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需要我的時候,才會裝熟靠近我,卻把我的資源都搶走。
★ 對於把「我們是家人,怎能見死不救?」掛嘴邊的家人
因為是家人,所以更需要為了守護這段關係,保持適當的距離。
不該將「你我」放在「家人」的框架下異樣看待。
別因為你現在行使拒絕權造成家人的失望,對此感到挫折或自責。
因為這是為了營造健全的關係,必經的挫折。
如果某天,你忽然發現對方其實不曾為你著想,
那麼現在開始也不遲,
從現在起,重新描繪「我和你的距離」,
讓我們在人際關係中,獲得愛,遠離痛……
取自《虧我一直把你當朋友》
************************************
各位朋友,早安:
不管是家人或朋友,那種把我們當成「資源」,而非「人」的情況,在這個社會相當普遍。只是,我們被家人當成「資源」,心會更痛一點。
跟不同的人互動,自然不同的角色都會碰到過,剝削人的、被剝削的,各自背後都有故事。就如同下面這一段摘文,自我中心的人,可能先天大腦中的同理心較弱,也可能是後天養成。多理解,有助於我們拿捏健康的人際界線。
真的內在有愛,就不會想要一直從他人處奪取資源。這是愛自己與自我中心,兩者間很明顯的區別。
以愛為名的掠奪,其實很常見。多看這本書,長養一點判斷能力,不只是保護自己,最重要的是,能引領我們揣摩愛一個人,要如何拿捏分寸。
祝願您,能在痛中成長,並且內在有愛!
************************************
愛自己和自我中心主義並不同
—─當欲望勝過自我時
【文/ 成裕美】
▌對自己和別人雙重標準的人
有句話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這是由於個人的需求無法滿足所致。
當自我發展不健全時,便可能成為極端的自我中心主義者,或極端的他人中心主義者。雖然在生活中這是全然相反的情況,結果卻是殊途同歸。
「以自我為中心的人,不是都會先想到自己的需求嗎?這種人怎麼可能和先考量他人需求的人一樣呢?」
也許有人會因此感到疑惑。其實寬以待己、嚴以律人的自我中心主義者,常常不知道「何謂真正愛自己」,他們無法區分珍惜自己和以自我為中心的差別。讓我們來看看以下載熙的案例。
載熙生在有三個弟妹的家庭中,她在家中排行老大。就像一般的家庭一樣,三個小孩之間經常為吃的、穿的而爭吵。因為載熙是老大,所以常常被迫要對弟妹們讓步和體諒。儘管載熙早已年過三十,並步入家庭,生活也過得平順,她仍然無法拋下這樣的想法。
「我活到這把年紀,總是把別人放在第一位。但從現在起,我要開始為自己著想,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從那一刻起,載熙不再隱藏自己的真實需求。當公司的同事出差回來,買餅乾送給大家吃時,載熙竟然掃下一大把餅乾,直接放進自己的抽屜裡。在公司聚餐的場合上,她也會把餐桌上的各種料理逐一拿到自己的碗盤中,等到碗盤中的餐點堆得如小山般高後,她又吃起自己另外點的食物。
起初同事們總笑說:「載熙真貪吃呀!」後來紛紛為此皺起眉頭,「為什麼她把餅乾一掃而空?」、「這是和大家分享的東西,你不能獨占啊。」因為同事們不想被人認為自己對食物斤斤計較,只能把這些話吞進心裡,不滿地看著載熙的行為。
▌當我不想再體諒別人,人生變得好輕鬆
當我和那些常被別人說「你只想到自己」的人聊完後,我發現不少人像載熙一樣,過去都曾有過被迫禮讓的前例,進而在日後表現出驟然改變的行為。「我不能再這麼下去了。從現在起,我要好好照顧自己。」載熙這類人和自始至終只為自己著想的人有所不同,但他們的誇張行徑卻令人皺眉,因為這種將餅乾一掃而空的行為,看來跟幼兒沒什麼兩樣。
有趣的是,載熙也知道自己的行為已引起他人反感。於是我問道。
「你明知如此,為什麼繼續那樣做呢?」
「因為我不那麼做的話,就沒有人會為我著想。因為我吃飯的速度比較慢,小時候,明明我還想吃面前的食物,父母卻總是一邊對我說:『你知道自己是老大,要特地留給弟妹吃吧』,一邊將我面前的食物拿走。現在已經長大成人的我,可不想再這麼活著。」
「那麼在過去和現在的兩種生活中,你覺得何時更幸福呢?」
「嗯……如果是從別人對我的評價,或是和他人的良好關係這點來看,過去的我當然比較好。因為我總是在禮讓,犧牲自己成全他人。但是,現在的我卻更幸福。一開始確實不容易,可是當我放下體諒和禮讓之後,變得好自在喔。我好像已經回不去了。」
「看來你覺得自己的需求比和人們的關係更重要呢。」
「是啊,人不可能兩者兼顧的。」
看來載熙是心意已決了。我看著載熙,試著思考該如何衡量「體諒」在我們心中的重量。若我們想衡量體諒的重量,最好的方法是像載熙一樣,完完全全放下。
在我們放下同理心、體諒、禮讓等自認「良善」的行為後,重新獲得的自在感,就是體諒在心中的重量。
想想看,一直以來只為別人活著的人,變成只需考慮個人需求時,那一瞬間他會有多麼輕鬆。這就是為什麼原本善良的人,因為某種原因發生轉變後,便再也無法回到過去。在當下的輕鬆自在變得使自己不適、感到沉重之前,體諒將難以進駐載熙的心中。
▌就算擁有想要的東西,你也不會感到幸福
無論是自始至終都很自私的人,還是像載熙一樣突然變得很自私的人,都有一個共通之處──就算擁有了他們想要的東西,也不會感到幸福。因為在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中,並不存在著為自己著想的真心,有的只是無窮無盡的欲望而已。從結果看來,因為他們的欲望永遠難以滿足,最終只會使得自己聲名狼藉,在自我行為的管理上亮起了紅燈。
在此,我想從現實層面拋出一個重要的問題:你覺得載熙那樣的行為聰明嗎?
她在公司將同事分享的餅乾一掃而空,而公司是個「公共空間」。在這種空間中,載熙必須考慮到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可能影響個人聲譽。因此我問她。
「你把滿足個人欲望視為第一,還是把個人聲譽視為第一?」
這是關於兩者優先順序和實際上對自己影響程度大小的問題。我之所以這麼問,原因很簡單,個人欲望與現實之間理應保持一定的平衡,但是實際上做起來並不如說得這麼容易。這時的解決之道,唯有排列優先順序。所以我先引導載熙衡量「何者實際上對她的影響最大」,讓她自行決定優先順序,接著再幫助她按照優先順序執行,藉此改善情況,這也是我的治療目標。
「我了解醫生的用意。如果那樣做,我又得繼續忍耐不是嗎?就像以前一樣。」
「如果連你該有的那一份都被別人拿走,那你就得有所表示,因為我們必須保護自己免於不利或攻擊的情況。我指的是在你必須延遲滿足個人需求的情況下,你就非那麼做不可。」
「我知道。在公司的時候,名譽比個人欲望更重要。」
「你實在沒必要做那些傷害個人名譽的事。當然,我並不是說名譽的價值高於個人欲望的滿足。」
「好,我明白了。」
「如果你繼續那樣的行為,最後只會對自己不利不是嗎?要是你真的不清楚在不同情況下該如何應對,請想想『公』和『私』的界線。」
「什麼是『公』和『私』的界線?」
「就是要求自己在私人空間內解放個人欲望,但在公司則以維繫關係或名譽為優先。」
「嗯,聽起來很難,不過我會試試看的。」
我並非單純要求載熙學會區分「公」與「私」的界線,而是希望她最終擁有健全的自我。
因為擁有健全自我的人不會脫離現實。這樣的人不僅能掌握並接受隨時在改變的現實,並且重視個人與現實兩者之間對自己的影響力。我們過於在意他人的目光、評價而無暇顧及自己,雖然是一個問題,但是在職場生活中,全然不在意他人想法,也是相當奇怪的事。
無論如何,最令人惋惜的是載熙放棄了與別人的關係。不知道自己身處何地、面對的是誰,甚至連自己為何這麼做都不知道,這是非常危險的。因為現實並非實現幻想的舞台,也不應該任意讓幻想成真。
我們必須認知到這個事實:努力尋找兩者的平衡,不代表自己向現實屈服,而是為了保護自我所主動選擇的行為。唯有如此,才不會讓自己所選擇的重要職場,淪為解決幼兒時期欲望的場所。
.
以上文字取自
虧我一直把你當朋友:拒絕別人對你的傷害,找回關係主體性的關係心理學
博客來https://reurl.cc/nVe6X6
金石堂https://reurl.cc/al2lr3
誠品https://reurl.cc/yyzyg2
讀冊https://reurl.cc/e5159Q
momo https://reurl.cc/YlylO0
.
5/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何必管別人怎麼看,反正也沒人看:精神生存的28個心理原則」介紹 訪問作者:林仁廷 內容簡介: 生活已經夠苦了,你不心疼自己,沒人會心疼你。 別等到崩潰後,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明明社會進步,生活更便利,人生為何還是好難? ▌太多選擇讓人無所適從,茫茫然過一天算一天,人生...
「遠離 自我中心的人」的推薦目錄:
- 關於遠離 自我中心的人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遠離 自我中心的人 在 我是艾薇。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遠離 自我中心的人 在 我是艾薇。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遠離 自我中心的人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遠離 自我中心的人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遠離 自我中心的人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遠離 自我中心的人 在 不管是家人或朋友,那種把我們當成「資源」,而非「人」的情況 的評價
- 關於遠離 自我中心的人 在 遠離自我中心的人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遠離 自我中心的人 在 遠離自我中心的人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遠離 自我中心的人 在 難搞又自我中心!?看清並遠離這5 點自戀者的特質吧! - 感情板 的評價
遠離 自我中心的人 在 我是艾薇。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珍惜生命,遠離巨嬰】
我先前看過一本書,是心理學作家武志紅的巨嬰國,那本書很精彩,如果對華人許多怪現象不滿,或討厭儒家思想的人都應該去看。
巨嬰雖然是已經長大成人,但還把自己當作嬰兒,充滿依賴,自我為中心,和逃避責任,在職場或感情上,我們時常也會碰到巨嬰,嬰兒很可愛,但如果是主管、同事或伴侶是成人形嬰兒,那就很可怕。
也許你們會想說,我知道,媽寶我是不會碰的,但媽寶只是其中一項而已,其他的還包括,共生的觀念,小嬰兒會覺得自己和媽媽是一起的,所以對待別人沒有界限。
全能自戀,嬰兒的世界裡,是看不到別的東西的,要爭自己是唯一的話語權,大家都要聽他的。
偏執分裂,就是我的判斷或意願都是好的對的,別人的就是壞的錯的,世界非黑即白,這點我們在英雄電影裡很常看到,男主角都是聰明善良,反派角色愚蠢又自私,但真實世界的人性好像沒有這麼絕對。
要不要一直當巨嬰,還是歷經萬難長大成人,這是每個人的選擇,我們控制不了別人,但是我們可以看看身邊人是否符合巨嬰,如果他是這樣的狀態,勸你趕快逃走,免得當個無限期的保母。
抱怨大過做事,嬰兒是不會動手的,他只要哭就有人把東西塞到嘴巴給他吃,所以他工作能力也希望依賴別人完成,你最好能幫他,不然他就要抱怨,如果好心直言的告訴他問題,就覺得你針對他。
極會推卸責任,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主管會說下屬執行不力,部屬能說是主管決策不對,沒有責任感,逃避面對自己的錯誤,感情婚姻裡也有,面對事情的時候不是一起承擔,而是逃走。
強烈自我中心,沒有同理心,害怕被挑戰,通常自我中心的人都很玻璃心,說不得講不聽,剛開始以為有個性做自己,後來發現其實就是自私又脆弱。
如果在工作上遇到這樣的對手,就要小心一點,不要被他拖累,感情上遇到這種的就比較麻煩,因為一開始可能以為他很需要你,最後被情感勒索,筋疲力盡。
仔細比對一下這樣的人有沒有在你身邊,還是你自己就是,我們無法改變別人但可以逃,但如果是自己的話,思考一下,變成大人其實還不賴喔!
遠離 自我中心的人 在 我是艾薇。蕭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珍惜生命,遠離巨嬰】
我先前看過一本書,是心理學作家武志紅的巨嬰國,那本書很精彩,如果對華人許多怪現象不滿,或討厭儒家思想的人都應該去看。
巨嬰雖然是已經長大成人,但還把自己當作嬰兒,充滿依賴,自我為中心,和逃避責任,在職場或感情上,我們時常也會碰到巨嬰,嬰兒很可愛,但如果是主管、同事或伴侶是成人形嬰兒,那就很可怕。
也許你們會想說,我知道,媽寶我是不會碰的,但媽寶只是其中一項而已,其他的還包括,共生的觀念,小嬰兒會覺得自己和媽媽是一起的,所以對待別人沒有界限。
全能自戀,嬰兒的世界裡,是看不到別的東西的,要爭自己是唯一的話語權,大家都要聽他的。
偏執分裂,就是我的判斷或意願都是好的對的,別人的就是壞的錯的,世界非黑即白,這點我們在英雄電影裡很常看到,男主角都是聰明善良,反派角色愚蠢又自私,但真實世界的人性好像沒有這麼絕對。
要不要一直當巨嬰,還是歷經萬難長大成人,這是每個人的選擇,我們控制不了別人,但是我們可以看看身邊人是否符合巨嬰,如果他是這樣的狀態,勸你趕快逃走,免得當個無限期的保母。
抱怨大過做事,嬰兒是不會動手的,他只要哭就有人把東西塞到嘴巴給他吃,所以他工作能力也希望依賴別人完成,你最好能幫他,不然他就要抱怨,如果好心直言的告訴他問題,就覺得你針對他。
極會推卸責任,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主管會說下屬執行不力,部屬能說是主管決策不對,沒有責任感,逃避面對自己的錯誤,感情婚姻裡也有,面對事情的時候不是一起承擔,而是逃走。
強烈自我中心,沒有同理心,害怕被挑戰,通常自我中心的人都很玻璃心,說不得講不聽,剛開始以為有個性做自己,後來發現其實就是自私又脆弱。
如果在工作上遇到這樣的對手,就要小心一點,不要被他拖累,感情上遇到這種的就比較麻煩,因為一開始可能以為他很需要你,最後被情感勒索,筋疲力盡。
仔細比對一下這樣的人有沒有在你身邊,還是你自己就是,我們無法改變別人但可以逃,但如果是自己的話,思考一下,變成大人其實還不賴喔!
遠離 自我中心的人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何必管別人怎麼看,反正也沒人看:精神生存的28個心理原則」介紹
訪問作者:林仁廷
內容簡介:
生活已經夠苦了,你不心疼自己,沒人會心疼你。
別等到崩潰後,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
▌明明社會進步,生活更便利,人生為何還是好難?
▌太多選擇讓人無所適從,茫茫然過一天算一天,人生好難又無趣?
大部分人生活忙碌,受困經濟壓力,累積的苦悶只能靠美食、聲光刺激、手機遊戲及偶爾住飯店的小確幸來慰勞自己,然而心靈層次——我們看不見的部分,常常處於匱乏與混亂。就像蠟筆小新的媽媽美冴把所有雜物塞進壁櫥一樣,選擇眼不見為淨,卻不知道哪一天會爆出來,突然崩潰。
「自己的事自己要處理好!」社會教我們不要去麻煩別人(因為別人也不會處理),但沒有教該怎麼整理自己的需求及情緒,這些「苦」只能自己吞(壓抑),甚至認為「睡一覺起來說不定就好了」。
人生好難是真的,但是我們可以重新認識自己,以需求為目標照顧自己、愛自己、做自己,讓過去的失敗成為好故事,經營關係、健康依賴,面對陰影,完整自己,能預測、能解釋,最後能重建,產生更多選擇,進入自我成長的領域。
人生也許好難,但不是生活的第一順位,漩渦的中心點是自己,我們擁有自由能讓它變得有趣。
▌接受「被指正的勇氣」,但不需要「討好別人」,照顧自己、愛自己、做自己,然後也用這些方式對待別人。
→「討拍」跟「抱怨」不同,從他人那裡得到安慰,拍拍說一切都好。
抱怨的人不求問題解決,負面情緒越說越多。對抱怨的人可以這樣做:既拍拍他,也問他具體計畫,在情緒平靜後他打算怎麼辦,減低當事人過於倚賴感覺,提醒他回到現實面對困難。。
→不需要「自己討厭自己」,討厭自己就無法決定任何事。
這不是勸人放下或勇敢一點就能改變的事,一定要先傾聽背後的挫折故事,情緒面的事就要情緒面反應才能真正搭上橋,讓自己先被理解才有機會重新整理受傷的事,重新接納自己。
→自卑的人,交朋友的方式是「討好他人」,把自己當「工具人」。
自卑的人認為自己不夠格、沒有被喜歡的本錢,連自己都討厭自己。於是,自卑的人採取「討好他人」的方式贏得友情,替朋友付出勞務、要求照單全收,任何事來者不拒,認為有利用價值才會被喜歡。
▌情緒是老大,偶爾任性沒關係,表示「我知道我要什麼」,是做自己的先決條件。
→太過融入工作角色,容易過度消耗自己、導致職場憂鬱。
過於融入職場工作角色,沒有自己空間,容易引爆憂鬱,試著遠離壓力源、接受原本的自己、自我鼓勵、為自己創造小小成就感。
→能掌握,就能預測,再難的問題都可以解決,只是晚點而已。
人在面對事情若超出預期時,會先愣住幾秒暫時反應不及。面對這樣的情況時,建議你先離開現場、專注深呼吸、刻意找件簡單的事做,待情緒冷靜後,再重啟思考與認知系統。
→別把身體當成情緒的冰箱,它有容量限制,也有時效性。
用身體冷藏情緒、冰凍痛苦,久了會滋生細菌、發出腐敗,嚴重影響其他正常食物,身心症狀就是這樣產生的。朝冰箱塞進不想處理的食材,經年累月,冰箱就壞的快,你該做的不是修理冰箱,而是清理內在食材,該丟的丟、整理的整理。
▌那些不被喜歡的黑暗面,仍然是自己的一塊,接納它並合而為一,它就不再是黑暗。
→學習讓自己抵抗,順從從來不是一種美德。
有時候因為強權,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不能反抗時,從內心抵抗開始吧!你不必跟對方正面衝突,而是在一定範圍內陽奉陰違,繼續做自己認為對的事。假裝演戲配合對方,然而那不是你真正意願,配合的同時別忘了在背後比中指。
→學習讓自己依賴,懂得依賴他人,你會變得更堅強。
依賴是可以練習的,在親密關係裡練習撒嬌,在友誼關係裡試著請求幫忙。或許你會擔心造成別人負擔,其實不會的,要相信對方可以承接,而且「依「賴」是種「救急不救窮」的概念喔。
→學習接受弱小的自己,人生不能一味忍耐,要肯定自己的感受。
人總在「崩潰後」才知道真正要的是什麼,真金不怕火煉,崩潰時燒掉的都是無用的角色、面具、裝扮和假價值,殘留的才是你真正想要的。
作者簡介:林仁廷
˙現為諮商心理師。
˙工作迄今20年餘,曾任部隊心輔官、監獄治療師、諮商機構心理師,目前服務社區駐點諮商、社福機構、大專校院,服務對象包括大專生、青少年、特教生,年齡從幼稚園到70多歲都有。
˙主修社會心理學,專長發展心理學、男性成長及成人亞斯研究。
˙家庭主夫,兩個孩子的爸,興趣是閱讀、烹飪、旅行、動漫兼畫畫、攝影、社會觀察與寫短篇小說。
作者粉絲頁: 社會心理,從他們到我們-林仁廷 諮商心理師
出版社粉絲頁: 新自然主義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遠離 自我中心的人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同理心 和 #共感力 重要嗎?你相信原來人人都是模仿貓?!宜婷看到 吳青峰得到最佳國語男歌手獎時,痛哭流涕!雅惠也因為身旁的人焦慮而顯得不安,您們是不是都有相同的經驗,容易對身邊的人或注目的對象產生共感呢?原來這和我們大腦的內建模仿機制有關係喔!今天宜婷和雅惠要和大家談談為什麼我們都是模仿貓!🔜🔜 #分享給更多需要的人知道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大腦天生的模仿機制?
🔸模仿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什麼是維特效應及帕帕基諾效應!
🔸面對負向情緒的人事物,我們要如何應對!
#影片大綱
🔸天生愛模仿
▫人從小就會模仿,透過模仿理解對方的行為動機及思考模式。
▫藉由模仿,進而發展出共感、同理心。
▫除人類外,許多動物也都有模仿行為,如:貓、猿、鳥等。
🔸模仿的腦科學-鏡像神經元
▫鏡像神經元於1990年代由義大利科學家觀察獼猴行為所發現。
▫在大腦中有許多控制動作和情緒的腦區,包含前扣帶迴、頂下小葉、運動皮質區和頂顳葉溝的皮質區都有分布。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鏡像神經元與人類的表情認知、情緒傳遞和同理心也有極重要的關聯。
▫自閉症的社交障礙,目前研究可能與鏡像神經元的活動難以活化導致。
▫近年fMRI研究顯示,當看到與自己相同或喜歡的族群時,鏡像神經元相對應的腦區有更多活化,代表這與人類的學習、資訊傳遞與社交活動,均扮演重要角色。
🔸維特效應與帕帕基諾效應
▫維特效應一詞來自少年維特的煩惱一書出版後,產生的模仿自殺的效應,特別是在大眾媒體對自殺新聞進行不當宣傳報導之後。
▫帕帕基諾效應出自莫札特的魔笛,儘管被觸動自殺的念頭,很有可能在親友及媒體正面報導下,轉念間,生命劇本就會改寫。
🔸結論
▫我們的行為和情緒,都容易在鏡像神經元的作用下,慢慢被影響,所以自我察覺十分重要。
▫當遇到負面情緒難以消化時,可以採取行動,如暫時遠離充滿負能量的人事物,或找尋親友或專業人士協助。
TalkShow :賴宜婷 Bear Lai。汪雅惠 Zona Ya-Huei Wang
內容腳本 :汪雅惠。賴宜婷
後製剪輯: 黃詠荃。 Festiva Hsieh 謝劭玟
#腦科學 #神經很有事 #鏡像神經元 #同理心 #共感 #copycat #維特效應 #帕帕基諾效應 #正向 #腦科學 #集體焦慮 #自我察覺 #獼猴 #社交 #學習 #媒體傳播 #社群 #魔笛 #媒體自律 #情緒渲染 #轉念 #生命劇本 #模仿 #鄭淳予醫師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遠離 自我中心的人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隙縫裡的陽光:抗癌勇者的愛與信念-賴於廷的抗癌人生
專訪作者: 賴於廷
內容簡介:
癌症,我更懂得「疼惜別人的傷痛」--抗癌鬥士 賴於廷
賴於廷,35歲,瘦身有成的幸福女人,乳癌,卻讓一切變了調。
在最需要家人支持的時候,得到的不是關懷,而是夫家的冷嘲熱諷、丈夫疏離,最後分道揚鑣。又不捨父母因為自己生病而蒼老,所有的苦悶疼痛,只能默默嚥回肚子,自我承受。
曾經一度要放棄的於廷,又是如何重新燃起希望,疼惜自己也疼惜別人?
這不是一本勵志文集,也不是癌症自助手冊,以上故事,還只是冰山一角。
本書,是抗癌鬥士分享疾病裡所體會到的生活感觸,一些值得看見、相信能「活的更好」的生命狀態,願每一位閱讀這些分享的朋友,也能體驗到生命的某些價值,聆聽別人與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台灣癌症基金會,帶你親證癌友的勇敢堅韌:
★抗癌鬥士心情故事、抗癌歷程
★公開社福資源,提供病友及家屬照護諮商等貼心服務
★激發癌友自助力,正面迎向生命陽光
編者簡介: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
台灣癌症基金會於1997年12月成立,以「熱愛生命,攜手抗癌」為口號,致力於宣傳「癌症不是絕症」、「癌症可以預防」之觀念,落實降低癌症發生率與死亡率、促進國人健康品質、提升癌症治療水準、增進國際癌症防治經驗之交流、推動癌友關懷與服務、以及維護癌友權益而努力。
多年來基金會推動簡而易行的飲食防癌運動,從「天天5蔬果」到「蔬果彩虹579」,更於2012年推動「全民練5功」整合性癌症預防觀念,鼓勵民眾力行「蔬果彩虹579」、「規律運動」、「定期篩檢」、「體重控制」、「遠離菸害」等,養成健康生活型態以降低罹癌風險。自2007年陸續於北、高兩地成立「癌友關懷教育中心,提供癌友及家屬專業諮詢服務,協助癌友重新適應生活、提升生活品質,降低再發機率。
台灣癌症基金會透過最貼近民眾的方式,從癌症預防宣導到落實癌友服務,希望帶領國人遠離癌症的威脅及恐懼。
遠離 自我中心的人 在 遠離自我中心的人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遠離自我中心的人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該遠離的朋友、遠離自我中心的人、遠離英文有關星座與運勢文章或書籍,歡迎來星星公主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遠離 自我中心的人 在 遠離自我中心的人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推薦與評價
提供遠離自我中心的人相關PTT/Dcard文章,想要了解更多該遠離的朋友、遠離自我中心的人、遠離英文有關星座與運勢文章或書籍,歡迎來星星公主提供您完整相關訊息. ... <看更多>
遠離 自我中心的人 在 不管是家人或朋友,那種把我們當成「資源」,而非「人」的情況 的推薦與評價
其實寬以待己、嚴以律人的自我中心主義者,常常不知道「何謂真正愛自己」,他們無法區分珍惜自己和以自我為中心的差別。讓我們來看看以下載熙的案例。 載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