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公車大調查
【No.1從新竹火車站出發】
大家知道要怎麼在新竹火車站搭公車嗎?
新竹火車站是臺灣現存最古老的車站,平均每日3萬多人進進出出,屹立八十多年每天南來北往擺盪著遊子歸人的夢想與鄉情,走出古色古香的新竹火車站,頂著新竹大風,相信許多人心裡會冒出一句,接下來怎麼走?
人口數45萬的新竹市,市民們擁有的汽車數量大約為14萬台、機車數量為26萬台;若再加上竹北和竹東,汽車數量則來到27萬台,機車更有40萬台之多。為了解決交通壅塞、改善用路安全,我們需要有效降低行車數量,勢必要規劃健全的大眾運輸網絡。
我展開新竹市公車大調查計畫,第一站便從新竹火車站出發,以使用者角度體驗新竹市的公車路網。火車站作為重要的交通節點,實際體驗後發現光是出站找公車資訊、前往公車站乘車,其實對使用者來說並不簡易友善。
#火車站新竹公車乘車資訊告示牌指示不明
出了火車站後,我們該去哪裡找公車站呢?實際站在閘門口前左顧右盼,最後目光落在置物櫃旁的一塊告示,走近一看才能看到左上角寫著「新竹公車乘車資訊」,在此之前都沒有更明顯的指示,告知該去哪裡尋找乘車資訊。
從告示牌提供的景點資訊,明顯可見是為外地觀光客貼心準備的旅遊小指南,特別規劃新竹上山下海的城市魅力。不知道是因為告示牌不顯眼、或是公車使用率低的關係,我站在告示牌前研究十幾分鐘,身邊都沒有半個人駐足查看,想找的人找不到、路過的人就路過,作為傳遞資訊的告示牌卻無法有效發揮功用。
#公車乘車資訊未完善標示新竹著名景點
「新竹公車乘車資訊」上依照不同景點分類成水岸景點、山區景點和市區景點,並標示出14個新竹指標地點,包含新竹漁港、普天宮、十八尖山,以及新竹五所大學、東大飛行公園和眷村博物館。
說到新竹觀光景點,朗朗上口的有城隍廟、巨城和賞蟹步道等等,相信不只是觀光客們來新竹旅遊指標,也是許多市民朋友假日好去處。但是站在這塊告示牌前,我們卻不知道該怎麼搭車去巨城、香山景點又該怎麼到達?尤其是城隍廟連接北門街一路延伸到長和宮,無論美食、古蹟建築和信仰文化都是新竹的重心,城隍廟的資訊卻沒有出現在乘車資訊上。
#公車站點分散缺乏整合
「新竹公車乘車資訊」標示出9個公車站點,光是中正路上就有3個、中華路上2個對向站點、民族路1個,再加上新竹客運北站及總站2個、新竹轉運站1個。除了尋找目的地公車的問題,分散的公車站點再加上新竹車站外放射狀道路,都是加高新竹公車的搭乘門檻。
未依行政區域進行規劃的路徑,也讓使用者在無法直觀乘車,舉例來說,搭乘前往東區清交大的2路公車與前往北區南寮的27路公車都同樣在民族路站點乘車。這些分散卻又鄰近的公車站點,無疑加重乘車困難度,尤其停靠點缺乏整合,更容易讓初來乍到的觀光遊客看得霧煞煞。
火車站是一座城市重要的交通網絡中心,也是許多觀光客認識新竹的第一站,我認為應全面討論車站週遭的交通動線,且勢必需要納入更多乘車資訊與指示。以更大的層面來說,改善新竹市的大眾運輸系統,我們更需討論整體交通路網聯繫系統,打破搭乘人數越來越少、路網越鋪越廣的惡性循環。
#新竹市公車大調查計畫 #新竹火車站 #鄭宏輝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7的網紅見域CitiLen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黃子軒|客語及河洛語創作者 黃子軒成長於新竹市的眷村,目前專注於母語音樂創作,現為「黃子軒與山平快」團長,近期在東門市場經營REC&LiVE音樂頻道。 黃子軒與音樂創作的淵源從他高中的年代就開始。當時市區廣場不時會舉辦樂團演出和比賽,各個學校的熱門音樂社相對蓬勃。而剛開始玩樂團的黃子軒,也是從c...
「新竹市大車站計畫」的推薦目錄:
- 關於新竹市大車站計畫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新竹市大車站計畫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新竹市大車站計畫 在 林彥甫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新竹市大車站計畫 在 見域CitiLen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新竹市大車站計畫 在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新竹市大車站計畫 在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新竹市大車站計畫 在 [新聞] 新竹大車站是否續推惹議- 看板Railway 的評價
- 關於新竹市大車站計畫 在 新竹大車站計畫規劃圖希望能確實執行(第80頁)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新竹市大車站計畫 在 新竹大車站預計明年動工!整體媲美日本JR 網讚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新竹市大車站計畫 在 林智堅- 【前瞻基礎建設-新竹市「大車站計畫」】... - Facebook 的評價
新竹市大車站計畫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啟動!新竹市公車大調查計畫
新竹市坐擁45萬人口,每天都有龐大的交通需求,上班上課、採購就醫、觀光旅遊,都需要大眾運輸的輔助。長年以來,市民朋友苦於站點陳舊、路線不便,降低搭乘公車的意願,也導致公車路網規劃停滯,陷入「搭車不便、沒人搭車」惡性循環的巢臼。
我展開新竹市公車大調查計畫,想透過實際體驗新竹市的公車路網,從使用者的角度、正視根本層面的問題。光是要從新竹火車站搭乘公車,其實就隱藏了公車站點分散、缺乏整合停靠點的問題,不要說是初次來新竹的外地人,可能連新竹人也不知道怎麼搭、去哪裡搭公車!
其實搭乘新竹市公車的學習門檻並不低,除了只用一根站牌辨識的公車站,傳統的平面印刷、沒有經過電子化的站牌,以及憑感覺出現的公車班次及路線等等,這些都需要重新規劃。
經過請益與調查,我決定將新竹市公車大調查計畫分為三大方向、三大需求。分別是北區南寮方向、香山海岸方向、東區學區方向,以及通勤需求、日常需求(買菜就醫等)、觀光需求。
我期待與市民朋友進一步溝通,過程會納入新竹市民與專家學者的意見,也會與客運公司、政府相關單位請益與要求,協調人民與產官學的不同意見,目標改善新竹市的大眾交通運輸,打破搭乘人數越來越少、路網越鋪越廣的惡性循環,有效增加市民朋友搭乘大眾運輸的意願。
你對新竹市公車有什麼想法嗎?歡迎留言一起討論!
#新竹市公車大調查計畫 #鄭宏輝
新竹市大車站計畫 在 林彥甫 新竹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新竹縣市合併之後,城鄉差距會縮小嗎?
今天新竹市議會審議市府提案,其中一個案子是「光復路綠門戶計畫」,市府預計花費近 1 億元改造清大北校門景觀、光復路靠清大側人行道及清大轉運站停靠區退縮。
令人好奇的是,為什麼當初市府是提這個計畫到中央申請「城鎮風貌及創生環境營造計畫」?難道市府認為新竹市沒有其他比清大北校門更需要改善的地方嗎?
像是北區還有許多公園沒有整修,北新公園、中清公園、中光公園、海濱公園等等。另外,隆恩圳除了三民路、護城河和府後街之外,還有很長一段需要被整治,不然居民都長期飽受環境髒亂之苦。
更何況「光復路綠門戶計畫」將近 1 億元的經費,超過 2/3 都用在景觀、植栽等工程,真正最應該被解決的交通問題,以及下交流道後光復路左側沿線人行道停滿機車的景觀,才是最應該被改善的門戶。
新竹市明明有這麼多窮女孩沒衣服穿,市府卻選擇買新衣送給貴婦。這要大家怎麼相信林市長說的,新竹縣市合併可以縮小城鄉差距,改善民生問題。
再來,是這個計畫本身需要再加強的地方,轉運站、公車站只退縮 1.8 米,還是不及一個車道的寬度。如果清大這麼願意配合甚至還不用出一毛錢,當初為什麼沒有直接協議把圍牆退縮更裡面,讓客運和公車避車彎不至於擋到光復路外側車道?
同樣的問題,既然計畫要改善清大轉運站,且有超過七成的乘客都在這邊上下車,市府應該要藉這個機會設置「汽、機車臨時接送區」,而不是讓大家被迫違停在馬路上,這個市府難道也沒有一併提出嗎?
如果縣市合併升格之後,還只是把資源集中在市區做錦上添花的景觀綠美化,而不是加強基礎建設、改善真正需要被解決的問題,那合併升格的意義是什麼?
我想這個問題是大家必須要思考的,也會需要更多的討論,歡迎提出你的想法。
#新竹縣市合併
#監督市政 #提出建言
#第十屆第16次定期會
---
陳情這邊請 👉 https://npptw.org/94J9db
成果看這裡 👉 https://npptw.org/XjRLLV
加入 LINE:https://npptw.org/iGlp8H
官方 IG:https://npptw.org/zS8TsT
YT 頻道:https://npptw.org/xB1Ndx
新竹市大車站計畫 在 見域CitiLens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黃子軒|客語及河洛語創作者
黃子軒成長於新竹市的眷村,目前專注於母語音樂創作,現為「黃子軒與山平快」團長,近期在東門市場經營REC&LiVE音樂頻道。
黃子軒與音樂創作的淵源從他高中的年代就開始。當時市區廣場不時會舉辦樂團演出和比賽,各個學校的熱門音樂社相對蓬勃。而剛開始玩樂團的黃子軒,也是從cover其他樂團的作品起步,但始終覺得無法貼近自己的心聲,於是漸漸有了創作的念頭。在反覆摸索自學、經過幾次發表後,他對創作愈來愈有信心,作品也逐漸累積。
上了大學,黃子軒更積極學習錄音、編曲,製作Demo,畢業之後也先後投入過詞曲創作、客家電視台的工作,因此認識許多前輩。雖然曾經因為生計考慮過其他職涯,但仍然難以割捨自己與音樂和母語文化的連結,毅然決定專注於音樂創作。2011年,「暗黑白領階級」得到原創音樂大賽的客語組首獎,迎來不少演出邀約,成為了他真正「出道」做為母語創作者的重要起點。
2015年,轉型後的「黃子軒與山平快」樂團因為團名,開始了一連串與鐵道、車站有關的巡演計畫。再加上有感於新竹市的移居者與在地文化相對疏離,因此希望用移動演出的形式,將自己的「新竹Tour」帶給觀眾。
位於後站台鐵宿舍區的黑金町,正是新竹市較多客家人的聚落之一。黃子軒自己的外婆,就曾經從竹北隘口挑菜到竹蓮市場賣,深感此處大家相互照應的氛圍,自然形成了一個族群文化濃厚的社區,給了樂團一個「客家文化在新竹市」的切入點。而這場「漫遊黑金町」演出計畫,最後也成功吸引近百人隨著他們走唱,讓他十分感動。
談起母語創作,父親是河洛人、母親是客家人,在新竹眷村長大的黃子軒,從小就沉浸在多元的語言與文化中。對他來說,連結母語與家鄉,是他音樂豐厚且獨特的根源;大聲地創作與演出,就是他對消逝中的弱勢文化最有力的贊聲。
【城市放送 Hsinchu On Air -2020新竹市東風音樂祭展覽】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新竹市政府
承辦單位|新竹市文化局
執行單位|果果工作室
策展與視覺設計|見域工作室
影片企劃|陳虹羽
影片製作|廖建華影像工作室、萬事屋影像製作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GuAbWzt8oQ/hqdefault.jpg)
新竹市大車站計畫 在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5-30
「真正當媽媽以後才更深刻的瞭解與體會到新竹是個對親子多麼不友善的城市!」
前陣子有位媽媽看到我在議會中質詢輕軌,特別來訊跟我分享她的感受,她平常上下班、帶小孩出門都是以搭大眾運輸為主,但是新竹的公車和步行環境讓她非常失望。看到這位媽媽的話,我心裡很痛心。
其實談新竹公車優化往往是狗吠火車,因為實際使用的人不多,資源也很難投注進去,再加上搭車的人都屬於比較弱勢的族群,沒有機會為自己發聲,也較少受到市府的重視。不過我相信只要有議員不斷去監督、提出建言,還是可以看見改變的機會。因次在定期會單位業務質詢,時代力量黨團提出六大改善方向,也很高興獲得交通處和警察局的正面回應。
🚌 推行幹線公車,加密班次。
根據市府委託顧問公司的調查,民眾不搭乘公車的主因,除了習慣開(騎)比例最高外,其次就是公車班次無法配合或公車班次太少。新竹公車只有藍1區在尖峰時間5至10分鐘有一班車外,其餘尖峰時間都要等15到30分鐘,甚至有些路線在尖峰的班距長達一至兩小時,跟私人運具比起來根本沒有競爭力!
印象很深,十多年前,台中市的公車服務也是為人所詬病,但是歷經兩階段的高潛力公車(20米道路幹線公車,尖峰班距10分鐘)、兩階段的捷運先導快捷公車,才逐漸培養出搭乘公車的人口,爭取到蓋捷運的機會。
市府要推輕軌建設,但是究竟要如何培養民眾搭公車習慣?未來是否考慮增加班次、縮短班距,增加公車的競爭力?
交通處長承諾市府會做運量上做檢討,依據需求比較高的路線去強化,然後慢慢地去培養。同時市府已經有著手進行輕軌先導公車的規劃,希望能夠藉此向中央爭取經費,換新車、增加班次。
🚌 試辦小黃公車,讓偏遠社區也能享有公共運輸服務。
新竹市過去這兩年總共裁撤了10條營運不佳的公車路線,導致離市區較遠的地方變成沒有公車服務。我們希望市府能夠在香山區試辦 DRTS (需求反應式公共運輸),透過預約式的小巴或計程車讓有需求但是撐不起一條公車路線的社區,也能夠享有公共運輸的服務。
處長表示,這個想法很好,針對需求反應式公車,市府已經有初步的規劃,預計會有浸水線和香村線,只要中央的相關計畫一出來,就會立即申請。
🚌 試行假日觀光公車,串聯各大景點,創造需求,培養搭車習慣。
近年來有好幾個打卡景點陸續在香山區出現,像是青青草原、風情海岸豎琴橋等等,但是都沒有任何公車路線會經過。民眾如果要從南寮到青青草原,只能夠開車或騎車,如果搭乘公車要先搭到火車站再轉乘苗栗客運,最後還要走20幾分鐘才會到達,這對於外地搭火車來的觀光客或是帶小孩的媽媽都相當不方便。
我們舉台南市台灣好行的88安平線與99台江線觀光公車為例,這兩條路線幾乎繞遍台南的各大名勝古蹟,讓外來的觀光客能夠輕鬆搭公車由台南,乘車票價比照市區公車且台南人搭乘免費。
處長也認為假日觀光公車值得嘗試,剛好目前有兩條公車路線假日運量不足,準備來調整,希望能努力盡快來促成假日的一個特別班次,來滿足觀光需求,也透過這些景點讓公車運量能夠提高,相輔相成。
🚌 改善火車站前乘車環境,設置雙語轉乘地圖。
現在新竹火車站前搭公車的地點多達10處,非常凌亂,有在民族路、有在中正路、中華路也有,但在火車站內並沒有提供轉乘地圖,沿路上也沒有任何標示。當然我們知道站前的路幅有限,很難將乘車地點統一在同一個地方,但短期間應該要仿照台北市的各大車站和捷運站設置轉乘地圖,讓民眾清楚搭乘相關大眾運輸的資訊。
另外,我們希望轉乘地圖能提供中英雙語的服務,因為新竹市移工和新住民的人數不斷增加,國際觀光客也不少。後年新竹市要辦燈會,如果有雙語資訊更能夠吸引到國外的旅客。
處長表示目前在火車站集中的公車路線超過 50 個班次和路線,以現在火車站的腹地的確沒有辦法集中,在這樣的狀況下,是有必要提供一個良好設計的地圖,讓來到新竹市的民眾知道搭公車要怎麼搭,去哪邊搭。
他承諾很快會有一個規劃案來設置轉乘地圖,希望在今年內可以實施。雙語服務是非常好的建議一定會朝這個方向來做。
🚌 增加低地坂公車,提供親子友善、無障礙服務。
之前參加身障聯繫會議,有肢體障礙的團體不斷反映新竹市的低地板公車數量太少,常常等不到,甚至有次等了三個小時都還等不到低地板公車。
新竹市低地板公車目前有 13 輛,以目前總共有 72 輛(60輛大巴、12輛小巴)營運的公車來計算,等於低地板只佔18%。其實新竹市低地板公車最多的時候其實有 21 輛,後來又變成 18 輛,到現在只剩 13 輛,愈變愈少,離110年要達到 40 % 的目標愈來愈遠。因此我請處長說明原因,並強烈要求要積極來增加低地板公車數量。
處長表示,低地板公車過去為什麼比較多輛是因為早期有所謂的電動巴士,都是低地板,但是隨著時間遞移,這些電動巴士的電池以及它的相關設備沒有辦法再使用,所以低地板公車實際操作的數量是下降的。
不過處長承諾未來業者買任何新車,都會要求要採用低地板公車。其實六月初,新竹客運會再增加五輛的低地板公車來汰換既有的舊車,所以數量會增加到 18 輛,佔60輛大巴士的三成。另外,公車業者在未來的五年內必須汰換到 18 到 24 輛的老舊公車,這部份都會要求業者要添購低地板公車,盡快達到40%以上的這個目標。
🚌 試辦科技執法,加強取締違停。
市民朋友常常會反映公車停靠站、沿線路段時常被車輛違停,不只影響民眾搭乘,也增加塞車情形,像是火車站前和中正路沿線都很嚴重。
交通部從去年 7 月開始,也加重汽機車在於公車停靠區或公車站牌10公尺內違停罰款,機車可罰900元、汽車可罰1200元。我好奇過去這兩年警察局總共開出過多少在公車站牌10公尺內違停的罰單,是否積極來取締路邊違停的車輛。
另外,桃園市從去年開始在常常被違停公車停靠站試辦科技,成效不錯,民眾檢舉違停件數大幅下降,警方開罰單及出勤次數也明顯降低。我也表達希望新竹市能夠在幾個違停熱點盡快來試辦。
警察局長表示,去年一整年取締違停的件數有將近 10 萬件,其中公車停靠站取締就有 1,035 件;今年一至四月,取締違停有 2 萬 8 千多件,較去年同期略為下降,不過公車停靠區的取締有 884 件,比去年度增加。
關於科技執法的部分,警察局已經跟交通處完成規劃,準備在火車站前的臨時停車區來規劃一個違規停車自動偵測的科技執法系統,會積極在跟交通部來爭取預算。明年會再研議在光復路清華大學前面公車停靠區設置相關系統。
#監督市長落實改善公車競選政見
林智堅市長先前提出《一環二線三網》的交通政見,當時預計 105 至 107 年要花費 10.8 億元來改善新竹公車路網,但最後只花費 2 億元左右。我要求交通處一定要積極爭取增加市府預算在公車上,這樣改變才會有可能。
時代力量黨團督促市府改善公車的腳步決不會因為質詢完而結束,我們會持續監督市府是否說到做到,也會跟交通處密切討論未來的相關規劃。
有好的大眾運輸系統,才有可能減少私人運具數量,舒緩塞車狀況,並降低交通事故,讓新竹成為一座名符其實的幸福城市。
#處長說我是他遇到的第一位
#搭公車的議員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ZavSRNxVbvQ/hqdefault.jpg)
新竹市大車站計畫 在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 05 20
唯有公車運量,才有輕軌希望。
今天是第一次定期會的市長施政報告,其中也簡短談到「新竹輕軌與大車站計畫」。我把握難得的機會跟市長反應目前新竹市公車諸多的問題,並要求市府在規劃輕軌的同時能積極解決當前公車的困境。
我平常主要都是騎單車或搭公車上下班,因此新竹市的交通一直都是我很關心的議題。新竹市目前約有 5% 的市民朋友和我一樣依賴大眾運輸作為主要的交通工具,幾乎都是老人家、身障者、孕婦和學童等弱勢族群。我很榮幸,能夠站在議場上為他們發聲。
我認為一座進步的城市應該具備多元且普及的大眾運輸系統。
林智堅市長曾說過:「要建立輕軌,先期應透過公車讓市民養成使用大眾運輸的習慣。」他在 2014 年第一次競選時,也提過《一環二線三網》的交通政見,其二線是藍線和綠線,作為輕軌的先導公車;而三網的第一網就是改善「全市大眾運輸公車路線網」。
我想市長不可能不知道,民眾要先有搭公車的習慣,未來輕軌才會有運量;即使新竹有了輕軌,公車作為轉乘系統,還是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不過以我親自訪問公車司機的結果,以及市民朋友的反應,最常遇到的狀況就是公車沿線車輛違停嚴重,導致公車常常被卡住無法準時到站,行車時間也大幅增加。另外,很多公車路線一小時才一班車,候車環境也不佳,再加上從家裡走到站牌根本沒有人行道,完全不會讓人想搭公車做為交通工具。
當市府面對這些真實的市民心聲,卻沒有積極想辦法解決,而是提出輕軌計畫想要蓋掉已經產生的問題。因此我們也接獲了許多市民朋友所提出的疑問,建設輕軌真的是最好的解決方式嗎?
沒有優質的公車轉乘系統,#輕軌真的會有人搭嗎?
上述提到市長《一環二線三網》的交通政見,當時預計要在過去三年花費 12.8億元的市款來改善新竹市的公車路網,結果實際上三年市府只花費了不到 2 億元在公車上,等於是不到計畫的五分之一,短少了 10.8 億元。
這樣的結果導致過去這三年,新竹市區公車經營慘澹,吸引不了更多民眾搭乘。市長甚至在回應時,還坦言不少公車業者因為營運不佳、虧損連連,萌生退意。
對於市長的答覆,我感到有些失望。市長一再表示他希望新竹市能夠有輕軌,但同時卻不肯花更多資源在公車上。難道除了現行的差額補貼,市府就沒有進一步要改善新竹市的公車嗎?
我也希望新竹市有更多元的大眾運輸,但就目前市長對公車的態度,我對未來新竹輕軌的發展感到憂心。
#營運費用高
104 年新竹地區輕軌的評估報告書中,預估輕軌每年的營運費用高達 12.3 億元,包含營運維修管理、資產重增置等等。以新竹市目前習慣搭乘大眾運輸的人占比不到的 8 %,屆時真的有足夠的運量可以支撐輕軌嗎?
#運量估計過於樂觀
目前市府預估每日運具旅次會移轉 20% 至輕軌,每天至少約 6 萬人次搭乘。但根據交通部 105 年民眾日常使用運具狀況調查,雙北捷運的市占率都沒有高於 20 %,高雄捷運更只有 2.2 %。如果連可行性研究的旅次預估過於樂觀,就算最後評估出來可行,那未來輕軌也注定會成為新竹市最大的財政黑洞。
唯有公車運量,才有輕軌希望。
我會持續監督市府檢討改善市區公車系統,讓市民朋友能夠擁有更好的交通環境,也養成民眾搭乘大眾運輸的習慣,改善道路壅塞的狀況。
相關新聞報導:
竹市施政報告 議員批「以輕軌掩蓋公車現存問題」
https://udn.com/news/story/7324/3823602
(註:交通處先前在市府公開資料庫上提供的運量數字有誤,現已更正。105 年至 107 年總運量應為 581 萬、 563 萬和 575 萬人次,並未明顯減少。)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8s9fqOAWs/hqdefault.jpg)
新竹市大車站計畫 在 新竹大車站計畫規劃圖希望能確實執行(第80頁)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希望這個為了便宜行事沒用的大平台趕快廢掉 ,新竹市鐵路兩側腹地小,地下道跟橋都要拉到後面不能接中華路,行人跟腳踏車也是一堆路不能走到後站,站前公車也是要繞一圈 ... ... <看更多>
新竹市大車站計畫 在 新竹大車站預計明年動工!整體媲美日本JR 網讚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民視快新聞】影音中心/劉又瑋報導新竹火車站於1913年完工, ... 為此 新竹市 政府前往日本考察,回國推動「新竹 大車站 」 計畫 ,預計將於明年動工,解決 ... ... <看更多>
新竹市大車站計畫 在 [新聞] 新竹大車站是否續推惹議- 看板Railway 的推薦與評價
這周有在新竹高鐵及台鐵新竹站搭車,剛好去網路上看了大車站的相關規劃
其實規劃內容相當的好,並不是之前新聞所說只有蓋一座天橋而已
很可惜因為是林智堅提出,剛好又有新竹球場相關事件,變成是政治口水
但從各大論壇的新竹地方討論區來看反對意見占多數,主要都是經費暴漲有所疑問
認為一百億可以去做別的什麼建設,或是說新竹立體化之前評估也是一百多億
所以改由立體化最合適(但現今物價飛漲可能新竹立體化工程不是當初的金額了)
但若要改立體化還必須從可行性評估到綜合規劃到細部設計到動工
不知道要多少年的時間,這也是需要思考的
要怎麼做也是目前新竹新市長的大考驗
中國時報記者王惠慧/竹市報導 前新竹市長林智堅推動新竹大車站計畫獲中央核定,但
新任市長高虹安是否延續成為關鍵,市府都發處先前表示,傾向由中央主導、地方配合。
高虹安1日則回應,大車站計畫雖已爭取到中央預算,但地方上仍存在許多疑慮,也要考
慮到後續維護成本等,綜合考量後會再與中央討論。 大新竹車站跨站式平台計畫,獲中
央核定列入前瞻建設重大建設,外界好奇高虹安上任後是否續推。對此都發處表示,計畫
目前仍在基本設計階段,推動與執行關鍵在未來的營運量與人潮,加上經費逾百億元,建
議由交通部鐵路局主導,地方政府配合執行。
都發處也指出,新竹大車站採跨站式平台興建,鐵路高架或地下施工、用地取得涉及大規
模拆遷徵收私人土地建物,易引發抗爭,不排除後續會施工延宕,因此以大眾運輸為導向
整體開發,包括提升前後站公有土地使用效率、結合輕軌興建,以達到轉乘效應。 針對
是否續推大車站計畫,高虹安表示,大新竹車站是跟中央合作的計畫,就她所知,目前包
含經費等也都還在研議當中,這部分還會跟中央進一步討論。當然初步看來已爭取到預算
,但包含後續運轉、維運方面還是有成本考量,綜合評估會再跟中央討論。 高虹安也提
到,在拜會議會的過程中,議員對大車站計畫表達高度疑慮,同時年節走訪地方時,也有
專業人士針對大車站未來要如何營運,並發揮交通效益,提升車站周邊商圈人潮等,陸續
提出建言,待收集完意見後,也會跟中央提出討論,找到對市民最好的方式。
原文網址: 新竹大車站是否續推 惹議 | 好房網News
https://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488073364155.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9.158.15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ailway/M.1675606890.A.705.html
※ 編輯: s026312345 (42.79.158.150 臺灣), 02/05/2023 22:32:28
地下化加上新竹貨場車庫遷移可能需要數百億
的經費,桃園有中央支持跑了八年也沒實質的開工
新竹從可行性評估重跑可能桃園完工了新竹還沒動工
就算立體化車站也是要有維護經費等,很多人
一直挑大車站毛病支持立體化同時卻沒有意識到
這個,但目前各大論壇新竹人及新竹地方議員
反對大車站的大有人在,是否能繼續推動真的
不太樂觀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