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子的點心。綿羊的點心
現在很少針對譯書寫感想或是推薦文,
最大的原因當然就是因為懶,
而且我是沒有感覺就寫不出東西的人,
有時候在翻譯時很有感覺,
但在書籍要出版時,當時的感覺就忘記了。
而且通常翻譯一本書,
經過預習、翻譯、校對的多次閱讀,
不會特地再去看一遍。
《獅子的點心》的故事,讓我願意再重溫一次。
***************************
2020年那一年,我的身體出了狀況。
數次急診之後,醫生安排我住院兩個星期檢查、治療。
胸悶氣喘,食不下嚥,無力躺在病床上的那段時間,我認真思考了死亡。
想到自己更老之後,在漸漸走向死亡的那段路上,可能整天都要承受比現在痛苦十倍、百倍的病痛,就覺得是一件很可怕的事。
我對死亡產生了真切的恐懼,不是害怕自己離開這個世界,而是擔心在離開這個世界的最後一段日子承受疼痛、反胃和病痛,一天比一天枯槁虛弱,漸漸不成人形,人世的最後時光,竟是最痛苦、最受折磨的日子。
今年年初翻譯《獅子的點心》時,不由得感嘆翻譯神的神奇,永遠知道該用哪一本書來引導我,又一次為我安排了最好的工作。
故事從獅子家園負責人的一封信拉開序幕。
醫生宣告三十三歲的海野雫來日不多,於是她決定來到瀨戶內海,在檸檬島上的安寧療護院「獅子家園」,走完生命中的最後一段路。
獅子家園的住民都是生命蠟燭隨時會熄滅的末期病人,負責人瑪丹娜帶領的醫生和工作人員悉心照顧病人的身體、關懷病人的心情,卻不把他們視為病人,而是視為住宿的客人。這裡沒有任何規定,可以自由自在過日子,唯一的「規定」,就是每個客人都可以點一款還想再吃一次的甜點,在每週日下午三點的點心時間,會以抽籤的方式,實現一位客人的心願。
小川糸的作品中,食物經常是串起整個故事的重要要素。飲食是生命的象徵,尤其在這部以死亡、臨終為主題的小說中,飲食發揮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對雫來說,能夠正常飲食,就可以感受自己還活著;能夠感受到飲食的美味,活著的日子也更加充實,也能夠從飲食中感受到幸福,暫時忘卻其他煩憂。
《獅子的點心》中,有三百六十五天,每天早晨變花樣的粥品;有雫在檸檬島結識的好朋友釀的葡萄酒;最有魅力的,當然就是每一位住客的心願點心。
作者在接受採訪時提到,很多人能夠毫不猶豫回答人生「最後的晚餐」想吃什麼,但也許想不出「最後的點心」想要吃什麼。然而,在努力回想人生走到盡頭時想吃的點心時,往往能夠喚醒和點心相關的幸福記憶,於是就會發現自己的人生很幸福。
週日茶會的每一道點心,背後都有一段生命的故事,或是一段生命中曾經的燦爛,更是對親人深厚的愛……。
雖然死亡的主題很沉重,但小川糸細膩的文字呈現了獨特的世界觀,藉由一道道點心,回顧人生的來時路,發現看似平淡的生活中蘊藏著生命的滋潤。雖然每個人都獨自走向死亡,但人生路上沒有人孤單,都曾經擁有精彩和美好。
從故事中感受到的不是悲傷,而是對作者筆下的「獅子家園」嚮往,相信很多人在閱讀之後,都會希望生命即將走到終點之際,也能夠走進緩和身心痛苦的「獅子家園」,在生命的最後時光,在溫暖的大家庭中,活出自我,活得自在。最重要的,活得不像病人,真正接受死亡,迎接死亡,而不是帶著痛苦和恐懼走向終點。
小川糸用文字打造了一個溫暖天堂。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9萬的網紅王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想拍很久了 恰好遇上goodnight的邀約 靈機一動 不然100個鬼故事真的會找到死 下載連結:https://bit.ly/2TVXDyH 訂閱王狗的頻道 → https://goo.gl/aY99Gc ← 王狗的facebook → https://goo.gl/KKQAY5 ← 王狗的i...
蠟燭熄滅原因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當光亮成為一種罪名]
30歲的許先生,是一名打扮入時的青年人,髮型修剪得起伏有致,左耳綴了幾只耳環,這天他穿了簇新的白恤衫,結上幼身黑色領呔。
晚上8時開始,他在銅鑼灣商業區向義工領了一支長條型的白蠟燭,連着黑色的阻風紙杯,點起了的蠟燭慢慢燃燒,他緩緩走近維多利亞公園方向,就在對面馬路給警察截停。此時,蠟燭燒了一半,紙杯內盛滿了燭淚。
圍在他身邊的警察,最高峰時有十來個,他背靠商店外牆,前面全是警察的身軀。警察跟他說,必須要吹熄蠟燭,他問為何?警察指,點起的蠟燭就可能觸犯非法集結罪。
他用手扇蠟燭,蠟燭沒有熄滅。警察說,現在批准你脫下口罩吹熄蠟燭,糾纏了一會,他無奈依從。許先生被搜身及查身份證,「我又沒有任何犯罪紀錄,第一次被截查就給了六四。我甘心情願,為了前人的付出。」
這位追上潮流的青年坦言,以往很少參加六四集會,但這一次讓他心情激動,因為一年多沒有機會參加任何集會或遊行了。剛被警察釋放的他,接受記者訪問時,拿着白蠟燭的左手腕不住顫抖,左手手腕皮膚上可見紋身,這名強壯的男子,額頭的冷汗不住流下來,滴到地上。
許先生坦言,被截查時感到難受,「你可以感覺到整個社會瀰漫着恐懼和焦慮,他們要打壓我們,這個社會肯定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所有事都往錯的方向走。」一個大男孩,一身結實肌肉,難掩被警察截查的驚恐:「我沒想過,點一支蠟燭也要那麼多的勇氣。」
這是一場事先張揚的恫嚇行動。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了30年的六四燭光集會,去年被政府反對,仍有大量市民成功進場,警方後來拘捕了具知名度的社運領袖亦已把他們收監。今年六四,港府再以「疫情」為由限制市民集會,但由於公共衛生相關罰則主要為罰款,故此警方亦在橫額及廣播中提及,違反者還會被拘以公安條例相關的非法集結罪名,違者可以判處監禁。
32周年的六四集會,第一年迎來空蕩蕩的球場,康文署開了大光燈,把場內照得燈火通明,海量的軍裝警察,駐守園內每個角落,園外的銅鑼灣,甚至全香港,總共派出共7千警力。銅鑼灣可謂每十步就會遇到警察。有到來的市民,在關起了的鐵閘外,拍攝空洞洞的球場。
三十二年,維園球場第一次空空如也。以往燭海佔據了多少個球場的畫面不復再。球場內,除了警察,還是只有警察。
官方事先放消息,指今晚若有人黑色衣服到維園燃起蠟燭可能被拘捕。那個法網拉得有多大得多大。今天大家起牀,支聯會副主席,本身是大律師的鄒幸彤,因為曾公開表示今晚會以個人名義到維園點蠟燭悼念,已經被捕。幾天前,支聯會的六四紀念館,亦被政府指控沒有申請展覽相關的娛樂牌照而宣佈閉館。
兩個穿黑裙拿着蠟燭的三十歲女孩,一直圍着維園外步行,其中一人說:「就是要看看他們(政府)的恐懼去到那裡。」
整個晚上,大家都用不同方法表達抗爭或悼念的情緒。高調的人穿了一身黑衣,拿了白花來;到了晚上,燃點了實體蠟燭的人,頂多可以在維園以外蹓躂。有人在地上以蠟燭砌成六四字樣,砌好後,趕緊離開,此地不宜久留。
維園內,大面積地被警方以鐵欄柵和膠帶封鎖着。維園裡的遊人仍在進行各種康樂活動,網球場、草地滾球場、游泳池內仍有人在做運動,兒童遊樂場也有孩子在攀爬嘻笑。只是當有跑步的人亮着手機燈,或拿着微型的電子蠟燭在跑,你會知道,誰是同路人。
在偏僻的角落,一個公廁旁邊,一位58歲的婦人「小雲」,穿了帶花紋的黑衣,拿着一本漫畫書在閱讀。晚上七時許,天漸黑,她把一支小型電子蠟燭放在椅子上,本來,她用雜物遮掩着蠟燭,夜一點,她見經過的警察人數減少,才敢把蠟燭放在較當眼處。
小雲向我解釋,她整天的「詳盡計劃」:住在九龍的她,下午2時許便坐巴士過海。「幸好我出門夠早,後來警察把多條過海隧道也設立檢查站,大塞車呀。」她先到中央圖書館借了一本和中醫有關的漫畫書,再到維園繞了幾圈。「我要看廁所,出入口在那裡,有甚麼事也可以逃走。」
她還特別挑了一個公園座椅,上面有篷頂,以免下大雨她仍可以堅持留守。「我好想個天下大雨,下大雨警察人數應該會減少。」只是來維園點支蠟燭都要做那麼多思前想後的計劃?「借本書是要裝作在這裡坐是看書,我打開手機燈,也是因為看書照明作用。唉,現在連穿黑色衣服都心驚膽顫。」
小雲說,對於她這種年紀的人,六四正值她的年青歲月,印像深刻,八號風球集會她至今仍記得,當年六四的新聞報導都保留了,成為家中珍藏的錄影帶。「佢今年話唔比,更加要出來,支聯會那麼多領袖也被捕,好傷,好傷我們這批中年人的心。」
小雲頸上掛着一枚純銀十字架,她是虔誠基督教徒,曾回中國內地探訪,知道內地教友只能低調運作,說句話都要小心,否則有後果。小雲不禁慨嘆:「現在香港感覺好似身在內地咁。樣樣嘢要靜雞雞做,低調啲一個人咁做。」她說,預先告訴親友她來維園,並定時報平安。「嘩,維園啲出口,『成隊兵』擺哂係度。」
支聯會以往被諷刺為奉行「大中華情意結」,亦即是視中國與香港為「同胞」,香港人會有責任「建設民主中國」。小雲坦言,欣賞已故領袖司徒華的愛國情操,亦自然地形容自己始終心繫「祖國」:「我係中國人,都想國家富強,唔只係經濟富強,都想人民有分辯是非之心,有良心。」
小雲知道,每一次出來可能都是最後一次:「我以為等到今日才去參觀六四紀念館,怎知道太遲,已經被政府以奇怪的原因關掉了。唉,原來行動遲一兩日就太遲。所以今日一定要出來,怎知道明年是否連坐在這張椅都不可能?」
另一個伯伯,76歲的黃先生,在維園外合十,向着球場方向鞠躬致以悼念,他也懷有這種「大中華情意結」。
黃伯視中港人民「同為中國人」,他說,以為這麼多年,香港人支持平反六四,到香港人有需要時,期望中國內地的人民會發聲。但2019年他接觸一些內地人,對方對香港的反修例運動不支持,令他十分難受。
黃伯嘆道:「我來了維園近30次,除了3年有事沒有來,通通都有來。最記得2013年下傾盤大雨,有個八十幾歲的阿婆說要打傘遮着我,我說不用了。」但黃伯仍時堅持六四要悼念,他說,每年參加集會時,心情都沈重,「好似想喊但又喊唔出。 」
對於今天警察於清晨拘捕鄒幸彤,黃伯義憤填膺:「佢好高學歷,好可惜」。鄒幸彤現為大律師,曾在劍橋大學修讀理科。對於港府以疫情原因不准集會,黃伯說:「我好少講粗口,但都忍不住要說,這個政府是無恥的,甚麼防疫通通是借口。我不樂觀,支聯會早晚會被取締,香港玩完了,以後只能在心裡悼念。」我問他怕不怕,他說不怕:「我個仔叫我唔好去銅鑼灣,但我堅持要出來。」
究竟這天晚上的紅線是甚麼?點蠟燭、開着手機燈、還是拿着電子蠟燭?依我觀察,在維園以外的街道,規管沒那麼緊。有人穿黑衣點爉蠟遊街,不喊口號不停留聚眾還可以遊走;但若你在晚上八時或以後進入維園,在維園的主幹道上,受到的規範又更嚴苛。
小雲一個中年女士在維園暗角點着電子蠟燭,巡經的警員都沒特別干擾。但一名穿運動裝的男士,手持電子蠟燭跑步,就被警察要求要關掉電子蠟燭。警員亦沒禮貌,語帶輕佻,嘲諷市民借故跑步實際參加悼念集會:「你跑了很多次了,繼續跑吖?」
有一隊中年夫婦,也開啟着手機燈圍着維園外競步走。太太忍不住邊走邊呢喃:「哎,冇自由、失自由⋯⋯參加咗三十幾年的集會,點解搞成咁?香港點解搞成咁?連開個燈都唔得?」他曾經禮貌地跟警員理論,她引述有警員勸喻,悼念在別處可以,但維園開了個小燈,就引其他人來,又成為集會,「我地就要做嘢」。
晚上9時半,在維多利亞公園游泳池附近的入口,有一名白恤衫警員清楚指出界線在那裡,他拿着擴音器大聲跟路過市民說:「現在是警方的警告,如果你的手機燈開啟了,或者手持電子蠟燭,請你立即關掉,因為以上動作已經干犯了『煽惑他人參與非法集結』,警方會將你地拘捕。」
在整個反修例運動,都從來沒有出現過,開啟了的手機燈,會成為一項罪名。
大量市民從遠處行過,警員大聲吼叫:「你呀你呀!白衫果位男士!你開着手機燈,即刻熄咗佢!你呀你呀!十個人一齊開手機燈,睇到你啦!」連外籍人士開手機燈都不能被倖免。不少市民嘗試理論,就被拉到一邊進行截查,查袋查身份証。
那粒比手指甲更細小的手機燈光,在黑夜的銅鑼灣像星星一閃一閃,不需多言,就有相知的共鳴。2021年6月4日,那一點手機燈泡發出的星光,承載着香港人對32年前遠在北京的亡魂的一點悼念。今時今日,香港人最大的勇氣,就是穿黑衣,走上街,點亮手機的小燈,燃亮一顆堅持良知的心。
蠟燭熄滅原因 在 黃山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有一位「月薪 25 萬元台幣」的鄰居,外商公司工作,31歲,管理職。那次和優秀鄰居聊天,討論在台北月收入 25 萬元的人,在活什麼樣的生活?
月薪 25 萬元和月薪 3 萬元之間,
除了社會階層不同之外,煩惱卻是相同的。
一樣存錢並嫌錢不夠用,一樣厭煩那份當初嚮往的工作,一樣有老闆的壓力,一樣有受制於人的時候,一樣經常感到不自由,一樣曾想丟下一切凡塵俗事獨自躲起來。
他同樣得面對工作的乏味、對職場的種種不耐煩。
關於「月薪 25 萬元在台北的奢侈」,我們聊到高薪網友的看法,他們認為從當年的 3 萬元月薪,到 25 萬元月薪,最引以為傲的奢侈如下:
1. 喝星巴克 150 元不眨眼,對「買一送一」沒感覺。
2. 出門只搭計程車,忘記捷運怎麼搭。
3. 吃Uber Eats一個人一次就點 500 元
4. 懶得做家事就請打掃阿姨
5. 吃吃到飽餐廳時,再也不用刻意前一餐不吃。
6. 麥當勞薯條加大,只吃一半就丟掉。
7. 搭計程車找零錢時,10元硬幣掉到地上不用撿。
有錢為什麼爽?因為你再也不必為了台北的高花費感到壓力,不再為了生存而戰戰兢兢,不怕繳不出下個月房租,想吃就吃不用省,想浪費就浪費。
這些因高薪而擁有的奢侈與浪費,
只能稱得上「舒服」
卻無法讓人感受精神靈魂層次的「快樂」。
出社會 3、5 年以後,人通常會有一種「被困住的感覺」,被職場困住、被主管老闆、被人際關係、被目標、被自己困住。好像你只是在追求,而非享受,好像你再也無法喜歡自己曾經熱愛的事情,好像最初的熱情被熄滅。
好像要不是需要這份薪水,我才不想待下去。
當你剛出社會時,你可能夢想你將在某個專業領域拼命 20 年,當你 40 歲,可以月薪 25 萬。
但你沒料到的是,在台北生活,25萬月薪和3萬元月薪,除了世俗定義的階級差別之外,「對於快樂與否的感受度」差別其實不大。
我常問自己,上一次「真正感到快樂」是什麼時候?
這個問題的答案,對我而言,從來不是賺到錢的時候,錢能換來的快樂都短暫,錢是滿足生活的必需品,它很重要,卻不是讓你快樂的真正原因。
我的快樂是:上一次和朋友家人,一起在家慶生吹蠟燭的時候。上一次熬夜三天沒睡只為寫出一篇書稿的時候。上一次和喜歡的人牽手在台北散步6個小時的時候。
這些都不是錢帶給我的
也與奢侈完全無關
而我卻在生命中,花了大量時間在工作和賺錢。
人無法為錢而活的,錢只是過程,是讓你快樂的其中之一個媒介。若你從未探索自己真正快樂的理由,若你只有高薪,你能擁有的只有無止盡的浪費。卻從來不曾知道,自己熱愛的是什麼。
這就是那些,為了喜歡的事情會義無反顧的人,他們總是令人羨慕的理由。不是他們奢侈,而是他們知道自己的快樂。
人生最爽的,不是賺許多錢;
而是你再也不用賺錢,也能活自己熱愛的生活。
又或是說,活著,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而無後顧之憂時,才是真正的奢侈。
-
-
-
-
-
-
喜歡我對生活的想法,可以讀我寫的書: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8912
今年正在寫第二本,預計明年四月發行。
蠟燭熄滅原因 在 王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想拍很久了
恰好遇上goodnight的邀約
靈機一動 不然100個鬼故事真的會找到死
下載連結:https://bit.ly/2TVXDyH
訂閱王狗的頻道 → https://goo.gl/aY99Gc ←
王狗的facebook → https://goo.gl/KKQAY5 ←
王狗的instagram→ https://goo.gl/pJDhjb ←
【投稿專區】danny15034911@gmail.com (皆由我本人收件)
主旨請分類:
【特異功能】 【靈異照片】【靈異影片】【靈異故事】【其他】
(我比較好整理 感謝)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zmCzeCRQwI/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CngT8y6dusC1cNrd-h0popo3_Pkg)
蠟燭熄滅原因 在 《BBC知識》國際中文版- 【翻轉迷思 關於蠟燭燃燒】 作者 ... 的推薦與評價
多年前教科書裡有個經典實驗「蠟燭燃燒、水面上升」,在淺盆中固定一根蠟燭,使之正立,並將水緩緩加入。在點燃蠟燭並蓋上玻璃容器後,瓶中水位開始變化,燭火熄滅後 ... ... <看更多>
蠟燭熄滅原因 在 [分享] 蠟燭燃燒,造成杯子內水上升的實驗真相 的推薦與評價
圖文版 : https://ideact.pixnet.net/blog/post/23735504
-------------------------------------------------------------
前幾天小弟在思考著要做什麼大氣壓力實驗的時候,
忽然想起一個歷史公案
就是以前國小自然科中有做一個實驗
在一個裝水的水盆中放一根蠟燭點燃後用燒杯蓋住它
隨後當火燄熄的瞬間,水開始上升
以前都教說是因為把空氣(氧氣)給燒掉了
所以空氣體積減小,水自然就上升了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實驗證明,這是錯的
主要理由有二,如下:
1)若氧氣被燒掉,應該是一邊燒一邊上升,但為何總是火熄的瞬間才上升。
2)氧氣燒完後,會出現二氧化碳,但在理想氣體中,氣體的體積應該是一樣的,
那何來空氣體積減少。
在前兩天心血來潮跟hao5在SKYPE上聊了一聊這個歷史公案
以下我直接CALL我部落格的文章(因為懶得打字)
希望各位大大看完後 若是有錯的部份,可以給予指教
從小老師教我們說,空氣中的氧氣在燃燒時會被用掉,燃後會造成燒杯內的水
位上升自從開始教自然科學實驗後,才發現這個原理好像是錯的,在看了很多的討
論(有某次的國小科展也是做這個)後也發現好像是錯的但又不知道其所以然,於是
問題就擱在那裡。
直到今天晚上又開始修改大氣壓力的實驗教案,重新思考這個問題,才想到會
不會是一開始在燒杯移至火燄上方 到 完全蓋住火燄燒杯開口完全浸於水中的瞬間,
其實燒杯中的空氣都已經被加熱了,此時空氣早已熱漲,因此當蓋住後已經是熱漲
的空氣,而當火燄熄滅空氣開始冷卻,當然空氣開始冷縮,大氣壓力也就將水壓進
去了。
後來跟朋友討論上述的假設後,做了第一個實驗是用線香(陳逸老師提供),其原
因是加溫速度較慢,且使用三角錐瓶,結果發現有氣泡出現。證明空氣的確被熱漲了
,但是效果不夠明顯,後來又跟幾位老師討論了一下就做了如以下影片的實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TuQyw3Yl9o
這個實驗為了避免在完全蓋住前,燒杯內的空氣就已經被加熱,所以實驗用
小小的衛生紙沾酒精,放在鋁箔盤上,讓火盡量的小,燒杯是我這邊最大的(500ml)
,另外在蓋住火燄時使燒杯口平行盤子開口瞬間蓋住,各位可以看影片中8~11
秒的時候,燒杯左下角瞬間冒出很多氣泡,證明空氣是被熱漲而跑出來的,等到
火燄熄滅,空氣降溫開始冷縮,最後也就使燒杯內上升了將近300ml的水。也就
是其實空氣的加熱是一瞬間的(應該是密閉空間的原因),所以大家才找不到熱漲
冷縮的證據。
另外我們討論了,有個實驗是越多根蠟燭同時燃燒,水上升的越多(國小科展
的結論),其實也就是在蓋住前被加熱的空氣越多,溫度也越高,所以熱漲也越多
,當然水就漲的越高。
另外一個說法是以前課本上教空氣中氧氣佔1/5,所以水只會漲1/5的說法,當
然一定是錯的(影片中上升了快1/2)。
------------------------------------------------------------------------
以上若是有錯的部份 請各位大大指正 謝啦
--
▄▄▄▄▄▄▄▄▄╓────────────★☆★☆☆☆★──╮
█⊙點子研究社⊙ https://ideaCT.pixnet.net/blog │
創意科學教育團隊 亮傑老師(阿亮老師)的趣味科學小玩意~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11.22.19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