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書直播_要怎麼樣從被禁錮的親子關係中解脫出來?
.
有個朋友曾經對我說,她的媽媽適合當朋友,不適合當媽媽。所以她們目前母女關係融洽,更像閨蜜,而不是親子。如果她堅持以「母親」的形象看待媽媽,那兒時的陰影會屏蔽掉母女關係的其他可能性。我希望讀者能藉著這本書,給自己一個機會,能在走向和諧的關係裡療癒自己。
——洪仲清 臨床心理師
成年之後,我們是否還能和自己的父母維持一段恰當而美好的關係?
是哪些傳統的舊有觀念,阻礙了我們跟父母的良性發展?
我們要如何調適那種永遠被父母當成小孩看的滋味?
要怎麼樣從被牢牢禁錮的親子關係中解脫出來?
發展更平和的親子關係、人際關係,
並成熟、健康地教養下一代。
你的父母已經不再是你的父母了。或許,這樣的想法對很多成年人來說無法想像。我的父母永遠都是我的父母啊!然而,父母不再擔任親職角色這樣簡單的想法,其實會讓很多人鬆一口氣,而放下心中的重擔。我們之中,有很多人在和父母相處時,都在忍受一種既複雜又模糊的親子關係,但或許,當我們把他們看作是我們的「前父母」,狀態就會完全不同。試想,當成年後的你,若能和自己的父母建立一段有別以往的親職關係,那會是怎樣的關係呢?
融合榮格個體化過程的個人成長理論和「內在小孩心法」,作者提出了將自己的父母視為「前任」的概念,來審視自己和父母之間最真實的關係。「前父母 / 前小孩」的關係,不僅是一個斷開過去羈絆的契機,同時也解鎖了更多親子關係的可能性。以往的社會規範裡,父母理所當然地把孩子當成照顧對象,無條件地供應兒女需求;而敏感而真實的孩童,從人格發展階段便開始學習社會化、認知權力,進而隱藏自己的本我去順應父母的期待,維穩家庭系統。誠如安多菲治療師所說,「小孩才是家庭系統裡看得最清楚的專家」。
作者主張,每個人都有權力拒絕(或接受)上一輩所傳承予我們既有家庭的義務與規範。事實上,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立的個體,誰也不虧欠誰,不應該將親情債和愧疚感加諸在任何人身上,包括:父母、自己、及下一代子女。而這種欠債的負面觀感,更是影響我們生命發展(生理與心理的健康,以及親情、愛情、友情等人際關係)的重要關鍵,使我們不能成長為自己喜歡的樣貌。若是能夠寬恕自己、傾聽自己內在小孩的聲音,便能為自己在前親子關係裡的童年創傷提供一個癒合的解方,進而有機會建立一種新的盟友關係。
.
本文摘自
《#你的父母不是你的父母》
透過「內在小孩」心法,重整成人與父母更平和與成熟的親子關係
.
作者:瑪麗-法蘭絲 巴雷.迪.寇克侯蒙,艾曼紐 巴雷.迪.寇克侯蒙
.
討論議題:
■ 父母不再擔任親職角色
■ 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獨立的個體,誰也不虧欠誰,不應該將親情債和愧疚感加諸在任何人身上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孩子的能力, 決定在爸爸的小習慣」好書介紹作者: 專訪編輯:何喬 內容簡介: ●以爸爸特殊的教養觀為切入點,題材特殊,內容提綱契領的說明爸爸的哪些習慣可以給孩子帶來正面幫助。 ●49條優秀孩子父親的小小習慣,不只是教養出「能讀書的孩子」,更會教出「聰明有頭腦的孩子」: ...
親職角色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四寶爸的父親練習曲】
⠀
去年父親節的前夕,我們家迎來了第四個小孩,「什麼!第四個小孩。」在臺灣少子化的年代,伴侶通常願意生養兩個小孩已經很不容易,生到第四個孩子都會迎來對方看著我們豎起大拇指,好像有道光芒打到我們身上,然後一邊點點頭,嘴上還誇讚我們增產報國不簡單。
⠀
想到有次老婆問我說:「你身邊有認識的人生了四個小孩嗎?」我想了想,認真的回答她:「有啊,我的阿嬤。」然後兩人哈哈大笑了起來。
⠀
我們雖然像是上個世代的夫妻養育好幾個孩子,不過我並沒有把我老婆放進我媽媽、我阿嬤那刻苦耐勞的形象裡,因為我也不是我阿公、我爸爸,我是我妻子的伴侶,我可以在這段關係裡協調出我們共同合作的默契。
⠀
#親職教育現場總是媽媽們來精益求精
#請問爸爸去哪兒
⠀
每次去外地進行親職教育的演講,我都會特別注意有出席的男性朋友們,說是特別注意,但其實放眼望去幾乎都是媽媽們,所以要看見僅存的男性同胞並不會太難。這時我都會肯定在場的媽媽們願意在百忙之中抽空前來,不過也同時讓她們知道親職不是專屬於女性的事,再把焦點放到那宛如瀕臨絕種保育類生物的父親,讓他拿起麥克風說說自己為什麼會出現在這兒。
⠀
「我要陪伴孩子成長。」
「我想要跟小孩有話聊,想知道他在想什麼。」
⠀
身旁的女性朋友們這時會投以讚賞的眼光,偶爾講完後還會帶有點掌聲,然後拿起麥克風的男人頓時靦腆了起來。
⠀
等等,我們稍微暫停一下,你們沒有覺得這不對勁嗎?如果我把上面講話主詞的性別換成女性,你還會覺得這開場有這麼偉大嗎?
⠀
會願意親臨現場學習親職教育的男性朋友,有的是瞭解親職是伴侶共同經營,所以他們在男性角色的養成道路上已懂得鬆脫傳統男性的刻板印象;也會遇到離婚後不得不由自己擔負親職角色的父親,正因為沒有像過往還有一個伴侶可以主責來教養孩子,所以只好摸摸鼻子來充電學習。
⠀
但是男人們,你一定要到「不得不」才要覺醒嗎?
⠀
#當傳統男人踏入婚姻後變成提款機老爸
⠀
「我就像是家裡的提款機。」
⠀
有陣子我在社區帶領家暴處遇團體,多半因家暴而來的成員還是以男性居多,他們在關係裡不知該如何是好,最終選擇用暴力來解決問題。
⠀
其中有位大哥讓我印象深刻,他跟我爸的年紀差不多,就像是威士比廣告中陽剛味十足的勞工朋友,他認真努力賺錢養家,生氣著自己做了這麼多卻被當作提款機,看起來憤怒,心中則是難以言喻的挫敗在淌血。
⠀
我爸也是如此,到後來兩人變得疏離沒話講,就像是華語電影中描繪到父子關係總是需要保持點距離;看電影時會覺得這種關係令人揪心,但發生在你家裡盡是寒心。
⠀
「以後我當爸爸,我不要像他一樣。」我知道我爸很傳統,我曾有埋怨,也曾羨慕別人家的爸爸可以不一樣;但現在不怪他,畢竟上個世代有上個世代遭遇的處境,雖然我是心理師但我並不萬能,我沒能找到方法改變他,不過我可以學習理解他,起碼我可以好好想想我要成為怎麼樣的伴侶及父親。
⠀
#兩條線的喜悅 #三條線的老公
⠀
我們懷上第一胎是在結婚一年後發生的,懷孕是計畫內的事,我們經歷一整年粉紅泡泡的兩人世界之後,由驗孕棒上的兩條線正式宣告踏入下一階段。
⠀
老婆懷第一胎時害喜很嚴重,嚴重到還得去診所找我熟悉的家庭醫生求助。記得醫生看完後說的話被我老婆一直記到現在,醫生說:「這無藥可醫,只能忍耐,因為母親就是這麼偉大。」說完後還頭頭是道地得意了起來,不過我老婆卻覺得一點都不好笑。
⠀
再強調一次,這一點都不好笑。
⠀
今天是父親節,所以「母親很偉大」這件事情已經不用再推崇,我想要把當時的鏡頭轉個方向,特寫照到我臉上,來談談我內在的心情。
⠀
「我覺得很無助,我一點也幫不上忙。」小孩就是在媽媽的肚子裡長大,我想要多做些什麼來讓老婆好受一些,但我感到挫折、不知道該怎麼辦,面對新生命以及未來的新生活,就是隔了層肚皮,而且還是別人的肚皮,所以只能在看著老婆的肚子越來越大的時候,來練習體會對方的辛苦。
⠀
是的,我是用「練習」這個字眼,就算我已經比起一般的男性朋友多學了心理學,多懂得覺察理解,但我還是要說,我仍然得練習去體會,並且與對方溝通到底怎麼樣才是符合彼此期待。
⠀
#踏入婚姻擁有孩子後你需要有多工處理的腦袋
⠀
我跟我老婆以前交往時,就很喜歡聊天談心,當時還會從半夜聊到天亮,然後再一起去看日出(應該大家談戀愛都經歷這種浪漫的時候吧,只是不確定現在是否變成老公寧願滑手機也不願談心);當年我已經開始投入紀錄片創作,也邊擔任諮商心理師,所以可想而知得付出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
有次我跟她說,我好羨慕學生時代可以全心投入一件事情,不用管其他的,想要拍片就把整個心力放在拍片上,好想念那樣為了夢想勇往直前的狀態。
⠀
「這樣會是常態喔。」她潑了我一桶冷水,讓我看清現實,跟我說著以後兩個人走下去,每個人都會再有更多的角色在身上,就像她會成為妻子、成為孩子的母親,而我會成為丈夫、成為父親,彼此都會新增更多其他身份,所以如果決定要共同踏入下個階段,就要學著該如何在多重角色下來投入自己想做的事情。
⠀
我那雙魚座的浪漫頓時就被我老婆點醒,現在想想她已經算很客氣了,因為關於男人追求理念的雄心壯志有夠八股傳統,她沒有跟我談起她婚後的夢想理想該怎麼辦,反而是陪伴著我一起聊我的擔心,也讓我看清楚我的盲點,我覺得伴侶關係就像是好朋友的關係,她說真話,而我願意聆聽。
⠀
#什麼叫做有成就的男人
#請自己定義你想要的成就
⠀
有回我去一所理工科為主的大學演講,要跟一群男人談談什麼是「男人」,當時我家幼兒園中班的孩子說想要和我一起出遠門,因為他可以當作順道去旅行,對我來說是工作,但對小孩來說是有趣好玩的事。
⠀
「你們有想過以後工作的時候,可以帶著小孩一起嗎?」
⠀
小孩和我一起坐在講桌前,現場滿滿都是男同學,大家露出從沒想過這種事的表情,甚至有人馬上就搖搖頭覺得不可能;我轉頭看向孩子,我給他一個小任務,當我說下一頁的時候就幫我按一下,他很開心,好像成為我的得力助手。
⠀
我想示範給他們看,你能否讓孩子參與你的工作,其實是看你願不願意,就像你想成為什麼樣的「男人」?你所認為的「成就」是什麼?這些都可以由你來定義。
⠀
對我來說,男性的成就不在於賺大錢,如果你腦中只想賺大錢,就要有心理準備在關係中等著被罷免下台,因為不論是社區家暴團體中的男性,或是我自己的父親,這些男人都用親身經歷告訴我,當變成提款機老爸之後,其實很失落,他們想成為家人的友伴卻為時已晚。
⠀
#孩子說我比較愛媽媽並不代表不愛爸爸
#可別自己腦補而理智斷線
⠀
我到現在還是會在婚姻關係或親子關係中挫折嗎?當然會啊,最後我要分享一個小故事作為父親節分享的收尾,來勉勵在家庭關係裡努力學習或掙扎不已的男性同胞們。
⠀
今年在疫情前,我又單獨帶小孩開車出遠門工作,這次的難度提高,因為要帶我家幼兒園大班的小孩過夜,而且還是三天兩夜。白天時,小孩很興奮也很開心,依然是我演講時的小幫手,不過到了太陽西下、夜色漸黑,這才是考驗的開始。
⠀
「我想要媽媽!我想要媽媽!」我心想完蛋了,因為在家裡我常需要利用夜深人靜來處理剪接工作,所以小孩比較常都是先由老婆陪睡覺,比較少是由我先陪伴他們入睡。
⠀
「我想要媽媽!我想要回家!」強度開更高了,淚水汪汪地哭到令人心疼。
⠀
我心裡OS旁白出現:「我已經算是個比較常陪伴小孩的父親了,會去孩子的學校說故事,會煮飯給小孩吃,會單獨帶他們出去玩耍…」不過在我的經驗裡,小孩還是會對著我說「我比較愛媽媽」類似的語句。
⠀
#除了多工處理還要新增翻譯功能
#男人的玻璃心也能變成孩子的小星星
⠀
我曾經玻璃心過,覺得怎麼會這樣,也挫敗過,但到後來深刻明白母親跟小孩之間就是有某種連結,從那時候起,開始懂得「翻譯」孩子所講出來的話。
⠀
「你只是不習慣,因為沒有跟爸爸單獨出來過夜,對吧?」然後抱抱他,詢問他怎麼做會比較好,拿起電話讓他跟老婆視訊連線;結束後,讓他自己按掉紅色按鈕掛上電話,接著再陪他散散步,後來就好多了。
⠀
第二天晚上,他沒哭,也不急著找媽媽,他跟我說起昨天會這樣是因為不習慣(看來我翻譯得還算貼切)。後來疫情影響而居家生活好一陣子,他常會跟我提起,那時一起單獨跟我出遠門有多開心,我心裡也暗自欣喜替孩子留下回憶。
⠀
男人啊,爸爸啊,老公啊,我們雖然會玻璃心,不過沒有人天生會當母親,也沒有人天生就會當父親,所以都是需要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斷練習。
⠀
我是心理師,但面對成為伴侶跟父親的路上依然有著玻璃心,有玻璃心不要緊,重點是我們除了看著玻璃碎滿地而掃地走遠之外,我們還是有其他選擇,只要你願意,也想跟伴侶、跟孩子有你所期盼的關係,透過慢慢練習、好好翻譯,玻璃心也能進化成為孩子心中珍貴的小星星。
⠀
#情緒勞動
#家庭情緒勞動
#爸爸樣
#老子都不老子
#老媽子可不老媽子
親職角色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家庭情緒勞動不失衡】2-4
難得可以邀請到另一位爸爸願意一起來分享家庭關係中的情緒勞動,圍爸邀請 社團法人高雄市全人教育家長協會 理事吳偉成。感謝偉成也來接力分享親職角色間的情緒勞動~
親愛的偉成,
首先,先祝你 #父親節快樂!
我記得你之前也請過育嬰假?在我有限的記憶中,彷彿記得在生態女性主義中,肯定母親出現在女性的生活中帶來的成長。我們作為父親,相同有著與嬰幼兒緊密連結的經驗,我總難以忘記,那一刻當我決定放下孩子,回到學校職場教書,不知內心已大戰千萬回,因為真的很享受陪伴肉肉成長的過程。不知道育嬰的過程,你是否也曾有過這樣享受育兒的過程?或是也在育兒中感受到各式各樣親職期待的枷鎖?
從前面幾個家庭的故事,都聽到母親育兒之後,帶來失衡的情緒勞動的故事?在異性關係中,作為爸爸的你,也會經歷一樣的故事嗎?或是這樣的故事只存在於媽媽的角色?
相同的,什麼會影響在親職角色中的情緒勞動呢?是在你和妻子之間的分工?情緒勞動的密集程度?我想我們在與伴侶間協商的過程,似乎也是一種情緒勞動的過程?我們在與孩子相處的過程,甚至很多時候想好好說話的過程,也是情緒勞動的過程?
在閱讀大家的家庭故事、親職故事的過程中,我似乎也體會到:情緒很難不失衡?情緒很難不失控?我們似乎也容易被「好爸爸/好媽媽」的角色綑綁與束縛,背負著不知從何而來的角色責任,也自責於我們無法平衡情緒的狀態,妳也是一樣的嗎?甚至,許多親職專家總是提醒我們要「教養一致」,才是較好的「共親職」(合作當家長)行為的表現?這是不是也增加我們情緒勞動的份量?
我也想聽聽,是不是隨著「親職角色」的上身,也讓我們「家庭/育兒情緒勞動」,外溢到了家庭場域之外?也許也到了社區?到了學校面前?我們總是得維持著某種包袱?我們似乎都是在情緒上,不斷「做工的人」?
很期待能聽到偉成爸爸來分享你們家的情緒勞動故事~
平安自在
圍爸
#情緒勞動 #家庭情緒勞動
#爸爸樣 #老子都不老子 #老媽子可不老媽子
#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 #共同承擔情緒勞動
親職角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孩子的能力, 決定在爸爸的小習慣」好書介紹作者:
專訪編輯:何喬
內容簡介:
●以爸爸特殊的教養觀為切入點,題材特殊,內容提綱契領的說明爸爸的哪些習慣可以給孩子帶來正面幫助。
●49條優秀孩子父親的小小習慣,不只是教養出「能讀書的孩子」,更會教出「聰明有頭腦的孩子」:
‧教孩子用錢
‧在洗澡時間聽孩子說話
‧假日與孩子一同下廚
‧在孩子面前看書查字典
‧在餐桌上做功課,上國中以後才給自己的書桌
‧任命孩子成為家中的氣象預報員
‧讓孩子憑自力克服小困難
‧在家中也要常說「請、謝謝、對不起」
‧在餐桌上聊自己的工作
‧讓孩子看到爸爸也會有煩惱
‧讓孩子認知社會的規範與現實的不留情面
‧新聞節目是養成孩子同理他人的教材……
●每一篇皆配上彩色情境漫畫,教養概念生活化,貼近父母的需求、閱讀沒負擔。
顛覆你的教養觀念!!!
請捨棄「孩子上了小學就要有自己房間」的觀念。
請捨棄「準備入學考的孩子要和家人的生活隔離,專心念書」的先入為主。
請不要在大考前別跟孩子說加油,改說「祝你有個美好的一天」會更好!
餐桌要大,客廳的沙發組要以方便孩子做功課為首要考慮。
書櫃要放在客廳或餐桌旁,讓家中處處都有迷你圖書館。
電腦放在客廳,孩子才不會關在房裡不出來。
已經準備好的兒童房,只做為寢室使用。
兒童房不要有鎖,也不要有門,必須讓孩子可以隨時感受到父母的關注。
不只教養出「能讀書的孩子」,更教出「聰明有頭腦的孩子」:
爸爸為孩子讀故事書,效果是媽媽的3倍!
爸爸經常和孩子一起下廚,激發孩子主動思考和非凡創造力!
爸爸在孩子面前看書、查字典,引導孩子求知慾與融會貫通!
爸爸和孩子一起聽廣播,培養出高度專注力的孩子!
以往講到家庭親職角色,幾乎都直接跟媽媽劃上等號,但是,你知道嗎?家庭的力量,特別是爸爸的影響,是左右孩子成長的有力因素。孩子成長過程中,爸爸積極參與孩子的教育,是提升孩子能力發展的重要關鍵。換句話說,「孩子的能力,由爸爸決定」!
作者簡介:清水克彥
‧1962年生於日本愛媛縣,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教育學系,並於同一所大學的研究所公共經營研究科(現為政治學研究科)修業完畢。進入「文化放送電台」擔任政治記者,之後前往美國留學。歸國後從事新聞主播、節目製作人、江戶川大學講師等工作。
‧目前除了身為「文化放送電台」編輯部次長,負責採訪政治和教育議題、製作特別節目外,也擔任育英短期大學現代溝通學科講師,以及南海放送電台「木藤隆雄的週日媒體俱樂部」評論員。
‧著有暢銷書《有這些習慣的祖父母,教出聰明的孩子》(PHP文庫)、《有這些習慣的爸媽,教出有才能的孩子》(講談社)、《有這些習慣的爸爸教出用功的孩子》(朝日文庫)、《廣播記者快快跑》(新潮新書)、《安倍政權的陷阱》(平凡社新書)等。
親職角色 在 並在情感上照顧父母或家人,就是所謂的子代父職 ... 的推薦與評價
有些孩子懂事得讓人心疼,在心理學上,有個專有名詞「親職化」小孩, ... 「親職」(parenting)指養育子女的責任,主要是父母克盡父母的「角色」以養育子女。 ... <看更多>
親職角色 在 3-6-4 孕產期婦女家庭功能與角色適應- 由親子共讀談親職正向 ... 的推薦與評價
3-6-4 孕產期婦女家庭功能與 角色 適應- 由親子共讀談 親職 正向教養. 835 views · 1 year ago ...more. 衛生福利部心理健康司. 1.62K. Subscrib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