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部落:道德爭議無處不在,該如何建立對話、凝聚共識?》
有兩種道德悲劇威脅著人類福祉。最初的悲劇是「公地悲劇」(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這是一種自私自利的悲劇,個人未能將「我們」的利益放在「我」的利益之前。道德是大自然為此問題提出的解決方法。當公地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若不同牧民都為了自身利益無限度地擴大豢養規模,公地就會被完全耗盡,所有人最後什麼都沒有。生態學者Garrett Hardin提出的公地悲劇突顯了合作的問題。合作並不始終成為問題。有時候合作是一個必然的結論,而有時就是不可能合作。在兩個極端之間,事情的發展很有意思。
新的悲劇、現代化的悲劇,則是「常識型道德的悲劇」(Tragedy of Commonsense Morality),新牧場上的部落互相打鬥並非因為他們不道德,而是因為他們用非常不同的道德觀點看待新牧場上的生活,他們對於一個道德社會應該是什麼樣子有不同的看法,每個部落都有自己一套道德常識,但各部落間存在差異,也仍有一些相同的核心價值,大多企盼家人健康、食物足夠、安全的庇護,不管哪個部落,都不允許成員說謊、偷竊或任意傷害他人。在現代社會常識型的道德悲劇,深藏在分化著我們的道德問題背後。
在此道德無疑是部分的解決方法,但它本身也是問題的一部分。在現代化悲劇中,促成群體內部合作的道德思考卻會阻礙群體與群體之間的合作。在每個部落裡,新牧場的牧民都在部落的道德理念下團結一致,但是部落之間卻因為道德理念不同而分裂。這是不幸的,但既然我們已經知道前一節的結論,它應該不讓人意外:道德並非演化來促進普遍的合作。相反的,道德是演化來促使群體在與其他群體競爭時獲勝。換句話說,道德是演化來避免公地悲劇的,但是它並未演化來避免常識型道德的悲劇。
道德是大自然促進群體內的個人合作的解決方法,讓有利害衝突的個人能夠一起生活,並發達興旺。我們在現代所需要的也是某種像道德的東西,只是必須提升一級。我們需要一種能讓道德理念相互衝突的群體生活在一起,並發達興旺的道德。換句話說,我們需要一種「後設道德」(metamorality),這種道德系統可以解決道德理念不同的群體之間的歧見,就像原本的、初階的道德,能夠解決具有不同私益的個人之間的歧見。
後設道德不是全新的概念。相反的,自從啟蒙時代以來,找出普世的道德原則一直是道德哲學的夢想。我想問題出在我們一直尋找「感覺起來正確」的普世道德原則,但可能根本沒有這種東西。感覺起來正確的東西可能在較低層次(在群體內部),而不是在較高層次(在不同群體之間)運作的。換句話說,常識型道德或許足以迴避公地悲劇,但無法處理常識型道德的悲劇。新牧場上的牧民若想要過和平而快樂的生活,可能需要用全新的、不那麼舒服的方法想想。
這本書是一本了解什麼是道德、道德如何演化,以及如何深植在大腦中。作者具有哲學家與科學家的生涯,以實驗心理學與認知神經科學的方法,來闡明道德思維的結構。
非常推薦大家收藏:)
「這個世紀的哲學,是下個世紀的普通常識。」
#道德部落
作者:Joshua Greene 約書亞 格林,哈佛大學心理學系「道德認識實驗區」主持人,專注於心理學、神經科學與道德哲學研究。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在 動區動趨 BlockTempo - 由社群而生的區塊鏈媒體 - Media for Blockchai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解決區塊鏈上的「共有財悲歌」:
公有區塊鏈 #Nervos 的 CKB 經濟模型
以太坊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 最近表示,以太坊已經「近乎滿載」,其擴容問題已經刻不容緩,
新的區塊鏈 Nervos 就透過經濟模型的設計,將 #區塊鏈上的儲存空間 視為一種 #資源 或是 #公共財,以租賃的方式出借,將資源的效用最大化......
🙋♀️加入社群和我們一起討論學習區塊鏈: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BlockTempo/
✅訂閱動區LINE即時新聞:https://line.me/R/ti/p/%40kgx9780p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在 大詩人的寂寞投資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礦機、娃娃機⋯都是類似:如果你不能在極短時間內完成投資、挖礦、套現、離場,就不要參與。
「公地悲劇基模(Tragedy of the Commons)
2018年初,區塊鏈和比特幣大火,帶動「礦機」價格上天。
什麼是礦機?就是用來「挖」比特幣的計算機。比特幣網絡,每10分鐘會發放固定的12.5枚比特幣(當時價值125萬人民幣)給全球參與記賬的礦機。參與的礦機越多,平均收益越少。
2018年初,買一台2萬元的礦機,大約3個月就能收回成本。照此計算,剩下的9個月,可以獲得300%的淨收益。
天啊,這麼賺錢?!
問題來了,現在請你為2018年初的自己作預測並決策:我要投資礦機嗎?
答案是:如果你不能在極短時間內完成投資、挖礦、套現、離場,就不要參與。
為什麼?比特幣挖礦的收益分配模型,其核心,就是一個「公地悲劇基模」。
在《5分鐘商學院·基礎篇》第209課,我講過「公地悲劇」。一群人在公共草地上放羊,每個人放10只羊,草地自我修復,羊群生生不息。可有個牧民貪心,悄悄放了20只,發財了。其他牧民眼紅,也放20只。有牧民甚至開始放30只,越來越多。最後草地被破壞,所有的羊都餓死。這就是公地悲劇。
現在,我們戴上洞察力眼鏡,把這個現實故事,抽象為系統模型。
公地悲劇的本質,就是:一組多吃多佔的增強迴路,遭遇一條資源有限的調節迴路。
然後呢?然後系統動力學專家,借助計算機的推演,為「公地悲劇」繪制了一張趨勢圖:個體收益在開始的「投機期」大幅上升,在遭遇公共資源瓶頸後的「崩潰期」蒸發為零。
不抽象,就無法深入思考;不還原,就看不到本來面目。現在,我們「還原」到礦機的案例。
每10分鐘能挖到固定的125萬元人民幣,是有剛性約束的「公地」。投資更多礦機,確實可以增加個體收益,但因為分錢的礦機猛增,平均收益率迅速降低。當所有礦機每10分鐘消耗的電費,也激增到125萬元,等於挖礦收益時,所有人的收益蒸發為零。
挖礦,就是一個「公地悲劇」。如果你不能確保自己在投機期套現離場,就千萬不要進場。
果然,2018年下半年,崩潰期如約而至。電費超過收益,60萬~80萬礦機拉閘關機,礦機價格跌去90%。
還有哪些,是商業世界中典型的公地悲劇呢?
比如,共享單車佔用的道路資源。你幾乎可以預測,如果共享單車不為佔用人行道付費,最後一定所有人都賺不到錢。
那如何破解「公地悲劇」呢?把公共資源私有化,或者競拍收費,切斷無限佔用公共資源這個「增強迴路」。」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在 Tragedy of the commons - Wikipedia 的相關結果
The concept originated in an essay written in 1833 by the British economist William Forster Lloyd, who used a hypothetical example of the effects of unregulated ... ... <看更多>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在 The Tragedy of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 Scientific ... 的相關結果
So, we send more of our cows out to consume that grass first. We take it first, before someone else steals our share. This creates a vicious ... ... <看更多>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在 Tragedy Of The Commons Definition - Investopedia 的相關結果
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 is a problem in economics that occurs when individuals neglect the well-being of society in the pursuit of personal gain. · This leads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