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中國傳統三大節日之一的中秋時節
家家户户今晚或許皆忙著萬家烤肉的活
在欣賞著明月高高掛的同時
每人可能也忙著享受著美味的月餅及嫩柚子
夜晚的空氣中則不時飄來濃郁的烤肉味
夾雜淡淡的柚子香……
而老祖先的中秋傳統民俗由來的傳說,嫦娥、玉兔、吳剛、桂花樹、桂花酒釀的明間流傳似乎則早被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又稱仲秋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
中國自古在中秋時節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以月之圓為主要象徵。
■代表家家户户都能團圓,而在外辛勤工作的遊子。
■無法回家團圓共享團聚之樂的鄉愁時,為表寄託思念故鄉、親人之情,期望在世界各地舉頭皆能同時共賞一輪明月高掛的場景,寄寓這雖不能同聚但也能共同看到今晚的明月,以聊表團圓慰藉之思念。
■同時也有祈盼來日豐收、幸福滿滿、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意味。
而為了不讓中華文化主要的民間故事在現代品嚐美食月餅烤肉注重物質享受文化盛行之時之餘,Kevin在此也特別將中秋最美的民間故事再次簡單描述給大家再次回味
☆嫦娥奔~月餅的緣由
相傳,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2顆長生不老藥後【本來是后羿因為射日有功,西王母特賞2顆長生不老藥,吃一顆可保長生不老吃2顆可以直接成仙飛升。后羿本想與嫦娥各享一顆,倆人長生不老,哪知嫦娥想感受成仙的樂趣,一口氣吞了2顆,直接羽化生仙飛到月宮。但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所謂「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孤寂之心情的寫照。後來,嫦娥透過夢境向丈夫后羿傾訴懊悔說:「明天八月十五日乃月圓之候,你可用用麵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後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后羿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做了麵粉圓餅,吃著月餅看着明月,屆時嫦娥果真由月中緩緩飛來,夫妻重新團圓。●中秋節做月餅供嫦娥的風俗,也是由此形成。
☆吳剛伐桂~賞桂花樹喝桂花釀酒的緣由
傳說月中有桂樹,《淮南子》書中曾經有描述「月中有桂樹」,後來的傳說更加具體,桂樹旁又添了一個伐桂之人吳剛。月中之桂樹與吳剛的傳說,以唐代《酉陽雜俎》前集卷《天咫》所載最為具體,書中說:「古時書中言月中有不死桂樹、有蟾蜍,還說月桂樹高五百丈,樹下有一人天天在砍樹,樹被砍傷隨後又會馬上復合。這人就是吳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被炎帝處罰命令他要砍下這株桂花樹,才能將功補過。」
意思是說吳剛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發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月桂。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為對吳剛的懲罰。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吳剛伐桂另一版本:傳說吳剛的妻子與炎帝之孫伯陵私通,吳剛一怒之下殺了伯陵,因而惹怒太陽神炎帝,被發配到月亮砍伐不死之樹。但月桂樹隨砍即合,吳剛每砍一斧,斧子砍下的枝葉就會長回樹上,經過了這麼久,吳剛仍然沒能砍倒月桂樹。吳剛的妻子心存愧疚,命她的三個兒子分別變成蟾蜍、兔和蛇飛上月亮陪伴吳剛。為了幫助父親早日砍倒桂樹,玉兔便不停的把砍下的枝葉搗碎。)
☆玉兔搗藥
此傳說最早見於《漢樂府·董逃行》:「玉兔長跪搗藥製作蛤蟆藥丸,服此藥可得神仙。」相傳月亮之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種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藥,製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藥丸可以長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廣寒宮中最早的玩伴吧。
■前三大中秋故事處處帶有神話傳說的影子,關於三者之間的聯繫,有一說是這樣的:相傳羿從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藥,交給姮娥(嫦娥)保管。逢蒙聽說後前去偷竊,偷竊不成就要加害姮娥。情急之下,姮娥吞下不死藥飛到了天上。由於不忍心離開羿,姮娥滯留在月亮廣寒宮。廣寒宮裡寂寥難耐,於是就催促吳剛砍伐桂樹,讓玉兔搗藥,想配成飛升之藥,好早日回到人間與羿團聚。
而萬家烤肉則可能是在全家團圓在桂花樹下賞桂花喝桂花酒享受月餅美食時,演變共同的美食活動吧!(大概是萬家香醬油廣告打的太好了的緣故吧!這是我自己猜測的喔!沒有歷史根據的啦^^)
看了上述種種版本的民間傳說後,相大家在享用月餅、烤肉、賞桂花樹喝桂花釀的同時,同時感受著月圓人團圓事事皆圓滿的幸福喔!
讓今晚最圓最亮也最美的月兒,帶給所有的人都有個溫馨、美滿、幸福、團圓及希望的未來 ……
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每個人都有個嫦娥、玉兔、吳剛、桂花樹陪伴的月餅烤肉的幸福中秋月圓喔……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獨家爆料 #愈記 #娛樂爆料 #XX事件 #大解構 #娛樂大混醬 #愈記超市 #全港最平最齊 #大埔 #黃大仙 #沙田 #青衣 00:00 開始 00:24 愈記超市大埔分店 00:38 愈記超市名稱由來 01:04 南亞裔街坊訪問 02:13 香港街坊訪問 03:08 凍肉部 03:48 各...
醬油 名字 由來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做的山西過油肉,除了突出的蔥香、蒜香,靈魂的蔥薑花椒大料水外,點兩次的山西老陳醋的醋香讓這道菜特別下飯,勾的是琉璃芡,盤底不留汁。我相信這道菜是從魯菜木樨肉演化而來,但目前還找不到任何文獻就是了。
〔過油肉〕
太原十大名吃之一的過油肉,看起來像是一般的蒜薹木耳炒肉片,但融入了山西菜特有的用醋方式,加上汁芡適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這樣的成菜要求,而使得這道菜在1950年代末在山西出現後,很快地就在不斷地改良和擴散下,成了現在山西菜的首席代表。
以太原為首的晉中菜,是由包括了以曹家大院與孔祥熙宅院為代表的晉中市太谷縣;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為世界文化遺產的平遙古城,亦為晉商發源地的平遙縣;以及以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喬家大院聞名的祁縣等地的大字號錢莊與票號等舊式金融組織的私家菜,在吸納了其它菜系的烹調方法後所逐步形成的。
過油肉是以前流傳到民間的官府菜,但是要到1957年2月,太原市的市飲食公司組織專家評審,將名廚吳萬庫所做的過油肉被評為太原十大名吃之後,這道源自山西省東部平定陽泉市平定縣的菜,才逐漸出現在太原與其它山西城市的各大餐館。而在隨之而來的60與70年代,動亂之後的改革開放的80年代時,由於張殿華、白寶山、方明鎖等山西名廚積極地參加全市、全省及全國的烹飪大賽,並獲得了金獎後,才讓過油肉這道菜的名字走出了山西。自此之後,只要是打著山西菜招牌的餐館,也都非得有過油這道菜不可。
一般而言,過油肉所選用的部位是豬的里脊肉,不過其實最好是特別選「元寶肉」這個位於豬的後腿的內側,在腱子肉更上面的豬臀部的內部,肉質細膩而軟嫩的純瘦肉部位,一隻豬只能取得長約20公分,重約0.6公斤的2小塊。而這個部位由於為半球型,形似餃子,所以取名為元寶肉,而台灣則因為這個部位的外形類似老鼠而稱之為「老鼠肉」。
過油肉衍生到現在有著許多不同的版本,雖然說配菜的選擇繁多,,有加白菜的、有加洋蔥和黃豆芽和辣椒的,但最正宗地道的還是以冬筍和新鮮野生黑木耳為基本配料,不過現在大多以蒜薹取代了冬筍片。
我們都知道山西菜善用醋,而做山西菜在用醋時又可分為「暗醋」、「響醋」和「點醋」。所謂的暗醋,指的是在烹調前或是烹調初期烹入醋,目的是取其酸味,並且增加食材的酥爛度。而所謂的響醋之所以響,是因為是在烹調過程中加入熱鍋時所發生的響聲,而其目的是取其香,並消除食材的腥味。而如果是在起鍋前烹入醋的話,則稱之為點醋,這時烹入醋則是增加了菜品的風味。
在東接河北,南鄰河南的山西省東南部城市晉城市則以充滿湯水的「大米過油肉」獨樹一幟。這道充滿地方風味的大米過油肉與一般的過油肉不同之處,除了多湯水外,還另外添加了蕃茄。此外,分兩次下蒜末,分別取其焦香味與其蒜香味也是一大特色。在烹飪的工序上,前面都與一般的過油肉的方法一樣,只是在烹入過油過的肉片後,要加入水煮開勾芡過,再下二次蒜末後再點醋。
〔過油肉、抓炒里脊、軟炸里脊、焦熘里脊、糖醋里脊、熘肉段、鍋包肉的異與同〕
過油肉、抓炒里脊、軟炸里脊、焦熘里脊、糖醋里脊、熘肉段、鍋包肉的異與同這幾道基本上都是以豬里脊肉為主食材的料理,成菜後外型類似,但是卻不管在口感或是味道上,都各有各的特色、各具各的滋味。
這幾種里脊料理又分為里脊肉片料理和里脊肉段料理,而且有的要先滑油,有的則是要先複炸過,而有的肉要上漿,有的則是掛糊。
「掛糊」(糊的音要唸「戶」而不唸「胡」)和「上漿」所用的原料基本上是一樣的,其功用也同樣是給食材「著衣」,如果是從糊與漿的稀稠程度、調製方法、用途及特點來說的話,掛糊可說是給食材穿上一件厚外套,而上漿則是為食材披上了件薄衣裳。這是因為掛糊所用的麵粉或澱粉較多,所以糊稠而厚;而上漿所用的澱粉較少,因此漿較之相對稀而薄。而在調製的方式上,掛糊是先將麵粉、澱粉、水、蛋液等各種制糊的原料,加入一個容器內攪拌均勻成糊狀,然後再將主食材放入糊中掛勻;上漿則是把食材與各種製漿的原料直接加在一起拌勻。而調製的方法之所以不同,怎是因為掛糊主要適於用炸、熘、烹、煎、貼、拔絲、掛霜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成菜具有鬆軟、酥脆的特點;上漿所製作的菜餚則是適那些適合以滑炒、滑熘、爆炒等方法烹調,而成菜具有滑嫩、柔軟的特點的。
這裡所述的幾種里脊菜品中,又以抓炒里脊、抓炒魚片、抓炒大蝦、抓炒腰花這幾道被慈禧太后稱為「抓炒王」的清宮御廚王玉山所做的這清宮四大抓炒之一的抓炒里脊最為大名鼎鼎。之所以被稱做抓炒,有一說是因為需要急火速炒,因此最後抓幾下就出來,另外也有一說有是因為食材要在澱粉裡反覆地抓而得名,是類似於焦熘的技法,咬下去焦脆,而內部軟嫩。此外,為了使得里脊肉嫩中求嫩,在掛糊之前,還必須要在蔥薑水裡反覆地抓,不斷地往肉中入水份,這也是抓炒之名的由來。(關於蔥薑水,中國魯菜烹飪大師紀曉峰強調,要抓50下才是蔥薑水:「將帶皮薑(刮皮會去掉大半薑辣味)拍碎,大蔥拍破,放入盆中,加入清水,用手不停抓至少50下,把水抓成淡黃色、濃稠的液體,才能夠起到提鮮去腥的作用」(《味道春秋》,80))。
先將切好的里脊肉片加鹽、酒、蔥薑水、醬油後不斷地抓。抓炒里脊抓好之後要掛糊而非上漿,而且使用綠豆粉為佳,可使其成菜後的口感更為酥脆,水分多次少量地加,加到用手抓起流瀉下來的程度後,要加一點點油進這個糊中,更增加其成菜後的酥脆。在肉片掛糊後,燒寬油至六成油溫時,將掛好糊的肉片一片一片地下鍋,並同時把火改為小火,慢慢先將肉炸熟,待肉炸挺住浮起,顏色變得微黃即可撈出,等油溫再升高到七成肉的時候,再下鍋複炸到脆爽後撈出。烹汁切好的蔥薑米、料酒、蔥薑水、一勺半的醋、一勺醬油和約兩勺的糖,最後再加入太白粉水調勻後即成抓炒汁。正式操作時,直接將調好的抓炒汁烹入鍋中,直接炒製,等汁炒到色澤變亮的時候,便可將炸好的里脊下鍋,淋上少許明油後,翻裹均勻,即可出勺。
而與糖醋里脊相比,抓炒里脊的口味屬於小甜酸口,要以鹹為主味,其次才是酸甜,酸甜口不能蓋過鹹鮮味,而糖醋里脊則是大甜酸口。另外從芡汁上來說,糖醋里脊是汁大芡大,而抓炒里脊講究的是緊汁包芡(「抱汁兒」),芡汁裹住里脊即可,在吃完之後盤子中也不會留下太多的汁。
而熘肉段和鍋包肉則是東北菜,在《東北菜之兵法》一文有討論過。其中的熘肉段是山東人闖關東所演變成的東北菜,自於魯菜的焦熘肉段。熘這種烹飪方式類似於炒,是將切好的食材原料用醃入味後以過油等方式先初步熟成後,再調好的汁澆淋在其上翻拌成菜的烹調技法。而焦熘這種技法又稱為炸熘和脆熘,是將醃好的肉先掛糊拍粉後要先油炸至酥脆,然後再將調好的芡汁入鍋,加入炸好的主料翻拌均匀或直接將芡汁澆淋在原料上熘製成菜。
熘肉段與糖醋里脊不同之處,在於它為鹹甜而非酸甜口味,而與與焦熘里脊不同之處則在於焦熘里脊是掛糊,熘肉段則是上漿炸製,穿的衣服厚薄不同,肉片也是厚薄有別。焦熘里脊肉片較薄而掛糊也薄,熘肉段是稍厚的肉段,上漿也上得更厚,因此在炸完之後保持水份的情況下,吃起來的口感更嫩。不單如此,熘肉段上的漿還得是硬糊,也就是調得濃稠而不稀,抓起來特別得乾,從而形成較硬的麵衣。
鍋包肉則由熘肉段衍生而出,原來叫作鍋爆肉,出自清光緒年間哈爾濱道台府府尹杜學瀛的廚師鄭興文之手。鄭興文是旗人,父親是茶商,在他六歲時隨著父親來到北京之後,隨著父親吃了許多的美味佳餚,遂生習廚之心。14歲時已對美食和烹調極為偏愛。鄭興文曾在北京一官員家學做官府菜餚,經過幾年的刻苦學習後,出師的鄭興文於清光緒七年(1881)在北京的一條街面上開了一家名為「真味居」的酒家。1907年,受朋友舉薦,鄭興文帶了十四位技藝高超的的廚子進入了當時的道台府做主廚,專門給首任道台杜學瀛料理膳食。
當時正是中東鐵路興建後的商業繁榮期,道台府官員經常要與外國人打交道,為了招待好來訪的外國使節,鄭興文必須經常變換迎賓菜的口味。為此,他專門到東清鐵路賓館學習俄式西餐的烹飪之法,把原來中國北方鹹鮮口味的焦熘里脊改成了外國人所喜愛的酸甜口味的菜餚,而食客則是大加讚賞,這一改使哈爾濱成為鍋包肉的起源地,鄭興文稱它為「鍋爆肉」,但是因為外國人發音不標準而講成了「鍋包肉」。而創作出鍋包肉的鄭興文,憑藉這道菜名譽世界,成為大名鼎鼎的「濱江膳祖」,就連他的徒弟也被請進皇宮,成為御廚。而濱江,指的就是哈爾濱。
鍋包肉的另外一個特點是,一般的菜講究的是色、香、味、型。而鍋包肉還要加個「聲」,也就是在咀嚼時,會發出類似吃爆米花時的那種聲音,此乃鍋包肉這是酥脆的證明。
寫到這不禁想到宜蘭三星的特色小吃,原名爆肉,而因為覺得爆這個字筆劃太多而改稱為台語同音字卜的卜肉。雖然官方說法是第一代參考日本天麩羅的方法所創製,但是以切條的豬里脊肉加醬油、糖、香料粉和雞蛋後,再裹上太白粉和麵粉油炸的方式卻反而更像是沒有加芡汁的鍋包肉,畢竟日本的天麩羅不會像中式炸肉一樣先醃肉再上糊。
#山西過油肉
《晉菜之兵法》:https://naihaolee.pixnet.net/blog/post/349714262-
醬油 名字 由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魚漿夫婦 #鰹魚半敲燒 #鰹魚稻草燒
老伯,我們約好了疫情過後換我來烤烤看
我很喜歡鰹魚,它是和日本酒搭配極佳的魚類。因為它縱使現切現烤,仍不免有一絲絲的腥味,然而這股味道搭配日本酒後,卻變成了醇醇的鮮香。有時候你在超市會看到切得好好的一盒,也不貴,就算沒有日本酒,順手帶上兩瓶啤酒也很棒。
吃的方式也毫不浪費,一般來說鰹魚半敲燒(鰹のタタキ),上面會放上洋蔥、青蔥及蒜片等配料,吃完鰹魚後,這些配料沾醬油配酒吃也一樣美味。
鰹魚半敲燒的名字,源自烤好之後進行拍打的動作。但其由來就眾說紛紜,有人說是外面烤熟可以殺死寄生蟲,又有人說是早期鰹魚做成柴魚時剩下的就弄成半敲燒。不過不管哪種,這世界上就這樣多了一種便宜又方便的下酒菜。
對我來說,我很喜歡這樣的鄉土料理。我認為這樣與在地席席相依的料理,是我瞭解日本想土人文風情的入門磚。這樣的料理更沒有貴賤之分,你要花大錢吃鰹魚半敲燒?抱歉沒有,就是這樣的價錢,不管誰吃都是一樣的味道。
鰹魚半敲燒讓我反思常見的所謂美食追尋,常常都是看著美食指南尋路而去,在餐廳門口與廚師合照,吃某某產地送來的魚獲,卻甚少瞭解當地的情況,與當地是怎麼吃的。當然這也是時下流行的大眾文化,如今鄉土料理,是不是該讓我們試著回頭看看呢?
對我來說,最棒的就是剛烤好的鰹魚半敲燒,灑點粗鹽,滴上幾滴金桔,配上洋蔥絲一口吃下。外熟內生,還有一點溫溫的,趁這時來一口啤酒或清酒,讓鰹魚的鮮美慢慢在口中蔓延,還有淡淡的焦香與稻草氣息,就兩個字「過癮」能形容。
黑潮一番館有著製作鰹魚半敲燒的體驗,常聽人說稻草生的火旺而不燙,乃因燒得快的緣故。因此在炙燒鰹魚肉上更是再好也不過,剛好燒到外面焦香,內裡溫生。由於疫情的關係,這次沒辦法實際體驗,不過依舊受到在地人的熱情款待。
那麼說好了,大家都要健健康康,疫情過後,就讓我實際燒一次吧!
我的高知行程推薦:https://www.japan-walker.net/tw/articles/1975
醬油 名字 由來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獨家爆料 #愈記 #娛樂爆料 #XX事件 #大解構 #娛樂大混醬 #愈記超市 #全港最平最齊 #大埔 #黃大仙 #沙田 #青衣
00:00 開始
00:24 愈記超市大埔分店
00:38 愈記超市名稱由來
01:04 南亞裔街坊訪問
02:13 香港街坊訪問
03:08 凍肉部
03:48 各類醬料選擇
04:04 娛樂八卦
04:40 大孖| 羊牛鴨醬
04:55 日丁九州拉麵
05:21 大孖| 羊牛鴨醬
05:41 大孖記沙嗲醬
06:15 霸王花河源米粉
06:54 蓬盛橄欖菜
08:15 文記麻辣混醬
09:50 自家品牌川野家博多烏冬
10:26 義記香辣油咖哩
11:35 文記秘製魷魚醬
13:20 文記秘製鹹魚醬
14:10 聯泰義記蠔油
14:23 大孖秘撈魚蛋醬
15:22 自家品牌的拉麵烏冬米粉米線
16:09 愈記超市送出禮品
【獨家爆料】安彬事件大解構│娛樂混醬│愈記超市│全港最平最齊│
大家喜歡看我的娛樂爆料,我當然不會令大家失望啦
這條影片我將會跟大家分享一下在2019年發生 一單轟動魚圈的新聞
當中一些不為人所知的秘聞, 大家一邊剝花生我就一面介紹
一間好便宜的生活百貨超市 “愈記超市”,
它在大埔、 黃大仙 、沙田和青衣都有分店
我會將它的分店地址放在留言置頂, 好讓大家比較那一間方便,
在你家或公司附近, 愈記的老闆娘是姓俞的,
老闆送了一個心給太太,並且希望她記住自己,
所以就叫做愈記超市,估不到這個愈記超市的名字
蘊含着一個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
抵買和多選擇就是這間“愈記超市”的特色,
就連非常懂知慳識儉的南亞裔人士,都懂來這裏購物,
你們便知道有幾便宜了,不信你看看街坊的意見 。
你來自哪裏?印度,你怎樣發現這個店舖?
這間店很好,全部都好平,有幾平?
是否比起其他店都平?全部都平過其他店
有其他什麼可以介紹我們香港的觀眾嗎?
告訴我吧,還有什麼?這個這個這個我都很喜歡
做甜品用嗎?對啊,這個經常煮的,印度人經常煮這些
21 他住在香港5年我住了8年,很高興認識你們
多謝你們推薦食品給我們香港觀眾,
祝你新春快樂,恭喜發財,謝謝你(印度文)
是的我懂印度文的,你喜歡在這裏購物?
這裏在大埔街市附近已經很旺區,亦有很多商店商舖
但是這一間愈記超市開了之後,我見到什麼也有得賣
有傳統雜貨店和街市雜貨店,還有小型超市地道雜貨店那種吸引點
不用經常去大型超市,好值得幫襯,還有這裏實在太抵買,超平
而且種類繁多,你不喜歡出鏡那我就不拍攝你的臉
平過別處一大截,雖然舖位細細,
由基本柴米油鹽到少量中日韓泰國人氣食品、少量廚房用品都有,
大部分價錢和質素比大型超市、網上商店更加便宜又多選擇
尤其大埔這一間分店更設有凍肉區及以「大醬園」著稱。
靚太,為什麼你說這裏很平呢?平呀,因為我經常有購買這些煮醉鴨舌醉雞翼
這個牌子是最頂級的,很多大師級都用,16元外面一般平均價錢都要18甚至20
這個並非四周可以買到,大的雜貨鋪才找到,用來煮什麼
鴨舌醉鴨舌,醉雞,正嘢,我要這個
他們更加有齊全港膾炙人口的本地生產老子號醬料,
例如余均益、綿香、悅和、勝利大澳蝦醬、大孖醬園、
40 文記、義記、泰興、順發孖記等等,
當食材遇上醬料, 就好像一場美麗的邂逅 ,所產生的變化 ,簡直令人回味無窮 。
就好像我今日要跟大家分享的魚圈八卦新聞 ,當中有些不為人知的人和事,
令人聽落去津津樂道, 讓我一邊介紹醬料, 一邊跟你道出娛樂大混醬。
這件事我給一個化名男主角叫
........按入去睇片
平時在書房剪片太耐,突然之間在家想食小吃
就可以放入氣炸鍋串起些牛肉粒,出來就用這個大孖 沙嗲醬
自製串燒,無添加防腐劑、味精,用來撈麵好好食,食得安心
大孖記羊牛鴨醬, 以後炆嘢唔使咁大陣仗
兩羹醃肉隔離都聞到飯香, 請埋街坊返屋企共享
大孖沙嗲醬, 輕而易舉燒肉腸
沙嗲味濃郁齊齊拍掌 , 唔使搭飛機都好似去咗南洋
為何説彬彬其實對樹熊騎牛搵馬呢 ,
樹熊除了孝順之外 ,還好知慳識儉 ,在他拍‘吹脹雲霄’時
當時........按入去睇片
這一隻蓬盛的香港橄欖菜又幫到你幫到你,超級易煮,
霸王花河源米粉, 易熟好味介紹埋阿嬸
半夜肚餓唔使諗, 自己煮唔使麻煩你賓賓
彬彬跟樹熊拍拖時, 騎牛搵馬, 幾乎有錢仔都不會放過
有一次彬彬跟一位朋友去到一班有錢人的私人派對
那班人個個都揸林寶堅尼 ,派對完了離開的時候
彬彬問都冇問 ,就坐上了其中一人的林寶堅尼入面
車主就覺得好莫名其妙 ,完全不認識她 ,
彬彬竟然未問過車主同意就跳了入別人的車,
車主禮貌地說:不順路,
彬彬好老尷的下車,之後這位車主就跟朋友講,
車主的朋友圈就這樣唱彬彬, 傳到來我這裹
他們成班人都覺得彬彬份人真很混帳 ,那麼厚面皮,不止這樣 ...
混醬都要找隻優質的醬料,介紹返, 我就用這一個文記麻辣混醬,
它是頂級醃料,用來製作雞煲、打邊爐湯底、
撈炒粉麵、蒸排骨、蒸魚、炆各種肉類、炒蜆蟹海鮮等,任君配搭。
雲吞麻辣醬撈烏冬, 簡便好味適合大懶蟲
食物配搭創意無窮 , 撈炒煮炸龍飛鳳
不知是否每個姐仔都是這樣, 她有另一位同事, 叫江門米線
剛剛........按入去睇片
覺得當晚布爹利其實當時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流曬口水
介紹返,提起車仔麵又真的會令人垂涎欲滴
義記香辣油咖哩, 水魷、豬皮、豬紅、韭菜、魚蛋,買回去飛水
兩湯羹加落去,撈起撈起,撈到風山水起,
一打開個蓋就聞到好香的咖哩味,多層次的香辣感一試難忘。
用途廣泛,適用於咖哩雞、牛腩、魚蛋,
中菜的咖喱魚頭煲及星洲炒米等等。
義記香辣油咖哩本身不太辣, 不像魚圈生存那麼啃
要被迫品嚐人生的甜酸苦辣,事件經過網民推敲大家的instagram,
........按入去睇片, 怕傷了爆汗的心
自從布爹利向大眾道歉之後,自己炒自己魷魚,
停止所有工作,介紹返, 文記秘製魷魚醬,
它得到「醬料百搭醬、海鮮醬」的美譽,
街坊介紹它可以炒脆肉瓜、炒粉麵、炒蜆蟹、蒸魚雲、
蒸排骨更加一流,文記秘製魷魚醬, 撈落魚蛋蘿蔔豬大腸
個個聞到香味爭住搶,百搭選擇佢至強
其實布爹利和彬彬 ,好難再在這個圈裏面鹹魚翻生
介紹返,鹹魚都可以好好味的, 就好像這個文記秘製鹹魚醬
烹調真正的「魚香」茄子,蒸豬肉、蒸魚、炒椰菜、
通菜都十分惹味,撈飯食最開胃!
文記秘製鹹魚醬,辟腥味道夠鹹香
文記歷史好悠長,老字號未聽過真係烏啄啄,
........按入去睇片
620大姐都話看看大眾對她有什反應先
介紹返,這裏有個大孖秘撈魚蛋醬,
醬味帶咖哩的香、指天椒的辣、蒜頭的惹味,
用途廣泛,撈魚蛋、燒賣、腸粉米粉河粉、撈麵撈飯、撈蔬菜
大孖秘撈魚蛋醬, 指天椒咖哩沙爹惹味共享
輕鬆煮美食廚房歌唱, 咁易整都唔識就撼頭埋牆
........按入去睇片 但她覺得自己還有機會 ,
介紹返 , 其實愈記有自家廠房,生產自家品牌的拉麵烏冬米粉
當中呢度有啲粉麵、烏冬更加平絕港九新界,
........按入去睇片
醬料的甜酸苦辣 ,我們任意可以品嚐 ,亦可隨便配搭
但做人就不可以隨便混醬 , 如果你一時自私貪戀短暫的甜蜜
換來的後果,可能是一世的苦楚
這條影片, 又可跟你們提供買平嘢,食平嘢的選擇
又可以八卦下魚樂無窮,引伸到待人處世
如果覺得我這條影片有趣的話
記得幫我用whatsapp facebook分享給朋友,
留個表情符號以示支持,這條影片十五分鐘之後 ,
就有有獎問答遊戲 , 愈記超市將會送出他們自家廠房的
米線烏冬拉麵米粉各一包,這裏十一種醬料,
隨機送出兩樽, 價值每位接近三百蚊,送出給10位幸運兒
希望大家記得踴躍參加 , 轉頭見 .
1 文記麻辣混醬 (即食撈辣麵醬)
文記醬料有四十多年歷史。全人手香港製造。
文記嘅醬料簡直係家傳滬曉,叻煮餸嘅人一定會聽過呢一個品牌
將芝麻、花生及小蝦米烘香,才磨碎與辣椒同炒,香味豐盈,自成一家。
此醬是頂級醃料,用來製作雞煲、打邊爐湯底、
撈炒粉麵、蒸排骨、蒸魚、炆各種肉類、炒蜆蟹海鮮等,任君配搭。
工作忙起上來偶爾都是煮個方便麵又一餐,現在學懂了撈烏冬,5分鐘搞掂,
可以取代方便麵了。有時間的話煎個豬扒、雞扒,或者好像我一樣煮個溫泉蛋,
仲好食過出面呀 ,但係成本慳好多,如果而家唔係咁方便出街食飯
最好就一次過買曬呢啲醬返屋企,一路食住烏冬,一邊同你哋八卦下娛樂混帳
撈烏冬醬汁:
醬油 2小匙
蠔油 1小匙
麻油 1.5小匙
白醋 1小匙
糖 1.5小匙
蒜蓉 少少
麻辣混醬
2 大孖沙嗲醬
3. 文記秘製魷魚醬
文記招牌秘製魷魚醬 (不含魷魚)
配水魷魚、豬皮、蘿蔔、魚蛋、牛柏葉、各類冰鮮海鮮等。用水滾熟食物再晾乾水分後,用魷魚醬撈一撈隨即可吃! 為何叫做魷魚醬?因為這醬料的最原始配搭就是水魷魚,後來也用來撈螺肉。之後又有了「醬料百搭醬、海鮮醬」的美名,因為不少街坊鄰里向我們分享了各式各樣的烹調妙法——炒脆肉瓜、炒粉麵、炒蜆蟹、蒸魚雲、蒸排骨——是可用來炆煮各項肉類的辣醬。小故事分享:這醬汁是文記醬料的靈魂!從前我們是做車仔麵小販檔的,很多客人都喜歡以這辣汁配搭各類粉麵米!現在不少麵店、小食店都掛名為「文記車仔麵」/「文記小食」,因為文記就是好味的招牌。文記老闆文健佳為人勇敢,當年為保家庭、飯碗,與同行的小販競爭,最終成功立足於觀塘,所以文記在當年是廣為人知的!
4. 義記香辣油咖哩
今晚9pm?直播 ,娛樂大混醬
?合作邀約請洽
gold7778@gmail.com
https://www.instagram.com/gold7778t/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醬油 名字 由來 在 義美食品- 政府主導的商品改名消費者不甩! 浪費資源成本增加 ... 的推薦與評價
身為食品業者, 不知熱狗之名的由來嗎?? 真是枉為!! 7 年 举报. 黃介佑, profile picture. 黃介佑. 要依當初命名的理由來看 太陽餅、老婆餅、熱狗、醬油當初命名的原因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