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非暴力溝通來調解手足紛爭】
#簡單四步驟學會非暴力溝通
昨天下午我在整理東西時突然聽到唯可大哭的聲音
轉頭看到唯可哭著跑去爸爸那邊,而喬伊站著不動
「我不要唯可跟著我!」喬伊大喊
「你不要他跟著你是嗎? 你下次可以用說的」爸爸很平靜地與他對話
「發生什麼事呢?」我試探性地詢問
「我不要唯可跟著我!」喬伊又說了一次
「爸爸你有看到什麼嗎?」#釐清事件
「我看到喬伊很用力地推唯可去撞拉門」
原來如此
我平靜的詢問唯可:「喬伊推你,你有什麼感覺呢?」#釐清感受
「很痛!」唯可邊哭邊說
「很痛是嗎? 所以你不喜歡被推,是嗎?」他點點頭 #核對感受與想法
「你不喜歡他推你,那你希望他可以怎麼做?」#確認期待
「用說的」
「你希望他用說的是嗎? 你要告訴他嗎?」#核對期待與行動
唯可點點頭,接著說:「喬伊,你下次不要推我了」
「請你用說的」我引導唯可說出他的請求後
接著轉頭問喬伊
「你剛剛說你不想要唯可跟著你是嗎?」#核對想法
「對阿」他做著自己的事沒看我,但耳朵有打開
「他跟著你讓你有什麼感覺呢?」#釐清感受
「很生氣!」
「你很生氣,所以你推了他是嗎?」喬伊點頭 #核對感受與行為
「唯可說,他希望妳用說的,你覺得呢? 或是有其他更好的做法嗎?」#核對期待與行為
「可以」他回應但依然沒抬頭
「那你下次會怎麼說呢?」#確認行為
「唯可,可以請你到旁邊一點嗎?」#提出請求
👉我很驚訝他使用了正向語言,使用「到旁邊」而非「不要跟著我」,將焦點放在目標而非問題上面
接著唯可開始哭鬧,說他想跟著喬伊
「你可以黏我呀!」爸爸在一旁笑著說
「可是你在忙或是去上班怎麼辦?」
「你也可以黏我呀!」我跟著說
「可是你在煮飯怎麼辦?」
「你可以黏娃娃呀!」喬伊接著說
👉幫助孩子去看見自己擁有的內外資源,學習運用資源來面對困境,可以與孩子一同腦力激盪,當然如果孩子還在情緒中,可以等情緒跑完再來討論
唯可比較平靜之後,突然開口
「喬伊,可以抱抱嗎?」
「好啦」喬伊一副拿你沒辦法的臉
兩個孩子抱在一起,還說著親熱的話
(類似我好愛你、我們和好吧之類的)
好吧,我也看不懂他們在演哪齣
總之姊妹鬩牆的戲碼又在莫名其妙中落幕了😅
#你們家也有吵得快好得也快的手足嗎?
#小孩今天找我拍照我最喜歡這張惹
/
老粉都知道,一直以來面對手足爭吵
我都是運用 #非暴力溝通 來當調解委員
(調解而非仲裁,父母千萬別當法官)
過去有許多人反應,覺得非暴力溝通也太難
今天就來個簡化版的非暴力溝通
照著四個步驟進行,人人都能當調解委員
1. 客觀的描述事實,不帶有評論
成人在現場可以運用「我看到」和「我聽到」
舉例:
⭕️「我看到你打他」
❌「我看到你攻擊他」
⭕️「我聽到你在尖叫」
❌「我聽到你在吵」
👉攻擊、吵都是一種評論、標籤與個人解讀,當孩子被貼標籤,有可能心門就會關上不願多談,也有可能就覺得自己如你所定義的一樣,是一個會攻擊並且吵鬧的人
成人不在現場,可以請孩子們各自描述事件發生的狀況,也可以透過演戲的方式,請孩子們在案發現場演重演一次事件過程,以便釐清現況
2. 我的感覺與你的感覺,不帶入想法
第二步來講感覺,我有什麼感覺跟你有什麼感覺,透過詢問的方式釐清彼此的感受
舉例:
⭕️「我覺得很生氣」
❌「我覺得你不應該這樣」
👉生氣是一種感覺,而不應該這樣是一種想法,通常感覺是形容詞,簡短兩三個字就能表達一種感覺,可以多豐富自己與孩子的感受詞彙庫,對於覺察感覺與情緒會更敏銳喔
3. 找到負向情緒背後,未被滿足的需求
非暴力溝通的創辦人馬歇爾・盧森堡博士認為:一個人有正向情緒出現時,代表這個人的某個需要有被滿足,相反的,當一個人有負向情緒出現時,代表這個人的某個需求未被滿足
舉例:
「我被打,我覺得很難過,因為我需要被 #尊重」
不過坦白說這一步有點難度,建議可以先從 #與自己的非暴力溝通 開始練習,去覺察自己在負向情緒的背後是哪個需要沒被滿足,也可以透過一些工具(例如需求卡)來輔助練習
4. 提出平等的請求,而非不平等的要求
覺察需求之後接著要提出請求,請求對象分成自己與對方,如何判斷? 就需要 #課題分離,透過「這個結果會影響到誰?」來思考課題的歸屬
舉例:
「他打我的行為,結果會影響到我(我會痛) 所以這是 #共同課題」
「他拆解自己的玩具,玩具壞掉的話結果影響到他(沒有玩具玩) 所以這是 #他的課題」
課題分離之後,我們需要處理的是自己的課題以及共同課題,我希望對方可以怎麼做,如果對方不願意那自己可以怎麼做,以達成共好的目標
舉例:
「我希望你可以用說的,或是我會先跟你保持距離」
請求可以的話盡量提供正向訊息,希望對方怎麼做,而非不要對方怎麼做,不過這也有點難度,慢慢練習就好(先求有再求好這樣)
💡所以將非暴力溝通四步驟連在一起就會變成
「我被打我感覺很痛,也很難過,我需要被尊重,所以我希望你可以用說的,或輕輕的,或是我會先跟你保持距離」
當然依照不同人的需求與狀況,版本也會不同
以上讓大家當作參考
講到這邊,會不會有人在想,哪裡簡單啊😅🤣
💡總之大家可以先記著四步驟口訣:
1️⃣釐清事件
2️⃣核對感受
3️⃣覺察需求
4️⃣提出請求
等熟悉之後再慢慢去優化囉!
也歡迎在下方留言練習過程以及哪裡卡關
我會再找時間一一回覆的😁
#正念育兒 #正向教養 #意識父母
#非暴力溝通 #啟發式提問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7.21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3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
核對感受與想法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熱門講座】達成共識,你可以這樣做!06/21(四)或 06/30(六)19:30
講座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00
【7.21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3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報名連結: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487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昨天的「一天聽一點」分享當中,我們談到了「自我因循」的現象。
然而很湊巧,我後來又在普林斯頓大學的心理學家亞當阿爾塔,跟大衛歐本海默,他們兩位學者的研究裡看到了呼應性。
他們研究兩個股票市場,在這兩個不同的市場、不同的文化圈裡面,他們發現喔那些名字比較好念的公司,它的股價表現會打敗那些名字比較難念的公司。
那我們知道其實理性上來看的話,一家公司的股價表現得好不好,其實跟它的營運狀況是有關係的,怎麼會跟它公司的名稱有關係呢?
可是呢在不同文化圈裡面的不同股票市場,都發現了這個現象,就是你的公司念起來很難念,往往投資人就不愛買你們家的股票,於是呢你們家的股價就不會上漲,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喔。
那另延伸來看的話,其實有時候我們會聽到一些格言、一些勵志語,你會發現這些格言、勵志語,如果它有押韻,或者它在語句結構上比較精煉的話,你就會覺得比較可信,比較有說服力。
比如說:「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
那如果換個角度來說的話:「你一定要跟那些比較不重要的敵人交朋友,成為盟友,然後跟他們一起想辦法去攻擊、去打敗那個主要的敵人。」
你有沒有發現剛剛那一段話,婆婆媽媽講了一大堆,你是不是連耐心都失去了,那更不要去說能不能去接受我要告訴你的概念。
所以呢你再聽一次:「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你有沒有發現這一句話,一講出來擲地有聲啊!
所以呢我經常遇到很多朋友,他們很困擾於奇怪他明明很認真、很努力的去傳遞很多訊息、去說很多話,甚至於去寫很多東西,去給他想溝通的對象,可是為什麼他的對象都不理,甚至於完全誤解他的意思呢?
再不然就是你的內容訊息可能都是對的,但是對方就是不接受,或者是對方就有一種直覺性的反感、不想聽,這其中的原因到底在哪裡?
然而其中有一個可能的關鍵,就是你的訊息不好懂、你的訊息不好讀、你的訊息也不好聽,而什麼叫做好懂、好讀、好聽呢?
其實我很難告訴你一個標準的答案,但是我可以很確定的一件事,那些說出來的話、寫出來的文章,讓你覺得好讀、好懂、好聽的人,他們一定很用心的打磨自己的訊息。
然而打磨自己的訊息,不管是口說還是手寫,這些打磨的過程絕對不是在自我感覺良好裡面,自己覺得自己做得很好,自己覺得自己說得很好,自己覺得自己寫得太棒了!
不是這樣的,所謂的「打磨」是他不斷的去核對、去校對、去詢問、去感受,核對、校對、詢問、感受什麼呢?
答案是別人看起來、別人聽起來,別人感覺起來、別人接收到之後,過一段時間,想起來到底是什麼?
你有沒有發現關鍵是什麼?關鍵是「別人」啊!關鍵不在於你自己覺得怎麼樣,關鍵在於別人有什麼感覺。
所以呢希望連續這兩天的一個分享,能夠對你有幫助。最後提醒!不是你的想法不對,而是你沒有打磨訊息的習慣,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在「打磨訊息」的部分,無論我們花多少時間與努力在我們的訊息裡,無非是想要跟溝通的對象達成共識,那麼如果你想要在跟人「達成共識」這個主題上有所前進的話,我在7月21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課程,這會對你非常有幫助。
6月份我們也有開相關的講座,無論是課程與講座,我都很希望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核對感受與想法 在 《心教育@教學現場》 核對-關照內在與連結的重要歷程文字 的推薦與評價
我總是要不停地提醒自己,只是好奇,好奇孩子的感受與想法,透過提問協助孩子釐清,核對內在的想法,過程當中不要帶著價值觀與正確答案式的訊息給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