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鄰居來你家敲門抗議你的孩子太吵」
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家裡的孩子會跑來跑去,網友說有時候會吵到鄰居來抗議,感到很無助。
關於「孩子就是這樣沒辦法控制自己」,我自己的經驗是,家長可以透過問對問題來啟動孩子的前額葉思考,邀請孩子一起來想辦法。
因為是孩子自己想出來的辦法,符合自己的認知,因此行動起來會比較有效,也會比較持久。
首先,人家來敲門了,說明來意:「你的孩子吵到我們夫妻了,我們沒辦法午睡。」
我們先道歉,讓對方消消火,然後請小孩出來,讓孩子親耳聽到對方的困擾。
這是父母效能訓練的一個很重要的概念。
孩子不會因為你罵他而心甘情願的聽話,他乖一下下是怕被罵,大概忍耐沒多久就忘記了,故態復萌,沒辦法持久。
但如果孩子看到有人因為他的行為受苦,他照顧人的心會被激發,會願意為了不要讓對方受苦而克制自己的行為。
聽完對方的困擾後,我們可以和孩子討論怎麼處理這個狀況。家長可以依照人類腦部思考行動的順序來帶小孩討論,不要跳太快,一下子就問「現在怎麼辦」,而加拿大的Institute of Cultural Affairs (ICA) 發展的ORID順序相當值得參考。
O (Objective)是屬於事實層面。
問題可以是:這對夫妻來我們家敲門,說了什麼?
R(Reflection)是屬於感受的層面。
問題可以是:對於他們的困擾,你的感覺是什麼。
感覺通常會被忽略,然而一個人感覺害怕和覺得對方可憐所採取的行動會完全不一樣,因此探問感覺是很重要的。
問題可以是:叔叔阿姨說你一直叫,跳來跳去蹦蹦蹦他們想睡午覺睡不著,你聽到了感覺如何?很開心嗎?還是覺得他們好可憐?(由於孩子缺乏感覺的形容詞,你可以提供他們一些選項)
如果孩子無法同理對方,你可以問問:如果妹妹一直哭,你沒辦法睡覺,你的感覺會是什麼樣子?
I(Interpretation)是屬於銓釋的層面,也就是孩子怎麼看這件事。
問題可以是:你從高高跳下來,很開心的大叫,可是叔叔阿姨沒辦法睡午覺,你怎麼看這件事情?
孩子可能說,他要睡覺,可是我想玩啊。
我們可以繼續問:那要怎麼做能讓他們又可以睡覺,你又可以玩呢?
D(Decision)屬於決策的層面。
孩子可能說,那我小聲一點。我們可以引導孩子有更具體的作法,說:「要怎樣可以小聲一點呢?」
這時候孩子可能會想出很多辦法。譬如不要從那麼高跳下來,或者是叔叔阿姨睡午覺的時候不要叫之類的。
當然,和鄰居和平溝通的狀態下才能讓孩子直接和鄰居面對面。
如果對方攻擊性很強,這時候就不適合把孩子推上火線,讓他們看到你和鄰居應對就好。
我女兒小學時被兩個男生霸凌,我到學校跟老師說,老師直接指指那兩個男生,叫我直接去找他們。
其實這是很危險的,如果我很有攻擊性,那就是以霸制霸了。
那一次我直接去找了那兩位小孩,蹲下來看著他們的眼睛說:「我女兒說下課的時候你們會去堵住教室門口不讓她出去,她因為這樣都不敢來上學了,我覺得很難過,我的孩子被欺負了,也很擔心如果她不來上學,我就沒辦法去上班賺錢。所以我想請你們下課不要堵住教室門口不讓她出去,好嗎?」
或許是客氣的語言和氣場強大之下的恩威並施,這兩個小朋友再也沒有找過我女兒麻煩了。
孩子的前額葉,也就是理性思考的部分還沒長好。為了幫助他們能夠主動思考與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家長要問對的問題來協助他們思考,做出屬於自己的決定。
當孩子做出決定而且做到,家長請不吝嗇的給予鼓勵,增強他們願意固守承諾的行為意願,譬如一整天鄰居都沒來抗議,可以換多少自由的時間。
~郭葉珍的《和自己,相愛不相礙》~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y723qf8r
~郭葉珍的《我們,相伴不相絆》~博客來2020年親子教養排行榜第六名
博客來:https://reurl.cc/NjZWge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Henry 羅寶鴻老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i家吧』現場直播節目,羅老師與Lingo媽以實際例子,為大家介紹 Thomas Gordon 的 P.E.T.(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 - 父母效能訓練)。...
「父母效能訓練」的推薦目錄:
- 關於父母效能訓練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父母效能訓練 在 口羊太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父母效能訓練 在 特殊需求孩子生活導航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父母效能訓練 在 Henry 羅寶鴻老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父母效能訓練 在 Henry 羅寶鴻老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父母效能訓練 在 [心得] 教養書心PET父母效能訓練/父母的語言- 看板BabyMother 的評價
- 關於父母效能訓練 在 父母效能訓練工作坊-第2梯次父母教養效能工作坊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父母效能訓練 在 P.E.T.父母效能訓練-iRead灰熊愛讀書 - Pinterest 的評價
父母效能訓練 在 口羊太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所關注的是目標還是問題?】
#啟發式提問 #提問的6個原則
上週六參加了NLP的教練班
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這個
「聚焦目標,而非關注問題」
這是什麼意思?
現在我告訴你:「不要想粉紅色的大象」
請問你腦中浮現的是什麼? #鐵定是那頭粉紅色大象
我們的大腦無法分辨要什麼或不要什麼
大腦的工作就是接收訊息
所以當你關注或者聚焦在某個部分
那個部分就會被放大
👉關注問題就得到解決問題的方式
👉聚焦目標就得到達成目標的方法
其實這很像之前分享過的,對孩子使用正向語言
告訴孩子要做什麼而非不要做什麼
因為孩子也會在腦中浮現那頭 #粉紅色的大象
孩子的大腦接受到什麼樣的訊息
取決於我們如何與孩子對話
今天要分享的是更進階的,就是關於 #提問
不管是正向教養、P.E.T.父母效能訓練、薩提爾
以及NLP等等都很看重提問
而如何問出一個好問題就需要不斷的練習
分享在NLP課程中所學的提問原則
💡一個好的問題包含了6個元素:
1. 正向提問
2. 開放問句
3. 好奇不評斷
4. 短問短答
5. 中立不引導
6. 關注未來 行動導向
👉以下為關注問題的提問句型:
「怎麼樣可以不迷路?」
「如何不讓自己受傷?」
「怎麼做才能不生氣?」
「如何不弄亂?」
「該怎麼做能不吵架?」
「如何不拖拖拉拉?」
👉以下為聚焦目標的提問句型:
「怎麼樣可以到達目的地?」
「如何讓自己安全?」
「怎麼做才能恢復平靜?」
「如何整理乾淨?」
「該怎麼做能好好一起玩?」
「如何能準時出門?」
看起來意思很像對嗎?
但大腦接收到的訊息不同
所產生的解碼路徑也不同
當我們或孩子能練習聚焦在目標上
而非關注在眼前的問題
就能刺激思考並找到能達成目標的各種方法
實際操作上真的不太容易😅
大腦很容易打結或卡住
慢慢練習,將不熟悉的事做熟 #就能變成習慣
與你們分享,也期待你們能與我一同練習喔!
#父母就是孩子的教練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父母效能訓練 在 特殊需求孩子生活導航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父母效能訓練 在 Henry 羅寶鴻老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在『i家吧』現場直播節目,羅老師與Lingo媽以實際例子,為大家介紹 Thomas Gordon 的 P.E.T.(Parent Effectiveness Training - 父母效能訓練)。
父母效能訓練 在 Henry 羅寶鴻老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最近羅老師在多次的講座裡,介紹曾被三獲提名諾貝爾和平獎 - Thomas Gordon的【P.E.T.父母效能訓練】,希望能幫助父母與孩子建立雙向、有效率的溝通方式,達到雙贏的效果;同時減少孩子因為父母慣性的威權、單向、主觀溝通方式而出現反彈與對立。
透過PET,我們就能避免孩子隨著年紀增長,因為長期與父母的溝通不良而造成逐漸與父母疏離、越來越不願意跟父母說心事的問題。
以下是羅老師11/24在大愛台【i家吧】網路直播後,介紹PET的短片。
想要進一步瞭解PET的實際做法,父母要怎麼使用,請看羅老師在2017.11.24大愛台的完整直播錄影,連結如下:
https://www.facebook.com/ihomebar/videos/1997594933818499
父母效能訓練 在 父母效能訓練工作坊-第2梯次父母教養效能工作坊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課程目的: 透過課程帶領及工作坊訓練協助父母學習教養子女的技巧、改善親子溝通品質及增進親子關係。 ○參加對象: 家中有幼兒期子女之家長,每梯次以30人為限, ... ... <看更多>
父母效能訓練 在 P.E.T.父母效能訓練-iRead灰熊愛讀書 - Pinterest 的推薦與評價
Jan 11, 2013 - 書名:P.E.T.父母效能訓練,作者:湯瑪斯‧高登,出版社:新雨,ISBN:9789862271209. ... <看更多>
父母效能訓練 在 [心得] 教養書心PET父母效能訓練/父母的語言- 看板BabyMother 的推薦與評價
一歲半好像是一個界限,在此之前,只要處理好吃飯睡覺,似乎就沒有什麼多大的困難,
對「教養」兩個字所代表的艱辛懵懵懂懂;一歲半之後,因孩子本身的意見、喜好的堅持
或是沒有意見也沒有喜好的堅持,我開始體會什麼叫養兒容易教兒難。對外吐苦水兼求援
,收到一些書單建議,利用非常零碎的時間看完之後覺得以下兩本真的是值得推薦的教養
書。
P.E.T. 父母效能訓練
翻開本書的第一章,「父母只有被責備,而無接受訓練的機會」這樣的標題立刻打中我的
心,我不想要打小孩,甚至也不想要有任何形式的處罰。因為育兒的結果是非常久以後才
能展現出來,於是在我兒表現良好的時候,我覺得也許他本身就不是一個難搞的孩子?在
表現不如我預期的時候,就懷疑也許真的必須得做點什麼才能教好他?是不是還是得處罰
呢?我在教養路上常常是自我懷疑的,我也真的需要有堂課、有個指引或是一盞明燈告訴
我,我做得是對是錯,也許這本書就可以擔任這樣的角色。
本書提到「贏家」父母認同以權威來管教孩子,用威脅及恐嚇作為手段;而「輸家」父母
則避免限制孩子。另還有一派是「騎牆派」,亦即原本以愛的教育不限制孩子但表現太差
的時候又想做點什麼來表示自己有在教。本書的核心就在於跳脫這樣的分類,教父母一種
「沒有輸家」的教養方式。
前半段在講如何讓孩子願意跟父母說話且又能解決自己的問題-積極聆聽。在判斷所遇到
的狀況是屬於孩子的問題時,以積極聆聽的技巧讓孩子說出自己的心事,父母不對孩子的
訊息多加評論但又可讓孩子覺得爸媽很重視自己的心事,此時孩子會在對話中自己找到可
能的解,而父母則退居幕後讓孩子有機會自己滿足自己的需求。我覺得積極聆聽的實際做
法有點難在心得文中呈現出來,因為書中用了大量的正面及負面的舉例告訴我們可以如何
進行,在看這段時我也發現自己平常對孩子「講了過多」,沒有留白讓孩子有自己思考的
機會,而這個發現也在看另一本書<父母的語言>的take turns原則時再次印證我的作法
是需要調整的。
後半段則是如何讓孩子願意聽父母說話-我訊息。在判斷所遇到的狀況是屬於父母的問題
時,則可以用我訊息表達,我訊息包含三個成分-
1.對不可接納行為的描述 2.父母的感受 3.孩子的行為對父母造成的影響
比起「積極聆聽」這個有點抽象的概念,身為一個一歲半孩子的家長,我有太多機會練習
「我訊息」-
「你拿媽媽的眼鏡玩,媽媽覺得很擔心,眼鏡壞了的話要花很多錢錢買新的。」
「你在出門前把玩具倒出來,媽媽覺得很困擾,收拾玩具會讓媽媽遲到。」
「你把衛生紙抽出來,媽媽覺得很浪費,我們少了好多衛生紙可以用。」
有時候也會幫其他人或是貓咪代言-
「你拔貓咪的毛,貓咪會害怕,貓咪覺得很痛又會受傷。」
當然,對一歲半的幼兒就不太能期待像書中說的父母發出我訊息,孩子可能提供彌補的方
法等,但我訊息的好處對家長跟幼兒都有好處,我在組織我訊息的時候,有時候真的會覺
得我唸他這個幹嘛,這真的有不可接受嗎?進而發現有時候困擾我的不是孩子的行為,而
是我當下的情緒。另一個好處則是在<父母的語言>中看到的概念,3T原則中的talk
more。
父母的語言
此書原文書名為Thirty Million Words,是一個專長小兒人工耳蝸植入的外科醫生,在發
現「可以聽並不一定可以聽懂」之後執行的一個三千萬字計畫。三千萬字的意思是,統計
至三歲,在來自專業人士家庭的孩子聽到的字數為4500萬字,而來自社會福利家庭的孩子
聽到的字數為1300萬字,中間的差異正是三千萬字。兩種背景出身的小孩在三歲時能使用
的字彙,相差591字,但這不是真正重要的差異,真正的重點在於,造成這種差異的同時
也會造成智商、字彙、語言處理速度、學習能力、成功能力以及發揮個人潛能的能力等這
些差異,而且,研究顯示在過了三歲之後,這樣的落差是難以補救的。
但此書不是在表示「喔你的小孩出身在沒錢人家沒救了洗洗睡吧」,他們致力於「三千萬
字計畫」就是認為自己已經從中找出差異的原因,並且也有解法。以下算是我自己的筆記
,以條列式的方式呈現來提醒自己-
1.多說寶寶語,多跟孩子閒聊,多講正事以外的話
正事的定義為生活所需的行為,如去吃飯,去睡覺。除了正事以外應跟孩子多聊,即使是
「喔!你便便了!尿布好臭喔~」、「媽咪好愛你這個小臭臭~」這種無聊瑣事。
2.多給正面的肯定
3.減少對小小孩說禁止、命令、負面的話
常說「不要」、「不行」、「停止」會抑制孩子發展
4.在三歲結束前,讓孩子多嘗試不同的事物
因為在那之後因「突觸修剪」的關係,大腦
會放棄一些少用的神經連結。
5.3C對學習的幫助是很低的
6.基數對話,在親子對話中加入數學的概念,對孩子的數感很有幫助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數數給寶寶聽「一台車車,兩台車車,三台車車...」邊數邊指車子
,或多指出幾何圖案讓孩子認識,三角形、圓形、方形...。
今天晚上我在洗澡的時候想到這件事情,就把透明的沐浴乳空罐外包裝紙撕掉,裝水跟孩
子說「四分之一...一半...四分之三...裝得滿滿的!」,我兒子也熱愛看水在瓶子中漸
漸滿出來的樣子,他會說「tīnn-tīnn!」(台語的"裝滿",漢字為滇滇 )。
另外女寶媽要注意的是,研究的結果說明家長對女寶的基數對話大約是給男寶的一半,有
可能在潛意識就已經認為女生對數理不行,而真正讓女孩在數理能力上有差異的可能正是
家長的教養方式(如缺乏基數對話以及沒有教導成長性思維)。
7.用親子對話培養恆毅力
以稱讚「努力」取代稱讚「天賦或聰明」
8.定義孩子是個好人孩子會自我修正。
若有不好的行為則針對行為教導,不要因此否定孩子的人格
9.雙語優勢
學雙語可能導致早期字彙量較少,但長大之後兩種語言都會增強。
有兩種語言,對小孩的自我調整、執行功能(此兩個能力為潛在影響小孩學習的關鍵之
一)有正面幫助。用父母自己的母語對小孩講話比較好。另一種語言則由以另一種語言為
母語的人教導。
雖然我在家跟小孩全台語的主要理由不是這個,但這一點確實讓我充滿動力。
10.3T原則之Tune in 共情關注
陪小孩的時候放下手邊的事情仔細觀察孩子,關注孩子所關注的,跟孩子聊他們現在有興
趣的事情、陪孩子玩他們現在想玩的東西。
11.3T原則之Talk more多說一點
敘事-向孩子敘述家長正在進行的動作。
平行對話-描述孩子正在進行的動作。
陪孩子聊目前視線看不到的事物,例如今天早上發生的事情。
12.3T原則之Take turns輪流說話
家長要在對話中留時間給孩子,有時候孩子正在思考的時候,家長已經幫他回答出來了。
這個問題我在看書的時候有發現,這兩天在對話中特地等了孩子一下,孩子還真的隔了一
段時間之後回應了我前一句話,意思是我在這個嘗試之前都在打斷他orz。
書中有很多關於研究方法及醫生在研究中的經驗,也有針對各種建議帶出案例來加強說服
力,如果覺得這些方法值得一試,建議把全書看完。
我跟我老公在討論教養問題的時候,他很明白地跟我說,他無法理解我為什麼要對孩子解
釋那麼多、為什麼明明就快要遲到了卻要讓孩子選擇今天要穿哪件衣服,他認為幼兒聽不
懂所以不需要解釋太多,也覺得幼兒聽不懂所以應該用處罰的方式先制止。這兩本書剛好
加強了我的信心,也提供我一個跟老公溝通的素材,如書中的概念,我相信在嬰幼兒時期
的投資及投入的時間是不會白費的,推薦這兩本書給各位版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0.78.14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72881222.A.464.html
※ 編輯: suction (111.250.78.140 臺灣), 11/04/2019 23:27:49
... <看更多>