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shigaki放膽吃}去年二度挑戰日本柿乾(Hoshigaki),農場下單加上女友Grace和鄰居亞倫分贈,沒細數,但近四十枚跑不掉,心癢癢想追加,但礙於克難場地晾曬道具,最終黯然放棄。今年入手了阿米希人(Amish)製的原木折疊晾衣架,拿來抵著用,希望產量可以再往上提,只是話說回來,這般一年才得一會的珍饈,怕就算搞得像客廳即工廠的規模,也是不夠看的吧!
這會兒秋分一過,柿子季節就在不遠處,彷彿腳尖一墊就可瞧見,玻璃罐子裡封藏的僅剩幾顆柿乾,總算可以開懷大啖。去年除了基本款Hachiya之外,還特別抽空南下到相熟的有機農場買了罕見的Saijo品種(如圖),比起其他柿種,其個頭更為嬌小,身段橢圓修長,掛在樹上像小燈籠似的,挺美,日語Saijo意思是一等一極品,可以想見深受柿控們的青睞,在農場主人娜汀力薦下,買了一批鮮吃兼做柿乾,也不知是不是我期待太過殷切,嚐過之後,真沒有把其他柿子大甩尾的驚豔感,曬成柿乾,也覺得和Hachiya差不多水平的美味。今年就不舟車勞頓的去扛貴貴的Saijo,專攻親民又平價的Hachiya就好。
午后一枚柿乾,配上爐火煮的印度奶茶(用的仍舊是《手作裸食》裡的版本,),是秋日的幸福滋味。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10的網紅紐約沒有斑馬,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00:01:00) 唱歌劇囉~靈魂急轉彎:都沒人發現的大彩蛋、生命的火花、人生目標與生命價值 (00:17:00) Dodo men、近年最喜歡做的事、存在主義危機、為什麼人需要信仰? (00:38:00) 與世隔絕的阿米希人(Amish) 、文化的消逝、動物智商排行榜、謊言與大腦構造 (00:5...
「阿米希人」的推薦目錄:
- 關於阿米希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阿米希人 在 專業媽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阿米希人 在 大紀元時報(香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阿米希人 在 紐約沒有斑馬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阿米希人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阿米希人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阿米希人 在 Re: [請益] 為什麼華人文化保留的沒很完整? - 看板historia 的評價
- 關於阿米希人 在 【Peopo】阿米希人介紹(訪Amish Village)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阿米希人 在 CXCY〈教會史〉1693 阿米什人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阿米希人 在 CXCY〈教会史〉1693 阿米什人 - YouTube 的評價
阿米希人 在 專業媽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午茶時光來了^_^
7sevendays sweetness 上集
看清楚了我不是馬卡龍我是烏比派
來自美國賓州阿米希人的傳統美食
鬆軟綿密的派餅中間夾著滋味濃郁的奶油餡料
介於馬卡龍與夾心蛋糕之間的微妙口感
明明不是派為甚麼叫做派呢?
原文網址:
https://kknews.cc/food/oy6k4v6.html
原來是因為傳說有一次一位Amish女士
想要用剩下的蛋糕糊來做一個大的餅乾,
但是烤出來後看見的人大叫:Whoopie !
為什麼叫Pie呢?
是因為他們以前常用做Pie的模具來烤蛋糕
因此會有這樣的說法⋯
(其實說穿了我真的也還是不懂啊~哈哈)
不過,懂得吃才是非常重要的
因為板娘沉寂蠻長一段時間的
這次改版重新出發我也是滿心期待
好險!!口味依舊!!
手工的用心我依然吃的到~
比起大品牌的甜點廚房我更喜歡個人工作室推出的
可以吃到不一樣的美味。
這次板娘正式開始接單
我真的太有榮幸先來開箱試吃了...
歡迎大家私訊板娘⬇️
✨7sevendays sweetness✨
不論你是公司行號下午茶還是茶會甜點
甚至是家人閒話家常的聚會
都非常適合訂購這樣的小點心
簡單不失精緻的優雅美味
如果有機會希望我也來替大家謀福利
看看有沒有優惠折扣碼??
你們說好不好啊~~~~~3樓的朋友
love!always has supprise for you ❤️
#媽豆愛分享 #烏比派 #邪惡甜點
#我不是馬卡龍
阿米希人 在 大紀元時報(香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焦點速遞】在美國境內,大約有超過20萬的阿米希人,他們世世代代過著遠離現代文明的農業社會生活,在歷次選舉中他們從不投票,但是這一次他們用實際行動支持特朗普| #香港大紀元新唐人聯合新聞頻道
============
香港人一定要贏💪🏻
香港大紀元時報新聞網於7月1日起開始提供會員服務,守護真相,我們絕不放棄!
💎立即登記支持:https://hk.epochtimes.com/subscribe
每月只需2杯☕☕價錢前線記者們就可以堅持下去!
阿米希人 在 紐約沒有斑馬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00:01:00) 唱歌劇囉~靈魂急轉彎:都沒人發現的大彩蛋、生命的火花、人生目標與生命價值
(00:17:00) Dodo men、近年最喜歡做的事、存在主義危機、為什麼人需要信仰?
(00:38:00) 與世隔絕的阿米希人(Amish) 、文化的消逝、動物智商排行榜、謊言與大腦構造
(00:50:00) 美國詐騙傳奇、謊言的根源、中文能力測驗?非二元性別稱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紐約沒有斑馬》是一個無所不聊的Podcast,Chase和Iris以幽默輕鬆的口吻和你聊聊國內外各領域的知識及冷知識。 ”You don’t know what you don’t know.” (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事),歡迎按下收聽鍵,和我們一起以思考為樂。
Chase-教育顧問、哈佛研究生、《Juicy Baskets 就是籃球》主持人
Iris-旅行作家、品牌行銷人、講師、《流浪而後生》作者
IG: http://www.instagram.com/NYZebra
各大平台收聽/收看: http://www.linktr.ee/NYZebra
Email: thenyzebra@gmail.com
*小額贊助我們,請我們喝咖啡!: https://pay.firstory.me/user/nyzebra
阿米希人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阿米希(Amish)是基督教的一個分支,嚴格遵從教義。生活模式極為簡樸,不用電,不拍照,不通婚,只穿素色衣物,出入用馬車。今時今日,在賓夕凡尼亞州的蘭開斯特 ,依然可以找到阿米希人的蹤影。
《果籽》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阿米希人 在 果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遊客來到賓夕凡尼亞州Lancaster,除了解阿米希人的文化外,一些是專程來買PA Dutch(德裔賓夕法尼亞人)的手工藝品,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這裏的被「Quilt」。
《果籽》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阿米希人 在 【Peopo】阿米希人介紹(訪Amish Village)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Peopo】 阿米希人 介紹(訪Amish Village). 9.7K views · 7 years ago ...more. Try YouTube Kids. An app made just for kids. ... <看更多>
阿米希人 在 CXCY〈教會史〉1693 阿米什人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在美國有這樣一群人,穿著19世紀的服裝,拒絕汽車以及電力等現代設施,過著簡樸的生活而聞名。這一群人叫做 阿米 什人(Amish),究竟 阿米 什人是怎麼樣 ... ... <看更多>
阿米希人 在 Re: [請益] 為什麼華人文化保留的沒很完整? - 看板historia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nerevian (尋道花果山)》之銘言:
: 一般現代化程度越高的地方 原汁原味的傳統文化越弱勢
小弟我是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中國的漢文化問題。
但是我覺得有一個很有趣的案例給大家分享一下。呼應這位朋友的論點:
"現代化程度越高 傳統文化越弱勢"
這個案例有點極端,那就是美國的阿米許人(Amish)
眾所皆知,美國是一個多元民族的移民國家。其實各個民族移入美國時。
第一代通常都是保有做多原本族群的文化特色。
但是通常第二代第三代以後其傳統族群文化越來越淡。
最明顯的是語言,通常第一代會說其母語,例如中文。
第二代往往只會一點點,例如在美國一般來說第二代華人通常只會聽加上說一點點。
第三代往往就失去母語以及大多數的習慣文化融入主流美國人。
但是在美國有一個族群非常奇特,來美國已經二百多年。但是不但沒有失去母語。
甚至在文化習慣上也和主流美國人極端不一樣,那就是阿米許人。
甚至在文化上,在瑞士原鄉都很難找到這麼接近17世紀瑞士德語區的族群。
先介紹一下什麼是阿米許人。
阿米許人(Amish)起源於今天瑞士北部德語區,以及德國南部的阿爾卑斯山區。
他們出現在17世紀的瑞士,當時瑞士地區出現宗教改革的浪潮。
當時有一群人,信奉門諾派的分支,慢慢形成一股相對保守的門諾派系。
(小弟不是基督徒,對教義了解不多,如果有版友對於門諾派有了解請補充指正)
在18世紀,由於當時日耳曼地區的窮困和宗教壓迫。大量的日耳曼人移居美國。
並且這批移民集中在美國東北部的賓夕法尼亞殖民地。
這些移民主要的母語是德語,結果被當地的英語系移民稱為賓夕法尼亞荷蘭人
但是其實這些人不是荷蘭人(Dutch),而是德意志人(Deutsche)。
但是母語又不是今天的標準德語,而是偏向瑞士山區的德語方言。
而阿米許人也是這一波南德/瑞士-德語移民潮的成員之一。
但是,今天絕決絕大部分的賓夕法尼亞德意志人已經融入美國主流社會。
不會說德語。也沒有保留太多原鄉的文化,但是阿米許人是例外中的例外。
阿米許人今天在美國,普遍都會說至少兩種語言--->賓夕法尼亞德語方言和英語。
甚至在教會的儀式上會使用標準德語。
遽聞有些阿米許人,小孩會送到自己辦的阿米許小學讀書,課堂教授標準德語。
所以甚至有一部分還會說標準德語變成保有三種語言的傳統。
而阿米許人最特殊在於,堅持過18/19世紀工業革命前的生活方式。
例如不使用電力,汽車等現代化生活方式。
自己製作家具 衣服,通常不與外界通婚。並且使用18/19技術的農耕技術從事農業。
並且不參與美國主流的社會,通常只群居在自己的阿米許村落內。
不投票 不接受徵兵 不和政府打交道。認為阿米許教徒群體比個人還要重要。
拒絕接受美國初中以上的教育。
並且到今天還維持早婚多產的傳統。
通常不到20歲結婚,平均一個阿米許家庭有七個以上的小孩。
所以我常常在想一個問題,為何阿米許人和其他群體這麼不一樣。
移居美國超過兩百年,卻是極端少數還保有這麼多該族群傳統文化的群體。
我覺得有以下幾個特色,或許可以解釋阿米許人的狀況。
也或許可以解釋為何其他群體,例如華人社會,沒有保留這麼多傳統文化:
1. 保守。拒絕改變。
阿米許人甚至不使用電力,不使用汽車,並且在土地許可的狀況下,會堅持
以未經機械化的農業為職業
2. 相對封閉,並且拒絕當代社會對於個人成功的價值。
例如當代社會認為一個人要讀書,考試考高分,念好的大學。找一個好工作。
等等諸如此類現代社會上的價值。
而我個人是覺得華人其實普遍的信仰就是"無抵抗的接受社會的主流成功價值"。
還在台港澳,就是我們現在的狀況。
如果移民美國,那就會改名使用英文名,甚至還會改姓,
把姓氏的拼音法弄個跟英文很像。然後會希望子女用最快速度滿足美國社會的成功。
(例如把林從Lin改成Lynn,駱從Lo改成Locke)
有個笑話,對於美國華人家庭來說 小孩只有四種:
醫生/博士(doctor),工程師,律師,魯蛇失敗者/家族之恥。
(大家可以參考虎媽的戰歌這本書。)
我覺得華人非常的可望取得主流社會的個人成功價值以及社會認同
舉例來說,在明清兩朝就是努力考科舉。希望有朝一日能當人上人。
不管是當士大夫,還是賺錢買地當地主。
今天沒有科舉了。但是還是要符合現代社會的價值當人上人。
今天大家還是三更燈火五更雞。考大學或是考國考(不就是當代科舉嗎?)
然後就是賺更多錢,買更多的房地產當地主鄉紳。或是買更多股票,
如果被日本殖民,那就是要趕快變成日本人有日本的文化來符合社會期待。
如果移居泰國往往會改泰國姓名。
移居美國就趕快取個英文名子方便同事老闆打招呼,害怕有天會被炒掉。
簡而言之,要保持自己傳統文化,往往要有部分程度的拒絕現代社會的價值。
因為現實就是很多現代社會價值和傳統文化是格格不入的。
舉例來說,現代社會的個人成功,阿米許人就拒絕。
認為不應該追求個人成功,每個人讀到初中畢業就好。就在家從事手工業和農業。
人生已為社區服務,為教會服務,早早生小孩替教會和社區繁衍生息就好。
3. 有強烈的信仰,作為以上兩點的後盾。
因為在21世紀要做到保守自己的傳統,拒絕現代社會的價值。是很困難的。
往往是要靠宗教信仰/教義才能夠做到以上兩點。
例如阿米許人的保守門諾派信仰。
或是在美國的錫克教徒。無視美國主流的服裝文化繼續堅持男性包頭巾。
大家能夠想像一個華人堅持穿中式服裝嗎?不管是在現在的台灣社會或是美國。
大家會說這需要很大的恥力才能做到。但是其實我覺得不是需要恥力,而是信仰。
我個人也不是認為一定要保留自己傳統文化。
只是我因為來到美國後很震撼。因為美國很有趣,真的是民族和文化的大拼盤。
真的會看到有些人無視於社會大眾的眼光,堅持自己的傳統方式。
例如銀行裡會看到櫃員堅持戴錫克頭巾加大鬍子。
捷運裡有人大刺刺地穿阿富汗長袍搭捷運。
校園裡的印度女孩子真的穿印度長袍在學校裡晃(雖然真的很少但我還真的看到過)
我還見過阿米許人在景區裡郊遊。
因為我當時還不知道阿米許人的傳統服裝是那樣
我一直盯他們在想是不是修道院出來的。
但是我後來越來越了解這些不同的團體。讓我更發好奇的想要了解保存傳統是什麼,
以及保存傳統的優點和代價是什麼。
阿米許人的一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BSuH_K5_KY
德國之音的新聞紀錄片,談中南美洲的門諾派(類似阿米許人)
我猜今天德國人/瑞士人看到這群"同胞"大概也會嚇很大一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t_XU4W4DBA
夫英雄者
胸懷大志
腹有良策
有包藏宇宙之心, 吞吐天地之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5.37.106.33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istoria/M.1608349226.A.0F9.html
1.接受西方文化的價值。因為在西方國家中,醫師 律師 是高社會地位職業。
2.薪資收入。因為西方體系下,醫師收入非常高。
所以在台港澳日本韓國等地方醫師地位也高。
但是在中國大陸,尤其長期以來醫師收入受限於體制,導致薪資很低
(因為嚴格來說 中國大陸一直到最近還是普遍的公醫制度
醫師絕大多數都是替政府的人民醫院/解放軍醫院/武警醫院工作
算是編制內的"廣義公務員",領的是政府編制的公務員低薪。
導致在中國大陸醫師地位至少在幾年前普遍是不高的。
過去三年我比較沒有跟對岸的醫師接觸就不知道了。
應該要這樣說,在18~19世紀大量德國/德語移民湧入美洲大陸。
所以今天德國後裔在美國是第二大群體。在中南美洲也有大量德國後裔。
尤其是阿根廷。
但是,真的有至今日常使用德語以及維持老家傳統文化
而沒有融入當地的英語/西班牙語社會,似乎普遍為門諾教派的成員。
例如川普是德國後裔,但是似乎已經不會說德語了(沒有在公開場合說過)
所以我覺得可以看到保守宗教信仰對於文化保存的影響。
下面的留言很有趣,就有一位留言者說
自己以前是阿米許人,所以都聽得懂。關鍵是"以前是"。
其實就算是宗教傳統,也越來越多人放棄阿米許人的傳統生活融入主流社會。
所以也會上來看youtube。
所以我猜未來也會有越來越多阿米許人/門諾派信徒改用機械/電力甚至網路巴。
※ 編輯: reinherd (45.37.106.33 美國), 12/20/2020 00:24:4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