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六之四)
國安法第一審繼續就「光復香港。時代革命」八個字的意義,繼續進行討論。控方由嶺大學者劉智鵬以歷史學者身份,早前指出「光時」有分裂國家意思;而辯方的港大學者李詠怡 (Eliza)則已作供進入第三天。今天下午,和Eliza一起撰寫專家證人報告的另一位學者,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Francis)開始作供。
由於辯方兩位專家的姓氏同為「李」,「雙李」容易引起混淆。甫坐下,高個子的李立峯教授說,他想用Eliza稱呼李詠怡教授,獲法庭接納。
李立峯解釋,Eliza專長政治學,故對政治選舉及相關理論熟悉。而Francis自己則是傳播學教授,辯方劉偉聰大狀在庭上先介紹Francis, 指出他畢業於史丹福大學,博士論文研究美國9.11事件中,比較報紙讀者來信和網上論壇的言論,專研範圍為「政治傳播學」。
Francis曾出版學術著作,有講述雨傘運動與傳播關係,將出版另一本書,談及六四紀念活動的集體港人記憶現象,「我對香港近年的大型社會運動,有現代歷史脈絡的理解」。Francis亦曾於2017年成為香港法庭歷史上第一位以「民意研究專家」,為佔中九子案擔任專家證人。以往,香港法庭專家證人多為醫生及物理學家等。
三位法官表示接納Francis的專家證人身份。今天在大狀袍下穿了條子花紋西裝褲的劉偉聰大狀,溫文向法官們道謝:「I am grateful」.
Francis花了頗長時間,解釋社會科學中,量化研究(大型民調)和質化研究(焦點小組)的方法論及兩者作為理解社會現像的用途。
由於過往香港法庭甚少傳召社會科學家作專家證人,三位法官發問了很多問題。唯一男性法官陳嘉信說:「我是laymen(普通人)有這些問題」;女法官杜麗冰亦在休庭前向主問劉偉聰說笑:「對不起我們打斷了你的發問。」
休庭前,三位法官先後向Francis多次問及社科研究法的疑問。Francis越答越興起,語速快了。控方周天行說:「教授請說慢一點。」Francis說笑:「我教書時,學生經常說我說得太快。」此時法庭響起了輕鬆的笑聲。
Francis說,他們進行了的量化研究,就是於2019年從連登討論區上,以電腦程式,抽取討論區上曾提及口號相關的帖子,抽取的口號分別為「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香港獨立」、「港獨」、「五大訴求」。由於連登上的留言量可以數以百萬計,需要由懂寫電腦程式的學者作技術上協助,他再進行統計學分析。法官們沒有太多發問。
Francis說:「看數字,以數量計,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research)就可以處理,但要看人們怎樣建構意義,那要進行質化研究,因為做簡單問卷,是不可以看到意義建構的過程。此時要靠質化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我們做了焦點小組(focus group)。」
七個焦點小組,每個有五至八人參加,三組是包含了不同年齡性別職業的市民,四組是參與者背景相近的小組,一組是社工,一組是老師,一組是年輕人。總共有40人參加焦點小組,都是在反修例運動期間,有參與示威或同情反修例運動的人。「因為我們要看示威者在想甚麼。」
三位法官發問頗頻密,其中,陳嘉信問,焦點小組只有四十人那麼少,如何有代表性?Francis解釋,質化研究是找「意義成形的過程」,代表性則由量化研究補充:「所以我們用不同研究方法互補不足。」
法官對社會現象的理解,和社科學者明顯有差別。
陳官問道:「參加焦點小組的人,會不會心裡想一樣,答你說另一樣?好像美國選舉你問選民選誰,可能他因為尷尬告訴你一個答案,但去到票站就投另一個。」陳法官形容,這是一個「危險」(danger).
作為社會科學學者,Francis這樣回應:「我不看成一種『危險』,因為人是複雜的動物,人的腦子裡不只有『單一的真相』,面對不同人,在不同處境,會影響人如何建構意義。從社會學及人類學角度,人們會在不同處境『管理自己的形像』,我會形容為因應處境而作出的『調整』,而不是在直白地說謊」。
Francis繼續解釋,「而建構意義是一個過程,同一個人在不同時候,他的想法也有改變。像我們現在在討論『甚麼是焦點小組』,我們(他和法官們)也在集體參與意義建構的過程。」
此時,Francis引述了焦點小組裡,其中一個焦點小組參與者,對「光時」口號的理解,隨時間而出現改變。
Francis在庭上說,其中一個支持反修例運動的焦點小組參與者說:
「最初我面對『光復香港。時代革命』這口號,我說不出口。為何呢?因為我最初認為這口號與『港獨』有關,好像要推翻政府,這不是我的目的,我不支持港獨的。但隨着反修例運動發展下,我理解這個運動是關於爭取普選,關於愛好自由,公義。漸漸我可以喊出口了。這個口號好像承載了一種精神。當我去到集會現場,我喊『光時』口號時,我會覺得和其他香港人連繫起來。」
Francis解釋:「這是一個好例子,這個人最初覺得,『嘩,光時口號好激進』,但漸漸他覺得意義改變了。即使他不支持港獨,他也會嗌這口號。」
「這例子正正示範了,口號的意義建構過程,可以如此複雜,豐富,充滿餘韻(nuances).」Francis說。
Francis還引述了華盛頓大學政治學教授Lance Bennett對政治口號的見解 “Effective political themes and slogans invite people to bring their own meaning to a situation. Thus, an image is an impression anchored partly in symbolic suggestion and partly in the feelings and assumptions that people have in response to that suggestion.”
(有效的政治口號邀請人們把他們自己的意義加諸其上。所以,一個影象像個錨,作為一個符號提示人們把自己的感受及假設投射到其中。)
Francis亦說,焦點小組中發現,只有部份人認為「光時口號」與港獨有關,所以口號是開放式的。「總的來說,光時口號就是關於一些失去的東西,而人們覺得需要改變。至於失去了甚麼又如何改變,則因人而異。」
法官們亦用法律用語詢問,焦點小組裡會否有「引導性問題」(leading question),即因為主持者主動提起「港獨」而引導被訪者去提及這個答案。這顯然是法庭常關注點。
但Francis說,焦點小組做法是開放讓大家討論,「而進行焦點小組時間正好在2019年9月,那時基本上整個社會都在討論這句口號的意思,是否和港獨有關。所以在焦點小組裡不需要提示,就會自然進行討論。」
法庭場境裡,引導性問題,會是法官關注的事。
這天早上,李詠怡(Eliza)教授,繼續接受控方盤問。Eliza早前曾說過,為甚麼「光時」口號在7月21日於社會流行起來,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人們對「元朗襲擊」感到憤怒,需要一個口號去表達其情緒。
然而代表律政司的署理刑事檢控專員周天行, 則挑戰Eliza,周專員多次指,7月21日口號最初出現於白天,當時中聯辦被示威者包圍,國徽被損毁,當時中聯辦外牆上更出現「光時」口號,周專員指,「光時」口號的意義,應該與中聯辦事件有關。
控方的周專員說:「中聯辦外示威中,清楚反映拒絕中華人民共國和政府的意思,你為何不認為這些示威活動的意義,有助我們脈絡性地理解口號的意思?」周專員亦呈上了多張中聯辦被損毁的照片叫Eliza細看。
Eliza指,她和研究伙伴,曾在7.21後,嘗試從數據了解為何當天之後,光時口號的使用明顯更普遍。於是她從兩張報紙裡,點算傳媒提及過的地區,發現「元朗」字眼出現的頻率,要比「西環」、「中聯辦」及「上環」高出很多。
「媒體注意力反映公眾注意力,而焦點小組發現,7.21大家一致是關注警察暴力,而不是關注中聯辦。故此我們認為令到7.21口號普及化,元朗事件比中聯辦事件重要得多。」Eliza說。
Eliza早前指,梁天琦在造勢晚會曾引述過美國黑人民權領袖Malcolm X說「the Ballot or the Bullet」意思,Eliza認為「子彈」只是比喻,並非像控方專家劉教授所說有「武器」的意思。控方更指控梁天琦有意推翻政權。Eliza當時更說,以她所知, Malcolm X不是「分裂國家主張者」(secessionist)。
周專員今日呈上Malcolm X的1964年的演講,讀出部份內容,又追問Eliza知否Malcolm X被指為 “separatist”和知否Malcolm X曾經加入激進伊斯蘭組織。
Eliza語氣有點難以置信地反問:「我們是否要進入複雜的美國種族歷史?美國黑人民族主義(black nationalist)和非洲裔美國人那時的分離主義(separatism), 尤其是於種族隔離(apartheid)的過去有多複雜?要研讀多少歷史脈絡?」
周堅持追問:「那Malcolm X是不是分離主義者?」
Eliza沒好氣答: 「若是說建立一個有主權的國家這個理解下,我認為不是。」
周專員仍在要求Eliza看Malcolm X說話節錄。此時,彭官要求暫停提問,三位法官退後座椅商議一會,然後彭寶琴說,Malcolm X是否分離主義者,與本案案情「拉扯得太遠」(far far removed), 彭官提醒周專員,Eliza一直不反對梁天琦在選舉演說中對港獨持正面看法。
周專員另一處的追問,把梁天琦與Eliza拉得更近,問答更有火花。周專員引述去年夏天來自《眾新聞》的報導,報導中訪問了三位學者,表達學者們對泛民立法會議員在政府表示因疫情把選舉延期一年後,是否應該總辭。
報導中,Eliza認為議員應該留任,訪問中提到議會是重要「抗爭陣地」「在威權政治下,策略上考慮比民主原則更重要……」周專員反問,梁天琦進入議會,會否也像她所說的一樣,「具策略意義,目的是去推翻政權」?
Eliza罕見地光火起來:「你在引述我?你是否在說我和梁天琦是一伙?說我和他是同黨?(You suggest I am part of his cohort?)……好了,現在我被審訊,我要回答吧? (I am the person on trial, I have to answer this……)」辯方劉大狀立即站起來抗議,指Eliza是來做證人的。
此時彭寶琴語氣溫和地望着Eliza說:「不是的,妳是來作供,提供專家意見給法庭。請不要覺得來被審判,這不是原來的意思。」彭官打圓場道:「我想周先生要想問妳,會不會梁天琦進入立法會,覺得策略上可以作出改變,而不是留在結構以外。」
Eliza鬆了一口氣,望着彭官說了幾聲:「感謝妳的澄清,感謝。」然後Eliza詳細解釋,她在泛民總辭上的看法,已經算是「溫和派」,因為當時社會上較激進的想法,是主張泛民議員一起總辭以表示對選舉延期的不滿。而Eliza說,我主張泛民留任,是希望有議員監察政府,希望加強政府問責性。
現在仍身陷囹圄的梁天琦,始終成為庭上反覆被斟酌的客體。
Eliza今日完成作供前,有機會詳細解釋,她作為政治學者,如何理解梁天琦為何要使用「光時」口號。Eliza解釋,2016年梁天琦參加的是新界東補選,和以往立法會選舉不同,選舉制度是「單議席單票制」,並非「比例代表制」。
「比例代表制」之下,勝選者需要的票數不需很多,只拿取選票一成也可以拿到席位。然而補選的規則,則是誰多選票誰便勝出,故要爭取選票數量。
Eliza說,回看2016新東補選中,參選者多達6人,當中梁天琦的對手,有知名度高的政黨領袖,梁天琦當時相比之下,是一個無人認識的小伙子,只有大學宿生會經驗,或參加過一些小型社會運動,但知名度不高。「他需要設計一個非常搶耳的口號,以拿得最多的票數。」
Eliza指,一個知名度不夠的參選者,設計口號會有「不成比例地戲劇化」的情況(dramatizing out of proportion),故此梁天琦即使說「選票就是子彈」是一種誇張的說法而已。
Eliza進一步指出:「很多提倡港獨的政治組織,大部份沒有具體的行動計劃,只是口說『香港獨立』」。法官彭寶琴補充:「妳所說的沒有具體行動計劃,是在公眾知道的情況下沒有而已。」
Eliza再補充:「究竟(這些組織主張的)是和平遊說,還是使用暴力或武裝力量?沒有看到這些(資訊)。」
今次被告唐英傑的電單車上,插着旗幟的版本,除了有「光時」這個八字中文口號,亦有七字英文“Liberate Hong Kong, Revolution of our Times”,中英文版本均在法庭反覆被檢驗。辯方學者卻說,原來口號的出現,並非有明確的設計時刻,或單一設計者。
彭官曾詢問,英語口號如何出現, “Liberate Hong Kong, Revolution of our Times”那裡來?彭官留意到梁天琦2016年造勢晚的佈景板已出現這七個英文字。
但Eliza指出,她曾經從梁天琦遞交給選管會的個人簡介中,找到「光時」的英文版,卻是被譯成「Ignite Revolution to Reclaim Our Age.」對於造勢晚會和選管會的文宣為何有差異,Eliza說她不知道。
而Eliza亦曾找遍不同資料,去嘗試看看梁天琦當初創作「光時」口號的原意,但發現他除了在晚會說過,口號不想專注「世代」差別,除此之外,她沒找到更多解釋。不過Eliza說,原來梁天琦最初創作了另一個八字口號,但她認為,梁天琦最初的口號不搶耳,不令人留下深刻印像。
「選舉口號要搶耳,要令人容易記起這個參選人,而原來梁天琦最初設計的口號很悶蛋,孩子氣得像大學活動口號一樣。」
原來,於社會掀起沸沸揚揚的談論,在2019年反修例運動中被廣泛流傳過,今天被法庭研究是否違反國安法的八個字口號,並不是梁天琦最初的構思。
此時,Eliza翻查文件找到了紀錄,並以廣東話在高等法院朗讀出,梁天琦最初曾經構思,但最後放棄了的意念。這個被埋葬了的口號,原來一樣是八個大字:「知行合一,世代革新」。
如果歷史有如果,假若「光時」沒有出現過,今日香港的光景又會如何?
***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一):[Regime & Redeem]
7月2日控方專家劉智鵬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10137115741348/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二):[Just Do it]
7月9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29321820489544/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三):[過去與未來]
7月12日辯方專家李詠怡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37523026336090/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四):[知行合一]
7月13日辯方專家李詠怡及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0215429400183/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五):[沒有誰比誰高貴]
7月14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3328702422189/
國安法首審專家證人系列(六之六):[選櫻桃的人]
7月15日辯方專家李立峯作供
https://www.facebook.com/wwviviantam/photos/a.1435553239866430/4245860505502342/
(圖為辯方第二位專家證人,中大新傳學院教授李立峯離開高院,明天他會繼續作供)
運動普及化英文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齋主經營自媒體數年,若說我最深的體悟是甚麼? 大概就是對「群眾」的理解加深了吧。到今天我依然無法明確描述何謂群眾,但對於其特質卻多少能表述,像是衝動、易怒、從眾、瘋狂、過於感性等表徵,齋主我倒是每天都不斷都從中學習到寶貴的經驗。每每我談及群眾的反智行徑時,我總不斷提醒自己,只要稍微一個不小心,就容易陷入不理性的反智氛圍中。
#贈書活動 #請耐心讀到最後
這次受 天下文化 之邀分享的這本「反智」,其中的每一篇章,讀起來都心有戚戚焉。這本書的中文譯名雖然被稱作「反智」,但更有趣的是英文原名「The Irrational Ape」,按字面上可翻譯成「不理性的猿猴」。從亞當夏娃的神話中,說人類因為誤食了伊甸園中的智慧果,而從此學會思考和智慧;希臘神話中普羅米修斯盜了火而將其送給人類,使得人類從此獲得智慧和科技。照理說,人之所以不同於猿猴,是因為我們有智慧和懂思考,懂得使用理性明證是非和使用知識,正是人類價值所在。然事實不然,即便我們經歷啟蒙時代、科學革命和教育普及化,人類社會依舊保留著許多「反智」的行為。
本書「反智」的主旨便是將當代人類種種不理性的行為作了整理。書中針對了許多我們生活中的反智模式,像是陰謀論、倖存者偏差、安慰劑效應、巴南陳述、快思慢想學說、偽科學、取樣偏差、辛普森悖論等生活中就會出現的「反智」作例證。其中有幾則相當有趣的故事能分享。
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時,美軍和日軍都想在戰爭中獲得制空權,其中重要的關鍵便是戰鬥機的生存率。為此美軍研究了所有得以返航戰鬥機身上的彈孔,發現駕駛艙和引擎處幾乎沒有彈孔,他們得到的結論便是這兩處的中彈率較低,因此決定加強他處的防禦措施。統計學家沃德卻發現,這樣的結論來得太荒謬,試想若駕駛艙或引擎中彈的戰鬥機,又怎麼可能返航接受研究? 成為樣本之一? 或許現在的我們早就發現取樣上有問題,但對於陷入戰爭時暫時瘋狂的人們來說,這不見得對於當時的人們來說是容易發現的。這便是取樣上所造成的倖存者偏差。
巴南陳述。你或許和齋主一樣從未聽過這名詞,但我們肯定都曾受其洗禮。說得複雜,但其實就是做完心理測驗時的解析文句,其陳述有褒有貶、有正有負,沒有任何明確的陳述。這樣的句子能讓所有讀者都認同,因為我們每個人看了句子便會對號入座,是我們完善了巴南陳述的不足。這類荒謬最常出現在占星術上。即便到了21世紀,星座學說依舊十分流行,哪怕星座專家從來沒有過任何正確的預言,美國也還是有著45%的人相信星座屬於科學。在台灣接雲站也總是滿坑滿谷星座專家的廣告,甚至街訪路人還能得到星座是統計學的說法。
本書更是針對當代網路及媒體文化有著強烈的抨擊。當代媒體為了點閱率,會刻意將最極端的意識形態給放大,忽略光譜中較為溫和及理性的一群人。這也不出意外,因為最激進極端意識形態的支持者,他們也有著較積極的話題參與性,這類新聞會有著較高的點閱率獲取廣告收益,因此這些極端思想之所以不斷被推上檯面,媒體有著相當責任。以齋主最熟悉的臉書機制來說,你不得不小心翼翼的表達文句,若不小心得罪1%的族群,這極少數的族群也會蜂湧而出將你檢舉到生活不能自理,而其他99%的人則不那麼積極,也會因為怕麻煩而乾脆裝作沒看到。這些效應使得媒體生態變得詭異,尋常的一般人變得像是少數族群,而說話最大聲的反而是社會中極稀有的意識形態。
本書引18世紀法國哲人伏爾泰的名言「那些能讓你相信荒謬之事的人, 也能讓你犯下慘絕人寰的暴行」,並於各章各節都不斷重複,甚至時不時就在讀者腦中浮現,只因本書寫了太多實際的案例,也導致了太多的悲劇。例如毛澤東於大躍進時代初期所發動的打麻雀運動,共產黨在未經審慎評估之下認定麻雀對作物有害,進而大量撲殺。作物的害蟲因為少了麻雀天敵,數量大幅度成長,最後中共不得不從蘇聯進口巨量麻雀,才解決這場鬧劇。只是因為飢荒,不知死了多少中國人。諸如此類的悲劇在人類歷史上,發生過無數次,我們並沒有因為科技進步、文明昌盛,而減少這類「反智」的決斷。
齋主多年來的閱讀歷程,有不少便是針對人類「非理性」的諸多歷史。《反智》是本難能可貴的好書,它不僅僅只是整理我們不理性的原因和特徵,書中個別篇章主題的不同,更是提供了讀者們繼續延伸閱讀的機會。更重要的是在這網路時代,它明確的指出人們的思考盲區,並且勇敢的批判讀者們過去或未來可能犯下過的錯誤。這是本警世之書,適合所有人輕鬆一讀。
齋主誠摯推薦給所有蠹酸齋的齋友。天下文化這次也非常大方,提供了2本《反智》要送給蠹酸齋的朋友。
只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就能參加抽獎。
1. 替本貼文按讚
2. 公開分享本貼文
3. 留言TAG兩名朋友
活動截止日期為9/20(日) 20:00,我會於活動結束後抽出符合資格的兩名得獎者。
這樣的一本好書,你也可以直接上博客來購買,我相信你讀完之後必定會有所收穫的。
購書網址如下: https://reurl.cc/Md026n
#天下文化 #反智
運動普及化英文 在 HimeChar 曉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是一個平常有在吃保健品的人,通常都從美國買,因為這樣的科技研究與食用習慣已經最普及化,價格也合理。英文叫「dietary supplement」,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補足你日常飲食所缺少的。琳瑯滿目的選擇中,必須找出成分是有科學根據、無多餘添加物、而且適合自己身體目前所需的。至於有效與否還是要靠平常飲食、運動、與作息的配合。
這次體驗的是 《#Shaklee #嘉康利》新上市的《Cinch 纖奇系列》—《七日隨身包》。我選擇了方便攜帶的小包裝,因為營養補充食品這種東西就是很容易忘記吃⋯所以便利性相當重要。一盒裡面有分早晚各一包,撕開一次有六錠,已經幫你分配好一日所需。入口滿滿的草本味,應該是紫花苜蓿葉的味道,大小適中好吞,早上加一顆益生菌膠囊,晚上加一顆促進新陳代謝的錠劑,標榜提升體力、維持消化、及幫助代謝。此品牌從1956年建立,這款原產地在美國,標示不添加人工香料、甜味劑、色素、與防腐劑,吃起來也安心。
#纖奇懂你要的Fit https://lihi1.cc/P1sNn
#白胺酸 #高階蛋白 #清潤活更新你的美力 #自主體態管理 #纖奇雪克 #燃脂蛋白 #七日隨身包 #七日隨身包 #西梅暢飲 #纖奇西梅暢飲
運動普及化英文 在 我的新北市- 你今天運動了嗎 小編要來跟大家分享#國民運動 ... 的推薦與評價
你今天運動了嗎❓ 小編要來跟大家分享#國民運動中心的英文怎麼說? 國民運動中心的英文是Civic Sports Center. 新開幕的林口國民運動中心(Linkou Civic Sports ... ... <看更多>
運動普及化英文 在 111 學年度第14 屆國中小學生普及化運動大隊接力全國預賽|| 臺 ... 的推薦與評價
20230527 || 111 學年度第14 屆國中小學生 普及化運動 大隊接力全國預賽|| 臺東縣立體育場||. getwin_sport. getwin_sport. 39K subscribers. Subscribe.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