在精神與藝術性,值得珍藏。
作者簡介:雪維亞.普拉絲(Sylvia Plath, 1932-1963)
1932年生於美國波士頓,以半自傳性質的長篇小說《瓶中美人》(The Bell Jar)、詩集《精靈》(Ariel)及《巨神像》(The Colossus)享譽文學界,並於1982年榮獲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1963年於倫敦住處自殺身亡。
她的父親具德國血統,是移居美國的鳥類學家,國際知名的大黃蜂權威。母親是奧地利人,於中學任教。她的詩作以自白風格著稱,早年已顯露寫作天分,八歲時即於報上發表詩作。1950年獲獎學金進入史密斯學院就讀,主修英文,得遍各種寫作獎項與獎學金,1953年暑期獲得至Mademoiselle雜誌擔任客座編輯的機會,小說《瓶中美人》(1963)即以此段經歷為藍本,同時也反映了普拉絲精神崩潰的個人歷程。1955年以最高榮譽(summa cum laude)自史密斯學院畢業後,獲得獎學金至英國牛津大學就讀。
普拉絲一生雖看似順遂,但她始終無法揮卻幼年喪父的陰霾。於史密斯學院就讀期間,普拉絲即曾服安眠藥意圖自殺。於牛津大學就讀期間,邂逅詩人泰德‧休斯(Ted Hughes)。兩人於1956年結為連理,婚後育有一子一女,1962年因休斯外遇而分居。
普拉絲死後,休斯繼承了著作處理權,先後將其詩作及日記編輯出版。2003年,以普拉絲與休斯之戀為題材的電影《瓶中美人》(Sylvia)上映。2004年女兒弗莉達又重編詩集《精靈》,還原被休斯在編選時抽換掉的詩作。2013年,普拉絲逝世五十週年,美國出版商紛紛以出版追思這位自白派才女詩人,包括出版詩選、重出小說《瓶中美人》及《普拉絲日記》五十週年紀念版,以及普拉絲傳記等。
自白風格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蜂盒的到臨 ◎雪維亞.普拉絲,陳黎、張芬齡譯
我訂購了這個,這乾淨的木盒
方如座椅而且重得幾乎無法舉起。
我會把它當成侏儒的棺柩
或一個方形的嬰兒,
要不是裡面這麼嘈雜。
這個盒子是鎖著的,它是危險的。
我得和它一起過夜,
我無法遠離它。
沒有窗戶,所以我不能看到裡面的東西。
只有一道小小的鐵柵,沒有出口。
我把眼睛擱在鐵柵上。
它黑暗,黑暗,
讓人覺得是一群聚集的非洲奴工,
渺小,畏縮,等著外銷,
黑與黑堆疊,憤怒地向上攀爬。
我怎樣才能釋放它們?
就是這種噪音最令我驚嚇,
無法理解的音節。
像羅馬的暴民,
卑微,接二連三被捕,但是天啊,一起!
我附耳傾聽狂怒的拉丁語。
我不是凱撒大帝。
我只不過訂購了一盒瘋子。
它們可以退回。
它們可以死去,我不必餵食它們,我是買主。
我不知道它們有多飢餓。
我不知道它們是否會忘記我
如果我開了鎖並且向後站成一棵樹。
那兒有金鏈花,它淡黃的雙行樹,
以及櫻花的襯裙。
它們可能立刻不理睬
穿著登月太空裝,戴著黑紗的我。
我不是蜂蜜的來源。
它們怎麼可能轉向我?
明天我將做個親切的神,還它們自由。
這個盒子只是暫時擺在這兒。
--
◎作者簡介
雪維亞.普拉絲(Sylvia Plath)一九三二年生於美國波士頓,一九六三年自殺身亡。以半自傳性質的長篇小說《瓶中美人》(The Bell Jar)、詩集《精靈》(Ariel)及《巨神像》(The Colossus)享譽文學界,並於一九八二年榮獲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
普拉絲詩作以自白風格著稱,早年已顯露寫作天分,八歲時即於報上發表詩作。一九五○年獲獎學金進入史密斯學院(Smith College)就讀,主修英文,得遍各種寫作獎項與獎學金,一九五三年暑期獲得至Mademoiselle雜誌擔任客座編輯的機會,《瓶中美人》以此段經歷為藍本,同時也反映了普拉絲精神崩潰的個人歷程。一九五五年以最高榮譽(summa cum laude)自史密斯學院畢業後,普拉絲獲獎學金至英國牛津大學就讀。於牛津大學就讀期間,邂逅詩人泰德‧休斯(Ted Hughes)。兩人於一九五六年結為連理。
--
◎譯者簡介
陳黎
一九五四年生,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著有詩集,散文集,音樂評介集等二十餘種。曾獲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時報文學獎推薦獎、敘事詩首獎、新詩首獎,聯合報文學獎新詩首獎,台灣文學獎新詩金典獎,梁實秋文學獎翻譯獎等。二○○五年獲選「台灣當代十大詩人」。二○一二年獲邀代表台灣參加倫敦奧林匹克詩歌節。二○一四年受邀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畫」。二○一五年受邀參加雅典世界詩歌節,新加坡作家節及香港國際詩歌之夜。二○一六年受邀參加法國「詩人之春」。
張芬齡
台灣師大英語系畢業。著有《現代詩啟示錄》,與陳黎合譯有《辛波絲卡詩集》、《聶魯達雙情詩》、《死亡的十四行詩──密絲特拉兒詩選》、《達菲──世界之妻》、《拉丁美洲現代詩選》、《帕斯詩選》等二十餘種。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小品文獎,並多次獲梁實秋文學獎翻譯獎。
--
◎小編劉旭鈞賞析
普拉絲曾養過蜜蜂,她的父親是蜜蜂專家,因而相當瞭解這種動物。一九六二年十月初,普拉絲完成五首與蜜蜂相關的詩,被稱為「蜜蜂組詩」。討論「蜜蜂組詩」時,論者時常將其中的內容與普拉絲寫作時的生活與心理狀態連結,因而認為本詩中的蜜蜂喻指作者離開丈夫休斯(Ted Hughes)後的積鬱。
如果單以普拉絲的心理狀態討論本詩,很容易忽略詩中如何描寫人與動物的關係。詩的首節沒有提到任何與蜜蜂有關的線索,只透漏「我」買了一個沉重且嘈雜的木盒。首行提及這是一個「乾淨的木盒」,「乾淨」讓人感覺不到生機。「侏儒的棺柩」、「方形的嬰兒」又說明木盒的存在對於詩人而言是突兀的。
到了第二節,我們開始看見木盒對人的影響。嘈雜的木盒儘管被鎖上,卻仍讓詩人感到危險。她開始試圖查看木盒裡的蜜蜂,然而木盒閉鎖而不透光,她只能觀察到一片嘈雜的黑暗。觀察到這樣的景象,詩人一方面覺得暗中攢動的蜜蜂非常憤怒,一方面也察覺自己擁有宰制權,而稱之為「非洲奴工」,並且形容其「渺小,畏縮」。我們可以由第三節看到詩人內心的矛盾:這群蜜蜂究竟渺小畏縮,還是憤怒?
無論如何,身為擁有者(而非飼主)的「我」被瘋狂的噪音驚嚇,以致於第五段中萌生退意,想要拒絕擁有權。拒絕擁有,本身就是一種宰制:擁有者可以退回蜂盒,讓「一盒瘋子」離開她的家。她也可以置之不理,餓死群蜂。這麼做對於擁有者而言,甚至合情合理,因為「我是買主」。
然而,第六、七節又讓我們發現,第五節只是暫時萌發的念頭。即使在第五節中詩人深刻察覺自己手中握有的權力,她終究要「做個親切的神,還它們自由」,卻也不知道群蜂重獲自由後,會如何對待她。她想起蜜蜂可能絲毫不理睬自己,安心地決定明日將其釋放。全詩最後一句「只是暫時擺在這兒」,似乎是詩人的強心針:目前的情況,只是暫時的。明天,她就會放出蜂群。
即使具有宰制群蜂生死的能力,普拉絲仍意識到當自己面對自由的群蜂時,可能如何無力。擁有與宰制都得靠人造的木盒達成。蜂盒或牢籠框住動物,讓人得以在限制動物自由的同時,觀察動物,並想像動物自由的情況。
參考資料:《精靈:普拉絲詩集》,陳黎、張芬齡譯注,麥田出版。
美術設計:�Nys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nysus_/
攝影來源:Unsplash
#蜜蜂 #動物保育 #雪維亞普拉絲 #劉旭鈞 #自白風格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06/20190626.html
自白風格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精靈:普拉絲詩集」介紹
訪問主編:邱靖絨
內容簡介:
是一抹陰影。
你撒謊,哭喊,對它窮追不捨。
聽:這些是它的蹄音——它遠離了,像一匹馬。
普立茲獎得獎女詩人、備受爭議與矚目的作品集
美國詩壇譽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詩集之一」
POETS.org譽為「開創先河之書」
奠定普拉絲世界詩壇地位代表作
《精靈》詩集為普拉絲死前留在書桌上的手稿,一九六五年版《精靈》於普拉絲辭世後,由其夫泰德‧休斯編輯出版。四十年後,普拉絲女兒弗莉達又重編此書,將休斯編選《精靈》時唯恐詩作過份殘酷或有所影射而抽換掉的十多首詩作,悉數還原,忠實呈現出普拉絲的創作原貌。
這本最新、獨特的《精靈》中文版,譯者重新爬梳、匯整她所有相關作品與版本,新增多首譯作於此繁體中文版首次曝光!使讀者不論是初讀或重讀,都能更完整理解普拉絲,她的詩作充份展現內在精神與藝術性,值得珍藏。
作者簡介:雪維亞.普拉絲(Sylvia Plath, 1932-1963)
1932年生於美國波士頓,以半自傳性質的長篇小說《瓶中美人》(The Bell Jar)、詩集《精靈》(Ariel)及《巨神像》(The Colossus)享譽文學界,並於1982年榮獲普立茲獎(Pulitzer Prize)。1963年於倫敦住處自殺身亡。
她的父親具德國血統,是移居美國的鳥類學家,國際知名的大黃蜂權威。母親是奧地利人,於中學任教。她的詩作以自白風格著稱,早年已顯露寫作天分,八歲時即於報上發表詩作。1950年獲獎學金進入史密斯學院就讀,主修英文,得遍各種寫作獎項與獎學金,1953年暑期獲得至Mademoiselle雜誌擔任客座編輯的機會,小說《瓶中美人》(1963)即以此段經歷為藍本,同時也反映了普拉絲精神崩潰的個人歷程。1955年以最高榮譽(summa cum laude)自史密斯學院畢業後,獲得獎學金至英國牛津大學就讀。
普拉絲一生雖看似順遂,但她始終無法揮卻幼年喪父的陰霾。於史密斯學院就讀期間,普拉絲即曾服安眠藥意圖自殺。於牛津大學就讀期間,邂逅詩人泰德‧休斯(Ted Hughes)。兩人於1956年結為連理,婚後育有一子一女,1962年因休斯外遇而分居。
普拉絲死後,休斯繼承了著作處理權,先後將其詩作及日記編輯出版。2003年,以普拉絲與休斯之戀為題材的電影《瓶中美人》(Sylvia)上映。2004年女兒弗莉達又重編詩集《精靈》,還原被休斯在編選時抽換掉的詩作。2013年,普拉絲逝世五十週年,美國出版商紛紛以出版追思這位自白派才女詩人,包括出版詩選、重出小說《瓶中美人》及《普拉絲日記》五十週年紀念版,以及普拉絲傳記等。
自白風格 在 一个视频日志博主的自白| JINGZHU SHAO 邵竞竹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同时,她也是一个极具自我 风格 的内容创造者,通过个性、独特和有机的方式让原创内容 ... 一个视频日志博主的 自白 | JINGZHU SHAO 邵竞竹| TEDxChengdu. ... <看更多>
自白風格 在 轉自白家綺TikTok 的推薦與評價
轉 自白 家綺TikTok 看得出來我們今天走什麼 風格 嗎? #姊妹淘#親姊妹#一起跳舞✓https://reurl.cc/D3YqRd (按個關注✔️白家綺個人TikTok) #好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