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至今,全球遍地開花,且變異株持續發展,只要稍不留意,便會讓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用「星星之火足以燎原」來比喻眼前現況,一點也不為過。而提升篩檢率,以掌握疫源與黑數,以利全面防堵,是各界防疫之共識。除可至醫院進行檢驗外,目前亦有居家快篩之選項,雖試劑仍存在誤判機率,但準確度仍有一定水平,自行居家檢驗可減少群聚風險,還可發揮降低醫療機構能量負載之作用,不失為當前自行初步篩檢的良好方案
目前新冠病毒的檢驗方法有三種,分別是抗原檢測、抗體檢測及PCR核酸檢測。全球實驗室診斷主要以PCR核酸檢測為主,以下即提供各檢驗資訊
➤抗原檢測(居家快篩)
目前各大篩檢站所使用的即為抗原快篩,能在10-20分鐘內,是從呼吸道中採集檢體,檢驗是否含有病毒的抗原
◉優點:檢驗時間短,可快速獲得結果
◉缺點:準確率較PCR檢測低,未發病者可能不容易被發現,可能出現偽陽性、偽陰性等情況
➤抗體檢測(快篩試劑)
透過血液偵測血清內的抗體,檢測時間比較短,適用於感染14天以上者,可判斷是否曾經感染過,但潛伏期、感染前期測不到,無法即時做感染管制,且無法判斷是曾經感染還是正在感染,適合用於事後疫調,以釐清感染範圍,或判定感染者是否具抵抗力等用途。主要以檢疫場所施行為主
◉優點:藉以找出曾感染或接受疫苗注射者,以推測體內是否具有抗體
◉缺點:需在感染後期才能驗出,也可能會有偽陰性情況產生
➤PCR核酸檢測(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簡稱 RT-PCR)
為當前全球作為診斷染疫與否的檢測標準,可檢測出檢體中是否含有新冠病毒的遺傳物質
◉優點:準確度高,病毒量低也可檢驗出
◉缺點:耗時、成本高,且需要在生物安全第二級以上的實驗室,並透過專業設備及人員執行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宣布採用抗原快篩試劑,民眾能自行購買後居家自行檢測。目前核准的抗原快篩試劑廠牌其準確度高達80%~95%。雖然準確度較PCR略低,但以基礎防疫檢測已足夠,一旦出現陽性經通報,醫院將進行更精密專業的檢測與處理。而抗原快篩原理是以單株抗體偵測病毒蛋白,僅需15-20分鐘即可快速偵測病毒
根據桃園市小兒科家醫科診所李柏鋒醫師指出,若無症狀且未踏足高風險區域者,不需立刻進行快篩。但若出現症狀且有相關接觸史,就有進行檢測之必要;若無接觸史卻出現症狀,則可先考慮使用居家快篩,或是預約前往診所進行自費快篩。以下即彙整出「居家快篩5要點」,積極防疫不心急,共同守護顧家園!
❶落實前置作業
測試前務必洗淨雙手,再用酒精消毒,將檢測套組所有內容分別攤開在桌上。並確實檢查試劑的有效期限。事先備妥計時器,以掌握在最佳時間進行檢測結果判讀,需超過15分鐘但短於30分鐘內為準,過猶不及皆視為無效
❷詳細閱讀說明
使用居家快篩試劑前,務必詳閱使用說明書,並依步驟說明正確進行採檢及操作,以利提升檢測準確度。若有不了解,也可配合官方教學影片進行操作
❸採陰持續戒備
採檢後若依照說明書示例,判斷採檢結果是「陰性」,試劑會顯示1條線,僅代表採檢當下收集的檢體沒有偵測到病毒,但不能代表完全安全無虞。務必將用過的家用快篩試劑及試劑棒用塑膠袋密封好,以一般垃圾處理
❹採陽主動呈報
若採檢結果為「陽性」,試劑會顯示2條線,即表示可能染疫或出現誤判,當下不需驚慌,冷靜觀察身體情況,並將快篩試劑及試劑棒用塑膠袋密封好,主動連繫當地衛生局或撥打1922防疫專線,依照指示進行後續安排
❺檢後謹慎行事
快篩結果呈陰性者
應持續遵循疾病管制署防疫規範,做好個人防護,維持謹慎健康管理及體況觀察
快篩結果呈陽性者
主動聯繫當地衛生局或撥打1922防疫專線,聽從專業人員指示,若前往採檢院所,務必戴好口罩,切勿搭乘大眾運輸,並將使用過的居家快篩試劑及試劑棒用塑膠袋密封包好,交付給採檢院所人員,依防疫人員指示進行後續事宜
#快篩哪裡買
為響應防疫政策,提供民眾便利居家自行檢測,四大超商、藥妝店及電信通路,陸續開始販售「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在家即能自行檢測,可減少外出染疫之風險
▶️7-11(福爾威創、羅氏)
現場購買
▶️全家(福爾威創、羅氏)
到店使用FamiPort事務機台預購並結帳,預購後最快可隔日到店領取,以上2款皆限量販售,售完為止
▶️萊爾富(福爾威創)
現場購買,每店限量100盒
▶️OK MART(羅氏)
門市OK Line群組預購,預計7/9開始領取
▶️康是美(福爾威創、羅氏)
已開始販售
▶️屈臣氏(福爾威創、羅氏)
已開始販售
▶️POYA寶雅(福爾威創)
已開始販售,全台限定33家門市,每人限購一盒,每間門市限量30盒,並可搭配POYA Pay所有優惠使用
▶️全聯福利中心(福爾威創、羅氏)
已開始販售,台北市共109家有藥商許可執照門市
▶️遠傳電信(福爾威創)
已開始販售,全台超過600家擁有藥商許可執照的遠傳門市直接購買
#快篩停看聽
⚠️若已明顯出現COVID-19相關症狀,就不宜再使用COVID-19家用快篩試劑,此時應儘速聯繫相關防疫單位,佩戴醫用口罩並前往指定醫療院所就醫,切勿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前往
⚠️居家快篩試劑屬於醫療器材,需在合法藥局、藥妝店、醫材行或指定通路購買。食藥署規定,居家快篩試劑並未准許於網路上販售,不管是正品或仿冒品,依法可開罰3萬元以上,100萬元以下之罰鍰
⚠️快篩高誤判機率者有二,1是無症狀感染者,其敏感度只有40~60%;2是Ct值太高也不易快篩出來,每家廠商的快篩數據不同,大部分是「Ct值大於30」不利使用抗原快篩
Ct值英文全名為「cycle threshold(CT)value」,中文又可稱為「循環數閥值」,這是新冠肺炎病毒基因在實驗室中,透過病毒核酸檢測(PCR)之後所測出來的數值。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指出,新冠病毒非常微小,僅約流感病毒的10分之1,想要監測病毒RNA的濃度,就必須透過PCR多次複製特定基因,放大觀測。每將病毒放大1次就是1單位的Ct值,也就是2的次方倍(以Ct值18為例,就是指2的18次方)。如果確診者體內病毒RNA濃度很高,進行PCR檢測時,只要複製幾次就能觀測到病毒,此時Ct值數值相對較低,顯示傳染力較高。相較之下,許多確診者感染時間較久,體內病毒濃度相當低,在做PCR檢測時,就必須重複複製好多次,才能觀測到病毒RNA濃度,這個時候Ct值數值就較高了,卻也代表傳染力低。一般來說,確診者出現症狀時,Ct值低於28,顯示剛被傳染,體內病毒濃度較高。在染疫14至20天後,Ct值逐漸變高,如果到了30以上,傳染力相當低。指揮中心指出,凡Ct值大於34,就符合解除隔離的規範,可讓患者盡快出院
#凱鈞話重點
#居家快篩5要點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隔 代 遺傳 機率」的推薦目錄:
- 關於隔 代 遺傳 機率 在 林凱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隔 代 遺傳 機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隔 代 遺傳 機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隔 代 遺傳 機率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隔 代 遺傳 機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隔 代 遺傳 機率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隔 代 遺傳 機率 在 #隔代遺傳的機率是很高的 - Esplora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隔 代 遺傳 機率 在 雙胞胎基因隔代遺傳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隔 代 遺傳 機率 在 雙胞胎基因隔代遺傳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 ... 的評價
- 關於隔 代 遺傳 機率 在 [問卦] 血型會隔代遺傳嗎?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 關於隔 代 遺傳 機率 在 隔代遺傳機率的原因和症狀,PTT和台灣e院的回答 的評價
- 關於隔 代 遺傳 機率 在 寶寶像爸?像媽? 基因大揭密 - YouTube 的評價
隔 代 遺傳 機率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晚安~除了培你聊電影,最近迷上一本書,今天來聊聊書吧~充實一下!這本「#破解好萊塢的科幻想像」,跟電影也很有關!滿滿有趣電影知識,一看一發不可收拾啊!迫不及待想跟你們分享😉文長但看一下嘛
=========我是分隔線=========
天啊這種事真的會發生嗎?看電影時,可能很常有人跟我一樣,會有這樣的疑問,作為觀眾,看到彗星撞地球或世界末日,感動落淚之餘總會忍不住思考,這是有可能的嗎?或是大白鯊這些巨獸追著人跑,指縫中觀賞的同時,總會覺得特效好真啊!搭上近期電影哥吉拉大戰金剛,巨獸大戰看的熱血沸騰,但現實中怎麼可能?還有班傑明的奇幻旅程中布萊德彼特越活越年輕,跳脫他和凱特布蘭琪的浪漫故事,用科學角度看,這說得通嗎?這正是破解好萊塢的科幻想像這本書裡,要解答的問題。
剛開始接觸本書,還以為又是什麼純屬作者推論,不過越翻還真讓人驚奇,憑藉作者自然物理的專業知識和淵博見識,尋求許多科學家專家見解,有憑有據,讓內容更具說服力!尤其序中,作者開誠佈公寫下書是為了「可以在下列框框中打勾的人」而寫的:分別是「我總有一天會死」、「我喜歡看電影」,那說的不正是我嗎?!立刻用最快速度往下看!
書中內容分11章節:第一章就是探討病毒肆虐,可謂是相當符合現下新冠疫情尚未退去之時,人們到底有沒有解方?或許可以從電影全境擴散中獲得解方,同時也針對不孕症、智慧型機器人、氣候變遷……,最後都可能導致人類滅亡,集結我們常看到電影當中的題材來探討,當中最喜歡的章節肯定是「掠食性動物攻擊」和「植物殺手」,以及「夜夜不成眠」,原因除了因為個人喜好此類電影,同時也因為常有睡不好的問題,那真的會令人發瘋!
然而為何睡不好,原因可能有百百種,但可能很少有人探討睡眠的演化,研究人員透過觀察各種動物,了解睡眠狀態下會呈現的大腦反應,以及不睡覺,對我們造成的傷害,除了身體出毛病,還可能致死,可能很難想像,有人會突然睡著,罹患猝睡症,也會有人是不眠症,因為基因玩全無法入睡,光用想的就覺得痛苦!最後當然也提供了一些比較科學,幫助睡眠的方式,最後的結論停在很有趣的地方,那就是千萬不要看恐怖電影半夜鬼上床!
至於掠食性動物的章節,則以大白鯊舉例,先探討掠食性動物起源,原來是源自5億4千萬年前的奇蝦,然而人類經過不斷演化,最終還是活下來,其實是因為害怕,害怕讓大腦演化,出現不少自衛機制,這樣的特性也被保留遺傳至下一代,然而大白鯊實際上有多大,一般人可能沒什麼概念,書中提到大白鯊一輩子能長4萬顆牙齒,然而牠卻不是最可怕,也不是體型最巨大的掠食者,在這之上還有虎鯨,甚至在比對過咬力商數後,黑食人魚還勝過巨齒鯊,也還好章節最後提供可行的保命方法,如果真的遇到,至少知道可以怎麼正確逃生(雖然機率應該很小。
除了不少科普知識,更有趣的點,在於書中會利用插圖,附上許多兩位作者間的玩笑話,在沉浸科學知識的同時,會讓你會心一笑,每個章節最後再舉例幾部類似題材電影,當看到自己很喜歡的電影時,頓時共鳴油然而生,拍案叫絕!一直以來我都有看完電影上網查背景資料的習慣,但若有人把事件成因、運作原理、解方、未來發展等都整理成文字,只要翻翻書,何樂而不為?看電影從來就不只是娛樂而已,透過書比你預先想知道的還多更多。
隔 代 遺傳 機率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Part4 #肺腺癌成因及術後恢復
「真的不知道,很多都原因不明。」
昨天回診時我忍不住問了醫師到底為什麼會得肺腺癌?他這樣回答。
當時我跟醫師講到這幾天半夜都會醒來,感覺好像是吸不到氣、潛意識想要用力吸一口氣,然後就因為肋間微痛醒了。
才術後一週,深呼吸時肋間會微痛是正常的。肺部手術後肺功能一定會下降(腹腔手術有時更嚴重),所以一定要靠運動訓練。
「妳有每天走路嗎?走多少?」
「我每天都有走一萬多步,大概六公里。」
「那還不錯。妳是一次走完嗎?」
「大多是這樣⋯⋯」
「不要一次走完、要分次。你想想,你一次走完一萬步、其他時間在幹嘛?是不是大多數都坐著?那還是短淺呼吸。而且一次走六公里,其中可能有一半時間是缺氧的。總之就是要多動。」
醫師指著我出院時的X光片:
「妳看,妳是開左肺、術後微微積水是正常的,但妳連右肺也有一點點,這代表妳其實在術前應該就很少運動,對不對?」
(昨天回診時的片子就好多了!殘存的一點點積水幾乎都沒了~)
我很慚愧的說是⋯這一兩年真的較少運動,因為忙碌讓體力不好,真的術前爬爬樓梯就會喘。
「那個喘不會是這個造成的(指肺部病灶),因為你這太早、不會有症狀,所以就是運動不夠。我有很多病人,術後隔天就拔管出院,呼吸也不覺得特別痛,那一看就是平常都有在運動的。還有個病人術後一個月就可以回去跑馬拉松,那都是平常運動量很大的。」
(Ps. 這裏插播一下:如果近期內有要做肺部手術,我建議可以先開始運動,對術後恢復會更好!)
#運動量這麼大怎麼還會得肺腺癌?
「不是有運動就不會得肺腺癌!很多其實都是原因不明,尤其是像你這樣的不抽煙女性。可能空汙有些影響,但大家都吸一樣的空氣,為什麼不抽煙女性得到肺腺癌的機率會比男性高呢?所以現在研究可能跟基因有關。這基因指的不是家族遺傳基因(那當然是高危險族群),指的是我們女性肺部的組成結構,似乎特別容易受到肺腺癌的破壞。」
「基本上能在初期發現的女性都跟你一樣,是做了LDCT發現並及早處理的。像妳這樣的 #0期原位癌,在病理上 #切掉病灶就算治癒不需要化療,所以 #判定上不認為是癌症、不算癌症病人,也沒有重大傷病卡。接下來就是好好運動、練習深呼吸,這最重要。」
「 #多運動本來就是好事 #對每個人都好。」
這是醫師給我的最後醫囑。
⚠️然後在這裡我要做個澄清:
我說打噴嚏胸背像被卡車輾過😂
真的只有剛手術完時跟隔天⋯
而且是用比較詼諧的誇飾法形容
(想讓大家輕鬆一點:彤雯姐還會講笑話欸!應該不用太擔心她!)
我術後隔天就能下床日行萬步了
你們說如果真的無時無刻都痛死能走嗎?
但是媒體報導時都抓那句當標題😂
掐頭去尾讓沒看我原始文章的人
以為這個手術會痛到像被卡車輾過
這害我被我醫師唸了😢:
「這幾天病人都很緊張的問:是不是會痛到像被卡車輾過。😠」
冤枉啊大人😩我是寫給我粉絲看的!
媒體拿去用失去原意造成醫師們的困擾我真的很拍謝🙏🏻~
手術醒來哪有不痛的?而且可以打止痛
痛一下換一條命不是很划算嗎?🙄
只要努力走路運動,減少痰的堆積,就會恢復得很快!(我都覺得我很認真了,但醫師說我還可以運動更多一點、會恢復得更好!)
這裏我要跟我的醫師 :
#台北榮總胸腔外科 #許瀚水教授 對不起🧎♂️(我跪)
真的不痛啦😖醫師不要生我氣😖
話說他實在是位很棒的醫師⋯大家知道我年輕時跑醫藥,到現在二十多年結識的醫師起碼幾百位。很多「名醫」技術很好,但不見得會留給病患很多時間。
#許瀚水教授是真的視病猶親
每一位病患他都一視同仁,詳細解說。昨天他的下午診看到六點多,還是非常有耐性的一句句解釋給病人聽,很多話即便說過很多次,他還是會再三叮囑。我在外面等了兩個半小時吧,真的看到每一位病人他都一樣。
這是非常讓人感動的。
對醫師來說也許是再平常不過的一台刀,但對病人來說,誰會不緊張?能詳細解說、撫慰病人及家屬,許教授真的做到讓人安心。所以我也立刻推薦我的好姐妹掛他的診,下週就要去追蹤她健檢出來的肺部異常現象。
㊗️福大家都平安健康
#早點發現早點治療是最重要的事
Ps. 影片是術前醫院發的 #呼吸訓練器,可以看到我只能吸到第二顆球上來一下下就沒氣了😂。跟我一起接受課程的男性,每個都可以吸到三顆球上來。當然男女本來就有差,但我真的需要漸進式運動,讓自己的肺擴張愈來愈好❤️
(ps. 這東西我的醫師叫我們術後不要馬上用,以走路跟深呼吸練習代替,以免傷口還沒完全復原時因為用力不當反而有反效果。所以這是我術前在練習時錄的,大家不要誤會喔!)
隔 代 遺傳 機率 在 雙胞胎基因隔代遺傳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不过隔了好多代了。 网友connyzhou:. 这只是说有双胞胎史的机率大一点,不是说一定是家族有双胞胎史的才会怀的而且 . ... <看更多>
隔 代 遺傳 機率 在 雙胞胎基因隔代遺傳2023-精選在臉書/Facebook/Dcard上的 ... 的推薦與評價
不过隔了好多代了。 网友connyzhou:. 这只是说有双胞胎史的机率大一点,不是说一定是家族有双胞胎史的才会怀的而且 . ... <看更多>
隔 代 遺傳 機率 在 #隔代遺傳的機率是很高的 - Esplora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有了孩子之後,親朋好友一定會邊看著孩子可愛的臉龐,邊猜測她長的像誰。 A親友:「眼睛好大!這像到媽媽啦~」. B親友:「手指好修長,這肯定是像爸爸~」.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