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突然變得容易害怕
#寶寶情緒教養
#害怕情緒教養
#諮商心理師郭蕙寧
「老師,我的寶寶現在一歲半左右,不知怎麼了,每次在外面看到陌生人就不敢前進,有人接近還會嚇得躲起來,有時候聽到聲響,也會很害怕不安的樣子,但以前都可以開心的走在路上玩,不會那麼多狀況,請問孩子怎麼了?我該怎麼辦呢?」
有關寶寶情緒轉變的問題,常常有家長來找寧寧老師諮詢。
多數父母看到寶寶突然的轉變,會疑惑、困惑,擔心寶寶,或者對自己的教養出現自我懷疑,同時,常常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我相信,看到孩子本來可以開心、無憂無慮的,但卻在某個時候開始出現各式各樣令人心疼與不解的狀態、情緒,家長真的都會想趕快求助,問問到底怎麼回事。
寶寶的發展中,會有不同的里程碑和階段。開始學走路、開始學說說話之後,都會跟過去的樣子有許多的不同。動作、生理發展的前進,心理也同時帶動出孩子的內在狀態。
從孩子開始不再像寶寶時期那樣,什麼都敢、什麼都好奇、勇往直衝,反而開始對周遭事物表現出各種,當下的真實狀態與感受,像是猶豫、遲疑、擔心、不安、害怕,代表孩子「更有意識」在覺知週遭的環境,且對這些刺激有感覺,這是自我連結外在的學習歷程。
每個寶寶都是獨有特別的個體。有些寶寶,天生比較敢冒險、好奇、外相,有些寶寶則是比較謹慎、慢熟,我們可以從比較謹慎的寶寶身上觀察到,在遇到環境未知的時候,他們會需要停下來觀察一下這是什麼,認識這個未知的刺激,或者直接表達出害怕的情緒,傳達內在受到環境未知的威脅而產生的恐懼,讓大人知道,現在我需要安全感,請陪我一起度過這樣的危機感。
而父母,陪伴寶寶度過與認識一開始讓他感到害怕的未知,是幫助寶寶從自我連結到外在的學習,讓孩子浸潤在安全感中,陪伴他們,一起認識這個世界的各個刺激,累積認知,一步步拉開拉大孩子的敏感度,孩子會漸漸「見怪不怪」。
關於害怕、恐懼、擔心等情緒,在學齡前,常見於多數孩子,常常在這個階段害怕一樣東西之後,在學習不怕之後,在之後也會再出現其他害怕的事物,像蜜亞醬,最初害怕大野狼,怕被吃掉,後來害怕陌生人、魔鬼之類的,也害怕過黑暗,總老是拉著媽媽陪伴她。蜜亞醬現在還是會怕,像是不能一個人待在一個空間裡。
孩子會怕的事物真的是百百種呢。面對還不會說話的寶寶感到害怕時,我們可以給予同理、擁抱、撫觸,溫和地與之對話,幫助他度過害怕的歷程,而已經會說話的孩子,同理孩子情緒之後,可引導孩子將內在情緒表達出來,並與孩子一起認識害怕的事物,逐步發展認知彈性與勇敢的心性。
我鼓勵家長們,可以時常觀察孩子的情緒,也謹記,當孩子感到害怕而求助時,千萬不要否認孩子的情緒,說出「那有什麼好怕的!」「怕什麼,膽小鬼」之類的話,被否認情緒,又被評價自我,孩子學習到的不是從體驗自己內在害怕,跟自己連結,透過認知學習,養出勇敢的心性,而是將害怕壓抑到深層內在,變得較麻木,孩子也不是真勇敢,反而變成是為了討好大人、逃避被批評的勇敢假象。
允許孩子可以害怕,時至今日,我也持續陪伴蜜亞醬面對各種害怕事物。接納孩子可以膽小,那是他們的真實,也因為害怕過、膽小過,才知道勇敢是什麼。
以前寶寶沒有害怕,但現在出現了。我們要為寶寶開始展現各種情緒狀態而欣然,代表寶寶開始跟自我連結,也跟世界連結了,寶寶不再只是萌萌的寶寶,而是開始要進入到世界中,學習更多了
✅與大家分享一本我很喜歡的害怕繪本
【害怕。繪本】#我以前好怕 「以前怕的,現在不怕。經歷害怕才能聽到會什麼是勇敢」
https://www.facebook.com/301641166910569/posts/785472165194131/?d=n
#正向情緒教養
#寶寶課程寶寶手語寶寶瑜伽
🔽 #藝術治療創作,可以引導孩子將害怕的情緒畫出來喔~透過藝術創作的方式,將內在的害怕具體化,具體化之後,反而看到的不是可怕,而是可愛呢~這是蜜亞醬畫的怪獸,是不是超可愛的呢~還取了一個名字「跑跑」,對呢,害怕時是怪獸逃跑,還是自己逃跑呢?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760的網紅KidPro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恬兒職能治療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數量概念遊戲 #適合4歲以上 從中大班開始,孩子已經開始建立「數量」的概念, 甚至也知道誰多、誰大,這類的比較概念 像是他會知道5顆蘋果實際上比4顆蘋果還要多, 但學數學除了靜態紙本上的內容, 有沒有再更有趣的方法,不需要花大錢, 簡單準備些小東西就可以玩呢? - 所以這次Ally治療師和恬兒治...
「認知彈性」的推薦目錄:
- 關於認知彈性 在 蜜亞麻-諮商心理師郭蕙寧。寧寧老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認知彈性 在 雙寶爸的小宇宙|兒童感染科 顏俊宇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認知彈性 在 一分鐘健身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認知彈性 在 KidPro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恬兒職能治療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認知彈性 在 KidPro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恬兒職能治療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認知彈性 在 臨床心理師加加(吳家昀) - #認知彈性(cognitive flexibility) 又 ... 的評價
- 關於認知彈性 在 動手樂」活動對於社區長者認知彈性之效益探討- YouTube 的評價
認知彈性 在 雙寶爸的小宇宙|兒童感染科 顏俊宇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通通有獎 #贈書贈課活動 🔥 #雙語學習「三大迷思」💫
國際競爭的社會學英文早已是全民共識,但該從幾歲開始呢?有些人怕太早讓孩子接觸會造成母語學不好,有些人覺得等上學再開始就行了,雙語教養是每對父母都很煩惱的事,平常要用英文和小孩對話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所以我幫大家搜集一些科學資料來解答雙語學習的迷思🧐
--
🌞 幾歲該開始學英語?嬰兒才是 #最強的語言專家!🍼
嬰兒出生來到這世界不同的角落,先天就有學習語言的能力,會分辨不一樣的語調和聲音。從嬰兒時期慢慢成長過程就像海綿一樣吸收學習語言,假若只聽到單一語言,嬰兒就會把它設定成主要語言,即所謂母語,一歲之後會 #過濾掉不是母語的聲音,只對母語有明顯反應😱
因此愈早並頻繁接觸第二外語,此語言就能像母語一樣讓孩子神經保持敏銳度。當照顧者能夠花時間和小孩多說一些有意義的字彙,而不是「咿咿ㄚㄚ」那種,研究證實小孩長大後懂的詞彙更多🌟
--
🌞 學習雙語有什麼幫助呢?
多項研究指出,從小「雙語」學習與「單一語言」學習的小孩相較起來,在認知、學習、社會情緒、全球化的四個面向有更多優勢。因為使用雙語,讓腦部需要做更多運作,轉換語言頻道和口腔發音位置,也同時能抑制另一個語言,長期如此訓練讓 #認知彈性、#記憶力、#多任務處理能力、#專注力都更好✨
--
🌞 雙語教養三大迷思?
🔖 #迷思1. 同時學習雙語的小孩,語言發展變慢嗎?
無論學幾種語言,兒童發展的 #里程碑都會是一致的,什麼時候會說「爸爸、媽媽、ㄋㄟㄋㄟ」都是相同的,只是字彙可能是兩種語言其中之一,雖然初期兩方語言的字彙聽起來會比較少,其實 #總量是一樣 的,當時間拉長,雙語小孩會的字彙通常會比較多🌸
🔖 #迷思2. 同時學兩個語言小朋友會混淆嗎?
很多研究已證實,胎兒在媽媽 #子宮裡時就能聽辨聲音,而且小孩的語言記憶不會混淆,他們會清楚的知道自己在講中文或是英文,講話上會出現晶晶體也是正常 ,例如: 我愛 Daddy,「晶晶體」就是中英夾雜的說話方式,學術上叫做語碼轉換 ( Code Switch ),是語言學習過程中 #正常的發展,並代表小孩的認知及溝通能力好。
🔖 #迷思3. 家長英文發音不標準,所以不可以和小孩講英文?
大家都知道學語言最重要的是 #融入生活,小孩在家的時間最長,而家長正是小孩最重要的老師,當家長說英文的態度越自然,會讓小孩更了解英文在生活中很實用,如此一來孩子在學習英語時吸收力會更好,父母只要用簡單的句子構成對話就好,不需要華麗的語法,就能讓小孩有更多接觸英文的機會。
在腔調發音的部分可以搭配點讀筆或 CD/DVD 補強,當然能有 native speaker 陪伴練習是更好的做法,在疫情期間就大力 #推薦線上一對一課程💘
鼓勵孩子勇於用英文表達久了之後就會流利,#流利其實比腔調 更重要,因為和外國人溝通的重點在於能流暢表達想法,腔調等接觸到更多外語的環境時就會進步了👍
--
#在家創造雙語環境,激發孩子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雙語學習對小孩認知學習能力、社會情緒都有幫助,#不用擔心語言混淆或發展變慢,甚至是擔心自己的腔調影響小孩,最重要的是創造環境並融入生活,享受與小孩的對話並一起成長。
現在因為疫情,很推薦 OiKID 兒童英語線上一對一教學,讓小孩接觸更豐富的英文環境,快樂學英文喔💖
🔖 Bomi上課心得分享完整文章
https://bit.ly/3AMeYQI
--
🌸#贈書活動:完成三個步驟即可獲得「醫生.小兒.疾病」#超好玩遊戲書!有拼字、塗色、連連看、剪貼遊戲...邊玩邊學英文喔🐶
🎯 Step1:分享本文
🎯 Step2:Tag #一位以上好友,讓更多人知道喔
🎯 Step3:填體驗填單:http://bit.ly/oikidpedschunyu
🌸 #贈課活動:只要填體驗單後每位可免費參加一次 CCSS(美國小學核心標準)線上評測及OiKID 課程
認知彈性 在 一分鐘健身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閒聊】四肢發達,頭腦才會不簡單
「四肢發達,頭腦簡單」是錯誤迷思,有運動的人頭腦才會好。
「執行功能」是大腦的高階認知功能,它幫助我們處理難題、控制行為、達成目標,以下是幾個執行功能的例子:
自我控制:例如辦公室有人請喝珍奶,雖然你很想喝,但因為你在減肥所以拒絕了他的好意。
工作記憶:老闆交代了三件事要你完成,在登入手機待辦事項前,你用力記在腦海裡。
認知彈性:電視新聞說今年GDP成長創新高,五歲的女兒問你那是什麼意思,你嘗試解釋給她聽。
要如何讓孩子學習自我控制又增強工作記憶呢?運動是個好方法。英國運動醫學期刊上的統合研究指出[1],學齡孩童與青少年都能透過運動來增強執行功能。希望孩子乖巧、聰明又坐得住嗎?帶去運動放電就對了!
那如果今天我是中年人,覺得上班都好累,腦子不太好使,答案也是運動嗎?當然!
比較10對30多歲同卵雙胞胎的大腦發現[2],有運動習慣者的大腦灰質容積較大。過去研究發現,認知訓練與運動可以增加大腦容積,而糖尿病與失智症會縮小大腦容積。這些線索指出,即使是30多歲的年輕人,有運動與沒運動者的大腦健康就已經產生差距。
老年人最怕的失智,又要怎麼預防呢?絕不是整天坐著打麻將,請增加你的活動量。
有氧運動與重量訓練皆對腦部健康有正向作用,權威的刺胳針期刊也在2020年的「失智症預防、介入與照護」一文中[3],建議以增加身體活動量來預防失智。
當然,也不是說光靠運動,不用唸書也可以考上台大!就像身高200公分的人未必都是職籃明星,還是得加上後天的練習才有用。我的意思是,從8歲到80歲,運動都可以促進大腦健康,然後我們再靠著學習新知、接受挑戰、人際互動去刺激這顆經過「加強」的大腦,這樣就能發揮出100%的腦力潛能。
讀到這裡,還不趕快放下手機,趕快去空手深蹲10下?
參考資料
[1] https://bjsm.bmj.com/content/48/12/973#T1
[2]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5003773/
[3] https://www.thelancet.com/article/S0140-6736(20)30367-6/fulltext
-
↓ 更多追求健康生活的正確觀念 ↓
歡迎大家參考 http://go.sat.cool/3hds27
認知彈性 在 KidPro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恬兒職能治療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數量概念遊戲 #適合4歲以上
從中大班開始,孩子已經開始建立「數量」的概念,
甚至也知道誰多、誰大,這類的比較概念
像是他會知道5顆蘋果實際上比4顆蘋果還要多,
但學數學除了靜態紙本上的內容,
有沒有再更有趣的方法,不需要花大錢,
簡單準備些小東西就可以玩呢?
-
所以這次Ally治療師和恬兒治療師設計了一款遊戲,
結合抽象的數字符號和具體的圖案數目的玩法,
來練習孩子的數量概念喔!
搭配需要有點反應速度、競賽型的規則,
還增加遊戲的緊張、興奮感,讓孩子更有動機。
-
一樣,這次也不藏私大放送我們的遊戲圖卡,
歡迎到我們粉絲團索取喔:https://bit.ly/3lGx8f2
認知彈性 在 KidPro醫學級兒童發展教育團隊-恬兒職能治療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拼圖孩子一下子就玩膩了??🧩
慘遭變成飛鏢、當菜炒的命運?🎯
變成東一塊、西一塊的??
-
有時是因為孩子已經很會玩拼圖,只好自己再創意出不同的玩法XD
-
但其實兩片拼圖還有一些變化的玩法
還可以訓練
✅注意力
✅視知覺
✅訊息處理
-
偷偷說,今天是上集而已
適合2-4歲較小的孩子
-
下周還有下集,適合4歲以上孩子喔!
-
快把兩片拼圖找回來
然後搭配我們的影片服用吧~~
-
【2片拼圖 玩法教學】
👉https://www.facebook.com/twkidpro/videos/1777063985726296/
-
#加入恬兒官方line文章不漏看
https://line.me/R/ti/p/%40kidpro
認知彈性 在 動手樂」活動對於社區長者認知彈性之效益探討-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2022 海報發表】B02 毛慧芬|「動手樂」活動對於社區長者 認知彈性 之效益探討. Watch later. Share. Copy link. Info. Shopping. Tap to unmute. ... <看更多>
認知彈性 在 臨床心理師加加(吳家昀) - #認知彈性(cognitive flexibility) 又 ... 的推薦與評價
認知彈性 (cognitive flexibility) 又稱#轉換(shifting)或#彈性, 是#執行功能的核心元素之一。 是個體根據情況需要, 從一種狀態、活動或問題, 靈活轉換成另一種狀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