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孩子在叛逆期我覺得說青春期更適合
繼昨天早上Emma突然的心情不好,小哭了說頭不舒服之後….昨晚Emma回到家我先給她一個擁抱,然後就讓她繼續寫功課!
晚餐後我問她今天早上怎麼了!她說她也不知道怎麼了,感覺心情很不好,會想媽媽有點想哭。
看樣子她不像生病,我和她說,現在她在準備進入青春期,荷爾蒙也在改變,可能因為這些因素讓情緒突然來了自己也不知道該如何處理。
我說「你想哭就哭吧」然後她眼睛就有點紅紅的說:「我也是第一次有這樣的感覺」我接著說....荷爾蒙在改變的時候真的會讓人有點不適應,就像媽媽月經來了也是會有點影響到。
雖然也無法確定是不是感冒前兆,但是看起來她精神挺好的,再加上今天早上心情完全正常,我猜測可能是準備進入青春期荷爾蒙的問題。
#有時候真的是荷爾蒙在作祟
昨晚做了功課,看了很多關於其春期荷爾蒙影響的文章。與其說孩子叛逆,不如說孩子其實還不懂這段期間身體和大腦荷爾蒙的影響,讓她們在情緒上的表達有了一些困難。她有可能今天很開心,明天因為一點小事就讓她down到谷底。
#哭泣和生氣都是情緒發洩的一種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除了有尚未發育成熟的前額葉皮質,還有一個讓孩子變得情緒化的多巴胺分泌因素。昨天大概和女兒們簡單說了她們人生準備進入下一個階段。這個階段她們情緒起伏會很大,也會感到困惑 #但是我都會陪伴, 更鼓勵她們如果心情不好想哭就哭一下。都是情緒發洩的一種
#媽媽也是有情緒der
最後我也和她們說,媽媽也會有情緒的困擾,雖然不是青春期但是也會因為荷爾蒙的影響造成情緒起伏不定。
#事情好好說更要選對時機說
不管是什麼期,陪伴和認同都是最好的方法。但是不對的事還是要說,好好說,等適合的時間說這樣溝通才能更順利。
#不要和孩子說這又沒有什麼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認同,當孩子有情緒的表達時,也許真正困擾她們的是無法控制的情緒而不是事件本身。所以先認同她的情緒再來談道理會更容易。我們也都知道在情緒裡時大腦是無法正確思考的。
就像我自己心情不好時,如果旁人一句「這又沒有什麼幹嘛心情不好」不只無法解決問題還有可能會造成我連話都不想和對方說了!
#青春期的親子關係第一步是要有同理心和認同
//關於照片//
我們沒有在代言汽水啦~只是之前出海剛好用手機紀錄到一刻很喜歡這張照片的感覺 (照片裡的是Nana)
=====
saのig
https://bit.ly/2WmvORl
saの社團
https://reurl.cc/Ob0ZYg
saのLine官方
https://lin.ee/VeS6lN7Z
同時也有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萬的網紅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頻道:https://bit.ly/32WHzlI ✅加入會員支持我們:https://bit.ly/2PtaTM4 全球只有100多例的「外國口音綜合症」,並不是講話有外國腔這麼簡單而已,患者不但說話音調、組成句子、母音轉換會有障礙,甚至可能影響自我認同。(影片拍攝時間為2021年3月,非...
前額葉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居家防疫後遺症: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台灣從5月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二級,防疫在家,靠打電玩渡過漫長時光,轉眼間暑假過去了,即將開學,你家裡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宅在家期間對我們身心的長遠影響,似乎現在才浮現。例如,螢幕成癮問題。疫情爆發前,家長們從來不用擔心螢幕時間的問題。不是因為紀律嚴明,而是因為生活中有那麼多好玩的東西,天氣好的日子可以游泳、可以跟朋友打球,天氣不好的日子也有各種室內遊戲場、購物中心裡的遊戲區可供選擇,家裡兩個小小孩,七歲的兒子、兩歲的女兒壓根兒不會主動想去看電視或玩電玩。
但是疫情爆發後,這些活動都沒有了。居家防疫期間,兒子開始跟同學連線玩「太空狼人殺」,女兒開始在迪士尼頻道上看「米奇妙妙屋」。我跟女兒約法三章:「每個週末可以看三集米奇妙妙屋」,但每次關掉電視時,她總會撲倒在地上,聲嘶力竭地大哭至少半小時。兒子的談話內容也總是圍繞著狼人殺遊戲打轉,好像對生活中其他事情都不感興趣了。
跟媽媽朋友們聊天時,我開玩笑地說:我的小孩玩電玩、看電視上癮了。她們都表示有類似的困擾,我們互相表示同情,但都解決不了問題[1]。
■電玩的回饋造成高濃度多巴胺上癮
「多巴胺」是人類大腦的一種酬賞物質,當我們從事任何讓人快樂的事情時,就會產生多巴胺,讓我們感覺無比的美妙興奮。但這些都是透過自然途徑,刺激的頻率也正常,沒有任何人需要持續不斷接受多巴胺刺激,也絕對沒有人受得了。
當打電玩的回饋或是往返不止的社交訊息沒日沒夜地大量湧入,大腦就會被迫一直處在高度興奮之中。但人類尚未發展出抵擋多巴胺攻勢的機制,所以就形成不斷被勾引以維持高濃度多巴胺的上癮行為[2]。
■「成癮症」有兩大條件:耐受性和戒斷症狀
▸耐受性
指的是成癮者必須要花愈來愈多的時間玩遊戲,才能帶來快樂感,這代表主掌情緒中樞的大腦前額葉、杏仁核等部位已經受損。
▸戒斷症狀
則是指只要不打遊戲,就會出現焦慮、憂鬱、不安等情緒障礙;嚴重的話還可能出現暴力、自殺傾向。
不過,與菸癮、酒癮、毒癮這類的「物質成癮」不同,像網路成癮這類的「行為成癮」並沒有讓人體攝入像尼古丁、酒精這樣的額外成分,但在精神醫學上看來,也確實影響到大腦運作,達到精神疾病的等級。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8年初在新發布的「國際疾病分類」中,將電玩成癮正式列為精神疾病,正式承認電玩成癮是重大公共衛生議題。在台灣2018年衛福部也追隨WHO的腳步,將網路遊戲成癮納入精神疾病範疇之內,加以預防及推廣相關輔導治療[3]。
■「電玩成癮症」: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王文隆醫師說,「成癮」是指一種重複性的強迫行為,可能會造成身心健康及社交生活方面的不良後果,假若無法控制,比如迷戀電玩遊戲無法自拔就叫做電玩成癮,迷戀上網無法自制就叫網路成癮,如是攝取某種物質就稱為物質成癮,如毒癮、酒癮、菸癮等。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電玩成癮」加入第十一版國際疾病分類之精神疾病當中,主要症狀為「無節制沈溺於網路遊戲」,「即使有負面效果仍持續遊玩」,而諸多研究亦發現人際關係困難或個性內向或有憂鬱及焦慮症狀的人比較容易「成癮」。
▶大帥,被媽媽帶來安南醫院精神科就醫。大帥低頭不語,但媽媽卻一直駡他:「整天都在打電玩講不聽才讓成績一落千丈,再這樣下去真正就要撿角了...」
王文隆醫師表示,有這樣的困擾可以到精神科求助,而不是一味的責駡,處罰與禁止,若造成個案選擇化明為暗將更難解決。他也呼籲正在放暑假的學生及家長們,應把玩電玩成癮看成是一種疾病,所以更應迅速就醫,就如同身體疾病一樣,若不及早治療,病情可能因此日益嚴重。
個案中的大帥在經過幾次心理治療後,真正發現其打電玩背後主因竟是因為缺乏愛及為了填補空虛,在王醫師引導方向後,其更懂愛惜自己身體與學會正向思考,面對困難時亦能更加冷靜來處理,也讓人際關係明顯改善許多,真正邁出電玩成癮的深暗黑淵世界[4]。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世界衛生組織(WHO)2018年最新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將「遊戲成癮症」(Gaming Disorder)歸類為精神疾病,並將過去使用的「網路成癮」聚焦在「網路遊戲成癮」上,針對沈迷於遊戲內容的行為進行相關研究。
其中,網路遊戲成癮中的「手機遊戲成癮」類型值得關注,其判斷成癮的主要因素,包括「過度沉迷,產生負面影響」、「耐受性」、「戒斷症狀」,也與傳統上的「成癮行為」相當類似。
為了解國內學童、青少年手機成癮情形,「國衛院群體健康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研究團隊,針對全國1萬775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做大規模調查,當中113名高中生由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進行診斷性會談,以驗證手機遊戲成癮量表與專業人士評估結果的一致性。
▶研究結果發現,手機成癮學生使用手機的時間明顯較長,在手機遊戲的消費意願也較高,手機遊戲成癮的國小學童中,有21.4%願意花錢購買手遊點數或寶物,國中生為36.3%,高中生更高達42.2%,遠遠高於一般學生的消費意願。
▶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只要回答4個問題,每項敘述可選擇1(極不符合)到4分(非常符合)若得分超過10分以上,就可能有成癮風險。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題目如下:
1.我曾因長時間玩手機遊戲而眼睛酸澀、肌肉痠痛,或有其他身體不適。
2.我常常原本沒有打算玩手機遊戲,卻會忍不住拿起手機來玩一下。
3.在過去3個月裡,我感覺需要更常玩手機遊戲,或玩更久的時間才覺得我玩夠了。
4.如果不能玩手機遊戲,我會覺得靜不下心,感到很煩躁[5]。
■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
▶「網路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
根據世衛網站的資訊,包括打線上遊戲(digital-gaming)或電玩(video-gaming)的行為,連續長達12個月以上,已嚴重影響個人生活、家庭關係、學習和工作等,並危及身心健康者,就可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症。
「這個問題被關注十多年了,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網路成癮後的症狀和酗酒、吸毒很像,都有戒斷問題」,「衛福部心口司」諶立中司長說,令人擔心的是,臺灣、大陸、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網路成癮高風險族群,比歐美國家高,尤其臺灣兒童和青少年的戶外活動時間少,民眾上網時間早已名列全球前茅,很需要提醒。
根據亞洲大學副校長柯慧貞「民國103年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可發現,全球青少年網路成癮高風險比率約為4.6%,台灣的網癮高風險族群,國小為9.9%、國中19.2%、高中職19.4%,均較其他國家高出甚多。以假日實際上網時數來看,國小平均3.5小時、國中5小時、高中職6小時。
研究「網路遊戲障礙症」的林煜軒醫師,曾以8000名青少年網路玩家為分析對象,發現經過專業診斷後,被確診的比例是3.1%。[6]。
■遊戲成癮具體有哪些表現?
《國際疾病分類》中,專門為「遊戲成癮」設立條目,並明確「遊戲成癮」的多項診斷標準。確診遊戲障礙疾病往往需要相關症狀持續至少12個月,如果症狀嚴重,觀察期也可以縮短。
現行標準中一共列出了9種症狀:
1. 完全專注於遊戲
2. 停止遊戲時,出現難受、焦慮、易怒等症狀
3. 玩遊戲時間逐漸增多
4. 無法減少遊戲時間,無法戒掉遊戲
5. 放棄其他活動,對之前的其他愛好失去興趣
6. 即使了解遊戲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仍然專注遊戲
7. 向家人或他人隱瞞自己玩遊戲的時間
8. 通過玩遊戲緩解負面情緒,如罪惡感、絕望感等
9. 因為遊戲而喪失或可能喪失工作和社交[7]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黃彥勳醫師建議,遠離誘惑、增加多元興趣,改善人際關係,積極尋求協助是成癮行為改善的不二法門。
「減少生活上使用網路、手機、電腦的機會,並且開發其他的興趣,當有更多時間投入不同的興趣或是人際活動時,花在網路遊戲的時間相對就會減少,就能降低網路遊戲的誘惑性。」[8]
■網路遊戲成癮是警訊,家長應及時介入
「桃園療養院」邱献章院長表示,網路遊戲成癮這個現象或許可發揮預警功能,幫助家長及時介入處理孩子的心理危險因子或精神疾病。
「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精神科」林峯立醫師提醒,由於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可能有不同心理危險因子的組合,家長務必帶孩子就醫,經由謹慎且完整的評估,再採取不同的介入協助方式。
林峯立醫師強調,即使沒有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家長們仍需注意隱藏在背後的心理健康危機。網路成癮在青少年族群常見的共病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憂鬱症、社交畏懼症、其他物質濫用、強迫症及其他心理危險因子(例如低自尊、課業或工作壓力、家庭關係不佳、人際關係不佳等)。
除了積極就醫外,他提醒家長,網路成癮最大的問題在於和「人」失去連結,這個「人」不僅是同儕、老師,家人更占有重要地位。也就是說,先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有辦法協助孩子建立人際關係和加強溝通技巧[9]。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親子天下)「居家防疫後遺症:我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9857
[2](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為什麼別人小孩打電動不會成癮?彭菊仙:把孩子從電玩拉走,你要把孩子拉到哪兒呢?」:https://www.gvm.com.tw/article/79488
[3](數位時代)「電玩成癮「5年增3成」!不上網就無法生活,科技發展何以讓網路難以戒斷?」: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6099/internet-addiction
[4](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委託中國醫藥大學興建經營 )「電玩成癮症 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醫呼籲尋求專業幫助回歸正常生活」:http://www.tmanh.org.tw/NewsInfo/NewsArticle?no=796
[5](媽媽寶寶-懷孕、生產、育兒)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10分以上即有成癮風險!」: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17989
[6](Yahoo 新聞)「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 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https://bit.ly/3jwva2a
[7](風傳媒)「孩子一直打遊戲怎麼辦?心理師以過來人角度現身說法,4招帶孩子走出遊戲成癮」: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427615?page=3
[8](健康醫療網 )「你遊戲成癮了嗎? 出現這些症狀提高警覺」: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639
[9](健康2.0)「孩子整天上網玩遊戲 家長務必留意:恐暗藏這5種精神疾病!」: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26168
➤➤照片
[2]
[10] (Yahoo新聞)「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https://bit.ly/38vDWXy
▶圖說:網路遊戲成癮症狀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精神疾病 #成癮 #成癮症 #遊戲成癮 #電玩成癮 #螢幕成癮 #手機成癮 #手機遊戲成癮 #網路成癮 #網路遊戲成癮 #網路遊戲障礙症 #多巴胺上癮
衛生福利部 /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 / 衛福部心口司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 署立桃園療養院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前額葉 在 親子天下‧悅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日本研究發現,在和孩子共讀時,家長若能多提問、多鼓勵孩子參與故事討論,能有效刺激孩子腦部前額葉的活動性,進而促進認知、學習以及語言的發展。
但要怎麼互動,有明確的步驟嗎?推薦運用 #對話式共讀 👉問、問、重複,就能打遍天下無敵手💪
👀內有影片示範
📌家有4-5歲小孩,這裡看進階版
>> cplink.co/J1JD9rrt
-
思比語言治療所
(預覽圖片出處:shutterstock)
前額葉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訂閱頻道:https://bit.ly/32WHzlI
✅加入會員支持我們:https://bit.ly/2PtaTM4
全球只有100多例的「外國口音綜合症」,並不是講話有外國腔這麼簡單而已,患者不但說話音調、組成句子、母音轉換會有障礙,甚至可能影響自我認同。(影片拍攝時間為2021年3月,非三級警戒期間)
想看更多資料點這裡👉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54390
*特別感謝 德國靈長類中心 博士後科學家 鄭蓓欣博士 擔任諮詢顧問
#外國口音綜合症
#外國腔
#醫鍵解壓縮
前額葉 在 吳若權幸福書房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吳若權 #復原力 #冥想
鍛鍊大腦 讓自己平靜喜悅 ,是一趟內在英雄的旅途
重點不是目的地,而是把自己放飛的心
不斷帶回來的過程。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超悅大腦」這本書
歡迎追蹤我一起讀好書
=============
FB - https://www.facebook.com/ericwu567
IG - ericwu128
Telegram - ericwu567
合作 & 節目建議
=============
ericwu128@gmail.com
前額葉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讓青春期的孩子與你對話
→ cplink.co/cuMon4JG
購課輸入 youth100 即可折抵100元
當青春期遇上更年期
殊不知根本不用買氣炸鍋,天天都有氣炸效果...
心理師鄭皓仁建議我們從腦科學的角度,
重新認識孩子。
青春期的大腦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才導致孩子說話總帶點火藥味,
人人都有的杏仁核,
原來是要靠前額葉的功能來平衡。
偏偏青春期時,
前額葉功能尚未完全成熟,
所以在前額葉發揮功用前,
杏仁核就已經發出訊號。
而我們就聽到孩子講出那些
連他們自己都可能會後悔的話語了!
當我們懂了孩子這段時間的變化,
也就能更加平心靜氣地去找出相處與溝通的方法。
邀請您9/3晚間8點,
一同來看鄭皓仁老師的直播,
親子一起學會 #不被杏仁核綁架 的好方法!
📍立刻訂閱親子天下YouTube頻道:https://cplink.co/aokHX5fY
...................................................................
✔ 親子天下官網:https://cplink.co/103epuyo
✔ 親子天下粉專:http://on.fb.me/1Kkng6j
✔ 親子天下Shopping:https://cplink.co/2z71hMR2
✔ 親子天下Shopping 粉專:http://on.fb.me/2dpFvHK
前額葉 在 樂群診所- ~前額葉掌管人的智能和性格~...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高度進化的動物,前額葉皮質區都很發達,人類的大腦皮質約30%為前額葉皮質區,比黑猩猩(17%)、狗(7%)、貓(4%)都大很多。前額葉皮質區使人類成為地球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