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職軍師
「我現在的案子還沒結束提離職是不是不大好?」
「部門只剩下我一個,要是離開主管會超慘,怎麼辦?」
「老闆加我薪耶!但我還是想走,要怎麼說?」
「他們說兩個月後才能離開,新公司要我一個月後報到?」
「主管都不跟我談,怎麼離職啊???」
「老闆對我超好,實在不知道該怎麼開口.....」
你也有過這樣的困擾嗎?我曾協助無數人提離職,最近剛好又幫一個朋友準備離職,就將這篇老文章拿出來重PO一下,希望對各位有幫助。
------------------------------------------------------
俗話說:『在一起需要兩個人都同意,分手卻只要一個人決定』
要想什麼理由?要先跟誰說?要口頭還是要書面?要鋪成還是直接?有時做足了準備卻還是有可能不盡完善。此篇,我們來談談離職應有的知識與態度。
如何在制度下兼顧情面又有道理的令人無法說不的三大重點:合法、合理、合情
#合法 #你一定要知道的權益
勞動基準法第16條第1項規定其離職預告期間為:
一、繼續工作3個月以上1年未滿者,於10日前預告之。
二、繼續工作1年以上3年未滿者,於20日前預告之。
三、繼續工作3年以上者,於30日前預告之。
所以,最長就是一個月。若公司硬要留你,是不合乎法律規定的喔!同理,公司要資遣也要按照這個規定,預告日期期間都還是要算薪水的。怎麼樣算你提出離職的第一天?法條上沒有仔細說怎麼樣才算,有人說口頭就算,也有人說一定要有書面,最保險的作法就是一定要有『證據』,避免對方不認帳及保護自己,但盡量不要用訊息、通訊軟體,一定要用公司E-mail 或 紙本書面。大公司有HR部門一定要填寫離職單。遇過比較複雜的狀況是,員工跟主管提了離職主管也答應了,HR一週後才收到離職單,HR凹員工說從收到離職單的那一天才開始算,因為沒有任何證據顯示他是一週前就提離職。原則上員工提出的第一天就算,若當時有E-mail就是最基本的證據,可家有家規,不想落人口舌還是多瞭解一下公司規定是什麼。但一定要記住 勞基法 > 公司規定。
#合理 #人人都該知道的職場倫理
人的問題總是比較複雜,因此流程就非常的重要,首先一個要離職的人最忌諱先跟身邊的同事預告,既影響工作氛圍與又可能打擊士氣。所以你若有離職念頭,找個資深的前輩討論不為過,但就僅止於此就好。
一旦下了決定,第一個最先告知的一定是上司,提完離職後保持低調,讓上司/老闆 決定何時宣布,自己可以針對工作上直接相關,有交接需要的同事做準備。這麼做才不會影響組織運作,避免影響同事及相關人士的工作情緒。交接時要注意好上下左右相對應的人,該要交接交代的事項要列得清楚,若有很多細節無法一一寫下,也一定將可以詢問的人或查詢的資源做好。不然離職後還要一直分神處理前公司的事情,對老東家新東家及自己都很不好。
從提離職的第一天到離職當天就算都交接完了,還是要主動協助同事或主管,做好一個完美的轉身下台,來日就還能夠再續前緣。我就有碰過人選都離職兩年了,前主管換到業界很棒的公司,跑來邀請他加入團隊的美事,其中的關鍵是他離職時負責任到最後一刻的表現。
#合情 #怎麼說比說什麼還重要
俗話說「先談心情再談事情」。通常一個人決心要離職,不是遇到的問題無法解決/忍受,就是有更符合身涯規劃的機會,你真實的理由是什麼?
離職「ㄧ定不舒服」,所以你做好準備了嗎?還是只是想要調薪升遷談條件?我建議「不要用離職來談條件」,這只會讓彼此有心結以及未來對忠誠度的質疑,所以請確定自己已經 #決心要離職。
而離職這種事情沒有對錯,只有有沒有「好好說再見」,感覺絕對比流程、法條重要。因此,不論你覺得如何不開心或委曲,維持有禮貌的說再見,都是為自己留名聲留後路。
當你跟老闆/直屬主管 正式提出離職時,對方通常有四種反應:
1. 『好,祝福你!』
不用難過,就開心的加入新東家吧!此時回應「謝謝老闆的照顧,我會在X天內做好交接」。
2. 『你再回去想想』
這叫拖延戰術,建議千萬不要回去想想,而是堅定的再次表達離職決心:「真的很感謝老闆,但我已下了決定,回去多想幾天也只是浪費公司的資源跟時間,為了不影響組織運作,我們還是盡快安排交接,您覺得如何?」
3. 『為什麼想離開?』
多數老闆不是真的要聽離職理由,而是在找留人的方法。畢竟找一個員工要花費的心力與成本可不低,他問你是在確定你真心想走還是有機會留下。此時,立場一定要堅定「老闆,我真的是基於個人的規劃考量,也想得很清楚了,與其花時間探討原因,不如專注將現有的工作做好交接,維持運作的順暢,對公司才是最好的。」
4. 各種慰留說法:
『我正打算年底要調整你升為主管....』
『公司現在正是用人之際,你離開對公司影響很大....』
『都這麼多年了,你的功勞不少,我可以馬上幫你加薪....』
此時一定要重申離職的決心「真的很感謝主管的看重,也請相信這是我深思熟慮後的決定,若我要的是更好的條件,應該直接跟你說,而不是用離職的方式;所以我們更該把重點放在手上的任務該如何做妥善的安排,才不會影響公司的運作。」
你會發現,我沒有教你該怎麼找理由。因為,任何理由都不重要,你的決心才是最重要的。既然理由不重要那未來去哪也不該是離職的重點,所以不要模糊了焦點。
以上我們從 #法 先了解知識層面,再到 #理 的部分 切入職場倫理,最後講 #情 回歸根本就是「堅定原則」。
按重要順序 情>理>法,不論大公司小公司,怎麼離的漂亮真的需要智慧,尤其在這年輕人平均一生可能會換10次以上工作的時代,做好離職準備與心態的調整真的很重要。
#求職輔導班
#離職也需要輔導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6的網紅陳靜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出事要扛、被打活該… 護理師總是弱勢犧牲者! 去年造成15人死亡的護理之家大火,昨天偵查終結,潘姓代理護理長與陳姓護理師因沒有制止護理之家住民自行攜帶「超長波床墊」進入病房,也未依規定按月檢查住房內是否有人使用私人電器,#遭到新北地檢署依業務過失致死罪起訴。 💥💥消息一出,馬上在護理界掀...
離職也需要輔導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出事要扛、被打活該… 護理師總是弱勢犧牲者!
去年造成15人死亡的護理之家大火,昨天偵查終結,潘姓代理護理長與陳姓護理師因沒有制止護理之家住民自行攜帶「超長波床墊」進入病房,也未依規定按月檢查住房內是否有人使用私人電器,#遭到新北地檢署依業務過失致死罪起訴。
💥💥消息一出,馬上在護理界掀起軒然大波,病人與家屬的物品屬於私人財產,請問基層護理人員真的有管理權限可以「強制檢查」並「沒收床墊」嗎?甚至是冒著被罵、被打的暴力風險前去勸阻?#難道違法攜帶私人電器的民眾與醫院負責人都不需要負起一點責任嗎?就這樣讓這兩名無辜的護理師背上15條人命的陰影與責任,成為「業務過失致死」的「加害人」,實在有失公平!
護理師總是弱勢犧牲者!許多機構為了節省經費,#都讓護理人員兼任非自己專業的角色,以這次事件為例,護理人員便還兼任了防火管理權人,一肩扛起安全管理責任、場所管理責任、防火責任,在沒有受到完整專業訓練的情況之下,出事了又都算在掛名的護理人員頭上,這合理嗎?以後誰還敢擔任沙包基層護理人員呢?
不僅身兼數職、業務包山包海,#護理人員照顧病人的專業職責還備受質疑,在許多人眼中,醫師才有專業,護理師只是服務業,只有資格做打針、換藥、換床單等雜七雜八的工作,甚至連「打針太痛」也會被視為不專業的一種表現遭到客訴,非常不合理😡😡
在護理師的業務範圍不明確、專業不被重視的情況之下,護理師的權益被嚴重侵害,醫療暴力事件頻頻發生。即使政府在103年修正《醫療法》,將醫療暴力行為納入刑事處罰範疇,並列為非告訴乃論之罪,但成效仍然有限。106年的醫療暴力通報件數有353件,107年有400件,#平均每天都有一件以上的醫療暴力事件發生,其中有高達60-70%的通報案件沒有移送司法、完全沒有被處理,結果令人心疼。
國際護理協會(ICN)早在2001年就報導指出,護理師是醫療機構中最容易被攻擊的對象,#遭受職場暴力的機會是其他專業的三倍。然而我國卻沒有保護醫護人員的通報系統,只有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TPR),還不須通報「非關病人安全之異常事件」。
我強烈建議醫院要確實落實建立「需特殊關懷名單」,讓系統在具有潛在暴力風險的病人、家屬或訪客掛號時,通知相關人員,並立即採取防範措施,#以起到預警的作用,避免無辜的醫護人員再次陷入醫療暴力之中。
根據某醫學中心急診室針對工作滿三個月以上的護理人員所做的研究報告,有高達94.3%的急診護理人員都有經歷過暴力事件,其中以言語暴力事件最高佔94.3%,威脅行為其次佔65.8%,身體暴力事件則佔32%。
這些護理人員在遭受到暴力事件後,皆感到生氣、委屈及無力等情緒,#繼而產生職業倦怠,相繼離職,造成護理人力短缺的狀況,而這也是護理師執業率僅有60%的原因,我們必須要正視並解決。
📌📌為此我再一次請勞動部輔導各醫療機構成立工會,並偕同衛福部研擬「在民眾教育部分對於預防醫療暴力」的具體可行方案,同時調查台灣病人安全通報系統在落實「警示訊息」的執行成效。
#部長竟然不知道護師節幾號
#質詢
#醫療暴力
#護理師
#護理之家大火
離職也需要輔導 在 陳靜敏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護理師的付出和薪資嚴重不成正比,菜鳥護理師的平均薪資為32,000,元至35,000元,扣掉勞保、健保、醫療互助金等費用後,換算成時薪竟然只剩121元,比時薪150元的工讀生還低!不僅如此,前幾天還有診所用月薪25,000元的「高薪」徵聘全職護理師,請問勞動部和衛福部可有關愛過這群辛勤勞累的護理人員?
根據勞動部提供的資料顯示,護理師在106年的平均月薪為40,707元,10年來成長幅度僅12.6%,相較於醫師薪資漲幅33.4%、社工心理人員31.7%、藥事人員17.3%,護理師的薪資漲幅為醫療相關專業人員中最低,跟國外相比更是差了一大截。在美國,護理師的平均月薪為124,495元到534,539元,澳洲則為108,675元到328,613元,高出我國好幾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去年才表示要開放引入外籍醫療看護人力,在起薪低和環境差的狀況下,我國有什麼競爭力可以挽留這群護理人才?
雖然衛福部健保署在2016年投入了約104億元來提高醫院及診所共145個服務項目的支付點數,並稱此舉能「為醫護人員加薪」,但只要沒有將給付給醫院和醫護人員的經費分開,實質分配的權利還是在醫院與資方手中,就如同健保署在2008年至2014年投入91.6億元來推行「提升住院護理照護品質計畫」,就有不少醫院未將款項用在提升護理人力上,反而濫用於旅遊、餐會等吃喝玩樂項目。
此外,不僅月薪少,護理人員的血汗工作環境更是眾所皆知。護理師愛喝珍奶是因為沒時間吃飯、生病不敢請假是因為怕工作會落在其他同事身上,甚至還要面臨醫療暴力、背負人命關天等壓力。諷刺的是,政府近年不斷提倡長照2.0政策需要護理人力,然而在執業環境不改善、薪資低落的情況下,哪裡還找得到人力去執行呢?
在執業環境如此惡劣的情況下,台灣每年都會流失約2%的護理人力。國健署在調查台灣100家醫院23,123名全職臨床護理人員後發現,有轉業意念的護理人員竟然高達74.66%。勞動部勞安研究所在103年發布的資料也顯示,薪資、晉升、職業壓力是影響國內護理人員離職的最主要三個原因,而領照後不執業的原因則為輪三班、職業壓力大等健康問題,還有專業不受尊重、工作繁重、薪資低、福利制度不佳等因素。
要改善執業環境,調整薪資為必要手段之一,政府應研擬提升護理人員薪資的具體可行方案,並調查護理人員在納入勞基法後,是否有縮減福利措施、降低實質薪資等情形發生,並建議輔導護理人員籌組工會,讓護理人員有與資方抗衡的空間。
最後,護理人員的職場留任的比率為全球最低,僅有7年,原因多為輪三班、無法兼顧家庭,故政府也應提撥補助獎勵,鼓勵機構設置全日托兒方案,各醫療機構也應附設托兒所或與托兒機構簽訂合約,才能改善護理人員執業環境,解決護理人力不足的問題。
離職也需要輔導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獻給家有小孩的父母:這些看不見的能力,比成績更重要!」新書介紹
專訪編輯:何喬
內容簡介:
你,決定好怎麼教養孩子了嗎?
當你具體想像孩子長大後的樣子,就能很容易的找到自己所要的育兒目標!
當孩子長大成人後……
能不能完成他的夢想?做他想做的事?
會在什麼樣的公司任職?組成什麼樣的家庭?
你是不是時時刻刻懷著興奮的心情想像孩子的未來呢?
不管孩子未來選擇哪條路,都希望他能為人正直、內心善良、誠實待人,希望陪他度過人生另一半的,是個溫柔體貼、會照顧他的人……。
看不見的能力,比成績更重要!
本書不是教導你養出一百分的小孩,而是教你如何不讓孩子成為無法適應社會的「魯蛇」。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本書介紹孩子身上常見的36個壞習慣,以及這些習慣對孩子未來造成的影響,接著再告訴你「讓孩子立即戒除」的訣竅,可說是教導孩子不會成為媽寶男、公主病、阿宅、啃老族的36計。例如:
想上廁所卻忍著不說:遇到問題時,習慣以「壓抑」來解決問題、度過難關,但是出社會後遇到困難,光憑忍耐、壓抑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爸媽請這樣做!上廁所雖然是小事一樁,卻不能因為是小事而忽視。你更應該要鼓勵孩子勇敢的對老師說:「我想上廁所」。
不會稱讚自己:總是認為自己不夠好、不敢認同自己優點,看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遠比自己對自我的判斷及看法重要,最後會導致「沒自信」。
爸媽請這樣做!當有人稱讚孩子時,你就在一旁替孩子向對方說聲謝謝,坦然接受對方的讚美!
經常讓爸媽送東西到學校:因為「反正爸媽會送到學校」,而養成孩子不認為「把東西準備好」跟自己有關的無所謂心態,最後導致孩子養成「怪東怪西,千錯萬錯都是別人的錯」的壞習慣。
爸媽請這樣做!當孩子上學忘了帶東西,父母要忍住不要幫他送去學校,讓孩子藉由忘記帶東西的體驗,學會負責。
喜歡逛超市或便利商店的試吃區:一看到試吃區,就會忍不住跑去試吃、一聽到是新商品、限量品就招架不住,長此以往孩子容易養成無法分辨「想要與需要」的花錢習慣。
爸媽請這樣做!告訴孩子,花錢要有計畫,有時候不拿免費的東西,反而才是賺到!
決定孩子未來的人生高度,是習慣與品格!
你認為壓抑自己的夢想,比聽大人的話、努力用功讀書更正確?你是不是在不知不覺中,讓孩子變成「不是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是聽從父母的話,為了別人的理想而努力」的人?別忘了,我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父母和老師對我們的期望,就像無形的遙控器般,讓我們照著他們「想要」的樣子被教養長大,然後照著他們的期望「工作」,把想做的事與喜歡的事拋諸腦後。
若換做以前,大學畢業也許能謀得一份不錯的工作,甚至是主管職,但是現在無論碩士或博士畢業,都不見得能有這樣的機會,未來可能更不適用,因為社會不需要言聽計從的人。雖然「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父母追逐的目標,但是現在社會講求人際關係及做事的態度與能力,而非成績。
所以,身為父母的你,必須知道好成績不代表人緣好、能力好,高學歷不等於高成就、高收入,當大學生、高學歷「滿街跑」,畢業證書成了一張「繳費證明」後,除了在乎孩子的成績,你更應該教育孩子比讀書和成績更重要的事情:養成良好的習慣,斷絕壞習慣。
俗話說,孩子是父母的鏡子,父母在斷絕孩子壞習慣的同時,也要改正自己的壞習慣。從現在開始,改變教養,不管是幾歲的孩子,都來得及!
作者簡介:田嶋英子
• 親職教育專家
• 1961年出生,畢業於廣島大學教育學院。已婚,育有3子,皆進入一流國立大學就讀(東京大學1人,神戶大學2人),親自實踐並驗證心目中理想的教育方式。
• 大學畢業後,至廣島縣內的高中服務,因懷孕生子離職。之後轉任大型補習班,負責模擬考業務並教授古文、國文科,輔導學生進入國立大學或私立名校。
• 2006年對只有考試的教育產生疑惑,於是辭去補習班的工作,開始從事協助為人母者強化教育子女的能耐。
• 2010年展開全國巡迴演講,與民眾深入討論教育議題,2011年擔任株式會社未來創造力的專任訓練師。
• 現為教育問題、家庭問題的專家,從協助解決孩子翹課、學習不佳、不良行為等煩惱,提供兼顧家庭與職場的建議以及如何子女長大成人後重返職場?如何創造生活的意義感?夫婦之間如何溝通等等,從女性所扮演角色的各種需要出發,給予強大的支援。
• 著有《如何讓孩子說出口、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