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綠豆爸 的第一篇專欄文章,送給想要邀請長輩加入「教養團隊」的朋友!也歡迎大家用力分享出去喔!
#讓長輩成為正向教養的好隊友
小敏媽媽學習正向教養後,決定要在親子關係中實踐「溫和且堅定」。
然而和原生家庭同住的她,一直遇到的困擾,就是當她溫和的時候,長輩會說:「妳那麼溫柔怎麼會有用?打罵他就聽話啦!」而當她堅定的時候,長輩又說:「妳不要那麼嚴厲啦!他要什麼就給他呀!」
小敏媽媽試著和長輩溝通,希望邀請他們一起學習正向教養,然而每次總是不歡而散。
長輩呈現的就是「我吃的鹽比你吃的飯還多」、「我當年還不是這樣把妳帶大的,妳還不是好好的」。
小敏媽媽知道自己只是表面好好的,其實內在的很多需求沒有滿足,自尊和自信也是低落的,但她又不知道該怎麼和長輩反映,總不能告訴他們:「你們的教養方法是不對的!」因為這樣不就等於自己是失敗的、是不好的嗎?
#正向教養的挑戰
正向教養源自於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因此歐洲和亞洲的文化差異,是大家在台灣實踐正向教養時,一定會面臨到的核心挑戰。
像是正向教養當中的「溫和且堅定、課題分離、賦權賦能、鼓勵⋯⋯」等基礎觀念和行動,都不是我們的上一代所能理解的,在他們的價值信念裡,威權、打罵、處罰、溺愛、順從⋯⋯反而才是教養的基礎觀念和行動。
因此我們「最不能做」的事情,就是試圖去改變長輩的教養法則,因為那不僅無效,還會造成自己和長輩的關係陷入危機。
我們「最能做」的事情,是確立自己的教養法則、信念、行動,如果我們相信正向教養可以幫助自己、孩子和現在的家庭,那我們就持續堅持去實踐,找到教養的協力團體(俗稱:同溫層),讓自己更有勇氣和力量。
#讓長輩成為教養隊友
要如何讓長輩成為教養隊友呢?以下有五個觀念和行動可以進行:
#一、把重心放在自己和長輩的關係,而不是教養方法
有時長輩會介入父母和孩子的教養,其實反映的是長輩和自己的「關係」出了問題,對於長輩(以及所有人)來說,滿足感、安全感、連結感、價值感、我能感和成就感,是他們所需要的。
如果我們希望長輩不要透過介入教養,來證明自己還有能力、權力、價值,那麼我們就需要在其他的層面,讓長輩有機會展現。像是聽長輩訴說過去的生命故事、邀請長輩分享他的專長能力、陪長輩散步爬山⋯⋯。
當長輩在和我們的關係當中,就得到了滿足、感到安全、連結和價值,反而會更願意理解和尊重我們的教養觀念和行動呢!
#二、理解長輩的生命任務是「含飴弄孫」
古人的成語就告訴我們,長輩會逗弄孫子,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在人類的發展歷程中,長輩也在找尋自己的生活樂趣。
當然如果我們不希望長輩經常逗弄孫子,除了減少互動的時間外,其實更重要的,是鼓勵或陪伴長輩找到自己的人生樂趣,可以協助他們找到人際團體,讓長輩的生活更加多彩多姿,自然也就會降低弄孫的頻率了。
#三、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力是大於長輩的,不需要過度擔心
除非孩子是全天都由長輩照顧,否則父母對於孩子的影響還是大於長輩的。
雖然「水往低處流、人往輕鬆靠」,但是父母正好可以藉由這樣的互動,讓孩子理解到,每個人、每個團體,都會有不同的界線和常規,在長輩面前可以的行為,不代表在家庭中也可以,反之亦然。
有的父母會擔心孩子發展出「見人說人話」的性格,但其實我們翻轉性格的優勢,這樣的性格也就更具彈性和生存能力呢!
#四、不用期待「神隊友」,只要是「隊友」就好
父母當然會期待長輩和自己教養同步(長輩有時也這麼期待父母),但畢竟時代不同,整體的社會從威權轉向自由民主,因此父母練習符合這個時代的教養,也不代表長輩那個時代的教養就是錯的,我們可以理解長輩在當年,也是使用他覺得最好的教養方法了。
因此我們在教養的任務上,就要「求同存異」,在有共同信念的項目合作,至於理念不同的地方(像是給孩子吃糖⋯⋯),就分工吧!同理並尊重長輩對待孫子的方式,正如我們期待長輩同理和尊重我們一樣。
我們也要留意自己的期待不要過高,不用期待長輩變身成為「神隊友」,只要是「隊友」而不是敵人就好,長輩若有意願協助我們分工,或是部份時間陪伴孩子,我們可以用感激的心,看到長輩的愛和善意,並且記得要用言語或肢體回饋給長輩,因為他們也很需要鼓勵呢!
#五、製作幸福寶盒,做為和長輩情感連結的橋樑
幸福寶盒沒有固定的形式,其理念是找到一個容器,放入「關係」中值得紀念、感到幸福的物品,例如:照片、信件、卡片、紀念品⋯⋯等。
因此我們可以製作和長輩的幸福寶盒,如果長輩願意,也可以邀請一起參與製作,找出家中值得放入幸福寶盒的物品,每一個物品背後都是一篇生命故事,除了在製作時可以重溫舊夢,之後若和長輩陷入關係緊張時,幸福寶盒更是可以成為關係的潤滑劑,讓彼此看到對方的美好,也讓幸福感消退彼此的劍拔駑張。
本文同步刊登於親子天下: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8363
一加一大於二成語 在 律師娘講悄悄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親愛的貝貝:
剛知道有了妳的時候,我和爸比是意外大於喜悅的,因為距離媽咪上一次懷孕已經是將近九年前的事了。
二年前,我們和奶奶、外婆一起出發的家族歐洲之旅半途,媽咪突然覺得身體不適,看到滿桌的異國佳餚,胃中一陣翻攪,每一口食物都在舌上散發著奇異的怪味。
「我真不適合當歐洲人。」當時第一個閃進媽咪腦中的念頭是這句話。
肯定是水土不服,讓媽咪頭暈腦昏,精神無法集中,旅途的每一步都像踏在破浪的船隻上搖晃著,我不明白,連七十好幾的外婆,都能在一天將近十小時的步行中健步如飛,毫無懸念地大口大口吃下這些異國料理,反而是媽咪怎麼像是整天都在花都巴黎的美景中暈船。在暈船的狀態中美食能是美食嗎?不能!
「我只要踏上台灣的土地就好了….」隨著歸期的逼進,媽咪持續這樣說服自己,終究還是故鄉好。
好不容易回到了台灣,卻像是踏上了另一艘船,走在街道上,每一股撲鼻而來的氣味,都能讓我捧著胃,憋著氣,深怕一口吐在人行磚道上。每一道原本喜愛的台灣美食,光是端到眼前,就足以讓我有憂鬱的厭世感。
整天昏昏欲睡、精神不濟,正打算去看醫生時,才驚覺,該不會…..?
出遊前媽咪為了規劃旅程前後的工作安排忙翻了天,沒注意到每月重要的大事該來的似乎沒有來,不想打草驚蛇的媽咪(咦?這成語用得對嗎?),自己上了藥妝店買了試紙,好啦~答案揭曉,「九」違的(九年)兩條線,快速地在試紙上浮現,果然就是媽咪最後才想起的這個原因。
走出浴室,我搖醒了在沙發上的爸比,把試紙交給他。
「送你個禮物。」
他睡眼惺忪地,揚起眉,一臉不解。
十秒鐘,足足十秒鐘,他才回過神。你知道十秒鐘的靜默在法庭上有多難熬嗎?我想所有正在執業的律師們都懂。
「妳懷孕囉?」
「嗯,應該是。」如果試紙的檢測結果是準確的話。
「怎麼會?」問我咧?誰是共犯啊!?
然後再過了整整兩天,爸比才突然告訴我:「我還蠻開心的耶~」
妳說,爸比反應傳導速度是不是也太慢了。
總之,媽咪在此也要跟妳做個衛教宣導,安全期其實並不安全。
這就是關於妳的故事的開場了。
接下來,大家….嗯妳知道,媽咪在我這個年代還算是網路上有點名氣的部落客,什麼是部落客?如果當妳看到這封信時,Google還是你們常用的網路資訊搜尋引擎的話,妳就自己google一下吧!
也就是說,大家開始關心的,就是妳(你)是男生還是女生?在從超音波得知結果以前,身旁認識的、不認識的加起來,媽咪起碼被問了一百遍以上,不過我猜,都抵不過妳爸比心目中的問號來的大,因為老早在好幾年以前,親朋好友不停的催生(聲)中,爸比就講了無數次的:「如果你能保證是女孩,我現在就回家生。」
我知道,他好幾次看到別人的爸比抱著女兒一臉幸福,或是被女兒撒嬌,就多多少少有羨慕的情結,也不是他重女輕男,他愛你的哥哥,也是愛的不得了的,但就是想要再有個疼的不得了對象唄!即使媽咪跟他說,那你就把我當女兒疼好了,他面對媽咪的拳頭,依舊勇敢地回答:「不一樣!不一樣!」
不過,即使他心裡明明還想要個女兒,他還是會像是逞強又像是安慰自己似的說,生女兒也不好,半夜還沒回家我睡不著,結不結婚我都煩惱,像是哥哥他都不需要的擔心似的,其實,他還不是常為了哥哥的大小吃喝拉撒事愛跟媽咪碎碎念。
但媽咪也了解,我們在律師事務所的工作裡,遇到太多婚姻觸礁可憐兮兮的女生們,他實在沒把握自己有女兒就不會被欺負。
然而,不知道為什麼,從得知有了妳那天起,我就一直覺得妳是女生,或許是和妳之間心電感應,或許是生命自有其特殊的溝通管道,而到了一週間,醫生公佈妳的性別之後,媽咪就忍不住把這三個月來想對我女兒說話,寫成了一封封給妳的情書。
至於爸比擔心的,女人天生的敏銳、充沛的情感以及或許有一天得面臨各式各樣的傷痛該怎麼辦呢?
媽咪今天剛好收到出版社分享的一本新書,是我們這年代相當有影響力的一位女性,知名社群網站臉書的營運長雪柔·桑德伯格寫的《擁抱B選項》,描述她如何從喪夫之痛中走出來的心路歷程。
即使堅強果敢如她,面對生命中巨大的打擊與傷痛,也曾經陷入無法自拔的絕望裡。
媽咪的生命走過了將近四十個年頭深深體會,每個人,不論男女,都有他生命要修習的功課,甚至是無法避免的失去與傷痛。但就像書中說的,我們必須擁抱生命中不得不的B選項,不管是失業、失戀、家庭、健康、甚至生命,它們總會發生,而我們都該學會如何面對。韌性不是與生俱來,而是透過鍛鍊,我們能夠幫助自己或身旁的人獲得穿越逆境的力量。
特別要跟妳分享的是作者在書中提到的,也是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所提出的阻礙復原的三個P:(1)把問題個人化(personalization)---認為是自己的錯(2)普遍性(pervasiveness)---認為生活各個層面都會受到影響;(3)永久性(permanence)---認為事情造成的衝擊將永久持續。
走過喪夫之痛的雪柔,在修復自己的生活時,透過不斷告訴自己,從天而降的失去與傷痛:一、不是我的錯。二、並不會毀了我的人生。三、不會持續一輩子。而找回重生的勇氣,媽咪覺得,可以送給未來不知道要面對什麼挑戰的妳,希望當那一天來臨,妳也能穿越逆境,鍛鍊出自己的生命韌性,請記得媽咪為這本書寫的推薦語:「懂得求助、學習盡力、接受失敗、找尋陽光,每一次挫折後的復原都將使你更強壯。」。
👩和律師娘一對一聊天
https://line.me/R/ti/p/%40womengo
❤️可道律師,可到幸福❤️
全台各縣市免費法律諮詢歡迎來此預約
http://bit.ly/2Hrndb2
可道1890線上狀紙生成器,自己寫狀不求人
https://1890.tw
一加一大於二成語 在 李屏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年讀了許多韓國小說,意外地合胃口!
公投完不久, 時報出版(文學線)寄來《關於女兒》的書稿,
非常喜歡。前幾日已經出版,書末有我的導讀。也附在此。
==
:母親與女兒,貓眼內外的窺視日記
「我心痛的領悟了一件事。
如果我一味拉著女兒,最後這牢牢繃緊、岌岌可危的線就會應聲斷掉,我會就此失去女兒。
但那不代表我理解了,或是同意了。只是將我手中的線放鬆,退讓了一步,使女兒能夠走得更遠一些;只是拋下期待、拋下野心,持續拋下某樣東西退開罷了。女兒當真不曉得這有多困難嗎?是佯裝不知嗎?還是不想知道?」--引自《關於女兒》
關於女兒的故事,其實是關於母親。
母女關係有時候像是最終極的恐怖片,肉身與靈魂皆無止盡的激烈對戰。最親近的人,往往也最懂妳的要害。像是最老派的電影手法,鬼魅會冷不防地敲打妳的門窗,妳當然不敢開門,只能躲在貓眼往外看。《關於女兒》便是關於母親與女兒,雙方都大門深鎖,卻不時躲在貓眼窺看對方的故事。
她們的日常對話很少,語言從來都不是為母之人的必殺技。母親最厲害的,通常還有其他,那可能是細微的動作表情、操做家務的方式,每每傷人於無形。缺點在於,傷人一百,於己不可能無損。
生而為人,有理解另一個人的可能嗎?或者問得更精確一點,生而為家人,會有理解另一個家人的可能嗎?他人即地獄,那家人呢?有可能是《與神同行》地獄裡無法穿透的祕密森林,是比地獄再地獄的地方。人們多半可以接受外人的不理解,家人的不理解,最讓人無法忍受。母親看著女兒一天天長大,女兒看著母親一日日老去,雖說大半生都知己知彼,卻也擁有最多的沉默與未知。
《關於女兒》的故事裡,父親已逝,女兒是唯一的女兒,這個設定很實在,因為唯有在這樣的場景下,可以移除掉其他身份與關係的屏障,沒有父親與兄弟的介入,場景清空,也就騰出角力的空間,母親與女兒能夠純粹當一回母親與女兒。
她們皆生為女性,皆需面對現實,皆具備經濟上的壓力,只是該怎麼繼續生活,她們採取不同的策略。母親想得很多,能轉換成語言說出口的很少;母親接受所有人的所有評論,接收世界的惡意,出自於某種善意、某種建議,她會將這些一口氣傾倒在女兒身上。女兒離家得早,以母親的話來說,並沒有徵求同意就過起了自己的生活。房租壓力將這對母女逼在一起,終究逼出了一個貌似「家」的空間。差別在於,女兒帶著女友回家同住,女友甚至是更為穩固的經濟支柱。二大於一,家庭裡的主客於是交換,母親在家裡更像是外人,這下不是由內往外的窺看,母親落在門外了,於是抵在女兒的房門口,努力想要把那樣的生活看得更清楚一點。
我在閱讀韓國小說,或是觀看韓國影視作品時,常常會覺得這是個特別剛硬也特別父權的國家,表面光鮮,階級分明,社會運動現場引發的衝突似乎更為劇烈,關注社會議題似乎是個負面標籤,而女性地位更是被逼到幾無立足之地。例如《82年生的金智英》書中描述的女性困境,甚至是改編作品消息一出,女演員的社群媒體就被謾罵攻陷。
至於同志議題,更難有現身的餘裕。相較於台灣,韓國的同志處境更為艱鉅。韓國民情保守,教會勢力龐大,信仰基督教跟天主教的人口加起來約莫佔三分之一。作為參考,台灣在2018年公佈的「基督信仰與台灣社會調查報告」顯示,基督教徒加天主教徒的比例約為6.1%。整體社會氛圍的不友善之下,同志女兒要面對的困境,比台灣的狀況還要腥風血雨。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不難想像母親面對女兒時,心中滿溢的複雜情緒與焦慮。
讀完《關於女兒》,我很荒謬地想到《鄭伯克段於鄢》,鄭伯的母親疼愛弟弟,不愛這個難產的長子,母子關係決裂,長子說出「不到黃泉不相見」的絕話,長子思念母親,後悔了,臣子獻計,挖掘一條很深的隧道,在湧出黃色泉水的隧道相見,不就可以了嗎?母子兩人在有生之年重逢,和好如初。《關於女兒》中雖然僅有一個女兒,在母親心中,卻總是想像一個更為理想的女兒,最可惡的不是女兒做不到那個理想,而是可以達成,卻不願意。
如此的母女關係該怎麼解,大概也須依靠黃泉了吧。雙方都埋首於挖掘自己的隧道,各自有覺得寶貴不願意放棄之物,然後有一天,發現自己珍視的,原來在別人眼中不屑一顧,在絕望的黃泉路上,她們某種程度才真正的看見了彼此。也許人終究是無法理解另一個人的,愈貼身愈難看清楚,儘管如此,要先「看見」。人們都說為母則強,我覺得不是,不能只依靠單方面的善意,而是當女性真正看見了自己的處境,釐清了自己為何這樣說、這樣想,身為女性,才能找到無止盡的力量來源。
一加一大於二成語 在 一起發 - lipnowave.cz - 桃園美食ptt 的推薦與評價
有了共同意識,團隊才能夠發揮出一加一大於二的力量。如果你想要激勵自己的團隊,讓每個人都能夠同心協力西方媒体近年来反复炒作所谓中国制造“债务 ... ... <看更多>
一加一大於二成語 在 Samsung - 【Galaxy XCover6 Pro 軍規三防手機|路面不平 的推薦與評價
一片茫茫Emoji海 中,快來找出隱藏的成語吧! 腦力激盪找成語之餘,是否能找到 ... 【筆記寫出一加一大於二 】 S Pen 搭配Samsung Notes 隨想隨寫超順手免費全新 ... ... <看更多>
一加一大於二成語 在 關韶文、焦凡凡首支單曲【一加一大於二】最甜閨密對唱! 的推薦與評價
這首歌,送給我自己,獻給身邊最重要的你!」 【數位平台立刻收聽傳送門】https://umg.lnk.to/KUANFAN - 擁有易胖體質,我就努力減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