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鳥新書 #青鳥選書
今天熱騰騰的新書到青鳥囉!
節選幾本簡介給小青鳥們,來讀看看有沒有最近的閱讀書單~
《#現代愛情》#丹尼爾‧瓊斯 新經典文化
以42篇關於愛的真實故事,紀錄在愛裡奮不顧身的各種樣貌。
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許多新現象與新衝擊正在更快速出現:網路社群、交友軟體、多元成家、憂鬱症、癌症、自閉症、失智症、性別認同、變性抉擇、不婚、再婚、跨齡戀愛、中年失婚、晚年戀情……等,觀念與行動的應對壓力都變得比以往更大,「#獲得幸福」似乎變成更加挑戰的事。
《#劇作家 坂元裕二》#坂元裕二 光生出版
日本首屈一指的劇作家,初次揭露出道至今的創作歷程,娓娓道來創作理念和方法。
坂元裕二的所譜出人生故事裡,誰都能找到一處容身之地。
「一直以來我總留心刻劃『#內心不被理解的人』,這種渺小的作為,宛若在都會炫目霓虹燈光下,螢火蟲綻放出的微弱光芒一般。……我暗自期許這渺渺微光,能夠為所有孤獨的人們照亮腳邊的道路。」
《#聶魯達回憶錄》#聶魯達 蓋亞文化
馬奎斯説:「凡他觸摸的東西,都會變成詩歌,」
智利國寶詩人、諾貝爾文學奬得主——聶魯達。抒情式的自傳回憶錄,首度正式授權繁體中文版!
他的一生有如一趟蜿蜒、崎嶇的長途旅程,在旅行中,他逐漸發現創作詩的要素,他從大地、萬物與人的靈魂中獲得了無限的資產。
《#編輯樣Ⅱ:會編雜誌,就會創意提案!》 #王聰威 聯經出版
本書記錄了《聯合文學》2014年至2019年,改為大開本全彩化之後的編輯室報告與改版歷程。書中除了反思品牌精神、編輯策略、技術實踐等雜誌現場實務,可作為中高階內容產業人才的工作指南之外,並藉由此次改版行動。
「如果你是一位 #編輯人,就能成為一個 #創意人,並且盡情把創意運用於各個工作領域!」
《#中港新感覺:發展夢裡的情感政治》#黃宗儀 聯經出版
以情感政治的角度,提出理解當代中國與華語世界的專書。
本書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聚焦#中國,在「#中國崛起」以及此後「#中國夢」的論述脈絡之下,探究發展的大敘事孕育了怎樣的感覺結構,又再生產了何種文化想像與社會新主體。第二部分以#香港為主軸,聚焦中港矛盾與港台連結現象,試圖論證香港如何回應如北進或區域整合這類主流發展論述,同時分析香港近年出現的新城市發展連結與主體性的建構方式。
《#後人間喜劇》#董啟章 新經典文化
香港教授胡德浩受邀至新加坡,他參與了一場為創造「#後人類」的秘密計畫,做為研究計畫的顧問。
參與越深,越發現其研究計畫並非尋常。他的生活逐漸產生異樣,奇特的鄰居作家「黑」、登堂入室的女學生「林恩祖」、名為「Ghost Writer」的靈魂書寫器,社會精英們的權力鬥爭,單純的學術研究越發怪異。
這時林恩祖卻失蹤了,胡教授逐漸接觸到國家的權力核心,將研究計畫抽絲剝繭,並揭開一切背後的真相。
#歷史書籍與文學小說一籮筐
#外國文學 #詩 #政治 #小說
留香瓊性別 在 蕭家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賭王.葡京.澳門】
一代「賭王」遠去,留下的,絕對不只是綿延數天的生平傳奇回顧、(為滿足大家想像的)各房爭產的花生報道,至少,纏繞在我腦海的還有一個問題:我們還會有下一位「賭王」嗎?
我相信,沒有。
之所以有此估計,非關性別,不是因為接手澳門旅遊娛樂股份有限公司(澳娛)的極大可能會是何超瓊小姐,故會是「賭后」而不是「賭王」;更與何鴻燊博士哪一位兒子會闖出一番成績無關。我說的沒有,在於那個能造就一人成為王者、叱咤風雲的局面,已成歷史。
事實上,要談「賭王」的風雲歲月,可以由不同的角度或年份切入:怎樣由出生香港的少爺仔逃難到澳門,最後創立賭業王國、憑何鬥贏葉漢、傅老榕,獨霸江湖幾十年、如何妻妾成群,盡享齊人之福;還有那論盡政事、人事的連珠妙語,太多太多,根本無可能盡數涉獵。所以,我希望把焦點收窄,談我見證過的、思考過的,假如這樣,那起點應該就是葡京。
一個「無去過葡京,點算去過澳門」的年代
記得我還是小學生的時候,葡京推出過一款雨傘,傘上寫了一句話,具體用字我已不太肯定,但大意是「無去過葡京,點算去過澳門」。當時我不太覺得有甚麼問題,不過後來回想,才發覺這句話的震撼,以及能夠延伸開來的認同。
震撼,在於此話當中的自信。正如世界上大多數旅遊城市,澳門不乏為人所熟知的地標,大三巴、媽閣廟、東望洋燈塔等,動輒都是逾百年歷史的文物,但作為一家私人企業,葡京卻有意識地將自身位置與這些百年文物扣連,自我定位成一個「非到不可」的位置,可見其自信;而且,葡京亦不同於這些對外開放,人人皆可一到的地標,葡京——名義上是一所集賭場、食肆、酒店於一身的賭場酒店,但其實大家關注的、它用以招徠的,都是賭場——是不允許未成年人士入場的賭場。所以,「無去過葡京,點算去過澳門」這話自信,目標亦相當明確,它想要對話的,是有消費能力的成年人。
正正是葡京這種並非全然開放,但又劍指所有人的自信,衍生出另一種震撼,就是澳門人對此的平靜反應。試想像,假如今日有一家私人企業這樣「代表」一個地方,當地民眾這樣「被代表」,此番言辭必然會惹來一定的討論,甚至反對;然而,在我的記憶裏,這種負面情緒並沒有出現,甚至連討論也沒有出現。每次下雨天,這一把又一把來自葡京的雨傘就會出現在澳門的街頭,澳門人一邊用著雨傘,一邊也默默地認可、接受了這幾話的定義和其衍生的認同,對於自己身處的土地與一個賭字劃上全等符號,並無太大反應。
那是一個「葡京」作為澳門賭場的所有想像,澳門亦以「賭」來為人所認識、記住的年代。而我相信,今日的澳門,大概沒有一家賭場能做到這種「定一尊」的效果,也是我認為「王」不復再的根本原因。
當葡京變成不再是唯一
「定一尊」的局面不再,當然是源於賭牌開放,而自此,葡京不再是唯一——不但有了其他競爭對手,葡京本身也不再是「唯一」,因為就在其對面,出現了一座新葡京。
2007年時,前輩李展鵬寫過一篇名為〈城市天空與城市文化:澳門天際線的空間意義〉的文章,講述過去由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澳門天際線的變遷如何與這城市的權力掌控密切扣連:由八十年代時的葡京和主教山教堂,到九十年代的中國銀行,再到賭權開放後,永利與英皇如何運用戰術來打這場「空間戰」,但最厲害的,似乎還是新葡京,因為它「無孔不入地讓城市中每個角落的人看到」。
就這樣,葡京不是唯一了,但「葡京」作為一個整體,其在澳門街的地位又似乎是如此的牢不可破;恰巧也就和何鴻燊博士之於葡京,之於澳門的存在形式一樣。事關新葡京的賭場和酒店分別在2007年2月和2008年12月開幕,而何博士於2009年跌倒入院後,基本上已長期出入醫院,甚少露面,翌年將手上的信德集團、澳博股份轉讓後,就幾乎絕跡在公眾的視野,進入一種接近不問江湖事的狀態。至於那正在籌建中的「上葡京」,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但縱使人不在局中,卻處處皆是其佈局的痕跡;葡京不再是唯一了,卻始終有其江湖地位。
在大變革前的遠去
2020年5月26日,何博士留下了他的賭業王國,撒手人寰。
但就在他離去的翌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宣佈,因中國政府計劃在香港推出國家安全法,決定向國會報告,認定香港不再高度自治;5月28日,全國人大代表會議表決通過「港版國安法」;5月30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佈,推出政策逐步取消《香港關係法》和香港獨立關稅區,亦會推出一系列措施進一步制裁中國。前後不過五日,世界秩序已然進入一個新局面。
在政治層面看,澳門作為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當香港的「一國兩制」模式被美國所否定時,澳門的一套又是否真會為人所認可?在經濟層面看,澳門身處中國資本和美國勢力(至少就賭牌而言)的風眼當中,又怎會真是無風無浪?
不過,風再高,浪再急,變化再大,「賭王」都不會看見了。他在大變革來臨之前,揮手作別他的王國,伴隨他一同遠去的,不單是「賭王」這個可一不可再的稱號,還有那個因緣際會而生的賭業風光日子,以及各方勢力相對穩定、客氣的局面。
前路如何?無人能知,但我可以肯定,當世界大勢如此紛亂,沒有人能獨善其身,澳門人,更不可能是只作壁上觀的旁觀者。
========================
本文的Medium 連結:https://bit.ly/2XFUhDm,歡迎入內支持
========================
我的 Patreon,也希望你能支持: https://www.patreon.com/AlvisSio
留香瓊性別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贈書】【好書分享:人文史地《醜陋史:神話、畸形、怪胎秀, 我們為何這樣定義美醜、製造異類?》】
「美乏善可陳,醜有無限可能,而且它無處不在─深入歷史,探索專屬於醜陋的文化系譜。」
當人們提及「美麗」,會聯想到均衡、美好、良善之人事物,例如:「臉部黃金比例」即「從髮際線到眉頭」、「從眉頭下到鼻子下」和「從鼻子下到下巴」的長度全是均等的 1:1:1(好啦別白費功夫拿皮尺在臉上比劃了!)
相對而言,「醜陋」除了表示「難看」,亦蘊含惡劣、不好、羞恥等負面意義,如醜化、醜聞、家醜等,所以我們用「正妹」形容漂亮女性,傾斜偏倚的「歪妹」反之。(等等我是「胖妹」)(無力試圖跳脫美醜二元對立)
然而,所謂「醜陋」與「美麗」的標準是由誰界定的呢?「醜陋」的定義難道永恆不變嗎?
《醜陋史:神話、畸形、怪胎秀, 我們為何這樣定義美醜、製造異類?》是本充滿趣味且思想飽滿、內容充實的書籍。作者格雷琴•亨德森本身是哥倫比亞大學藝術碩士和密蘇里大學博士,全書結構以歷史為緯、文化為經,融合文學、藝術、神話、宗教、哲學為一爐,含括東西美學,結合多起事例,深入解析種族、階級、性別、年齡、殘疾與審美之關聯,筆墨酣暢地揮灑「醜陋」,這個一般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主題。
本書分為「醜八怪:令人不適的異類」、「醜陋的群體:不服從分類」以及「醜陋的感官:跨越感知界限」三大章,搭配多幅照片、插圖,以淺顯易懂、深入淺出的方式討論內容。
首章闡揚「醜陋」的定義,說明「醜陋」所折射出來的問題通常不是其本質,而反映出觀察者視角。人們慣於排斥異己,將人、事、物分為「自我」與「他者」,討厭、恐懼不像自身的東西。
例如:荷馬史詩《奧德賽》中混血雜交之怪物─獨眼巨人波呂斐摩斯,和被稱為「世界上最醜的女人」,在馬戲團巡迴演出之「狒狒女」帕斯特拉娜,她死後甚至被製成標本進行屍體展覽,從中亦可窺見人類的獵奇心態。
次章由醜陋的「個體」延伸討論至醜陋的「群體特性」,某些群體因殘疾、宗教、種族等屬性,被冠上「醜陋」標籤,受到排斥。
比如:教宗烏爾巴諾二世認為異教徒是不潔的種族、道德敗壞象徵,應斬草除根;或者衣索比亞人被稱為「燒傷的印度人」,而歐洲旅行家看到印度的千手佛像時,認為是邪惡、醜陋的怪物(千手佛像甩他一千個巴掌),以上都是由基督徒或西方觀點出發所產生之錯誤認知。
末章敘述醜陋的感知(視、聽、嗅、味覺等)可能源於新、舊文化衝突,當人們遇到不符合傳統審美觀的嶄新元素,便用「醜陋」概括令人困惑且帶有壓迫感之感受。
譬如爵士樂和搖滾樂剛出現時,傳統聽眾稱之為「醜陋不堪的噪音」,像菲利浦親王曾問湯姆瓊斯:「你用鵝卵石漱口嗎?」(話說菲利浦親王失言次數多到能出本語錄)
印象派畫家早期也被藝評、記者嘲笑是不懂繪畫的畫家,現在隨隨便便一幅畫可價值上千萬(個人用金錢來定義美醜)(被拖走)。在此,「醜陋」是打破常規,突破文化和審美界線的產物。
承上所言,梳理《醜陋史》的內容後,讀者會發現「醜陋」之定義伴隨文化脈絡與歷史演進遞嬗,故各個時代對美、醜的標準可能截然不同,如清朝以使足部壞死、變形之纏足為美,認為小腳香豔欲絕,稱「三寸金蓮」;現代轉而認為纏足是變態、畸形的審美觀。
又如古代日本及部分民族女子盛行引眉(剃掉眉毛,用墨重新描上)染黑齒,現代流行朱脣皓齒,美白牙齒的產品推陳出新,要亮白到能夜間自動照明才罷休,未來搞不好能取代太陽能照明燈(胡說!!)。
所以「美麗」與「醜陋」並非二元對立、非黑即白,它們在歷史中不斷變化姿態、承載人類賦予之不同意義。因此,我們是否也應對美、醜抱持包容心態,接受多元審美觀,從中找到自己真正的定位?重新定義並接受屬於自我的美麗。
【抽獎辦法】如下:
1、這裡有『三本』《醜陋史:神話、畸形、怪胎秀, 我們為何這樣定義美醜、製造異類?》,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索取。
2、留言請告訴我,你認為什麼東西(人事物)最美 ?例如:
『《醜陋史》:我最美~(撥瀏海)』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0/2/18(二)晚上十二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20/2/19(三)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醜陋史 #神話畸形怪胎秀 #我們為何這樣定義美醜製造異類 #UGLINESS #ACulturalHistory #格雷琴亨德森 #GretchenEHenderson #創意市集 #哥倫比亞大學藝術碩士 #密蘇里大學博士 #衛報 #時代雜誌 #紐約客好評推薦 #什麼是醜陋 #醜陋的存在意義 #重塑文化價值 #挑戰主流審美 #人文史地 #藝術
★博客來:https://reurl.cc/e51Qr7
★城邦:http://bit.ly/2Smkw05
★誠品:http://bit.ly/2UMv0Yw
★金石堂:http://bit.ly/37nTtWq
★讀冊:http://bit.ly/2OLs1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