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 #不宜用運動飲料 補充水分、止瀉藥 #舒腹達成分含鉛⁉💥
最近門診腸胃炎小孩多了起來,然後因為衛教的訊息很多,都要花不少時間解釋,所以就想整理一個腸胃炎的處理原則!和兒童止瀉藥的注意事項給大家💟
溫馨提醒假如小孩發現有血絲黏液便,有可能是細菌性腸胃炎,一定要找醫師診斷吃藥喔🩺
--
🔖 腸胃炎『2大』處理原則
🎯【#矯正脫水】
📌 休息4-6小時不會吐後,適時補充 #低滲透壓口服葡萄糖電解質液,不宜使用運動飲料因 #滲透壓高、#糖量高、#鈉量低 (請參照圖片)
📌 脫水情形嚴重→需要靜脈輸液
🔔 嘴唇口腔乾燥、皮膚沒有彈性、心跳加速
🔔 持續嘔吐、精神活力差
🔔 發燒也會加速體液喪失
🎯 【#儘早進食】 (不會嘔吐後)
📌 避免油炸、辛辣、高纖食物
📌 #母奶則不用更換
📌 嚴重腸胃炎時可考慮暫時使用無乳糖奶粉,症狀解除即換回
🔔 因腸道乳糖酶被破壞
🔔 配方奶粉 #沖泡稀釋,目的就是在 #稀釋乳糖,但如此會減少營養攝取,因此須交給醫師判斷病情👀
--
🔖 兒童常用止瀉藥
🎯 #舒腹達 (Smecta) #含微量鉛
【作用】:保護胃腸黏膜,吸附消化黏液、病菌、毒素,可減少排便量與縮短腹瀉時間
【劑量】:
📌 2歲以上。每日2-3包
📌 會 #干擾其他藥物吸收,需隔2∼3小時
📌 每包與50 ml #水 or 半流質:肉湯、#果汁、菜泥、嬰兒食品混勻後服用
【注意事項】:
📌 從天然黏土取出成分,含極微量鉛。#2歲以上無證據有安全風險,#不會經血液吸收,但應 #避免長期服用!
📌 無『#2歲以下、#孕婦、#授乳婦女』實驗數據,因此仿單建議避免。但至今2歲以下使用無造成鉛中毒案例,因此需醫師處方監督下使用!⏰
🎯 #瀉必寧 (Hidrasec) 抗分泌劑
【作用】:減少小腸水及電解質過度分泌,不影響腸道蠕動
【劑量】:#3個月以上,1天3次,每劑1.5mg/kg,可加入水或食物一起服用👍
【注意事項】:輔助急性腹瀉症狀治療,#不可超過5天
--
🔖 兒童腸胃炎 #不建議使用😈
🎯 易必寧 (Imodium) 止瀉劑
【作用】:降低腸道蠕動
【劑量】:2歲以上。1-2 mg/dose (1天3次)
【注意事項】:
📌 #不建議使用在小兒感染性腸胃炎
📌 可能造成腸阻塞,毒性巨結腸症
📌 不可用於
🔔 細菌性腸炎 (血便發燒)
🔔 抗生素引起的偽膜性腸炎
🔔 急性潰瘍性結腸炎
🎯 次碳酸鉍錠 (Bismuth subsalicylate) 抗分泌劑
【作用】:刺激腸道內水分及電解質的再吸收
【注意事項】:
📌 #不建議治療兒童的急性胃腸炎
📌 水解後的水楊酸,雖可抑制發炎物質前列腺素合成,但可能引起兒童水楊酸中毒
📌 禁止使用於罹患感冒、水痘恢復患者,因可能引起腦部病變(Reye syndrome)
📌 過量使用可能會產生神經毒性
--
👑 結論
其實病毒性腸胃炎,輕微沒有脫水症狀的話可以觀察,不一定需要藥物治療。嚴重的腸胃炎就需要打點滴,幼兒奶粉配方可考慮暫時換成無乳糖配方,母奶不用更換👍
建議休息4-6小時不會吐後就可及早進食,補充流失營養。建議使用低滲透壓口服葡萄糖電解質液矯正脫水,不宜使用運動飲料😱
止瀉藥舒腹達因含微量鉛,『2歲以下、孕婦、授乳婦女』因無實驗數據,建議避免‼ 但至今2歲以下使用無造成鉛中毒案例,因此需醫師處方監督下使用!🧐
--
下期再補充止吐藥的部分💖歡迎大家多多分享🙏
電解質口服點滴 在 雙寶爸的小宇宙|兒童感染科 顏俊宇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小孩 #發燒 常見問題 & #退燒藥 劑量怎麼算❓🤒
自己當爸爸後真的理解小孩不斷發燒的焦急,而且腦袋會有很多 #恐怖疾病 的診斷閃過腦海🥶還有吃藥怎麼感覺沒有效呢⁉
👑首先 #發燒成因 很多,重要的還是請醫師找到病因
但是我覺得重要的 #發燒衛教知識 也是有必要的,常常家長也搞不清楚退燒藥應該怎麼用❓或小孩體重增加了應該怎麼算劑量❓面對小孩發燒會很慌亂😱
所以決定一次整理給大家9個 #發燒實用 Q & A 💪
讓大家能掌握一個大方向💓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 Q1. 發燒標準❓測量方式❓
🔔發燒標準:#中心體溫 ≥ 38 °C
🔖 #耳溫
📌兩耳以較 #高溫為準
📌接近中心體溫
📌三個月下嬰兒準確率差
📌角度必須正確
📌耳垢、中耳炎會有誤差
📌需定期校正
🔖 #額溫
📌 #較不準確
📌37.5°C以上算有發燒
--
📣 Q2. 發燒的影響❓
🔖適度發燒可以 #提升免疫系統 的效能。
🔖發燒會增加氧氣消耗量與心臟輸出量,對於健康兒童的 #影響不大,但對有 #慢性病 的兒童,可能會無法承受。
🔖6個月~6歲可能會引起 #熱痙攣。
--
📣 Q3:腦子會 #燒壞 嗎❓
🔖 41°C以下的發燒 #不會 對病人腦部或其他器官造成直接傷害,但意識可能會短暫混亂。💥
🔖發燒產生腦部傷害的案例,是因有 #腦炎、#腦膜炎 等疾病的關係。
--
📣 Q4:何時需退燒❓
🔔中暑:馬上退燒
🔔 #發炎 或感染引起的發燒:
🔖38°C以上可以退燒
📌 #不舒服症狀
📌慢性肺病、心臟病、貧血、糖尿病、孕婦、#熱痙攣 或癲癇病史
🔖 #沒有不舒服,可超過39°C再考慮退燒✨
--
📣 Q5:可以 #輪流使用 兩種退燒藥❓
可以。假如吃完第一種藥,1~2小時後 #溫度更高,可以換藥吃。但假如溫度有微降,就不需要再加藥。🧐
另外兩種 #退燒藥不可同時吃、每個藥物也有自己的 #間隔。(安佳熱至少隔4小時、依普芬隔6小時🔍)
--
📣 Q6:發燒藥吃了 #還是燒❓
發燒是 #疾病過程,有些呼吸道病毒感染可能會持續發燒達 #一週,所以真的考驗家長的耐心😱
但若與 #預期病程不同,或持續不退,必須就醫尋找其他病因。🩺
--
📣 Q7:口服和 #塞肛門 退燒的差別❓
效果沒有明顯差別,但建議兒童應 #優先使用口服製劑。如果有 #嘔吐、拒吃藥等,才考慮使用肛門塞劑。
--
📣 Q8:「冰枕」、「散熱貼片」有用嗎❓
冰枕及散熱貼片這類物理退燒法,並不會改變發炎反應引起體溫定位點的異常上升現象, 「不會有退燒效果」,反而可能造成兒童額外的 「代謝負擔」。💥
中暑是體溫定位點正常,但產熱與散熱失調,使用物理退燒法才有些幫助。
--
📣 Q9:「打點滴」有用嗎❓
#無退燒效果。但退燒時人體必須流汗以散發體內熱量,所以可能因大量流汗而導致「脫水」,此時需要注意水分、電解質的適度補充。
--
📖 #安佳熱
🔖每次劑量:體重 ÷ (2至2.5) ml
🔖每次間隔:每 4-6 時。 一天 ≦ 5次
🔖效果時間 (最高血液濃度時間):小於1小時
📖 #依普芬
🔖每次劑量:體重 ÷ (2至4) ml
🔖每次間隔:每 6-8 時。 一天 ≦4 次
🔖效果時間 (最高血液濃度時間):1小時
📖 #非炎 (退燒塞劑)
🔖每次劑量:體重 ÷ 12.5 顆
🔖每次間隔:每 8-12 時。 一天 ≦3 次
🔖效果時間 (最高血液濃度時間):30分鐘
電解質口服點滴 在 兒科女醫艾蜜莉-歐淑娟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腸胃炎期間寶寶該怎麼喝奶?】
農曆春節後的門診多了不少腸胃炎的病患,歐醫師的患者年齡從5個月大的嬰兒到60歲的阿嬤都有。
除了上週提到的 #腸胃炎這樣吃好得快,門診也常有家長會問:
『是不是要泡半奶?』
『要改喝無乳糖奶粉嗎?』
『母乳要停餵嗎?』
『副食品可以吃蛋嗎?』
這些問題歐醫師今天上傳了一集Podcast說明,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直接用聽的,連結歐醫師會放在留言處。
👩⚕️👩⚕️👩⚕️簡單幫大家重點整理👩⚕️👩⚕️👩⚕️
♠ 嘔吐期
「禁食」可能是必要的治療之一,停止進食能讓腸胃休息一下,減少不必要的水份流失。
禁食時間依年齡不同,年紀愈小愈禁不起空腹太久
1歲內的嬰兒大約0.5~2小時就可以考慮重新餵食
1歲以上的幼兒大約可以禁食1~4小時
更大的孩童也許可以禁食到8小時,不過時間長短因人、病況不同而異,請務必跟您的兒科醫生討論。
♣ 從禁食到進食
使用藥物緩解嘔吐症狀後,請盡早開始漸進恢復進食,恢復進食的順序建議是:
先喝電解水
或試薄鹽粥
然後就可以吃其他清淡的食物,歐醫師會建議優先吃好消化的澱粉類食物,像是米飯、地瓜、南瓜等,ok的話再吃蛋白質、含油脂類的食物。
副食品可以照常吃,還沒試過的食材先不要試,還有記得這時候不要吃零食餅干蛋糕喔~
用 #少量多餐的方式 吃東西,分段進食不會負擔太大,又能多補充水份。
「薄鹽粥」是一種孩子不肯喝電解水時的替代方案,做法是把「20倍粥」 (十倍粥再稀釋一倍就變成20倍粥),然後加入一定比例的鹽。
例如:
10克米 + 200cc的水 + 0.5克食鹽
20克米 + 400cc的水 + 1 克食鹽
♥ 照常喝奶別擔心
一歲內嬰兒因為主食就是奶,最重要的營養就是奶,因此盡可能是照常喝奶才能確保營養無虞。
喝母奶就照常餵奶不用減不用改,母奶是嬰兒最棒的食物了:)
配方奶也可以照常不用減不用改,真的想改成「無乳糖配方」(或稱「止瀉奶粉」)也可以,只要孩子願意喝,可以一路喝到完全止瀉後再漸進調回原本的配方奶就行了。
🔺 泡半奶是對也是錯
有些家長認為腹瀉時就應該泡半奶,這個想法是對的也是錯的。
原因是研究發現不論是「禁食」、「減少奶攝取(就是泡半奶)」對腸胃炎都沒有幫助,反而可能導致幼童在生病期間還雪上加霜地面臨 #營養不良 的問題,結果整個病程拖更久。
反而應該要盡早恢復正常飲食,有效的補充水份,才是真正讓孩子盡快痊癒的秘訣喔!
假如已經泡半奶給孩子吃了,請不要超過一天,最慢隔天就恢復正常濃度的奶吧:)
♦ 孩子一邊吃/喝,一邊拉怎麼辦?
不少家長問過這題,想說一邊吃一邊拉,那乾脆先不要吃、禁食一段時間好了。
歐醫師通常會說「這樣不妥」,其實這是正常的生理反射,胃有食物腸子會反射性地蠕動,正是因為拉肚子會流失水份,反而更要認真再吃進東西、補充水份才對。
一定要有吃下肚的營養,孩子才有本錢早日康復呀!
💧 最有效的水份補充
▪ 電解水
全名是「口服電解質溶液」,又叫「口服點滴」。
內含有效補充體液的特定濃度電解質,#藥局才有賣喔!
可別搞混了
便利商店賣的是「運動飲料」
藥局才有賣的是「電解質水」
▪ 慢慢喝比較快
年紀小、體重輕的嬰兒,每次喝個50~60cc
大一點的孩子、體重多一些的孩子,每次喝個100~200cc
想要很精確的爸爸媽媽,一整天的水量要用體重計算,公式在Podcast中有講,大家可以邊聽邊筆記下來參考:)
最後,回答開頭的問題:
『是不是要泡半奶?』不用
『要改喝無乳糖奶粉嗎?』可以
『母乳要停餵嗎?』繼續餵
『副食品可以吃蛋嗎?』不是炸的蛋就可以
#腸胃炎飲食 #嬰兒
照片:經同意取自陳志龍的醫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