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止痛藥]
習慣服用止痛藥來減緩疼痛的人,往往會在其身體上接收到一種像是局部肌肉筋膜被遺忘的訊號,似乎止痛的副作用會使得身體與該處失聯,彷彿沒什麼感覺之外,也不太起反應,又或者,該處只剩無感及痛感等二種感受,要不然碰得很輕沒什麼感覺,就是碰得深一些就痛的要命。
這與止痛藥的原理相符,以下簡述市面上的二大類止痛藥:「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和「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
較粗略的分類,普拿疼是乙醯胺酚,是純止痛的止痛藥,效力單純;阿斯匹靈、日本的 EVE 止痛錠屬於非類固醇消炎藥,是消炎止痛藥,整體效用較強。
至於副作用,乙醯氨酚較少,僅不適合飲酒,因酒精易使氧化酵素活躍,將代謝毒素沉積肝臟中;而非類固醇消炎藥,則會在合成前列腺素的過程中,破壞保護腸胃道的黏膜。
按照成藥的邏輯,基本上建議服用止痛藥時不可飲酒,另宣稱不傷胃,其實是添加氧化鎂來保護胃粘膜,而氧化鎂的副作用就非是止痛藥要討論的範圍了,當你認真考究因副作用而添加的副作用,簡直是沒完沒了。
痛,是大腦告訴你的,乙醯胺酚即是讓痛覺無法被傳導到大腦,進而鎮痛解熱,不讓大腦收到痛的消息。
非類固醇消炎藥則兼具止痛和消炎,原理是減少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前列腺素可引起發炎、發燒、疼痛等反應;換句話說,抑制了前列腺素的合成,間接減緩了發炎、發燒和疼痛。
也就是說,前列腺素擁有使痛覺受器活化的機制,讓你更容易感覺到痛,所以身體發炎的時候,會釋放更大量的前列腺素,就會痛。
有一類身心覺察的教導說:「請試著感覺你正在痛,痛的部位,痛的程度,並和你的痛待在一起。」,雖然在痛起來的時候,這樣的說法很折磨人,但這是有道理的。
因為當你開始「感覺」,大腦就不需要不斷地分泌活化痛覺受器的前列腺素來提醒你正在痛,並且不停地放大痛覺以增強警報,而這時會逐漸地來到痛感的高峰,並且充滿變態的痛感張力,接著才會從高峰緩降,整個人像是虛脫一樣。
工作狂或不允許自己痛的人,會為了繼續工作和不要痛而選擇依靠藥物,而無法忍受的人也會在高峰之前放棄並服用止痛藥抑制前列腺素,以避免經歷痛感的張力並越過疼痛的峰值。
當長期而慣性的使用應會使感覺鈍化,逐漸的耐痛度降低(耐痛的峰值降低),這時身體必須要一直分泌前列腺素來警示你,一開始可能只是輕微頭痛,變成偏頭痛,再加上胃痛、關節痛,然後,偏頭痛會附帶肩頸僵硬和背痛,接著變成長期頭痛和全身不適,最後就會到處都痛。
談一下頭痛。
頭骨接近圓球體,共由二十二塊骨頭所組成,其中支持整個空間約莫為十塊左右,每一個骨塊在吸氣的時候會些微的擴張、在吐氣的時候些微的聚攏;不妨把輕微的頭痛,當成頭骨的板塊運動,像是小地震一樣,釋放掉就會感覺好多了,若總是忽略頭疼的訊息,那就會累積成大地震來釋放。
為什麼總是痛在眼窩處?又或偏頭痛在側面?
試著搜尋一下顱骨圖片,可以看見幾乎所有的骨塊均會合在眼眶的周遭形成一個可以容納眼球的凹陷,也可以理解成,這邊有許許多多的小斷層帶,因此細碎又煩人的震痛多發自眼眶周遭。
拉遠觀看會看見頂部和後側的骨縫較平整,而在側面則有延著顳骨的弧型接縫,可以將側面的周遭視為大斷層帶,大地震等級的劇烈疼痛則通常從左側或右側發作。
那麼,為什麼只痛一側?這是因為在發生痛之前,老早就已發生非常多的擠壓,並以頭部緊繃、時常落枕、眼睛乾澀、下顎緊咬及嘴唇齒痕來警示你,但你多半忽略不理會,所以只好以單側最有空間處來爆發,並不是其他地方不會痛,而是擠壓的太厲害而已,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一放長假或深度放鬆之後,會突然發生劇烈和不熟悉的疼痛。
寫了這麼長一段,結論並不是要說止痛藥不可以吃,或指責任何你或任何人,特別想了解止痛藥可不可以吃的人們,若不是已經長期在使用,也可能是親友中有人正在使用,多數早已受困其中,這並不是止痛藥或任何人的錯誤,我們還需要更進一步的理解藥物、用藥邏輯,以及覺察身心。
沒有任何人可以代替你在身體上的感覺,但藥物卻可以阻斷你的感覺,重點在於,如何在「可以承受的痛」和「本次難以承受的痛」之中,找到用藥與自癒的平衡,確實需要智慧來斟酌;若不透過服藥抑制疼痛,則必須尋求其他緩解方案,例如:休息,記錄疼痛的規律預先準備,遠離壓力的環境,改變生活及工作的模式等,甚至是調整心念。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不要老想混過身心訊號,不要老想撐過這次,下次再休息,下次再怎樣怎樣,在好轉的過程中,欠債都是要還的,它會由頻繁變成偶爾,由劇烈到慢慢可以忍受,以逆向的姿態進行修復,所以才說在「可以承受的痛」和「本次難以承受的痛」之中,找到用藥與自癒的平衡。然而,負債越多越不容易還清,但是終究是越早開始還債越好,日子久了,不但有複利效應,也會成為習慣,終會有無債一身輕之感。
結尾之前,補充一小段平衡說明。曾有研究文獻提及,假如疼痛過於劇烈,又不使用止痛藥,很可能會引發其他的傷害,本文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加深對於止痛藥的負面感受,因此在不忽略疼痛的同時,也不可輕忽忍痛亦可能造成傷害,並且斟酌此刻自身在身體及精神上能否承受。
說到底,不負責任的可以說一句,請洽詢你的醫生。但是,真正想說的比較是,當洽詢你的醫生之後,你是否保有你自己的覺知,持續的關注自身的所有感覺、情緒、議題,以及周遭的環境等,節制的接收任何外來刺激,並有意識釋放掉一點一滴的不舒服。
最好能夠記錄下來,再與有經驗的人一起討論對策,並且堅持一段時間,當你了解自己越多,也越能夠讓別人了解你,包含你的醫生,假若遇到只負責給藥卻不想了解你的記錄和感覺的醫生,那就換一個。
這也是為什麼不要亂服成藥的原因,因為賣藥的人若不是極有良心或與你相熟,不見得會管你自己的記錄和感覺,除非是管制藥品,而他在乎的也不過因為需合乎作業規定罷了。
頭骨凹陷頭痛 在 阿包醫生陪你養寶包 - 小兒科巫漢盟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媽媽不會故意讓孩子受傷的...爸爸你懂嗎】
重話說在前頭
那位爸爸,你要看清楚阿包醫生以下寫的內容唷~
1⃣ 如果你真的擔心寶包的狀況,你應該會著急地一起陪同,而不是外婆陪同媽媽帶寶包來...
2⃣ 若你真的不捨得寶包頭撞到這麼多次,請問你有加強寶包身處環境的防護措施嗎?減少撞傷的可能性嗎?
3⃣ 你以為媽媽一個人在家顧寶包很輕鬆嗎?這年紀的寶包開始會爬行和扶站,一個大人照顧其實會很累呀!同時間媽媽還要整理家務、泡奶、製作副食品、清洗奶瓶和衣物...本來就不可能無時無刻盯著寶包看,媽媽難道沒有權力喘息或尿尿嗎?不然爸爸自己來照顧看看~
4⃣ 意外讓寶包摔傷,媽媽自己應該就自責到不行,你責怪她於事無補呀!且照顧孩子是爸媽共同的責任。「整天只有顧孩子,還會讓孩子摔傷」這句話絕對不能講的!!!
--------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上星期門診,一位外婆陪同媽媽帶著十一個月大的寶包來看診
媽媽說:「醫生,我的寶包上星期摔下床,還有跌倒撞到頭總共四次!!可以幫她檢查一下嗎?」
阿包:「四次(驚)?!我趕緊來檢查一下唷~不過她看起來活力精神很不錯,也還會笑笑,最近她有其他症狀嗎?例如嘔吐或是一直昏睡?」
媽媽:「沒有耶,寶包她吃、睡各方面一切正常...只是爸爸一直說他有摸到寶包頭骨有一條一條的感覺,我們是不是把她頭骨摔裂了?!」
阿包邊在檢查寶包頭骨(更驚!)
外婆這時出聲了:「是呀!她們夫妻倆上星期因為這件事一直在爭吵,吵來吵去都沒有結果,也互不相讓,我只好說帶寶包來檢查看看...」
阿包:「頭皮摸起來沒有明顯血腫,前囟門沒有突出,頭骨摸起來一條一條是癒合的骨縫。目前寶包的頭部檢查起來沒有異狀,且過了那麼多天也無腦震盪的表現,她應該是沒事的!」
阿包補充說:「在小肉包小時候我和 Dj琦琦-醫師娘陪你當媽媽 都曾不小心讓他摔過,但我們不會指責彼此!也沒有必要為這種事傷了夫妻感情呀!過度的責罵或卸責都沒意義,最重要的是要找出如何避免寶包摔傷的方法呀~」
阿包內心話:「媽媽不會故意讓自己寶寶受傷,爸爸請少說一點風涼話,先關心寶包有沒有受傷,觀察他的狀況才是首要之道」
--------
🎯最後再幫大家複習一下關於「孩子摔下床,要趕快就醫嗎?」
當孩子摔下床時,爸媽一定得留心幾件事情,例如:孩子如何摔?從多高的地方摔下來的?摔下來後出現孩子有什麼反應?若孩子有以下的表現,表示應該有明顯的外傷或是神經學症狀:
📌頭部有傷口伴隨血流不止或明顯骨頭凹陷
📌眼眶周圍或耳後出現不是撞擊造成的瘀青
📌鼻子或是耳朵持續流出透明水狀物(醫學上稱為鼻漏和耳漏)
📌摔下去當下孩子曾昏過去,叫不起來;或後續出現嗜睡,精神狀態恍惚
📌出現癲癇的症狀
📌一直無法安撫的哭鬧
📌不斷嘔吐
📌年紀大一點的孩子抱怨持續的頭痛或是走路不穩
如果孩子跌傷後出現上述的表現,請盡速帶孩子就醫,因為一旦檢查有顱內出血,後續可能還需要開刀治療。
--
育兒更應該夫妻同步學習!
阿包醫生帶你一次學會0-6歲寶寶照顧知識及緊急狀況處理
https://www.yottau.com.tw/course/intro/867#intro
頭骨凹陷頭痛 在 兔子推推x深層按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關於瘦臉│手作嘗試】
引用「人體使用手冊」的一段話:
「隨著年齡的增長,血氣能量日漸衰弱,臉上的及身體的贅肉愈來愈多,皮膚上的斑點也愈來愈多。年紀愈大,臉上和身上堆積的廢物也就愈多。」
為什麼有人總是看起來「糙老」?
為什麼有人看起總是「娃娃臉 Baby face」?
簡單的說,就是皮膚與肌肉老化,或保養得宜的差別。
分析一下「糙老」的原因,不外乎如下:
① 臉頰長斑,且顏色日益暗沉
② 鼻子變大變厚
③ 皮膚質變,尤其在眼眶及臉頰有不規則凸起凹痕
④ 臉型改變,特別是越變越大(比對年輕照片)
⑤ 頭皮增厚且軟化,觸壓時會凹陷有水腫的感覺
⑥ 頸紋(關於頸紋可以參考兔子推推x深層按摩置頂文章)
生活壓力大「腦神經緊張」會直接造成頭顱骨的緊繃,而緊繃到一定程度就會導致頭部無法順暢地引進養份、代謝廢物。
因此出現膚質變差、長出大餅臉及雙下巴、或是頭皮變厚變軟等癥兆,乃至於頭痛、偏頭痛,甚至影響入眠、淺眠,而感到疲勞。
/
頭顱緊繃會感覺頭皮筋膜有束縛感,像是把保鮮膜緊緊地纏在頭上,使頭骨縫隙(照片中的接縫處)沒辦法隨著呼吸輕微的舒張和收縮。
當頭部血管被緊緊壓縮會影響血液流動,流動受阻時,如何代謝頭部的養份與廢物?當血液無法排出老廢物質,就只好透過微血管從皮膚排出了。
/
手作嘗試:
首先,可以輕輕揉動A點,施予一點壓力,使得耳後動脈靜脈、枕動脈靜脈、以及外頸靜脈周遭的肌肉鬆弛,可以有效幫助代謝老廢物質。
接著,從B點與C點等骨縫接合處輕揉鬆動,頭顱骨就可以順暢地呼吸,慢慢的臉就瘦了小了,當保養得宜自然會恢復肌膚彈性,看起來就年輕。
#頸紋 #脖子痛 #肩頸僵便 #觸覺體驗 #兔子推推 #深層按摩 #按摩 #推拿 #瘦臉 #失眠 #內臟鬆弛 #腦神經釋放 #腦神經鬆弛 #長短腳 #慢性疲勞 #自我療癒 #人體使用手冊
頭骨凹陷頭痛 在 「後腦疼痛」枕神經卡住! 醫:若長期忽視恐癱瘓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不少人愛追劇,一名50多歲的家庭主婦,因連續3天劇烈 頭痛 ,到腦神經內科求診,說每次痛起來後腦勺就像被鞭子抽,且還有半邊頭皮發麻等症狀, ... ... <看更多>
頭骨凹陷頭痛 在 順位手札20200520~骨膜鬆弛之頭骨順位臨床遇到骨凹陷 的推薦與評價
本貼文先分享頭骨凹陷的順位經驗 臨床很多症狀都與頭骨凹陷和變形扭轉有關舉些常見的例子 1.偏頭痛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頭顱壓力不均,導致腦內循環不佳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