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
創傷如何被製造?創傷如何來分解?
當所有的情緒、關係問題都沉重地壓到自己身上時,
該如何讓一顆受傷的心獲得真正的自由?
這本書要特別給—
有過不快樂的童年、與父母關係欠佳、
人際關係經常不良、反覆出現親密關係困難、
或長期以來人生觀黑暗的你!
★美國亞馬遜網路書店CPTSD相關議題暢銷Top1
★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4.8顆星好評支持
★全面性的分類與說解,直接點破會輕易忽略的心理創傷
★提供有效可行的恐懼與壓力減輕方案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9年首度將CPTSD納入了疾病分類標準中
★理論教科書之外,值得細細研讀、反覆內省的第二本教科書等級的書
你以為自己的不夠好、不被愛、沒價值、不安全、不被傾聽,
就是醫師所診斷的憂鬱症、成癮者、焦慮失眠患者……
但其實,根源是來自你童年所受的傷害:虐待、貶抑、忽視、責打辱罵、沒有愛……
以致你的「情緒調節」出了問題,讓你——
擁有一顆易破碎的玻璃心、常為了別人的一句話而喪失信心、
覺得事情沒有自己來就很容易失敗、總覺得朋友都不是真心待己、
成為別人眼中的暴躁公主、情緒王子……
◎不搞錯病症,對症治療才有效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很容易被誤解為一般的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甚至被誤診為邊緣性人格障礙、自戀型人格障礙、焦慮症、憂鬱症、解離性障礙,以致採用不當療癒方法措施,造成治標不治本,或是誤診誤治的狀況。
本書是第一本針對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如何進行自我療癒的書,作者在書中多次強調多元取向的治療方式(非單一性的治療方式),才是對CPTSD 有效的療法。同時,也以精闢詳細的說解,讓讀者得以正確地了解並確認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而非其他的常見錯誤標籤,進一步來幫助當事人更正確地了解自己,並且擺脫種種錯誤標籤和無效治療的自卑感或挫折感。
◎或許你忘了來自童年的傷
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CPTSD)是後天因素所造成,多數是在虐待或忽略的家庭中成長,遭受長期創傷經驗所致,而這創傷經驗,可以發生在語言、情緒、心靈或身體的層面。
◎你受傷了嗎?——5個常見的創傷症候
1. 情緒重現(emotional flashbacks)。症狀是突發的,而且常有一段時間的退化現象,排山 海地感受到童年受虐或受遺棄時的感覺,包括壓倒性的恐懼、羞恥、孤立、暴怒、哀慟或憂鬱。
2. 毒性羞恥(toxic shame)。倖存者壓倒性地覺得自己醜陋、愚蠢、令人厭惡或爛得要命,於是消滅了受創者的自尊。毒性羞恥也可能來自於父母持續的忽略和拒絕。
3. 自我拋棄(self-abandonment)。這是指嚴重失去了健康的自我意識。
4. 惡性的內在批判(vicious inner critic,或稱內在找碴鬼)。自我羞辱和責備,感覺自己不夠好。
5. 社交焦慮(social anxiety)。對社交非常不自在,變得不願向他人尋求支持,並且不得不把「靠自己」當作求生的策略。
◎明白你受傷的心——4種創傷類型
童年虐待或遺棄的模式、出生排行、基因等差異,會導致受創的孩子偏向4F求生策略中的其中一種(或合併兩種以上),而小時候之所以會這麼做,是為了預防、逃離或改善更多的創傷。
「戰」(fight)類型會發展出一種像是自戀性的防衛反應,突然用有攻擊性的反應去對待威脅。
「逃」(flight)類型會發展出一種類似強迫症的防衛反應,如逃跑,或象徵式地過度活躍。
「僵」(freeze)類型會發展出一種像是解離的防衛反映,如放棄、麻木、進入解離或崩潰,像是接受注定會受傷一樣的反應。
「討好」(fawn)類型則會發展出類似關係依賴的防衛反應,用取悅或提供幫助的方式,企圖緩和或阻止對方。
◎13個實用步驟,幫你管理情緒重現
1.對自己說:「我正在經歷情緒重現。」
2.提醒自己:「我感到害怕,但我沒有危險!我現在很安全。」
3.承認自己有界線的權利和需求。
4.安慰鼓勵地對內在小孩說話。
5.破解永恆的想法。
6.提醒自己現在是處於成人的身體中。
7.重回你的身體。
8.抗拒內在找碴鬼的誇大和災難化。
9.允許自己哀悼。
10.培養安全的關係和尋求支持。
11.學習辨識會引起情緒重現的誘發因子。
12.搞清楚情緒重現的經歷是什麼。
13.對緩慢的復原過程要有耐心。
你必須明白
任何的不對,只因為——
你的身體裡住著一個受傷的孩子
........................................................................................................
『送書活動來囉』!
我們將會送出三本《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給大家!
方法:
1 「按讚」替「Henry羅寶鴻老師」專頁按讚+追蹤+設定搶先看。
2 「分享」在此po文按讚及分享到您臉書上 。
3 看完上面連結的「書本詳細介紹」後,請在這篇po文留言區上留言:『我想要得到這本書,因為⋯』,並tag兩位好朋友,就有機會抽到這本書囉!
4 請注意!沒有替本粉專按讚+留言+留言內容不符+沒tag朋友,及沒公開分享,都沒辦法參加抽獎的噢!
截止時間:2020/06/22- 2020/06/24晚上11:59止
購書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7508
「討好型人格憂鬱症」的推薦目錄:
討好型人格憂鬱症 在 獨角動物-邊緣性人格少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大家好,我是角爸。
今天輪到我來跟大家聊聊自己的《小丑》觀後感。
因為我和角媽不同,我沒辦法站在小丑的立場說我能100%理解小丑,但看電影過程中確是有一種「嗯嗯我能理解」的感覺,但實際上我還是偏向正常人一點的範圍(其實時至今日我也不敢這麼確定了,到底正常是什麼?是誰來定義?)我終究只能從一種第三人、或是代表著沒有精神疾病者來看這部戲給我們的感想。
———-<以下有相關劇情,看過電影的人比較容易理解,不介意劇透的人也能觀賞>————
————防雷1
————防雷2
————防雷3
————防雷4
————防雷5
標籤與歧視
整部戲濃厚著一股怎麼化都化不開的低潮,在一開始小丑本人還是善良的活在這糟亂的社會時,就已經處處感受到人情冷漠給人帶來的壓力,那種冷漠感不論是當事人有心或無心,償受者內心都是痛苦的,如同角媽常說的「被拋棄的」、「沒資格活著的」這樣的感覺。
好像我做什麼都不討好,做什麼都惹人嫌。在公車上逗小孩被家長嫌,上班時被小混混惡意捉弄,在公司被同事惡搞,被老闆嘲諷與威脅,本來唯一的溫暖可能是鄰居,可能是相依為命的媽媽,本來都還有最後足以支撐的力量。
雖然我知道我就是和其他人不一樣,雖然我知道我病得不輕,到哪裡都被人投以異樣的眼光,但我還有溫暖之地。
直到,直到連最後溫暖之地就消失殆盡。
原本小丑的大笑的病,他以為是一種病,原來他是真心嘲笑著這世界的瘋狂。
最後迎來他身世的消息之後,他終於崩潰,在一種覺醒卻又想赴死的念頭,走向大眾、走向這世界,然後在電視上失控,「露出真實的自己」。最後,眾望所歸的成了瘋狂之王。
我每每回想著這部電影,印象最深的,就是這一句「All I have, are negative thoughts.」(我腦子裡只有負面念頭)或說,我所擁有的全部,都是負面念頭。
這是一句,我們可能常聽到,卻不真的那麼去理解的一句話。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聽到誰說出這樣的話,習慣性反射一定會回「哎唷,不會啦,多出去走走就好了,多做些事轉移注意力吧。」
一般人聽到這種充滿「負面訊息」的內容,都會下意識想逃開,想躲避這些負面訊息帶原者,怕自己也被傳染,也被拖下水,或是沾到壞霉頭,所以都會趕快說「不會啦」「你應該想想快樂的事啊」,這種腦海裡不敢接收這些「負面訊息」的「自欺欺人模式」。
「不會啦」「多出去走走吧」「轉移注意力吧」「想想快樂的事啊」「正向思考啊」這些句子,不是說這些句子是錯的、不好的,但他卻正正展現了我們一般人是多麼的無法同理他人的證明。
其實這也是很大的盲點。而這盲點是我和角媽相處的過程中才醒悟與理解的。
為什麼我們不能,也不該,用這種正向思考或是建議性的話語,來回應這些負面訊息?
回想我們自己的人生,每個人或多或少會有幾個低潮,或者很低潮。某次的失戀、某次的被背叛、某次的被誤會、或者是被看不起、或者是一事無成、或者是連續的不順利,都會讓人有命運多舛、造化弄人的低潮感。可能一陣子、可能一個月,或是幾個月、半年、一年、幾年才走出來。(而有的人可能就走不出來了)
在這些時刻的我們,都可以回溯那個當下,要是我們自己低潮,和別人訴說自己低潮的內容或情況,而別人回我們「不會啦」「多出去走走啊」「想想快樂的事嘛」,我們能做的是什麼?
苦笑;謝謝對方好意;或是回說「這些我都知道,只是.....」(心裡知道自己這時根本做不到那些)。
小丑在戲中遇到的諮商師對小丑的病情沒有幫助,大概原因就是在此,因此我們也感覺得到,這個角色對小丑而言,他每個禮拜要來看她,單純就只是為了拿藥,而即便吃了七種藥,也無法幫助他變好,藥效即便抑制了精神狀態,卻抑制不了生活中的種種現實、冷漠、欺騙、殘酷,與瘋狂。
小丑的那個狀況,我們就想像,如果我們的低潮是一時的,幾天、幾個月、幾年就走出來的,但小丑是一輩子的。許多罹患精神疾病的人,都是從患病之後,就是始終處於我們一般人的那種暫時低潮,「我們的偶爾,就是他們的一輩子。」這種痛苦,我們能想像嗎?不能,也不敢,因為怕自己也跌進去。
那麼,又更何況是他們這些「非自願的人」。
試想,有誰自願要一輩子活在這種深淵、痛苦當中?
這就是我們面對這些人時,真的要去理解的地方——他們沒有一個人是自願要變成這樣的。
什麼叫做「我腦子裡只有負面念頭」?意思就是「我根本無法走出來」,「我無法轉移注意力」,「我無法正向思考」,「你們一般人偶爾低潮時也會這樣的狀態,我卻一直都是這樣。這樣懂了嗎!?」
(這是角媽教會我的事)
所以在小丑這樣的病態之下,一般的諮商跟拿藥當然是沒有效果的。他需要的都不是這些。他需要的,只是生活中,稍稍的有一個人能同理他,理解他,讓他的悲慘人生得以喘息。
當然,片中沒有,所以最後他覺醒成我們所熟知的小丑。
邊緣性人格中,有一部分就是這樣的存在。我們都會覺得很多不安全感明明很好懂啊,這些所謂「小事」怎麼會有不安全感?這些所謂「小事」有什麼好計較或是發這麼大脾氣?
就是這些一般人的思維一直在將邊緣性人格推往懸崖、推往谷底、推往深淵。因為我們回覆的是一種「面對一般人」的訊息,而不是「同理她們狀態」的訊息。
這些「面對一般人」的訊息,就足以讓邊緣人格們覺得「被壓迫」「需要壓抑」「沒資格說話」,因為她們說出來的「我根本無法覺得這是小事!」「我根本無法不用極大的情緒來面對這件事!」這些話,根本沒人懂。也甚至因此讓她們的情緒更上一層樓。
終歸到底,她們需要的就是被理解。
理解她們的痛苦,理解她們的不安,理解她們就是沒辦法對這些事輕易帶過,理解她們當下就是過不去的那個情緒或是緊張恐懼的心情。
只要我們表示理解,不用「妳又來了」「這沒什麼」這些態度跟語氣出來,她們多半漸漸就能平復下來。
而有趣的是,當那些痛苦被理解,當那些不安被理解,那些無法輕易帶過的事的恐懼感受被理解。它們(痛苦、不安、情緒)反而慢慢就會越來越淡,越來越輕微。
所以其實我也是和角媽相處越久,兩個人彼此狀態越來越好之後,才漸漸看清這些事。
過去很多時候我希望用說道理的,說實話,說真相,解釋清楚,等來希望幫她不憤怒,不要不安,不用恐懼,但這些一點用都沒有。唯一而且只有唯一的辦法,就是同理她、理解她。
「我知道妳現在很不安,我也想幫妳,但很抱歉我可能沒辦法第一時間就完全掌握該怎麼幫妳的訣竅,我可能做得不好,但妳能花點時間等我,或是妳也想想,我可以怎麼做來幫妳,好嗎?」
「抱歉我剛剛可能比較心急了,一時我也情緒上來,沒有顧及到妳的感受,讓妳心裡這麼受傷,真的很抱歉,妳能夠再給我一次機會,讓我好好聽妳說嗎?」
這世界上可能有很多像角媽這樣的人,或是其他精神疾病患者,或是潛在的小丑。每當我們遇到的時候,我們都會說「神~經病」,當然,這都只是很日常的狀態,但有時候,我們都有可能是讓小丑覺醒的那個人,或是把角媽推下深淵的人,我們永遠都不知道。
我只能說,這世界上的標籤已經太多了。「黑人」「白人」「老師」「學生」「明星」「富二代」「三寶」「媽寶」「好人」「壞人」「瘋子」「神經病」「魯蛇」「正義魔人」.......
有沒有一個機會,我們不要用標籤來定義人,而把重點放在,「對方也是個人」「也許他只需要一點同理」。每減少一個歧視,這世上就會減少一個小丑。
小丑,就是我們這些凡人幫忙造就的。
——————————
延伸閱讀
【Youtube】
小丑影評-異於常人就比較低賤嗎?社會上的歧視與標籤。:https://youtu.be/pl3e1TFsPow
角媽視角的小丑影評文章:https://www.facebook.com/104041254269767/posts/138906120783280?sfns=mo
邊緣性人格親友互助會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23265491353712/?ref=share
吃醋?多疑?情緒失控?其實這不是你本來的樣子,最常見但最鮮為人知的心理疾病-邊緣性人格障礙:https://youtu.be/hz7YmVqHmz4
如何與邊緣性人格障礙溝通:https://youtu.be/sEjA2TWNiSs
邊緣性人格少女貼圖:
https://line.me/S/sticker/8427229?lang=zh-Hant&ref=gnsh_stickerDetail
#邊緣性人格 #邊緣性人格障礙 #邊緣型人格 #邊緣型人格障礙 #境界性人格障害 #精神疾患 #精神分裂 #人格障礙 #人格疾患 #人格違常 #解離症 #精神病 #精神官能症 #憂鬱症 #健康 #心理疾病 #邊緣性人格少女 #獨角動物 #獨角獸媽媽 #獨角獸爸爸 #角媽 #角爸 #邊緣人 #邊緣人格 #line #貼圖 #joker #小丑 #影評
討好型人格憂鬱症 在 獨角動物-邊緣性人格少女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小丑電影下篇/有劇透/詳細探討精神與心理疾病的弱勢]
上篇/無劇透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104041254269767/posts/138753250798567?substory_index=0&sfns=mo
【Youtube影片版】
小丑影評-異於常人就比較低賤嗎?社會上的歧視與標籤。:https://youtu.be/pl3e1TFsPow
大家好,又是我 角媽~
昨天我跟角爸一起去看了【小丑】之後我幾乎只要腦袋空閒的時候
我都在回想小丑的劇情
尤其他畫上後段的小丑妝之後帥到一個爆表
我忍不住以現有的預告片簡單拼成這段影片配上電影其中一段的配樂來回味
(影片音軌被臉書移除,可至Youtube 觀賞哦👉🏻 https://youtu.be/saYIegL0gIk)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看了
沒有的話我真的很推薦
接下來,想跟大家分享一些我的觀後感想
不專業影評
以下有雷
4
3
2
1
0
————我是防雷線嗷嗚————
飾演Joker的演員叫做瓦昆.菲尼克斯
Joker在裡面本名叫做亞瑟
不過我自己是比較習慣稱他為Joker啦
我覺得不論是導演還是演員真的真的都非常厲害
瓦昆的演技十分精湛
在戲內明明是因為痛苦以及生病而無法控制的大笑
而這種顏面神經失調似的大笑
跟一般因為開心、高興、搞笑、嘲笑的大笑都是截然不同的
「極度悲痛的笑」
這其實是一件非常矛盾的事情
但瓦昆卻將這樣矛盾的笑演繹得非常非常絕妙
甚至在劇中得知自己媽媽也是精神病,自己是養子,並且自己無法控制的大笑是因著媽媽的前男友虐待他使他頭部重創才變成這樣的時候
Joker在樓梯間狂笑
但又因著痛苦與極度的悲傷與難以承受
甚至笑得鼻涕都流了出來
那緊閉悲痛的眼窩與緊皺的眉毛
搭配那不協調的笑開懷的嘴
我實在難以想像瓦昆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並且瓦昆他本身是沒有精神病的
卻能把Joker詮釋得那麼完善
不論是他的肢體、言行、反應、思維、舞蹈
徹徹底底的就是個精神病
在電影中Joker出於自我防衛而殺了人之後的第一時間他很緊張的狂奔
跑到一個廢墟之類的地方之後關上門
身體卻不自覺手舞足蹈
輕鬆自在的跳起舞來
原來殺人是一件這麼快樂的事
在殺完人之後他不但沒有愧疚感與恐懼
反而得到了短暫的快樂與放鬆
彷彿不用再為了這個社會而低頭
也不用受到這個社會的規範而束縛
慢慢的他才發現這才是他自己
小丑本來在他的日記本上寫道
「對精神疾病患者來說,最慘的是什麼?就是人們總是期望你表現得像沒有患病一樣。」
(這段對話是演員瓦昆自己在揣摩小丑這個角色的時候,自己在融入角色時體悟到而寫下的句子)
過往Joker在這個世界上只是希望能夠被認同與被理解
就像所有的人都需要的那樣
但因為自己異於常人的行徑
無法控制也無法被理解
導致自己永遠都無法得到認同
想在這個世界生存下來卻一直被社會上的冷漠與譏笑、排斥與欺凌給推下懸崖。
我自己也是有著心理疾病的人
我非常非常能夠體會他的感受
每當自己拼命的想討好他人
拼命的想變得和大家一樣
拼命的想從這個社會上找到自己生存的意義時
人們總是把你逼到懸崖
不論自己看起來多麼害怕、多麼驚恐的苦苦哀求
人們還是一邊嘲笑著你一邊把你推下去
彷彿你根本沒有資格活在這個世界上一樣
「為什麼?差別是什麼?
因為我的怪異我就不是人嗎?因為我不一樣我就不能活著嗎?
到底差別是什麼?」
當你被推下去時
為了活下去而用盡最後的力氣抓著懸崖邊
迫切希望有人能拉自己一把
而將目光投向與自己最親近的人或是自己最在意的人身上
結果發現那個人
也不是真的那麼的在乎著自己的死活
因為總是有比自己來得更重要的事需要讓他擔心
最終因著他人的見死不救而墜落深淵
Joker在電影中就是這樣一步步的被逼下懸崖
是社會與環境造就出Joker這樣的人
在電影中的鄰居雖然因為她擔心她的女兒而無法在Joker最需要她的時候幫他一把
導致Joker對於這個世界不再相信也不再有希望
這個事件便是將Joker推向深淵的最後一掌
其實我們人人都有可能在有意或無意中將人推向懸崖邊或是深淵
不論自己的本意是好是壞都有可能
有時候是蝴蝶效應,在當下看起來與你無關
但最終是因你而起
有時則是即便你做的只是小小的一件事
仍然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這些舉動最終造就了社會上的殺人魔與變態以及終其一生充滿痛苦與折磨的弱勢族群
人們總認為與自己沒有直接關係的事都不關自己的事
今天因為自己不是精神疾病就覺得與自己無關
以為就像物種的差別一樣
自己一日是獅子終身都是獅子
老鼠怎麼過生活的永遠不關獅子的事
但並非如此。
我在高中之前我也沒有心理疾病
頂多也就是腸胃很差而已
我也曾經認為心理疾病與精神疾病與自己遙不可及
我也曾經以為我一輩子都會是一個有才華、有人緣的人...
至少我國小低年級的時候曾經有過一段時間是這樣
但如今我只是一個沒什麼朋友,鮮少有其他人與我互動,整天只能待在家等著老公休假才能出門透透氣的家庭主婦兼兩個孩子的媽與重度邊緣性人格障礙的患者
每個階段的我都以為某些沒有發生的事情是我遙不可及的
但事情總是難以預料
有精神與心理疾病的人真的活的很痛苦
我們一直都會受到他人的歧視與貶低以及有意無意間的傷害
因為我們總要因為這些標籤,這些異於常人的地方
而沒有資格沒有立場說某些話、做某些事、擁有某些東西、擁有公平、得到尊重
就彷彿有些人對有色人種的歧視
白人覺得自己一日白人,終身白人
所以根本不需要去理解或是體諒黑人的痛苦與心情
不斷的貶低對方來抬高自己
但我看過一個短片也讓我印象很深刻
故事說著一個白人家庭,白人爸爸都跟一些不良的酒肉朋友混在一起,教他年紀還小的兒子使用真槍,
一日,他與兒子在超商買東西,排隊等結帳等很久,白人小孩覺得無聊,看到一個黑人爸爸手上拿著一個玩具,
那個黑人也注意到他,就用玩具演戲逗白人小孩開心,白人小孩覺得很好玩,就笑得很開心,
結果白人爸爸看到這一幕,就嗆那個黑人爸爸說「你在挑釁我兒子嗎?」
黑人爸爸就說「沒有,我只是在跟他玩」
但他怎麼解釋,白人爸爸都不理會,反而對他很兇很過份
在黑人爸爸要回家,準備上車前,白人爸爸找了一群白人朋友把黑人爸爸打到重傷送醫
黑人爸爸的兒子與妻子當時在車上看到整件事情
幾天後白人爸爸就被一群黑人抓上車帶走
白人小孩也親眼見到自己爸爸被一群黑人帶走而對黑人覺得黑人都是壞人
白人爸爸被擄走了數日
數日後一個虛弱的黑人出現在白人小孩家的門口,敲著門
白人媽媽開門後嚇了一大跳
隨後白人小孩從黑人背後對他開了一槍
黑人死了之後才發現
原來這個黑人是自己的爸爸
原來他被黑人小孩與其他親友動了私刑
用黑色刺青墨水將白人爸爸全身刺成黑色
讓他變成一個完全黑膚的黑人
白人小孩起初在超市並不覺得黑人爸爸是一個威脅
但在白人爸爸對待黑人爸爸的歧視與敵意的舉動後
又見到一群黑人擄走自己爸爸
使得他判斷人的好壞全靠「膚色」這個標籤來判斷
而白人爸爸原本也以為膚色歧視這種事情永遠都不關自己的事
沒想到他也有這樣的一天
因為膚色的標籤死在自己親手教出來的兒子手上。
很多事情都是這樣
[聲之形]這部電影中的男主角起先霸凌女主角
事件曝光後
就變成男主角被其他人霸凌
現今的世界也是
網路上經常流傳一些XX國中一群學生霸凌某一個學生
之後影片中的霸凌者就會被肉搜
再來他們的人生也就差不多毀了一半
輪到他們被霸凌被痛罵被傷害
但霸凌者再追溯他們為什麼變成這樣的源頭
或許也是因為他們的家庭就是這樣教他們
或是放著不管他們
導致他們判斷事情、分辨是非、分別善惡的標準被混淆
不論是被霸凌者還是霸凌者
都是這個社會造就的
以前的社會風氣普遍認為小孩就是打就對了
打罵教育、利用他們的恐懼、我說什麼你做什麼就對了
小孩大了之後自然也以為就是要這樣與人相處
他們沒有同理心
因為從小的家庭環境就是不會同理他們
他們也不會尊重人
因為他們的家庭也不會尊重他們
所以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學習應該怎麼善待他人
這些東西都是出於社會風氣與父母與環境之手
除了我老公之外,我從來沒有跟其他人說過一些我內心更深處的話
過去的我其實跟Joker一樣
我在國高中的時候有很多時期我都嚴密的計劃過我該怎麼殺人
真的起殺意的那種
當時就是因為一直一直被逼到懸崖
出於自我防衛的心情
渴望能脫離這種痛苦的循環之中
沒人願意聽我說話
沒有人能理解我
沒有人能體諒我
沒有人能認同我
但非常感激的是當時因為信仰的關係我沒有真的走偏
一直一直抓著懸崖邊硬撐到高中
再次被推向深淵時
仍然因著最深處的信念找到了其他出路
靠著養寵物來得到寵物的認同、陪伴、愛與溫暖
很多時候,哪怕只是一根救命稻草
一點點的關心與一點點的溫暖
都有可能避免讓社會出現下一個殺人者與自殺者
但也有很多時候,哪怕只是一句嘲笑、一次欺凌
也有可能讓社會出現下一個殺人者與自殺者
這個世界的冷漠與自私、自大與歧視
都在使這個世界上痛苦的人越來越多
痛苦的人到最後為了生存,可能傷人也可能自傷
可能殺人也可能自殺
尤其現今社會網路發達
一段影片Po在人多的地方
馬上就有人煽動與被煽動
越來越多的批評聲浪去抨擊那些事件中的人
其實同時也就造就越來越多各位在批評的事情中的人的誕生
這都是一個惡性循環
一環扣著一環
越繞越大
越來越多
這個世界需要的不是批評
不是霸凌、不是辱罵、不是私刑
而是包容、同理與善意
人們經常著重在,「他都殺了人了!我怎麼理解他!難不成理解他了,就能原諒他殺人的事嗎!」
爭論這些就彷彿在爭論到底要不要判死刑一樣
彷彿不判死刑就是一種原諒
殺了小孩這種事要怎麼原諒
這些話題的爭議非常大
到底該同理的是誰?
要同理殺人犯還是同理家屬?
是啊,人們都要等到有人死了才在爭論該同理誰
但在他殺人之前
他求助過誰?他跟誰互動過?他們家庭呢?
有人同理過他的痛苦嗎?
我們的社會要做的或許不是如何審判這些事情
而是該如何預防這些事情的發生
如果在他殺人之前就有人同理他了
願意聽他說話、給予他尊重與包容
那他不會殺人,也就沒有人死了
那可能又有更多人說「要是我知道他會殺人的話我早就會幫助他了!」
但是 嘿,這並不是一種要看徵兆或是需要去區分的吧?
每個人都應該有被同理的權利
每個人也都應該有被尊重的權利
只是這個社會沒有這樣教育我們
我們的家庭也沒有這樣教育我們
我們的家庭的上一代家庭也沒有這樣教育他們
那誰知道要這樣做呢?
嗯
那不就應該從我們開始嗎?
我們不能因為我們散播這個觀念的力量不夠大,我們就不做
我們也不能因為大家都沒有這麼做,我們就不做
因為我們不做,也就沒有人會做了
甚至可能因為我們做了
我們尊重了某一個人
我們同理了某一個人
我們包容了某一個人
那個人就因此沒有在他人生的道路中走偏
那個人就因此沒有傷人、殺人或是自傷、自殺
那個人就因此覺得世界上還是會有人願意認同他
那個人就會因此有了轉變
而Joker的轉變過程中
也就是需要這麼樣的一個人而已。
———————————-
(打完才想到忘了講這段)
喔對了然後Joker在電影裡有一段說「其實我根本不是什麼腦部重創才會大笑,這才是真正的我」
我自己推測他也可能本質上是個重度反社會型人格障礙,他覺得好笑的事情都跟別人不一樣,他覺得好笑的事往往都是悲慘的事情,在前面的片段以為他是因為有壓力才會笑,但後來想想他說這是真正的他的這個說法也說得通,不論是他看到地鐵的女生被欺負,還是他說小孩子出車禍的笑話,還是他得知自己媽媽是精神病他是被虐長大的,他笑的都是悲慘的事情,他也說他本來以為他的人生是一齣悲劇,但其實是一齣喜劇,也是因為他的反社會性,使得他沒有同理心,殺人也使他感到快樂,但是因為社會規範的關係,強迫自己跟大家一樣,強迫自己壓抑自己覺得好笑的事情一定要跟大家一樣,透過觀察別人的笑點來假裝自己跟大家一樣,強迫自己也設立一個能使大家開心的人生目標,但他再怎麼努力再怎麼想變得跟大家一樣,大家因著他的不同卻絲毫無法包容與同理,使得他被逼向絕路,本來打算在脫口秀中自殺,但最終選擇做自己,選擇起身反抗這份社會的欺凌,這也就是為什麼在這個世界上無法生存時最極端的抗議與做法不是殺人就是自殺了。
#小丑 #Joker #電影 #獨角動物 #角媽 #不專業 #影評
——————————
延伸閱讀
角爸視角的小丑影評:https://www.facebook.com/104041254269767/posts/139956980678194?sfns=mo
邊緣性人格親友互助會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23265491353712/?ref=share
吃醋?多疑?情緒失控?其實這不是你本來的樣子,最常見但最鮮為人知的心理疾病-邊緣性人格障礙:https://youtu.be/hz7YmVqHmz4
如何與邊緣性人格障礙溝通:https://youtu.be/sEjA2TWNiSs
邊緣性人格少女貼圖:
https://line.me/S/sticker/8427229?lang=zh-Hant&ref=gnsh_stickerDetail
#邊緣性人格 #邊緣性人格障礙 #邊緣型人格 #邊緣型人格障礙 #境界性人格障害 #精神疾患 #精神分裂 #人格障礙 #人格疾患 #人格違常 #解離症 #精神病 #精神官能症 #憂鬱症 #心理疾病 #邊緣性人格少女 #獨角動物 #獨角獸媽媽 #獨角獸爸爸 #角媽 #角爸 #邊緣人 #邊緣人
討好型人格憂鬱症 在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英國No.1心理咨詢入門書#抑鬱症 ... 的推薦與評價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抑郁症患者、讨好型人格必备英文名:《Counselling for Toads: A Psychological Adventure》作者:Robert de Board#説書# ... ... <看更多>
討好型人格憂鬱症 在 「討好型人格」讓你失去底線,也葬送了幸福!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如果你也有下列特徵,可能就和我一樣有討好型人格。 ... 奉獻自己的一生,但是時代不同了,現在這樣的女性,可能會得憂鬱症,可能會痛苦到懷疑人生。 ... <看更多>
討好型人格憂鬱症 在 樹洞香港Treeholehk - 害怕得罪別人?你也會慣性討好嗎? 的推薦與評價
討好型人格 People pleaser- 慣性討好的人凡事先考慮到別人,之後才到自己的需求, ... 以下心理障礙的症狀之一: 焦慮症或憂鬱症(Anxiety) or (Depression) 迴避型人格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