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縫紉小教室停課一次,
想趁著記憶猶新的時候,
和大家分享賴佩霞老師的講座
還有《我想跟你好好說話》一書的筆記。
⠀
#本文文長慎入 #非暴力溝通
#愛自己 #了解自己的需要
⠀
⠀
⠀
▌愛自己,要先「知道自己要什麼!」
⠀
「你覺得愛自己的定義是什麼呢?」
賴老師一開場便拋出這個問題。
⠀
愛自己,便是『主動滿足自己的需要』
「那麼,你現在『需要』什麼呢?」
⠀
#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x所以常常委屈自己
賴老師劃出重點,
「愛自己」的第一步,便是「了解自己的需要」
⠀
⠀
▌我的需要,可以自己滿足
⠀
我需要「愛」的需求,和「被愛」是不一樣,
「被愛」是等待特定對象來滿足我的需求,
但往往都是情緒勒索的開端。
⠀
「愛」,我是主動可以選擇,
我可以滿足我自己的需要,
不用等待對方。
例如:我當說故事志工,小朋友很愛我。
⠀
#我們要把自己的需要釐清x讓自己滿足自己
⠀
⠀
▌「我想跟你好好說話」
⠀
#非暴力溝通SOP
觀察 →感受 →需要 →提出請求
⠀
1⃣觀察
幻想自己是一部錄相機,
不帶任何感情記錄下當前的情況,
不帶任何價值判斷、不帶任何情緒。
❌你「每次」都這樣!
❌你「從不」關心我!
❌你「經常」看手機,「都」不聽我說話。
⠀
當說話加入「每次、總是、從來」的時候,
就等同與夾帶了評論和情緒,
只會讓對方開啟「防衛模式」,
結果反而適得其反。
⠀
或許你可以把「你怎麼每次都遲到」
調整成「你最近3次約會沒準時。」
這真的需要一些時間練習,
但是熟練之後,一定會對自己的話語更敏銳。
⠀
2️⃣感受
「感受」這一步陳述自己的感覺,
可以是正面也可以是負面,
但受詞只有「自己」,而非「他人」。
畢竟每個人都不可能感受他人的感覺,
我們只能感覺自己的情緒。
「我生氣」=感受
「我感覺你在生氣」=「我認為你在生氣」=評斷
溝通如果有先入為主的評斷,
就很難達成其目的。
⠀
3️⃣需要
很多溝通問題的根源,
就是我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我們往往都只知道:不要什麼,
但「不要什麼」並不等於自己的「需要」,
#人隨時隨地都有需要,
#需要隨時隨地都在改變,
就算他是你在親密的人,
你不說,他也無法知道你當下此刻的需要。
⠀
4️⃣請求
希望對方怎麼做,
坦白開口請對方來滿足自己的「需要」。
提出請求有幾個關鍵:
「正向 x具體 x可行 」
若沒有提出「正向 x具體 x可行 」的請求,
就只是「抱怨」,而不是「溝通」。
⠀
要理解「請求」不是「要求」,
更不是「命令」,真正的請求,
就算對方拒絕,也能試圖去理解原因。
⠀
#對自己很重要的請求要持續提出
真正重要的請求,
值得自己用盡心思創意地想新招「持續提出」,
給對方空間時間沉澱後,接受並執行。
⠀
🦒非暴力溝通,完成的程序應該是:
✏️先不帶情緒與批判地陳述「觀察」結果
⬇️⬇️⬇️
✏️認清事實後再明確地表達「感受」
⬇️⬇️⬇️
✏️讓對方知道我們的感受後,再提出我們的「需要」
⬇️⬇️⬇️
✏️最後說出「請求」,明確說明希望對方怎麼做
⠀
賴老師舉例說明,
太太向先生說,
你今晚睡覺前沒有親我一下 (事實)
我覺得很難過 (感受)
我很重視夫妻間的親密關係 (需要)
所以我希望你每次睡前都要親我一下 (請求)
⠀
上述即為一個簡單明瞭且有效溝通的「好好說話」模板。
⠀
簡單的結尾:
#溝通知道自己的需求,#也理解對方的需求,
#同時滿足自己和對方的需求。
⠀
⠀
———————————————⠀
《學習實踐心得》
從聽賴佩霞老師的音頻,
到現在快一個多月,還沒跟老公吵架,
因為我還卡在溝通的
第一個階段:知道自己的需求。
⠀
這一個多月,
我有意識地學習去察覺自己的需求,
發現很多的需求,其實我就自己完成了。
也提出一些請求:
例如想吃開車車程20分鐘的滷味,
例如希望有個乾淨的抽油煙機。
這些也在老公的協助下完成了。
⠀
當每一個溝通前,
先釐清自己的需求時,
溝通就會很簡單明瞭。
但要釐清自己每一個需求時,
真的要一點點時間靜心。(也或許是我還在練習)
當靜不下來時,就很容易忽視掉需求,
然後就爆炸了!⠀
⠀
接小孩去,剩下心得等我在實踐一段時間,
察覺改變在分享吧!
⠀
⠀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
或是有幫助到你,都歡迎轉貼分享喔!~
———————————————
童年只有一次,陪孩子一起築夢
晴點小妞.手作育兒日常
陪每個媽媽一起從崩潰中成長
Search
對自己很重要的請求要持續提出 在 潘建伟、崔维成、孙立广、仇子龙:未来人类如何开拓生存空间? 的推薦與評價
我曾经看过,当时的旅行者1号要飞出太阳系,当时提出一个请求,让旅行者1号 ... 能够持续生存,这对科学技术提出的要求非常大,要拓展我们生存空间,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